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忠麟

鎖定
温忠麟,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計量心理學博士生導師,心理統計與測量博士,數理統計碩士,數學學士。 [1] 
中文名
温忠麟
外文名
Wen zhonglin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香港中文大學
主要成就
在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分析方面有系列研究成果,單篇論文被引量在“中國知網”上全網第一 [63] 
代表作品
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方法及應用 [1] 
職    稱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應用研究中心教授

温忠麟個人履歷

温忠麟學歷

温忠麟教授
華南師範大學數學系本科生(理學學士)
雲南大學數學系研究生(理學碩士)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育學院進修生(教育文憑)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哲學博士)

温忠麟工作經歷

廣東肇慶師專(今肇慶學院)數學系,助教
雲南教育學院(今雲南師範大學)數學系,講師、副教授
華南師範大學教科所,副教授、教授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應用心理系,教授
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教育學院,訪問學者
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教育學院,客座研究員
英國牛津大學教育學院,訪問學者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研究主任/經理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應用研究中心/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温忠麟研究領域

計量心理學、心理統計與測量、心理與教育研究方法
包括結構方程模型、潛變量交互效應、追蹤數據的潛增長模型、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校本評核和高考分數調整方法的研究

温忠麟研究項目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32171091). [1] 
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771245). [2] 
3.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271116).
4.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11JJD190005).
5.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870784).
6. 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DBA010169).
7. 參與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
8. 參與香港政府課題多項.

温忠麟主要獲獎

  1. 2020年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 [3-4] 
  2. 2017年獲廣東省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5] 
  3. 2011年獲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 2007年獲廣東省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 
  5. 2005年獲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最佳研究成績獎.

温忠麟教學工作

碩士生課程
結構方程模型、統計原理和數據處理、心理測量、教育研究法、教育實驗學、實驗設計與數據分析、統計軟件SPSS、模糊數學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應用、多元統計分析
本科生課程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實變函數、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
專科生課程
概率統計基礎、線性代數、中學數學邏輯基礎、中學數學教材教法
高級統計(主要是結構方程模型/中介和調節模型)講座
內蒙古師範大學,2023年12月 [1] 
安徽師範大學,2023年11月 [64] 
廣州大學,2023年11月 [1] 
四川先行教育研究院(全國性研討班),2023年10月 [1] 
海南師範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23年7月 [1] 
貴州師範大學,2023年7月 [1] 
湖南科技大學,2023年6月 [1] 
湖南中醫藥大學,2023年6月 [1] 
湖南師範大學,2023年6月 [65] 
暨南大學,2023年6月 [1] 
江西師範大學,2023年5月 [1] 
華東師範大學,2023年5月 [66] 
上海師範大學,2023年5月 [1] 
福建醫科大學,2023年4月 [67]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2023年4月 [1] 
深圳大學,2022年12月 [1] 
河北醫科大學,2022年7月 [1] 
四川師範大學,2022年7月 [43]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2022年4月 [1] 
廣州醫科大學,2021年12月 [42] 
暨南大學,2021年11月 [1] 
學術志(全國性研討班),2021年8月 [1] 
長沙精準教育(全國性研討班),2021年7月 [1] 
內蒙古師範大學,2021年6月 [41] 
湖南師範大學,2021年5月 [34] 
湖南中醫藥大學,2021年5月 [40] 
江西財經大學,2021年5月 [37] 
江西師範大學,2021年5月 [36] 
太原師範學院,2021年5月 [39] 
山西師範大學,2021年5月 [35] 
山西大學,2021年5月 [38] 
空軍軍醫大學,2021年3月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1年3月 [1] 
首都師範大學,2020年12月 [6] 
空軍軍醫大學,2020年12月 [1] 
廣西師範大學,2020年11月 [7] 
汕頭大學,2020年8月 [8] 
學術志(全國性研討班),2020年7月 [9] 
東北師範大學,2020年7月 [10] 
西南財經大學,2020年6月 [11] 
廣州大學,2019年12月 [12] 
廈門大學,2019年11月 [13] 
福建師範大學,2019年11月
中山大學,2019年10月
杭州師範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19年10月
江西師範大學,2019年9月
西藏大學,2019年8月
內蒙古師範大學,2019年7月
中南大學,2019年7月 [14] 
陝西師範大學,2019年5月
北京大學,2019年5月 [15] 
北京師範大學2019年5月
北京開放大學,2019年5月 [16] 
復旦大學,2019年3月
華東師範大學,2019年3月 [17] 
浙江大學,2019年1月 [18] 
浙江師範大學,2019年1月 [19] 
北京師範大學,2018年11月 [20] 
河北師範大學,2018年11月
北京體育大學,2018年11月
雲南省應用統計學會(全國性研討班),2018年7月
海南師範大學,2018年5月
南通大學,2018年4月
蘇州大學,2018年3月
暨南大學,2017年12月
陝西師範大學,2017年12月 [21] 
西南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17年11月 [22] 
四川師範大學,2017年11月
暨南大學(珠海),2017年9月
西安交通大學,2017年6月
第四軍醫大學,2017年6月
喀什大學,2017年4月
新疆師範大學,2017年4月
西北師範大學,2017年4月
澳門大學,2017年2月 [23] 
暨南大學,2016年12月
陝西師範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16年10月
暨南大學,2015年12月
南京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15年11月
天津師範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15年10月
江西師範大學,2015年6月
寧夏大學,2015年4月 [24] 
陝西師範大學,2015年4月
澳門大學,2015年3月
北京師範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14年10月
南京師範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13年10月
遼寧師範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13年7月
華南師範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12年11月
第四軍醫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11年10月
上海師範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10年11月
山東師範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09年11月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2008年7月
河南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07年11月
深圳大學,2006年10-11月
北京師範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06年10月
87th AERA Extended Course (SEM: A Second Course), San Francisco, USA, April 2006
華東師範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05年10月
華南師範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04年10月
暨南大學,2004年10月
北京師範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04年8月
華南師範大學(全國性研討班),2001年11月

