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銑

鎖定
曾銑(1500年1月18日 [34]  —1548年4月25日 [32]  ),字子重,號石塘 [43]  ,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人,祖籍浙江台州府黃岩縣(今浙江省台州黃巖區),明代中期官員。
嘉靖八年(1529年)進士,任福建長樂知縣。 [3]  後升御史,巡按遼東、山西,平定叛亂。 [7]  [13]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軍務,以數千之兵拒敵塞門,同時偷襲敵軍大本營,使其潰敗。 [23]  又上《請復河套疏》,修築大同西路、宣府東路邊牆,主動出擊河套,俘敵千計,拒絕俺答求和。 [25]  明世宗對收復河套信心不足,首輔夏言支持曾銑再上《重論復河套疏》。 [25]  權臣嚴嵩為置政敵夏言於死地,嚮明世宗進言收復河套會“輕啓邊釁”;並串通敗將仇鸞,誣告曾銑掩敗不奏,剋扣軍餉鉅萬。 [26-27]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曾銑被逮回京師,三法司不敢以律論斷。 [31] 
嘉靖二十七年三月十八日(1548年4月25日),曾銑因“交結近侍”,依律處斬,妻、子流二千里。 [31]  曾銑臨刑慨然賦詩“袁公本為百年計,晁錯翻罹七國危”,史稱“天下聞而冤之”。 [48]  隆慶元年(1567年)昭雪,追贈兵部尚書,追諡襄愍。 [28] 
全    名
曾銑
別    名
曾爺爺 [46] 
子重
石塘
諡    號
襄愍
所處時代
明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
出生日期
1500年1月18日
逝世日期
1548年4月25日
主要成就
總督陝西軍務,屢敗俺答;發明“曾式”地雷
主要作品
《復套議》
最高官職
兵部右侍郎、三邊總制
追    贈
兵部尚書
祖    籍
浙江台州府黃岩縣(今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

曾銑人物生平

曾銑早年經歷

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1500年1月18日),曾銑出生於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 [34]  他自入學作為諸生就以才華自豪。 [30] 
嘉靖八年(1529年),曾銑考中進士,被授為長樂知縣。 [3]  他任職時嚴肅清明,對以前的很多積弊都進行了改革。 [49] 
嘉靖十二年(1533年)十二月,曾銑被徵召為試河南道監察御史。 [4] 

曾銑平定兵變

嘉靖十三年(1534年)五月,實授監察御史,曾銑奉命巡按遼東。 [5] 
嘉靖十四年(1535年)四月,右副都御史、遼東巡撫呂經因苛虐士卒激起遼東兵變,叛卒抓住呂經並加以侮辱。曾銑當時巡撫金州復州急傳檄文讓副總兵李鑑廢止呂經的苛政,併為叛亂軍士請求赦免。叛軍的行徑稍有收斂後,城門才得以開啓。遊擊高大恩選擇自首併入獄。隨後,曾銑前往遼陽進行巡視,並安排將士們在九門、鐘鼓樓等關鍵位置劃定防守區域,實施不定時的巡邏以維持警戒狀態。他嚴懲那些酗酒滋事的人並上奏了關於都指揮劉尚德等人因奉承呂經而失職的狀子,同時替軍士們求情。兵部對曾銑的舉措表示贊同,並請求立即發佈安民告示以安撫民心,同時防守工作也一如既往地繼續。起初,鬧事喧譁的人並不多,只有數人而已,此事由巡按御史進行詳細的調查、逮捕和審訊。 [6-7] 
呂經被釋放,急忙逃往廣寧,悍兵於蠻兒等人又捉住呂經進行侮辱。同月,撫順士兵也縛住指揮劉雄父子。正巧朝廷派遣侍郎林庭㭿前往勘察,亂兵很害怕。遼陽兵變的首倡人趙劓兒暗中到廣寧去與於蠻兒合謀,想等到鎮城官上奏章時,就集眾叛亂,被總兵官劉淮察覺,陰謀未得逞。又勾結死囚,想等到林庭㭿到達,關閉城門發動兵變。但是曾銑已經刺探得到二城及撫順為惡之人的姓名,密授諸將,將趙劓兒等數十人同一天捕獲。曾銑嚮明世宗説:“過去甘肅大同兵變,處置得過輕。羣小人説侮辱朝廷命臣,殺主帥,罪罰不過於此,於是相繼作亂。現在首惡應當急誅。”於是召回林庭㭿,命令曾銑勘察核實,將諸首惡全部斬首,將首級懸掛邊城,全遼大定。 [8] 
十月,因為平定遼陽、廣寧叛軍的功勞,朝廷提升曾銑為大理寺右寺丞,賞賜銀二十兩、紵絲二表裏。 [9-10] 

