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毗藍婆菩薩

鎖定
毗藍婆菩薩,是明代神魔小説西遊記》之中的菩薩角色,住在紫雲山千花洞,是二十八星宿之中昴日星官的母親,法力無邊,大慈大悲,但真身不明。在原著中,孫悟空猜測其真身為母雞,實則書中並未説明其真身,可能為法華經中十羅剎女之一或母雞。《西遊記》第七十三回,唐僧和八戒沙僧被蜈蚣精百眼魔君捉住,中了子茶的毒,孫悟空與那廝打鬥,蜈蚣精又從肋下千隻眼睛中放出金光,罩住悟空。悟空難以取勝,幸虧黎山老姆化作燒紙婦人指點悟空去紫雲山千花洞尋求毗藍婆菩薩幫助。毗藍婆菩薩用在她兒子昴日星官的日眼中煉成的一根寶貝繡花針,拋向天空,就破了百眼魔君的金光。毗藍婆菩薩用手一指,妖精現出蜈蚣原身,菩薩將其收走去看守門户。師徒四人謝別菩薩後,悟空一把火燒了黃花觀,收拾行李護着師父和師弟們繼續西行。 [1] 
中文名
毗藍婆菩薩
外文名
bodhisattva Pralambra
別    名
菩薩
性    別
登場作品
《西遊記》
兒    子
昴日星官
職    業
神仙
居住地
紫雲山千花洞
信    仰
佛教
所收弟子
百眼魔君(蜈蚣精)
兵    器
繡花針

毗藍婆菩薩由來

毗藍婆菩薩 毗藍婆菩薩
佛教分南傳、北傳。北傳佛教認為,眾生無量,所以無量的諸佛一直在救度眾生,諸佛以大慈悲本願力,入秘密禪定,以自己的大定力結合本願,轉第六意識妙觀察智,展現出佛國淨土。於是特別有一派淨土宗,專門求往生淨土的。阿羅漢的修為不究竟。認為阿羅漢修成一果、二果三果四果。成了菩薩 還要修一地、二地、三地等等一直到十地才能成佛。他們的思想主要來各種“大乘經書”。值得一提的是大乘經書在佛滅四百年間才出現的。根據佛經,是因為龍王把大乘經典存在自己的龍宮裏。南傳佛教為小乘佛教,是因為南傳修行只是細修禪定,自取解脱,當然是在禪定中解脱,這樣如何能利益眾生,以心小故稱小乘。在佛教中,佛被認為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卻不是世間的一般教育家,因為他教導的是出世間法。他指導人們修行如何離苦得樂、轉迷為悟、棄惡從善。這個方法就是佛法。佛在世時大約有1250個弟子,完全學成者稱為阿羅漢。因為佛法的修為層次分為一果、二果、三果、四果。證了四果名叫阿羅漢。在小乘佛教裏“菩薩”這一詞是專用來稱呼未成佛的釋迦牟尼的。南傳佛教認為阿羅漢和佛的修為是一樣的。區別是一個是佛法的創造者,一個是學習者不認為有其他“菩薩”比阿羅漢修為高。如果深入看阿含經,就知道佛陀的弟子們還是有很多東西搞不定,還要來問佛如何處理。經文也説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某地,而不是如是我聞,一時釋迦牟尼大阿羅漢在某地。可知佛與羅漢是絕對不在一個等級的。南傳佛教的思想主要來佛滅後五百年間結集成的《南傳五部經》。認為其他經書來歷不明,不認可為佛説。菩薩是梵文音譯“菩提薩埵的簡稱。其“菩提”漢譯是“覺悟”,“薩埵”漢譯是“眾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動物),全譯應是:“覺有情”,“道眾生”,“覺悟的眾生”之意。根據這個詞意,中國古代翻譯的佛經中,還把菩薩譯為“開士、大士、聖士、法臣”等名稱。如把觀音菩薩稱為“觀音大士”,把普賢菩薩稱為“普賢聖士”。