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永光

(明末大臣)

鎖定
王永光(1561年—1638年),字有孚,號射鬥,北直隸長垣人。明末大臣。 [57] 
王永光自幼聰慧,有膽識。萬曆十六年(1588年),秋試中舉。萬曆二十年(1592年),中壬辰科進士。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升為吏部主事。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調文選司。王永光選拔官員嚴格按照規章辦事,謝絕一切請託。歷任通政司右參議、右通政、工部尚書、户部尚書,天啓三年(1623年)因與東林黨不和而辭官。天啓五年(1625年),起復為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書,同年改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天啓六年(1626年)再次辭官。崇禎元年(1628年)被起復為户部尚書,後遷吏部尚書,崇禎三年(1630年)加官少保兼太子太傅。后王永光受到刑科給事中吳執御、雲南道侍御史王象雲等人彈劾,遂上疏請求辭官歸鄉。崇禎四年(1631年),經崇禎皇帝恩准,遂告老還鄉。 [57]  [62] 
崇禎十一年(1638年),王永光在家中無疾而終,葬於木掀店村東王氏祖墳。 [62]  有《冰玉堂詩草》等著作傳世。 [71] 
(概述圖來源 [57] 
全    名
王永光
有孚
射鬥
所處時代
明末
出生地
北直隸長垣
出生日期
1561年8月17日(嘉靖四十年七月初七日)
逝世日期
1638年8月15日(崇禎十一年七月初六日)
逝世地
北直隸長垣
安葬地
木掀店村東王氏祖墳
主要作品
《冰玉堂詩草》
最高官職
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 [58] 

王永光人物生平

王永光萬曆年間

王永光生於嘉靖四十年(1561年,官年為嘉靖四十四年 [1]  )七月初七日 [58]  ,萬曆十六年(1588年)鄉試中舉,萬曆二十年(1592年)以三甲一百一名的成績獲賜同進士出身 [1]  他初任中書舍人,翌年,明廷陷入國本之爭,王永光不顧神宗嚴旨,上疏請立太子,但神宗沒有過問。 [2]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升任吏部文選司主事。 [3]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七月,文選司郎中朱敬循擬升太常寺少卿,王永光以文選司主事署理員外郎中事。 [4-5]  後因人事工作的疏漏而被降俸一級。 [6]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七月,升通政司右參議 [5]  ,後回鄉養病,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九月歸任。 [2]  [7]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七月,升通政司右通政。 [8]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七月,出為浙江巡撫。 [9]  大約在同年底稱病辭職。 [2]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七月,起用為南京大理寺卿。 [10] 

王永光天啓年間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王永光升工部左侍郎。 [11]  因尚書王佐未至,王永光以左侍郎署理工部事。 [12]  該年工程頗多,皇極殿、神宗陵寢定陵、神宗嬪妃陵園均需建設。王永光歷陳工部的困難,力爭蠲免浙江、福建、南直隸三省織造盈餘,以紓民困,但未被批准。 [13]  熹宗繼位後,他又對提供給熹宗乳母客氏等花費的四千兩鋪設物料費提出質疑,請求收回成命,熹宗不允。 [14] 
天啓二年(1622年)正月,王永光因慶陵竣工敍勞,升工部尚書,仍管左侍郎事。 [15]  不久,刑部尚書黃克纘改京營戎政尚書,刑部尚書出缺,由王永光暫管部印。 [16]  二月二十九日,刑部尚書由王紀接任,王永光改户部尚書、總督倉場 [17]  九月,王永光調任南京户部尚書,管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事。 [18] 
天啓三年(1623年),王永光在“南察”中,與東林黨人王允成為難,受到福建道御史李應升的彈劾。 [19]  同年底,王永光迫於壓力,稱病辭職。 [20-21] 
天啓四年(1624年)六月,東林黨人楊漣彈劾大太監魏忠賢失敗,導致東林黨在下半年陸續被逐出朝廷。王永光得到閹黨魏廣微崔呈秀的提攜 [22-23]  ,於天啓五年(1625年)三月被起用為南京兵部尚書 [24]  ,平息南京兵變。 [2]  十月,兵部尚書高第出任遼東經略,王永光被點用為兵部尚書。 [25] 
天啓六年(1626年)三月,王永光請求熹宗加封魏忠賢之侄魏良卿,將魏忠賢比作晚唐賢宦張承業嚴遵美 [26]  另一方面,他反對按照魏忠賢的意思派遣鎮守太監,主張將遼東前線軍務專委袁崇煥,但未果。 [27]  五月,京師王恭廠發生火災,造成重大人員財產損失,兵部職方司主事張履端、王升欲趁災異示警之機上疏力諫熹宗修省,停止大興土木,對東林黨網開一面,其上司王永光允諾以自己名義代遞。此疏雖得到輿論贊賞,但熹宗不聽。 [28]  [66]  [75]  不久,皇家道觀朝天宮發生火災,王永光再次上疏進諫,請求聽從諸臣所呼籲的停刑、罷税之事,被熹宗駁回。 [29]  七月,王永光又一次稱病辭職。 [30] 

