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北京人
- 外文名
- Beijing people
- 編 劇
- 曹禺
- 主要人物
- 曾家三代
- 類 型
- 戲劇
- 發生時間
-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
北京人內容梗概
編輯
北京人藝《北京人》劇照(4張)
北京人人物性格
編輯曾 皓——在北平落户的舊世家的老太爺,年六十三。
曾文清——曾皓的長子,三十六。聰穎清俊,善良温厚,
[1]
但是性格軟弱無能,雖然已是中年卻依舊沒有生活經濟來源,是一個”廢人”從小與愫方相愛,卻未能與愫方結合,在父母的主持下與曾思懿結合,後在絕望中吞食鴉片死亡。
曾思懿——曾皓的長媳,三十八九。自命知書達禮,精明幹練,整天滿臉堆着笑容,心裏卻藏着刀,虛偽,自私,多話,從來不知自省。平素以為自己既慷慨又大方,而周圍的人都是謀害她的狼鼠。嘴頭上總嚷着“謙忍為懷”,而心中無時不在打算占人的便宜,處處思量着“不能栽了跟頭”。一向是猜忌多疑言辭間儘性矯揉造作,總之,她自認是聰明人,能幹人,利害人,有抱負的人。
[2]
曾文彩——曾皓的女兒,三十三歲。
江 泰——他的女婿,文彩的丈夫,一個老留學生,三十七八。曾經做官,後來失勢遭到通緝躲在曾家,有做實業的想法無奈未有實際作為。經常抱怨,然後喝酒自慰,説話坦率誠實,最後一幕卻欺騙了所有人拿着30元出去喝酒。
曾 霆——曾皓的孫子,文清與思懿的兒子,十七歲。性格軟弱,反感自己的母親,喜歡袁園。
曾瑞貞——曾皓的孫媳,霆兒的媳婦,十八歲。與曾霆沒有愛情,後懷有身孕然後打掉,與曾霆協議離婚後瞞着家長們與袁家人一起離開了曾家。
愫 方——他的姨侄女,三十上下。性格温婉和善,沉默憂傷,處處忍讓。父母早逝,來到曾家,一直承擔着照顧曾皓的擔子沒有怨言,愛曾文清。最後在絕望與不捨中決定離開曾家。
陳奶媽——哺養曾文清的奶媽,年六十上下。性格直爽,有着鄉下人的淳厚善良。
小柱兒——陳的孫兒,年十五。
張 順——曾家的僕人。
袁任敢——研究“人類學”的學者,年三十八。
袁 圓——袁的獨女,十六整。性格活潑開朗,天真率性,天真的説希望嫁給“北京人“
“北京人”——在袁任敢學術察勘隊裏一個修理卡車的巨人。
北京人寫作動機
編輯北京人作品評價
編輯《北京人》是曹禺40年代戲劇創作藝術在40年代達到新高度的一個標誌。是曹禺在抗日戰爭時期繼《蜕變》後寫成的另一部力作,也是曹禺認為自己最滿意的一部作品。在業內被專家認為是曹禺先生最好的一部作品。
北京人創作評價
編輯《北京人》中的人物形象創作藝術上吸收了大部分其他作品創作的精華,在其中又另外有新的創造。例如曾思懿的形象與《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有一定的相似性,曾文清與《家》中的高覺新有所相似,而愫方則似乎綜合了《家》中梅與覺慧的形象,而三代人各有矛盾又相互交織,使得全劇緊湊而富有張力。《北京人》顯示出曹禺的戲劇創作藝術在40年代達到的新的高度。
北京人話劇演出
編輯1957年6月15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北京人》,導演:田衝,主演:葉子(飾 曾思懿) / 藍天野、張福駢(飾 曾文清) / 舒繡文、宋鳳儀(飾 愫方) / 葛崇嫺、肖榴(飾 瑞貞) / 杜澄夫(飾 曾霆) / 刁光覃(飾 江泰) / 包瑛(飾 曾文彩) / 黎頻(飾 陳奶媽) / 董行佶(飾 曾皓) / 孟健(飾 袁園)。
[4]
1987年6月9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復排《北京人》,導演:夏淳,主演:王姬(飾 曾思懿) / 馮遠征(飾 曾文清) / 羅歷歌(飾 愫方) / 鄭天瑋(飾 瑞貞) / 張永強(飾 曾霆) / 馬星耀(飾 江泰) / 李珍(飾 曾文彩) / 鄭幼敏(飾 陳奶媽) / 張瞳(飾 曾皓) / 張華(飾 袁園)。
[4]
2006年4月27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復排《北京人》,導演:李六乙,主演:張培(飾 曾思懿) / 王斑(飾 曾文清) / 付瑤(飾 愫芳) / 白薈、彭雯妮(飾 瑞貞) / 苗馳(飾 曾霆) / 薛山(飾 江泰) / 秦麗(飾 曾文彩) / 高倩(飾 陳奶媽) / 仇曉光(飾 曾皓) / 陳星(飾 袁園) / 張萬昆(飾 袁任敢)。
[4]
