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向遠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鎖定
王向遠(1962年- ),山東人,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中文名
王向遠 [1]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2年

王向遠學術成果

王向遠專著、文集
王向遠專著、文集 王向遠專著、文集
(一)專著
1《東方文學史通論》,36萬字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1997,2005,2006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增訂版,2013年
2.《中日現代文學比較論》,35萬字
湖南教育出版社“博士論叢”叢書,1998年
3.《“筆部隊”與侵華戰爭—對日本侵華文學的研究與批判》,22萬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崑崙出版社2005年再版;崑崙出版社《崑崙文庫》2015年第三版
4.《二十世紀中國的日本翻譯文學史》,46萬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5.《東方各國文學在中國——譯介與研究史述論》,43萬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建設叢書》,2001年
江西教育出版社《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建設叢書》,2003年
7.《比較文學學科新論》,23萬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建設叢書》,2002年
《比較文學的鑰匙》(韓文版),文大一譯,韓國學術情報出版社2011年
8.《翻譯文學導論》,25萬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北京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市社科精品文庫》,2016年
9.《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28萬字
崑崙出版社2005年;2015年
10.《日本右翼言論批判——“皇國”史觀與免罪情結的病理剖析》,20萬字
崑崙出版社2005年
修訂版《日本右翼歷史觀批判研究》,2015年“崑崙文庫”
11.《初航集:王向遠學術自述與反響》,32萬字
重慶出版社2005年
12.《源頭活水——日本當代歷史小説與中國歷史文化》,18萬字
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
13.《中國題材日本文學史》,32萬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4.《宏觀比較文學講演錄》,28萬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15.《比較文學系譜學》,21萬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
16.《中國比較文學百年史》,44萬字
17.《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30萬字
新星出版社(《新人文叢書》之一)2013年
18.《坐而論道——王向遠教授講比較文學與翻譯文學》,30萬字
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
19.《和文漢讀——王向遠教授講日本文學》,30萬字
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
20.《日本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32萬字
重慶出版社《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叢書,2016年
21.《譯文學:翻譯研究新範型》,30萬字
中央編譯出版社2018年
(二)合著/主要編著:
1.《中國百年國難文學史》(第一作者),45萬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2.《20世紀中國人文學科學術研究史叢書·比較文學研究》(與樂黛雲合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3.《20世紀中國文學翻譯論爭》(與陳言合著),22萬字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
4.《佛心梵影——中國作家與印度文化》(合著,第一作者),23萬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5.《中國比較文學論文索引》(主編)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6.《中國比較文學年鑑2008》(與曹順慶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7.《比較文學名家講堂叢書》(全20卷),主編
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
8.《比較文學教研論叢》(1-3輯)(與陳惇主編)
王向遠著作集》(全10卷)
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精裝版、平裝版
王向遠專著、文集 王向遠專著、文集
1.《王向遠著作集·第一卷·東方文學史通論》,
2.《王向遠著作集·第二卷·東方文學譯介與研究史》