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僅把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無成佛的悉達多王子稱為菩薩。大乘佛教創立後,根據“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論,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都都稱之為菩薩。後來這個名稱更加擴大化、世俗化,人們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眾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稱作菩薩。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迴中的眾生度化成佛。寺廟中供的菩薩像,主要的是文殊師利 、普賢 、觀世音 、地藏。菩薩,系菩提薩(梵語)之略稱;菩提即覺、智之意,薩即有情、眾生之意。與聲聞緣覺合稱三乘,又為十法界之一。 [1] 
毗藍婆菩薩 毗藍婆菩薩

毗藍婆菩薩一百八名經

毗藍婆菩薩 毗藍婆菩薩
地藏王菩薩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鴻臚少卿傳教大師法天奉 詔譯歸命一切如來應供遍知覺。我今説此一切如來心真言。若有天人持明仙眾。歸命供養一切諸佛。受持讀誦及贊説真言通達法相。若稱唵字是圓滿義。若稱曩字是離怖畏義。亦名破魔義。若稱野字是破繫縛義。若稱娑字是降伏冤家障礙義。若稱你字是破壞冤敵義。若怖畏者以真言力遠離怖畏。即説陀羅尼曰。唵(引)勃哩(二合)俱胝怛胝吠(無每切)怛胝吠怛胝吠怛胝濕吠(二合)多惹胝你薩嚩(二合引)賀(引)薩嚩(二合引)賀(引)迦(引)囉(引)蓃數(引)倪也(二合引)能缽訥麼(二合)褐薩睹(二合引)訥婆(二合)嚩(引)嚩囉(引)麼羅怛囉(二合)野尾曩(引)舍(引)野尾婆(引)嚩怛囉(二合)尾母(引)左你(引)吽迦(引)哩(引)悉怛哩(三合)婆嚩喏嚩(二合)路麼迦(引)嚕麼(引)羅伽(引)多你(引)薩嚩(二合引)賀(引)迦(引)哩(引)拏補瑟致也(三合)鑁惹迦(引)哩(引)昝麼曩(引)舍南曩(引)麼(引)佉也(二合引)閉多怛吠(二合引)曩勃哩(二合)俱(引)吒也(二合引)瑟吒(二合)設多你吠(無每切)尾你喻(二合引)多麼(引)尾你也(二合引)馱哩(引)尾你焰(二合引)麼囉你嚩(引)悉你(引)尾你也(二合引)倪禰嚩也(二合)嚕(引)閉室哩(二合引)尾你也(二合引)囉(引)惹(引)波囉(引)喏(仁際切)多(引)阿喏多僧怛囉(二合引)娑(引)怛囉(二合)娑你(引)尾覲曩(二合)伽(引)多你缽訥莽(二合引)擬(引)缽訥麼(二合)經惹梨計(二合引)缽訥母(二合引)訥婆(二合引)嚩尾舍(引)梨你(引)誐(上)哩濕吠(二合引)多麼(引)邏並誐嚕閉左並誐計(引)舍(引)擬你(二合)捫左惹(引)入嚩(二合)攞你(引)怛(引)波你嘮(引)捺哩(二合引)俱麼(引)
毗藍婆菩薩 毗藍婆菩薩
