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乾闥婆

(東方持國天的眷屬)

鎖定
乾闥婆在印度神話中,原來是一羣半神半人的天上樂師,是帝釋天屬下職司雅樂的天神。 此神經常住在地上的寶山之中,有時升至忉利天演奏天樂,善於彈琴,演奏種種奇妙的雅樂。乾闥婆是東方持國天的眷屬,為守護東方的神,有眾多眷屬。其同時也是觀音二十八部眾之一。 有經文記載其形象為,頂上有八角冠,身相為赤肉色,身如大牛王,或者其他動物的,如馬或者鳥;左手執蕭笛,右手執寶劍,具大威力相,髮髻有焰鬘冠。
中文名
乾闥婆
外文名
Gandharva,गंधर्व
別    名
健達婆
犍達縛
別    名
健闥婆
乾沓等
屬    性
神話人物
意    譯
香神、嗅香、香陰或尋香行
其他信息
凌空之神,飛天

乾闥婆名字

中文名字 :乾闥婆 [1] 神話人物
乾闥婆是印度梵 乾闥婆是印度梵
古印度梵語:गंधर्व
英文名字 :Gandharva
其它譯名 :樂乾闥婆王、健達婆、犍達縛、健闥婆、乾沓和、乾沓婆、彥達縛,犍陀羅
意譯 :香神、嗅香、香陰或尋香

乾闥婆簡述

印度人將幻現於空中之樓閣、山川(即海市蜃樓),稱為乾闥婆。佛經中也常用乾闥婆城來形容諸法的如幻如化。 除此之外,密教中也有一位乾闥婆神王,全稱為“旃檀乾闥婆神王”,是守護胎兒及孩童之神。相會在胎兒誕生之時,如果有人誦讀乾闥婆神王陀羅尼,誠心祈求,鬼神則不能侵擾。
印度教中,乾闥婆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且會從身上發出香氣的男性神靈,阿布沙羅斯的丈夫,為服侍帝釋的樂神,負責為眾神在宮殿裏奏發美麗的音樂。
Gandharva/乾闥婆 Gandharva/乾闥婆
他們都從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乾闥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魔術師也叫“乾闥婆”,海市蜃樓叫做“乾闥婆城”(梵語作 gandharva-nagara)。香氣和音樂都是縹緲隱約,難以捉摸。

乾闥婆別名

因為翻譯的關係,乾闥婆又有各種譯名,如樂乾闥婆王、健達婆、犍達縛、健闥婆、乾沓和、乾沓婆、彥達縛,或犍陀羅,又有人因其特性,而將他翻做香神、嗅香、香陰或尋香行。

乾闥婆佛緣

乾闥婆古文部分

時彼城中。有五百乾闥婆。善巧彈琴。作樂歌舞。供養如來。晝夜不離。名聞遠徹。達於四方。時彼南城。有乾闥婆王。名曰善愛。亦巧彈琴。作樂歌舞。於彼土中。更無詶對。憍慢自大。更無有比。聞其北方有乾闥婆。善巧彈琴。作樂歌舞。故從彼來。涉歷諸士。經十六大國。彈一絃琴。能令出於七種音聲。聲有二十一解。時諸人民聞其彈琴作樂歌舞。歡娛自樂。狂醉放逸不能自制。共相隨逐來詣舍衞。欲得見王致意問訊角試技術。
時城郭神。及乾闥婆啓白王言。雲南方國。有乾闥婆王。名曰善愛。快能彈琴。作樂戲笑。今在門外。致意問訊。雲在彼間。遙承王邊有乾闥婆。善巧彈琴。歌舞戲笑。故從遠來。求共角試彈琴技術。願王今者。聽使所白。
時波斯匿王告守門者。疾喚來入。共王相見。各懷歡喜。善愛白言。承聞王邊有乾闥婆善巧彈琴。歌舞戲笑。今在何許。我今當共角試技術。
王即答曰。我不相憚。去此不遠。我今共汝往至於彼。隨意角試。
時王然可。至世尊所。
佛知王意。尋自變身。化作乾闥婆王。將天樂神般遮屍棄。其數七千。各各手執琉璃之琴。侍衞左右。
時波斯匿王語善愛言。此皆是我作樂諸神。汝今可共角試琴術。
時善愛王。即便自取一弦之琴。而彈鼓之。能令出於七種音聲。聲有二十一解。彈鼓合節甚可聽聞。能令眾人歡娛舞戲。昏迷放逸不能自持。
爾時如來複取般遮屍棄琉璃之琴。彈鼓一弦。能令出於數千萬種。其聲婉妙清徹可愛。聞者舞笑。歡娛愛樂。喜不自勝。
時善愛王聞是聲已。嘆未曾有。自鄙慚愧。先所彈琴。所出音聲。即便引伏。長跪叉手。請為大師。更諮琴法。
爾時如來見善愛王。除去我慢。心已調伏。還服本形。諸比丘僧。默然而坐。心驚毛豎。尋於佛前。深生信敬。長跪合掌。求入道次。
佛即告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門。精勤修習。未久之間。得阿羅漢果。
時波斯匿見善愛王。心已調伏。復得道果。心懷歡喜。長跪請佛及比丘僧
佛既然可。敕諸羣臣。平治道路。除去瓦石污穢不淨。建立幢幡。懸諸寶鈴。香水灑地散眾名華。安置牀榻。設諸餚膳。供養佛僧。
時諸比丘見是供養。怪未曾有。而白佛言。如來世尊宿殖何福。今者乃有如是音樂。供養如來。終不遠離。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説。乃往過去無量世時。波羅奈國有佛出世。號曰正覺。將諸比丘。遠行教化。至梵摩王國。在一樹下。結跏趺坐。入火光三昧。照於天地。時彼國王。將諸羣臣數千萬眾。出城遊戲。作倡伎樂。歌舞戲笑。遙見彼佛及比丘僧。在於樹下。結跏趺坐。光明赫弈。照於天地。如百千日。心懷歡喜。將諸伎女。往到佛所。前禮佛足。作樂供養。長跪請佛。唯願世尊。及比丘僧。大慈憐愍。來入宮中。受我供養。佛即然可。設諸餚膳。供養訖已。佛即為王種種説法。發菩提心。即授王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廣度眾生。不可限量。
佛告諸比丘。欲知彼時梵摩王者。則我身是。彼時羣臣者。今諸比丘是。皆由彼時供養佛故。無量世中。不墮地獄畜生餓鬼。天上人中常受快樂。乃至今者自致成佛。有是音樂而供養我。終不遠離。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乾闥婆現代文解釋