曾銑穩步平升

嘉靖二十年(1541年)七月,升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 [11]  [33]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二月,因俺答多次入侵內地,曾銑請求修築臨清外城 [12-13]  七月,俺答侵犯潞安,在沁縣、汾縣、襄垣、長子等處進行大肆劫掠。曾銑在臨清、德州修築堤防進行防衞,並選派精兵直趨河南磁州、臨洺等地作為聲援。 [14]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八月,因為山東臨清州新城工程完成,曾銑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賞賜銀三十兩、紵絲二表裏。 [15-16]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二月,明世宗命曾銑以原職提督雁門關等處,併兼巡撫山西。 [17-18]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正月,因為蒙古連續幾年都沒有犯邊,朝廷認為是曾銑的功勞,進職為兵部右侍郎,依然負巡撫之任。 [19-20] 

曾銑總督陝西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四月,明世宗命曾銑以原官總督陝西三邊軍務。 [22]  蒙古十萬多騎兵從寧塞營入侵,大肆侵掠延安、慶陽境地。曾銑率兵數千駐守塞門,又派遣前參將李珍搗毀馬梁山北的蒙古大營,殺死蒙古兵一百多人。蒙古聽説後,才開始逃遁。捷報奏上明世宗,賞賜他銀幣。既而蒙古多次入侵,遊擊高極戰死,副總兵肖漢敗績。曾銑上疏明世宗報告諸將的罪狀,被按兵律罰治。當時河套蒙古在近塞放牧,零散騎兵往來,居民不敢樵採。曾銑正在修築邊塞,怕被他們擾亂,於是選精兵打擊他們。蒙古逐漸退到北方,間或用輕騎入侵搶掠,曾銑又率領諸軍將他們驅趕到遠處。參將李珍和韓欽多有功勞,明世宗下詔增加曾銑的薪俸一級,賜銀幣有加。 [23] 
曾銑向來喜好功名,又感到明世宗的知遇,更加想有所報達。考慮蒙古佔據河套,長期成為明朝的邊患,於是嚮明世宗上疏説:“敵賊佔據河套,侵擾邊疆將近百年。孝宗想收復而不能,武宗想征討而沒有實現,讓吉囊佔據作為巢穴。他們出河套則侵略宣、大、三關,以威震畿輔;入河套則入侵延、寧、甘、固,以擾亂關中。深山大川,形勢有利於敵而不利於我。封疆之臣當中還沒有對陛下説要收復河套的人,因為這是軍興重務;小有挫折損失,災禍就會接踵到來,鼎烹刀鋸,前後受刑。我並不是不知道兵兇戰危,而枕戈汗馬,切齒痛心已經有些日子了。私下曾謀劃着這件事:秋高馬肥,弓矢勁利,他們聚集而進攻我們,而我們則分散而防守,讓他們佔上風;冬深水枯,馬無隔夜之糧,春寒陰雨,土地沒有乾燥的地方,他們的優勢漸弱,我們利用這一時機,則中國佔優勢。