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顯達

(南朝宋,南齊名將)

鎖定
陳顯達(427年-500年),南彭城郡彭城縣(今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人,南朝宋,南齊名將。
陳顯達初仕劉宋,為前軍幢主,隨中領軍沈攸之北伐,拜濮陽太守。後追隨齊高帝蕭道成,平劉休範、沈攸之叛亂。南齊建立後,拜護軍將軍,先後擔任南兗州、益州、雍州、江州刺史。平定益州叛亂,平定桓天生之亂。參與廢黜蕭昭業,擁立齊明帝即位,拜太尉兼侍中,封鄱陽郡公。永泰元年,率軍北伐,攻下馬圈城。
永元初年(499年),東昏侯蕭寶卷即位,擅殺大臣。陳顯達心不自安,遂起兵叛亂,擁立建安王蕭寶寅為帝,帶兵進攻建康,兵敗被殺,年七十二。
本    名
陳顯達
所處時代
南朝宋-南朝齊
民族族羣
出生地
南彭城郡彭城縣
出生日期
427年
逝世日期
500年
主要成就
從討劉休範叛亂,平定益州山夷和廣漢的叛亂,征討桓天生,北伐北魏

陳顯達人物生平

陳顯達早年經歷

陳顯達,南彭城人。宋孝武帝時,陳顯達曾任張永的前軍幢主。景和年間,由於有功勞而多次受到重用。泰始初,以軍主的身份隸屬徐州刺史劉懷珍北征,被提拔為東海王劉褘板行參軍,員外郎。 [10] 

陳顯達下邳戰敗

泰始三年(467年)五月,陳顯達率千人助守下邳。 [14]  八月,宋明帝令沈攸之進圍彭城。 [15]  魏將尉元派遣部將孔伯恭率步騎一萬迎戰。
此時,宋明帝后悔出兵,下詔讓沈攸之撤軍。沈攸之進至距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五十里。陳顯達引兵前去迎接,但在睢清口被孔伯恭擊敗。 [11-12] 
沈攸之遂引兵退,孔伯恭率軍追擊。沈攸之大敗,退保陳顯達的軍營。當晚宋軍潰散。 [13] 
泰始四年(468年),陳顯達獲封彭澤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户。歷任馬頭、義陽二郡太守,羽林監,濮陽太守等職。 [16] 

陳顯達肅清宮城

元徽二年(474年)五月十二日,桂陽王劉休範舉兵起事。十六日,率眾兩萬、騎兵五百自尋陽(今江西九江西南)出發,晝夜兼程,直撲建康(今南京)。
右衞將軍蕭道成率軍迎戰,陳顯達隨蕭道成在新亭壘抗擊叛軍。陳顯達與其他將領率水軍與劉休範軍接戰,頗有殺獲。 [3]  當時劉勔在朱雀航戰敗,叛軍進入杜姥宅。等到劉休範被殺後,蕭道成欲還守宮城,有人對蕭道成説:“劉休範雖死,但他的黨羽還在,人情難固,不可輕舉妄動”。蕭道成納其言,派陳顯達率領司空參軍高敬祖自查浦渡過淮水,沿石頭城北道進入承明門,屯駐在東堂。當時宮中恐懼騷動,得知陳顯達來到,眾心才安定。於是陳顯達率兵來到杜姥宅,大破叛軍。 [17] 
陳顯達因功被封為豐城縣開國侯,食邑千户,轉游擊將軍。不久,出任使持節、督廣、交、越三州湘州之廣興軍事、輔國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進號冠軍將軍。 [18] 