3.《王向遠著作集·第三卷·日本文學漢譯史》
4.《王向遠著作集·第四卷·中國題材日本文學史》
5.《王向遠著作集·第五卷·中日現代文學比較論》
6.《王向遠著作集·第六卷·中國比較文學一百年》
7.《王向遠著作集·第七卷·比較文學學科論》
8.《王向遠著作集·第八卷·文學翻譯與翻譯文學論》
9.《王向遠著作集·第九卷·日本侵華史研究》
10.《王向遠著作集·第十卷·日本右翼歷史觀批判研究》
《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
(全10卷)萬卷圖書出版公司(台北)2017年3月精裝版
王向遠專著、文集 王向遠專著、文集
(《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精裝版書影)
1.《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第一卷《國學、東方學與東方文學研究》
2.《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第二卷《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研究》
3.《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第三卷《比較文學學術史研究》
4.《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第四卷《翻譯及翻譯文學研究》
5.《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第五卷《日本文學研究
6.《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第六卷《中日現代文學關係研究》(上)
7.《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第七卷《中日現代文學關係研究》(下)
8.《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第八卷《日本侵華史與侵華文學研究》
9.《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第九卷《日本古典美學與文論研究》
10.《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第十卷《序跋與雜論》

王向遠主要譯著

王向遠專著、文集 王向遠專著、文集
(王向遠部分譯作 書影)
1.《假面的告白》,三島由紀夫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年再版
2.《睡美人》,川端康成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
3.《日本物哀》,本居宣長著,吉林出版集團2010年
4.《日本幽玄》,能勢朝次等著,吉林出版集團2011年
5.《日本風雅》,大西克禮等著,吉林出版集團2012年
6.《日本意氣》,阿部次郎、藤本箕山等著,吉林出版集團2012年
7.《日本古典文論選譯》(古代卷、近代卷,共四冊),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
8.《日本古代詩學匯譯》(上、下卷),崑崙出版社《東方文化集成》2014年
9.《文學論》,夏目漱石著,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年
10.《浮世草子》,井原西鶴著,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年
11.《幽玄·物哀·寂》,大西克禮著,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年;台北遠足,2018 年繁體字版
12.《日本茶味》,奧田正造、柳宗悦等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13.《日本俳味》,正岡子規著,(與郭爾雅合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14.《古今和歌集》,(與郭爾雅合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年

王向遠個人論文

(1990-2018.6)
1.“物哀”與《源氏物語》的審美理想
原載《日語學習與研究》1990年第1期
2.三島由紀夫小説中的變態心理及其根源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
3.《一千零一夜》與阿拉伯民族精神
原載《寧夏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4.美色、美酒與波斯古典詩歌
原載《國外文學》1993年第3期
5.論渥萊·索因卡創作的文化構成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3年第5期
6.論井原西鶴的豔情小説
原載《外國文學評論》1994年第2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4年第6期轉載
7.日本的後現代主義文學與村上春樹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5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4年第11期轉載
8.中國早期寫實主義文學的起源、演變與近代日本的寫實主義
原載《中國文化研究》1995年第4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6年第2期轉載
9.日本白樺派作家對魯迅、周作人影響關係新辨
原載《魯迅研究月刊》1995年第1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1995年第5期轉載
10.五四時期中國自然主義文學的提倡與日本的自然主義
