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又稱齊天大聖、孫行者、鬥戰勝佛),是中國古典神魔小説《西遊記》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傳為吳承恩所著)。由開天闢地產生的仙石孕育而生,出生地位於東勝神洲的花果山上,因帶領猴羣進入水簾洞而被尊為“美猴王”。
[61]
為了學藝而漂洋過海拜師於須菩提祖師,得名孫悟空,
[63]
學會大品天仙訣、地煞數七十二變
[285]
、筋斗雲等高超的法術。
[64-66]
出師的孫悟空未得兵器,在東海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
[70]
後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
[3]
驚動上天而被玉皇大帝招安,封為弼馬温。
[75]
得知職位低卑後怒返花果山,
[76]
並戰勝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的討伐,
[78]
迫使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並在天宮建有府邸,奉旨管理蟠桃園。
[79]
因攪亂王母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
[81]
煉成了金鋼之軀,
[89]
後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眼睛被燻成火眼金睛。
[90]
之後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
[91]
後來在與如來佛祖的打賭鬥法中失利,被壓在如來用五指化作的五行山下五百餘年悔過自新。
[93]
後經觀音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
[95]
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
[182]
孫悟空外貌描寫
編輯- 描述一
- 描述二
“祖師道:‘你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原來那猴子孤拐面,凹臉尖嘴……
[51]
魔王見了,笑道:‘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手內又無兵器……”(出自《西遊記·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52]
- 描述三
“身穿金甲亮堂堂,頭戴金冠光映映。手舉金箍棒一根,足踏雲鞋皆相稱。一雙怪眼似明星,兩耳過肩查又硬。挺挺身才變化多,聲音響亮如鐘磬。尖嘴諮牙弼馬温,心高要做齊天聖。”(出自《西遊記·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53]
- 描述四
在被唐僧從五行山下救出後,身披唐僧所贈的短小白布直裰,將虎皮裙聯接一處,打一個馬面樣的摺子,圍在腰間,勒了藤條。作行者打扮。腳穿麂皮靴。短暫離開了唐僧並回歸後,戴上了緊箍兒,身上的白布直裰也換成了錦布直裰。
[54-55]
“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餘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那……
[54]
見師父洗浴,脱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過來披在身上。卻將那虎皮脱下,聯接一處。打一個馬面樣的摺子,圍在腰間,勒了藤條,走到師父面前道:‘老孫今日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三藏道:‘好,好,好。這等樣,才像個行者。’”(出自《西遊記·第十四回·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55]
- 描述五
- 描述六
行者笑道:“你這個兒子,忒沒眼色!你外公雖是小小的,你若肯照頭打一叉柄,就長三尺。”那怪道:“你硬着頭,吃吾一柄。”大聖公然不懼。那怪果打一下來,他把腰躬一躬,足長了三尺,有一丈長短,慌得那妖把鋼叉按住。(出自《西遊記·第二十一回·護法設莊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274]
- 描述七
“道人説:‘老爺,這個和尚比那個和尚不同:生得惡躁,沒脊骨。’僧官道:‘怎的模樣?’道人道:‘是個圓眼睛,查耳朵,滿面毛,雷公嘴。手執一根棍子,咬牙狠狠的,要尋人打哩。’”(出自《西遊記·第三十六回·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
[57]
- 描述八
- 描述九
- 描述十
“模樣與大聖無異:也是黃髮金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綿布直裰,腰繫虎皮裙;手中也拿一條兒金箍鐵棒;足下也踏一雙麂皮靴;也是這等毛臉雷公嘴,朔腮別土星,查耳額顱闊,獠牙向外生。”(出自《西遊記·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60]
- 描述十一
“那老者見了他相貌醜陋,便也擰住口,驚嘬嘬的硬著膽,喝了一聲,用藜杖指定道:‘你這廝骨撾臉,磕額頭,塌鼻子,凹頡腮,毛眼毛睛,癆病鬼,不知高低,尖著個嘴,敢來衝撞我老人家?’”(出自《西遊記·第六十七回·拯救駝羅禪性穩 脱離穢污道心清》)
[173]
孫悟空人物經歷
編輯孫悟空猴王出世
孫悟空出生於娑婆世界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自開闢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但仙石並非毫無來歷,處於十洲三島的祖脈上,其高圍按二十四氣,其上竅孔對應九宮八卦(九竅八孔)。一天仙石迸裂,產一石卵, 經風一吹,化作一石猴,石猴出世後,眼裏冒出兩道神光,射衝斗府,驚動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之後因為成功闖入水簾洞,被花果山諸猴拜為“美猴王”。
[61]
孫悟空拜師學藝
美猴王在花果山享樂天真,過了三四百年後,為了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赴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為師,
[62]
得到姓名孫悟空,
[63]
並學到了長生之道、
[64]
七十二變和筋斗雲等,其用時二十年。
[65-66]
後因賣弄本事,被菩提祖師逐出師門。
[67]
孫悟空龍宮尋寶
孫悟空自學藝回山後打敗混世魔王,
[68]
得一口大刀,又從傲來國內以法力得大量兵器分發諸猴,但是沒有一樣兵器順手。
[69]
為了尋一件稱手的兵器,大鬧東海龍宮,終尋得如意金箍棒,又由其他三海龍王贈予鳳翅紫金冠、鎖子黃金甲、藕絲步雲履作為披掛。
[70]
龍王懷恨在心,上報天庭,要求緝拿孫悟空。
[72]
孫悟空在此時正興旺發達、廣交朋友,結拜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結拜為七兄弟。
[71]
孫悟空大鬧天宮
齊天大聖(11張)
玉皇大帝知道孫悟空反下天宮,命托塔天王李靖派兵鎮壓,
[77]
孫悟空打敗巨靈神、哪吒三太子,
[78]
在太白金星的建議下,天庭封孫悟空為有名無實的齊天大聖並掌管蟠桃園。
[79]
不料孫悟空桀驁不馴,反而偷吃蟠桃、偷喝仙酒、偷吃仙丹並擾亂蟠桃盛宴,玉帝震怒,
[81]
命李靖率十萬天兵天將帶十八架天羅地網,去擒此妖猴,
[82]
孫悟空打敗九曜惡星,五個天王、哪吒三太子,使分身術戰勝十萬天兵,因為此戰,孫悟空名揚天下。
[83]
前來赴蟠桃宴的觀音菩薩先讓弟子惠岸行者助戰,惠岸不敵孫悟空,與李靖返回天庭求助。
[84]
觀音菩薩見孫悟空神通廣大,推薦玉帝外甥顯聖二郎真君去拿孫悟空。
[85]
二郎神率部來到花果山,與孫悟空大戰三百回合不分高下,隨後二人均變化法相,大顯神通。
[86]
梅山六兄弟趁花果山後方空虛,放火燒山,孫悟空無心戀戰,變化逃走,與二郎神大賭變化,
[87]
經過一天苦戰,觀音欲用淨瓶助二郎神擒拿孫悟空,被太上老君阻止,換金剛琢丟下,另外腿被二郎神的哮天犬咬了一口,於是被擒拿。
[88]
孫悟空被擒,到斬妖台問斬,因先前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變成金剛之軀,所以多種刑罰均無效,
[89]
最後被太上老君帶到兜率宮冶煉七七四十九天,然而適得其反讓悟空練成一雙火眼金睛。於是孫悟空蹬倒火爐,把老君捽了個倒栽葱。
[90]
又大鬧天宮,使用金箍棒東打西敵,一時間無一神可擋。直至打到通明殿,與王靈官戰到一處,佑聖真君派遣三十六員雷將圍困孫悟空,
[91]
正在爭鬥時,如來佛祖出現,
[92]
孫悟空鬥法失敗,被壓在五行山下。
[93]
孫悟空西天取經
因孫悟空打死劫經的六名強盜(一説為孫悟空的六意),唐僧數落,孫悟空一怒離去,
[96]
觀音化作老母,傳給唐僧一頂嵌金花帽,一道緊箍咒,哄騙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動咒語,孫悟空就頭疼難忍,以此為唐僧鉗束孫悟空的手段。
[97]
六小齡童版孫悟空(22張)
二人繼續西行,來到高老莊,高太公女兒高翠蘭被一長嘴大耳妖怪強佔。
[103]
孫悟空追趕妖怪來到雲棧洞,得知妖怪為天蓬元帥,因調戲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中的一員,《西遊記》中“嫦娥”是對月府所有仙女的稱呼。並非民間傳説裏的后羿之妻姮娥)被貶下界,誤投豬胎。
[104]
經觀音收伏,賜名豬悟能,在此等候取經人,遂引起拜見唐僧,賜號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
[105]
後來唐僧在浮屠山得烏巢禪師傳授《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黃風嶺遇到黃風怪刮三昧神風迷人,孫悟空請須彌山靈吉菩薩降伏此怪。
[106]
在流沙河中,他們又收伏了觀音賜名沙悟淨並令其在等候東土取經人的水怪,賜號沙和尚,做了唐僧第三個徒弟。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經。
[107]
觀音欲試唐僧師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賢、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為婚。
[108]
唐僧等三人不為所動,只豬八戒迷戀女色,被菩薩吊在樹上。
[109]
在萬壽山五莊觀,孫悟空等偷吃人蔘果,推倒仙樹,被鎮元子拿獲。孫悟空請來觀音,用甘露救活仙樹,最後與鎮元子結拜為兄弟。
[110-111]
孫悟空斬妖除魔
1999年動畫中的孫悟空(22張)
在黑松林,唐僧被被黃袍怪拿住。幸得寶象國公主百花羞相救,百花羞放了唐僧,並央他到寶象國給父王送信,前來搭救。
[114]
豬八戒、沙僧鬥不過黃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變作老虎。
[115]
豬八戒欲回高老莊,經白龍馬苦勸。到花果山請回孫悟空,降伏妖魔,師徒四人繼續西行。
[116-117]
烏雞國國王因不敬文殊菩薩被獅猁怪推入井內淹死。獅精變化國王。國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從井中背出屍身,
[122]
悟空又從太上老君處討來金丹,救活國王,
[123]
聯合烏雞國太子揭露假國王的真面目,獅猁怪原來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所化。
[121]
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據守火雲洞,欲食唐僧肉。
[124]
悟空因火眼金睛怕煙,抵不過紅孩兒的三昧真火。
[125]
請來菩薩降妖。菩薩降伏紅孩兒,讓他做了善財童子。
[126]
黑水河鼉龍變作艄公。誘唐僧、八戒上船,沉入水府。
[128]
孫悟空請來西海龍王太子摩昂擒龍回西海。
[127]
車遲國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位大仙乞雨救旱有功,做了國師,國王敬道滅僧。
[129]
悟空等與三法師鬥法,一一挫敗他們,使之現了原形。
[130]
觀音座前蓮花池內鯉魚修煉成精,自稱靈感大王,在通天河歲食童男童女。
[131]
孫悟空和豬八戒變作童子,打退靈感大王。
[132]
靈感大王作法,使通天河封凍,誘唐僧上冰上行走,攝入水府,
[133]
菩薩趕來,把靈感大王收回南海。
[134]
太上老君坐騎青牛趁看守童打瞌睡,偷了老君的金剛琢下界作怪,在金兜洞把唐僧捉去。
[135]
悟金箍棒被收,
[136]
請來火德真君、李靖、天兵天將、鄧辛天君、黃河水伯、十八羅漢等,都被青牛精用金剛琢把兵器收去,後來找到太上老君處,方把青牛收伏。
[135]
師徒四人繼續西行。唐僧、豬八戒喝子母河水受孕,孫悟空擊敗如意真仙,取來落胎泉水,解了二人胎氣。
[137]
西梁女國的國王正欲招唐僧做夫婿,孫悟空等智賺關文,堅意西行,
[139]
唐僧卻被琵琶洞蠍子精攝去。孫悟空請來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雙冠子大公雞,使蠍子精現了原形,死在坡前。
[138]
六耳獼猴趁機變做孫悟空模樣,搶走行李關文,
[140]