哩(引)尾濕嚩(二合)嚕閉抳(引)誐(上)麼(引)哩(引)蘇沒囉(二合)多(引)設(引)多(引)索乞叉(二合引)多(引)捺多(引)喏多麼蹉囉(引)地也(二合引)曩式羅麼底缽囉(二合)倪也(二合引)虞拏倪也(二合引)虞拏娑(引)誐囉(引)多囉抳(引)多(引)囉抳(引)怛怛嚩(二合)倪也(二合引)怛怛嚩(二合)三婆嚩(引)缽訥麼(二合)褐薩睹(二合引)訥婆(二合)嚩(引)也囉(引)馱迦尾(引)囉(引)嚩嚕(引)多麼(引)嚩囉那(引)嚩囉三布囉拏(二合引)那舍普(引)彌缽囉(二合)底瑟恥(二合)多誐哩喏(二合)多(引)銘(引)伽僧迦(引)舍尾你喻(二合)帝(引)惹(引仁臧切)迦三婆嚩(引)毛喏(引)惹致(引)惹吒(引)馱哩(引)沒囉(二合)憾麼(二合)尾你也(二合引)馱哩(引)嚩囉(引)馱囉抳(引)馱(引)囉抳(引)馱帝(引)那(引)曩尾你也(二合引)波囉(引)訖囉(二合)麼拶睹哩普(二合)惹(引)拶睹哩能(二合)瑟吒囉(三合引)普惹(引)娑賀薩囉(二合引)波囉(引)喏多(引)拶睹哩嚩(二合)訖怛囉(三合引)你(引)迦嚩訖怛囉(三合引)
毗藍婆菩薩 毗藍婆菩薩
金剛薩埵
左嚩訖怛囉(三合)洛乞叉(二合)波囉(引)喏多(引)怛哩(二合)你(引)怛囉(二合引)尾嚩也(二合)你(引)怛囉(二合引)左颯缽多(二合)洛乞叉(二合引)哩迦(二合)路左曩(引)半左路(引)左曩三布囉拏(二合引)沙吒鼻(二合)倪也(二合引)倪也(二合引)曩路(引)左曩(引)阿缽囉(二合)麼(引)拏(引)缽囉(二合)麼(引)拏(引)左濟喻(二合引)麼波(引)多(引)羅布(引)囉抳(引)速乞叉麼(三合引)囉他(二合引)尾藥(二合)訖多(二合引)儼鼻(引)囉(引)尾你也(二合引)那(引)你(引)濕嚩(二合)哩(引)波囉(引)阿擬你(二合)計屍(引)禰舍喏嚩(二合)梨(引)娑賀薩囉(二合引)哩唧(二合)哩喏嚩(三合)梨多(引)曩底(引)嚩賀你(二合)入嚩(二合引)洛(引)加散多(引)閉喏嚩(二合)梨燈(引)擬(引)娑迦曼拏路佉陵誐(二合)爍訖底(二合)馱囉(引)播舍(引)訖哩(二合)瑟拏(二合引)喏曩你嚩(引)枲你(引)惡乞叉(二合)素怛囉(二合)馱囉(引)尾你也(二合引)難拏缽訥莽(二合引)俱屍(引)娑囉薩頗(二合)囉仡哩(二合)呬(引)多(引)娑怛囉(三合)迦喏嚩(二合)攞(引)缽囉(二合)禰(寧挹切引)波你(引)那賀曩(引)麼(引)攞尾覲曩(二合引)多(引)缽囉(二合)喏嚩(二合)羅帝(引)怛哩(二合)輸梨你(引)阿喏(仁際切)鐙惹野(引) 惹野底(引)嚩濕吠(二合引)多缽訥莽(二合引)誐麼(引)梨你(引)迦彌你(引)迦彌你(引)迦(引)麼嚕(引)閉(引)左悉地悉地嚩囉缽囉
毗藍婆菩薩 毗藍婆菩薩
觀自在菩薩
(二合)那尾怖史多(引)楞訖哩(二合)鐙(引)擬(引)左你哩普(二合引)灑拏蘇普灑拏(引)部多麼(引)多(引)尾舍(引)洛乞史(二合引)缽訥麼(二合)計娑囉麼(引)梨你(引)普彌你(引)嚩日囉(二合)三鼻禰(引)作訖囉(二合)喏嚩(二合引)路洛迦(二合)播(引)多你(引)薩達哩麼馱(引)囉抳(引)每(引)怛囉(二合)娑(引)尾孕(二合)怛哩(二合引)沒馱麼(引)多(引)左巘(引)馱(引)哩(引)捺囉(二合引)彌抳(引)贊抳舍(引)嚩哩(引)舍(引)嚩哩(引)母你(引)娑賀薩囉(二合引)羯哩麼(二合引)麼賀瑜藝羯哩麼(二合)悉馱(引)怛哩(二合)尾訖囉(二合)麼(引)缽囉(二合)珊曩(引)畝伽播(引)舍(引)左迦嚕(引)拏(引)薩怛嚩(二合)嚩蹉攞惹誐底(引)馱(引)怛哩(二合)三半曩(引)你哩嚩(二合)抳(引)蘇缽囉(二合)底(丁逸切)瑟恥(二合)多(引)薩嚩(二合引)賀(引)此一百八名秘密真言。