陳顯達歸順高帝

元徽五年(477年)七月,蕭道成殺死後廢帝,擁立宋順帝即位。十二月,車騎大將軍沈攸之以蕭道成殺君另立為由,舉兵反抗蕭道成。
陳顯達派軍增援蕭道成。長史到遁、司馬諸葛導勸陳顯達説:“沈攸之擁兵百萬,勝負未可知,不如擁兵保境,分派信使,和沈攸之秘密通信”。陳顯達聞後,將二人殺死,並上呈奏章給蕭道成,表示歸附。蕭道成以陳顯達為使持節、左將軍。陳顯達進至巴丘時,沈攸之已被平定。陳顯達擔任散騎常侍、左衞將軍,又轉前將軍、太尉左司馬,齊台建立,又遷散騎常侍,左衞將軍,領衞尉。 [19] 
建元元年(479年)三月,蕭道成稱帝是為齊高帝,建立南齊。同月,陳顯達遷中護軍,增邑千六百户。不久,又轉護軍將軍。陳顯達推辭官職,但齊高帝不許。 [20] 
建元二年(480年),北魏進攻壽陽,淮南騷動。齊高帝以陳顯達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南兗州刺史。等到陳顯達趕赴鎮所後,北魏就退軍了。後陳顯達遷都督益、寧二州軍事、安西將軍、益州刺史,領宋寧太守,持節、常侍如故。 [21] 

陳顯達益州平亂

齊武帝蕭賾即位,陳顯達進號鎮西將軍。當時益州山險,部民多不臣服。大度村(今四川西部大渡河支流)屢恃險起事,歷任益州刺史都不能制服。陳顯達出任益州刺史後,派遣使者責令大度村僚以租糧財物贖罪。大度僚首領説:“兩眼刺史尚不敢調我!”然後殺死陳顯達派來的使者。陳顯達得知後,分遣將吏,聲言出獵,於夜間偷襲大度,將男女老幼一律斬殺。此後,益州山夷都被震服,無人再敢作亂。廣漢叛賊司馬龍駒佔據廣漢反叛,陳顯達又討平他。
永明二年,朝廷徵召陳顯達任侍中、護軍將軍。陳顯達一直任外職,齊高帝去世時也在外任職,此時見到武帝,悲傷哭泣,武帝也為之哭泣,心裏很讚賞他。 [22] 

陳顯達連戰北魏

永明五年(487年)正月,鄙野之人桓天生自稱是原篡晉稱帝的桓玄的宗族,與雍、司二州蠻族聯合起事,佔據南陽(今屬河南)故城,並招引北魏發兵南攻。齊武帝命代理丹陽尹蕭景先總率步騎,直指義陽,司州諸軍皆受其節度。又命代理護軍將軍陳顯達率徵虜將軍戴僧靜等水軍開赴宛、葉(今河南西南部),雍、司諸軍均受陳顯達節度,共同討伐桓天生等。 [23] 
桓天生引魏兵萬餘人至泌陽,陳顯達派遣戴僧靜在深橋(今屬河南泌陽)大破桓天生與魏軍聯軍,殺獲數以萬計。桓天生退保泌陽,戴僧靜率軍包圍泌陽,桓天生派軍出城迎戰,又被戴僧靜擊敗。於是桓天生閉門不再出,戴僧靜力疲撤退。 [4]  不久,桓天生又引魏兵攻齊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南齊舞陰守將殷公愍拒而反擊,殺其副手張麒麟,桓天生受傷退走。三月,齊武帝以陳顯達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軍事、鎮北將軍,領寧蠻校尉、雍州刺史,進據舞陽城。陳顯達派遣戴僧靜等先行,與桓天生及魏軍再戰,大破敵軍。數月,桓天生與北魏南部尚書公孫邃等再次進攻舞陰,又被殷公愍擊敗,桓天生逃跑,遂城、平氏、白土三城的叛賊都稍稍解散。 [24] 
陳顯達又進攻比陽,十餘日仍未下,又遭北魏比陽守將韋珍夜襲,乃領軍南還。 [5] 

陳顯達任職升遷

永明八年(490年),陳顯達進號徵北將軍。其年,遷侍中、鎮軍將軍,不久又加中領軍。
永明十一年(493年)正月,陳顯達出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諸軍事、徵南大將軍、江州刺史,給鼓吹一部。
十一年秋,北魏有異動,朝廷詔令陳顯達屯駐樊城。武帝遺詔,授陳顯達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隆昌元年(494年),陳顯達遷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如故,設置兵佐。 [25] 

