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鐸

(唐朝宰相)

鎖定
王鐸(?-884年),字昭範,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宰相,司徒王播之侄。太常博士王炎之子。
王鐸在會昌年間考中進士,歷任右補闕、監察御史、中書舍人、户部侍郎判度支等職,並曾主持過科舉考試的會試,錄取了大量人才。鹹通七年(866年)升任禮部尚書,鹹通十二年(871年)以禮部尚書進同平章事,成為宰相,後加門下侍郎、尚書左僕射。不久又進拜司徒,乾符六年(879年),王鐸自請督軍鎮壓黃巢起義軍,出任荊南節度使,鎮守江陵,受封晉國公。後因不戰而遁,被免職,隨唐僖宗逃入西川。
中和二年(882年)正月,王鐸充任諸道行營都統,與各鎮節度使圍剿黃巢。後遭宦官田令孜排擠,被解除兵權,授任義成節度使。中和四年(884年),王鐸改任義昌節度使,途徑魏州時,被魏博節度使樂彥禎之子樂從訓殺害。
本    名
王鐸
昭範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太原晉陽
出生日期
不詳
逝世日期
884年
主要成就
傳檄征討黃巢
官    職
司徒、中書令等
爵    位
晉國公

王鐸人物生平

王鐸早期事蹟

王鐸是會昌年間進士,累遷至右補闕、集賢殿直學士,後進入西川節度使白敏中的幕府。 [1]  847年(大中元年),王鐸入朝,擔任監察御史。860年(鹹通元年),又由駕部郎中加封為知制誥,拜中書舍人 [2] 

王鐸擔任宰相

864年(鹹通五年),王鐸改任禮部侍郎。他主持會試,錄取大量人才。866年(鹹通七年),王鐸又改户部侍郎、判度支,不久升任禮部尚書 [3]  871年(鹹通十二年),王鐸進封同平章事,又加門下侍郎、尚書左僕射,拜司徒 [4] 
當時,宰相韋保衡因王鐸是自己科舉時的主考官,對他非常恭敬,還讓他兼任刑部、吏部尚書。七月,唐僖宗繼位,又加王鐸為尚書右僕射。不久,韋保衡獲罪被貶,王鐸以檢校右僕射之職出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 [5] 
王鐸有經世之志,素以安邦為己任,深受士人推崇。 [6]  後來,河南發生農民起義,時人都希望王鐸能入朝輔政,宰相鄭畋也數次舉薦。876年(乾符三年),唐僖宗召王鐸回朝,任命他為左僕射、門下侍郎、平章事 [7] 

王鐸出鎮江陵

877年(乾符四年),起義軍攻陷江陵(今湖北荊州),淄青節度使宋威兵敗。宰相盧攜建議由高駢率軍征討,但遭到反對。這時,王鐸當廷上奏道:“臣忝為宰相,在朝不能為陛下分憂,願親率諸軍,掃平賊寇。”眾大臣都表示同意。 [8] 
878年(乾符五年),王鐸被任命為守司徒、侍中、江陵尹、荊南節度使、諸道行營兵馬都統,又封晉國公。 [9-10]  王鐸到江陵後,綏納流亡百姓,招募士卒,修繕兵甲,在一年之間使得江陵武備嚴整。 [11] 
879年(乾符六年),王鐸任命兗州節度使李係為都統都押衙兼湘南團練使,讓他率精兵扼守嶺北。李系雖出身將門,但本人並無用兵之能。十月,起義軍入侵湖南,攻陷潭州(今湖南長沙)。李系兵敗,麾下五萬精兵被屠殺殆盡,屍體都被投入江中。 [12] 
王鐸聞聽李系兵敗,命部將劉漢宏守江陵,自己率軍奔襄陽。王鐸走後,劉漢宏大肆劫掠,棄城而走,起義軍得以攻陷江陵。 [13-14]  不久,王鐸被罷相,諸道行營都統之職由淮南節度使高駢接任。 [15] 