若有一心受持讀誦。若自書寫若為人解説。增壽吉祥端正福相眾人愛敬。遠離魔境出生死難。而彼天人阿修羅恭敬供養。復得天龍藥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誐嚕拏等。持明仙眾尊重讚歎。所有枷鎖禁系自然解脱。師子虎狼諸惡餓鬼。冤家盜賊不能逼害。暴風猛火雲雷雨雹。河海泛漲毒藥重病不能侵損。若有念此毗俱胝名者。菩薩恆時救護。所有諸惡魔冤而來逼惱。是時菩薩密放身光。遍照虛空如百千日。其光熾盛爍殄魔冤。乃至天地悉皆清淨。復令彼人智慧增長。於七生中得宿命通。生剎帝利族受國王身。從此命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毗藍婆菩薩妙法蓮華經

(法華經載羅剎女毗藍婆)
妙法蓮華經 後秦鳩摩羅什譯。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爾時有羅剎女等。一名藍婆。二名毗藍婆。三名曲齒。四名華齒。五名黑齒。六名多發。七名無厭足。八名持瓔珞。九名睾帝。十名奪一切眾生精氣。是十羅剎女。與鬼子母並其子及眷屬俱詣佛所同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欲擁護讀誦受持法華經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師短者。令不得便。即於佛前。而説呪曰伊提履(一)伊提泯(二)伊提履(三)阿提履(四)伊提履(五)泥履(六)泥履(七)泥履(八)泥履(九)泥履(十)樓醯(十一)樓醯(十二)樓醯(十三)樓醯(十四)多醯(十五)多醯(十六)多醯(十七)兜醯(十八)[少/(兔-、)]醯(十九)寧上我頭上。莫惱於法師。若夜叉。若羅剎。若餓鬼。若富單那。若吉遮。若毘陀羅。若犍馱。若烏摩勒伽。若阿跋摩羅。若夜叉吉遮。若人吉遮。若熱病。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乃至七日。若常熱病。若男形若女形。若童男形若童女形。乃至夢中亦復莫惱。即於佛前。而説偈言
若不順我呪 惱亂説法者
頭破作七分 如阿梨樹枝
如殺父母罪 亦如壓油殃
鬥秤欺誑人 調達破僧
犯此法師者 當獲如是殃
諸羅剎女。説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當身自擁護受持讀誦修行是經者。令得安隱離諸衰患消眾毒藥。佛告諸羅剎女。善哉善哉。汝等但能擁護受持法華名者。福不可量。何況擁護具足受持供養經卷。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幡蓋伎樂。燃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蘇摩那華油燈。瞻卜華油燈。婆師迦華油燈。優缽羅華油燈。如是等百千種供養者。睾帝。汝等及眷屬。應當擁護如是法師。説是陀羅尼品時。六萬八千人。得無生法忍

毗藍婆菩薩定義

浙版《西遊記》中的毗藍婆菩薩 浙版《西遊記》中的毗藍婆菩薩
