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缺少概述图,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河東王,中國古代郡王爵。歷朝可考者18人。
- 中文名
- 河東王
- 曹 魏
- 曹霖
- 後 趙
- 石生
- 北 魏
- 閭毗、苟頹、薛安都等世系
- 北 齊
- 潘樂
- 慕容燕國
- 慕容永
- 南 齊
- 蕭鉉
- 南 梁
- 蕭譽
- 陳 朝
- 陳叔獻、陳孝寬
- 唐 朝
- 李承德、李瑾、李綺、李綰
河東王曹魏河東王
編輯曹霖
曹霖(?—249),兗州沛國譙縣人氏,曹魏文帝曹丕之子。霖性粗暴,閨門之內,婢妾之間,多所殘害。太和六年,改封東海王,黃初三年立為河東王。六年,改封館陶縣王。明帝即位,以先帝遺意,愛寵霖異於諸國。嘉平元年薨。
[1]
河東王北朝河東王
編輯石生
初任司州刺史。咸和五年(330年),晉封為河東王,奉命鎮守關中。八年(333年),石生討伐石虎,自稱秦州刺史,被石虎擊敗,被部下殺死。
閭毗
閭惠
閭惠,閭毗之子。襲封河東王,後來按例降為河東公。
苟頹
苟頹持重寡言,嚴厲剛毅,清廉正直,武力過人。初任中散。太武帝南征時,苟頹任前鋒都將,每逢臨敵常身先士卒、衝鋒陷陣。賜爵建德男,歷任寧遠將軍、給事中、司衞監、洛州刺史等。苟頹為政剛直嚴厲,抑強扶弱,山蠻都畏懼他而不敢前來侵犯。
後歷任散騎常侍、殿中尚書、後將軍、侍中、安東將軍等,接連進封成德侯、河南公。苟頹品行端正好直言,即使馮太后殺罰不當,苟頹亦懇切勸諫,從不阿諛逢迎。太和三年(479年),升任徵北大將軍、司空,進封河東王。苟頹因是年老舊臣,享有可坐車、拄拐上朝的特權。
太和五年(481年),孝文帝南巡,苟頹留守京都。當時僧人法秀蠱惑百姓,打算製造叛亂,苟頹率領宮廷衞兵將他們全部抓獲。太和十三年(489年),苟頹逝世,諡號僖王。
苟愷
苟愷,苟頹之子。累遷冠軍將軍,柔玄、懷荒、武川鎮大將,襲爵河東王,後來按例降為河東公。正光二年卒。贈平北將軍、恆州刺史。
薛安都
薛安都(410年-469年),字休達,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縣)人,南北朝時期宋朝名將。
薛安都早年出仕北魏,以軍功擔任雍秦二州都統,後與同族薛永宗起兵叛變,失敗後投奔劉宋,被任命為揚武將軍、北弘農太守。元嘉北伐時,薛安都任建武將軍,隨柳元景攻克陝城,但因王玄謨兵敗而退回。此後,薛安都先後平定劉劭、魯爽、劉義宣等人的叛亂,改任太子左衞率,進爵南鄉縣侯,後又改封為武昌縣侯。
前廢帝時期,薛安都出任平北將軍、徐州刺史。不久,宋明帝繼位,薛安都起兵叛亂,並擁晉安王劉子勳為帝。劉子勳之亂平定後,薛安都先遣使向宋明帝投誠,隨即投降北魏,被封為鎮南大將軍,徐州刺史、河東公。
北魏皇興三年(469年),薛安都病逝,時年六十,追贈河東王,諡號康。
薛道標
潘樂
慕容永
太元十一年(386年),慕容永稱帝,改元中興,建都長子。太元十九年(394年),後燕攻打西燕,慕容永被後燕將士所殺,西燕政權滅亡。
河東王南朝河東王
編輯蕭鉉
齊武帝永明四年二月己未(486年3月18日),封河東王。隆昌元年(494年)齊鬱陵王蕭昭業繼位後,為驍騎將軍。出為徐州刺史,後遷為中書令。其後齊明帝蕭鸞誅殺諸王,以蕭鉉年少(當時只得十二歲)才弱,所以並不加害蕭鉉。建武元年(494年),轉為散騎常侍,鎮軍將軍,設置兵佐。
建武年間,齊高帝、武帝子孫憂危,陸續被明帝蕭鸞誅殺,所以蕭鉉每次朝見,時常鞠躬俯僂,不敢平行直視。再遷為侍中、衞將軍。及至蕭鉉年歲稍長,於建武四年(497年),蕭鸞又誅王晏,以謀立蕭鉉為名,免去蕭鉉官職,以王爺之身份回府第,被禁不得與外人交流溝通。永泰元年(498年),蕭鸞病重,遂殺害蕭鉉,當時只有十九歲。蕭鉉有二子尚在孩抱,亦被誅殺。太祖諸王,唯獨蕭鉉一人無後,眾人竊語此冤案。乃使揚州刺史始安王蕭遙光、臨川王蕭子晉、竟陵王蕭昭胄、太尉陳顯達、尚書令徐孝嗣、右僕射沈文季、尚書沈淵、沈約、王亮奏論蕭鉉之冤,齊明帝最初回答不許。再奏後,才準他們所奏。
[3]
蕭譽
大寶元年(550年),王僧辯於是攻克湘州,斬殺蕭譽。諡曰武桓。
陳叔獻
陳叔獻,字子恭,陳高宗陳頊第九子也。性恭謹,聰敏好學。太建五年,立為河東王。七年,授宣毅將軍,置佐史。尋為散騎常侍、軍師將軍、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南徐州刺史。十二年薨,年十三。贈侍中、中撫將軍、司空,諡曰康簡。
陳孝寬
陳孝寬,陳叔獻之子。至德元年,襲爵河東王。禎明三年入關,隋大業中為汶城令。
河東王唐朝河東王
編輯李承德
李承德(?-626年),唐隱太子李建成第三子,唐高祖李淵之孫。封為河東郡王。
李瑾
李綺
李綺(?-833年4月7日),唐朝皇子,本名李浥,是唐順宗李誦的第十一子,生母不詳。貞元四年(788年),李綺被祖父唐德宗封為河東郡王。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綺被父親唐順宗封為和王。太和七年(833年)三月十四,李綺去世。《新唐書 本紀第七》
李綰
- 參考資料
-
- 1. 三國志 魏書二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1-18]
- 2.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1-17]
- 3. 南齊書 卷三十五·列傳第十六 高祖十二王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1-18]
- 4. 舊唐書 列傳第四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1-18]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13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DHY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