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空間藝術

鎖定
空間藝術是以空間為存在方式的藝術。其種類有建築藝術雕塑繪畫工藝美術書法篆刻等,又通稱美術。空間藝術一詞源於德語Raumkunst 。
中文名
空間藝術
外文名
space arts
類    型
以空間為存在方式的藝術
種    類
建築藝術雕塑繪畫

空間藝術簡介

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一詞源於德語Raumkunst。造型是空間藝術的必要手段和必備因素,造型藝術必然存在於一定空間中,因而空間藝術的本質是對造型藝術存在方式的把握。空間意識產生於視覺、觸覺及運動覺中,一般來説,繪畫的空間性質依靠視覺;雕塑和建築除視覺外,還分別依靠觸覺和運動覺。
互聯網的出現與數字化運用的發展昭示了創意產業巨大的發展空間和人們對數字化文化內容的高度需求。在此背景之下,北京創意空間藝術中心即將建成開放。北京創意空間藝術中心是非贏利性文化事業機構,以促進文化藝術與科技的交融、研究數字內容的產業化可能性、推動北京乃至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目標。該中心將以開放的態度,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與國際國內各專業機構、專家學者、創意產業界人士和企業開展廣泛和形式靈活的合作,展示和研究那些代表當前最新技術與理念的文化藝術創意作品和成果,舉辦展覽、研討會、培訓班、開放式工作室等各種活動,致力於建設一個專門服務於創意產業的前沿性、國際性公共平台。

空間藝術科學範疇

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
在空間藝術的創作過程中,觸覺、運動覺往往直接作用,總體把握作品全貌時,又不能不主要依靠視覺。而欣賞作品時觸覺、運動覺必然伴隨視覺一起作用。視覺、觸覺、運動覺感知的空間 ,可依次稱為視空間、觸空間、運動空間,或視覺的空間、觸覺的空間、運動的空間。所謂空間,即物質的廣延性,又可分為虛空間、實空間或體積、立體。觸空間是觸覺感知的二維或三維的廣延,是實空間或體積、立體。運動空間感知運動覺,它既具有空間性,又包含時間性。空間性運動是同一方向的運動,不是二維或三維的廣延,這是運動覺的空間特性,因此又可稱行空間 、方向空間 ,在繪畫中以線表現,又稱線空間、虛空間。視空間則帶有綜合前二種空間的性質,表現為實空間和虛空間的結合。它較觸空間和運動空間更不穩定,更自由,對於繪畫更為廣泛。
視覺、觸覺、運動覺產生的空間特性,幾乎全部顯示出繪畫、雕塑、建築、工藝美術各個領域的空間性質。繪畫為具象空間或立體的平面表現,是平面藝術。它通過透視、色、明暗等手段,在平面上產生現實空間的假象。畫面的空間分為前景(近景) 、中景後景(遠景)3個層次,有時截然分開,有時亦混合一起。
雕塑為具象的物體形成,以實空間為主,伴隨着虛空間,是立體藝術。建築是抽象空間及體積的形成,具備虛、實兩空間,是狹義上的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相關城市