陳顯達依附明帝

七月,西昌侯蕭鸞殺齊帝蕭昭業,並立蕭昭文為帝,蕭鸞出任驃騎大將軍、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宣城郡公,從此控制了朝政。八月,陳顯達因參與廢黜蕭昭業之功被蕭鸞任命為司空,進爵為公,增邑千户,甲仗五十人入殿。十月,蕭鸞廢蕭昭文,登基稱帝是為齊明帝。陳顯達於同月被升為太尉,侍中如故,改封鄱陽郡公,邑三千户,加兵二百人,給油絡車。
建武二年(495年),北魏進攻徐、司二州,齊明帝以陳顯達為使持節、都督西北諸軍事,往來於新亭、白下之間,以張聲勢。 [26] 
陳顯達在明帝一朝常常心懷不安,深自謙退,乘坐腐朽的舊車,出行使用的儀仗隊不過十數人。曾經一次侍宴,酒後陳顯達啓奏明帝説:"臣年已老,富貴已足,唯少枕枕死,特就陛下乞之。"上失色曰:"公醉矣。"又以年老告退,明帝不許。

陳顯達再討北魏

當時北魏屢次入寇雍州,齊軍戰不利,南齊丟失沔北五郡。永泰元年(498年),朝廷詔令陳顯達北伐,加陳顯達使持節,向襄陽進軍,企圖收復先前被北魏攻佔的雍州(治今湖北襄樊)五郡 [6]  [28]  。永元元年(499年)正月,陳顯達率平北將軍崔慧景等部四萬人,進攻北魏,北魏孝文帝派前將軍元英領兵抵禦。陳顯達領兵於二月間與元英交戰,屢次擊敗元英,於是包圍馬圈城(今河南鎮平南),歷時四十天。城中食盡,魏守軍飢疲,食死人肉和樹皮。守軍被迫突圍逃走,被俘斬數以千計。南齊軍入城後,將士爭搶城中的絹絲,所以沒有對魏軍進行窮追。陳顯達又派軍主莊丘黑攻擊南鄉(今河南漸川西南),攻克。 [7]  [29] 
三月,孝文帝自洛陽出發,領兵親征陳顯達,進抵梁城(今河南臨汝西南)。當時,崔慧景領兵攻魏順陽(今河南淅川南)。順陽太守張烈堅城固守。孝文帝派振威將軍慕容平城率騎兵五千增援順陽。當月,孝文帝抵達馬圈城,即命廣陽王元嘉領兵切斷均口(今湖北均縣丹江入漢江之口)交通,堵住齊軍退路。陳顯達領部眾抵達均水(今湖北均縣附近丹江入漢水段)西岸,佔領鷹子山,構築工事。當時,齊軍已震恐沮喪。魏武衞將軍元嵩奮勇衝殺,陳顯達軍大敗,軍主崔恭祖胡松用布幔承載陳顯達,數人擔着他,從分磧山小道出均水口,齊軍沿路奔退,齊軍士卒死亡三萬餘人。左軍將領張千戰死,朝廷追贈遊擊將軍。 [8-9]  [30] 

陳顯達請辭遭拒

陳顯達素有威名,為魏軍所懼,此次出兵,大敗而歸。御史中丞範岫便乘機上奏,請求免去陳顯達的官職。陳顯達早想辭去官職,也上表請求免職,但明帝不許,並説:“昔衞青、霍去病出塞,往往無功,馮異、鄧禹入關,有時虧喪。況公規謨肅舉,期寄兼深、見可知難,無損威略。方振遠圖,廓清朔土。雖執憲有常,非所得議”。陳顯達又請求降職,但明帝還是不許。任命陳顯達為都督江州軍事、江州刺史,鎮盆城,持節本官如故。當初,王敬則叛亂,始安王蕭遙光啓奏明帝提防陳顯達叛變,明帝欲追陳顯達回朝,叛亂很快被平定,此事作罷。陳顯達也恐懼不安。 [38] 