温忠麟學術成果

温忠麟發表論文

(1998年以來)
Gu,H., Wen, Z.*, & Hou, K-T. (2023). Bifactor exploratory structural equationmodels versus traditional approaches in predicting external criteria.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30(5), 778–788. [80] 
Xie,J., Wen, Z.*, Shen, J., Tan, Y., Liu, X., Yang, Y., & Zheng, X. (2023).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social behavior and meaning in life of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 three‐wavecross‐lagged study. Journal of Adolescence, 95(5), 1017-1032. [79] 
Wang, H., He,Y., Bian, Y., Wang, Y., Wen, Z.* (2023).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adolescent adjustment: A latent transition analysis. CurrentPsychology, 42, 9708–9719. [78] 
温忠麟, 王一帆, 杜銘詩, 俞雅慧, 張愉蕙, 金童林. (2023). 二階潛增長模型標度方法及其可比的一階潛增長模型. 心理學報, 55(8),1372–1382. [77] 
方俊燕, 温忠麟. (2023). 追蹤研究中的內生性問題:來源與應對. 心理科學進展, 31(4), 507–518. [76] 
方傑, 温忠麟, 何子傑. (2023). 常見的類別變量的有調節的中介模型分析.應用心理學,29(4), 291–299. [75] 
方俊燕, 温忠麟, 黃國敏. (2023). 縱向關係的探究:基於交叉滯後結構的追蹤模型. 心理科學, 46(3), 734–741. [74] 
方傑, 温忠麟. (2023).有調節的多層中介效應分析. 心理科學. 46(1), 1671–6981. [73] 
温忠麟, 謝晉豔, 王惠惠. (2023).潛在類別模型的原理、步驟及程序.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 41(1),1–15. [72] 
方傑, 温忠麟. (2022). 縱向數據的調節效應分析. 心理科學進展, 30(11), 2461–2472. [71] 
方傑, 温忠麟. (2022). 基於兩水平迴歸模型的調節效應分析及其效應量. 心理科學進展, 30(5), 1183–1190. [70] 
方傑, 温忠麟. (2022). 兩類常見的類別變量調節效應分析. 心理科學, 45(3), 702–709. [69] 
Fang, J., Wen, Z.*, Ouyang, J., Huang, G., & Liu, X.(2022). The reciprocal 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hina.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97:114829. [68] 
Fang, J., Wang, W., Gao, L., Yang, J., Wang, X., Wang, P., & Wen, Z. (2022). Childhood maltreatment and adolescent cyberbullying perpetration: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callous-unemotional traits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37(7-8), 5026–5049. [62] 
温忠麟, 謝晉豔, 方傑, 王一帆. (2022). 新世紀 20 年國內假設檢驗及其關聯問題的方法學研究. 心理科學進展, 30(8), 1667–1681. [52] 
温忠麟, 陳虹熹, 方傑, 葉寶娟, 蔡保貞. (2022). 新世紀 20 年國內測驗信度研究. 心理科學進展, 30(8), 1682–1691. [51] 
温忠麟, 方傑, 謝晉豔, 歐陽勁櫻. (2022). 國內中介效應的方法學研究. 心理科學進展, 30(8), 1692–1702. [50] 
方傑, 温忠麟, 歐陽勁櫻, 蔡保貞. (2022). 國內調節效應的方法學研究. 心理科學進展, 30(8), 1703–1714. [49] 
王陽, 温忠麟, 李偉, 方傑. (2022). 新世紀 20 年國內結構方程模型方法研究與模型發展. 心理科學進展, 30(8), 1715–1733. [48] 
劉源, 都弘彥, 方傑, 温忠麟. (2022). 國內追蹤數據分析方法研究與模型發展. 心理科學進展, 30(8), 1734–1746. [47] 
Fu, Y., Wen, Z.*, & Wang, Y. (2022). A comparison of reliability estimation based on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explorator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82(2), 205-224. [58] 
Wang, H., Wang, M., Wen, Z.*, Wang, Y., Fang, J. (2022). Which comes first? Modeling the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neuroticism.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84, January 2022, 111226. DOI: 10.1016/j.paid.2021.111226. [57] 
温忠麟, 歐陽勁櫻, 方俊燕. (2022). 潛變量交互效應標準化估計: 方法比較與選用策略. 心理學報, 54(1), 91–107. [46] 
Liu, H., Yuan, K.-H., Wen. Z. (2021). Two-level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s with single level data and new measures of effect sizes.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56] 
Wang, H., He, Y., Bian, Y., Wang, Y., Wen, Z.* (2021).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adolescent adjustment: A latent transition analysis. Current Psychology. September 2021. DOI:10.1007/s12144-021-02261-x. [55] 
Fang, J., Wen, Z.*, Ouyang, J., & Wang, H. (2021). Modeling the change trajectory of sleep duration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based on an 11-year longitudinal survey in China. BMC Public Health. 21:1963. [SCI收錄,JCR Q2, IF=3.30] [54] 