王永光崇禎年間

天啓七年(1627年)十一月,隨着魏忠賢的倒台,王永光被李覺斯霍維華等請求起用。 [31-32]  崇禎帝還沒登基時,也對王永光有所留意。 [41]  崇禎元年(1628年)三月,王永光以太子太傅起用,改任户部尚書。 [33]  後在户科給事中瞿式耜的建議下,崇禎帝在五月九日調任他為吏部尚書。 [36-37]  王永光上任後,針對銓政存在的問題,列為八事上奏:“一明職掌、一廣諮訪、一慎會推、一凖資俸、一抑躁競、一杜請託、一杜規避、一通壅滯。”得到崇禎帝的聽從與嘉獎。 [34-35]  同年秋冬之際,南京户科給事中陳堯言、御史李長春彈劾王永光曾有依附魏忠賢的劣跡,不宜任六部尚書,被崇禎帝拒絕。 [38-39]  王永光受到彈劾,請求辭職,崇禎帝堅決不允。 [40]  其後在錢謙益會推一案中,他暗中支持温體仁。此外,他在主持崇禎二年(1629年)京察與擬欽定逆案的過程中,被指控曾包庇過一些魏忠賢的黨羽。 [42-43]  因此,他被東林黨視為“四凶”之一。 [61]  崇禎帝卻對他信任有加,總是稱呼他為“王尚書”而不直呼其名。 [2] 
王永光雖然屢遭東林言官彈劾,但這些彈劾都被崇禎帝駁回。王永光在此期間起用東林黨所不喜歡的史𡎊、高捷、袁弘勳等為御史 [44]  ,其中的高捷在己巳之變後率先彈劾閣臣錢龍錫,致其去位,據稱背後有王永光和温體仁的影子。 [45]  其後,王永光以名列欽定逆案的原薊遼督師王之臣作為天津巡撫的首推,又借推舉邊才的名義,舉薦另一名逆案中人呂純如,但被內閣首輔周延儒阻止。 [46]  崇禎三年(1630年)五月,日講官左諭德文震孟兩次彈劾王永光排斥異己、欲為閹黨翻案。王永光為渡過危機,向時任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永祚求援,於是崇禎帝斥責文震孟“任意牽詆,殊為多事”。 [47-49] 
崇禎四年(1631年)三月,王永光受到刑科給事中吳執御、雲南道侍御史王象雲、河南道御史王道純等的彈劾。 [50-52]  據説這是温體仁得勢後憎恨王永光不依附自己而授意言官所為。 [58]  三月初八日,王永光稱病辭職,得到崇禎帝批准,“温旨準其馳驛回籍,仍命靜需召用”。 [53] 

王永光晚年去世

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天壽山大雨,將慶陵寶頂衝損。崇禎帝下令議處天啓時督修慶陵的官員。王永光上疏辯解,崇禎帝沒有過問。 [54] 
崇禎七年(1634年)八月,王永光被奪去少保兼太子太傅的加銜和恩蔭。 [55]  據説這也是温體仁慫恿下的結果。 [58] 
崇禎十一年七月初六日(1638年8月15日),王永光去世。 [58]  其孫錦衣衞僉書王鵬衝後來為王永光請求卹典,被崇禎帝拒絕。 [56]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645年1月23日),南明弘光帝恢復其少保兼太子太傅的加銜。 [59]  翌年四月,弘光帝準其贈諡葬祭,但因弘光政權隨即覆亡,此事沒有下文。 [60] 

王永光主要影響

王永光在天啓後期出任兵部尚書,主要政績是平息了面對南京可能發生的兵變。在接到旨意後,他冒暑急馳,不到十天便抵達南京兵部。星夜聽取了有關部門的彙報,遂帶領人員微服私訪,查出並秘密逮捕了亂首楊善一夥,使兵亂很快得到平息。此外,他的復出雖然處在“閹黨”主政的情況下,但他並不附和魏忠賢,魏忠賢慫恿熹宗在各邊派遣監軍內臣,王永光屢次進諫,熹宗不聽。最終因王恭廠和朝天宮災變中的上疏諫諍得罪“閹黨”而被迫辭職。 [57] 
王永光在崇禎初年出任吏部尚書、負責人事工作。他參與主持了“欽定逆案”的制定,反對打擊“閹黨”擴大化。同時促成了韓一良周道登等無能或狡猾的官吏被罷免。他“不要錢,不植黨”,在用人問題上提出“八事”(明職掌、廣諮訪、慎會推、凖資俸、抑躁競、杜請託、杜規避、通壅滯),儘量秉持不偏不倚的中道原則,為崇禎帝所滿意。但他主張起用欽定逆案中的一些人才,由此屢屢受到東林黨人的攻擊,又不肯依附後來居上的温體仁,因而處境艱難,最後不得不主動辭職。 [57-58]  [62] 