陳顯達反叛被殺

東昏侯蕭寶卷繼位後,陳顯達不願留在京師建康。不久,陳顯達即被調任江州刺史,陳顯達得此官職甚喜。不久朝廷又加陳顯達領徵南大將軍,給三望車 [39] 
陳顯達聽説蕭寶卷屢誅大臣,又知朝臣徐孝嗣等都被殺、又聽説蕭寶卷將派兵襲擊江州(今江西九江)。遂於永元元年(499年)十一月十五日在潯陽(今江西九江西南)起兵,列數蕭寶卷罪惡,聲言要擁立建安王蕭寶寅為帝。 [40] 
蕭寶卷詔令護軍將軍崔慧景為平南將軍,率各路軍西上征討,後軍將軍胡松、驍騎將軍李叔獻共領水軍據守梁山(今安徽和縣南長江西岸),左衞將軍左興盛督率前鋒軍屯駐新亭,輔國將軍、驍騎將軍徐世摽領兵屯駐杜姥宅。 [41] 
十二月,陳顯達率軍數千人自潯陽出發,於採石(今安徽當塗西北)擊敗胡松,爾後向建康進攻,京師震恐。十三日,陳顯達到達新林(今江蘇南京西南)修築營壘,左興盛率諸軍抵禦陳顯達軍。當晚,陳顯達一面沿秦淮河佈置燈火,同時暗中遣軍渡秦淮河北上,襲擊宮城,但遭遇大風而錯過既定的時間。十四日(500年1月30日)天亮之時,陳顯達率軍數千人登上落星岡(南京長江南岸),新亭的守軍望見燈火,紛紛逃回宮城,屯駐在宮城南。宮城人心大震,閉門設守。陳顯達提着馬槊領兵數百進擊,與台軍戰於西州(今江蘇南京西),陳顯達先是大勝,手殺數人,然而馬槊折斷,官軍繼至,陳顯達不能抵抗,退走至西州烏榜村,被騎官趙潭刺中落馬,然後被斬殺,時年七十二歲。陳顯達的兒子也全部被殺。 [42] 

陳顯達主要成就

陳顯達一生經歷豐富,參與眾多戰役。在劉宋時期就因軍功任前軍幢主,隨劉懷珍北征。在下邳迎接沈悠之的軍隊。劉休範起兵叛亂,隨蕭道成抗擊劉休範的叛軍,肅清宮城。沈悠之叛亂時,歸附蕭道成。
蕭道成建齊後,陳顯達先後任南兗州刺史和益州刺史,在任益州刺史期間,平定益州山夷和廣漢的叛亂。
齊武帝時期,陳顯達連戰桓天生與北魏聯軍,多次擊敗桓天生和北魏大軍。
齊明帝永泰元年,陳顯達率軍北伐,屢次擊敗北魏前將軍、中山王元英,攻克馬圈城以及南鄉。

陳顯達軼事典故

陳顯達禁術治傷

陳顯達在攻打杜姥宅的作戰中,被飛矢貫穿左眼,拔出了箭身但箭頭卻不出。當時地黃村有一個姓潘的老嫗善於禁術,她在柱子上釘上一枚釘子,然後在周圍徐徐走動,漸漸產生出氣,釘子便拔了出來,陳顯達聞知,便請她把自己左眼中的箭頭拔了出來。 [34] 

陳顯達獻食於帝

蕭道成即位後,御膳不宰殺牲口,陳顯達獻上一盤蒸熟的熊肉,蕭道成便享用。 [35] 

陳顯達謙恭靜退

陳顯達為人謙厚有智計,自知出身低微而位居高位,每次升遷都有愧懼之色,陳顯達告誡他的十餘個兒子:“我本來的志向並沒有到如今這個地步,你們不要以富貴欺凌別人”!陳顯達諸子和王敬則諸子的車牛都很精壯,服飾華麗。當時的快牛公認為有四頭:陳顯達世子的青牛,王敬則三公子的烏牛、呂文顯的折角牛,江瞿雲的白鼻牛,這些牛都集中在陳家宅院,陳顯達知道後十分生氣。他的兒子陳休尚為郢府主簿,有一次經過此地與他拜別,陳顯達説:“麈尾蠅拂是王、謝家物,汝不須捉此!”當即在他跟前都燒掉了這些東西,他在當時靜退到如此地步。 [31] 

