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士謙

鎖定
李士謙(523-588年),字子約,小字客郎,趙郡平棘(今河北省趙縣)人,北魏至隋朝時期處士,右僕射李鬱之子。
出身趙郡李氏東祖,幼年喪父,事母至孝;敏慧好學,通曉經史。北魏時期,起家廣平王(元贊)府參軍。隋朝建立後,終身不仕,歸心佛門,隱居鄉間。一生樂善好施,救人無數。開皇八年去世 [1]  ,享年六十六歲 [2]  ,葬於崇仁鄉。
本    名
李士謙
所處時代
北魏至隋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趙郡平棘縣(今河北趙縣)
出生日期
北魏正光四年(523年)
逝世日期
隋開皇八年(588年)

李士謙人物生平

李士謙幼年孝母

李士謙,字子約,趙郡平棘縣人。童年喪父,以侍奉母親有孝心而聞名。母親曾經嘔吐,他懷疑是中毒所致,便跪下去嘗嘔吐之物。在北魏岐州擔任刺史的伯父李王易,對他特別讚賞,經常説:“士謙這孩子是我們李家的顏淵啊!”,十二歲時,北魏廣平王提拔他做了開府參軍事。後來,因為母親去世而辭官,守喪時傷心得形銷骨立。嫁到廣平宋氏的姐姐,也因過度哀痛而病逝。李士謙等服喪的日子一結束,就將自己的房子作了佛寺,獨自到學舍裏精研學業去了,他博覽羣書,孜孜不倦,很快就熟練地掌握了天文星相占卜等各方面的知識。北齊吏部尚書辛術欲召納他為員外郎,趙郡王高睿要以德行科舉薦他,李士謙都稱自己有病而不去。後來,和士開也看重他的才識,便勸導朝廷將他提升為國子監祭酒,士謙堅決推辭,才得以免除。

李士謙親近族人

隋文帝楊堅奪取天下後,李士謙矢志終身不做官。士謙在少年時,父亡,未曾吃肉喝酒,從不説殺生之言。每遇親朋好友來訪,總是盛情款待,熱情奉陪,整日也不知疲倦。李氏家族龐大,每到春秋祭神之日,必相聚狂歡,無不沉醉在一片喧鬧聲中。他們曾聚集在士謙家裏,士謙將豐盛的飯食親自送到客人面前,但他先呈上黍米,並對來客説:“孔子稱讚黍米是五穀之長,荀卿也説吃飯應稱吃黍米,古人所推崇的東西,能容許我們違背嗎?”,來客老老少少都肅然起敬,不敢隨便,回去後相互議論説:“見到了真正的君子,才知道我們這些人的淺薄啊!”,士謙知道後,卻責備自己説:“被人疏遠的程度怎麼到了這個地步!”,士謙家裏十分富有,但自己卻處處節儉,常常把救濟別人作為自己的義務。

李士謙團結百姓

在同鄉,有人家裏有喪事而無財力辦理的,士謙總是及時趕到,盡力相助。有兄弟倆因財產分配不均,而相互爭吵、訴訟,士謙知道後,便拿出自己的錢財,補足那個分得少的人,使他與分得多的相等,兄弟倆都慚愧不已,於是相互推讓,最後他們都變成了很有修養的人。有一次,別家的一頭牛跑到他家的農田裏,士謙將牛牽到陰涼處,並給它備足草料,照顧之周到勝過了牛的主人。每當看見有人偷割他的莊稼,就默默走開,有意迴避。他家裏的僕人曾抓住偷他家糧食的,士謙知道後,反而安慰小偷説:“你們這樣做,都因家裏太貧困的緣故,本來就不應受到指責。”,馬上叫僕人放了他們。他的一個家僕因喝醉酒後與同鄉人董震比力氣的大小,董震扼住其家僕的咽喉,因用力過猛,家僕被掐死了。董震於是惶恐不安,膽顫心驚地來向李士謙請罪,士謙卻對他説:“你本來就沒有殺害他的想法,為什麼要請罪呢?不過你要遠離這個地方,以免被官吏拘捕。”,士謙性情寬厚,都像這樣的。
有一年,他拿出自家的數千石糧食,借給同鄉的人,碰上這年歉收,債家無力償還,都來向士謙道歉,士謙説:“我家多餘的糧食,本來就是想用來救別人的,難道是為了圖利嗎?”,於是把向他借債的人全部召集在一起,以豐盛酒席相款待,當着他們的面燒燬了所有借債的契約,説:“你們的債全勾銷了,以後再不要為此掛念了!”,讓債家們各自回去。第二年,大豐收,債家都爭相來給他還債,士謙一點都沒有接受。有一年又遇上饑荒,很多人都死了,士謙又拿出他家所有的錢,買來米做成粥供給那些受飢餓的人,依靠他而生存下來的人數以萬計。士謙還將那些餓死人的屍骨收集起來埋葬好,沒有漏掉一個。到了春天,又拿出糧食種子,分給那些貧乏的人家。趙郡的農民都非常感激他,撫着自己的子孫説:“你們都是託的李參軍的福啊!”