又把小妖變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樣,欲上西天騙取真經。
[141]
真假二悟空從天上殺到地下,觀音、唐僧、天庭眾神、地藏等均不能辨認真假,直到雷音寺如來佛祖處,才被如來説出本相,六耳獼猴被孫悟空打死。
[142]
師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戮力,赴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
[143]
鐵扇公主惱恨孫悟空把她的孩子紅孩兒送往觀音處做童子,不肯借,
[145]
孫悟空與鐵扇公主、牛魔王幾次鬥智鬥勇,借各路神佛的神力,降伏二者,扇滅了大火。師徒四人得以繼續西去。
[144]
吳樾版孫悟空(16張)
路經駝羅莊,聽聞此處三十餘里外的七絕山中有妖怪,在此間作惡害人,孫悟空與豬八戒在稀柿同追殺紅鱗大蟒,孫悟空進入蟒蛇腹中搗鼓,後破肚而出,將蛇屍帶回駝羅莊。
[174-175]
來到朱紫國後,得知國王之妻金聖宮娘娘三年前被賽太歲(觀音坐騎金毛犼)捉去,孫悟空去麒麟山偷走其法寶紫金鈴,最後塞太歲被觀音菩薩收走。
[176]
在盤絲洞和黃花觀,孫悟空大戰蜘蛛精和蜈蚣精,在毗藍婆菩薩的相助,降伏妖魔。
[153]
青毛獅子怪、黃牙老象、金翅大鵬雕霸佔獅駝嶺和獅駝國,勢力龐大,
[154]
孫悟空幾經鬥智鬥勇,降伏青毛獅子怪和黃牙老象,但不敵三魔聯手,
[155]
後聽説唐僧被吃,無計可施之下到西天求如來解除緊箍咒,於是如來告知實情,帶來諸佛、菩薩親臨獅駝國收服三魔。
[156]
1964年動漫中的孫悟空(4張)
師徒四人到天竺國,郡侯張榜求雨。悟空訪知原委,勸郡侯向善,天降甘霖。
[164]
師徒來到玉華州,因教授王子學藝,被黃獅精盜走兵器。
[165]
孫悟空等三人奪回兵器,黃獅精投奔祖翁九靈元聖,即太乙救苦天尊坐下九頭獅子所化。孫悟空至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巖宮請來太乙救苦天尊,收伏了九靈元聖。
[166]
孫悟空得成正果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靈山聖地,拜見佛祖,
[177]
卻因不曾送人事給阿難、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
[178]
上古燃燈佛派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
[179]
奉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這才求得真經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東土。
[180]
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黿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
[181]
孫悟空性格特點
編輯孫悟空勇於抗爭
孫悟空是一個敢於反抗傳統、反抗權威蔑視封建等級觀念的反抗性很強的人物。這一點在前七回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孫悟空為了取得武器,武裝自己,鬧了龍宮;為了不受冥司的管束,求得“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又大鬧了冥府,強令閻君拿過生死簿,“把猴屬之類,但有名者,一概紅麼”。充分表現了孫悟空渴望自由,不畏強暴的叛逆精神這種精神。而這種精神在大鬧天宮中,表現得最為強烈,最為突出。他不承認天子獨尊,更不理會神的天國的任何威嚴和秩序。在玉帝面前,羣仙眾神山呼禮拜,而孫悟空卻傲然“挺身在旁”,既不“朝禮”,又不“謝恩”;當玉帝問及時,他也只是“唱個大喏”,答應一聲“老孫便是”而已。在孫悟空眼裏,玉皇大帝、森嚴的朝儀禮法,對自己根本不起約束作用。在孫悟空心裏不存在不可侵犯的天庭,更不能容忍別人對他的“藐視”。所以當他發現“弼馬温”的封號是個騙局的時候,便立即“心頭火起”,從耳中取出如意金箍棒,一路打出南天門,回到花果山,豎起“齊天大聖”的旗幟,與天庭相抗衡。孫悟空的反叛行動,實際是對天國權成的否定,是對神權統治的挑戰、是對上下尊卑等級制度的蔑視。
[12]
[13]
孫悟空積極樂觀
孫悟空是一個積極樂觀,勇敢無畏、不怕困難、敢於鬥爭的人物。這在取經路上斬妖除怪的鬥爭中展示得最為充分。在取經的路上,即便經歷再多艱難險阻,遇見再多的妖魔鬼怪,孫悟空也不畏懼退縮,總是保持積極樂觀,以昂揚的精神狀態面對一切,即便失敗也從不氣餒,始終勇往直前。這得不僅得益於他高超的本領,更得益於他堅定的取經信念在背後支持,雙方面加持,才有了他笑對風雨的那份樂觀。
[12]
[22]
孫悟空正義凜然
孫悟空是一個是非觀念十分鮮明的人物,他濟困扶危、恤孤念寡、嫉惡如仇、為民除害。孫悟空除妖並非只是為了保護唐僧,也是為民除害。孫悟空抱打不平之事,救人間災害。所以,在取經途中,孫悟空只要聽説有妖,不管是否阻礙唐僧西行,都要堅決捉拿,而且還要捉之必盡,就是碰上最兇惡的妖精,遇到再大的困難,他也毫不退縮,總是那樣鬥志昂揚地去奪取勝利。他或上天入地,查清妖精的來歷,設法把它斬除;或者變作蜜蜂兒、小蟲、蚊子,鑽到妖洞中摸情況,探消息,偷寶貝,把妖精制服;或者化作妖精的親戚、朋友、親人,以至小妖,去矇騙他們;為了戰勝妖精,他甚至巧妙地鑽入妖精的肚子裏“豎蜻蜓,打斤斗”“跌四平,踢飛腳”,使妖魔俯首認輸,即使在生命攸關的時刻,孫悟空也從未灰心過,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戰鬥精神,同妖魔進行始終不懈的頑強鬥爭。可見,孫悟空確實是以救人苦難而掃蕩妖魔為己任的。
[12]
[13]
孫悟空封建思想
封建意識時不時在孫悟空頭腦裏暴露出來。盤絲洞蜘蛛精在濯垢泉洗浴,孫悟空卻投鼠忌器,害怕低了自己的名頭,因為顧忌“男不與女鬥”的説教,正因為他不肯打,於是惹出以後不少是非。孫悟空一直想當大官,但總屈服於佛祖的壓力,對唐僧表現出濃厚的報恩思想。孫悟空還好名、好勝、好戴高帽,以致有一次因“得勝的貓兒歡似虎”“以得意為喜”,反而被牛魔王變作八戒,把他剛從鐵扇公主那裏弄來的芭蕉扇又騙了回去,誤事就誤在他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因而不及細察。他又愛不分場合地捉弄豬八戒,在獅駝嶺,還險些將豬八戒置於險境。
[12]
[14]
孫悟空人物來源
編輯孫悟空姓名由來
姓孫:祖師從猴王身上取個姓氏‘猢’。猢字去了個獸旁,乃是個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他姓‘猻’。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姓‘孫’。
[183-184]
- 封號名稱
孫悟空原型附會
- 新野猴戲
周星馳版孫悟空(1張)
據稱吳承恩在任期間,深居簡從,處處留心,耳濡目染了新野縣的民俗風情,尤其對新野的傳統民間藝術猴戲更是入耳入腦,瞭如指掌。不僅如此,《西遊記》中大量地運用了新野的方言,如新野人稱“餃子”為“扁食”,稱動物“不安靜”為“骨冗”等,此類方言在《西遊記》中比比皆是,足見吳承恩對新野的民間習俗瞭解之深。也許,因為有了他對新野猴戲細緻入微的觀察,有了新野猴戲中活龍活現的猴子情態,才有了神話力作《西遊記》中招人喜愛的猴王形象。
[2]
- 順昌齊天大聖
在順昌海拔1300多米的寶山主峯,有一處面積不大的廟宇,當地人喚作“雙聖廟”。該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山寺的附屬文物,廟內是一座並立着兩通神位碑的古代合葬神墓,左側石碑陰刻“寶峯齊天大聖神位”,右側陰刻“通天大聖神位”。在寶山寺建築羣,大殿殿脊保留有明確的石刻紀年“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鼎建”,雙聖廟旁石樑也陰刻紀年“大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以及多處宋元時期的墓冢形制、碑銘圖案等,這些歷史實物佐證雙聖廟至少是元末明初的歷史遺存。雙聖廟是國內發現始建年代最早的齊天大聖廟宇,比吳承恩的《西遊記》至少早200年,可以説是齊天大聖廟宇之宗源。順昌齊天大聖信仰,極有可能對之後的《西遊記》成書及孫悟空形象的形成產生過重要的作用,《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血管裏,可能流淌着順昌“大聖”的血。
[29]
- 無支祁説
最早提出無支祁説的是魯迅。魯迅在《中國小説的歷史變遷》中提出:《西遊記》的吳承恩並末看過佛經,中國所譯印度經論中沒有類似故事,但吳承恩熟悉唐人小説,《西遊記》中受唐人小説影響的地方不少。所以魯迅認為孫悟空形象應當來自中國民間傳説。他舉唐朝人李公佐小説《古嶽瀆經》中的水怪無支祁為證,唐代就出現的類似猿猴的無支祁形象,具有“金日雪牙,力逾九象,搏擊騰竄疾件,輕利倏忽,聞視不可久”的特點,則孫悟空原形已經具備。直至吳承恩時代的傳説裏,無支祁還在淮揚一帶作怪。由此魯迅認為,孫悟空是在中國本土由此演變而來的。
[3]
經過後世考證,《太平廣記》卷四六七引《戎幕閒談》中有詳細的無支祁的傳説。宋元以來,禹伏無支祁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無支祁的故事,至少流傳了五百多年以後,才出現了唐僧取經的故事,其中最早寫唐僧取經故事的,是明初蒙古族戲曲作家楊訥作雜劇,今知有十八種,現存《劉行首》和《西遊記》兩種。
[3]
楊訥的雜劇《西遊記》,寫民間傳説唐僧取經的故事。元代戲曲作家吳昌齡的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中,出現了孫悟空的形象,且有“無支祁是他姊妹”的話,可見孫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經借鑑了無支祁的形象。吳承恩所處的時代,無支祁的故事已經流傳八百年之久,而吳承恩喜愛採集民間傳説,也必然閲讀過《太平廣記》這樣的書。正如魯迅所説:“明吳承恩演《西遊記》,又移其神變奮迅之狀於孫悟空。”
[3]
如果説元雜劇中的孫悟空形象是受無支祁影響,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則是無支祁的化身。無支祁被大禹鎖在龜山足下,孫悟空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無支祁形若猿猴,孫悟空本來就是猴像,其“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之狀亦無異。
[3]
時至當代,無支祁説又進一步發展。2014年8月9日,“2014西遊記起源文化研討會”上,與會學者經過交流、討論、論證,認為西遊神話故事的起源地為湖北隨州桐柏山一帶,《西遊記》主要人物孫悟空原型為桐柏山傳説中的天生神猴無支祁,進一步論證了無支祁説的正確性。
[4]
- 釋悟空説
關於孫悟空來源還有一種説法是唐代高僧“釋悟空”説。釋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車奉朝,公元751年隨張光韜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羅國出家,公元789年回到京師。釋悟空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點也始自西安,回來時在西域從事翻譯和傳教活動多年,留下了許多事蹟和傳説。有學者認為,在“取經”故事漫長的流變過程中,人們逐漸將釋悟空的名字與傳説中陪同唐僧取經的“猴行者”的名字聯繫並捏合在一起,逐漸形成了“孫悟空”的藝術形象。
[5]
- 石磐陀説
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錦池在研究取經故事流變過程後得出結論,認為孫悟空的現實原型為《三藏法師傳》所載玄奘西行最困難時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理由是孫悟空之於唐僧和石磐陀之於玄奘有相似之處:嚮導作用相類,解決危難作用相若,行者身份相同,師徒間微妙關係相似。
[5]
還有一點,石磐陀是一名胡僧,而胡僧與“猢猻”音近。“猢猻”為“胡僧”的訛稱。當時,西域普遍信仰佛教,唐僧在西域常常見到碰到幾個胡僧,而中國民間恰有把一些名字喊轉的習慣,把“胡僧”喊成“猢猻”。在中原人眼裏,胡人性格直爽,跟孫悟空性格很象。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經,胡僧幫忙”易傳為“唐僧取經,猢猻幫忙”,從而為玄奘取經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機。
[5]
有媒體報道,專家通過對甘肅榆林石窟中的壁畫《唐僧取經圖》進行研究後認為,壁畫中一位緊隨唐僧的尖嘴猴腮的胡人是孫悟空的原型。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段文傑曾撰文指出,圖中的猴形人即孫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
[6]
- 哈奴曼説
胡適認為孫悟空的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
[7]
胡適介紹,《西遊記》成書後,雖流傳數百年,但普通讀者對於其中人物故事的來源演變一直不甚了了。直到魯迅的《中國小説史略》開一代先河,“孫悟空”形象究竟怎樣產生,才成為一個嚴肅的學術問題。魯迅支持“無支祁説”,認為認為孫悟空是由無支祁演變而來的。
[7]
胡適對此看法不同,他説:“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也許連無支祁的神話也是受了印度影響而仿造的。”