Hofmans, J.*, Morin, A.J.S.*, Breitsohl, H., Ceulemans, E., Chénard-Poirier, L.A., Driver, C.C., Fernet, C., Gagné, M., Gillet, N., González-Romá, V., Grimm, K.J., Hamaker, E.L., Hau, K.-T., Houle, S.A., Howard, J.L., Kline, R.B., Kuijpers, E., Leyens, T., Litalien, D., Mäkikangas, A., Marsh, H.W., McLarnon, M.J.W., Meyer, J.P., Navarro, J., Olivier, E., O’Neill, T.A., Pekrun, R., Salmela-Aro, K., Solinger, O.N., Sonnentag, S., Tay, L., Tóth-Király, I., Vallerand, R.J., Vandenberghe, C., Van Rossenberg, Y.G.T., Vantilborgh, T., Vergauwe, J., Vullinghs, J.T., Wang, M., Wen, Z., & Wille, B. (2021). The baby and the bathwater: On the need for substantive-methodological synergy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4, 497–504. [ISI 2020: 7.235] [53] 
方傑, 温忠麟*, 邱皓政. (2021). 縱向數據的中介效應分析. 心理科學, 44(4), 989–996. [45] 
温忠麟, 方傑, 沈嘉琦, 譚倚天, 李定欣, 馬益銘. (2021). 新世紀20年國內心理統計方法研究回顧. 心理科學進展, 29(8), 1331–1344. [44] 
Li, Y.,Wen, Z. , Hau, K-T., Yuan, K-H., & Peng, Y. (2020). Effects ofcross-loadings on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factors to retain. StructuralEquation Modeling, 27(6), 841–863 DOI: 10.1080/10705511.2020.1745075 [25] 
Fang, J., Wang,X., Wen, Z., & Huang, J. (2020). Cybervictimization and loneliness among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rumination and online social support.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115, 105085. [26] 
王陽, 温忠麟, 付媛姝. (2020). 等效性檢驗——結構方程模型評價和測量不變性分析的新視角. 心理科學進展, 28(11), 1961–1969. [27] 
温忠麟. (2020). 高考選考科目定級計分和校準的若干問題.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38(6),34–42. [28] 
Fang, J.,Wang, X., Wen, Z., & Zhou, J. (2020). Fear of missing out and problematicsocial media use as mediators between emotional support from social media andphubbing behavior. Addictive Behaviors,107, 106430. (SCI收錄,SSCI收錄1區,Impact Factor=3.645) [29] 
Fang, J.,Wang, X., Yuan, K-H., Wen, Z., Yu, X., & Zhang, G. (2020).Callous-unemotional traits and cyberbullying perpetration: The mediating roleof moral disengagement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mpath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57, 109829. (SSCI收錄2區,Impact Factor=2.331) [30] 
Fang, J.,Wang, X., Yuan, K-H., Wen, Z. (2020).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maltreatment andmoral disengagement: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callous-unemotional traitsand empath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Differences, 157, 109814. (SSCI收錄2區,Impact Factor=2.331) [31] 
湯丹丹,温忠麟. (2020).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問題與建議. 心理科學, 43(1), 215–223. [32] 
Gu, H.,Wen, Z. , & Fan, X. (2020). Investigating the multidimensionality of the Work-Related Flow Inventory (WOLF): A bifactor explorator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framework.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740. doi: 10.3389/fpsyg.2020.00740. [33] 
温忠麟, 湯丹丹, 顧紅磊. (2019). 預測視角下雙因子模型與高階因子模型的一般性模擬比較. 心理學報, 51(3), 383–391.
Wang, Y., Su, Q., & Wen, Z. (2019). Exploring Latent Profiles of Empathy Among Chinese Preschool Teachers: A Person-Centered Approach.Journal of Psychoeducational Assessment,37(6), 706–717.
Fang, J., Wen, Z., & Hau, K. T. (2019). Mediation effects in 2-1-1 multilevel model: An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estimation method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6(4), 591–606.
高潔, 温忠麟, 王陽, 崔佳. (2019). 領導幽默風格對團隊內部學習的影響. 心理科學, 42(4), 913–919.
王陽, 李偉, 蘇勤, 温忠麟. (2019). 特質同情量表在中國大學生樣本中的信效度.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7(4),711–715.
温忠麟, 吳霞雲, 付愛月, 王珂. (2019). 工作場所樂趣的前因與後果.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 (1), 51–58.
Mai Y, Zhang Z., & Wen Z. (2018). Comparing explorator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d existing approaches for multiple regression with latent variabl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5(5), 737–749.
