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缺少概述图,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王邑人物生平
編輯綏和二年(前7年)三月,成帝猝然死亡,劉欣即帝位。劉欣自幼對王氏專擅朝政頗感不滿:“上少在國,見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內邑邑。”哀帝清醒地意識到,因“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諸曹,分據勢官滿朝廷”,“郡國守相刺史皆出其門”而專擅朝政的外戚王氏將是他強化皇權的最大障礙。在他看來,外戚傅氏、丁氏是此時唯一可以信賴、利用,堪與王氏家族相抗衡的力量。因而,逐步清除各級政府中的王氏族人:“出侍中王邑、射聲校尉王邯等。詔書比下,變動政事。”
王邑以輔佐王莽代漢自立有功,拜大司空,封隆新公,後又兼三公職司。
王莽天鳳三年(丙子,公元16年)春,二月,乙酉,地震,大雨雪;關東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或枯。大司空王邑上書,以地震乞骸骨。莽不許,曰:“夫地有動有震,震者有害,動者不害。《春秋》記地震,《易·系》坤動。動靜闢翕,萬物生焉。”其好自誣飾,皆此類也。
天鳳六年(己卯,公元19年)大司空議曹史代郡範升奏記王邑曰:“升聞子以人不間於其父母為孝,臣以下不非其君上為忠。今眾人鹹稱朝聖,皆曰公明。蓋明者無不見,聖者無不聞。今天下之事,昭昭於日月,震震於雷霆,而朝雲不見,公雲不聞,則元元焉所呼天!公以為是而不言,則過小矣;知而從令,則過大矣。二者於公無可以免,宜乎天下歸怨於公矣。朝以遠者不服為至念,升以近者不悦為重憂。今動與時戾,事與道反,馳騖覆車之轍,踵循敗事之後,後出益可怪,晚發愈可懼耳。方春歲首而動發遠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價騰躍,斛至數千,吏民陷於湯火之中,非國家之民也。如此,則胡、貊守闕,青、徐之寇在於帷帳矣。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縣,免元元之急;不可書傳,願蒙引見,極陳所懷。”邑不聽。
23年,綠林軍立劉玄為帝,王邑與王尋徵集精兵四十二萬,號稱百萬,進攻綠林軍,在昆陽(今河南葉縣)大敗逃歸。王莽任命王邑為大司馬,並聲稱要將皇位傳給王邑。十月,綠林軍破常安,王邑晝夜頑抗,所部士兵死傷殆盡,敗退至王莽棲身之漸台,並阻其子王睦逃竄,父子共守在王莽身邊,被綠林軍殺死。
[1]
王邑家族世系
編輯王禁生四女八男:長女王君俠,封廣恩君,是漢朝定陵侯淳于長的生母;次女王政君,乃西漢孝元皇后,,是漢成帝劉驁的生母;第三女王君力,封廣惠君;第四女王君弟,封廣施君;長子王鳳,封陽平敬侯;次子王曼,追諡為新都哀侯,新朝建立後,追諡為“新都顯王”;第三子王譚,封平阿安侯;第四子王崇,封安成共侯;第五子王商,封成都景侯;第六子王立,封紅陽荒侯;第七子王根,封直道讓侯,後來改封為“直道讓公”;第八子王逢時(也作王逢),封高平戴侯。
王弘之子,名王音,封安陽敬侯。
新帝王莽,生六子三女:長子王宇,為隱太子;次子王獲,為戾太子;第三子王安,封新遷王;第四子王臨,封統義陽繆王,後來立為新朝太子;第五子王興,封功脩公;第六子王匡,封功建公;長女王嬿,即漢朝孝平皇后,後來改封為黃皇室主;次女王曄,封睦脩任,下嫁新朝大將軍武漢(一作吳漢),戲劇“吳漢殺妻”的主人翁之一,京劇中稱為“南寧公主”;第三女王捷,封睦逮任。
隱太子王宇,生六子二女:長子功隆公王千,次子功明公王壽,第三子功成公王吉,第四子功崇公王宗(即王會宗),第五子功昭公王世,第六子功著公王利;長女王妨,嫁西漢城門令史王興(京兆王氏,非大名王氏,新朝“四將”之一,被王莽封為奉新公);次女王夫人,嫁漢孺子(漢末主)劉嬰。
3.安成共侯王崇之子為安成靖侯王奉世;王奉世之子為安成侯王持弓。
5.高平戴侯王逢時之子為高平侯王直。
8.直道讓公(直道讓侯)王根之子為直道公(直道侯)王涉。
王邑影視形象
編輯2013年電視劇《秀麗江山之長歌行》:楊軍飾演王邑。
- 參考資料
-
- 1. 《漢書》卷九九下,《王莽傳下》:於是莽遣發馳傳諭邑:“我年老毋適子,欲傳邑以天下。敕亡得謝,見勿複道。”邑到,以為大司馬。……王邑、王林、王巡、{帶足}惲等分將兵距擊北闕下。漢兵貪莽封力戰者七百餘人。會日暮,官府邸第盡奔亡。……三日庚戌,晨旦明,羣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除,西出白虎門,和新公王揖奉車待門外,莽就車,之漸台,欲阻池水,猶抱持符命、威鬥,公、卿、大夫、侍中、黃門郎從官尚千餘人隨之。王邑晝夜戰,罷極,士死傷略盡,馳入宮,間關至漸台,見其子侍中睦解衣冠欲逃,邑叱之令還,父子共守莽。軍人入殿中,呼曰:“反虜王莽安在?”有美人出房曰“在漸台。”眾兵追之,圍數百重。台上亦弓弩與相射,稍稍落去。矢盡,無以復射,短兵接。王邑父子……戰死,莽入室。
- 2. 許中傑主編;左建,李祥瑞,屈玉祥等副主編.中外歷史人物詞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第66-67頁
- 3. 鄭天挺,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1[M].2010.第259頁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31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疯狂夜钓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