陳顯達巧妙應對

延興元年(494年)正月,雍州刺史、晉安王蕭子懋欲舉兵推翻在朝中專權勢力日盛的蕭鸞,遂拉攏駐防襄陽的徵南大將軍陳顯達。陳顯達即將其謀密報蕭鸞。蕭鸞以陳顯達為車騎大將軍,調蕭子懋為江州刺史。陳顯達路過襄陽時,蕭子懋對他説:“朝廷令身單身而返,身是天王,豈可過爾輕率!今猶欲將二三千人自隨,公意何如?”陳顯達回答:“殿下若不留部曲,乃是大違敕旨,其事不輕;且此間人亦難可收用。”蕭子懋聞後默然無語。 [32] 

陳顯達勸帝止殺

永泰元年(498年)正月,齊明帝患病,認為近親寡弱,忌憚高帝、武帝的子孫。時高帝、武帝的子孫猶有十王,每次退朝,明帝都嘆息地説:“我及司徒諸子皆不長,高、武子孫日益長大”(《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一》)!所以明帝想除掉十王,並問計於陳顯達,陳顯達説:“這些人哪裏用得着憂慮呢”。於是明帝便放棄此念。 [27]  但明帝又問揚州刺史、始安王蕭遙光的意見,蕭遙光贊成明帝誅殺十王,於是明帝最終誅殺了十王。 [33] 

陳顯達請辭遭拒

齊明帝即位後,陳顯達便自覺恐懼,害怕遭誅。外出總要乘坐朽破的車子,從人也只選十幾個老弱病殘的人。一次赴宴,喝完酒後,陳顯達嚮明帝要求給他一個枕頭,明帝令人給他拿來枕頭讓他躺下休息,他撫摸著枕頭説:“臣年已老,富貴已足,唯少枕枕死,特就陛下乞之。”明帝聽了吃驚地説:“公醉矣。”陳顯達再三以年老請求告退,齊明帝最終沒有答應。 [36] 

陳顯達大雪不集

陳顯達任江州刺史時,患病而不醫治,不久自愈了,陳顯達很不高興。後來陳顯達叛亂被殺,梟首於朱雀航,當年冬天接連大雪,然而雪沒有降在他的首級上。 [37] 

陳顯達人物評價

韋睿:陳雖舊將,非命世才;崔頗更事,懦而不武。其取赤族也,宜哉!
蕭子顯:①王、陳拔跡奮飛,則建元、永明之運;身極鼎將,則建武、永元之朝。勳非往時,位逾昔等,禮授雖重,情分不交。加以主猜政亂,危亡慮及,舉手扞頭,人思自免。干戈既用,誠淪犯上之跡。敵國起於同舟,況又疏於此者也? [1]  ②糾糾敬則,臨難不惑。功成殿寢,誅我蝥賊。顯達孤根,應義南蕃。威揚寵盛,鼎食高門。王虧河、兗,陳挫襄、樊。 [1] 
李延壽:王、陳拔跡奮飛,則建元、永明之運;身極鼎將,則建武、永元之朝。勳非往時,位逾昔等,禮授雖重,情分不交。加以主猜政亂,危亡慮及,舉手扞頭,人思自免。干戈既用,誠淪犯上之跡,敵國起於同舟,況又疏於此也。 [2] 