[7]
胡適認為,記載無支祁神話的《太平廣記》是根據唐人李公佐《古嶽瀆經》所作。唐代本就是印度文化傳人的鼎盛時期,李氏的書也不是一部可信的古書。胡適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詩《羅摩衍那》中找到一個神猴哈奴曼,《羅摩衍那》中的哈奴曼保護羅摩王子,征服了楞伽的敵人,奪回悉達,回到阿約爹國,羅摩凱旋後感謝哈奴曼之功,賜他長生,不老的幸福,哈奴曼的經歷和孫悟空修成“正果”的經歷相仿,胡適由此認為,哈奴曼可以作為孫悟空的背景。
[7]
但這種説法在學術界遭到反對,如李時人教授及龔維英教授批判外來論;史雙元,李谷鳴等教授也否認哈奴曼説;金克木對照《羅摩衍那》後明確指出:“孫悟空與哈奴曼之間毫無任何親緣關係。”;吳全韜教授也對胡適的理論進行批判:“哈奴曼説根本不足信。”;劉毓忱教授説:“孫悟空的國籍是中國,根本不是哈奴曼”“從孫悟空的演變歷史來看,他絕不是外國傳來的舶來品。更不是某個形象在中國的化身。”;李舜華教授也認為:“孫悟空的形成始終紮根於中國傳統文化。”
[8]
其二,唐代印度佛教傳入中國,跟隨其傳入的事物必然是有利於佛教傳播,並能夠為佛教傳播服務的,而《羅摩衍那》則屬於婆羅門教,婆羅門教一直被印度佛教當作“外道”對待,所以佛教不太可能鼓勵和幫助“外道”的《羅摩衍那》東傳,相反還會存在無形的阻礙和有意的限制。
[7]
其三,在吳承恩書中表現出了對釋典翻譯文學、印度佛教哲學、中國佛教歷史以及唐代西域地理情況知識的不瞭解,連佛教的基本內容都不瞭解,當然更不可能熟悉《羅摩衍那》,由此説明吳承恩沒有可能直接接觸到《羅摩衍那》。
[7]
其四,哈奴曼和孫悟空的形象有明顯矛盾。哈奴曼是天生就對天神十分尊敬,服從各天神的權威;而孫悟空向來藐視天神的權威,對於玉皇大帝,他不服從,甚至起兵造反,對於如來,他也是藐視其權威。哈奴曼是印度教的宣傳標誌,講究的是階級地位,服從婆羅門制(相當於中國的世家統治);而孫悟空身上則是帶着道,佛,儒三教思想合一加上他骨子裏的鬥爭精神,追求自由,不講究服從。孫悟空追求自由,而哈奴曼講究的是服從他人的命令,兩者性格沒有相似之處。
[9]
亦有學者認為孫悟空形象直接或間接源於以《六度集經》為典型的佛教故事,而《六度集經》中的獼猴同哈奴曼的關係又至為密切,從而得出哈奴曼就是孫悟空的原型,它源於印度,傳至中國,經過改造,發展成了孫悟空的結論。
[21]
- 心猿道體説
郭健認為道教內丹學意義上的“心猿”及“道體”是孫悟空形象的直接來源。
[20]
《西遊記》在清代被視作一部闡述“金丹大道”之書,從道教內丹學角度看,孫悟空形象的來源在百回本《西遊記》文本中是有明確提示的。比如《西遊記》目錄和部分正文稱孫悟空為“心猿”,其中的詩詞則提示:“猿猴道體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據現存文獻記載,“心猿”這一概念最早應是源於鳩摩羅什翻譯的《維摩詰所説經》。在南朝至明代以前的三教文獻及文學作品中,都使用過“心猿”這一概念。在金元時期的道教內丹學經典中,“心猿”的出現頻率尤其高,如《重陽全真集》:“意馬心猿休放劣”;“如要修持,先把心猿鎖”等。“心猿”顯然是孫悟空形象的一個重要來源。
[19]
《西遊記》在稱孫悟空和白龍馬為“心猿”和“意馬”的同時,還稱豬八戒為“木母”,稱沙悟淨為“土母”和“黃婆”,並提示“師徒們一心同體,共詣西方”。在道教內丹學中,“木母”指代元神,指人思想意識的本體;“土母”和“黃婆”皆指意念;“木母”、“土母”和“黃婆”這幾個概念其實都可指代人心。同時,“心猿”、“意馬”和“木母”、“土母”、“黃婆”組合在一起則是道教內丹學特有的,所以《西遊記》中的“心猿”是道教內丹學意義上的“心猿”。
[20]
孫悟空形象的另一個來源是“道體”。按道教內丹學的説法,人通過修煉“金丹大道”而“得道”之後,身心都會發生質變,具有各種神通,此時的人即稱為“神仙”,“神仙”之體即所謂的“道體”。“心猿”和“道體”與孫悟空形象特徵吻合,孫悟空正是跟隨須菩提祖師通過修煉“金丹大道”而成為了“神仙”,才具有了千變萬化、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的本領。
[20]
- 混合説
主張孫悟空的形象原型是既吸收印度哈奴曼的影響又採納了包括無支祁在內的神話傳説和文學作品中相關猴子的故事內容創作出來的。季羨林在《羅摩衍那初探》中就已對此有所表示,他説:“我看,孫悟空這個人物形象基本上是從印度《羅摩衍那》中借來的,又與無支祁傳説混合,沾染上了一些無支祁的色彩,這樣看恐怕比較接近事實。”袁珂也認為:“大抵哈奴曼既為印度民間豔傳之英雄,其事蹟復經演為戲劇,則流播中土,作者取以為本主角造像,亦屬可能。又緣承恩生長淮安,而無支祁神話之產生地復正屬淮泗區域,則作者從而獲得暗示,以創此一偉大神話英雄,亦在情理中也。”蕭兵作《無支祁哈奴曼悟空通考》,對孫悟空的淵源作了詳細、全面的考索,認為孫悟空形象的構成是多元統一的。蔡國樑據此概括了孫悟空是既繼承無支祁又接受哈奴曼的混血猴。
[10]
- 雜取説
劉毓忱提出孫悟空的塑造可能受到四種類型的神話啓示:夏啓石破而生故事,無支祁和掠人婦的白猿,與黃帝爭位的蚩尤兄弟,與天帝抗爭的刑天。龔淮英提出:夏啓是孫悟空的淵源。李谷鳴否定源於無支祁和哈奴曼兩説,而認為他源於《穆天子傳》中的君子化身的猿猴。史雙元則認為孫悟空的原型之一是《宋高僧傳》卷三《唐上都章敬寺悟空傳》中的“悟空”,因為這個悟空的西域取經故事已具備了小説《西遊記》的主要情節。
[10]
孫悟空形象演變
編輯《西》學專家認為,孫悟空演變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不定名號階段,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玄奘西行途經瓜州時,曾收過一個名叫石槃陀的胡僧作嚮導,但剛過葫蘆河,他就畏懼前途艱險退回了瓜州;第二階段為猴行者階段,極具有猴相特徵的石槃陀被修改加工成了猴行者,《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自稱“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的猴行者裝扮成白衣秀士保玄奘一路赴西取經;第三階段為“齊天大聖”和“通天大聖”齊名階段,金院本、平話和元雜劇廣為流傳,代表作吳昌齡的《唐三藏西遊記》和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這一階段“齊天大聖”“通天大聖”共存,其中楊景賢《西遊記雜劇》中的“齊天大聖”是通天大聖的哥哥,他自稱“小聖”,排行老二,號“通天大聖”;第四階段為齊天大聖定名階段,孫悟空不僅由元雜劇階段的“通天大聖”轉換成了“齊天大聖”,而且集以前各階段之大成,將歷史真人胡僧(猢猻)石槃陀、(猴)“行者”、“齊天大聖”集於一身,塑造了齊天大聖孫悟空,這個永垂不朽的藝術形象。
[28]
南宋時期《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出現的“白衣秀才猴行者”是孫悟空第一次在文本資料裏出現,應是吳承恩創造孫悟空的雛型。猴行者作為取經過程的護法形象出現,使玄奘取經故事脱離了歷史原型,給取經故事增加了豐富、神奇的內容。
[11]
這位猴行者原是一位大羅神仙,因偷吃王母蟠桃,被貶至花果山。他是一位學問淵博的秀才,誠心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他自稱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能知過去未來之事,還知道西天取經有百萬程途要經過三十六國,多有禍難。他能廣施法力,將玄奘等六位凡夫俗子帶到天上水晶宮赴齋。大梵天王贈給猴行者的隱形帽、金錫鐶杖、缽盂三件法寶在西天取經、降妖伏怪、征服險阻過程中也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在整個西天取經過程中,他一直和法師患難與共,結伴同行,從東土一直走到西天。儘管這個號稱“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的白衣秀才的“神”與“形”,名與實常發生矛盾,但是《詩話》中的猴行者已經初步具備了吳承恩《西遊記》的雛型。而必須注意的是,在《詩話》的猴行者身上,人、神、猴三種藝術因素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統一,直到《西遊記平話》和雜劇《西遊記》中,才有了新的飛躍。
[11]
與宋代相比,元代是《西遊記》成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這一時期除了有《西遊記平話》等話本之外,戲曲也為《西遊記》的成書和完善做出了貢獻。如金院本《唐三藏》、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元末明初楊景賢《西遊記雜劇》等,都為吳承恩最後寫定《西遊記》提供了廣泛的素材。元代在《西遊記》成書過程中的最大貢獻是,沖淡取經故事中的宗教色彩,增強傳統文化的內容,以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對《西遊記》的文化選擇做出規範。
[11]
這個階段的孫悟空形象的主要表現:其一,反對天宮;其二,變化無窮;其三,救人之難。所謂反對天宮,主要表現為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大鬧天宮的故事;所謂“變化無窮”,是指孫悟空不僅僅能變作某種物類,而且在變化時能與猴子的自然特徵聯繫在一起;所謂“救人之難”,是指孫悟空不但能降妖伏怪,而且還能救人危難,抱打不平。如在雜劇《西遊記》裏,當裴太公的女兒被黑豬精拐走時,他便自告奮勇捉拿妖精,救回裴女,使裴氏父女得到團圓。
[11]
從雜劇《西遊記》的總體傾向看,雖然也歌頌了孫悟空的能力與正義感,但對他的反天宮的行動,卻並不表示肯定。當玉帝派天將捉拿他時,立場馬上轉到天宮正統的一邊。威力無窮的齊天大聖,很容易被天兵捉獲,而且被擒後馬上磕頭求饒。在全劇結束時,更有這樣一段話:“犯天條齊天大聖,盜仙酒罪犯非輕。盜靈丹合當斬首,罰陰司不得超升。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題妄想貪嗔。從今後改惡從善,朝上帝禮拜三清。” 綜觀全劇,其中表現的愛憎很不鮮明。由此也使劇中人物性格顯現出前後不一。
[11]
雜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號稱通天大聖(其大哥為齊天大聖),其反抗性格比較鮮明。他豪邁地説:“一自開天闢地,兩儀便是吾身。曾教三界費精神。四方神鬼怕,五嶽鬼神嘖。……九天難捕我,十萬總魔君。” 而他平時過着的是 “喜時攀藤攪葛,怒時擾海翻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還偷了太上老君的金丹,“九轉煉得銅筋鐵骨,火眼金睛”。後來,雖然玉帝派天兵天將圍剿他,他卻一直英勇奮戰,不倒旗鼓。戰敗則俘,被壓山下後,仍然反心不泯。當唐僧把他救出來時,他立刻想回花果山去。
[11]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西遊記》雜劇中的孫悟空神通廣大、變化多端的本領。他一個筋斗能去十萬八千里路程,有變三頭六臂的本領,還能靈巧地爬上樹去“化作個焦螟蟲”。他的武器也變成一條運用自如的“生金棍”,不用時可以變小放在耳朵裏。這種“筋斗雲”、“生金棍”、“焦螟蟲”以及“攀藤攪葛”、“攪海翻江”的神通,都為小説《西遊記》塑造孫悟空時所繼承。
[11]
費振翔版孫悟空(6張)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經歷了一個由“猿”到“人”的發展過程。所謂“猿”,是指具有神話色彩和妖性特點的“猿猴”形象。所謂“人”,是指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神話藝術形象。明代吳承恩在對孫悟空形象的再創作中保留了這變化中的特點。
[11]
孫悟空武功武器
編輯孫悟空兵器
如意金箍棒:簡稱“如意棒”或“金箍棒”,也叫“定海神珍鐵”“靈陽棒”“天河鎮底神珍”。
[223]
出自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太上老君親手在爐中將九轉鑌鐵鍛鍊而成,後被大禹求得,為大禹治水時所用測量海水深淺的定子。之後藏於東海的海藏中,最後被孫悟空取去,併成為其兵器。可隨主人心意而自由變化粗細長短。在東海時有鬥來粗、二丈餘長。後孫悟空將其調整為最適合自己的丈二長短、碗口粗細。平時則變為繡花針大小藏在耳內。兩頭由兩個黃金片箍住,中間是一段烏鐵(黑色),有星斗鋪陳;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並有密佈的花紋和龍紋鳳篆。在各種金箍棒形象中,最常見的是一根兩頭各有一段黃色,中間為紅色的棍子。
[223]
孫悟空神通
神通 | 介紹 |
又稱顯密圓通真妙訣。修煉根本,養成金丹的妙訣。凝練精氣,摒除邪欲。孫悟空經三年修煉後,通法性,得根源,注神體,修成天仙。道高德隆,與天同壽,水火既濟,百病不生。跳出輪迴,萬劫不老長生。但這口訣是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後,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難擋三災,需要再學七十二變躲避。 | |
這朵雲,捻着訣,念動真言,攢緊了拳,將身一抖,跳將起來,一翻筋斗就有十萬八千里路。把那萬里之遙,只當庭闈之路,所謂點頭徑過三千里,扭腰八百有餘程。速度極快,哪怕是十萬八千里路,也可於一日內走五十遭,且尚能看見日色。也能霎時從天宮飛回花果山。被原文譽為跨海飛山第一能。在與如來賭鬥時曾發揮出最大速度,可如同風車轉動一般快地翻筋斗。 | |