我請求用精兵六萬,加以山東槍手二千,每當春夏之交,攜帶五十天的糧餉,水陸交進,直搗他們巢穴。步騎齊發,炮火如雷激盪,則敵寇就不能支撐。這是一勞永逸的辦法,萬世社稷所依賴的。”於是逐條奏上八項建議。這時,曾銑與延綏、寧夏撫臣想在西起定邊營,東到黃甫川的一千五百里中,修築邊牆防禦蒙古的軍隊,請求金幣數十萬,打算三年完工。奏章一併下到兵部。部臣感到困難,請求下令諸鎮文武將吏協議。明世宗下詔書告知説:“敵賊佔據河套為患已經很久了,朕日夜惦念這件事,邊臣沒有分擔主子憂愁的人。現在曾銑倡導恢復邊疆的提議很壯烈,其令曾銑與諸鎮臣子悉心研究方略,給予修邊費用二十萬兩。”曾銑於是更加堅決。但諸巡撫延綏張問行、陝西謝蘭、寧夏王邦瑞及巡按御史盛唐以為困難,長久不到一起會奏。曾銑大怒,上疏嚮明世宗請求,明世宗責備了諸位巡撫。等到張問行被罷後,楊守謙代替他,楊守謙的意見與曾銑相同,曾銑於是集合諸臣逐條奏上方略十八事,之後又獻上陣營圖八幅,明世宗以讚賞性的口氣下旨讓朝廷討論。 [25] 
廷臣看到明世宗的意思是向着曾銑,都與曾銑説的一樣。明世宗忽然拿出親筆詔書曉諭輔臣説:“現在驅逐河套逆賊,師出果真有名嗎?士兵糧食果真有餘,一定能夠成功嗎?一個曾銑何足道之,如生民荼毒怎麼樣?”當初,曾銑建議的時候,輔臣夏言想依靠他來立大功,因而極力主張這樣做。這時聽到這話,感到非常驚駭,請求明世宗自己裁決。明世宗下令刊發手詔,普遍發給參加討論的諸臣。當時嚴嵩正與夏言有仇隙,想借此來搞垮夏言,於是極力言説河套一定不能收復。暗中詆譭夏言,故意引罪請求罷職,以便激怒明世宗。不久又明顯攻擊夏言,他説:“向來擬旨褒獎曾銑,我都沒有事先聽説。”兵部尚書王以旗會集廷臣復奏,於是全部與以前説的不一樣,説河套不可能收復。明世宗於是派官逮捕曾銑,調出王以旗代替他;責怪科道兵不説話,一概在朝廷上用杖拷打,停發薪俸四個月。明世宗雖然惱怒曾銑,但是並不想殺他。咸寧侯仇鸞鎮守甘肅時,因阻撓邊事遭曾銑彈劾,被逮捕問罪。嚴嵩過去向來與仇鸞親近。他獲知曾銑的好友蘇綱,是夏言繼妻的父親,蘇綱與曾銑、夏言曾經往來通話,於是代替仇鸞獄中草就疏章,誣告曾銑掩敗不奏,剋扣軍餉上萬,並派兒子曾淳跟着他的親信蘇綱賄賂當權者。這種話絕對沒有佐證驗檢,但明世宗深信他的話,立即將曾淳、蘇綱下詔獄。給事中齊譽等人看見明世宗非常憤怒曾銑,請求早日將他依法處置。明世宗責怪齊譽黨奸避事,降級調出朝廷任職。等到曾銑押到,法司將他犯的罪比擬邊帥失陷城寨所犯的罪。 [26] 

曾銑冤死身後

嘉靖二十七年三月十八日(1548年4月25日),明世宗依照法律正條,將曾銑以交結近侍的條律斬首,妻子流放二千里,即日執行刑法。曾銑死後,夏言也坐罪被斬,而仇鸞被釋放出獄。曾銑廉潔,他死了以後,家裏沒有剩餘的財產。 [27]  [31] 
隆慶初年,給事中辛自修、御史王好問為曾銑辯冤説曾銑志在立功,身遭重法,無論是認識他的人還是不認識他的人,都沉痛悼念他。於是,明穆宗下詔贈官兵部尚書,諡號襄愍。 [28] 
萬曆年間,明神宗聽從御史周磐的請求,在陝西為曾銑建祠紀念。 [29] 