陳顯達史料記載

南齊書·卷二十六·列傳第七》 [1] 
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2] 
陳顯達事蹟見於眾多史籍當中,除《南齊書》和《南史》當中陳顯達個人的傳記外,陳顯達的事蹟還見於: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 王敬則傳》 [3] 
《南齊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 戴僧靜傳》 [4] 
《南齊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 曹虎傳》 [6] 
魏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韋珍傳》 [5] 
《魏書 卷十九下 列傳第七下 元英傳》 [7] 
《魏書 卷十九中 列傳第七中 元嵩傳》 [9] 
北史 卷十八 列傳第六 元嵩傳》 [8] 
參考資料
  • 1.    《南齊書·卷二十六·列傳第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5-08]
  • 2.    《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5-08]
  • 3.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 王敬則傳》元徽二年,隨太祖拒桂陽賊於新亭,敬則與羽林監陳顯達、寧朔將軍高道慶乘舸舟於江中迎戰,大破賊水軍,焚其舟艦。
  • 4.    《南齊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 戴僧靜傳》永明五年,隸護軍陳顯達,討荒賊桓天生於比陽。僧靜與平西司馬韓孟度、華山太守康元隆前進,未至比陽四十里,頓深橋。天生引虜步騎十萬奄至,僧靜合戰,大破之,殺獲萬計。天生退還比陽,僧靜進圍之。天生軍出城外,僧靜又擊破之。天生閉門不復出,僧靜力疲乃退。
  • 5.    《魏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韋珍傳》蕭賾遣其雍州刺史陳顯達率眾來寇。城中將士鹹欲出戰,珍曰:"彼初至氣鋭,未可便挫,且共堅守,待其攻我疲弊,擊之未晚。"於是憑城拒戰,殺傷甚眾。相持旬有二日,夜開城門掩擊之,賊遂奔潰。
  • 6.    《南齊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 曹虎傳》永泰元年,遷給事中,右衞將軍,持節,隸都督陳顯達停襄陽伐虜。
  • 7.    《魏書 卷十九下 列傳第七下 元英傳》蕭寶卷將陳顯達等寇荊州,英連戰失利。
  • 8.    《北史 卷十八 列傳第六 元嵩傳》孝文南伐,齊將陳顯達率眾拒戰,嵩身備三仗,免冑直前,勇冠三軍。將士從之,顯達奔潰。
  • 9.    《魏書 卷十九中 列傳第七中 元嵩傳》高祖南伐,蕭寶卷將陳顯達率眾拒戰。嵩身備三仗,免冑直前,將士從之,顯達奔潰,斬獲萬計。
  • 10.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陳顯達,南彭城人也。宋孝武世,為張永前軍幢主。景和中,以勞歷使使。泰始初,以軍主隸徐州刺史劉懷珍北征,累至東海王板行參軍,員外郎。
  • 11.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沈攸之傳》行至遲墟,上悔,追軍令反。攸之還至下邳,而陳顯達於睢口為虜所破。
  • 12.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孔伯恭傳》劉彧寧朔將軍陳顯達領眾二千溯清而上,以迎攸之,屯於睢清合口。伯恭率眾渡水,大破顯達軍,俘斬十九。
  • 13.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沈攸之傳》虜追攸之甚急,因交戰,被槊創,會暮,引軍入顯達壘,夕眾散,八月十八日也。攸之棄眾南奔。
  • 14.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沈攸之傳》時軍主陳顯達當領千兵守下邳。
  • 15.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沈攸之傳》其年秋,太宗復令攸之進圍彭城。
  • 16.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泰始四年,封彭澤縣子,邑三百户。歷馬頭、義陽二郡太守,羽林監,濮陽太守。
  • 17.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隸太祖討桂陽賊於新亭壘,劉勔大桁敗,賊進杜姥宅。及休範死,太祖欲還衞宮城,或諫太祖曰:"桂陽雖死,賊黨猶熾,人情難固,不可輕動。"太祖乃止。遣顯達率司空參軍高敬祖自查浦渡淮緣石頭北道入承明門,屯東堂。宮中恐動,得顯達至,乃稍定。顯達出杜姥宅,大戰破賊。