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
美國城市歷史學家與人文學者劉易斯?芒福德説:“最初城市是神靈的家園,而最後城市本身變成了改造人類的主要場所,人性在這裏得以充分發揮。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為形,化能量為文化,化死物為活靈靈的藝術形象,化生物繁衍為社會創新。”
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終於醒悟,在地球村裏,文化背景、生活習性各異的民族要想共存下去,必須要發展代表自身特徵的文化。不把“城市之美”作為城市發展戰略的領導者,絕對是一個落伍的領導者。正在全球範圍內掀起的一場城市文藝復興,以日益緊迫的全球環境問題為開端,在國家間或城市中提出了宗教、經濟、文化、歷史等各種各樣的問題與矛盾,而從這些問題中反映的理念“美”,則成了當前城市文藝復興的主題,並且城市建設由硬件時代逐步過渡到了軟件時代。雕塑家也從單體的、個人的表現中走出,開始創作與城市環境密切相關的、具有城市機能的作品。
美國著名城市學家伊里爾?沙裏曾經説過:“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説出這個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麼。”如果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那麼,城市雕塑就是城市靈魂的最好象徵物。不同的時代,城市雕塑都以它自己的方式見證了這個時代的文化和精神。
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從一開始它就不是一個孤立的社會個體,城市的產生依賴於鄉村人口獲得了剩餘的產品,他們有願望和能力發展城市,並進一步地支持和保護它。隨着社會的進步,每個城市都會意識到彼此的存在,它們需要通過城市當中具有標誌性的東西來相互區分。出於對城市需要開放與防禦的考慮,人們把注意力越來越多地放在表現城市文化特點的個性化風格上。也就是説,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成為了城市設計發展的內部原動力,而具有手工技術的雕塑家和建築師們就擔負起了詮釋城市底藴的責任。這意味着,在城市建設中,美術家、雕塑家和建築師的作用更大了。
怎樣才能滿足市民和行政部門對理想城市形象的要求呢?歐洲的許多國家把“城市建設”用於國家戰略和宣傳。如法國,怎麼也擺脱不掉工業化的陰影,而且作為殖民國家的通病,國民由多民族構成失業率居高不下,於是政府利用偉大的國家和城市的形象來消除以上不安定因素,謀求團結穩定。
一件一流的城雕藝術作品不但要反映出過去與現在,還要透過它所表現出來的內容向人們揭示未來。這就要求城雕藝術的創作者們既要深入社會歷史和地理歷史的研究,還要與相關藝術作品的研究結合起來。大型藝術作品的創作,首先應明確其要表達的雕塑語言,達到理想化的美學理論要求,而不僅僅是設計一個特別的場地;要透過其微小的文化意義所起到的細微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這座城市本身的思想、特徵、發展方向或潛藏着的永恆存在

空間藝術城市時空

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
城市不論級別都具有相當的規模,人們對於城市的感知是隨時間的行進而推進。“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不僅意味建築和音樂都不像繪畫那樣靠造型再現生活,而以節奏韻律引起人們的共鳴,而且建築和音樂不像繪畫那樣每一件作品全面展現在人們眼前,而在時間的行進中給人完整的印象,所以音樂被人稱為時間的藝術。建築不僅佔有空間,也同樣具有隨時間展現的性質。作為建築延伸的城市,不僅同樣可以説“城市是凝固的音樂”,而且可以進一步説“城市由如一首龐大的交響曲”交響曲可以分成若干樂章,主旋律貫穿全曲,變奏展現各個樂章,還有次旋律的烘托。城市則需要以反映城市性質的特色作為主旋律,貫穿城市的各個序列和節點,各個序列和節點又要有自身形成變奏的特色。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研究和運用:發掘特色、形成序列、適度呼應、突出中心、樹立標誌等空間構成原理以達到城市的總體美和可識別性,
城市雕塑是其運用的手段之一。城雕有獨特的藝術性,它所傳達的社會文化意義或透露的訊息,能引發環境使用者的共鳴與聯想,使公眾與環境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激發環境的生氣和活力。

空間藝術特點介紹

城市雕塑作為公共藝術城市公共空間藝術的一個特殊品種,城市雕塑藝術有其獨特的審美特點。

空間藝術特定性

這是城市雕塑的首要特點。作品是為特定的位置創作的,一般不能輕易移動變位。它必須結合於相應的特定場所的空間結構、性質功能、情調氛圍以及尺度比例,從而與環境緊密的構成有機的整體。
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
城市雕塑之所以是城市雕塑,是因為這種雕塑是與城市的宏觀環境微觀環境相統一的。城市雕塑不同於其他雕塑的根本點就在於它是一種環境藝術。講究的是雕塑主體與環境背景的有機融合,而不是分割單立。因此,城市雕塑概念必須確立其環境藝術的內涵。沒有環境或不講究環境整體的審美效應,城市雕塑是不存在的。現在仍有許多人不理解城市雕塑對於環境的意義及其互相呼應、整體一致的關係,在決策和創作上往往陷入誤區。

