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糖畫

(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

鎖定
糖畫,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顧名思義,就是以糖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民間俗稱“倒糖人兒”、“倒糖餅兒”或“糖燈影兒”。分為平面糖畫與立體糖畫兩種。
所用的工具僅一勺一鏟,糖料一般是紅、白糖加上少許飴糖放在爐子上用温火熬製,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在繪製造型時,由藝人用小湯勺舀起熔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畫出造型,民間藝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關鍵。當造型完成後,隨即用小剷刀將糖畫剷起,粘上竹籤。 [1] 
糖畫是地道的民間畫種,頗具特色的街市藝術,備受老百姓喜愛的工藝食品。無論廟會集市,還是公園名勝,隨處都可見糖畫小攤。
中文名
糖畫
外文名
sugar painting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非物質文化遺產
特    點
中國民間傳統工藝
類    別
手工藝
材    料
紅糖、白糖、飴糖,冰糖
拼    音
táng huà
俗    稱
"倒糖人兒",糖畫
味    道

糖畫歷史發展

糖畫 糖畫
據考,糖畫起源於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説家褚人獲的《堅瓠補集》裏載,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鑄成各種動物及人物作為祀品,所鑄人物“袍笏軒昂”,儼然文臣武將,故時戲稱為“糖丞相”。
糖畫 糖畫
到了清代,糖畫更加流行,製作技藝日趨精妙,題材也更加廣泛,多為龍、鳳、魚、猴等普通大眾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
《堅瓠補集》中有一首詩,真實記錄了糖畫盛行的情況:“熔就糖霜丞相呼,賓筵排列勢非孤;蘇秦錄我言甘也,林甫為人口蜜腹。黴雨還潮幾屈膝,香風送暖得全膚;紙糊閣老尋常事,糖丞來年亦紙糊,逐漸演變發展成為今日的糖畫藝術
最常見的“糖畫”是平面糖畫。除了平面畫,手藝好的藝人還會在大理石板上將平面“零件”拼接出風格各異的立體畫來,像極一件裝飾品,令人不忍吃掉。若要做一個花籃,先用糖稀做個圓糖餅,再接着倒一個小一點的圓圈,利用兩次糖稀的冷熱不同,一提,立體的花籃筐底就出來了。再加提樑、花卉等,整個花籃不再是平面的糖畫,而是立體的、生動的、豐富多彩的了。

糖畫工藝流程

糖畫 糖畫
在進行繪製糖人之前要先熬糖。熬糖前先準備一塊大理石板,上面刷上油,油刷得要薄一些,這樣可以防止糖粘在大理石板上。
把一個銅鍋放在火上,加入適量清水,再放入白砂糖。水與糖的比例是2比1。也就是説放兩份水,放一份白砂糖。白砂糖放入以後要輕輕攪動一下,防止粘底。水温要逐漸升高,為的是利於糖溶解在水中。水開之後,把水蒸汽排到空氣中。這時,糖液的温度逐漸變高,糖液中的水分逐漸減少。可以看到,糖液開始起大泡了。這是因為糖液中的水份少了,糖液的張力就大了。空氣在排放的過程中,會在糖面上起一些大泡。這時候温度還不夠。熬糖的合適温度是色澤稍微變黃,大泡變為小泡就差不多了。
熬糖的目的是把糖液攤成糖片,以便在糖畫繪製中使用。待顏色變黃,泡也變小了,火候就差不多了,趁熱把它倒在大理石板上。糖液倒在大理石板上之後就會冷卻、凝固。待糖液完全凝固後,把糖片切碎,收入盤中。質量好的糖塊在常温下,半個月都不會熔化。這樣熬製出的糖透明度較高,非常脆,不粘手,不滴油,不流液,才能作為繪製糖畫的材料。
在繪製糖畫之前,首先要化糖。化糖就是把準備好的糖塊放在糖鍋內熔化。熔化糖要用小火,火大了糖就會焦。用温火將糖慢慢熔化,當糖完全熔化後就可以繪畫了。
做糖畫的人是沒有底稿的,畫稿全在他的頭腦裏。做糖畫必須胸有成竹,要趁熱一氣呵成,他們汲取了傳統皮影製作的特徵及雕刻技法,十二生肖喊來就來,張飛、趙雲、花鳥魚蟲、飛禽走獸,隨着縷縷糖絲的飄灑,便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你面前,再趁熱粘上一根竹籤,便大功告成。小孩舉着騰雲駕霧的飛龍或展翅欲飛綵鳳,對着陽光凝望,它是那麼晶瑩剔透,活靈活現,一時還捨不得吃,只輕輕用舌尖舔一下,又得意地向同伴炫耀,看得人眼饞口也饞。

