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頂

鎖定
後頂,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交衝。屬督脈。在頭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5.5寸(腦户上3寸)。在淺筋膜、帽狀腱膜中;有左右枕動、靜脈網;布有枕大神經分支。主治頭痛,眩暈,項強,癲狂癇證,煩心,失眠。平刺0.5~0.8寸;可灸。
中文名
後頂穴
別    名
交衝
出    處
《針灸甲乙經》
隸屬經絡
督脈
主    治
頭痛、目眩、癲狂、癎證、失眠
功    能
清頭散風、鎮靜安神
主要配伍
後頂配湧泉,主治眩暈
操    作
平刺0.5~0.8寸,可灸

後頂功能作用

清頭散風、鎮靜安神。

後頂定位

強間穴上1.5寸。

後頂解剖

在淺筋膜、帽狀腱膜中;有左右枕動、靜脈吻合網;布有枕大神經分支。

後頂主治

頭痛、目眩、癲狂、癎證、失眠。

後頂操作

平刺0.5~0.8寸,可灸。

後頂臨牀運用

本穴有清頭散風、鎮靜安神的作用。配外丘啞門,可疏經通絡,主治頭項痛;配復溜、太沖,可滋陰降火,主治眩暈。

後頂配伍

後頂配外丘,有疏經通絡的作用,主治頸項痛,惡風寒。
後頂配湧泉,有滋陰降火的作用,主治眩暈。

後頂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風眩目眩,顱上痛”,“癲疾瘈瘲狂走,頸項痛”。 [1] 
2、《針灸聚英》:“癇發瘈瘲,頭偏痛。”
3、《針灸大成》:“頭項強急。” [2] 
[3] 
參考資料
  • 1.    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學苑出版社,2007年07月
  • 2.    楊繼洲.《針灸大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年9月
  • 3.    梁繁榮.《針灸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