王永光歷史評價

  • 自評:皤然一叟,強直自遂。忠能結主,憨輒招議。彼何人哉?是為痴絕攖鱗冊儲,天威偶霽。銓省得譴,事緣起廢。匪才匪傑,為帝喉舌。南北揚歷,獨成一意。抗疏糾璫,遑血玉碎。聖主賜還,由農而吏。敷陳偶當,天語獎藉:“有臣如此,何憂不治?”臣因感激,盡謝干謁。雅志甄別,逢時則拙。被言求退,帝曰:“何害?朕為作主,胡此畏忌?”荷茲殊恩,衾影無愧。乘傳歸來,何怨何悔!彼何人哉?是為痴絕。 [62] 
    • ①太宰王公永光初負賢名,晚乖剌,性特深刻。 [63] 
    • ②王恭廠變,司馬王永光一疏,亦為都下翕傳,其嘗聞同邑崔太宰(崔景榮)之風興起者乎!王姿故沈鷙,或見機敏,然終不失名流。 [64] 
  • 倪元璐:吏部尚書王永光,故璫苞櫱,尤畏惡諫議。 [67] 
  • 夏允彝:烈皇帝登極,以王永光為冢宰,永光亦清執。王恭廠之變,永光雖有疏言及濫刑,然其生平不無可議。第君子與人為善,當以其自新而恕其前愆。乃東林諸賢必欲逐而去之,致永光激憤為難,引用袁弘勳、張道濬輩,再起玄黃之爭,非諸賢已甚之過哉! [69] 
  • 陳子龍:其為人有權數,不專事詭隨,嘗若微示異者。 [78] 
    • ①小人不同,有把持局面之小人,有隨波逐浪之小人。虎、彪、十孩兒之類,隨波逐浪,吾所謂脅從者也;逆案內之楊維垣徐大化等,逆案外之王永光、温體仁等,把持局面,吾所謂為魁之十數人者也。逆奄既誅,逆案未定,楊維垣把持之;逆案已定,王永光把持之,皆紹述逆奄之政者也。 [65] 
    • ②長垣固攻東林者,然其人有權術,把持局面,亦不欲寄乾兒、門客之虎落,思深慮遠。 [66] 
  • 萬斯同:王永光奸狀一露,莫可收拾,遂悍然肆惡而不顧矣。 [68] 
  • 樊樹志:王永光其人劣跡昭彰,天啓初年以排斥東林人土為御史李應升所糾彈,引咎辭職,後來被魏忠賢起用為南京兵部尚書,因此感恩戴德,以打擊東林為能事。由於黨羽納賄事發,罷官而去。所以在欽定逆案時,他僥倖漏網,得以再度起用,本性難改。 [70] 

王永光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備註
父親
王仝
曾為長垣縣吏
母親
高氏
-
妻子
孔氏
縣吏孔時之女
胡氏
胡顓之女
李氏
李率性之女
妾室
沈氏
-
徐氏
-
兒子
王鏷
孔氏生,先後娶陳應瑞、耿光閭、張弘德之女,其子王鵬衝入清後為鑾儀使
王錞
孔氏生,娶崔景榮之女
王鈂
孔氏生,娶李雲龍之女
王鈍
胡氏生,早卒
王鉚
胡氏生,娶孫敦化之女
王鋭
沈氏生,先後娶陳其猷之女及閻氏、程氏
王鋹
胡氏生,先後娶楊文昌之女及楊氏
王某
李氏生,娶楊紹震之女
王鏘
沈氏生,娶米祚長之女
王鏻
徐氏生,娶呂鷳雲之女
王鋐
徐氏生,娶李永白之女
王鏕
徐氏生,娶魏宏任之女
女兒
王氏
孔氏生,嫁楊震裔
王氏
孔氏生,嫁成其功
王氏
孔氏生,嫁李不盈(李化龍之子)
王氏
沈氏生,早卒
以上內容來源 [58] 

王永光主要作品

王永光有《冰玉堂詩草》等著作傳世。宋廣民、王新法將其整理為《王永光詩注》,於2021年出版發行。 [71] 

王永光人物爭議

王永光最大的爭議就是他是否屬於依附魏忠賢的“閹黨”。清初史學家萬斯同的《明史》和王鴻緒的《明史稿》都有王永光的傳記,等到張廷玉修《明史》時,史官們圍繞王永光是否該入閹黨傳出現爭議,以致王永光的傳記未能列入《明史》。 [62]  在《明史》其他傳記中,仍稱王永光“素附(指魏忠賢)” [72]  ,定性為“魏忠賢遺黨”。 [73] 
到了當代,一些學者仍堅持傳統觀點,認為王永光屬於“閹黨”。 [74]  但也有觀點認為王永光既不屬於東林,也不屬於“閹黨”,是中間派人士,即夏允彝所説的“攻東林”中的“清操獨立之人”,黃宗羲等人對王永光的苛責有失公允。王永光被稱為“閹黨”是由於“東林話語權”占主導地位,致使王永光被污名化。 [75]  [76-77] 

王永光後世紀念

王永光墓位於長垣縣城東南的孟崗鎮王樓村東北,有碑樓存世,其墓誌銘亦出土,收藏於長垣縣文物管理所。 [5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