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鎖定
社會存在指社會的物質生活過程,其基礎及決定力量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社會意識指社會的精神生活過程,廣義指社會的一切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包括社會心理社會意識形式;狹義則專指關於社會關係的意識,即意識形態。社會存在是第一性的,它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並對社會存在起促進或阻礙的作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 [1] 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界限。
中文名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發    展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辨證關係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經濟基礎
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發展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性質和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和變化。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 其中,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是第二位的,其中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歷史唯物主義既反對抹殺社會意識起作用的形而上學機械論,也反對把這種能動作用加以誇大的歷史唯心主義。社會意識的作用在性質和程度上有兩個方面,這也體現了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一是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二是落後的、反動的、不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着阻礙作用。 社會意識在自身發展中還具有歷史繼承性。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反映那個時代的社會存在;二是集成前人留下來的精神文化成果。社會意識就是在這兩個來源中相互作用形成的。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正確認識二者的關係,既要認識到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要從社會實際出發。又要認識到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克服錯誤的社會意識。反對割裂二者關係,既反對片面誇大社會意識能動作用,否認社會存在起決定作用的唯心主義,又反對否認社會意識能動性的形而上學。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係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會意識的根源;社會意識是第二性的,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1)社會存在是社會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動物必須先進行物質生產,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精神生產
(2)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內容和形式。有什麼樣的社會,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與之相適應。
(3)社會存在的發展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歸根到底都是同社會存在的發展變化相適應的,社會存在發生了變化,社會意識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反作用

(1)從質的方面看,不同性質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着不同性質的作用。
(2)從量的方面看,無論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什麼性質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淺、範圍大小、時間久暫、作用方式、反饋方式的不同。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獨立性

社會存在的變化最終會引起社會意識的相應變化,但是社會意識的變化與社會存在的變化並非一定同步進行,意識在思維層面也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可以與現實的社會存在相對的分離,因此社會意識有時候會滯後於社會存在的變化,有時候也會超前的對未來的社會形式進行思考和規劃。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存在的形式

社會存在最主要的形式是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生產力的發展使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發生了變化,必定會使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樣的社會存在又會產生出新的社會意識,新的社會意識又反作用於社會存在,使社會按照新的發展模式發展。
【代表人物:馬克思】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上層建築關係

經濟基礎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上的社會經濟制度,即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
上層建築指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觀點,以及適應這些觀點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映經濟基礎。上層建築必須經常進行調整,以適應經濟的發展。這樣的調整主要是機構的發展。隨着社會的發展,產生了許多機構,這些機構很不完善,作用不能得到發揮,工作人員的勞動不是正向勞動,有的成為反向勞動,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按常規化的模式發展,勢必會形成這樣的狀況,機構越來越多,不但不能促進生產的發展,還會起到阻礙的作用。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政府曾經多次進行機構精簡。這些機構有“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作用,又不能精簡。原來的機構不能精簡,新的機構又不斷產生,這樣,機構就越來越多。這些機構中的工作人員的工作大都不是滿負荷,還在進行職位競爭,這樣就將時間和精力用於勾心鬥角,使人的價值用於了內耗,兩自價值很難得到提高,失去人生的意義。在企業也有類似這樣的情況,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的機構龐大,不利於生產的發展。
現有機構的人員大多數有學歷,自我價值很高,通過以貨幣為媒介的自我價值交換,很快就能通過自我價值實現得到很高的經濟收入,通過自我價值交換學到更多的思維知識和其它工作方面的知識。當經濟收入遠遠超過工資時,思想境界也得到提高之後,就會有很多人放棄工資,在原來的機構中義務工作。這樣的人越多,財政開資就越少,事實上起到精簡機構的目的。用這樣的方法精簡機構,工作人員就能由原來的勾心鬥角式的反向勞動轉向自我價值增值和實現的正向的腦力勞動。他們通過在人生驛站與廣大羣的交往,有了勞動的方向,能提高本職工作的工作效率。他們中的一些人通過自我價值交換,有可能在互聯網找到更能適合自己特長的工作,就能將原來的崗位讓給別人。從社會整體來説,這樣的人越多,就能使上層建築更能反映經濟基礎,使社會出現更加新型的社會存在。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場所性條件