Fu, Y., Wen, Z., & Wang, Y. (2018). The Total Score with Maximal Reliability and Maximal Criterion Validity: An Illustration Using a Career Satisfaction Measur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78(6), 1108–1122.
方傑, 温忠麟. (2018). 三類多層中介效應分析方法比較. 心理科學, 41(4), 962-967.
高潔, 林燕瀅, 崔佳, 温忠麟. (2018). 未來工作自我清晰度對主動職業行為的影響——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 心理學探新, 38(5), 475-480.
王陽, 温忠麟. (2018). 基於兩水平被試內設計的中介效應分析方法. 心理科學, 41(5), 1233-1239.
方傑, 温忠麟,吳豔.(2018).基於結構方程模型的多層調節效應. 心理科學進展, 2018(5) , 781–788.
方傑, 温忠麟.(2018). 基於結構方程模型的有調節的中介效應分析. 心理科學, 41(2) , 453–458.
温忠麟, 黃彬彬, 湯丹丹. (2018). 問卷數據建模前傳. 心理科學, 41(1), 204–210.
Chen, Q., Wen, Z., Kong, Y., Niu, J., & Hau, K. T. (2017). Influence of leaders’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their followers: Multilevel mediation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Frontiers in Psychology 8, 1776. doi: 10.3389/fpsyg.2017.01776
Wang, Y.,Wen, Z., Fu, Y.,& Zheng, L. (2017).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easure of empathy and sympath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19, 168–174.
Chen, Y., Wen, Z., & Ye, M. (2017). Exploring profiles of work regulatory focus: A person-centered approach.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16, 16–21.
Gu, H., Wen, Z., & Fan, X. (2017). Examining and controlling for wording effect in a self-report measure: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study. Structural EquationModeling, 24(4), 545–555.
Scalas, L. F., Marsh, H. W., Vispoel, W., Morin, A. J.,& Wen, Z. (2017).Music self-concept and self-esteemformation in adolescence: Acomparison between individualand normative models ofImportance. Psychology of Music,45(6), 763–780.
Gu, H., Wen, Z., & Fan, X. (2017). Structural validity of the Machiavellian Personality Scale: A bifactor explorator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roach.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05, 116-123.
温忠麟.(2017).新高考選考科目計分方式探討.中國考試,(12), 23–29.
顧紅磊,温忠麟. (2017).多維測驗分數的報告與解釋:基於雙因子模型的視角.心理發展與教育, 33(4),504–512.
楊明,温忠麟,陳宇帥. (2017).職業勝任力在工作要求-資源模型中的調節和中介作用.心理科學,40(4),822–829.
方傑,温忠麟,張敏強.(2017).類別變量的中介效應分析.心理科學,40(2),471–477.
温忠麟. (2017).實證研究中的因果推理與分析.心理科學,40(1),200–208.
Morin, A. J., Scalas, L. F., Vispoel, W., Marsh, H. W., & Wen, Z. (2016). The Music Self-Perception Inventory: Development of a short form. Psychology of Music, 44(5), 915–934.
Chen, Y., Wen, Z., Peng, J., & Liu, X. (2016). Leader-follower congruence in loneliness, LMX and turnover intention.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31(4), 864-879.
温忠麟, 範息濤, 葉寶娟, 陳宇帥. (2016). 從效應量應有的性質看中介效應量的合理性. 心理學報, 48(4), 435–443.
Wen, Z., & Fan, X. (2015). Monotonicity of effect sizes: Questioning kappa-squared as mediation effect size measure. Psychological Methods, 20(2), 193–203.
Gu, H., Wen, Z., & Fan, X. (2015). The Impact of Wording Effect 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ore Self-Evaluation Scale (CSES): A Bi-factor Perspectiv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83, 142–147.
呂惠聰, 温忠麟, 鄧家毓, 陳啓山. (2015). 職場孤獨感的前因與後果. 心理科學, 38(4), 979-986.
陳宇帥,温忠麟,顧紅磊. (2015). 因子混合模型:潛在類別分析與因子分析的整合. 心理科學進展, 23(3), 529–538.
方傑,温忠麟,梁東梅,李霓霓. (2015). 基於多元迴歸的調節效應分析. 心理科學, 38(3), 715–720.
周爽, 陳啓山, 温忠麟, 邵輝. (2015). 人才甄選中的人格測驗作假研究的深入與拓展. 心理科學, 38(2), 490–495.
Wen, Z., Marsh, H. W., Hau, K. T., Wu, Y., Liu, H., & Morin, A. J. S. (2014). Interaction effects in latent growth models: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estimation approach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1(3), 361–374.
温忠麟, 葉寶娟. (2014). 有調節的中介模型檢驗方法:競爭還是替補?心理學報, 46(5), 714–726.
温忠麟, 葉寶娟. (2014). 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 心理科學進展, 22(5), 731–745.
顧紅磊, 温忠麟. (2014). 項目表述效應對自陳量表信效度的影響——以核心自我評價量表為例. 心理科學, 37(5), 1245-1252.
顧紅磊, 温忠麟, 方傑. (2014). 雙因子模型:多維構念測量的新視角. 心理科學, 37(4), 973–979.
吳豔, 温忠麟, 李碧. (2014). 潛變量交互效應模型標準化估計中的檢驗問題.心理學探新, 34 (3), 260–264.