原載《國外文學》1995年第2期
11.日本的唯美主義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唯美主義
原載《外國文學研究》1995年第4期
12.從“餘裕論”看魯迅與夏目漱石的文藝觀
原載《魯迅研究月刊》1995年第4期
13.中日兩國的啓蒙主義文學思潮與“政治小説”比較論
原載《外國文學評論》1995年第3期
14.魯迅與芥川龍之介、菊池寬歷史小説創作比較論
原載《魯迅研究月刊》1995年第12期
15.中國的鴛鴦蝴蝶派與日本的硯友社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第5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外國文學》1995年第11期轉載
16.新感覺派文學及其在中國的變異
----中日“新感覺派”的再比較與再認識
原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5年第4期
17.中國早期普羅文學與日本普羅文學特徵之辨異
原載《東方叢刊》1995年第3期
18.法西斯主義與日本現代文學
原載《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第2期
19.文體與自我
----中日“私小説”比較研究中的兩個基本問題新探
原載《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外國文學》1996年第12期轉載
20.後現代主義文化語境中的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
原載《國外文學》1996年第1期
21.文體·材料·趣味·個性
----以周作人為代表的中國現代小品文與日本寫生文比較觀
原載《魯迅研究月刊》1996年第4期
22.魯迅雜文觀念的形成演進與日本文學
原載《魯迅研究月刊》1996年第2期
23.“新感覺派”的名與實
原載《文藝報》1996年5月31日
24.中國傳統戲劇的現代轉型與日本新派劇
原載《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戲曲戲劇》1997年第7期轉載
《新華文摘》1997年第9期摘要
25.田漢的早期劇作與日本新劇
原載《中國比較文學》1999年第1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戲曲戲劇研究》1999年第6期轉載
26.中國現代浪漫主義文學思潮與日本浪漫主義
原載《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第3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7年第10期轉載
27.近代中日小説的題材類型及其關聯
原載《齊魯學刊》1997年第6期
28.“戰國策派”與“日本浪漫派”
原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年第2期
29.日本的侵華文學與中國的抗日文學
原載《北京社會科學》1997年第3期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1997年8月譯成英文播出
30.《中日現代文學比較論》的基本思路與基本內容
原載《中國比較文學通訊》1997年第1期
31.中國現代小詩與日本的和歌俳句
原載《中國比較文學》1997年第1期
32.魯迅的《野草》與夏目漱石的《十夜夢》
原載《魯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期
33.中日現代文學比較研究的宏觀思考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34.芥川龍之介與中國現代文學
----對一種奇特的接受現象的剖析
原載《國外文學》1998年第1期
《中國比較文學》1999年第1期雜誌“學海拾貝”欄載述評
35.廚川白村與中國現代文藝理論
原載《文藝理論研究》1998年第2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8年第7期轉載
36.中國現代文論與日本文論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8年第9期轉載
37.周作人的文學觀念的形成演變與日本文學理論
原載《魯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1期
38.中日“新浪漫主義”因緣論
原載《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8年第3期
39.日本的“筆部隊”及其侵華文學
原載《北京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1998年第8期轉載
《新華文摘》1998年第9期摘發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1998年7月9日譯為英文播出
40.“筆部隊”----日寇侵華的一支特殊部隊
原載《北京日報》1998年7月20“文史欄”
41.七七事變前日本的對華侵略與日本文學
原載《日本學刊》1998年第6期
42.從日本文壇看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及侵華國策的形成
原載《抗日戰爭研究》1998年第4期
43.談談攻博期間的科研與論文寫作
----在北師大研究生院博士生培養與科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報》1998年 4月5日
44.日本的軍隊作家及其侵華文學
原載《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第1期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1999年7月8日譯為英文播出
45.日本有“反戰文學”嗎?
