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江引

(曲牌名)

鎖定
清江引,曲牌名。北曲屬雙調,南曲亦入仙呂宮。可用於劇曲、散曲套數小令,或與他調結成帶過曲。此調共五句二十九字,句式為七五五五七,押四仄韻;也可加襯字,每句入韻。代表作品有貫雲石清江引·詠梅》、張可久清江引·秋懷》等。
中文名
清江引
別    名
江兒水
崛江綠
宮    調
雙調、仙呂宮
句    數
5句
字    數
29字
始興年代
宋代
流行年代
元代
代表作
《清江引·詠梅》《清江引·秋懷》等

清江引體裁沿革

清江引,曲牌名。又稱“江兒水”,也偶稱“崛江綠”。本為元代小令,尚不見元代之前對此曲牌的有關著錄。此調多用於寫一些閒置的生存狀態,包含某種對現實生活的無奈情緒。作為曲牌,“清江引”在南北曲中均有收入,南曲並收入仙呂宮與雙調,北曲屬雙調。可單用作散曲小令,也可用在雙調北套曲,或仙呂入雙調的南北合套內作結尾的一曲。可分別與“雁兒落”“碧玉簫”,與“對玉環”,與“楚天遙”合為帶過曲。
清江引之名的由來尚不清楚,所表何意也不具體,更不見有何文獻註解。就字面而論,“清江引”中的“清江”取意應該緣起於清澈的河流,但不限於此,其立意更為深遠。原因是:創作此題材的元明清詞家、曲家大多是超凡脱俗、遠禍保身的隱士、文豪或戲劇家,他們看透了“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殘禍”的社會現實,都有逃避官場或遠離是非之地的意向及行為。他們筆下的“清江引”多是譏諷了官場險悉,表達了期望潔身守志的思想情感。同時,這些作品在客觀上也反映了元代以後文人社會地位每況愈下,並在無奈中選擇了“出世”,在殘酷政治鬥爭的漩渦裏敗走的客觀現實,刻畫了“他們遠離政治紛爭,與山間明月為友,與石上清泉為伴,或登高望遠,或臨溪汲水,或仰望長空,或低酌淺飲”的獨立人格和真情實感。“清江引”中的“引”與“歌”“曲”“賦”“行”“令”“慢”“近”相同,是古體詩、歌曲、器樂曲的體裁之一,如《琵琶行》《箜篌引》等。
“清江引”在戲曲、民間俗曲中,總是出現在章、回、段的末尾,具有很強的總結性。“末以‘清江引’為結束,這是《萬花小曲》裏的散套的通例。‘銀紐絲’的一套如此,‘玉娥郎’的一套也是如此,‘兩頭忙’的一套也是如此。”明代《霓裳續譜》中“邊關調”和“銀紐絲”兩曲牌以“清江引”加尾者多達二十多處。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張椿刊印的《張鞠田琴譜》中載有民間小調套曲《板橋道情》,其前有引詩,中間“耍孩兒”數曲,最後以“清江引”結尾。
文藝學家李家瑞認為清江引“初見於《董西廂》的書尾,但不是單獨的應用(散曲)。”但在《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全本中不見“清江引”的名號。學者李正民認為:“僅就《董西廂》的曲詞來看,也可以説為其後的金元散曲提供了範本。如卷五《賞花時》:‘欲寫相思,除非天樣紙,寫不盡這相思’,可能就是貫雲石《清江引·惜別》所本:“若還與他相見時,道個真傳示:不是不修書,不是無才思,繞清江買不得天樣紙!”單從詞風和詞格上看,它們的確相似,可見其中淵源頗深。真正以“清江引”的牌名出現在《西廂記》中,最早應該見於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全劇共用“清江引”三處,“江兒水”一處。這裏一處“江水兒”和三處“清江引”與元散曲、明清小曲中“清江引”的詞格一致,其中第五本第四折中“有情人終成眷屬”一句從此名揚天下。對比可知,李家瑞的判斷顯然比較模糊,主要是他當時未舉例説明。如果不是《北平俗曲略》在印刷或編輯方面的誤差,李家瑞關於“清江引”最“初見於《董西廂》的書尾”之説應該是不精準的。董解元生活在金章宗時期(1190—1208),《董西廂》成書應該在宋金末期,或許詞牌“清江引”在宋金時期已經比較流行了,只是當時用“賞花時”或他稱的可能性比較大,沒有統一在清江引的牌名下罷了。還有,較早用“清江引”的牌名進行創作的人當推元代維吾爾族散曲作家貫雲石,他既然能夠熟練運用此牌進行元散曲創作,證明“清江引”在宋末、元初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只是在他之前沒有作品以此牌名留世而已。
作為被文人青睞的體裁之一,“清江引”在元之後仍被許多詞曲家所垂青。明清兩代,以口道心、無所忌憚、活潑動人的民間小曲極其風行,受其影響,部分散曲作品變得更加田園化、鄉土化。雖為文人所作,但體現了潑辣拙樸、雅俗混融的特點,具有濃郁的下層社會氣息,也與元前“六朝樂府”之類的民歌有別。
清江引曲牌與其他曲牌連綴時尚有南北之分,其運用也有一定規律。小曲《清江引》在民間的傳譜較多,有的是器樂曲牌,有的則被連綴於曲藝音樂中,有的還獨立使用於民間獨唱歌曲中。 [1]  [2]  [3]  [4] 

清江引格律説明

清江引曲牌通常為五句四韻,第三句轉韻。字數定格為七、五、五、五、七(或末句為九字,前三字一逗)。以貫雲石曲為例,其中首句首字可仄,四字可平,尾字可平葉;二句首字可平;三句首字可仄,三字可平,尾字可不叶韻;四句首字可平;末句首字、二字可仄。 [1]  [2]  [3] 

清江引格律對照

清江引格律對照例曲:貫雲石《清江引·惜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去
湘雲楚雨歸路,總是傷懷。江聲掩暮,樹影留殘,蘭舟把愁都載
(説明:曲牌格律與對照例曲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曲使用斜體字排印。曲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上,表示填上聲字;去,表示填去聲字。加粗的為韻腳所在,括號內的為襯字。) [3] 

清江引典範散曲

元代貫雲石《清江引·詠梅》
元代貫雲石《清江引·棄微名去來心快哉》
元代張可久《清江引·秋懷》
元代曹德《清江引·長門柳絲千萬結》
元代鍾嗣成《清江引·到頭那知誰是誰》
元代鍾嗣成《清江引·秀才飽學一肚皮》 [5] 
參考資料
  • 1.    板俊榮.明清小曲[清江引]的牌名與詞譜考釋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1,30(3)
  • 2.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460
  • 3.    李修生.元曲大辭典(修訂版).南京:鳳凰出版社,2003:445
  • 4.    李家瑞.北平俗曲略(影印本).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144
  • 5.    李修生.元曲大辭典(修訂版).南京:鳳凰出版社,2003:27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