方傑, 温忠麟, 張敏強, 孫配貞. (2014). 基於結構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應分析.心理科學, 37(3): 735–741.
Li,B.,Wu,Y.,Wen,Z.,&Wang,M.(2014). Adolescent Student Burnout Inventory in Chinese mainland: Measurement Invariance Across Gender and Educational Track. Journalof Psychoeducational Assessment, 32(3), 227–235.
任皓, 陳啓山, 温忠麟, 葉寶娟, 苗靜宇. (2014). 領導職業支持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 心理資本的作用. 心理科學, 37(2), 433–437.
方傑, 温忠麟, 張敏強, 任皓. (2014). 基於結構方程模型的多層中介效應. 心理科學進展, 22(3), 530–539.
楊強,葉寶娟,温忠麟.(2014).用SPSS軟件計算單維測驗的合成信度.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2(3), 496–498.
楊強,葉寶娟,温忠麟.(2014).兩種估計多維測驗合成信度置信區間方法比較.心理學探新,34(1),43-47.
温忠麟. (2014). 高考改革:政策公平性與技術相容性. 全球教育展望,(2), 4–14.
葉寶娟,温忠麟,胡竹菁. (2013). 單維測驗合成信度元分析.心理科學, 36(6), 1464-1469.
Wu, Y., Wen, Z., Marsh, H. W., Hau, K. T. (2013). A comparison of strategies for forming product indicators for unequal numbers of item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of latent interaction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0(4), 551–567.
温忠麟, 吳豔, 侯傑泰. (2013). 潛變量交互效應結構方程:分佈分析方法. 心理學探新, 33 (5), 409–414.
葉寶娟, 温忠麟. (2013). 有中介的調節模型檢驗方法:甄別和整合. 心理學報, 45 (9), 1050–1060.
麥玉嬌, 温忠麟. (2013). 探索性結構方程建模(ESEM):EFA 和CFA 的整合. 心理科學進展, 21(5), 934–939.
葉寶娟,温忠麟,楊強. (2013). 氣質和教養方式對青少年病理性網絡的影響:獨特與交互效應檢驗. 心理科學, 36(5), 1066–1072.
任皓, 温忠麟, 陳啓山, 葉寶娟. (2013). 工作團隊領導心理資本對成員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機制:多層次模型. 心理學報,45(1), 82–93.
葉寶娟, 温忠麟. 測驗同質性係數及其區間估計. 心理學報,2012, 44(12): 1687–1694.
傅俏俏,葉寶娟, 温忠麟.壓力性生活事件對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機制.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2,28(5): 516–623.
葉寶娟, 温忠麟(通訊作者). 用Delta 法估計多維測驗合成信度的置信區間. 心理科學, 2012, 35(5): 1213–1217.
羅冠中,温忠麟. 十年磨一劍:香港考試改革及教育測量理論與技術在其中的應用. 心理學探新,2012, 32 (5): 473–479.
温忠麟,羅冠中. 模塊化科目考試的分數轉換. 中國考試,2012 , (9): 4–9.
葉寶娟, 温忠麟, 陳啓山. 追蹤研究中測驗信度估計. 心理科學進展, 2012, 20(3): 467–474.
陳童, 温忠麟, 陳啓山. 心理病理學視野中的完美主義自我展示. 心理科學, 2012, 35(1): 233–237.
吳豔, 戴曉陽, 温忠麟, 李碧. 學校氣氛對初中生學習倦怠的影響. 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 2012, 20(3) : 404–406.
温忠麟. α係數:晃而不倒的信度標杆.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 10. 13.
吳豔, 温忠麟. 結構方程建模中的題目打包策略. 心理科學進展, 2011, 19(12): 1859–1867.
鄭昊敏, 温忠麟, 吳豔. 心理學常用效果量的選用與計算. 心理科學進展. 2011, 19(12): 1868–1878.
吳豔, 温忠麟, 侯傑泰, Marsh. 無均值結構的潛變量交互效應模型的標準化估計. 心理學報,2011, 43(10): 1219–1228.
温忠麟, 葉寶娟. 測驗信度估計:從α係數到內部一致性信度. 心理學報, 2011, 43(7): 821–829.
林冠羣, 温忠麟, Marsh, 林惠賢. 正交化無限制潛在交互效果模式之修正策略的評估, 測驗學刊, 2011, 58(1): 29-54.
葉寶娟, 温忠麟. 單維測驗合成信度三種區間估計的比較. 心理學報, 2011,43(4): 453–461.
吳豔, 温忠麟. 與零假設檢驗有關的統計分析流程. 心理科學,2011, 34(1): 230–234.
温忠麟,羅冠中. 高考分數的轉換、校準和合成. 中國考試,2010, (11): 9-16.
Lin, G. C., Wen, Z. Marsh, H. W., & Lin, H. 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of latent interactions: clarification of orthogonalizing and double-mean-centering strategi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010, 17(3): 374–391.
温忠麟, 吳豔. 潛變量交互效應建模演變與簡化. 心理科學進展, 2010, 18(8): 1306–1313.
陳啓山,温忠麟. 印象整飾和心理控制源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心理科學,2010, 33(5):1270–1272.
陳啓山,温忠麟. 印象整飾和心理控制源對組織逢迎行為的效應. 心理科學,2010, 33(3): 741–743.
陳啓山,温忠麟. 元認知與有效學習:原理與條件.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 28(1): 53–59.
吳豔, 戴曉陽, 温忠麟, 崔漢卿. 青少年學習倦怠量表的編制. 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 2010, 18(2):152–154.
温忠麟, 吳豔. 屢遭誤用和錯批的心理統計.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0, (1): 47–54.
Wen, Z., Marsh, H. W., & Hau, K. T.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of latent interactions: an appropriate standardized solution and its scale-free propertie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010, 17(1): 1–22.
吳豔, 温忠麟, 林冠羣. 潛變量交互效應建模:告別均值結構. 心理學報,2009, 41(12): 1252–1259.
Yang Xu, Wen Zhonglin. The differences of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by students of three education levels.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2009, 32(3) :77–86.