即指“以智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眾生”,修諸波羅蜜行,於未來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圓滿、勇猛求菩提者。簡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發了菩提心就是菩薩。何謂發菩提心?廣説如四弘誓願∶無邊眾生誓願度,無盡煩惱誓願斷,無量法門誓願學,無上佛道誓願成。但是發菩提心,並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習,達到堅固成就的。又《佛地論》有三義∶1.謂諸薩 求菩提故。2.緣菩提薩 為境,故名菩薩,具足自利利他,大願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薩是勇猛義,精進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薩。菩薩是修學大乘道的通稱,從初學,久學到最後身菩薩,淺深萬類。但一般人總是想到觀音、彌勒、文殊等大菩薩,這才不敢自稱菩薩。初發心菩薩,雖還沒有大功德,可是已經是一切眾生之上首;不但為凡夫,而且為二乘聖賢所尊敬。菩薩有多種分類,除依悟解之淺深而有不同之菩薩階位外,《菩薩地持經》卷八菩薩功德品亦舉出菩薩有十種∶1.種性-未得淨心。2.入-發心修學。3.未淨-已入而未達淨心地。4.淨-入淨心地。5.未熟-淨者未入畢竟地。6.熟-入畢竟地。7.未定-熟者未入定地。8.定-已入定地。9.一生-次第得無上菩提。10.最後身-此生得無上菩提。此外,復分在家與出家、生身與法身退轉與不退轉等。一念惡即此岸,一念善即彼岸,善惡平等救度即菩薩。

毗藍婆菩薩西遊記章節

毗藍婆菩薩 毗藍婆菩薩
美猴王正當悲切,忽聽得山背後有人啼哭,即欠身揩了眼淚,回頭觀看。但見一個婦人,身穿重孝,左手託一盞涼漿水飯,右手執幾張燒紙黃錢,從那廂一步一聲哭着走來。行者點頭嗟嘆道:“正是流淚眼逢流淚眼,斷腸人遇斷腸人!這一個婦人,不知所哭何事,待我問他一問。”那婦人不一時走上路來,迎着行者。行者躬身問道:“女菩薩,你哭的是甚人?”婦人噙淚道:“我丈夫因與黃花觀觀主買竹竿爭講,被他將毒藥茶藥死,我將這陌紙錢燒化,以報夫婦之情。”行者聽言,眼中淚下。那婦女見了作怒道:“你甚無知!我為丈夫煩惱生悲,你怎麼淚眼愁眉,欺心戲我?”行者躬身道:“女菩薩息怒,我本是東土大唐欽差御弟唐三藏大徒弟孫悟空行者。因往西天,行過黃花觀歇馬。那觀中道士,不知是個甚麼妖精,他與七個蜘蛛精,結為兄妹。蜘蛛精在盤絲洞要害我師父,是我與師弟八戒沙僧救解得脱。那蜘蛛精走到他這裏,背了是非,説我等有欺騙之意。道士將毒藥茶藥倒我師父師弟共三人,連馬四口,陷在他觀裏。惟我不曾吃他茶,將茶鍾摜碎,他就與我相打。正嚷時,那七個蜘蛛精跑出來吐放絲繩,將我捆住,是我使法力走脱。問及土地,説他本相,我卻又使分身法攪絕絲繩,拖出妖來,一頓棒打死。這道士即與他報仇,舉寶劍與我相鬥。鬥經六十回合,他敗了陣,隨脱了衣裳,兩脅下放出千隻眼,有萬道金光,把我罩定。所以進退兩難,才變做一個鯪鯉鱗,從地下鑽出來。正自悲切,忽聽得你哭,故此相問。因見你為丈夫,有此紙錢報答,我師父喪身,更無一物相酬,所以自怨生悲,豈敢相戲!”那婦女放下水飯紙錢,對行者陪禮道:“莫怪,莫怪,我不知你是被難者。才據你説將起來,你不認得那道士。他本是個百眼魔君,又喚做多目怪。你既然有此變化,脱得金光,戰得許久,必定有大神通,卻只是還近不得那廝。我教你去請一位聖賢,他能破得金光,降得道士。”行者聞言,連忙唱喏道:“女菩薩知此來歷,煩為指教指教。