原載《外國文學評論》1999年第1期
《新華文摘》1999年第6期摘編
《文藝報》1999年7月22日第2版“思想庫”欄摘要
《北京日報·理論週刊》1999年9月8日第11版摘要
46.中國的鄉土文學與日本的農民文學
原載《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47.戰後日本文壇對侵華戰爭及戰爭責任問題的認識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
48.田漢的早期劇作與日本新劇
原載《中國比較文學》1999年第1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戲曲戲劇研究》1999年第6期轉載
49.胡風與廚川白村
原載《文藝理論研究》1999年第2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9年第6期轉載
50.二十一世紀的比較文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原載《文藝報》1999年5月13日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9年第7期轉載
51.日本侵華詩歌中的戰爭喧囂
原載《現代文明畫報》1999年6月
52.《“筆部隊”和侵華戰爭》:侵華“筆部隊”的秘密
原載《中國教育報》1999年9月26日
53.“大陸開拓文學”簡論
原載《日本學刊》1999年第6期
54.真實與謊言,“筆禍”與罪責
----對石川達三及其侵華文學的剖析與批判
原載《國外文學》1999年第4期
55.二十世紀中國的日本翻譯文學史內容簡介
原載《中國比較文學通訊》1999年第2期
56.以筆做刀的日寇“筆部隊”
----關於《“筆部隊”與侵華戰爭》
原載《北京日報·理論週刊》2000年2月14日
57. “大東亞文學者大會”與日本對中國淪陷區文壇的干預滲透
原載《新文學史科》2000年第3期
58.翻譯文學史的理論與方法
原載《中國比較文學》2000年第4期
50.建國五十年來中國的日本文學譯介
原載《中日關係史研究》第2期
60.近百年來我國對印度古典文學的翻譯與研究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61.五四前後中國的日本文學翻譯的現代轉型
原載《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62.近百年來我國對印度兩大史詩的翻譯與研究
原載《南亞研究》2001年第1期
63.近七十年來我國的印度文學史研究述評
原載《外國文學評論》2001年第3期
64.我國台灣和香港地區的日本文學翻譯概述
原載《中日關係史研究》2001年第1期
65.學術+藝術=教學基本功
----在第三屆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總結點評大會上的講話
原載《現代教育報》2001年2月28日第3版
66.論比較文學的“傳播研究”
----它與“影響研究”的區別、它的方法、意義與價值
原載《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3期轉載
67.“闡發研究”及“中國學派”
----文字虛構與理論泡沫
原載《中國比較文學》2002年第1期
68.近二十年來我國的中俄文學比較研究述評(上)
原載《俄羅斯文藝》2002年第4期
69.近年來我國的中朝文學關係比較研究概評
原載《延邊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70.我怎樣寫《中國比較文學二十年》
原載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通訊》2002年第4期
71.近二十年來我國的中俄文學比較研究述評(下)
原載《俄羅斯文藝》2003年第1期
72.比較文學平行研究功能模式新論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73.論比較文學的超文學研究
原載《中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1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3年第6期轉載
74.大膽假設,細緻分析
----比較文學“影響研究”新解
原載《北京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
75.比較文學影響研究新解
原載《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
76.作為比較文學的比較文體學
----概念的界定、研究的課題與對象
原載《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年第1期
77.我如何寫作《中國比較文學研究二十年》
----兼論學術史研究的理論原則與方法
原載《山西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78.近二十年來我國翻譯文學研究述評(與王霞合作)
原載《蘇州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79.近二十年來我國的中日古典文學比較研究述評
原載《日語學習與研究》2003年第2期
80.近二十年來我國的中日現代文學比較研究概評
原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年第2期
81.近二十年來我國的中外戲劇比較研究
原載《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82.近20年來西方文學思潮與中國現代文學關係研究述評
原載《長江學術》總第3輯(2003年)
83.中國的中德文學關係研究概評
原載《德國研究》2003年第2期
84.近二十年來我國的中法文學關係研究述評
原載《法國研究》2003年第1期
85.文學史寫作的三種模式與比較文學