  • 18.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封豐城縣侯,邑千户。轉游擊將軍。尋為使持節、督廣交越三州湘州之廣興軍事、輔國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進號冠軍。
  • 19.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沈攸之事起,顯達遣軍援台。長史到遁、司馬諸葛導謂顯達曰:"沈攸之擁眾百萬,勝負之勢未可知。不如保境蓄眾,分遣信驛,密通彼此。"顯達於座手斬之,遣表疏歸心太祖。進使持節、左將軍。軍至巴丘,而沈攸之平。除散騎常侍、左衞將軍,轉前將軍、太祖太尉左司馬。齊台建,為散騎常侍,左衞將軍,領衞尉。
  • 20.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太祖即位,遷中護軍,增邑千六百户,轉護軍將軍。顯達啓讓,上答曰:"朝廷爵人以序。卿忠發萬里,信誓如期,雖屠城殄國之勳,無以相加。此而不賞,典章何在!若必未宜爾,吾終不妄授。於卿數士,意同家人,豈止於君臣邪?過明,與王、李俱祗召也。"
  • 21.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建元二年,虜寇壽陽,淮南江北百姓搔動。上以顯達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南兗州刺史。之鎮,虜退。上敕顯達曰:"虜經破散後,當無復犯關理。但國家邊防,自應過存備豫。宋元嘉二十七年後,江夏王作南兗,徙鎮盱眙,沈司空亦以孝建初鎮彼,政當以淮上要於廣陵耳。卿謂前代此處分云何?今僉議皆雲卿應據彼地,吾未能決。乃當以擾動文武為勞。若是公計,不得憚之。"事竟不行。遷都督益寧二州軍事、安西將軍、益州刺史,領宋寧太守,持節、常侍如故。
  • 22.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世祖即位,進號鎮西。益部山險,多不賓服。大度村獠,前後刺史不能制,顯達遣使責其租賧,獠帥曰:"兩眼刺史尚不敢調我!"遂殺其使。顯達分部將吏,聲將出獵,夜往襲之,男女無少長皆斬之。自此山夷震服。廣漢賊司馬龍駒據郡反,顯達又討平之。永明二年,徵為侍中、護軍將軍。顯達累任在外,經太祖之憂,及見世祖,流涕悲咽,上亦泣,心甚嘉之。
  • 23.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五年,荒人桓天生自稱桓玄宗族,與雍、司二州界蠻虜相扇動,據南陽故城。上遣顯達假節,率徵虜將軍戴僧靜等水軍向宛、葉,雍、司眾軍受顯達節度。
  • 24.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天生率虜眾萬餘人攻舞陰,舞陰戍主輔國將軍殷公愍擊殺其副張麒麟,天生被瘡退走。仍以顯達為使持節、散騎常持、都督雍梁南北秦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軍事、鎮北將軍,領寧蠻校尉、雍州刺史。顯達進據舞陽城,遣僧靜等先進,與天生及虜再戰,大破之,官軍還。數月,天生復出攻舞陰,殷公愍破之,天生還竄荒中,遂城、平氏、白土三城賊稍稍降散。
  • 25.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八年,進號徵北將軍。其年,仍遷侍中、鎮軍將軍,尋加中領軍。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諸軍事、徵南大將軍、江州刺史,給鼓吹一部...十一年秋,虜動,詔屯樊城。世祖遺詔,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隆昌元年,遷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如故,置兵佐。
  • 26.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豫廢鬱林之勳,延興元年,為司空,進爵公,增邑千户,甲仗五十人入殿。高宗即位,進太尉,侍中如故,改封鄱陽郡公,邑三千户,加兵二百人,給油絡車。建武二年,虜攻徐、司,詔顯達出頓,往來新亭白下,以為聲勢。
  • 27.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上欲悉除高、武諸孫,微言問顯達,答曰:"此等豈足介慮。"上乃止。
  • 28.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是時虜頻寇雍州,眾軍不捷,失沔北五郡。永泰元年,乃遣顯達北討...加顯達使持節,向襄陽。
  • 29.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永元元年,顯達督平北將軍崔慧景眾軍四萬,圍南鄉堺馬圈城,去襄陽三百里,攻之四十日。虜食盡,啖死人肉及樹皮。外圍既急,虜突走,斬獲千計。官軍競取城中絹,不復窮追。顯達入據其城,遣軍主莊丘黑進取南鄉縣,故順陽郡治也。