果是那位聖賢,我去請求,救我師父之難,就報你丈夫之仇。”婦人道:“我就説出來,你去請他,降了道士,只可報仇而已,恐不能救你師父。”行者道:“怎不能救?”婦人道:“那廝毒藥最狠:藥倒人,三日之間,骨髓俱爛。你此往回恐遲了,故不能救。”行者道:“我會走路;憑他多遠,千里只消半日。”女子道:“你既會走路,聽我説:此處到那裏有千里之遙。那廂有一座山,名喚紫雲山,山中有個千花洞。洞裏有位聖賢,喚做毗藍婆。他能降得此怪。”行者道:“那山坐落何方?卻從何方去?”女子用手指定道:“那直南上便是。”行者回頭看時,那女子早不見了。行者慌忙禮拜道:“是那位菩薩?我弟子鑽昏了,不能相識,千乞留名,好謝!”只見那半空中叫道:“大聖,是我。”行者急抬頭看處,原是黎山老姆,趕至空中謝道:“老姆從何來指教我也?”老姆道:“我才自龍華會上回來,見你師父有難,假做孝婦,借夫喪之名,免他一死。你快去請他,但不可説出是我指教,那聖賢有些多怪人。”行者謝了,辭別,把筋斗雲一縱,隨到紫雲山上,按定雲頭,就見那千花洞。那洞外:青松遮勝境,翠柏繞仙居。綠柳盈山道,奇花滿澗渠。香蘭圍石屋,芳草映巖嵎。流水連溪碧,雲封古樹虛。野禽聲聒聒,幽鹿步徐徐。修竹枝枝秀,紅梅葉葉舒。寒鴉棲古樹,春鳥嗓高樗。夏麥盈田廣,秋禾遍地餘。四時無葉落,八節有花如。每生瑞靄連霄漢,常放祥雲接太虛。這大聖喜喜歡歡走將進去,一程一節,看不盡天邊的景緻。直入裏面,更沒個人兒,見靜靜悄悄的,雞犬之聲也無,心中暗道
毗藍婆菩薩 毗藍婆菩薩
張紀中版《新西遊記》中的毗藍婆菩薩 張紀中版《新西遊記》中的毗藍婆菩薩
“這聖賢想是不在家了。”又進數里看時,見一個女道姑坐在榻上。你看他怎生模樣:頭戴五花納錦帽,身穿一領織金袍。腳踏雲尖鳳頭履,腰繫攢絲雙穗絛。面似秋容霜後老,聲如春燕社前嬌。腹中久諳三乘法,心上常修四諦饒。悟出空空真正果,
毗藍婆菩薩 毗藍婆菩薩
煉成了了自逍遙。正是千花洞裏佛,毗藍菩薩姓名高。行者止不住腳,近前叫道:“毗藍婆菩薩,問訊了。”那菩薩即下榻,合掌回禮道:“大聖,失迎了,你從那裏來的?”行者道:“你怎麼就認得我是大聖?”毗藍婆道:“你當年大鬧天宮時,普地裏傳了你的形象,誰人不知,那個不識?”行者道:“正是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象我如今皈正佛門,你就不曉的了!”毗藍道:“幾時皈正?恭喜!恭喜!”行者道:“近能脱命,保師父唐僧上西天取經,師父遇黃花觀道士,將毒藥茶藥倒。我與那廝賭鬥,他就放金光罩住我,是我使神通走脱了。聞菩薩能滅他的金光,特來拜請。”菩薩道:“是誰與你説的?我自赴了盂蘭會,到今三百餘年,不曾出門。我隱姓埋名,更無一人知得,你卻怎麼得知?”行者道:“我是個地裏鬼,不管那裏,自家都會訪着。”毗藍道:“也罷也罷,我本當不去,奈蒙大聖下臨,不可滅了求經之善,我和你去來。”行者稱謝了,道:“我忒無知,擅自催促,但不知曾帶甚麼兵器。”菩薩道:“我有個繡花針兒,能破那廝。”行者忍不住道:“老姆誤了我,早知是繡花針,不須勞你,就問老孫要一擔也是有的。”毗藍道:“你那繡花針,無非是鋼鐵金針,用不得。我這寶貝,非鋼,非鐵,非金,乃我小兒日眼裏煉成的。”行者道:“令郎是誰?”毗藍道:“小兒乃昴日星官。”行者驚駭不已。早望見金光豔豔,即迴向毗藍道:“金光處便是黃花觀也。”毗藍隨於衣領裏取出一個繡花針,似眉毛粗細,有五六分長短,拈在手,望空拋去。少時間,響一聲,破了金光。行者喜道:“菩薩,妙哉妙哉!尋針尋針!”毗藍託在手掌內道:“這不是?”行者卻同按下雲頭,走入觀裏,只見那道士合了眼,不能舉步。