變化為多種東西,但是變人時身子變不了。能躲避三災。 | |
長的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嶺,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門扇;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 | |
人得仙體,出神變化,無方不知。孫悟空自從了道之後,身上有八萬四千毛羽,根根能變,應物隨心。以一化十,以十化百,百千萬億之變化,皆身外身之法也。 | |
兵器雨 | 即變作千百條鐵棒,好便似飛蛇走蟒,盈空裏亂落下來。 |
大分身普會神法 | 身外身法的一種。將雙臂的毫毛全部拔下來並變化。 |
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爐裏被煙燻出來的老病眼。 | |
也稱銅頭鐵臂。孫悟空將偷吃的蟠桃、御酒以及仙丹用三昧火鍛成一塊而成的身軀。刀砍斧砍、雷劈火燒、毒侵酒泡,都是毫髮無損。 | |
三頭六臂 | 與哪吒大戰時,用來對抗哪吒的三頭六臂。也曾在眾雷神圍攻下使用,使眾雷神莫能相近。 |
三昧火 | 曾用此煅煉體內的蟠桃仙丹而煉成金鋼之軀。 |
出化元神 | 元神離開身體去其他地方。 |
定身法 | 捻着訣,念聲咒語,對對方道:“住,住,住”,便可把對方定住。也可直接在指着對方使用定身法。之後若不念解除的咒語,則被定住的人要一周天方能自行解脱。 |
隱身法 | 可以隱去自己身影,渺無蹤跡。連二郎神也無法識破。 |
避火訣 | 捻着避火訣時可無視火焰。但不能掄如意金箍棒和使用神通。 |
避水訣 | 捻着避水訣時可使周圍波浪分開,進而能在水底自由活動。但不能同時使用如意金箍棒和一些神通。 |
移山縮地 | 能讓自己和他人一步跨越一大段距離。 |
擔山趕月 | 同時擔着須彌山和峨眉山仍然能疾步如飛,但是被泰山壓倒。 |
翻江攪海 | 曾在鷹愁澗使用,將鷹愁澗徹底澄清的水攪得似九曲黃河泛漲的波。 |
喚雨呼風 | 曾在朱紫國用一杯酒施雨。 |
抓風之法 | 行者道:“兄弟,你不知道老孫有個‘抓風’之法。”好大聖,讓過風頭,把那風尾抓過來聞了一聞,有些腥氣。道:“果然不是好風,這風的味道不是虎風,定是怪風,斷乎有些蹊蹺。” |
解鎖法 | 能使鎖自動打開。 |
懸絲診脈 | 曾在朱紫國用此法為國王診治。 |
劃地為牢 | 用金箍棒在地上劃的一個圈。強似銅牆鐵壁,虎豹狼蟲、妖魔鬼怪,俱莫敢近。可以保護圈內人的安全。 |
其他 | 吐霧噴雲、踢天弄井、換鬥移星等。 |
孫悟空法寶
瞌睡蟲:孫悟空與增長天王以及護國天王猜枚時贏來,平時放在腰間。彈到他人臉上後,瞌睡蟲會自己爬進他的鼻孔內,使其盹睡。事先知道瞌睡蟲能力的妖怪可在瞌睡蟲還沒生效前將其從鼻孔取出而破解,此時需要用一對瞌睡蟲分別鑽進其左右鼻孔內,可保證其盹睡。
[163]
孫悟空人物影響
編輯中國人對於孫悟空這個形象的情感,源自於對《西遊記》文本的熱愛。文字的描寫,自然可以讓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形象躍然紙上,但從戲劇到電影,觀眾還是希望看到具象化的神話形象。從文本中走出來的孫悟空,最早應該是在京劇的舞台上。京劇的表演者們開創了“猴戲”的表演風格,惟妙惟肖,精彩傳神,奠定了近百年來孫悟空形象的基礎,日後,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孫悟空的形象一直難脱京劇表演的根。
[191-192]
劉繼卣《鬧天宮》(6張)
孫悟空人物關係
編輯角色 | 關係 | 名稱 | 簡介 |
---|---|---|---|
孫悟空 | 師父 | 須菩提祖師
[62]
| 海外高人,居靈台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 |
師父 | 唐僧
[94]
| 如來座下二徒弟金蟬子轉世。 | |
師祖 | 如來佛祖
[93]
| 唐僧前世的師父,西方極樂的佛界領袖。 | |
師弟 | 豬八戒
[104]
| 天蓬元帥轉世,唐僧二徒弟。 | |
師弟 | 沙僧
[107]
| 被貶下凡的捲簾大將,唐僧三徒弟。 | |
師弟 | 白龍馬
[98]
| 西海龍王三太子,唐僧的坐騎。 | |
哥哥 | 孫悟空的大哥,《西遊記雜劇》的設定。 | ||
姐姐 | 孫行者的大姐,《西遊記雜劇》的設定。 | ||
妹妹 | 孫行者的妹子,《西遊記雜劇》的設定。 | ||
弟弟 | 孫行者的弟弟,《西遊記雜劇》的設定。 | ||
妻子 | 金鼎國的公主,被孫悟空擄走當老婆,《西遊記雜劇》的設定。 | ||
兒子 | 波羅蜜王
[262]
| 孫悟空與羅剎女之子,《西遊補》的設定。 | |
兒子 | 孫悟空的長子,《南遊記》的設定。 | ||
兒子 | 孫悟空的次子,《南遊記》的設定。 | ||
女兒 | 月孛
[229]
| 孫悟空的女兒,長相醜陋,有法寶骷髏頭,《南遊記》的設定。 | |
義兄 | 白牛精,也會七十二變,排行七大聖之首。 | ||
義兄 | 蛟龍精,排行七大聖之二。 | ||
義兄 | 大鵬精,排行七大聖之三。 | ||
義兄 | 獅子精,排行七大聖之四。 | ||
義兄 | 獼猴精,排行七大聖之五。 | ||
義兄 | 金絲猴精,排行七大聖之六。 | ||
嫂子 | 鐵扇公主
[145]
| 牛魔王之妻,有法寶芭蕉扇。 | |
嫂子 | 玉面狐狸
[227]
| 牛魔王之妾,被豬八戒打死。 | |
侄子 | 紅孩兒
[126]
| 牛魔王之子,號聖嬰大王,兵器為火尖槍,絕招是三昧真火,後成善財童子。 |
孫悟空衍生形象
編輯孫悟空文學形象
成書時代 | 書名 | 作者 |
---|---|---|
明代 | 《續西遊記》 | 作者不詳 |
明代 | 《西遊補》 | 董説 |
明代 | 《後西遊記》 | 作者不詳 |
明代 | 《南遊記》 | 餘象鬥 |
清代 | 《聊齋志異》 | 蒲松齡 |
清代 | 《新西遊記》 | 陳景韓 |
- 《續西遊記》
《續西遊記》共一百回,明代無名氏著。《續西遊記》內容是寫唐僧師徒第一次取經見如來佛後,在返回東土的路途中發生的故事。主人公仍為唐僧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妖魔為了搶奪經卷,便在途中設置了八十八種魔難。《續西遊記》增加靈虛子和比丘僧到彼兩個人物,在與妖魔相鬥的關鍵時刻,往往他倆人出面化解而不是孫悟空,這也影響了對孫悟空這個藝術形象的塑造。《續西遊記》中貶低了孫悟空降伏精怪的作用,影響了整個小説的思想意義。因此,魯迅的《中國小説史略》中引明代董説在《西遊補》中所引雜記説:“《續西遊記》摹擬逼真,失於拘滯,添出比丘靈虛,尤為蛇足也。”
[23]
- 《西遊補》
甄子丹版孫悟空(1張)
- 《後西遊記》
《後西遊記》共四十回,該書著於明代(書中語及“錦衣衞”),作者不詳,現存版本僅標明“天花才子評點”字樣,但有作者名叫梅子和的説法,未經證實。
[25]
該書主要講述唐憲宗年間,唐玄奘當年所取回的真經為貪僧歪解,用作騙取銀錢所用。如來遂封了經文,令唐玄奘師徒再尋取經人到靈山求取真解,唐玄奘尋到正僧大顛,又集得孫小聖、豬一戒、沙彌。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取來真解,普渡眾生,終成正果。值得一提的是唐半偈的性格與唐僧迥異,不再有唐三藏的懦弱與是非不分。
[25]
該書共四十回,影響雖不如《西遊記》,但在針砭時弊、笑罵文采方面頗與《西遊記》相比肩,魯迅也對此書有所好評“《後西遊記》六卷四十回,不題何人作。中謂花果山復生石猴,仍得神通,稱為小聖,輔大顛和尚賜號半偈者復往西天,虔求真解。途中收豬一戒,得沙彌,且遇諸魔,屢陷危難,顧終達靈山,得解而返。其謂儒釋本一,亦同《西遊》,而行文造事並遜,以吳承恩詩文之清綺推之,當非所作矣。”
[25]
- 《南遊記》
《南遊記》共十八回,又名《華光傳》即《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明代餘象鬥著。該書主要講述孝子華光拯救母親結織陀的故事。一日華光離開普靜寺,展開尋找母親之途,途中收服白虎精、千里眼、順風耳等妖,華光得知母親必須要吃仙桃才能從地獄中超生,於是華光化身為孫悟空偷桃,
[198]
孫悟空得知此事大怒,同女兒月孛星去找華光理論。華光亦丟起三角金磚,孫悟空口中一呼,出來無千無萬猴猻,拖住華光,來搶金磚,華光大敗,孫悟空趕去,華光丟起火丹,火光連天,孫悟空不能抵敵,便敗到東洋大海去。
[199]
月孛星見父親敗走,隨即以自己的法寶骷髏頭銬住華光。此骷髏十分厲害,人一旦被其銬住,三日內自死。這時華光的師父火炎王光佛出來講和,華光最後和孫悟空結成兄弟。
[200]
- 《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清代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説491篇,其中卷廿一《齊天大聖》説的就是孫悟空的故事,在小説中蒲松齡誤認為《西遊記》是丘處機創作的。小説講述兗州有一對兄弟,哥哥許成,弟弟許盛。一日他二人來到大聖廟,弟弟認為孫悟空是虛構人物,不願禮拜,並口出不屑之言。不料弟弟當晚便病倒,病了一月多才好轉。但恰逢此時,哥哥又病倒了。弟弟請來醫生,給哥哥服下湯藥,誰料哥哥剛喝過藥便突然死了。弟弟十分悲痛,覺得是因為自己不敬畏孫悟空所致,於是跑到大聖廟哭訴。夜間孫悟空託夢給弟弟,説是庸醫害死哥哥,而非自己所為。儘管弟弟曾對自己不敬,好心的孫悟空還是幫助弟弟從閻王手中復活哥哥。
[26]
- 《新西遊記》
《新西遊記》共五回,晚清陳景韓著。小説寫唐僧師徒四人奉如來佛之命到西牛賀洲考察新教情況。小説內容貼近現實。用詼諧滑稽的筆法來寫嚴肅的社會問題,構思新穎,語言也具有幽默詼諧的特色。
[27]
孫悟空影視形象
- 電影系列
年代 | 片名 | 飾演者 |
---|---|---|
1927 | 《盤絲洞》 | 吳文超 |
1940 | 《孫悟空》 | 榎本健一(日本) |
1953 | 《豬八戒招親》 | |
1955 | 《孫悟空》 | 伏見扇太郎(日本) |
1955 | 《西遊記》 | 坂東好太郎(日本) |
1959 | 《孫悟空》 | 三木紀平(日本) |
1960 |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 |
未知 | 《孫悟空大鬧天宮》 | |
1962 | 《哪吒三鬥紅孩兒》 | 李小鵬 |
1962 | 《唐三藏取西經》 | |
1962 | 《孫悟空鬧龍宮》 | |
1964 | 《孫悟空七打九尾狐》 | |
1965 | 《孫悟空大鬧雷音寺》 | |
1966 | 《西遊記》 | |
1966 | 《鐵扇公主》 | 嶽華 |
1967 | 《盤絲洞》 | |
1968 | 《女兒國》 | 周龍章 |
1969 | 《孫悟空大鬧香港》 | |
1970 | 《孫悟空智取黃袍怪》 | 田青 |
1971 | 《孫悟空再鬧香港》 | 田青 |
1975 | 《紅孩兒》 | |
1976 | 《新孫悟空72變》 | |
1982 | 《新西遊記》、《孫悟空大戰飛人國》 | |
1983 | 《火焰山》 | |
1983 | 《真假美猴王》 | |
1983 | 《孫悟空大鬧無底洞》 | |
1991 | 《西行平妖》 | |
1993 | 《西遊記》 | 本木雅弘(日本) |
1994 | ||
1995 | 周星馳 | |
2001 | 《失落的帝國·猴王》 | 王盛德(美國) |
2005 | 《情癲大聖》 | |
2007 | 《西遊記》(日本版) | 香取慎吾(日本) |
2007 | 《功夫之王》 | |
2009 | 《齊天大聖前傳》 | |
2010 | 《嘻遊記》 | 何炅 |
2012 | 《西遊·降魔篇》 | |
2013 | 《大鬧天宮》 | |
2015 | 《萬萬沒想到·西遊篇》 | |
2016 | ||
2016 | 《敢問路在何方》 | |
2016 | 《大話西遊3》 | |
2016 | 《悟空傳》 | |
2017 | 《西遊·降魔篇2》 | |
2018 | 《大夢西遊4伏妖記》 | 謝苗
[289]
|
2018 | 《西遊記·女兒國》 | |
2018 | 《大聖伏妖》 | 樊少皇
[288]
|
2019 | 《齊天大聖·火焰山》 | 陳浩民
[48]
|
2019 | 樊少皇
[275]
| |
2020 | 《孫悟空大戰盤絲洞》 | 陳浩民
[272]
|
2020 | 曹榮
[273]
| |
2020 | 杜奕衡
[49]
| |
2020 | 《大神猴1降妖篇》 | |
2020 | 《大神猴2伏魔篇》 | |
2020 | 《大神猴3情劫篇》 | |
2021 | 《齊天大聖·無雙》 | 莊濠全
[271]
|
2021 | 《西遊記紅孩兒》 | |
2021 | 《西遊記比丘國》 | 劉冠麟
[277]
|
2021 | 《西遊之雙聖戰神》 | 丁匯宇
[278]
|
2021 | 《西遊魔童紅孩兒》 | 呂澤先
[279]
|
2021 | 《大聖無雙》 | 陳漢典
[287]
|
2022 | 《齊天大聖》 | |
2022 | 《大夢西遊之五行山》 | 陳信喆
[269]
|
2023 | 《西遊之問道》 | 洪天照
[286]
|
- 電視系列
年代 | 片名 | 飾演者 |
---|---|---|
1974 | 《西遊記》(TVB) | 阮令濤(香港) |
1974 | 《馬騮精》 | 小麒麟(香港) |
1978 | 《西遊記系列》(日版) | 堺正章(日本) |
1982 | 《西遊記》(央視) | |
1990 | 《西遊記外傳》 | 常貴祥、趙元霞 |
1994 | 《西遊記》 | |
1996 | 《西遊記》(TVB) | 張衞健(香港) |
1998 | 《西遊記續集》 | 六小齡童 |
1998 | 《天地爭霸美猴王》(TVB) | 陳浩民(香港) |
1998 | 《東遊記》 | 翁清海(新加坡) |
2000 | 《春光燦爛豬八戒》 | 屈中恆(台灣) |
2000 | 《西遊記後傳》 | |
2003 | 《齊天大聖孫悟空》 | 張衞健(香港) |