曾銑主要影響

曾銑軍事

曾銑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曾多次擊退入侵的韃靼軍隊,屢立戰功。 [1] 
在與蒙古人的長期作戰中,曾銑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精鋭之師,號稱“曾家軍”。在人員選拔上,從各軍中精挑細選,即便有小過,只要有特長的,也都予以重用。在武器配備方面,大量配備火車、地炮等“現代化”武器,實現了冷兵器與火器相結合,長武器與短兵器相結合,遠可攻,近可守。在訓練方法上,推崇以實戰形式演練戰陣之法,一日一小操,五天一大操,曾銑親自教習隊伍陣營佈列、打放火器、擊搏攻刺等方法,並實地考核檢閲。 [37] 
曾銑還首創了“裝甲”戰法。針對蒙古騎兵機動性強、衝擊力大的特點,“曾家軍”每營編制戰馬三千匹,戰車二百輛,每戰車配備火箭二百,大小連珠炮各一門,霹靂槍八杆,手把銃兩支。兩軍對陣時,裝甲戰車環立佈陣,步兵置於車旁,車上則是裝機營士兵和弓箭手嚴陣以待。當蒙古騎兵衝鋒時,明軍戰車上槍炮弓箭齊鳴。即便敵軍到了戰車前,也傷不了裝甲戰車絲毫,反被戰車四周的士兵持長槍刺馬足、挑騎兵,吃盡了苦頭。 [37] 

曾銑發明

曾銑還創造了一種叫做“慢炮”的火器,其狀似圓鬥,內裝火藥和發火機巧,點燃後,火線燃燒一二個小時後才發射。面用五彩裝飾。敵人撿到後,視為珍奇異物,聚集觀看傳玩的人很多。一會兒火藥引發,死傷的人很多。 [38] 
曾銑還是地雷的發明者。 [47]  據史載,“曾”式地雷“挖一個深一丈多的坑,在裏面藏上火藥,用土塊蓋在四周,再蓋上一層沙子,讓表面看起來與地面一樣平。在火藥下面繫上一根引火線,把引火線的一頭拴在地面人不注意的地方。有人從這裏經過,一旦踩上引火線,火藥就會爆炸,飛石傷人”。 [39] 

曾銑歷史評價

明世宗朱厚熜:山西巡撫都御史曾銑久在邊方,勞績優異。 [21] 《明世宗實錄》引)
盧瓊:公憫無辜之民橫罹斮斫,不計生死禍福,以身任之,力請於朝而得免議。受公之恩,非直欲旦暮見公之容,而又使欲其子若孫皆知所自。禮以義起,古之道也。昔文潞公澤及天下,洛人生祀於資聖院;張文定弭盜一方,蜀人圖像於益。遼之禍起於倉卒,深淺成敗不可測,而文定自外入,又得伸縮自由,公視之大難也。而公才望日隆,安知不為潞公乎? [44] 《石塘曾公生祠記》
薛侃:又訪得文臣中如曾銑、楊守謙、商大節、程鵬、朱方、張漢、王杲、孫繼魯八人,或志在立功,身遭重闢,或事存體國,罪累流亡,至今無問,知與不知,皆痛惜之。 [36] 《王陽明全集》引
皇甫汸:君不見高帝興師淨朔方,我文親亦御戎行。徵兵盡選三河少,校士爭收六郡良。萬騎旌旂紛蔽日,千羣組練凜凝霜。驃騎積弩號將軍,耀武宣威志立勳。陣前殺氣驕難近,幄內奇謀秘莫聞。一朝受脤出蕭關,百戰長驅事馬鞍。雪晦陰山乘夜襲,天橫北斗向南看。按轡俄傳勞細柳,飛書已報下皋蘭。君王神武由天錫,都護材雄總無敵。長戈大劍耀星芒,晝僕旌旗夜奪壁。鑿空開域路應賒,置亭列障遂踰沙。博望從來能許國,嫖姚自誓不言家。奏凱班師海海外,共賀黃圖亙地界。銘功刋石紀龍飛,解甲韜弓羅虎拜。此時高會坐明堂,登歌獻壽樂無疆。越巂探輸陳異物,巴俞角抵盡來王。世變堪嗟己巳間,白登愁睹翠華還。不聞更上金城略,但教常閉玉門關。王者之寶在土地,辛苦成功可輕棄。先皇遺卻平城憂,謀臣徒守珠崖議。百年慷慨有書生,每過湟中氣不平。非求燕頷封侯易,翻思馬革裹屍輕。不識忌諱爾何戇,可憐身死名俱喪。朱生肯訟伏波冤,魏文猶寢中山謗。只今邊徼有煙塵,寄言韓相好和親。縱使分麾思命將,不知投筆竟何人。 [42] 《河湟行·傷曾公銑也》
徐階張居正等:銑有機略,初為御史,巡按遼東,會遼廣寧、撫順兵變,銑密運方略,悉捕首惡誅之,全遼大定,時論以為才。會虜患棘,因不次見擢,膺專閫之寄。然銑躁迫無經遠,弘猷自負遼左功,謂天下事無難為者。其所注措,率多誕漫。 [32] 《明世宗實錄》
王世貞:曾銑者,故亦功名士也。 [40] 《嘉靖以來首輔傳》
劉伯燮:故總督曾銑、胡宗憲皆立功之臣。 [41] 《湖廣通志》引
張廷玉等:陳九疇、翟鵬、孫繼魯、曾銑皆可用之才,或謫或死,不以其罪。銑復套之議甚偉。然權臣當軸,而敵勢方強,雖頗、牧烏能有為? [2] 《明史》