温忠麟, 侯傑泰, Marsh. 結構方程模型中調節效應的標準化估計. 心理學報,2008, 40(6): 729–736.
温忠麟, 羅冠中. 高考方案:考試方式與計分方式. 中國考試, 2008, (3): 3–8.
温忠麟, 侯傑泰. 檢驗的臨界值:真偽差距多大才能辨別?心理學報,2008, 40(1): 119–124.
Marsh, H. W., Wen, Z., Hau, K. T., Little, T. D., Bovaird, J. A., & Widaman, K. F. Unconstrain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of latent interactions: contrasting residual- and mean- centered approach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007, 14(4): 570–580.
王燕, 張雷, 張韞, 温忠麟. 自我概念在父母專制型教養風格與兒童社會行為之間的中介效應. 應用心理學, 2007, 13(1): 44–49.
陳衍輝, 温忠麟. 香港“大學聯合招生辦法”及其啓示. 考試研究, 2007, 3(2): 101–109.
Chang, L., Liu, H., Fung, K.Y., Wang, Y., Wen, Z., Li, H., & Farver, J. The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effects of teacher preference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s and peer acceptance.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2007, 53(4): 603–630.
温忠麟, 羅冠中. 高考“3+X”分數轉換和總分合成方法. 考試研究, 2006, 2(3): 41–52.
温忠麟, 張雷, 侯傑泰. 有中介的調節和有調節的中介. 心理學報, 2006,38(3): 448–452.
Chang L., Liu H., & Wen, Z. Longitudinal data analyses: How to abstract developmental variation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Behavioural Development, 2005, 29(6):14–16.
陳啓山, 年承濤, 温忠麟. 印象整飾與內隱態度效應. 心理科學, 2005, 28(3): 634–635.
餘潔玉, 温忠麟. 學習不良兒童家庭資源的元分析. 心理學探新, 2005, 25(2): 65–69.
陳啓山, 温忠麟. 高職大學畢業生的應付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 21(2): 92–97.
温忠麟, 侯傑泰, 張雷.調節效應和中介效應的比較和應用. 心理學報, 2005, 37(2): 268–274.
陳啓山, 温忠麟. 印象整飾的測量及其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心理科學, 2005, 28(1): 178–179.
Marsh, H. W., Wen, Z., & Hau, K. 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of latent interactions: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estimation strategies and indicator construction. Psychological Methods, 2004, 9(3): 275–300.
Marsh, H. W., Hau, K. T., & Wen, Z. In search of golden rules: Comment on hypothesis testing approaches to setting cutoff values for fit indexes and dangers in overgeneralising Hu & Bentler (1999) finding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004, 11(3):320–341.
Chang L, Liu H, Wen Z,Fung K, Wang Y, Xu Y. Mediating teacher liking and moderating authoritative teachering on Chinese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antisocial and prosocial behavio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4, 96(2): 369–380.
温忠麟, 張雷, 侯傑泰, 劉紅雲. 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 心理學報, 2004, 36(5): 614–620.
温忠麟, 侯傑泰, 王桂祥, 何以建. 職中和高中學生的自我概念與內外參照模型. 心理科學, 2004, 27(4): 946-948.
温忠麟, 侯傑泰. 隱變量交互效應分析方法的比較與評價.數理統計與管理, 2004, 23(3): 37-42.
温忠麟, 侯傑泰, Marsh. 結構方程模型檢驗:擬合指數與卡方準則. 心理學報, 2004, 36(2): 186-194.
温忠麟, 侯傑泰, Marsh. 潛變量交互效應分析方法. 心理科學進展, 2003, 11(5): 593-599.
温忠麟, 侯傑泰. 心理測驗中的趨中迴歸與超常分數重現概率. 心理學報, 2003, 35(3): 419-425.
Wen, Z., Marsh, H. W., & Hau, K.T. Interaction effects in growth modeling: A full mode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2002, 9(1): 20-39.
温忠麟. 利用判別分析指導高考專業選擇的研究. 現代教育論叢, 2000.2.
温忠麟, 駱風. 沿海開放地區家庭因素對孩子品德影響的研究.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0.1。
温忠麟, 楊鏡華. 正態線性模型中可估函數的MINIMAX估計. 數學年刊,1999.6.
温忠麟. 駱風. 依據高F值分類的沿海開放地區學生品德狀況分析. 現代教育論叢, 1999.5.
温忠麟. “博彩”的公平度. 統計研究,1999.3.
温忠麟. 從課程目的看中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調整趨向. 現代教育論叢,1999.2.
李玉輝, 温忠麟. 英國學校地理課的復興及其啓示. 課程教材教法,1998.7.
温忠麟, 吳康. 初中奧班與普通班學生數學學習情況差異分析. 現代教育論叢,1998.5.
Zheng, X. & Wen, Z., Minimax theorem and saddle point theorem without linear structure,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1998, 19(4): 375-380.
温忠麟. 二次損失下可估函數的線性MINIMAX估計的性質及其應用. 華南師大學報(理科版),1998.3.
鄭喜印,温忠麟.沒有線性結構的極大極小定理和鞍點定理. 應用數學和力學, 1998.4.
李玉輝,温忠麟.英國學校地理課的復興和發展. 外國教育研究,1998.1.
温忠麟.對教育實驗統計檢驗若干問題的再探討. 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1.
温忠麟,李玉輝.英國師範教育課程的職業有效性審定.比較教育研究,1998.1.
温忠麟.應試教育壓抑學生創造力之分析. 現代教育論叢,1998.1.

