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白(拼音:bái)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9]  。此字始見於甲骨文 [1]  ,其古字形有多種解釋,一種解釋稱白為太陽初升指狀,另有一種解釋為大拇指之狀,還有一種解釋為白色穀米。“白”的基本義指白色,由白色引申為純潔。白又表示明亮,進而又有了清楚的意思,由此又引申為表明、辯白。由白色還可引申為無用或或徒然。 [17] 
“白”是漢字部首之一,序號112。 [11]  用“白”作意符的字大都和白色、明亮有關,如:皎、皙、皚、皓。 [20] 
中文名
拼    音
bái
部    首
五    筆
RRRR [2] 
倉    頡
HA [2] 
鄭    碼
NK [2] 
筆    順
撇—豎—橫折—橫—橫
字    級
一級(編號:0275) [3] 
平水韻
入聲·十一陌 [4] 
異體字
㿟、𤼽、𦣺、𤽁
GBK編碼
B0D7
注音字母
ㄅㄞˊ
總筆畫數
5
統一碼
767D [2] 
四角碼
2600₀ [2] 
造字法
象形字(存疑)
字形結構
獨體字,獨體結構
筆順編號
32511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5]
“白”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字形作圖1、圖2等形體。金文(圖2)的形體和甲骨文相似。小篆(圖4、5)的形體結構基本同金文,只是金文上部在小篆形體上變為了一短豎。隸書(圖6)的“白”又將此一豎變作一斜撇。
對於“白”字的構形理據,諸學者眾説紛紜。有日光説、燭火説、米粒説、拇指説等諸多解釋。東漢許慎指出,“白,西方色也。陰用事,物色白。”他認為“白”是西方所對應的顏色,帶有明顯的五行學説的特點。這種觀點不足為漢字的構形理據。 [16]  [17] 
按照日光説的觀點,“白”的甲骨文字形像即將升起或剛剛升起的太陽,上半部分像是太陽、光源,而下半部分象徵大地,整個字形就象徵太陽在天際線將要升起,太陽光光芒閃耀的景象,所以“白”有明亮、光明的意思。 [18-19] 
按照燭火説的觀點,“白”也是明亮、光明的意思,只不過將甲骨文“白”的構型理解為火苗燃燒的形象。 [20] 
按照米粒説的觀點,“白”像白色的米粒,中間的一橫表示米上的絲疵。“白”借米粒的顏色代指白色。 [1] 
殷墟卜辭中,“白”有時可以表示“伯(古代爵位名)”。對此構形,郭沫若先生在《金文叢考·金文餘釋》中指出,“白”應為“實拇指之象形”,後來引申為伯仲之“伯”的;姚孝遂先生在《許慎與説文解字》中結合“皃”字的字源,認為“白”字應像人首形。頭是人體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白”原本也有“第一”的內涵。 [16] 
“白”常見的意義是白色。“白”表示“白色”的意思很早就出現了。例如“用白牛祖乙”(《甲骨文合集》1619),“皎皎白駒,食我場苗。”(《詩經·小雅·白駒》)。“白”字的“白色”義通常具有明度強、亮度高的特點,因而“白”可以和明亮、光亮聯繫起來。如白日、白晝等。在這個意義的基礎上,人們又進一步將“白”的“明亮”之義活用為動詞,即“使……變明亮”,也就是説令人心變得明亮、敞亮,進而引申為“清楚”“明白”的意思。如《荀子·天論》:“功名不白。”另外,由於“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局外人卻往往比較容易看清楚事情的本質。此時,只有經過別人的陳述或告知,自己才能夠慢慢明白過來。因此,“白”最終也可以引申為動詞“告訴”“陳述”的意思。如《史記·滑稽列傳》:“巫嫗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煩三老為入白之。”
從視覺感觀方面來説,“白”所表示的白色,還能夠給人一種純潔、高尚的感覺。這種形象的情感體驗後來發展為表示品行純潔、沒有污點的意思,即“清白”“高潔”。如明代于謙《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裏的“清白”指代高尚的節操。
在明清時期,創始於唐代的武舉制度逐漸興盛。古代的武舉考試不僅包括步箭、馬箭和弓刀石,還有文字場等。在考文字場時,武童生們不需要作文章,只需要默寫一段文字即可。如果能夠寫足三行,那麼此卷即可稱為“黑卷”,就算通過文字場考試;反之,就稱“白卷”,即在文字場考試中失敗。這或可視為現在“白卷”一詞的歷史來源。後來,在現代漢語中,人們也用“白”表示“沒有結果或成就”“沒有付出”,如“白操心”“白忙”等。
需要説明的是,“白字”一詞看似與“白卷”相類似,但是實際上,二者的意思並不相關。在古代,人們常用“白字”指別字。明代馮夢龍《笑府》卷中的“讀別字”下註解道“吳語謂之白”,把“別字”叫做“白字”。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別字》:“別字者,本當為此字而誤為彼字也,今人謂之白字,乃別音之轉。”他認為“白”字是“別”字的音轉,也就是“別”的借字。現在的寧波話中仍有這樣的讀法。現代漢語中廣義的“白字”多是指寫了錯別字的意思,即錯字和別字的合稱。狹義的白字是指錯字,也就是寫了一個本沒有的字。 [16]  [17]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bái
形容詞
像霜雪一般的顏色(跟“黑”相對)
white
唐·柳宗元捕蛇者説》: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魯迅《集外集‧他們的花園》:用盡小心機,得了一朵百合;又白又光明,像才下的雪。
白銀;白衣;雪白;潔白
漢民族傳統喪服的顏色,後因以為喪事的代稱(與“紅”相對)