曾銑軼事典故

曾銑擅於用兵

據《明史》記載,曾銑有膽略,擅長於用兵。有一年的除夕之夜,突然命令諸將出戰。當時塞上沒有警情,諸將剛剛準備酒席,不想出戰,賄賂鈴卒,叫他向曾銑的妻子求情推緩出戰。曾銑將鈴卒斬首示眾。諸將不得已,半夜三更披甲出戰。果然遇到敵寇,並將他們擊敗。第二天入賀完畢,諸將請問原因。曾銑笑着説:“發現烏鵲鼓譟得不是時候,所以才知道的。”諸將都很信服。 [24] 

曾銑威震韃靼

據《戒庵老人漫筆》記載,一次韃靼人圍困了曾銑鎮守的城池,只見城門口立一高高木架,架上木偶載歌載舞,而全城卻偃旗息鼓,沒有一絲動靜。此舉引起了韃靼人的警覺,於是便不敢貿然攻城。而士兵卻感到好奇,紛紛聚集在一起觀望,因而,一時人聲嘈雜,紛亂不已。突然間,只聽城中軍號突起,架上巨炮先發,緊接着城樓各處火炮齊鳴,圍觀的韃靼士兵被轟得落花流水。而這時,城內士兵又隨之而出,斬獲敵人無數。敵人不知道該怎樣對付,只是稱呼“曾爺爺”。 [46] 

曾銑王環義舉

據《湧幢小品》記載,曾銑的僕從王環,系滄州回族人,虯髯黑臉,力氣大,善騎射。曾銑聞其忠勇,招至帳下,讓其教導兵士射箭。曾銑被捕入獄後,流淚託付他照顧妻兒,王環哭泣着應諾。曾銑被殺,妻兒流放陝西漢中的城固。王環用小車護送夫人與其二子從小路至發配地,白天為他們準備湯粥,夜裏露宿在旅店外,幾千裏不曾懈怠。20年後,曾銑沉冤昭雪歸葬江都。王環又將曾銑的妻兒護送回揚州,用金錢和絲綢答謝他,他卻不理睬財物而離開了。曾銑可謂識士,託付得人;王環忠烈,義薄雲天。 [46] 

曾銑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高祖父
曾仁政
自浙江黃岩遷居揚州江都。
曾祖父
曾昶
——
祖父
曾宏
——
父親
曾輔
——
母親
張氏
——
平輩
妻子
陳氏
——
子輩
兒子
曾淳
——
參考資料: [34]  [31]  [35] 

曾銑主要作品

曾銑有《復套議》2卷行世。 [39] 

曾銑後世紀念

曾銑故宅位於江蘇省揚州老城區三元巷南側的小三巷,昔名曾家垣。揚州梅花嶺畔立“曾襄愍祠”。為紀念英雄,明代黃岩縣城北建“曾銑節制三陲坊”,故居巷口建“三邊總制坊”,巷名“曾銑巷”。 [1] 

曾銑史料索引

  • 張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 [2] 