温忠麟著作和書章

温忠麟參與撰寫的英文著作 温忠麟參與撰寫的英文著作
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模型進階;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方法及應用
方傑, 温忠麟. 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模型進階.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86] 
侯傑泰, 温忠麟, 成子娟. 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Mplus版).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 [87] 
温忠麟, 劉紅雲. (2020).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 方法及應用.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1] 
温忠麟主編. 教育研究方法基礎(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教育部統編教材和推薦教材.
温忠麟. 心理與教育統計(第2版).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Marsh, H. W., Wen, Z., Hau, K. T., & Nagengast, B. (2013)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of latent interaction and quadratic effects. In G. R. Hancock, & R. O. Mueller (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Second Course (2nd ed.) (pp. 267–308). Charlotte, NC: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Marsh, H.W., Hau, K. T,Wen, Z., Nagengast, B., & Morin, A. J. S. (2013). Moderation. In T.D. Little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Quantitative Methods, Vol. 2 (pp. 361–386).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rsh, H. W., Wen, Z., Nagengast, B., & Hau, K. 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of latent interaction. In R. H. Hoyle (Ed.),Handbook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New York:Guilford Press. 2012,436–458.
Marsh, H. W., Wen, Z., & Hau, K. 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of latent interaction and quadratic effects. In Hancock, G. R., & Mueller, R. O. (Ed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Second Course. Greenwich, C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006, 225–265.
温忠麟,劉紅雲,侯傑泰. 調節效應與中介效應分析.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2.
温忠麟主編. 教育研究方法基礎(第2版, 帶教學光盤).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教育部統編教材和推薦教材。
莫雷, 温忠麟, 陳彩奇. 心理學研究方法.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温忠麟. 心理與教育統計.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温忠麟主編. 教育研究方法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教育部統編教材和推薦教材。
侯傑泰, 温忠麟, 成子娟. 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4.
《心理學大辭典》心理統計分冊副主編.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温忠麟, 邢最智. 現代教育與心理統計技術.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1, 2004.
温忠麟的部分著作 温忠麟的部分著作
王學仁, 温忠麟. 應用迴歸分析,重慶大學出版社, 1991.