2004 | 《福星高照豬八戒》 | 熊藝彬 |
2004 | 《齊天大聖孫悟空》(台灣版) | |
2005 | 《寶蓮燈》 | |
2005 | 《紅孩兒》 | 翁清海(新加坡) |
2006 | 《西遊記》(日本版) | 香取慎吾(日本) |
2008 | 《魔幻手機》 | 丁健 |
2009 | 《寶蓮燈前傳》 | 丁健 |
2010 | 《西遊記》(浙江版) | |
2010 | 《吳承恩與西遊記》 | 六小齡童 |
2011 | 《西遊記》(張紀中版) | |
2011 | 《春光燦爛豬九妹》 | |
2012 | 《歡樂元帥》 | |
2013 | 《萬萬沒想到》 | |
2017 | 黃子韜
[280]
| |
2019 | 《天真派西遊記》 | |
2020 | 《大神猴》 | |
2023 | 《凌雲志》 |
- 動畫系列
年代 | 片名 | 配音 |
---|---|---|
1941 | 《鐵扇公主》 | |
1961 | 《大鬧天宮》 | |
1981 | 《人蔘果》 | |
1985 | 《金猴降妖》 | |
1999 | 《西遊記》 | |
1999 | 《美猴王》 | 不明 |
1999 | 《寶蓮燈》 | |
2005 | 《紅孩兒大話火焰山》 | |
2006 | 《帕塔利洛西遊記》 | |
2010 | 《美猴王》 | |
2006 | 《奪寶幸運星》 | 吳天昊 |
2015 |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 |
2018 | 無 | |
2019 | 《悟空聖誕奇遇記》 | |
2021 | 《西遊記之再世妖王》 | |
2022 | 《我們的冬奧》 | 劉炫鋭 |
2022 | 《西遊記之七十二變》
[283]
| 劉婧犖
[282]
|
孫悟空人物評價
編輯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主席:“①孫悟空這個人自然有滿厲害的個人英雄主義,自我評價是齊天大聖,而且他的傲來國的羣眾——猴子們都擁護。②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15]
詩文學家南懷瑾:“孫悟空就是思想意識,配合這條棒,打亂人間。要把孫悟空(意識)收服了,修道變成佛,就很難了。所以他的法名叫悟空,明白思想念頭生滅無常,本來抓不住的,像水中撈月,所以他不再執着了。”
[16]
運城學院教授李安綱:“孫悟空象徵的是人心,是道心,是天心?既然是心,他是誰的心?唐僧師徒一行五眾,配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心肝脾肺腎五臟、心性情意神五性,那麼到底是誰的五行、五臟、五性?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可以講,孫悟空是李世民,也即是人類心靈最完美的象徵。”
[202]
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董國炎:“儘管孫悟空形象有很強的批判能力,顛覆能力,進步意義明顯,但是他嚴重缺乏英雄本色。他的批判模式是:玩世不恭,諷刺調侃,自污污人。這是一種批判別人也傷害自己的雙刃劍模式,孫悟空的主要精神氣質,來自玩世不恭的狂放派文人,已經承傳發展兩千餘年。孫悟空的戰鬥鋒芒和阿Q式精神勝利法,都與此有關。”
[232]
重慶作家趙心憲:“當下關於孫悟空形象的九種成説,多以孫悟空為英雄形象,而似未對其象外之意作進一步的探討。不囿於成見而通讀《西遊記》,會從文學理論角度發現孫悟空英雄形象僅僅是其悲劇性的外殼;從藝術哲學角度可見其悲劇性乃孫悟空形象的本質;從歷史角度能夠證明孫悟空形象的悲劇性源於晚明社會的‘沉暮品格’。”
[233]
大慶市文學學會理事長鄧福舜:“《西遊記》開篇的石產神猴故事,源於中國的石崇拜文化觀念。這種象徵意藴灌注於《西遊記》全書。孫悟空形象是滲透了中國石崇拜觀念的成功的藝術形象,是中國古代石頭崇拜觀念的藝術表現。”
[234]
華中科技大學教師周冰:“關於孫悟空的形象問題,學術界已有眾多的論點,但很少有對其象外之意作進一步探討的,如果打破慣常思維去通讀,就會發現吳承恩所塑造的孫悟空形象是一個高度異化的悲劇形象,從異化悲劇的誕生,經歷異化悲劇的過程,最終達到誅心之悲劇結果,整部可以説是孫悟空異化的悲劇史。”
[259]
新疆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胥惠民:“作為猴子,孫悟空性格調皮,永不安分守己,經常有突破規矩的行為出現;他做人做事,與中庸,温良恭儉讓背道而馳;他的整個性格是對‘食色,性也’的背反;他沒有一絲一毫的奴隸思想,追求與最高神佛的平等,這一切使孫悟空成為一個具有新的時代特色的神話人物。”
[261]
- 參考資料
-
- 1. 高盼.地方戲曲的榮光與衰落[J].中國藝術時空, 2018(02):108.
- 2. 丁嵐.中國的四大名著:團結出版社,2013:第52頁
- 3. 張新民.人文世界 區域傳統文化 第3輯:巴蜀書社,2009:第251頁
- 4. 西遊記起源文化論壇召開 隨州將向聯合國申請名號 .央廣網.2014-08-13[引用日期2014-08-13]
- 5. 張新民.人文世界 區域傳統文化 第3輯:巴蜀書社,2009:第252頁
- 6. 孫悟空原型版本眾多引起爭議(附圖)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5-08-20]
- 7. 張新民.人文世界 區域傳統文化 第3輯:巴蜀書社,2009:第250頁
- 8. 黃霖等著.中國小説研究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第327-330頁
- 9. 黃健.哈奴曼與孫悟空——歷史淵源 性格對比 宗教差異[J]. 國外文學,1990(2):128-139
- 10. 黃霖主編;黃霖,許建平等著.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 小説卷:東方出版中心,2006:316
- 11. 張新民.人文世界 區域傳統文化 第3輯:巴蜀書社,2009:第253-256頁
- 12. 王德寬等撰稿;《中國文學答問總彙》編委會編.中國文學答問總彙: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4:第269頁
- 13. 吉林大學中文系《中國古典小説講話》編寫組編.中國古典小説講話: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第94-107頁
- 14. 胡光舟.吳承恩和西遊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10
- 15. 毛澤東耐人尋味的“孫悟空情結”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5-08-20]
- 16. 南懷瑾:西遊記藴含的修行道理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5-10-11]
- 17. “小戲骨”演《天真派西遊記》,05後師徒西天取經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0-05-02]
- 18. 寶蓮燈 演職員表 –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引用日期2020-09-29]
- 19. 《西遊記》的孫悟空形象探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1-05-01]
- 20. 《西遊記》的孫悟空形象探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1-05-01]
- 21. 《西遊記》孫悟空故事的印度淵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1-05-01]
- 22. (明)吳承恩著;周澤剛主編;程敏,徐宗平,毛本棟編.會飛的課本 西遊記 青少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第179頁
- 23. 苗壯.中國古代小説人物辭典:齊魯書社,1991:第474頁
- 24. 寧業高.虞姬評傳: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第358頁
- 25. 王嘉良.浙江文學史:杭州出版社,2008:第269頁
- 26. (清)蒲松齡.新課標必讀經典叢書 第1輯 聊齋志異: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6:第174頁
- 27. 翁小芬. 論《西遊記》及其續書的創作背景及淵源(下)[J].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 2012(132):26-53.
- 28. 齊天大聖兩岸順昌(組圖)-新聞頻道-手機搜狐 .搜狐[引用日期2021-07-11]
- 29. 大聖文化跨越兩岸:齊天大聖就是孫悟空嗎?-中新網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1-07-13]
- 30. 盤絲洞Spiders(1927)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31. 豬八戒招親Pigsy's Marriage (1957)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32. 西遊記Monkey Goes West (1966)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33.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Monkey Subdus the White-Bone Demon (1962)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34. 哪吒三戰紅孩兒The Adventures of Nazha (1965)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35. 唐三藏取西經Road to the West(1962)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36. 孫悟空七打九尾狐Seven fights with nine tail fox (1964)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37. 鐵扇公主Princess Iron Fan (1966)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38. 盤絲洞The Cave of the Silken Web(1967)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39. 女兒國The Land of Many Perfumes (1968)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40. 孫悟空大鬧香港The Monkey in Hong Kong (1969)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41. 孫悟空智取黃袍怪A Bewitched Princess (1970)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42. 孫悟空再鬧香港Monkey Comes Again (1971)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43. 紅孩兒The Fantastic Magic Baby (1975)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44. 火焰山(1983)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45. 西行平妖Go West to Subdue Demons(1991)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46.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A Chinese Odyssey Part One - Pandora's(1995) .1905電影[引用日期2021-07-22]
- 47. 《回聲嘹亮》 20131102 82版電視劇《西遊記》三十年再聚首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1-08-31]
- 48. 電影《齊天大聖之火焰山》(優酷版/2019)片尾字幕1小時11分19秒 .優酷[引用日期2021-11-29]
- 49. 電影《真假美猴王之大聖無雙》(愛奇藝版/2020)片尾字幕1小時28分19秒 .愛奇藝視頻[引用日期2021-11-29]
- 50. 董沛文主編. 西遊真詮 《西遊記》修道秘訣破譯 下[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5.284頁
- 51. 吳承恩著;孫靜主編. 西遊記[M]. 武漢:長江出版社,2020.11頁
- 52. 吳承恩著;吳欣歆導讀. 整本書思辨閲讀 西遊記 上[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21頁