曾銑藝術形象

在彈詞和京劇《十美圖》中,明朝嘉靖年間,嚴嵩獨攬大權,殺害了曾銑。曾銑的兒子曾榮、曾貴為了避禍,慌忙地離開了家鄉,開始在江湖中漂泊。嚴嵩的親信鄢懋卿誤收了隱匿身份的曾榮為義子。後來,在趙文華的撮合下,曾榮娶了嚴嵩的孫女嚴蘭貞和趙文華的女兒趙婉貞為妻。然而,後來曾榮的身份被揭露,嚴嵩想要殺掉他以絕後患。這時,嚴蘭貞的母親放走了曾榮,讓他得以逃脱。嚴蘭貞和趙婉貞都不滿意她們的祖父和父親所做的事情,所以她們離家出走。海瑞讚賞這兩個女子的義氣,所以收她們為義女。最後,曾榮和曾貴分別通過科舉考試得到了官職。他們幫助海瑞剷除奸臣,最後他們一共娶了十位妻妾。 [45] 
參考資料
  • 1.    明代將領曾銑  .温嶺市政府門户網[引用日期2018-02-10]
  • 2.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4-22]
  • 3.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嘉靖八年成進士,授長樂知縣。
  • 4.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一百五十七》:嘉靖十二年十二月……選授推官……知縣曾銑……為試監察御史,銑河南道。
  • 5.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三》:嘉靖十三年五月……戊子,命試監察御史李良、張敕、徐九皋、劉良卿、徐宗魯、曾銑、曹逵、李遂、周道、王紳實授,蘇叢、陳迂、諸演仍試職,候再考,王文光別用,從都察院覆試也。
  • 6.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四》:嘉靖十四年四月……己亥,賜狀元韓應龍朝服冠帶及諸進士寶鈔。次日,狀元率諸進士上表謝恩。巡按遼東御史曾銑按部金復,聞遼陽軍變,亟行副總兵李鑑揭榜安撫,凡經諸所措置為眾不便者悉罷之,命將吏督諸軍摻守如故。於是亂軍稍就約束,城門始開,遊擊高大恩自投於獄。銑遂按遼陽,分部將士畫域守九門及鐘鼓樓等處,非時巡警,懲其餘酒喧譁者,遂奏都指揮劉尚德等逢迎呂經失撫字狀,而為軍士乞原。疏俱下都察院覆,銃議欠當。往年大同逆軍戕害主將,罪在不宥,撫臣無謀,輙為請赦,蓋一時偷生之計猶可説也。今諸軍未有反叛之跡,而乃坐尚德以激變之罪,事情法律兩不相合。且遼陽既非反叛,則罪不至死,若索其首事者,必俛首受法,誰敢妄自跳梁以取滅族之禍?蓋軍士雖無反叛重情,其拘制都御史,捆打都御史,擅出獄中罪人,擅收九門鎖鑰,亦當求其為首者以正其罪。今乃不此之急,而於各官之參大小不遺,是豈法理之正乎?柔懦之論,不足謀國苟且之見。大夫事會銑議非是,詔會兵部再議以聞。時御史王廷亦言:“頃者兵部第議查勘,職官軍士者則從撫處,科臣曾忭、沈繼美等屢以為言,乃執議如故,蓋懲大同之事而因噎廢食耳。且遼陽今日謂非大同啓之不可,臣以為法不可廢,漸不可長。”並下兵部,兵部終以銑言為是,請即懸榜省諭,摻備如故,其開端諠譁者不過數人,聽巡按御史查實逮問。上從部議。已,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韓邦奇為右副都御史,代經巡撫遼東。
  • 7.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遼陽兵變,執辱都御史呂經。銑時按金、復,急檄副總兵李監罷經苛急事,為亂軍乞赦。
  • 8.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經罷,趨廣寧,悍卒於蠻兒等復執辱經。其月,撫順卒亦縛指揮劉雄父子。會朝廷遣侍郎林庭昂往勘,亂卒懼。遼陽倡首者趙劓兒潛詣廣寧與蠻兒合謀,欲俟鎮城官拜表,集眾亂,為總兵官劉淮所覺,計不行。復結死囚,欲俟庭昂至,閉城門為變。而銑已刺得二城及撫順為惡者姓名,密授諸將,劓兒等數十人同日捕獲。銑上言:“往者甘肅、大同軍變,處之過輕。羣小謂辱命臣,殺主帥,罪不過此,遂相率為亂。今首惡宜急誅。”乃召還庭昂,命銑勘實,悉斬諸首惡,懸首邊城,全遼大定。