原載《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3期
86.邏輯·史實·理念
----答夏景先生對《比較文學學科新論》的商榷
原載《中國比較文學》2004年第2期
87.翻譯文學的學術研究與理論建構
----我怎樣寫《翻譯文學導論》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88.拾西人之唾餘、唱“哲學”之高調談何創新
----駁《也談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的創新問題》
原載《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年第7期轉載
89.比較詩學:侷限性與可能性
原載《中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3期
90.什麼人、憑什麼進入《中國翻譯詞典》?
原載《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91.論“涉外文學”及“涉外文學”研究
原載《社會科學評論》2004年第1期
92.20世紀80-90年代中國的中日文學比較研究概觀
原載《東方文學研究通訊》2004年第1期
93.從“外國文學史”到“中國翻譯文學史”
---- 一門課程面臨的挑戰及其出路
原載《中國比較文學》2005年第2期
94.中國比較文學百年史整體觀(與樂黛雲合作)
原載《文藝研究》2005年第2期
95.私の中日兩國の文學および文化關係の研究について
原載京都外國語大學《研究論叢》(日文)2005年3月(第64號)
96.20世紀80-90年代中國的中日文學比較研究概觀
原載《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中國語學科創設30週年紀念論集》(2005年)
97.日本對華文化侵略的特徵、方式與危害
原載《北京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98.從“合邦”“一體”到“大亞細亞主義
----近代日本侵華理論的一種形態
原載《華僑大學學報》2005年2期
99.日本對華文化侵略與在華通信報刊
原載《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100.對侵華文學的歷史批判
原載《人民日報》2005年8月11日第9版“文論天地”欄
101.揮之不去的殖民地情
----日本右翼漫畫家小林善紀及其《台灣論》(與亓華合作)
原載《日本學刊》2005年第6期
10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翻譯文學的基本走向及特點
原載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集刊2》
103.日本侵華“筆部隊”
原載《青年文摘》(人物版)2005年第9期
104.文化侵略:日本侵華第二戰場(王向遠訪談)
原載《中國青年》2005年第17期
105.被忽視的侵略
----專訪《筆部隊和侵華戰爭》作者、教授王向遠
原載《國際先驅導報》2005年8月19日
106.對日本“侵華文學”的歷史批判
原載《人民日報》2005年8月11日第9版
107.日本在華實施奴化教育與日語教學的強制推行
原載《教育史研究》2005年第3期
108.井上靖:戰後日本文壇中國題材歷史小説的開拓者
原載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通訊》2005年第4期
109.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翻譯文學的基本走向及其特點
原載《東方文學研究集刊》第2輯(2005年)
110.日本當代文學中的三國志題材
----對題名“三國志”的五部長篇小説的比較分析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111.日本當代中國題材歷史小説家宮城谷昌光
原載《長江學術》2006第4期
112.作為軍國主義侵華理論家的福澤諭吉
原載《解放軍洛陽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113.戰後日本為侵略戰爭全面翻案的第一本書
----林房雄的《大東亞戰爭肯定論》
原載《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114.日本的“支那國民性研究”對中國人的醜化及其用心
原載《江海學刊》2006年第3期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06年12期轉載
115.日本歷史小説巨匠海音寺潮五郎的中國題材
原載《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116. 近代日本“東洋史”“支那史”研究中的侵華圖謀
----以內藤湖南的《支那論》《新支那論》為中心
原載《華僑大學學報》第4期
117.我國的波斯文學翻譯應該受到高度評價
原載《東方文學研究通訊》2006年第3期
118.大學課堂底藴在於學術思想層面
----在第十屆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總結講評大會上的講話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校報》2006年6月6日第3版
119.當代日本的中國題材歷史小説整體觀
原載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研究論叢》第67號(2006年7月)
120.華裔日本作家陳舜臣論(上、下)
原載《勵耘學刊》第3輯、第4輯(2006年)
121.中國的東方文學理應成為強勢學科
原載《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第3期
122.戰後日本文學中的戰時中國體驗
----以鹿地亙、林京子、中園英助的作品為例
原載韓國《ASIA》(英文與韓文雙語季刊)2007年第1期