舍衞國中有五百位乾闥婆(即樂神),琴藝精湛,享譽四方。常受波斯匿王之命,以妙音、歌舞供養佛陀。
舍衞國的南方,也有一位乾闥婆王,名為善愛,亦善於彈琴,高超的琴技於其城中無人能比。善愛恃才傲物,憍慢自大,一日,聽聞舍衞國五百乾闥婆的聲名,心中頗不以為然,於是前往舍衞國欲與此五百乾闥婆一較高下。途中,善愛每經一國,只要琴絃輕輕一撥,即流瀉出七種不同的優美旋律,聞者皆為之狂喜、痴迷,無法自制,更一路追隨善愛來到舍衞國。
善愛告訴守城人:「我今特來拜見貴國國王,希望能與國內的五百位乾闥婆切磋琴藝!」守城人稟告波斯匿王後,即請善愛入宮覲見。
「承聞大王身邊有五百乾闥婆精於琴藝,我今特來與之較量!」善愛開門見山地説出自己的來意。波斯匿王回答:「好吧!我就帶你前往相見,你儘可大展身手,彼此較量較量!」説完,即帶善愛前往佛所。
此時,佛陀已明白波斯匿王帶善愛前來的用意,於是當兩人一到精舍,佛陀即變身化作乾闥婆王帶領七千位樂神,各各手執琉璃琴,侍衞在波斯匿王左右。
波斯匿王對善愛表示:「這些都是為我彈琴作樂的樂神,你儘可與他們一較琴藝。」善愛隨即取出身上的琴,手指輕彈,剎時七種琴音同出,悠揚婉轉,令聞者為之心醉;接著,佛陀化現的乾闥王亦取來琉璃琴,指尖剛撥一弦,旋即現出千萬種婉妙清徹的琴聲,聽者歡心喜悦,不可言喻。善愛更是贊為稀有,心生慚愧,虔心地説道:「懇請大師為我教授琴藝。」佛見善愛已除去心中的憍慢,於是現回本形。善愛見到佛的端嚴相好及大威神力,深生敬信,長跪合掌,啓請跟隨佛陀出家修行。佛陀慈愍地説道:「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善愛即現比丘相,由於日夜精勤不懈,不久即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常受乾闥婆妙樂供養的殊妙勝事,令諸比丘心生讚歎卻又百思不解,於是請示佛陀:「不知世尊宿世植了何種福德,始終有妙樂供養?」佛陀於是為諸弟子宣説法音,盡釋所疑。
久遠以前,正覺佛帶領諸弟子於梵摩國廣行教化。一日,正覺佛於樹下,結跏趺坐,入火光三昧,天地一時大放光明,光彩熠熠。當時,梵摩國王與羣臣出城遊賞,遙見正覺佛與諸弟子於樹下結跏趺坐,光明赫赫猶如百千日,生大歡喜,於是命諸宮女來到樹下,作諸妙樂供養正覺佛及其弟子。隨後梵摩國王長跪佛前,虔誠啓請佛陀入宮接受供養,佛陀慈悲應允。
梵摩國王滿心歡喜,設置百味飲食,持幢幡、寶蓋迎請佛陀入宮受供。法會中,正覺佛即為梵摩國王宣説種種法要,梵摩國王蒙法受益,慧根開顯,併發無上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正覺佛於是為梵摩國王授記,來世當成就無上佛道,佛號「釋迦牟尼」,廣度眾生不可計數。
佛陀告訴弟子:「梵摩國王即是我的前身,而那些大臣就是在座的比丘。由於當時以諸妙音樂及百味餚供養正覺佛,所以後來無量世中,皆生於人天之中,常受快樂,乃至這一世出家成就佛道,亦受妙樂供養。」眾比丘聽聞開示後,各各心生敬信,歡喜依教奉行