  • 9.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嘉靖十四年十月……錄平遼陽、廣寧亂軍功,升御史曾銑為大理寺右寺丞,賞銀二十兩、紵絲二表裏;原遣侍郎林庭㭿、巡撫任洛、大監王純、遊擊史俊各十兩、一表裏;苑馬寺卿楊最、都指揮趙奇等各升一級;右參議高登俸一級。其餘賞有差。
  • 10.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擢銑大理寺丞。
  • 11.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遷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
  • 12.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俺答數入內地,銑請築臨清外城。
  • 13.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二百五十八》:嘉靖二十一年二月……巡撫山東都御史曾銑奏請築臨清外城,上曰:“築城事宜仍行撫按官詳議,果民願財足,即乘春和興築,務使河流不侵,運道無阻,足堪為保障。”
  • 14.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二百六十四》:嘉靖二十一年七月……己未,虜寇潞安,大掠沁、汾、襄垣、長子等處。上命河南巡撫魏有本於武安涉縣微子嶺堤備,仍選精兵徑趨山西潞、黎以為聲援;山東巡撫曾銑於臨清德州堤備,仍選精兵趨河南磁州、臨洺等處以為聲援;並行保定巡撫劉隅防守故關、井陘,仍會同總兵楊時等各帶精兵與山東、河南各兵剿殺遼薊遊兵三枝,遵前旨徑自調發故關一帶,分佈險隘。楊時務身率士卒,力御強虜,不許以非己信地、怠忽僨事一體治罪,仍行山西總兵等官隨賊嚮往,血戰立功。翟鵬令兼督山東、河南,巡撫以下俱聽節制,事寧之日如故。
  • 15.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二百七十七》:嘉靖二十二年八月……乙亥,以山東臨清州新城工完,升巡撫僉都御史曾銑為右副都御史,賞銀三十兩、紵絲二表裏;先任巡按御史何允魁賞銀十五兩;今任巡按御史楊本深遇京堂缺推用,仍賞二十兩、紵絲一表裏,餘各升賞有差。
  • 16.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工畢,進副都御史。
  • 17.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居三年,改撫山西。
  • 18.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二百八十三》:嘉靖二十三年二月……丙子,命巡撫山東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曾銑以原職提督雁門關等處兼巡撫山西。
  • 19.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經歲寇不犯邊,朝廷以為功,進兵部侍郎,巡撫如故。
  • 20.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三百七》:嘉靖二十五年正月……工部營膳司郎中汪宗凱初以太廟工完,命升五品京秩,辭,乞外補。疏未下,吏部即奏擬如宗凱言。上以部擅改易成命,奪該司官俸兩月。尋升宗凱尚寶司卿。兵部查議防秋效勞有功人員,上曰:“昨歲宣、大、山西虜不致犯,邊境無事,各鎮總、撫巡等官防禦有功,特加敍錄。山西巡撫都御史曾銑久在邊方,勞勣優異,升兵部右侍郎,巡撫如故。宣府巡撫都御史孫錦、總兵趙卿各賞銀四十兩、彩段三表裏,俱寫敕獎勵。巡按御史谷嶠、陳豪,參議蘇志皋、李磐等,副總兵林椿等,各齎銀幣有差,餘行總督官分別犒賞。總督侍郎翁萬達、總兵周尚文雖經受賞,勞勩居多,仍各賞銀三十兩、彩段三表裏。山西總兵王繼準宥罪開俸,副總兵瞿天爵、參將祁勳、楊鉞等免降級。”