123.中國題材日本文學史研究與比較文學的觀念方法
原載《中國比較文學》2007年第1期
124.當代日本作家的中國紀行
原載《燕趙學術》創刊號,2007 年
125.新時期中俄文學關係研究
原載《中國俄蘇文學研究史論》第一卷,重慶出版社2007
126.人到中年,學在中天
----就十卷本《王向遠著作集》出版發行採訪王向遠教授
原載《社會科學家》(名家訪談欄)2007年第6期
127.為有源頭活水來
----日本當代中國題材歷史小説簡論
原載《社會科學家》2007年第6期
128.“筆部隊”及其侵華文學
原載《文藝報》20007年4月7日,5月26日,6月23日
129.日本戰後文壇對侵華戰爭及戰爭責任的認識
原載《文藝報》2007年9月29日;10月13日;12月22日
130.印度文學宏觀特性論
原載《東方叢刊》2008第2期
131.江户時代日本民間文人學者的侵華迷夢
原載《重慶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132.猶太—希伯來文學的民族特性
原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7期
133.試論歐洲文學的區域性構造
原載《廣東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
134.譯介學及翻譯文學研究界的“震天”者----謝天振
原載《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135.改變東方古典文學相對蕭條局面
原載《社會科學報》(上海)2008.6.26第5版
136.東方古典文學的翻譯及相關問題
原載《東方文學研究集刊》第四輯(2008年)
137.論亞洲文學區域的形成及其特徵
原載《重慶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138.中國作家與印度文化的因緣關係值得研究
原載《南亞研究》2009年第1期
139. 中外文學關係史研究與中國比較文學“跨文化詩學”的特性
原載《跨文化對話》第24輯(2009年第1期)
140. 世界比較文學的重心已經移到了中國
原載《中國比較文學》2009第1期
141. 從宏觀比較文學看法國文學的特性
原載《法國研究》2009年第1期
142.日本文學民族特性論
原載《煙台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143. “跨文化詩學”是中國比較文學的形態特徵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
144.試論俄國文學的宏觀特性
原載《俄羅斯文藝》2009年第1期
145.試論波斯文學的民族特性
原載《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146.古今中華任揮灑
----論日本當代著名作家伴野朗的中國題材歷史小説創作
原載《南京師大文學院學報》2009第2期
147.從宏觀比較文學看中國傳統文學的文化特性
原載《河北學刊》2009年第4期
148.道通為一
----日本古典文論中的“道”“藝道”與中國之“道”
原載《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第6期
149. 沙:阿拉伯民族文化與文學的基本象徵
原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10期
150. “宏觀比較文學”與本科生比較文學課程內容的全面更新
原載《中國大學教學》2009年第12期
151. 氣之清濁各有體
------中日古代語言文學與文論中“氣”概念的關聯與差異
原載《東疆學刊》2010年第1期
152.比較文學學術系譜中的三個階段與三種形態
原載《廣東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
153.從宏觀比較文學看德國文學的特性
原載《漢語言文學研究》創刊號2010年第1期
154. 論拉丁美洲文學的區域性特徵
原載《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155.應該在比較文學及中外文學關係史研究中提倡“比較語義學”方法
原載《跨文化對話》第26輯(2010年第1期)
156.中日“文”辨
----中日“文”“文論”範疇的成立與構造
原載《文化與詩學》2010年第2期(總第11輯)
157.“百年國難”與“百年國難文學史”
----關於《中國百年國難文學史(1840~1937)》的研究與寫作
原載《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
158.論中國文學的文化特性
原載韓國《ASIA》(韓文)2011年第3期
159.日本古典文論中“心”範疇及其與中國之關聯
原載《東疆學刊》2011年第3期
160.釋“幽玄”
----對日本古典文藝美學中的一個關鍵概念的解析
原載《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6期
《新華文摘》2012年第20期論點摘編
161.感物而哀
----從比較詩學的視角看本居宣長的“物哀”論
原載《文化與詩學》2011年第2期
162.一百年來我國文學翻譯十大論爭及其特點
原載《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第6期
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12年第5期轉載
163.泰戈爾在中國的譯介
原載《中國學者論泰戈爾》(論文集),黃河出版傳媒集團2011年
164.民族文學的現代化即為“國民文學”
----“國民文學”的形成與提倡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
《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12年第2期轉摘
另載《中西文化交流學報》(美國)第1卷第1期(2009年12月)
165.論“寂”之美
----日本古典文藝美學關鍵詞“寂”的內涵與構造