乾闥婆吉祥圖案

佛教“樂神”,也稱“凌空之神”、“飛天”。又作“犍闥婆”、“犍闥縛”。古代西域的樂人,也叫乾闥婆。參閲唐慧琳《一切經音義·乾闥婆城》、《翻譯名義集·八部》

乾闥婆相關八部

即指天神,又稱提婆族。佛教中,天神地位並非至高無上,只不過比人能受到更大更長久的福報而已。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時有五種症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或者説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的“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著名的大梵天(原為婆羅門教創世神)、帝釋天(眾神的領袖,原為雷雨神兼戰神)、多聞天、持國天、增長天、廣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共33重天。
梵語稱為那迦,是護衞佛法的有功之臣,專司興雲降雨。在佛經裏,龍擁有大量的珠寶,是海里的富豪。印度神話和佛經中的龍與我國傳説中的不同,印度的龍包括類似中國的龍,還包括有神格的蟒蛇毒蛇等等。古印度人很尊敬龍,認為水中生物以龍的力氣為最大,下雨是龍從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的。
夜叉
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即率領夜叉八大將,護眾生界。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説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闥婆
是香神或樂神。原為婆羅門教崇拜的羣神,據稱是侍奉帝釋天而司奏伎樂之神。乾闥婆是佛教中歡樂吉祥的象徵。大多被描述為少女形象,體態豐滿,飄帶飛揚,凌空飄蕩,極為優美。在印度神話中,乾闥婆是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身上發出香氣的神,熟諳並揭示上天的奧秘和聖理,被視為太陽光焰的化身。相傳,是服侍帝釋天的樂神之一,他們為天神備制蘇摩酒。(乾闥婆在神話中就是帝釋天的樂師,而且與蘇摩極有淵源,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就是他們了)
又名香音族,是天界中支配香料與音樂的藝術民族,深受其他各族的喜愛。乾闥婆在梵語中是變幻莫測的意思,因為香氣和音樂都是飄渺隱約,難以捉摸的。
阿修羅
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佛教經籍稱阿修羅為“非天”或“劣天”,意思是無端挑起戰爭,男極醜女極美,他與鬼蜮有相似之處,卻不是鬼蜮;他與人一樣有七情六慾,卻不是人。他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又極端醜惡的怪物。據佛教傳説,阿修羅與帝釋天是冤家對頭,總是互相爭鬥不休。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天族有美食而無美女,所以互相嫉妒搶奪,最後阿修羅族戰敗被逐出天界,居於彌盧山洞窟中。
後來眾神在痛飲不死甘露的會議中,一個叫羅喉的阿修羅混了進去,因被月神太陽神發現砍了腦袋,然而他喝的不死甘露沒有下肚只到了喉嚨處,所以只有頭顱懷着怨氣衝到天上,化成暗星羅喉星,不停地追着太陽月亮咬,而因為沒有下身,吃掉不久就會掉出來,這就是日食月食的原因。至於剩下的身體,則化成了另一顆暗星計都星
迦樓羅
在古印度神話中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眾鳥之王。其形象為半人半鳥,生有鷹首、利爪和喙,身軀和四肢則與人無異。佛經中稱為金翅鳥,妙翅鳥,頂潁鳥,食吐悲苦聲等,而受此影響的中國神話中也誕生了一種金翅大鵬鳥---傳説岳飛就是金翅大鵬鳥轉世的。迦樓羅居住在四大洲的大樹上,渾身金光閃閃,翼展竟有三百三十六萬裏之長。平時靠捕食龍(印度神話中的大毒蛇)為食。據説迦樓羅飯量極大,每天要吃掉一條大龍王和五百條小龍。吃飽了就飛回樹上睡覺,等他臨終時,大龍小龍一起吐出毒焰,出於食品安全的考慮不能再吃。飢腸轆轆的迦樓羅在天空上下翻飛七次之後,便落到金剛輪山頂上。這是他一生所吃的龍的毒素一起發作,迦樓羅也因此自焚而死,身體化為灰燼,只剩一顆心臟被火煅燒成為純青琉璃色的寶珠,成為天神們喜愛的飾物。
緊那羅
也被稱為歌神、歌樂神、音樂天。原為印度神話中的神仙,後被佛教吸收為天龍八部中的歌神。據《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説為人首鳥軀。據《華嚴經 探玄記 卷二》載,緊那羅外形像人,但頭頂長一角,人見人疑,故也稱為疑人、疑神。緊那羅擁有美妙的歌喉,還善於舞蹈,是帝釋天的執法樂神。佛教畫作中,緊那羅通常膝上安放橫鼓或兩個豎鼓,作擊鼓演奏法樂之勢。
摩呼羅迦
大蟒神,人身蛇頭.善於演奏樂器,同時也力大無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