社會存在有許多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物質的存在形式;二是動物在社會上的存在形式。物質的存在形式是由動物的存在形式所決定的,動物的存在形式與物的存在形式有着緊密的聯繫,其中聯繫最緊密的是動物的生存、生活和社會生活場所,對社會的發展、安定、有序非常重要。
1、家庭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羣居動物生存繁衍的基礎。在家庭,個體間的關係是明朗的。動物生驛站及其網絡環境的運作,可以使各個年齡的的動物有自我價值增值和實現的機會,具體地説就是能學會在自然和社會中生存及競爭的本領,此外人類能學會掙錢的本事,又有掙錢的機會。這就使家庭在自然和社會中生存的幾率大大提高,此外人類家庭的總的經濟收入也得到提高,使家庭有發展的經濟基礎。
在家庭建立時,奠定良好的基礎。愛情對於婚姻起着重要的作用,沒有愛情的婚姻註定不會幸福。
對人類來説,工作單位是最基本的社會組織。工作單位的功能很簡單,就是為了滿足人們對工作的需要的同時來發揮社會性作用。按人數的多少來分,單位就是社會的大細胞。單位的性質、規模、組織形式的不同,分為許多類型。現在由於人們沒有提高勞動能力的社會性條件,很難進行社會流動,自己的特長很難得到發揮,單位就很難有生機。人們能在互聯網進行自我價值增值和實現,當具有一定的自我價值和自身價值,就能到更適應自己發展的單位工作。互聯網是一個世界性的網絡,有特殊才能的人還可以到世界各國發展。有了這樣的社會流動,社會上所有的單位都能在社會流動中吸引人才,使單位有人才這樣的活力而充滿生機。
對其他動物來説,工作的場所就在家庭內部。
3、公共活動場所
人類公共活動場所各有各的功能,但總的來説,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各種需要。有的有準入條件,但准入條件很低,如公園、公交車、體育場館、電影院等。有的沒有準入條件,如車站、碼頭、商店、商場等。對於人的自身發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社會教育的公益性場所,如圖書館、展覽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社會發展的外在表現就在於這些場所的發展。農村與城市的區別也就是這些場所的不同。這些場所的發展、管理、作用的發揮是理想化社會秩序的重要內容之一。
這些建築性設施應該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規劃建設。社會發展的趨勢是絕大多數人需要發展。互聯網將現在和未來人發展所需要的各種場所集中創建,以最低的准入條件,滿足大多數人發展的需要。
對於其他動物來説,公共場所就是指家庭內部不屬於任何家庭成員的地方,是家庭成員的公共用地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個體意識

1、個體意識
意識就是頭腦對於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由於個體間的差異,感覺能力不一樣,思維能力不一樣,即使處在同一個環境中,意識也不一樣。存在決定意識,在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動物,意識更不一樣。動物的個性特點的根本就在於個體意識,意識指導動物的行為。
個體意識分為先進的、保守的、落後的、反動的。各種意識在同物種個體之間相互影響,逐步形成相應的羣體意識。
現在的人類社會存在各不相同,使各地人們的意識差別很大。在發達的城市,社會存在接近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而同一城市的人們在生存條件生產條件、社會教育條件等方面又各不相同,所以,他們的個人意識各不相同。改革開放引進了帶有資產階級意識的文藝作品。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電視、廣播、網絡等將各種信息、消息傳到各地。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仍然有封建意識,經濟落後地區的教育落後,大部分人的辨別能力低。在封建意識上又增加了許多資產階級的意識。這兩種意識混合在一起,使一部分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形成了一種對社會非常有害的意識,突出的表現為金錢萬能。
2、金錢萬能
金錢萬能的觀念對人們的影響廣大而深。這種觀念的根源是封建思想資產階級思想相融合在一起的產物。其現實性在於金錢作為物質的特殊代表,能滿足人們對物質和精神的需要。有了更多的金錢,人們從心理上就能有一種安全感,如突發事件、意外事故、疾病等。人一旦遇到了這樣的事情,所需要金錢的數目是 不可估的。所以説,能為人們解決這樣的後顧之憂是轉變這種觀念的一項重要的措施。
古人説“取財有道”。這個道被嚴重地歪曲,貪污、偷盜、搶劫、走私、販毒等。有這種思想的人多了,就成了羣體意識,被歪曲了的“道”就有了合理化的土壤。這種土壤又毒害了更多的人。有的人為了自己和子女的利益,不惜用勞動掙來的血汗錢去送禮而滋生了貪官,有些人為了升官而去送大禮,又滋生了大貪官。
這是最難改變的一種觀念。金錢萬能能夠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馬上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這隻有靠人們逐漸地智慧起來,認識到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認識到個人的行為與社會的關係。這隻能用事實來轉變人們的這種觀念,讓人們的兩自價值相互增長,物質需要精神需要能有條件地滿足,通過社會統籌,讓人們都有生存的安全保障;有能為人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構。
3、生存安全保障
生存安全保障指疾病治療、意外傷害的救治、老有所養。現在只有部分人有這種保障,如國家幹部、職工等。正在發展的保險事業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事業只能解決一部分人的問題,有的只能解決小問題。
如果實行“解決羣眾看病難的總體方案”,就能基本上解決所有人的疾病治療、意外傷害的救治。人生驛站的幸福院為人們解決了老有所養的問題。但是,這兩項措施只能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而且是部分解決。如果在人生驛站實行“生存安全保障保險”與兩項措施配合,就能徹底為人們解除後顧之憂,就會使絕大多數人的觀念得到轉變。所謂保險業實際上就是團結合作。生存安全保障保險就是從人生驛站參加活動的人們的活動費中,按比例扣除保險費。
當人們的兩自價值在不斷提高時,越來越多的人的觀念就能得到轉變,轉變成為先進意識,進而變成先進的羣體意識。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羣體意識