李士謙善談玄理

有的人對士謙説:“你一定積累了不少陰德。”,士謙説:“所説的陰德是什麼?所謂陰德就像耳朵裏的聲音,只有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而現在我所做的一切,你我都知道,哪會有什麼陰德喲!”,士謙還善於談論玄理,曾經有一客人在座,説他不相信佛家的因果報應,認為其他典籍都沒有記載,士謙對他解釋説:“積善以後就會帶來福氣,積惡太多就會招來災禍。地位高的人等待封官,掃墓的人希望多出喪事,這難道不是吉凶的報應嗎?佛經上説,法輪幾轉,天道輪迴,週而復始,永無止盡,這就是賈誼所説的,宇宙間萬事萬物,千變萬化,沒有終結,而當佛道還沒有向東傳來之時,那些聖明的人就已領悟它的全部真諦了。這就像鯀變為黃熊,杜宇變為是鳥夫鳥,褒君變為蛟龍,牛哀變為野獸,君子變為鵠,小人變為猿,彭生變為豬,如意變為狗,黃母變為龜,宣武變為敝黽,鄧艾變為牛,徐伯變為魚,護衞的士兵變為鳥,寫字的書生變為蛇,羊祜的前身是李氏的兒子,這些,難道不都是佛家所説的因果報應嗎?”,客人又説:“邢子才曾説:‘難道有松柏變為樗櫟的嗎?’我認為他説得對。”,士謙答道:“這不是同一類事物,凡屬於因果報應的都是心使他這樣,難道木頭也有心嗎?”,客人又問三種教義的優劣,士謙説:“像太陽,道教如月亮,儒教似星星。”,客人知道不能難住士謙,就沒有再往下問。

李士謙評議律法

士謙平生常寫些詠懷詩,但每次寫好後,都將其燒燬,從不把它給別人看。他又曾論述刑罰,遺留下來的文章已不全面,其大意是説:君主制定法令制度,應隨着時代的更替進行刪減增補,但不要在短時間內隨便改變。現在對那些罪大惡極的盜賊處死刑,這種刑罰雖殘酷,但卻達不到懲治的目的,《論語》上説:“對那些不怕死的人就不能用死去恐嚇他。”我認為,這樣的罪應處於肉刑,對初犯者,砍掉他的一個腳趾,對重犯者,就砍下他的右腕。對那些該流放的砍去他右手的三個手指,再重犯者,就砍下他的手腕。對小偷應該在他臉上刻記號,再重犯者,就砍掉他起作用的三個手指,再不收斂的,砍下他的手腕,這樣,是沒有不能制止的。把那些無賴流放到邊遠地方這是自找暴亂,他們正好可以召來胡人,這不是懲治他們的好辦法。賭博、浪遊是盜賊萌生的原因,若屢禁不止,也在他們臉上刻記號,就可以了。”,有才識的人都認為這是治理國家的好辦法。

李士謙與世長辭

開皇八年(588),李士謙老死於家中,享年六十六歲。趙郡的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無不痛哭流涕地説:“為什麼不讓我們去死,而讓李參軍去死啊!”,參加送葬的百姓有萬餘人。同鄉的李景伯等人認為,李士謙道德高尚聞名于田園鄉間,就將其一身的言行整理成文書,請求尚書省給李士謙一個諡號,事情最後沒有辦成,他們於是給李士謙立了一塊碑在墓前。李士謙的妻子是范陽郡人,姓盧,很有婦德。在她丈夫死後,沒有接受一點別人給她的贈品,對父老鄉親説:“士謙一生喜歡施恩予人,現在他雖人已去世,但我怎能違揹他的志向呢?”,於是又拿出五百石糧食賑救貧窮的人。

李士謙親屬成員

  • 祖父:李安世,相州刺史、趙郡公
  • 父親:李鬱,開府儀同三司、右僕射、定州刺史
  • 伯父:李瑒,岐州刺史
  • 夫人:范陽盧氏

李士謙正史記載

《隋書·列傳·卷四十二》 [3] 
《北史·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 [4] 

李士謙墓誌

李士謙概況

《李士謙墓誌》,墓誌拓本高91cm,寬90cm。凡三十一行,滿行三十二字,共計一千二百三十一字。志石近年新出於河北南部地區,流散在民間,為私人收藏,未見著錄和研究。志主李士謙,其人在 《北史》《隋書》皆有記載。志文記載了李士謙的家族世系和生平事蹟,且墓誌書刻及拓本情況皆精良,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李士謙志文