原載《清華大學學報》2012第2期
166.日本文壇對侵華戰爭罪惡的反省寥寥無幾
原載《中國藝術報》2012年3月16日第5版
167.日本古代文論的生成、發展、特色及漢譯問題
原載《廣東社會科學》2012年第4期
168.日本近代文論的系譜、構造與特色
原載《山東社會科學》2012年第6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10期轉摘
《新華文摘》2012年第20期摘要
169.論日本美學基礎概念的提煉與闡發
----以大西克禮的《幽玄》《物哀》《寂》三部作為中心
原載《東疆學刊》2012年第3期
170.日本的“哀·物哀·知物哀”
----審美概念的形成流變及語義分析
原載《江淮論叢》2012年第5期
《新華文摘》2012年第24期
171.黑非洲文學的區域性特徵簡論
原載《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172.理論文本與詩性文本之間
----日本古典文論的文本間性與翻譯方法
原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12月14日
173.中國的“東方學”:概念與方法
原載《東疆學刊》2013年第2期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13年第8期轉載
另載《北大南亞東南亞研究》第1卷,2013年1月
174.“漢俳”三十年的成敗與今後的革新
----以自作漢俳百首為例
原載《山東社會科學》2013年第2期
175.日本文學史研究中基本概念的界定與使用
----葉渭渠、唐月梅著《日本文學思潮史》及《日本文學史》的成就與問題
原載《山東社會科學》2013年第4期
176.日本身體美學範疇“意氣”考論
原載《江淮論壇》2013年第3期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文藝理論研究》2013年第8期轉載
《新華文摘》2013年第17期摘要
177.近十年來我國日本文論與美學研究中的若干問題與缺憾
原載《廣東社會科學》2013年第5期
178.我國的日本漢文學研究的成績與問題
原載《東北亞外語研究》2013年第1期(創刊號)
179.我國日本文學研究的歷史經驗、文化功能及學術史撰寫
原載《外國文學研究》2013年第6期
180.打通與封頂比較文學課程的獨特性質與功能
原載《燕趙學術》2013年第1期
181.“經典化”與“文典化”
原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3月8日
182.“國人之學”即是“國學”
原載《社會科學報》(上海)2013年2月21日
183.國人之學即是國學:我的“國學觀”
原載《北京日報·理論版》2013年3月11日
184. 翻譯的快感
原載《社會科學報》(上海)2013年6月27日第5版
185.應有專業化、專門化的翻譯文學史
原載《社會科學報》(上海)2013.10.17日第5版
186.值得好好研究的葉渭渠先生
原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1月25日
187.卓爾不羣,歷久彌新
----重讀、重釋、重譯夏目漱石的《文學論》
原載《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
188.比較文學史上的宏觀比較方法論及其價值
原載《中國比較文學》2014年第1期
190.當代中國的日本文學閲讀現象分析
原載《名作欣賞》2014年第1期
191.中國的“感”“感物”與日本的“哀”“物哀”
----審美感興諸範疇的比較分析
原載《江淮論壇》2014年第2期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4年第7期轉載
192.日本“物紛”論
----從“源學”用語到美學概念
原載《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
193.日本古代文論的千年流變與五大論題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4期
194.“創造性叛逆”還是“破壞性叛逆”?
原載《廣東社會科學》2014年第3期
195.翻譯學·譯介學·譯文學
----三種研究模式與“譯文學”研究的立場方法
原載《安徽大學學報》2014年第4期
《新華文摘》2015年第1期摘要
196.論翻譯文學批評
----特殊性、批評標準與批評方法
原載《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
197.和歌俳句在中國
原載《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叢刊》(創刊號),2014年
198.中國的涉外學術“有實無名”弊端凸顯
原載《北京日報》理論週刊2014年2月10日
199.中國的“日本學”何為?
原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2月7日,B01版
200.中國東方學“實”至而“名”未歸
原載《中國社會科學報》(評論版)2014年4月11日
201.渡邊淳一在中國:審美化閲讀
原載《文藝報》2014年5月16日
202.“譯文不在場”的翻譯文學史
----“譯文學”意識的缺失與中國翻譯文學史著作的缺憾
原載《文學評論》2015年第3期。
203.以“迻譯/釋譯/創譯”取代“直譯/意譯”
----翻譯方法概念的更新與“譯文學”研究
原載《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
204. “譯文學”的概念與體系
----諸概念的關聯與理論體系的構建
原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第6期
205.從“歸化/洋化”走向“融化”
----中國翻譯文學譯文風格的取向與走向
原載《人文雜誌》2015年第10期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10月30日轉載