- 53. 董沛文主編. 西遊真詮 《西遊記》修道秘訣破譯 下[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5.301頁
- 54. 吳承恩著;孫靜主編. 西遊記[M]. 武漢:長江出版社,2020.100頁
- 55. 吳承恩著;孫靜主編. 西遊記[M]. 武漢:長江出版社,2020.103頁
- 56. 吳承恩原著;承益羣,曹大讚導讀. 經典名著深度導讀 西遊記 上[M]. 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149頁
- 57. 吳承恩著;孫靜主編. 西遊記[M]. 武漢:長江出版社,2020.271頁
- 58. 王魁著. 解密《西遊記》中的人物[M]. 瀋陽:白山出版社,2015.98頁
- 59. 吳承恩著;劉宏彬,呂亞湘注. 繡像本古典小説名著 西遊記 下[M]. 湖北:崇文書局,2018.429頁
- 60. 吳承恩著;範文章編. 西遊記[M].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176頁
- 61. 吳承恩著;劉宏彬,呂亞湘注. 繡像本古典小説名著 西遊記 下[M]. 湖北:崇文書局,2018.2頁
- 62. 吳承恩著;吳欣歆導讀. 整本書思辨閲讀 西遊記 上[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9頁
- 63. 董沛文主編. 西遊真詮 《西遊記》修道秘訣破譯 下[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5.284頁
- 64. 吳承恩著;範文章編. 西遊記[M].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4頁
- 65. 吳承恩著;孫靜主編. 西遊記[M]. 武漢:長江出版社,2020.11頁
- 66. 吳承恩著;劉宏彬,呂亞湘注. 繡像本古典小説名著 西遊記 下[M]. 湖北:崇文書局,2018.13頁
- 67. 吳承恩著;孫靜主編. 西遊記[M]. 武漢:長江出版社,2020.12頁
- 68. 吳承恩著;範文章編. 西遊記[M].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5頁
- 69. 吳承恩著;範文章編. 西遊記[M].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7頁
- 70. 吳承恩著;吳欣歆導讀. 整本書思辨閲讀 西遊記 上[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27頁
- 71. 吳承恩著;範文章編. 西遊記[M].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8頁
- 72. 馬瑞芳著. 馬瑞芳話《西遊記》[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9.60頁
- 73. 吳承恩著;吳欣歆導讀. 整本書思辨閲讀 西遊記 上[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31頁
- 74. 董沛文主編. 西遊真詮 《西遊記》修道秘訣破譯 下[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5.445頁
- 75. 吳承恩著;吳聖夑輯評. 西遊記 上 百家精評本[M].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9.27頁
- 76. 吳承恩著;劉宏彬,呂亞湘注. 繡像本古典小説名著 西遊記 下[M]. 湖北:崇文書局,2018.30頁
- 77. 吳承恩著;吳聖夑輯評. 西遊記 上 百家精評本[M].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9.29頁
- 78. 吳承恩著;沈有乾編. 西遊記[M].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26頁
- 79. 吳承恩著;曹燦演播;郭英德講解. 西遊記 名家演播閲讀無障礙版[M]. 湖南:嶽麓書社,2018.25頁
- 80.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3]
- 81. 吳承恩著;吳聖夑輯評. 西遊記 上 百家精評本[M].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9.38頁
- 82. 吳承恩著;周公度導讀. 西遊記 上 歷代名家點評版[M]. 四川:巴蜀書社,2018.30頁
- 83. 吳承恩著;周公度導讀. 西遊記 上 歷代名家點評版[M]. 四川:巴蜀書社,2018.31頁
- 84. 吳承恩著;周公度導讀. 西遊記 上 歷代名家點評版[M]. 四川:巴蜀書社,2018.33頁
- 85. 吳承恩著;周公度導讀. 西遊記 上 歷代名家點評版[M]. 四川:巴蜀書社,2018.34頁
- 86. 吳承恩著. 西遊記 無障礙閲讀 注音解詞釋義 原著全本 雙色珍藏版[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7.35頁
- 87. 吳承恩著. 西遊記 無障礙閲讀 注音解詞釋義 原著全本 雙色珍藏版[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7.36頁
- 88.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上[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65頁
- 89.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上[M]. 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20.62頁
- 90. 吳承恩著;周公度導讀. 西遊記 上 歷代名家點評版[M]. 四川:巴蜀書社,2018.38頁
- 91. 吳承恩著;周公度導讀. 西遊記 上 歷代名家點評版[M]. 四川:巴蜀書社,2018.39頁
- 92. 吳承恩著;周公度導讀. 西遊記 上 歷代名家點評版[M]. 四川:巴蜀書社,2018.40頁
- 93. 吳承恩著;周公度導讀. 西遊記 上 歷代名家點評版[M]. 四川:巴蜀書社,2018.41頁
- 94. 馮一兵責任編輯;吳承恩,程洪. 西遊記[M]. 江蘇:譯林出版社,2019.102頁
- 95. 馮一兵責任編輯;吳承恩,程洪. 西遊記[M]. 江蘇:譯林出版社,2019.103頁
- 96. 吳承恩著;孫靜主編. 西遊記[M]. 武漢:長江出版社,2020.104頁
- 97. 吳承恩著;孫靜主編. 西遊記[M]. 武漢:長江出版社,2020.106頁
- 98. 吳承恩,金帆. 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 西遊記 新課標 無障礙閲讀[M]. 河北: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6.39頁
- 99. 吳承恩著;吳聖夑輯評. 西遊記 上 百家精評本[M].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9.131頁
- 100. 吳承恩著;文琛注. 西遊記 無障礙閲讀青春版[M]. 陝西:三秦出版社,2018.241頁
- 101. 馮一兵責任編輯;吳承恩,程洪. 西遊記[M]. 江蘇:譯林出版社,2019.132頁
- 102. 馮一兵責任編輯;吳承恩,程洪. 西遊記[M]. 江蘇:譯林出版社,2019.134頁
- 103. 吳承恩著;曹燦演播;郭英德講解. 西遊記 名家演播閲讀無障礙版[M]. 湖南:嶽麓書社,2018.112頁
- 104. 馮一兵責任編輯;吳承恩,程洪. 西遊記[M]. 江蘇:譯林出版社,2019.60頁
- 105. 吳承恩著;曹燦演播;郭英德講解. 西遊記 名家演播閲讀無障礙版[M]. 湖南:嶽麓書社,2018.47頁
- 106.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上 李卓吾精評本[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42頁
- 107. 馮一兵責任編輯;吳承恩,程洪. 西遊記[M]. 江蘇:譯林出版社,2019.59頁
- 108. 吳承恩著. 中國古典小説叢書 西遊記 上+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249頁
- 109. 吳承恩著. 中國古典小説叢書 西遊記 上+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255頁
- 110. 吳承恩著. 中國古典小説叢書 西遊記 上+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287頁
- 111. 吳承恩著. 中國古典小説叢書 西遊記 上+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289頁
- 112. 吳承恩著. 中國古典小説叢書 西遊記 上+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298頁
- 113. 吳承恩著. 西遊記 無障礙閲讀 注音解詞釋義 原著全本 雙色珍藏版[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7.184頁
- 114. 吳承恩著;文琛注. 西遊記 無障礙閲讀青春版[M]. 陝西:三秦出版社,2018.415頁
- 115.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一百回全本[M]. 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2018.239頁
- 116.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一百回全本[M]. 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2018.246頁
- 117.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一百回全本[M]. 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2018.254頁
- 118. 石愷著. 《西遊記》當代解構評析[M]. 北京:線裝書局出版社,2014.120頁
- 119. 石愷著. 《西遊記》當代解構評析[M]. 北京:線裝書局出版社,2014.122頁
- 120. 吳承恩著. 中國古典名著百部藏書 西遊記[M]. 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136頁
- 121. 吳承恩著. 西遊記 無障礙閲讀 注音解詞釋義 原著全本 雙色珍藏版[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7.265頁
- 122. 吳承恩著. 西遊記 名家演播版[M]. 湖南:嶽麓書社出版社,2017.234頁
- 123.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上[M]. 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20.392頁
- 124. 吳承恩原著;尹文勝校點註釋整理. 四大名著圖文典藏 西遊記 2 大字全本註釋版[M].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17.432頁
- 125. 吳承恩著. 國學精粹 西遊記 卷3 珍藏版[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275頁
- 126. 吳承恩著. 西遊記 超值典藏版大全集[M]. 福建:福建美術出版社,2012.122頁
- 127. 吳承恩原著. 珍藏全繡像足本中國古典文學名著 西遊記 中[M]. 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04.115頁
- 128. 吳承恩著. 西遊記 權威版[M]. 吉林:長春出版社,2016.353頁
- 129. 吳承恩著;高山主編. 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 西遊記[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6.258頁
- 130. 吳承恩著. 經典名著 大家名作 西遊記 上[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419頁
- 131. 吳承恩著. 國學精粹 西遊記 卷3 珍藏版[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305頁
- 132. 吳承恩著. 經典名著 大家名作 西遊記 上[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428頁
- 133. 吳承恩著. 經典名著 大家名作 西遊記 上[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429頁