王鐸征討黃巢

880年(廣明元年),起義軍劫掠淮南,高駢兵敗。不久,兩京淪陷,僖宗逃往西川,並命鄭畋為兵馬都統。881年(中和元年),王鐸被起復為侍中、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諸道行營都統,率三萬軍隊駐紮在盩厔(今陝西周至)以東。 [16] 
882年(中和二年),王鐸任命周岌王重榮諸葛爽、康實、安師儒、時溥六位節度使為將佐,以中尉西門思恭為監軍,傳檄天下,號召各鎮諸侯討賊。當時,諸鎮雖出兵征討,但卻不肯爭先,及至見到王鐸檄文,這才奮力剿賊。 [17]  不久,叛將朱温投降,同州(今陝西大荔)收復。 [18] 
883年(中和三年),李克用率沙陀軍南下勤王,收復華州(今陝西華縣)。四月,官軍收復長安,王鐸以中書令的身份承製封拜有功將領。 [19]  這時,宦官田令孜欲奪取破賊之功,向皇帝進讒,將王鐸貶為檢校司徒、義成節度使。 [20] 

王鐸遇害

起初,王鐸引朱温為外援,對他非常倚仗。後來,朱温勢力壯大,逐漸倨傲,王鐸知道他不能依恃,便上表請求回朝。884年(中和四年),唐僖宗從西川返回長安,並任命王鐸為滄景節度使。 [21] 
王鐸累世豪貴,赴任之時裘馬鮮明,而且帶有許多姬妾。魏博節度使樂彥禎之子樂從訓貪慕他的財物,在幕僚李山甫的唆使下,埋伏在高雞泊(在今河北故城西南),趁機劫掠。王鐸與家屬幕僚三百餘人一同遇害,天下無不痛惜。 [22] 

王鐸軼事典故

王鐸以懼內出名。他擔任諸道行營都統征討黃巢時,將妻子留在京城,只帶姬妾隨行。一日,部下來報:“夫人離開京城前來,已在半路上了。”王鐸驚慌的問道:“巢賊漸漸從南逼近,夫人又氣沖沖自北方趕,旦夕之間,就要到達,這可怎麼辦?”幕僚開玩笑道:“不如投降黃巢。”王鐸也不禁大笑。 [23] 

王鐸人物評價

唐僖宗:①偉望宏材,宏襟遠慮。三登台輔,久領樞機,蔚為社稷之臣,實重巖廊之器。②碩德名門,清風直道,為一時之圭表,作百行之源流。騏驥絕塵,方知逸勢;松篁犯雪,更耀寒光。洎中第從軍,升朝擅價,掌綸業茂,選士功高。進必流芳,勞惟可則,專銅鹽之任,副舟楫之權,雅有令名,不誣信史。 [24] 
  • 孫光憲:唐王中令鐸重德名家,位望崇顯,率由文雅,然非定亂之才。 [25] 
  • 劉昫:王氏二英,播、起位崇將相,善始令終。而炎薄祐短齡,美鍾於鐸,而能驤首矯翼,凌厲亨衢,仗鉞秉衡,扶持衰運。天胡罰善,遇盜而殂,悲哉! [26] 
  • 宋祁:①唐之季,嗣君暗庸,天穢其德久矣。纖人柄朝,靡謀不乖。如畋、鐸皆社稷之才,當大過之世,為天下倡。扶支王室,幾致中興。俄而為逆豎亂宦所乘,功業無所成就。②是時國命危若綴旒,天子播越蠻陬,大事去矣。若非鄭畋之奮發,鐸之忠義,則土運之隆替,未可知也。 [27] 
  • 胡寅:古人有言:“匹夫懷璧,不可以越鄉。”《易》曰:“慢藏誨盜,冶容誨淫。”王鐸犯此,其及不亦宜乎?鐸在相位,不明是非,乃同盧攜而沮鄭畋,信裴渥招賊之謀,庇宋威欺罔之罪,一年之間,使賊大熾。及為南面都統,又不能式遏黃巢,更生劉漢宏一寇。然則謀議乖剌,施置乖方,政之所殺多矣。晚而蹈禍,亦豈特驕奢汰侈之罪哉? [41] 
  • 愛新覺羅·弘曆:鐸初自請出師,聊藉以免伴食之誚,非果有制勝長略也。是以坐鎮數載,老師縻餉,無尺寸功,乃靦顏表請還朝,不特庸碌無能,亦且出入自由矣。況當戎馬倥傯時,擁姬侍而侈服御,致為奸人窺伺,舉室罹災,抑亦自貽之戚耳。史贊乃稱其“有社稷才,扶支王室,幾致中興”,不知鐸有何功業而如此稱許,可謂信史乎? [42] 
  • 蔡東藩:王鐸兩出統軍,始未戰而即遁,繼大舉而仍無功,雖無田令孜之嫉忌,亦非真有專閫才。 [28] 