《紅樓夢》第六十四回:那個青東西,除族中或親友家夏天有白事方帶的着,一年遇着帶一兩遭,平常又不犯做。如今那府裏有事,這是要過去天天帶的 。
白事;紅白喜事
潔淨;比喻清流賢正
pure;stainless
戰國·屈原《九章·橘頌》: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可任兮。
于謙《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
亮;明亮。與“暗”相對
light
《莊子‧人間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李賀《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白晝;白日
空的;沒有加上任何東西的
plain

白卷;白手空拳;白手起家;一窮二白
顯明;顯赫
remarkable;
marked;
notable;
outstanding
荀子·天論》:禮義不加於國,則功名不白。
宋·司馬光《功名論》:不用賢而求功業之美,名譽之白,難矣。

真誠;坦白。
honest;frank
莊子·天地》:機心存於心中,則純白不備。

指沒有功名、官職

《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講到我鄧老九,一個無名目、白出身,兩肩膀扛張嘴。
白丁
觀點或行動極端保守或反動的(與“紅”相對)
reactionary

白軍;白區;白匪
(漢字的)字形寫錯(如筆畫錯或誤寫為同音異義的字)的或字音讀錯的
wrong
吳夢起《兄弟倆》:他長得矮,可是挺粗,就像菜園井上的柳罐子似的,人們把柳官祥叫白了,就成了這麼個外號。
白字
名詞
指某些白色的或近似白色的東西

唐·劉猛《曉》詩:朝梳一把白,夜淚千滴雨。
蛋白;葱白;茭白
古時罰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cup
宋·竇革《酒譜》:《魏略》曰:“太祖禁酒,人或私飲,故更其辭,以白為賢人,清酒為聖人。”
《剪燈餘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惟賞花玩月,舉白弄琴,曲盡人間之樂。
舉白
戲曲或歌劇中只説不唱的部分
spoken part in opera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曲賓白》:北曲中有全賓、全白,兩人對説曰賓,一人自説曰白。
獨白;對白;道白
指白話,接近口語的書面形式。
vernacular

半文半白
指地方話


蘇白
古代祭祀或宴會用的炒米

《左傳‧僖公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閲來聘,饗,有昌歜、白、黑、形鹽。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白族的簡稱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息縣境內

《左傳‧哀公十六年》:(子西)召之,使處吳竟,為白公。

(Bái)姓氏用字,參看“白姓


白起(戰國軍事家)
動詞
清楚;明白
know;realize;
understand
明·高啓《書博雞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
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陳述;説明
demonstate;
show;
explain
《呂氏春秋‧士節》:今晏子見疑,吾將以身死白之。
《史記·滑稽列傳》:巫嫗、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煩三老為入白之。
自白;表白;辯白
稟告;報告
report
唐·柳宗元《童區寄傳》:虛吏白州,州白大府。
魯迅《墳‧摩羅詩力説》:西班牙人方聚飲,忽白有人乞見。

上告;控告
appeal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式白君,而君薦之,何也?

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輕視或不滿
despise
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
魯迅《準風月談‧查舊帳》:如果這樣變法,還覺得麻煩,那就白一白眼,反問道:“這是我的帳?”如果還嫌麻煩,那就眼也不白。

使……變白
turn white
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清·納蘭性德《臨江仙‧永平道中》詞:盧龍風景白人頭,藥爐煙裏,支枕聽河流。

副詞
付出代價而沒有取得相應的效益;徒然
in vain;
for no reason
唐·李白《越女詞五首》之四:相看月未墮,白地斷肝腸。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同老大一樣,白讀書,不知什麼害了你們,都是一對。
白説;白費
獲得效益而沒有付出代價

宋·歐陽修《乞放行牛皮膠鰾》:更不支得價錢,令人户白納 。
《西遊記》第十八回:我得到了你家,雖是吃了些茶飯,卻也不曾白吃你的。
白吃;白給
容易地;輕而易舉地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他白奪鐵鷂三千引,嬴得青蚨十貫錢。

單單;只是
just;only;
simply
《紅樓夢》第三四回:王夫人道:“也沒什麼話,白問問他這會子疼的怎麼樣了?”
《紅樓夢》第五一回:你回大奶奶去,就説晴雯白冷着了些,不是什麼大病。

名詞
通“”。絲織品的總稱

《詩經‧小雅·六月》:織文鳥章,白旆央央。

-
古同“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5]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七】【白部】旁陌切(bó,今讀bái)
西方色也。陰用事,物色白。從入合二。二,陰數。凡白之屬皆從白。
𦣺,古文白。
【註釋】西方:按陰陽五行説,西方屬金,白色。 [10] 