1、思想的左、中、右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具有先進思想的個體和具有落後思想的個體都是少數,而中間派是大多數。所以,對中間派的影響和爭取是一個關鍵。誰得到了中間派的支持,誰就得勢。具有先進思想的人得勢了,社會就前進,具有反動思想的個體得勢了,社會就倒退。
表面上看,個體間的差異是自身價值的差異,實質上是自我價值的差異。個體間最主要的差異在於意識。從動物的個性方面來説,就是好的意識與壞的意識的差異,所以,社會性的動物就有了好和壞的區別。客觀地看,之所以好,之所以壞,主要是由成長的環境決定的。可能有人會提出有遺傳基因的因素。從發展的觀點來看,遺傳基因受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異。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將造成好與壞的原因歸結到環境,而且是社會性環境。動物要想生活得好,不但需要自己有好的意識,做個品行好的個體,而且還需要將自己的好的意識傳播給周圍的同物種體,讓更多的同物種個體有好的意識。從社會性環境來説,不但需要有一個讓個體都有好的意識的社會性環境和先進的社會意識,而且還需要有一個將所謂壞意識轉變為好意識的社會性條件。
隨着社會的發展,社會的文明程度越來越高,具有先進思想的個體的比例越來越大,這是社會發展的總趨勢。但現階段中間派仍然佔大多數,仍然有少數個體有反動思想,這就使社會不能和諧。
2、羣體意識
羣體意識就是個體意識得到更多的個體的承認,有了共同語言,以羣體的形式進行社會活動。羣體意識先進,對社會發展就起推動作用;羣體意識反動,對社會發展起阻礙甚至破壞的作用。現在,在有些地區形成各種各樣的勢力,這種勢力的理論基礎就是羣體意識。
我們有義務傳播先進的好的意識,摒棄壞意識和落後腐朽意識,使其傳播的途徑被阻斷,這樣才能使整個社會風氣變好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是指科學、政治、法律、道德、藝術、哲學、宗教等觀點。如果個體意識、羣體意識能與社會意識相符合,那麼社會就能協調發展。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我們所説的社會存在是指具體的環境條件民族文化、歷史形成的文化環境以及受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程度。
對於動物來説,最難改變的就是思想和意識。這需要條件,一是客觀的社會存在的改變,二是需要時間。社會意識的改變往往滯後於社會存在。怎樣才能讓個體意識與社會意識相符合是社會發展的一項主要任務,也是社會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具體地説,就是怎樣讓政策、法律、法規深入人心,落到實處。
社會意識的複雜性。舊的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是一個突出的矛盾。我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形成了一種複雜的思想體系,深深地影響着人們的意識,很難在短時期內被新的社會意識所取代。最為嚴重的就是“封建迷信”思想,關係到人們的思維方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關係到人們的行為。我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社會這個階段,直接跨越到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主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先進的哲學思想。由於大多數人文化水平的限制,很難真正弄懂馬克思主義。這種先進的思想沒有被大多數人在現實中應用。隨着社會轉型為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一些資產階級的思想也相應地影響着人們。
問題的複雜性在於三種思想混合在一起,動物的意識混亂。中央提出“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等理論。由於各種原因,人們的思想一時還難以被這些新的思想所代替。
樂觀地分析,封建社會的思想體系和資本主義的思想體系各有優缺點,封建社會的思想體系中也有精華,如中醫哲學思想的一些觀點;資本主義的社會意識中也有精華,如先進的經濟管理制度和人文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是一種科學的理論體系,在三種思想中佔有主導地位。一種新思想的誕生往往是基於原來思想基礎上的組合。將各種思想的精華應用到新思想的建立和解決社會問題,相互補充,通過組合,更有利於社會的發展。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現實意義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研究讓先進的社會意識影響落後地區人們的意識的具體形式,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地域廣大,各地的地理條件各不相同,發展不平衡。由於人的觀念和意識以及科學技術文化水平的不同,經濟狀況和觀念也各不相同。這就造成了在一些地區的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先進的,而在另一部分地區的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落後的。具體表現在落後的羣體意識所形成的各種勢力。
現在,一些落後地區或單位,許多人具有落後的羣體意識而形成了各自的勢力,並有相應的勢力範圍,如果一個或是幾個有先進的個人意識的人到那裏工作,很容易被當地具有落後的羣體意識的人們所同化。有了人生驛站及其網絡環境,就能實行正向的雙向同化,用先進的社會意識改變落後的羣體意識,讓具有先進的社會意識的人們形成新的對社會發展有利的勢力。為此,同時採取兩種辦法: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正向雙向同化

讓時代式人才所組成的領導集體到落後地區的人生驛站或政府部門工作,同時讓落後地區中具有落後的羣體意識的勢力人員到大都市或中心城市人生驛站參加各種活動,使兩自價值得到提高,成為時代式人才,再返回當地工作。這樣就能用新的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同化落後地區人們的意識。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逐步擴展同化

將具有先進的社會意識的人們集中到具有先進的社會存在的地方,首先在這個地方建成一個和諧的小社會,然後將這樣的社會存在進行擴大,擴大到中心城市、縣城、直到鄉鎮和農村,形成一個強大的網絡環境,同化具有落後意識的人,改變和影響全社會。這就是人生驛站的總體設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