王鐸個人作品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一篇:《加穆棲梧等柱國制》 [29] 
全唐詩》收錄有其詩三首:《和於興宗越王樓詩》、《謁梓潼張惡子廟》、《罷都統守鎮滑州作 [30] 

王鐸家庭成員

祖父:王恕,官至揚府倉曹參軍 [31] 
父親:王炎,官至太常博士 [31] 
弟弟:王鐐,官至汝州刺史。 [32] 

王鐸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26]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五·列傳第一百一十》 [27]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二·唐紀六十八》 [3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三·唐紀六十九》 [34]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唐紀七十》 [35]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唐紀七十一》 [36]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唐紀七十二》 [37] 

王鐸小説形象

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王鐸是河中府會盟的二十八鎮諸侯第二鎮,官拜滄州節度使、晉國公,與同台節度使嶽彥真是兒女親家。後來在汴梁赴宴時被朱温挾持,只得同意將女兒許給朱温之子,結果引出了“劉知遠大戰梁兵”。 [38-40]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王鐸傳》:會昌初,擢進士第,累遷右補闕、集賢殿直學士。白敏中闢署西川幕府。
  • 2.    《舊唐書·王鐸傳》:大中初,入為監察御史。鹹通初,由駕部郎中知制誥,拜中書舍人。
  • 3.    《舊唐書·王鐸傳》:五年,轉禮部侍郎,典貢士兩歲,時稱得人。七年,以户部侍郎、判度支,遷禮部尚書。
  • 4.    《新唐書·王鐸傳》:十二年,繇禮部尚書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門下侍郎、尚書左僕射,超拜司徒。
  • 5.    《舊唐書·王鐸傳》:時宰相韋保衡以拔擢之恩,事鐸尤謹,累兼刑部、吏部尚書。僖宗即位,加右僕射。保衡得罪,以鐸檢校右僕射,出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
  • 6.    《新唐書·王鐸傳》:鐸有經世大志,以安邦為己任,士友推之。
  • 7.    《舊唐書·王鐸傳》:僖宗初,以左僕射召。會河南盜起,天下跂鐸入輔,又鄭畋數言其賢,復拜門下侍郎、平章事。
  • 8.    《新唐書·王鐸傳》:四年,賊陷江陵,楊知温失守,宋威破賊失策。朝議統率,宰相盧攜稱高駢累立戰功,宜付軍柄,物議未允。鐸廷奏曰:“臣忝宰執之長,在朝不足分陛下之憂。臣願自率諸軍,盪滌羣盜。”朝議然之。
  • 9.    《舊唐書·王鐸傳》:帝即以鐸為侍中、荊南節度使、諸道行營都統,封晉國公。
  • 10.    《新唐書·王鐸傳》:五年,以鐸守司徒、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兼江陵尹、荊南節度使,充諸道行營兵馬都統。
  • 11.    《新唐書·王鐸傳》:鐸至鎮,綏懷流散,完葺軍戎,期年之間,武備嚴整。
  • 12.    《新唐書·王鐸傳》:時兗州節度使李系者,西平王晟之孫,以其家世將才,奏用為都統都押衙,兼湘南團練使。時黃巢在嶺南,鐸悉以精甲付系,令分兵扼嶺路。系無將略,微有口才,軍政不理。廣明初,賊自嶺南寇湖南諸郡,系守城自固,不敢出戰。賊編木為栰,沿湘而下,急攻潭州,陷之。系甲兵五萬,皆為賊所殺,投屍於江。
  • 13.    《新唐書·王鐸傳》:鐸聞系敗,令部將劉漢宏守江陵,自率兵萬餘會襄陽之師。江陵竟陷於賊。
  • 14.    《資治通鑑·唐紀六十九》:江陵兵不滿萬人,王鐸留其將劉漢宏守江陵,自帥眾趣襄陽,雲欲會劉巨容之師。鐸既去,漢寵大掠江陵,焚蕩殆盡,士民逃竄山谷。會大雪,殭屍滿野。後旬餘,賊乃至。漢宏,兗州人也,帥其眾北歸為羣盜。
  • 15.    《新唐書·王鐸傳》:罷相,守太子太師。宰相盧攜用事,竟以淮南高駢代鐸為都統。
  • 16.    《新唐書·王鐸傳》:其年秋,賊焚剽淮南,高駢挫敗。及賊陷兩京,盧攜得罪,天子用鄭畋為兵馬都統。明年,畋病歸行在,朝議復以鐸為侍中、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充諸道行營都統。率禁軍、山南、東蜀之師三萬,營於盩厔東,進屯靈感寺。