説文解字注

“(白)西方色也。侌用事,物色白。從入合二。注:出者,陽也;入者,陰也,故從入。
“二,侌數。説從二之恉。”注:旁陌切,古音在五部。 [12] 

廣韻

傍陌切,入陌並 ‖ 白聲鐸部(bó,今讀bái)
白,西方色。又告也,語也。亦姓,秦帥有白乙丙。傍陌切。五。 [13] 

康熙字典

古文:𦣺、𤼽。
(bái)《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正韻》薄陌切,並音帛。《説文》:西方色也。陰用事,物色白。從入合二,二陰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為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青州,厥土白墳。
又《禮·檀弓》:殷人尚白。
又《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無咎。注:其質素,不勞文飾也。
又《説卦》:巽為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
又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注: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説不行,則白道而冥窮。注: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注: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
又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
又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又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
又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又白民。《魏書·食貨志》: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
又白著。《唐書·劉晏傳》:税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為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顛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
又《禮·玉藻》:君衣狐白裘。陳注:以狐之白毛皮為裘也。
又《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
又《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
又《前漢·刑法志》:罪人為白粲。注:坐擇米使正白,三歲刑也。
又《古今注》: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
又《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
又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又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
又罰爵名。《説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
又酒名。《禮·內則》:酒淸白。注: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
又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
又馬名。《詩·秦風》:有馬白顛。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又猛獸名。《汲冢周書》:義渠以茲白。注:茲白,一名駁,能食虎豹。
又蟲名。《爾雅·釋蟲》:蟫白魚。注:衣書中蟲也。
又《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
又草名。《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白草。
又三白,正月雪也。《西北農諺》:要宜麥,見三白。
又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又梵言一年為一白。《傳燈錄》:我止林閒,已經九白。
又山名。《後漢·耿恭傳》:竇固前擊白山,功冠三軍。注: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又水名。《桑欽水經》:白水出朝陽縣西。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
又海外有白民國。見《山海經》。
又白狄,狄別名。見《春秋·成九年》。
又戎類有六,一曰老白。見《風俗通》。
又姓。黃帝后。《左傳》:秦大夫白乙丙。
又複姓。《史記·秦本紀》:白冥氏,秦族。《潛夫論》:吉白氏,莘姓後。
又白楊提,代北三字姓。
又《諡法》:外內貞復曰白。
又《玉篇》:告語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陳義亦曰白。《前漢·高帝紀》: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後漢·鍾皓傳》:鍾瑾常以李膺言白皓。
又《唐書·宦者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按《説文》:入聲有白部,去聲自部內亦載白字。在自部內者讀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詞言之氣從鼻出,與口相助也。是告語之白讀自,西方之白讀帛,音義各別。許氏分為二部。《玉篇》:合而為一,今從之。
(bà)又《集韻》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
(bó)又博陌切。與伯同。長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藪》:有白鸞氏。注:即伯字。
又葉旁各切,音薄。《詩·小雅》: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
又葉房密切,音弼。蘇軾《寒食雨詩》: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7]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2]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撇從豎中線上端起筆。“日”,上寬下窄,居中心部位;中間一橫在橫中線下側,右端不與豎相接。 [14]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ăk
王力系統
b
eak
董同龢系統
uăk
周法高系統
b
rwak
李方桂系統
b
rak
西漢



東漢





rak


ra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陌麥昔錫

riwek
北魏後期北齊
陌麥昔錫

riwek
齊梁陳北周隋
陌麥昔錫

riwek
隋唐
高本漢系統

ɐk
王力系統

b
ɐk
董同龢系統

ɐk
周法高系統

b
ak
李方桂系統

b
ɐk
陳新雄系統

a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8]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二十陌

開口呼
全濁
傍陌切
bʰɐk
集韻
去聲
四十禡
開口呼
全濁
步化切
ba
入聲
二十陌
開口呼
全清
博陌切
pak
入聲
二十陌
開口呼
全濁
薄陌切
bak
禮部韻略

入聲





薄陌切

增韻

入聲





簿陌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平聲
皆來

開口呼

全清

pai
中州音韻

入聲作平聲
皆來





巴埋切

洪武正韻

入聲
七陌


全濁
簿陌切
b‘ək
分韻撮要
陽入
第三十二彭棒硬額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8] 
參考資料
  • 1.    陳政著. 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6.07:85
  • 2.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26]
  • 3.    《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二級字表、三級字表)  .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引用日期2018-12-26]
  • 4.    十一陌  .搜韻[引用日期2018-12-26]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M]. 武漢:崇文書局, 2010:2827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23
  • 7.    “白”的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13]
  • 8.    “白”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27]
  • 9.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26]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060
  • 11.    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2-09-26]
  • 12.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220
  • 13.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510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8
  • 15.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95
  • 16.    王元鹿主編;姜慧,廖宏豔著.漢字中的色彩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12:89-94
  • 17.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6-7
  • 18.    富麗. 純淨的“白”色[J]. 月讀, 2018, (5):75-78.
  • 19.    《咬文嚼字》編輯部編.咬文嚼字 1996年 第8輯 總第20輯[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6.08:19
  • 20.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47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