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督脈

(經絡)

鎖定
按照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篇第六十》 [1]  ,督脈起於小腹內胞宮,體表出曲骨穴,向下過會陰部,向後行於尾骶部長強穴,沿人體後背上行,經項後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上行至巔頂百會穴,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過人中,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
中文名
督脈
起    於
小腹內胞宮,體表出曲骨穴
分    支
與衝、任二脈同起於胞中
臨牀表現
脊柱強直、角弓反張、脊背疼痛
主治病症
神志病,熱病,頭項局部病證
穴位名稱
長強,腰俞,腰陽關等

督脈結構特徵

按照《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篇第六十》 [1]  所講,“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後,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貫齊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此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衝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遺溺嗌幹。督脈生病治督脈,治在骨上,甚者在齊下營。其上氣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其病上衝喉者治其漸,漸者,上俠頤也。”
據此,督脈起於小腹內胞宮,體表出於曲骨穴,向下走會陰部,向後行於腰背正中至尾骶部長強穴,沿脊柱上行,經項後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上行至巔頂百會穴,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過人中,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督脈起於長強穴、止於齦交穴,單29穴,新增印堂穴歸於督脈。督脈穴位從下到上分別是長強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户強間後頂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印堂素髎水溝兑端齦交

督脈分支

第一支,與衝、任二脈同起於胞中,出於體表曲骨穴,向下經過會陰部,在尾骨端與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的脈氣會合,貫脊,屬腎。
第二支,從小腹直上貫臍,向上貫心,至咽喉與衝、任二脈相會合,到下頜部,環繞口唇,至兩目下中央。
第三支,與足太陽膀胱經起子眼內角,上行至前額,於巔頂交會,人絡於腦,再別出下項,沿肩胛骨內,脊柱兩旁,到達腰中,進入脊柱兩側的肌肉,與腎臟相聯絡。

督脈臨牀表現

脊柱強直角弓反張脊背疼痛、精神失常、小兒驚劂
邪犯督脈可表現為牙關緊閉,頭痛,四肢抽搐,甚則神志昏迷、發熱,苔白或黃,脈弦或數。
督脈虛衰可表現為頭昏頭重,眩暈,健忘,耳鳴耳聾,腰脊痠軟,佝樓形俯,舌淡,脈細弱。
督脈陽虛可表現為背脊畏寒,陽事不舉,精冷薄清,遺精,女子少腹墜脹冷痛,宮寒不孕,腰膝痠軟,舌淡,脈虛弱。

督脈病機分析

督脈起於會陰,並於脊裏,上風府,入腦,上巔,循額。邪犯督脈,則角弓反張,項背強直,牙關緊閉,頭痛四肢抽搐,甚則神志昏迷,發熱,苔白或黃,脈弦或數。督脈上行屬腦,與足厥陰肝經會於巔頂,與肝腎關係密切,督脈之海空虛不能上榮於充腦,髓海不足,則頭昏頭重,眩暈健忘;兩耳通於腦,腦髓不足則耳鳴耳聾;督脈沿脊上行,督脈虛衰經脈失養,則腰脊痠軟,佝僂形俯;舌淡,脈細弱為虛衰之象。督脈主司生殖,為“陽脈之海”,督脈陽氣虛衰,推動温煦固攝作用減弱,則背脊畏寒,陽事不舉,精冷薄清,遺精,女子小腹墜脹冷痛宮寒不孕腰膝痠軟,舌淡,脈虛弱亦為虛象。

督脈主治病症

神志病,熱病,腰骶、背、頭項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疾病。如頸項強痛角弓反張等症。督脈督一身之陽氣,只要是陽氣衰弱都可以在督脈上找到合適的穴位進行治療。
參考資料
  • 1.    虞舜,於莉英.《四庫全書·黃帝內經》.南京市: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1月:29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