君諱士謙,字子約,小字客郞,趙國伯仁人也。蓋深根固蒂,歷代踵其。真人善積,慶隆累葉。帛於卿相,傳芳系軗。翼子貽孫,豈止峻極。千雲莫之,與大者也。祖安世,相州刺史、趙郡公。器宇純粹,為世師表。 家國棟樑,縉紳挻逸。考鬱,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定州刺史。內朗外明,博聞強識。寬猛兼濟,聲擅今古。君稟一柏之精靈,承萬物之氣候,卓然特立出。自生知《五典》《三墳》,才披輒誦。九流七略,先陳於口。 神器夙成,天才早著。年小取小,闇合文舉之奇。親病亦病,懸同叔異之養。七歲教書,仲任徒稱於比日。十三為賦,世弘虛氊於往時。寔日,神童恂然,獨步蒲車為戲。 聖質難詳,芊駕出遊,王人可識。玄天杳杳,下察於九睾。環堵區區,傍貫於千里。君年十二,魏廣平王闢為參軍事,固辭不可。弘芊之為侍中,非關器德,甘羅之登, 卿位直是,權宜幼能,達節一人而已。君逡巡谷汲,安於曳尾之確。棄置囂塵,自得逍遙之賞。金紫纓歂,視若浮雲。榮利聲名,去如脱屣。閨闈至孝,躬服五綵之衣。膝下無方,池湧雙魚之塵。既而陟岵,無望水漿不飲。九日過庭,闕命歐血,即至數升。朝野稱其絕倫,鄉閭以為高蹈。自弱冠有室,節行尤深。枕石漱流,釋紛離俗。其時當塗失馭,齊歷受苻,訪士求賢,大索天下。君潛身控地,無路逃名,數歲餘於。十徵累月,過於三聘,杜門不出,固疾獲勉。爰及周隋,不改其操。黃金百溢,徒事而去來。朱輪駟馬,空疲於往復,遂得三樂自娛,五福為賞,無罪以當貴,安步以當車。又能廣樹勝因,歸依正覺。如登十地,似趒四禪。慧日載臨,法雲恆潤。歲不我與,睹現沒之,易馳人同,過隟知瞬,息之難保。
大隋開皇八年三月卅日,終於孝義裏。春秋六十有六,即以其年龍集戊申,黃鐘在律,丙寅朔十九日甲申,永堋於崇仁鄉,與父定州同域。贊皇山北十八里,沍西三百步。惟君遁世無悶,不事王侯。注焉不滿,酌而不竭。巖巖玉潤, 豈待瑩以。增光晈晈,冰清非會。冬而始潔,孝槃在澗。 穢彼紛華,賁嘿丘園。樂斯林谷,身周百行。口無二言, 得喪不介於懷,喜怒詎形於色。定外內之,分辯榮辱之境。可謂虞舜之善,卷殷湯之務光。若使降節在朝,灼然台輔,必能致風雨於地庶,納福慶於一人。鸞鳳來翔,麒麟響集。鄉閭耆秀,千有餘人。嘆盛德之不傳,恨美名之未立。鹹相謂曰,昔範丹獨,行尚稱貞節。朱穆小善,猶諡忠文。豈令此公,沒無嘉號。遂相率投訴,具告官司,登即申奏,才未蒙答,仍復攀援不已。重樹清德之碑,方申墮淚之誠。用表虔恭之志,若夫池海之波,浩汗猶作桑田,台岸之峻嵯峨。尚為泉谷,唯金唯石。刊嗣徵音,既勒既雕。庶而不朽,乃作銘曰:
大道希夷,上德若谷。周旋七曜,逍遙四瀆。無位而尊,重身輕祿。明騰水鏡,芳逾蘭菊。威名赫赫,束帛戔戔。泥滓軒蓋,利涉大川。暉圖煥史,澈地聞天。匪須華嶽,詎假其山。言必楷模,孝全終始。高調橫逸,清風崛起。月犯少微,形沈蒿里。化乎厭世,追號沒齒。松銀蕭索,風霧悽清。佳城已閉,哲士長冥。幽埏寂寂,晈月亭亭。徒茲玄夜,何時復明。
參考資料
  • 1.    新見隋《李士謙墓誌》考  .中國知網.2018-09-07[引用日期2019-08-19]
  • 2.    《隋書·列傳·卷四十二》:“開皇八年,終於家,時年六十六。趙郡士女聞之,莫不流涕曰:“我 曹 不死, 而令李參軍死乎!”會葬者萬餘人。鄉人李景伯等以士謙道著丘園,條其行狀,詣 尚書省請先生之諡,事寢不行,遂相與樹碑於墓。其妻范陽盧氏,亦有婦德,及夫終後,所有賻贈,一無所受,謂州里父老曰: “參軍平生好施,今雖殞歿,安可奪其志哉!”於是散粟五百石以賑窮乏。”
  • 3.    《隋書·列傳·卷四十二》  .古詩文網.2020-02-03[引用日期2020-03-06]
  • 4.    《北史·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  .國學導航.2020-02-03[引用日期20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