温忠麟會議論文

温忠麟, 王一帆. 二階潛增長模型兩種標準化估計的比較. 第25屆全國心理學大會, 2023年10月14日, 成都. [81] 
馬鵬, 温忠麟. 違反測量不變性對二階潛增長模型參數估計的影響: 四種方法的比較. 第25屆全國心理學大會, 2023年10月15日, 成都. [82] 
張愉蕙, 温忠麟, 蔡定均, 馬鵬, 餘潔玉. 初中生學業壓力、學習中心理疲勞、遊戲障礙的關係: 一項交叉滯後研究. 第25屆全國心理學大會, 2023年10月14日, 成都. [83] 
温忠麟, 王一帆. 二階潛增長模型標度方法及其可比的一階潛增長模型.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暨全國教育統計與測量學術年會, 2023年8月13日, 廣州. [84] 
謝晉豔, 温忠麟, 沈嘉琦, 譚倚天. 新冠疫情期間青少年學校聯結的發展軌跡:預測和結果變量. 第24屆全國心理學大會, 2022年11月27日, 新鄉. [85] 
温忠麟, 歐陽勁櫻, 黃國敏. 潛變量交互效應標準化估計: 方法比較與選用策略. 第23屆全國心理學大會, 2021年10月30日, 呼和浩特. [61] 
譚倚天, 温忠麟, 沈嘉琦, 謝晉豔. 學校聯結對初中生生命意義感的影響:有調節的中介效應. 第23屆全國心理學大會, 2021年10月29日, 呼和浩特. [60] 
謝晉豔, 温忠麟. 結構方程模型在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2000-2020)——基於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 第23屆全國心理學大會, 2021年10月29日, 呼和浩特. [59] 
湯丹丹, 温忠麟. 預測視角下兩類雙因子模型和高階因子模型的一般性比較. 第21屆全國心理學大會, 2018年11月3日, 北京.
温忠麟, 湯丹丹. 雙因子模型和高階因子模型效標效度比較:蒙特卡羅模擬研究.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2018年10月20日,台中.
王珂, 温忠麟, 孔雨柔, 楊舒婷.員工情緒智力對員工銷售績效的影響:心理資本與中庸思想的中介作用.第20屆全國心理學大會,2017年11月18日,重慶.
崔佳, 温忠麟, 吳霞雲,高潔,楊舒婷.軍人領悟社會支持和心理彈性在反芻思維與消極應對間的作用.第20屆全國心理學大會,2017年11月18日,重慶.
Wen. Z. The accuracy of school predictions of student levels in the HKDSE examination. 42th IAEA conference, Cape Town, South Africa, 22 Aug, 2016.
邱皓政, 温忠麟. 大數為王:測驗題數與樣本容量對於集體構念估計的影響—貝葉斯多水平結構方程模型研究. 華人應用心理學大會,2016年4月26日,北京.
方傑, 温忠麟. 類別變量的中介效應分析. 華人應用心理學大會,2016年4月26日,北京.
顧紅磊, 温忠麟. 多維構唸的測量:層次性和交叉性的雙視角. 華人應用心理學大會,2016年4月26日,北京.
陳宇帥, 温忠麟. 領導-下屬職場孤獨感匹配對離職傾向的影響:LMX的中介作用. 第18屆全國心理學大會, 2015年10月18日,天津.
楊明, 温忠麟. 心理社會安全氛圍在工作要求-資源模型中的作用. 第18屆全國心理學大會, 2015年10月18日,天津.
馮婉秀, 温忠麟. 認知風格對大學生情緒創造力的影響——創造風格的中介作用. 第18屆全國心理學大會, 2015年10月18日,天津.
顧紅磊, 温忠麟. 項目表述效應的檢驗與控制——基於雙因子模型的視角. 第17屆全國心理學大會, 2014年10月11日,北京.
Wen. Z. School-Based Assessment in HKDSE: Is the Statistical Moderation Method Disadvantageous for Students from Weak Schools? 40th IAEA conference, Singapore, 27 May, 2014.
顧紅磊, 温忠麟. 雙因子模型: 多維構念測量的新視角. 第16屆全國心理學大會, 2013年11月3日,南京.
麥玉嬌, 温忠麟. 青少年網絡非適應性認知的調節模型: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的緩衝作用. 第16屆全國心理學大會, 2013年11月3日,南京.
麥玉嬌, 温忠麟. 探索性結構方程建模(ESEM):EFA和CFA的整合. 第十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2012年9月21日,南昌.
温忠麟, 羅冠中. 模塊化科目考試的分數轉換. 第十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2012年9月21日,南昌.
羅冠中, 温忠麟. 十年磨一劍:香港考試改革及教育測量理論與技術在其中的應用. 第十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2012年9月21日,南昌.
温忠麟. 研究方法論文被引用的條件:需要和可能. 第14屆全國心理學大會,2011年10月23日,西安.
吳豔, 温忠麟. 結構方程建模中的題目打包策略. 第14屆全國心理學大會,2011年10月23日,西安.
吳豔, 温忠麟. 潛變量交互效應模型中乘積指標的構建. 第13屆全國心理學大會,2010年11月20日,上海.
温忠麟, 吳豔. 潛變量交互效應建模方法演變與簡化.台灣統計方法學學會2010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大會主題報告),2010年10月24日,台北.
温忠麟. 高考分數的轉換、校準和合成. 第九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2010年10月21日,台北.
吳豔, 温忠麟. 與零假設檢驗有關的統計分析流程. 全國教育與心理測量統計學術研討會,2010年5月10日,北京.
温忠麟, 吳豔. 潛變量交互/調節效應建模簡化. 第12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2009年11月6日,濟南.
温忠麟. 高考招生中的匹配問題研究. 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2008年11月3日,昆明.
温忠麟. 結構方程模型中調節效應的標準化估計. 第11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2007年11月9日,開封.
温忠麟, 羅冠中. 高考“3+X”分數轉換和總分合成方法. 全國教育與心理測量統計學術研討會,2006年5月16日,南京.
温忠麟. 因果關係中的第三者:調節變量與中介變量. 第六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2004年8月16日,西安.
Wen. Z., Hau, K. T. Goodness of Fit measur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Bejing, 12, August, 2004.
Wen. Z., Hau, K. T. Internal/external frame of self-concept reference: A comparison between vocational and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Biennial SELF Research Conference, Berlin, Germany, 5 July, 2004.
Wen, Z., Marsh, H. W., & Hau, K. T. Analyses of Latent Quadratic Effect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Comparison of Alternative Estimation Approache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San Diego, 12 April, 2004。
Wen, Z., Marsh, H. W., & Hau, K. 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of Latent Interactions: Comparison of Unconstrained, Constrained, and Generalized Appended Product Indicator (GAPI) Approache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Chicago, 21 April, 2003。
Wen, Z., Marsh, H. W., & Hau, K. T. Analyses of Latent Growth: Comparison between Models Based on Items and Scale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Chicago, 21 April, 2003。
Wen, Z., Marsh, H. W., & Hau, K. 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of Latent Interactions: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Strategie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New Orleans, 4 April, 2002。
温忠麟. 結構方程發展之一:潛變量之間的交互效應,第9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2001年11月10日,廣州.
温忠麟. 潛變量之間的交互效應研究新進展, 第五屆華人社會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2001年10月26日,台北.
Wen, Z. Multilevel Analysis Using Latent Growth Modeling, 17th ACSPRI Summer Meeting, Canberra, Australia, 28 January, 2001.
温忠麟. 根據學生個性指導高考專業選擇的研究,第四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1999年10月20日,杭州.
温忠麟. 先驗信息在教育研究中的應用,第七屆全國教育測量與統計學術研討會,1997年10月24日,贛州.
心理與教育統計(第二版) 心理與教育統計(第二版)
温忠麟. 初中數學教師“1+2”培養模式,上海國際數學教育學術研討會,1994年7月25日,上海.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