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產業即各類服務業或商業。三產業的劃分是世界上較為常用的產業結構分類,但各國的劃分不盡一致。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中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第二產業是指採礦業(不含開採輔助活動),製造業(不含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1]
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衞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等行業。
2021年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通報,初步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450761億元,同比增長9.5%,兩年平均增長4.9%。
[7]
- 中文名
- 第三產業
- 外文名
- tertiary industry
- 別 名
- 服務業
- 性 質
- 經濟產業的結構分類之一
第三產業產業層次
編輯四是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由此可見,這種第三產業基本是一種服務性產業。
第三產業意義
編輯當前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主要是:
1、有利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經濟素質和綜合國力;
3、有利於擴大就業,緩解中國就業壓力;
4、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小康。
第三產業分類
編輯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02)中,分為15個門類即自F類到T類計48個大類,為分類最多的產業。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主類 | 第三產業--亞類 |
F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可以認為是現代物流業) | 51.鐵路運輸業 52.道路運輸業 53.城市公共交通業 54.水上運輸業 55.航空運輸業 56.管道運輸業 57.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業 58.倉儲業 59.郵政業 |
G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 60.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 61.計算機服務業 62.軟件業 |
H 批發和零售業 | 63.批發業 65.零售業 66.住宿業 67.餐飲業 |
J 金融業 | 68.銀行業 69.證券業 70.保險業 71.其他金融活動 |
K 房地產業 | 72.房地產業 |
L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73.租賃業 74.商務服務業 |
M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 75.研究與試驗發展 76.專業技術服務業 77.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業 78.地質勘查業 |
N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79.水利管理業 80.環境管理業 81. 公共設施管理業 |
O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 82.居民服務業 83.其他服務業 |
P 教育 | 84.教育 |
Q 衞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 85.衞生 86.社會保障業 87.社會福利業 |
R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88.新聞出版業 89.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 90.文化藝術業 91.體育 92.娛樂業 |
S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 93.中國共產黨機關 94.國家機構 95.人民政協和民主黨派 96.羣眾團體、社會團體和宗教組織 97.基層羣眾自治組織 |
T 國際組織 | 98.國際組織 |
第三產業發展措施
編輯1.創造就業機會就要改善對中小企業、民營經濟、鄉鎮企業等的金融服務,大力推廣小額信貸,鼓勵創業和自謀職業。
2.明確個體、私營經濟是創造就業的一個最重要的渠道,解決其市場準入問題,並減輕税費負擔。
3.研究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與擴大就業結合。現轉移支付的數額不小,但對落後地區的支持還是太少。
4.高度重視職業培訓工作,尤其是農村勞動力的培訓。
5.一定要取消城鄉壁壘。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的城鄉關係,不合理的就業限制一定要取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
6.對於第三產業在促進就業崗位增加上的作用問題,專家還有一些爭論,但總的看來,認為中國的第三產業還有一定的潛力可挖。有專家認為,中國第三產業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是缺信息、缺眼光、缺組織、缺老百姓的可支付能力。就如何發展生活服務業而言,解決的辦法是社會分工細化,創造新型的社區服務組織,找到更多的服務內容,發掘更多的就業崗位。對於老百姓支付能力太低這個制約第三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可以多學習國外類似的經驗,並積極進行探索。
7.如何使中國的教育體制對擴大就業產生積極的影響,專家們認為,關鍵在於教育如何與促進就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擴招政策不要盲目,要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
8.就業與失業統計體系的不完善,信息失真與傳遞不暢通,也是影響就業政策的一個重要原因。專家們建議,要正確認識不同地區的就業形勢,對不同地區要制定不同的就業政策。
第三產業發展情況
編輯國家統計局2014年1月20日上午發佈的2013年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GDP為568845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49684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262204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比第二產業增加值多出12520億元,增速快了0.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佔GDP比重達到了46.1%。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統計,2013年中國第三產業總值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在增速方面,也是繼2008年以後,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再次超過第二產業。
[2]
2014年7月16日 國家統計局消息顯示,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6.6%,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0.6個百分點。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內需結構進一步改善。
[3]
當前,國內外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有多種不同觀點。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重點產業科技競爭力與發展潛力研究課題組通過對全國60個行業、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31個省區市,以及美國等6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進行了初步研究。
研究表明,2013年中國人均GDP相當於美國40年前的水平,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相當於美國70年前的水平。第三產業擁有20萬億元左右的潛力,即使在第二產業增長減速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能夠保持近中期經濟持續增長,且經濟總量有望超過美國,而要長期保持世界最大經濟體地位,必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成為世界新的創新中心。
[4]
第三產業發展特點
編輯1、第三產業的發展,要採取分類指導和突出重點的原則。
第三產業是一個龐雜的混合產業羣。應根據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的性質、特點、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經營管理、盈利水平等因素,採取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原則。其中,應特別注意盈利性和非盈利性部門、基礎性產業和競爭性產業部門、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單位等方面的差異,採取不同的政策導向。科學地確定第三產業的行業發展重點和優先順序,並從區位條件、自然人文景觀、商品經濟發展程度、經營人才素質等方面綜合第三產業中的行業區域比較優勢,尋找和培養那些具有現實優勢和潛在優勢的行業作為發展重點。