行者罵道:“你這潑怪裝瞎子哩!”耳朵裏取出棒來就打。毗藍扯住道:“大聖莫打,且看你師父去。”行者徑至後面客位裏看時, 他三人都睡在地上吐痰吐沫哩。行者垂淚道:“卻怎麼好!卻怎麼好”!毗藍道:“大聖休悲,也是我今日出門一場,索性積個陰德,我這裏有解毒丹,送你三丸。”行者轉身拜求。那菩薩袖中取出一個破紙包兒,內將三粒紅丸子遞與行者,教放入口裏。行者把藥扳開他們牙關,每人揌了一丸。須臾,藥味入腹,便就一齊嘔噦,遂吐出毒味,得了性命。那八戒先爬起道:“悶殺我也!”三藏沙僧俱醒了道:“好暈也!”行者道:“你們那茶裏中了毒了,虧這毗藍菩薩搭救,快都來拜謝。”三藏欠身整衣謝了。八戒道:“師兄,那道士在那裏?等我問他一問,為何這般害我!”行者把蜘蛛精上項事説了一遍,八戒發狠道:“這廝既與蜘蛛為姊妹,定是妖精!”行者指道:“他在那殿外立定裝瞎子哩。”八戒拿鈀就築,又被毗藍止住道:“天蓬息怒,大聖知我洞裏無人,待我收他去看守門户也。”行者道:“感蒙大德,豈不奉承!但只是教他現本象,我們看看。”毗藍道:“容易。”即上前用手一指,那道士撲的倒在塵埃,現了原身,乃是一條七尺長短的大蜈蚣精。毗藍使小指頭挑起,駕祥雲徑轉千花洞去。八戒打仰道:“這媽媽兒卻也利害,怎麼就降這般惡物?”行者笑道:“我問他有甚兵器破他金光,他道有個繡花針兒,是他兒子在日眼裏煉的。及問他令郎是誰,他道是昴日星官。我想昴日星是隻公雞,這老媽媽子必定是個母雞。雞最能降蜈蚣,所以能收伏也。”三藏聞言頂禮不盡,教:“徒弟們,收拾去罷。”那沙僧即在裏面尋了些米糧,安排了些齋,俱飽餐一頓。牽馬挑擔,請師父出門。行者從他廚中放了一把火,把一座觀霎時燒得煨燼,卻拽步長行。正是,唐僧得命感毗藍,了性消除多目怪。畢竟向前去還有甚麼事體,且聽下回分解

毗藍婆菩薩四大菩薩

毗藍婆菩薩 毗藍婆菩薩
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徵,這就是文殊、觀音、普賢、地藏。中國四大菩薩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埸。文殊表智慧、觀音表慈悲、普賢錶行踐、地藏表願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凝聚在四大菩薩之中,使至理成為有血有肉的形象事蹟;在智、悲、行、願之中,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代表。大慈與人樂,大悲拔人苦,觀音菩薩在現實娑婆世界救苦救難的品格,使其成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自然界的災變與人間社會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觀世音菩薩就是人們永遠的信仰希冀。文殊菩薩有三名,分別是文殊師利、滿殊尸利與曼殊室利。文殊師利意譯"妙德",指文殊菩薩具有種種不可思議的微妙功德;滿殊尸利意譯"妙首",因為他所具功德居諸菩薩之首;曼殊室利意譯"妙吉祥",稱頌其功德最勝吉祥。此外還有文殊師利法王子、曼殊室利童子、文殊師利童子、文殊師利童子菩薩、孺童文殊菩薩等等稱號。