  • 30.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虜主元宏自領十餘萬騎奄至,顯達引軍渡水西據鷹子山築城,人情沮敗。虜兵甚急,軍主崔恭祖、胡松以烏布幔盛顯達,數人擔之,逕道從分磧山出均水口,台軍緣道奔退,死者三萬餘人。左軍將張千戰死,追贈遊擊將軍。
  • 31.    《資質通鑑 卷一百三十八 齊紀四》顯達自以門寒位重,每遷官,常有愧懼之色,戒其子勿以富貴陵人;而諸子多事豪侈,顯達聞之,不悦。子休尚為郢府主簿,過九江。顯達曰:"麈尾蠅拂是王、謝家物,汝不須捉此!"即取於前燒之。
  • 32.    《資治通鑑 卷一百三十九 齊紀五》雍州刺史晉安王子懋,以主幼時艱,密為自全之計,令作部造仗;徵南大將軍陳顯達屯襄陽,子懋欲脅取以為將。顯達密啓西昌侯鸞,鸞徵顯達為車騎大將軍;徙子懋為江州刺史,仍令留部曲助鎮襄陽,單將白直、俠轂自隨。顯達過襄陽,子懋謂曰:"朝廷令身單身而返,身是天王,豈可過爾輕率!今猶欲將二三千人自隨,公意何如?"顯達曰:"殿下若不留部曲,乃是大違敕旨,其事不輕;且此間人亦難可收用。"子懋默然。顯達因辭出,即發去。子懋計未立,乃之尋陽。
  • 33.    《資治通鑑 卷一百四十一 齊紀七》上有疾,以近親寡弱,忌高、武子孫。時高、武子孫猶有十王,每朔望入朝,上還後宮輒嘆息曰:"我及司徒諸子皆不長,高、武子孫日益長大!"上欲盡除高、武之族,以微言問陳顯達,對曰:"此等豈足介慮!"以問揚州刺史始安王遙光,遙光以為當以次施行。遙光有足疾,上常令乘輿自望賢門入。每與上屏人久語畢。上索香火,嗚咽流涕,明日必有所誅。會上疾暴甚,絕而復甦,遙光遂行其策。丁未,殺河東王鉉、臨賀王子嶽、西陽王子文、永陽王子峻、南康王子琳、衡陽王子珉、湘東王子建、南郡王子夏、桂陽王昭粲、巴陵王昭秀,於是太祖、世祖及世宗諸子皆盡矣。
  • 34.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矢中左眼,拔箭而鏃不出,地黃村潘嫗善禁,先以釘釘柱,嫗禹步作氣,釘即時出,乃禁顯達目中鏃出之。
  • 35.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上即位後,御膳不宰牲,顯達上熊烝一盤,上即以充飯。
  • 36.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顯達建武世心懷不安,深自貶匿,車乘朽故,導從鹵簿,皆用羸小,不過十數人。侍宴,酒後啓上曰:"臣年已老,富貴已足,唯少枕枕死,特就陛下乞之。"上失色曰:"公醉矣。"以年禮告退,不許。
  • 37.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顯達在江州,遇疾不治,尋而自差,意甚不悦。是冬連大雪,梟首於朱雀,而雪不集之。
  • 38.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顯達素有威名,著於蠻虜,至是大損喪焉。御史中丞範岫奏免顯達官,朝議優詔答曰:"昔衞、霍出塞,往往無功,馮、鄧入關,有時虧喪。況公規謨肅舉,期寄兼深、見可知難,無損威略。方振遠圖,廓清朔土。雖執憲有常,非所得議。"顯達表解職,不許,求降號,又不許。以顯達為都督江州軍事、江州刺史,鎮盆城,持節本官如故。初,王敬則事起,始安王遙光啓明帝慮顯達為變,欲追軍還,事尋平,乃寢。顯達亦懷危怖。
  • 39.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及東昏立,彌不樂還京師,得此授,甚喜。尋加領徵南大將軍,給三望車。
  • 40.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顯達聞京師大相殺戮,又知徐孝嗣等皆死,傳聞當遣兵襲江州,顯達懼禍,十一月十五日,舉兵。
  • 41.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朝廷遣後軍將軍胡松、驍騎將軍李叔獻水軍據梁山;左衞將軍左興盛假節,加徵虜將軍,督前鋒軍事,屯新亭;輔國將軍驍騎將軍徐世摽領兵屯杜姥宅。
  • 42.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顯達率眾數千人發尋陽,與胡松戰於採石,大破之,京邑震恐。十二月十三日,顯達至新林築城壘,左興盛率眾軍為拒戰之計。其夜,顯達多置屯火於岸側,潛軍渡取石頭北上襲宮城,遇風失曉,十四日平旦,數千人登落星崗。新亭軍望火,謂顯達猶在,既而奔歸赴救,屯城南。宮掖大駭,閉門守備。顯達馬槊從步軍數百人,於西州前與台軍戰,再合,大勝,手殺數人,槊折,官軍繼至,顯達不能抗,退走至西州烏榜村,為騎官趙潭注槊刺落馬,斬之於籬側,血湧湔籬,似淳于伯之被刑也。時年七十二...諸子皆伏誅。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