2、第三產業的發展,要以城市和專業市場為載體。
城市往往是一個區域的商業、交通、通信、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中心,第三產業相對集中;專業市場作為商品交換的場所,它的擴展本身就是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體現,同時專業市場的興起還會帶動交通運輸、郵電通信、金融業務以及各類中介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從浙江的實際出發,當前應特別重視通過城市化來推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在產業結構升級轉換方面,總的趨勢應堅持“三、二、一”的產業發展方針,促進產業結構向高級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要強化中心市區的金融、貿易、信息、中介服務以及生活服務等功能。有條件的還可以建設中央商務區。
3、第三產業的發展,應堅持產業轉換序列的多元化模式。
這就是:
(1)遵循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努力實現三大產業轉移的依次推進,使第三產業比重隨着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而“水漲船高”。
(2)以二、三產業同步起飛為契機,縮短三大產業依次推進的過程,加速產業重心的變遷,實現第三產業的總量擴張和比重提高。
(3)跨越產業更替和轉換的梯度序列,以第三產業率先起飛的態勢(尤其是以商品市場為起點的第三產業發展),攜帶整個經濟的發展,從而把第三產業的發展定位在較高的起點上。應根據各地經濟發展的實際,分別採取適合各自特點的產業轉移順序,以促進第三產業快速、高效的發展。
4、第三產業的發展,也要堅持依靠科技進步。
第三產業中的一些新興產業如網絡服務業,本身就是高科技發展的產物。當今世界,電子計算機在第三產業的滲透最為廣泛,第三產業已成為擁有計算機最多的部門,由此產生的影響十分巨大:拓展了第三產業的服務領域,導致了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提高了企業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帶來了高效率和高效益;提供了優質、便捷的服務,為社會生產和生活消費創造了全新的服務方式。依靠現代科學技術革命,將從根本上改變第三產業的面貌和促進第三產業的興起。為了實現“科技興三產”的基本方針,加大第三產業中的科技含量,必須明確科技長入第三產業的目標和重點。當前的主攻方向,除了努力實現城市交通通信的現代化外,還要加快電子計算機在商業外貿、金融保險、旅遊賓館、信息管理等領域的應用,以促進第三產業發展規模、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的顯著提高。
5、第三產業的發展,要重視國際服務貿易問題。
國際服務貿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説是第三產業的對外貿易,它包括服務的出口和進口,涉及國際金融保險服務、通信視聽服務、交通運輸服務、旅遊觀光服務、法律服務、會計服務、廣告服務、租賃服務等十餘項通常項目。當今世界,服務貿易已發展成為世界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大大快於貨物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浙江服務貿易的發展,除了要繼續擴大遠洋運輸服務、涉外旅遊、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等傳統服務貿易項目外,還要努力發展諮詢服務、計算機軟件服務、租賃服務以及綜合技術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項目,從而進一步促進第三產業的開放和外向發展。
第三產業相關關係
編輯(1)第一、二產業是第三產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加強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只有第一產業發展了,才能為第二、三產業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國家,差不多都擁有發達的農業。
(2)第三產業對第一、二產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第三產業的加快發展是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必要特徵。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有利於增強農業生產的後勁,促進工農業生產的社會化和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有利於優化生產結構,促進市場充分發育,緩解就業壓力,從而促進整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3)正確處理好三大產業的關係,既有利於經濟的協調發展,也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並不是説先把第三產業發展起來以後再發展第一、二產業,更不是通過削弱第一、二產業來發展第三產業,而應從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關係中來認識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性。
第三產業經濟普查
編輯2019年11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報告顯示,2018年末,從事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數量為1716.1萬個,佔全部單位的78.8%,比2013年末提高4.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為21067.7萬人,佔全部單位從業人員的55%,比2013年末提高9.1個百分點。
[5]
2021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296611億元,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4.9%。
2021年上半年,第三產業持續穩定恢復。二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兩年平均增長5.1%;一季度同比增長15.6%,兩年平均增長4.7%。分行業看,上半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1.0%、20.3%,兩年平均分別增長6.9%、17.3%。6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10.9%,兩年平均增長6.5%。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1.9%,兩年平均增長11.1%,比1-4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
[6]
2023年1月1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2022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介紹了2022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他表示,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102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分產業看,第三產業增加值638698億元,增長2.3%。
[10]
- 參考資料
-
- 1. 第三產業含義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17-04-20]
- 2. 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第二產業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14-07-10]
- 3. 上半年第三產業佔比46.6% 高於第二產業0.6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14-07-16]
- 4. 研究稱第三產業至2020年將擁有約20萬億元潛力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15-01-08]
- 5. 超八成!經濟普查顯示我國私營企業數量佔比提升 .中國政府網 [引用日期2019-11-27]
- 6. 上半年國民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 .國家統計局.2021-07-15[引用日期2021-07-15]
- 7. 統計局:前三季度國民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10-18]
- 8. 2021年國民經濟持續恢復 發展預期目標較好完成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1-17]
- 9.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3-03]
- 10. 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1210207億元,同比增長3.0% .其他.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