2010年9月10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復排《北京人》曹禺誕辰百年版,導演:李六乙,主演:張培(飾 曾思懿) / 王斑(飾 曾文清) / 付瑤(飾 愫方) / 白薈(飾 瑞貞) / 苗馳(飾 曾霆) / 薛山(飾 江泰) / 辛月(飾 曾文彩) / 高倩(飾 陳奶媽) / 仇曉光(飾 曾皓) / 陳星(飾 袁園) / 張萬昆(飾 袁任敢)。
[4]
2012年6月11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復排《北京人》北京人藝建院六十週年紀念演出版,導演:李六乙,主演:張培(飾 曾思懿) / 王斑(飾 曾文清) / 付瑤(飾 愫方) / 白薈(飾 瑞貞) / 苗馳(飾 曾霆) / 薛山(飾 江泰) / 辛月(飾 曾文彩) / 高倩(飾 陳奶媽) / 仇曉光(飾 曾皓) / 陳星(飾 袁園) / 張萬昆(飾 袁任敢)。
[4]
2018年3月30日,央華戲劇演出《北京人》,導演:賴聲川,主演:孔維(飾 曾思懿) / 閆楠(飾 曾文清) / 劇雪(飾 愫方) / 任薪橦(飾 瑞貞) / 王培宇(飾 曾霆) / 屈中恆(飾 江泰) / 王玉(飾 曾文彩) / 葦青(飾 陳奶媽) / 孫寧(飾 曾皓) / 羅永娟(飾 袁園) / 何雲偉(飾 張順) / 滕學坤(飾 袁任敢) / 陳思佟(飾 小柱子) / 郭佳銘(飾 北京人)。
[4]
2022年7月2日,央華戲劇公佈了2022年北京演出計劃,11月12、13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新一輪央華戲劇《北京人》。
[5]
2022年10月19日,北京人藝曹禺經典名作《北京人》時隔10年再登首都劇場舞台。此次上演的版本,導演李六乙啓用全新陣容進行全新解讀,讓觀眾看到了二度創作的創新。該劇將上演至11月5日。
[6]
北京人曹禺
編輯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字小石,祖籍湖北潛江,在天津出生。自小家境富裕,常有機會去看文明戲和傳統舊戲,培養了對戲劇的興趣。1923年春入讀南開中學,加入南開新劇團。1928年入讀南開大學政治系預科,次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廣泛涉獵西方文學,特別是戲劇文學。1933年大學畢業,到河北保定育德中學任教,數月後進入清華研究院研究戲劇。
曹禺就讀中學時已開始以筆名投稿雜誌,並參與戲劇演出。大學畢業前寫成《雷雨》劇本,並於1934年7月在《文學季刊》上發表。1935年9月迴天津,在河北女子師範學院外文系任教。1936年發表《日出》,同年8月應邀赴南京國立戲劇學校任教,後隨校遷長沙和重慶。1942年初辭去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的教職,從事戲劇寫作和編導活動。1946年3月,與老舍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1947年1月回國,任教上海戲劇學校,後擔任上海文華影業公司編導,自編自導了《豔陽天》一片。在中國共產黨的安排下,1948年底秘密轉道香港再經煙台到達解放區,1949年2月赴京,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
中共建政後,曹禺擔任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文革期間被批鬥,在北京人藝劇團和宿舍看守傳達室。1978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恢復原名,曹禺再次任院長,並完成《王昭君》劇本。1996年12月13日在北京逝世。
[3]
- 參考資料
-
- 1.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
- 2. 北京人 .中華勵志網[引用日期2014-03-27]
- 3. 曹禺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網[引用日期2014-03-27]
- 4. 北京人 - 話劇 .豆瓣[引用日期2022-02-19]
- 5. 央華髮佈下半年北京演出計劃,《如夢之夢》定檔12月底播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7-03]
- 6. 曹禺名作《北京人》十年後迴歸人藝舞台-中新網 .中國新聞網.2022-10-24[引用日期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