文殊菩薩以智慧著稱。他洞察紛繁世理,善於引導教化,不僅指引着芸芸眾生,而且還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放缽經》)。傳説他在過去世曾身為七佛之師,連釋迦牟尼佛也曾得到過他的教誨,其智慧的深廣鋭利,可知矣。在諸大菩薩中,文殊更被冠以"大智"的尊號,他作為輔佐釋迦牟尼弘揚佛法的上首,被敬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薩不為佛教固有的教化方式所束縛,他的法門以善巧為特色,應機開示宣揚佛法,注重第一義諦,與眾不同。他有過"仗劍迫佛"這樣令人詫異萬端的行為,也常用突如其來的詰難,用以警醒曉喻為表象、枝節所迷惑的有情人神。
涅盤之後、彌勒菩薩下生成佛之前,娑婆世界是一個無佛的時代,天人眾生無依無怙。為此釋尊殷勤付囑地藏菩薩,要他以大神通力方便度化,勿令天人墮諸惡趣。因此地藏菩薩莊嚴自誓:"必盡度六道眾生,始願成佛。"這位"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的菩薩,發下並真切踐行了這樣宏大無邊、捨己度人的誓願,教導眾生敬信三寶。他愍念五濁惡世受苦眾生,應眾生所求而消災增福,以成熟他們的善根,這是佛教中最感人的故事之一。地藏菩薩於過去久遠劫,曾先後轉世為大長者之子、婆羅門女(《地藏菩薩本願經》捲上"忉利天宮神通品")、國王、名為光目的女子(同經"閻浮眾生業感品")等,他們的共通之處是發願盡未來際不可計劫,廣度六道罪苦眾生。總而言之,"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立此慈悲憐愍之廣大誓願,故有"大願"之尊稱。據學者研究,地藏菩薩信仰在印度出現較晚,約在5、6世紀之時,並不在印度的四大菩薩(觀音、文殊、彌勒、普賢)之列。在中國,地藏信仰約興起於隋代前後,日漸興盛,乃至最後取代彌勒成為四大菩薩之一。普賢菩薩梵名三曼多跋陀羅,又譯作遍吉菩薩,意思是身相與功德無所不在,精純高深。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
"行願"包括修行與誓願兩方面,換言之,普賢既有廣大誓願,又能身體力行去實踐,他曾在過去無量劫中修菩薩行、求一切智,具足無量行願示現於一切佛剎,通常又被尊稱為大行普賢菩薩。因此,他是大乘佛教徒在實踐菩薩道的榜樣、典範。普賢、文殊兩位菩薩構成一對法門,普賢主司一切三昧(正定),文殊菩薩主司一切般若(智慧),兩者相輔相成,都是修行證道歷程中不可或缺的。自古以來,普賢信仰便在古印度西域地方流傳。大約在公元二、三世紀時便有傳説,稱大月氏(約當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亞部分地區)的一處佛寺中有普賢菩薩像,曾有癩風病人一心一意發願祈求,普賢菩薩像以右手摩其身,病當即痊癒。中國則奉普賢菩薩為四大菩薩之一,傳説晉代時他曾親身在四川峨眉山示現,那裏從此被奉為普賢的道場,香火極盛,成為普賢崇拜在中國的一大中心。

毗藍婆菩薩影視形象

年份
電視劇
飾演者
1986年
央視版《西遊記
毗藍婆菩薩 毗藍婆菩薩
2010年
《浙版西遊記》
張中寧
2011年
張紀中版《西遊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