空間藝術永久性

由於城市雕塑作品要在室外長期存放,決定了其使用的材質必須是能經風雨耐寒暑的硬質材料。物質材料的永久性用以承載所表達的思想觀念的永久性。城市雕塑作品一方面固然是為當代所建,但另方面客觀上也是為了千百年後的後代而製作,在遙遠的未來仍將發揮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空間藝術時代性

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
由於有相對的永久性,城市雕塑常用於表現一些紀念性的重大主題和題材,用於表現與社會生活有緊密聯繫的思想觀念。從而打上深深的時代印記,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由此構成一部形象化的歷史。

空間藝術大眾性

城市雕塑是安置在室外的,絕大部分是公共空間。所以它不是為某一特定階層準備的沙龍文化,而是街頭的大眾文化。它面對的是不分階層,不分民族,不分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千百萬羣眾。因之,具有非常廣泛的羣眾性。要使作品能激動羣眾的心靈,雖然不能要求讓羣眾都百分之百的理解,也應讓觀者有深淺程度不同的感受。

空間藝術特殊性

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
城市雕塑的特定位置決定特定的視距和視角。如有的作品只能從遠處,而不能從近距離觀看;有的作品位於高處,不能有平視的視角。與室內作品較穩定的光照不同,城市雕塑作品的光照條件要複雜的多。一年四季陽光的射角、晴與陰、晝與夜、早午晚、晨曦與夕陽,光線都有明顯的變化。城市雕塑作品要經受多變光線的照射。從遠看到近觀,從平視到仰視,從正面到背面,從左到右,隨着視角的變化,在觀看過程的時間中,將展開不同的畫面。

空間藝術技術性

由於規模宏大和牽涉到諸多領域,許多大型、以至巨型的城市雕塑作品的實施是一項複雜的過程,遠不是雕塑家本身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必須綜合多方面的工程技術力量,從而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產生了緊密的聯繫。所以,城市雕塑可以説是藝術與科技、工程的綜合。

空間藝術兼顧性

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
城市雕塑是投資較大,又為公眾注目的項目。因此,必然受到各方面的干涉,首先是投資方面對內容和形式,都會提出許多要求,有時甚至是不合理和荒唐的要求,從而使藝術家的創作受到多方面的制約。這是城市雕塑作者們的永恆難題。在遇到方方面面的意見和要求時,在深思熟慮之後,一方面要適當尊重對方的意圖,另方面又不能過於遷就討好。必須以藝術質量為前提,從藝術規律出發,加以説服和提高。一方面要引導社會審美水平(包括投資方)提高,另方面又不能過分超前,而力求成為兼顧雙方,適度超前的作品。但如確係有突破性的構想和設計,不能被接受,作者還是應該有堅定的信念而加以堅持。
城市雕塑的獨特的審美性決定了它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獨特作用,它是一種要傳達的思想和要表現的精神,它不是迎合公眾趣味,而是對公眾趣味的超越。因此,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雕塑,作為具有公共性的雕塑,除了它必須是置身於公共空間之外,它還應該是批判的、前衞的,有創造意識的,是思想與精神的傳達。它營造的是一種氛圍,它是城市這首交響曲中的一個小小的樂章,它以自身的特色來拱托了城市的主旋律。