糖畫藝術題材

糖畫 糖畫
糖畫的題材有小説、戲曲人物、吉祥花果、飛禽、走獸、文字等的內容,以人物和動物的造型最為有趣,若是側面的形象,便以線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則用糖料將其頭部堆成浮雕狀。由於糖料的流動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會出現雷同的造型。
民間藝人在長期實踐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時根據操作的特點,在造型上多施以飽滿、勻稱的線條,從而形成了獨有的風格樣式。

糖畫民間故事

關於糖畫,還有一個更加生動有趣的民間故事。據糖畫老藝人白世雲、樊德然、黎永成等回憶,相傳唐代四川大詩人陳子昂在家鄉時,很喜歡吃黃糖蔗糖),不過他的吃法卻與眾不同。一代才子會首先將糖熔化,在清潔光滑的桌面上倒鑄成各種小動物及各種花卉圖案,待凝固後拿在手上,一面賞玩一面食用,自覺雅趣脱俗。
後來陳子昂到京城長安遊學求官,因初到京師人地兩生,只做了一個小吏。閒暇無事時,便用從家鄉帶去的黃糖如法炮製,以度閒暇。一天,陳子昂正在賞玩自己的“作品”。誰知宮中太監帶着小太子路過,小太子看見陳子昂手中的小動物,便吵着要。太監問明這些小動物是用糖做的時,便要了幾個給小太子,歡歡喜喜回宮去了。誰知回宮後小太子將糖吃完了,哭着吵着還要,驚動了皇上,太監只好上前如實回稟。皇上聽完原委,立即下詔宣陳子昂進宮,並要他當場表演。
陳子昂便將帶去的黃糖熔化,在光潔的桌面上倒了一枚銅錢,用一支竹筷粘上送到小太子手中,小太子立即破涕為笑。皇上心中一高興,脱口説出“糖餅(兒)”兩字,這就是“糖餅(兒)”這一名稱的由來。由此陳子昂便得到了升遷,官至右拾遺
後來,陳子昂解衣歸裏後,為了紀念皇上的恩遇,同時也因閒居無聊,便收了幾個徒弟傳授此技。這些徒弟又傳徒弟,並將它傳向四方。有的乾脆以此為業,走邨串鄉做起糖餅兒生意來。這糖餅兒生意雖小,但因曾得到過皇帝的賞識,所以生意十分興隆,學的人越來越多,並代代相傳,這一技藝從此就流傳下來。在一些大街小巷裏經常會看見糖餅兒人的身影,周圍圍着一圈好奇的人。

糖畫藝人與發展

糖畫 糖畫
儘管現在從事糖畫行當的人數較過去有所下降,但是如今,糖畫的這種魅力逐漸又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關注,糖畫藝人的地位也日益提升,以蔡樹全為代表的一些藝人們通過各種形式被認可。蔡樹全現為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理事。出生於四川糖藝世家的他,先後在國內各大都市及日本、德國、西班牙新加坡等地作糖畫表演。其作品及藝術成就在國內外近百家報刊、電視台作過宣傳及專題報道,並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被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委員會授予“國際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糖畫傳承保護

成都糖畫是集民間工藝美術與美食於一體獨特的傳統手工技藝,主要流傳於四川省成都市及周邊地區。列為中國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2021年,富順縣人民政府公佈了《富順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富順糖畫入選。 [5] 
2021年12月,榮縣陳氏糖畫入選第六批自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4] 
2022年2月,糖畫技藝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