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果

(源自印度的三種植物果實)

鎖定
又名三勒,源自印度的三種植物果實,庵摩勒、毗醯勒、訶梨勒。庵摩勒又名餘甘子,毗醯勒又名鞞醯勒,訶梨勒亦作訶黎勒。
中文名
三果
又    名
三勒
來    自
印度
作    用
能治癩

三果簡介

又名三勒,源自印度的三種植物果實,庵摩勒、毗醯勒、訶梨勒。

三果庵摩勒

又名餘甘子、餘甘、庵摩落迦果、望果、油甘子、牛甘子、橄欖子、喉甘子、魚木果、滇橄欖。
三果 三果

三果毗醯勒

又名鞞醯勒、毗梨勒、新雲毗鞞得迦、尾吠怛迦。
善見律十七曰:鞞醯勒,其形如桃子,其味甜,服能治癩。
慧琳音義十六曰:毗醯勒,西方果樹名也,今毗梨勒是也。
百一羯磨八曰:毗鞞得迦,舊雲鞞醯勒者,訛也。
梵語雜名曰:“毗醯勒,尾吠怛迦。
三果 三果

三果訶梨勒

亦作訶黎勒。 梵語harītakī,意譯為柯子。植物名,常綠喬木。使君子科(Combreaceae)分佈於印度、緬甸、馬來、錫蘭;台灣各地零星栽培。木材供建築,樹皮含單寧,為重要的染料植物。果實可入藥。
漢張仲景《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下利氣者,當利其小便。氣利,訶黎勒散主之。
三果
三果(17張)
晉嵇含《南方草木狀·木類》:訶梨勒,樹似木梡,花白,子形如橄欖,六路,皮肉相着,可作飲。
《金光明最勝王經除病品》稱:訶梨勒一種,具足有六味,能除一切病,無忌藥中王。

三果藥用價值

在印度醫學中,毗醯勒與庵摩勒、訶梨勒一起組成三果藥。這三種果藥合用,有着非常廣泛的醫學用途,三果藥幾乎是無病不克的,它被用於治療熱病和發燒、眼病、風性腫瘤、咳嗽、尿道病、皮膚病、黃病、嘔吐,還可作長生藥,令白髮變黑。
梵文醫典《醫理精華》第二章“藥物的類別”雲:三種果子:毗醯勒、阿摩落迦果、訶梨勒果,能清退無規律的發燒。(三果還能)明目、增加消食之火的熱能,治療尿道病、皮膚病、去膽汁和痰。(Si.2.10)
佛教中,《大正藏 No. 1453 根本説一切有部百一羯磨》雲:佛言。有五種果。一呵梨得枳(舊雲呵梨勒訛),二毗鞞得迦(舊雲鞞醯勒者訛也),三庵摩洛迦,四末慄者(即胡椒也),五蓽茇利(即蒟醬也舊雲蓽苃類也)。此之五果若時非時,若病無病,並隨意食。如世尊説。
釋迦牟尼説的説有病沒病,時不時都可吃的“五果”前三即三果。關於這三種果藥的合稱,被唐人所廣泛接受的是波斯人的概念,即三勒,作為源自波斯的名酒 —— 三勒漿酒,在唐代享有盛譽。《唐國史補》卷下雲: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別南之嬈春、河東之乾和、葡萄,嶺南之云溪、博羅,宜城之九醖,潯陽之淚水,京城之西市腔、暇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漿,類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謂摩勒,毗梨勒,訶梨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