- 134. 吳承恩著;劉宏彬,呂亞湘注. 繡像本古典小説名著 西遊記 下[M]. 湖北:崇文書局,2018.431頁
- 135. 吳承恩著. 經典名著 大家名作 西遊記 上[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469頁
- 136. 吳承恩著. 國學精粹 西遊記 卷3 珍藏版[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310頁
- 137. 吳承恩著;劉宏彬,呂亞湘注. 繡像本古典小説名著 西遊記 下[M]. 湖北:崇文書局,2018.462頁
- 138. 吳承恩著. 西遊記 名家演播版[M]. 湖南:嶽麓書社出版社,2017.356頁
- 139. 吳承恩著. 西遊記 超值典藏版大全集[M]. 福建:福建美術出版社,2012.155頁
- 140. 吳承恩著. 經典名著 大家名作 西遊記 上[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509頁
- 141. 吳承恩著. 經典名著 大家名作 西遊記 上[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513頁
- 142. 吳承恩原著;尹文勝校點註釋整理. 四大名著圖文典藏 西遊記 2 大字全本註釋版[M].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17.632頁
- 143. 吳承恩著;劉宏彬,呂亞湘注. 繡像本古典小説名著 西遊記 下[M]. 湖北:崇文書局,2018.514頁
- 144. 吳承恩著;高山主編. 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 西遊記[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6.366頁
- 145. 吳承恩著. 經典名著 大家名作 西遊記 上[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526頁
- 146. 吳承恩. 全本四大名著無障礙閲讀 西遊記 典藏版[M]. 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7.476頁
- 147. 吳承恩. 全本四大名著無障礙閲讀 西遊記 典藏版[M]. 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7.485頁
- 148.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下 李卓吾精評本[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438頁
- 149. 吳承恩著. 西遊記 超值典藏版大全集[M]. 福建:福建美術出版社,2012.188頁
- 150. 吳承恩著. 中國古典名著百部藏書 西遊記[M]. 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253頁
- 151. 吳承恩. 全本四大名著無障礙閲讀 西遊記 典藏版[M]. 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7.505頁
- 152. 吳承恩著. 西遊記 超值典藏版大全集[M].福建:福建美術出版社,2012.189頁
- 153. 吳承恩著;高山主編. 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 西遊記[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6.438頁
- 154. 吳承恩著. 西遊記 名家演播版[M]. 湖南:嶽麓書社出版社,2017.477頁
- 155. 吳承恩著. 西遊記 無障礙閲讀版[M]. 江西:江西美術出版社,2016.573頁
- 156. 吳承恩著. 國學精粹 西遊記 卷3 珍藏版[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394頁
- 157. 王雲五主編;吳承恩撰. 萬有文庫 第二集七百種 527 西遊記 8[M]. 北京:商務印書館,100.791頁
- 158.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810頁
- 159. 吳承恩著. 國學精粹 西遊記 卷3 珍藏版[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420頁
- 160.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下 李卓吾精評本[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568頁
- 161.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下 李卓吾精評本[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579頁
- 162. 吳承恩著. 國學精粹 西遊記 卷3 珍藏版[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425頁
- 163. 吳承恩.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普及文庫 西遊記[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674頁
- 164. 吳承恩原著;尹文勝校點註釋整理. 四大名著圖文典藏 西遊記 2 大字全本註釋版[M].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17.944頁
- 165.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一百回全本[M]. 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2018.706頁
- 166. 吳承恩原著;尹文勝校點註釋整理. 四大名著圖文典藏 西遊記 2 大字全本註釋版[M].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17.976頁
- 167. 吳承恩原著;尹文勝校點註釋整理. 四大名著圖文典藏 西遊記 2 大字全本註釋版[M].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17.987頁
- 168. 吳承恩著. 西遊記[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7.519頁
- 169. 吳承恩著. 西遊記 無障礙閲讀版[M]. 江西:江西美術出版社,2016.703頁
- 170.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952頁
- 171. 吳承恩.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普及文庫 西遊記[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752頁
- 172.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977頁
- 173. 吳承恩原著;尹文勝校點註釋整理. 四大名著圖文典藏 西遊記 2 大字全本註釋版[M].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17.721頁
- 174. 吳承恩原著;尹文勝校點註釋整理. 四大名著圖文典藏 西遊記 2 大字全本註釋版[M].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17.728頁
- 175. 吳承恩原著;尹文勝校點註釋整理. 四大名著圖文典藏 西遊記 2 大字全本註釋版[M].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17.726頁
- 176.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一百回全本[M]. 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2018.566頁
- 177. 吳承恩著. 西遊記[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7.899頁
- 178.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557頁
- 179. 吳承恩.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普及文庫 西遊記[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761頁
- 180. 吳承恩著. 西遊記[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7.914頁
- 181. 吳承恩著. 西遊記 無障礙閲讀版[M]. 江西:江西美術出版社,2016.730頁
- 182. 吳承恩著. 西遊記[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7.918頁
- 183. 吳承恩著;吳欣歆導讀. 整本書思辨閲讀 西遊記 上[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11頁
- 184. 吳承恩著;吳欣歆導讀. 整本書思辨閲讀 西遊記 上[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12頁
- 185. 吳承恩著. 經典名著 大家名作 西遊記 上[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121頁
- 186. 吳元泰等編著;張郭點校. 四遊記全傳[M].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4.266頁
- 187. 固亮. 後西遊記[M].北京:寶文堂書店,1989.9頁
- 188. 林屋公子,鳳嫵編著. 魅影 中國古代神靈誌異圖鑑[M]. 遼寧:萬卷出版公司,2020.36頁
- 189. 朱一玄,劉毓忱編. 中國古典小説名著資料叢刊 《西遊記》資料彙編[M].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111頁
- 190. 吳承恩著. 西遊記[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7.698頁
- 191. 馬瑞芳著. 西遊記風情譚[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373頁
- 192. 郭發仔責任編輯;楊森. 明清刊本《西遊記》“語圖”互文性研究[M].四川: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9.48頁
- 193. 苗懷明著. 夢斷靈山 妙語讀西遊[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2頁
- 194. 李時人,張兵,劉廷乾編著. 西遊記鑑賞辭典 文通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7.629頁
- 195. 塗元濟著. 中國神話戲曲論集[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9.334頁
- 196. 馬瑞芳著. 西遊記風情譚[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1頁
- 197. 莊庸,王秀庭. 互聯網新文藝叢書 國家網絡文藝戰略研究 中國文化強國新時代[M].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172頁
- 198. 吳元泰著;王成編. 四遊記[M]. 山東:黃河出版社,1995.116頁
- 199. 吳元泰著;王成編. 四遊記[M]. 山東:黃河出版社,1995.117頁
- 200. 吳元泰著;王成編. 四遊記[M]. 山東:黃河出版社,1995.118頁
- 201. 吳承恩著;周公度導讀;李卓吾,張書紳精評. 名家精評導讀版 西遊記 上[M].四川:巴蜀書社出版社,2014
- 202. 田炳信編著. 我説·你聽 田炳信深度訪談錄[M].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94頁
- 203.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上[M]. 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20.168頁
- 204.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上[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18頁