空間藝術傳統建築

中國南京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主題活動之一的“世界文化名人對話――文化與城市性格高層論壇”在南京博物院隆重開幕。開幕式結束後進行了專家演講,出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西北建築設計院張錦秋女士進行了題目為“傳統建築的空間藝術及傳統藝術與空間的關係”的演講。
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
張錦秋女士首先介紹了中國傳統建築的情況,她説:“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經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曲折道路,在21世紀初進入了新的階段。最近幾年,我們對古城保護的指導思想逐步明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應該在三個方面開展工作,首先是歷史遺存的發掘,保護和研究!第二是城市環境的保護和完善。第三是歷史文化的保護和繼承。規劃師和建築師的工作是其中第二方面的三分之二,更進一步從歷史古城保護的要素來看,保護城市的傳統格局,保護標誌古建築和遺址,保護成片的歷史街區,以至保護古城的山水環境特徵等諸方面都有賴於規劃、建築工作去實現。
在實際工作中,我深感傳統建築空間藝術在研究,保護和延續文化名城特性方面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問題。《馬丘比丘憲章》説“城市的個性與特性在於城市的形體結構”,這形體結構包括了實體與空間兩個方面,今天我就想談談傳統建築的空間藝術――傳統建築的空間意識。”
張錦秋女士接着介紹了建築空間意識,她説:“什麼叫建築空間意識?建築設計的含義至少包括了三個,第一是使用、第二是造型藝術,第三方面是空間藝術,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密不可分的。而空間藝術又是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中國優秀建築精華表現的空間是多姿多彩的,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這方面的特色,傳統藝術表現的空間美和傳統的空間意識是分不開的,雖然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性質的經濟條件等制約與影響,但是,更深層次取得主導作用仍在於空間意識,傳統的空間藝術把握古代城市的規劃佈局與傳統的設計思想與方法,也才能更有效地保護歷史文化名城。

空間藝術要點

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
傳統空間藝術當中,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思想在漫長的歷史當中得到充分肯定和發展。在建築空間上,往往表現為因天時就地利,在自然中應該找到自己恰當的姿態,而不是與他相抗衡。傳統建築規劃設計當中,崇尚強調自然界的整體性及事物之間內在關係的有機自然觀,講究陰陽相合,從而把人和自然、自我加以統一。
所以中國建築講究其位取其勢,講究在傳統建築造成的雅俗共賞,而且體現着深奧哲理,這和有機的自然觀是分不開的。傳統建築規劃設備中崇尚強調自然界的增體性及事物之間內在的關係有機自然觀,運用易經哲理,講究陰陽相合,主從有序,從而把人與自然,自我和宇宙加以統一,古人按照他們所理解的構成世界萬物五行相生相客的關係組織空間環境,造成人工與自然,羣眾與個體融會貫通,統一協調而又氣韻生動的效果,傳統空間佈局之中先立賓主不僅僅是方法,而且重要的意識。中國的風水理論,從一個非理性的角度,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特殊方法。
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
虛實相生在傳統空間意識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同時也是中國團體藝術觀念的重要組成,虛實相生,不但通過對建築的位置,體量、形態的經營,有意識地創造一個與虛實相生的外部環境,而且實中有虛,虛中實,內外交融,從而構成獨樹一幟的藝術特徵,虛實相生的觀點在古典建築中從宏觀到微觀,從總體到單體都得到充分體現。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從名上就可以認定其建造的目標,四合院以最高的效能組織了建築和庭院結合的有機體,創造了能適應多種多樣家庭生活的空間環境。中國人之所以如此重視空間,重視虛實,那是因為虛實相生,不但是空間中的一個重要觀念,同是它也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宇宙觀念。
傳統空間意識中,空間與時間是不可分割的,時間的節奏率領着空間的方位,在中國建築構圖中成就了節奏化,音樂化的時空一體,傳統中國建築總是由單座建築構成院落,進而以院落為單元再組成有層次,有深度的空間序列,只有自外而內,人們在運動之中隨着逐漸展開的空間變化,方能瞭解這組建築羣的全貌和高潮所在。在中國的規劃設計中,主次佈局成為行之有效的傳統構圖手法,而空間佈局的序列安排則是傳統的中國建築設計的靈魂,傳統建築空間經營講究動態系列佈局,講究陰陽剛柔並濟,講究四季晨昏的效果,美國規劃大師培根在他的城市設計一書中高度評價了北京的明十三陵,他説,這可能是人類在地球上最偉大的單一作品。
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
中國人於有限中見到無限,又於無限中迴歸有限,其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迴旋往復的,空間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可斂可放,可流動變化。在古典園林的空間佈置中追求尤為突出。各位專家和領導,從空間藝術的角度來審視合理解歷史文化名城,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城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