206.中國翻譯思想的歷史積澱與近年來翻譯思想的諸種形態
原載《廣東社會科學》2015年第5期
207. “譯文不在場”的翻譯文學史
原載《文學評論》2015年第3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5年第10期轉載
208.“翻譯度”與缺陷翻譯及譯文老化
----以張我軍譯夏目漱石《文學論》為例
原載《日語學習與研究》2015年第6期
209.正譯/缺陷翻譯/誤譯
----“譯文學”譯文評價的一組基本概念
原載《東北亞外語研究》2015年第4期
210. 被誤解的“東方學”
原載《社會科學報》2015年2月5日第5版
211. 日本殖民作家的所謂“滿洲文學”
原載《名作欣賞》2015年第8期(總第510期)
212. “亞細亞主義”“大東亞主義”及其御用文學
原載《名作欣賞》2015年第9期(總第513期)
213.日軍在中國淪陷區的“宣撫”活動與“宣撫文學”
原載《名作欣賞》2015年第11期(總第519期)
214.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系列論文)
原載《作家通訊》(月刊)2015年第3-12期
215.《“筆部隊”與侵華戰爭》(系列論文)
原載《海內與海外》2015年第8-12期
216.日本的侵華詩歌
原載《名作欣賞》2016年第1期(總第525期)
217.炮製侵華文學的“國民英雄”火野葦平
原載《名作欣賞》2016年第3期(總第531期)
218. “翻”、“譯”的思想
----中國古代“翻譯”概念的建構
原載《中國社會科學》2016年第2期
219.“理”與“理窟”
----中日古代文論中的“理”範疇關聯考論
原載《社會科學研究》2016年第2期
220.姿清風正
----日本古代“風/體/姿”“風姿/風體/風情”論及與中國文論之關聯
原載《人文雜誌》2016年第4期
221.修辭立“誠”
----日本古代文論的“誠”範疇及與中國之“誠”關聯考論
原載《山東社會科學》2016年第4期
222.“譯文學”與一般翻譯學
----“譯文學”對翻譯學建構缺失的補益作用
原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6年第5期
223. 2015年度中國的日本文學研究
原載《日語學習與研究》2016年第2期
224.詩“韻”歌“調”
----和歌的“調”論與漢詩的“韻”論
原載《東疆學刊》2016年第2期
225.日本的“侘”“侘茶”與“侘寂”的美學
原載《東嶽論叢》2016年第7期
226.中國古代譯學五對範疇、四種條式及其系譜構造
原載《安徽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
227.浮世之草,好色有道
----井原西鶴“好色物”的審美構造
原載《東北亞外語研究》2016年第3期
228.“譯文學”與“譯介學”
----“譯介學”的特色、可能性與不能性及與“譯文學”之關聯
原載《民族翻譯》2016年第4期
229.“一般文學”與“總體文學”辨析
原載《江南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
230.外國文學研究中的淺俗化弊病與“譯文學”的介入
原載《東北師大學報》2017年第1期
231.“不易”並非“不容易”
----對道安“三不易”的誤釋及其辯正
原載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
234.“創造性叛逆”的原意、語境與適用性
----並論譯介學對“創造性叛逆”的挪用與轉換
原載《人文雜誌》2017第10期
235. 《古今和歌集》漢譯中的歌體、歌意與“翻譯度”
原載《日語學習與研究》第6期
236.史料、識見與精神魅力
----《中外文學交流史》及王曉平著《中國-日本卷》讀後卮言
原載《跨文化對話》2017年第1期
237.東亞茶道與“澀味”美學
原載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第8期
238. “慰”論:日本文學功能論及與中國文論之關聯
原載《東嶽論叢》2017年第9期
239.希羅多德《歷史》與“東方-西方”觀的起源
原載 《國文天地》(台北)2017年第9期
240.東方學視角下的泰戈爾“東方”及“東方文化”思想
原載 《同濟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
241.從“東方學”視角看斯賓格勒的東方衰亡西方沒落論
原載《中外文化與文論》2017年第2期
242.語言崇拜與東方傳統語言觀念的內在關聯
原載《東北亞外語研究》2017年第4期
243.日本文論中的“俳諧”及“狂”範疇與中國“俳諧”
原載《廣東社會科學》2018年第3期
244. 西學”還是“西方學”----中國的歐美研究辨名
原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3月12日
245.“理念”“精神”與西方人對東方藝術的美學判斷
原載《社會科學研究》2018年第1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8年第6期轉摘
246.黑格爾“東方-西方”之分的絕對化和全面化
原載《跨文化對話》第38輯
247.伏爾泰的《風俗論》與“東方-西方”觀
原載《山東社會科學》2017年第2期
248. 比較文明論四大形態與“東方-西方”的消解整合
原載《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
249.近年來當代西方學界對西方中心史觀的逆寫與“重歸東方”論
原載《中外文化與文論》2018年第2期
251.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對“東方專制”的構擬
原載《華夏文化論叢》,2018年上半年刊
252.馬克斯·韋伯的東西方觀念差異論
原載《東方叢刊》復刊號(2018)
參考資料
  • 1.    王向遠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引用日期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