- 205. 劉彥曉著. 研讀《西遊記》,頓悟家庭教育 好家長必備[M]. 河北:花山文藝出版社,2017.9頁
- 206. 李時人,張兵,劉廷乾編著. 西遊記鑑賞辭典 文通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49頁
- 207. 吳承恩著;範文章編. 西遊記[M].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6頁
- 208. 李天飛著. 萬萬沒想到 《西遊記》可以這樣讀 下[M].陝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2016.647頁
- 209. 《古今漢語成語詞典》編寫組編. 古今漢語成語詞典[M]. 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179頁
- 210. 白馬晉一. 西遊謎中謎[M].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7.79頁
- 211. 週中明著. 中國的小説藝術 戲曲曲藝民歌寓言研究[M]. 北京: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19.361頁
- 212. 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上[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530頁
- 213. 吳承恩著;吳聖夑輯評. 西遊記 上 百家精評本[M].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9.36頁
- 214. 吳承恩著;吳聖夑輯評. 西遊記 上 百家精評本[M].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9.37頁
- 215. 趙麗芳,王秀麗主編;李朝東總主編. 精講精練 高中語文 選修 中國小説欣賞 人教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0頁
- 216. 吳承恩著. 西遊記 權威版[M]. 吉林:長春出版社,2016.354頁
- 217. 吳承恩原著;尹文勝校點註釋整理. 四大名著圖文典藏 西遊記 2 大字全本註釋版[M].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17.426頁
- 218. 李時人,張兵,劉廷乾編著. 西遊記鑑賞辭典 文通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223頁
- 219. 吳承恩著. 西遊記 權威版[M]. 吉林:長春出版社 ,2016.712頁
- 220. (明)吳承恩著. 西遊記 上 李卓吾精評本[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 2017.170頁
- 221. 鍾書主編. 無障礙閲讀 西遊記[M]. 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5.557頁
- 222. 鍾書主編. 無障礙閲讀 西遊記[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2015.408頁
- 223. 吳承恩著;吳欣歆導讀. 整本書思辨閲讀 西遊記 上[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27頁
- 224. 蘇興著. 蘇興學術文選[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7頁
- 225. 陳均評註. 西遊記雜劇 評註本[M]. 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18.52頁
- 226. 馬瑞芳著. 馬瑞芳話《西遊記》[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9.82頁
- 227. 吳承恩著;沈有乾編. 西遊記[M].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402頁
- 228. 吳元泰等著. 仙山佛海[M].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8.128頁
- 229. 吳元泰 餘象鬥 楊志和著;王成編. 四遊記[M]. 山東:黃河出版社,1994.103頁
- 230. 竺洪波. 西遊釋考錄[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7.157頁
- 231. 鄭麗生著. 福州風土詩[M].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118頁
- 232. 董國炎, 劉明坤. 孫悟空新解讀[J]. 明清小説研究, 2008(1):9.
- 233. 趙心憲, 聶樹平. 孫悟空形象的悲劇性本質問題[J].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2002.
- 234. 鄧福舜. 孫悟空形象與石崇拜[J]. 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1(01):53-57.
- 235.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 .嗶哩嗶哩[引用日期2022-02-17]
- 236. 2000年電視劇《西遊記續集》 .嗶哩嗶哩[引用日期2022-02-17]
- 237. 2015年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嗶哩嗶哩[引用日期2022-02-17]
- 238. 2011年電視劇《西遊記》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39. 2010年電視劇《西遊記》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40. 1998年tvb電視劇《西遊記2》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41. 1996年tvb電視劇《西遊記》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42. 1998年電視劇《東遊記》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43. 2000年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44. 2002年電視劇《齊天大聖孫悟空》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45. 2004年電視劇《福星高照豬八戒》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46. 2004年電視劇《寶蓮燈》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47. 2009年電視劇《寶蓮燈前傳》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48. 2008年電視劇《魔幻手機》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49. 2008年電視劇《紅孩兒》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50. 2010年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51. 1961年動畫片《大鬧天宮》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52. 1980年動畫片《人蔘果》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53. 1985年動畫片《金猴降妖》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54. 1999年動畫片《西遊記》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55. 1999年動畫片《寶蓮燈》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56. 2021年動畫片《西遊記之再世妖王》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57. 2022年動畫片《我們的冬奧》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58. 2005年動畫片《紅孩兒大話火焰山》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259. 周冰. 從"猴"到"人"的悖論——析《西遊記》中孫悟空的異化悲劇[J].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 19(3):5.
- 260. 成君憶. 孫悟空是個好員工(白金版)[J]. 中國藥店, 2008(11):1.
- 261. 胥惠民. 試説孫悟空思想性格的文化內涵[J].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 2012, 33(2):4.
- 262. (明)董若雨著. 西遊記之孫悟空斬情妖[M].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150頁
- 263. (明)吳承恩著;秦璇繪. 西遊記 上[M]. 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20.179頁
- 264. 西遊記 第五十回 全文 .古典名著網[引用日期2022-07-20]
- 265. 大神猴1降妖篇 .騰訊視頻[引用日期2022-09-26]
- 266. 大神猴2伏魔篇 .騰訊視頻[引用日期2022-09-26]
- 267. 大神猴3情劫篇 .騰訊視頻[引用日期2022-09-26]
- 268. 齊天大聖 .騰訊視頻[引用日期2022-09-26]
- 269. 大夢西遊之五行山 .騰訊視頻[引用日期2022-09-26]
- 270. 大神猴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2-09-26]
- 271. 齊天大聖·無雙 .騰訊視頻[引用日期2022-09-26]
- 272. 孫悟空大戰盤絲洞(普通話版) .騰訊視頻[引用日期2022-09-26]
- 273. 降妖伏魔之定海神針 .騰訊視頻[引用日期2022-09-26]
- 274. 孫悟空身高真的只有四尺嗎,別再被《西遊降魔篇》所誤導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2-12-09]
- 275. 《齊天大聖之大鬧龍宮》歡樂上線 全新海底西遊故事奇幻賀歲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3-01-07]
- 276. 西遊記紅孩兒 片尾字幕01:11:10-01:13:17 .騰訊視頻[引用日期2023-01-10]
- 277. 電影《西遊記比丘國》定檔9月26日 唐僧師徒開啓比丘國奇遇 .華娛網[引用日期2023-01-20]
- 278. 電影《西遊之雙聖戰神》(騰訊視頻版/2021年)片尾1小時18分40秒至1小時18分50秒 .騰訊視頻[引用日期2023-01-31]
- 279. 電影《西遊魔童紅孩兒》(愛奇藝版/2021年)片尾1小時18分40秒至1小時18分50秒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3-01-31]
- 280. 大話西遊之愛你一萬年01 - 第42分43秒 .樂視視頻[引用日期2023-02-02]
- 281. 電影《悟空奇遇記》(愛奇藝視頻版/2019年)片尾字幕87分20秒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3-02-02]
- 282. 西遊記之七十二變 的全部演職員 .豆瓣[引用日期2023-02-02]
- 283. 動畫電影《西遊記之七十二變》定檔12月30日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3-02-02]
- 284. 《凌雲志》開播 林峯蔣夢婕譜寫熱血傳奇 .北青網[引用日期2023-04-17]
- 285. 西遊記 .公眾號[引用日期2023-04-23]
- 286. 《西遊之問道》定檔3月19日 洪天照化身鬥戰勝佛詮釋“雙面妖王” .中國青年網[引用日期2023-05-22]
- 287. 電影《大聖無雙》定檔 6月17日 陳漢典演繹受氣包大聖|演員|唐僧 .網易娛樂[引用日期2023-05-24]
- 288. 《大聖伏妖》定檔5月25日 樊少皇化身新悟空力戰羣妖|孫悟空 .網易娛樂[引用日期2023-06-19]
- 289. 《大夢西遊4伏妖記》開機 開啓盤絲洞驚險之旅|謝苗|白梓軒|蜘蛛精|鐵扇公主 .網易娛樂[引用日期2023-07-2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