  • 17.    《舊唐書·王鐸傳》:於是表崔安潛自副,鄭昌圖、裴贄、裴樞、王摶等在幕府,以周岌、王重榮、諸葛爽、康實、安師儒、時溥六節度為將佐,而中尉西門思恭為監軍,率衞兵洎梁、蜀師三萬壁盩厔,移檄天下。先是,諸將雖環賊,莫肯先。及鐸檄至,號令殷然,士氣皆起,急欲破賊,故巢戰數蹙。
  • 18.    《新唐書·王鐸傳》:其年秋,賊將朱温降,收同州。
  • 19.    《新唐書·王鐸傳》:三年二月,沙陀軍至,收華州。四月,敗賊於良田坡,遂收京城。封鐸晉國公。鐸加中書令,以收城諸將,量其功伐高下,承製爵賞以聞。
  • 20.    《舊唐書·王鐸傳》:宦人田令孜策賊必破,欲使功出於己,乃構鐸於帝,罷為檢校司徒,以義成節度還屯。
  • 21.    《新唐書·王鐸傳》:初,全忠辭禮恭順,既而全忠軍旅稍集,其意漸倨。鐸知不可依,表求還朝。其年冬,僖宗自蜀將還,乃以鐸為滄景節度使。
  • 22.    《舊唐書·王鐸傳》:鐸世貴,出入裘馬鮮明,妾侍且眾。過魏,樂彥禎子從訓心利之。李山甫者,數舉進士被黜,依魏幕府,內樂禍,且怨中朝大臣,導從訓以詭謀,使伏兵高雞泊劫之,鐸及家屬吏佐三百餘人皆遇害。朝廷微弱,不能治其冤,天下痛之。
  • 23.    《北夢瑣言·卷三》:鎮渚宮為都統,以御黃巢寇兵漸近。先是,赴鎮以姬妾自隨,其內未行,本以妒忌。忽報夫人離京在道,中令謂從事曰:“黃巢,漸以南來,夫人又自北至。旦夕情味,何以安處?”幕僚戲曰:“不如降黃巢。”公亦大笑之。
  • 24.    全唐文:卷八十六  .在線讀書網[引用日期2014-07-07]
  • 25.    北夢瑣言:卷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07]
  • 26.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07]
  • 27.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07]
  • 28.    唐史演義:第九十三回 奔成都誤寵權閹 復長安追殲大盜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07]
  • 29.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三  .在線讀書網[引用日期2014-07-07]
  • 30.    全唐詩:卷五百五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07]
  • 31.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王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07]
  • 32.    《舊唐書·王鐸傳》:鐸弟鐐,累官至汝州刺史。王仙芝陷郡城,被害。
  • 33.    資治通鑑:唐紀六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07]
  • 34.    資治通鑑:唐紀六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07]
  • 35.    資治通鑑:唐紀七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07]
  • 36.    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07]
  • 37.    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07]
  • 38.    殘唐五代史演義:第十三回 李晉王河中會兵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07]
  • 39.    殘唐五代史演義:第二十五回 晉王勘問田令孜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07]
  • 40.    殘唐五代史演義:第二十六回 朱温掣劍挾王鐸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07]
  • 41.    胡寅.《讀史管見》:嶽麓書社,2011年:第958頁
  • 42.    愛新覺羅·弘曆批.《乾隆御批綱鑑》:黃山書社,1996年:第3669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