  • 21.    世宗肅皇帝實錄 卷三百七 嘉靖二十五年 正月 二十三日 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29]
  • 22.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三百十》:嘉靖二十五年四月……乙未,命提督雁門等關巡撫山西兵部右侍郎曾銑以原職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先是,起用兵部尚書張經總督三邊,給事中劉起宗奏:“經前在兩廣,科克軍糧不下數萬,民夷胥讒痛入骨髓,交結之使往來京邸,絡繹不絕,惟知幹進,罔恤官箴。乞罷經新命,別選忠良有才望者任之。”疏入,上以經簡自廷推,朕親擢用者,新命甫下,何遽有此疏,命廷臣核實以聞。吏部尚書唐龍執奏經可任,言科論事出一時風聞,未足為據。得旨:“張經既經論劾,不必用,今更推堪用者。”乃用銑。
  • 23.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二十五年夏,以原官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寇十萬餘騎由寧塞營入,大掠延安、慶陽境。銑率兵數千駐塞門,而遣前參將李珍搗寇巢於馬梁山陰,斬首百餘級。寇聞之,始遁。捷奏,賚銀幣。既而寇屢入,遊擊高極死焉,副總兵蕭漢敗績。銑疏諸將罪,治如律。時套寇牧近塞,零騎往來,居民不敢樵採。銑方築塞,慮為所擾,乃選鋭卒擊之。寇稍北,間以輕騎入掠,銑復率諸軍驅之遠徙。參將李珍及韓欽功為多,詔增銑俸一級,賜銀幣有加。
  • 24.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銑有膽略,長於用兵。歲除夜,猝命諸將出。時塞上無警,諸將方置酒,不欲行,賂鈴卒求緩於銑妾。銑斬鈴卒以徇。諸將不得已,丙夜被甲行。果遇寇,擊敗之。翼日入賀畢,前請故。銑笑曰:“見烏鵲非時噪,故知之耳。”
  • 25.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銑素喜功名,又感帝知遇,益圖所報稱。念寇居河套,久為中國患,上疏曰:“賊據河套,侵擾邊鄙將百年。孝宗欲復而不能,武宗欲徵而不果,使吉囊據為巢穴。出套則寇宣、大、三關,以震畿輔;入套則寇延、寧、甘、固,以擾關中。深山大川,勢顧在敵而不在我。封疆之臣曾無有以收復為陛下言者,蓋軍興重務也;小有挫失,媒孽踵至,鼎鑊刀鋸,面背森然。臣非不知兵兇戰危,而枕戈汗馬,切齒痛心有日矣。竊嘗計之:秋高馬肥,弓矢勁利,彼聚而攻,我散而守,則彼勝;冬深水枯,馬無宿藁,春寒陰雨,壞無燥土,彼勢漸弱,我乘其弊,則中國勝。臣請以鋭卒六萬,益以山東鎗手二千,每當春夏交,攜五十日餉,水陸交進,直搗其巢。材官騶發,砲火雷激,則寇不能支。此一勞永逸之策,萬世社稷所賴也。”遂條八議以進。是時,銑與延、寧撫臣欲西自定邊營,東至黃甫川一千五百里,築邊牆禦寇,請帑金數十萬,期三年畢功。疏並下兵部。部臣難之,請令諸鎮文武將吏協議。詔報曰:“賊據套為中國患久矣,朕宵旰念之,邊臣無分主憂者。今銑倡恢復議甚壯,其令銑與諸鎮臣悉心上方略,予修邊費二十萬。”銑乃益鋭。而諸巡撫延綏張問行、陝西謝蘭、寧夏王邦瑞及巡按御史盛唐以為難,久不會奏。銑怒,疏請於帝,帝為責讓諸巡撫。會問行已罷,楊守謙代之,意與銑同。銑遂合諸臣條上方略十八事,已,又獻營陣八圖,並優旨下廷議。
  • 26.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廷臣見上意向銑,一如銑言。帝忽出手詔諭輔臣曰:“今逐套賊,師果有名否?兵食果有餘?成功可必否?一銑何足言,如先民荼毒何?”初,銑建議時,輔臣夏言欲倚以成大功,主之甚力。及是,大駭,請帝自裁斷。帝命刊手詔,遍給與議諸臣。時嚴嵩方與言有隙,欲因以傾言,乃極言套必不可復。陰詆言,故引罪乞罷,以激帝怒。旋復顯攻言,謂“向擬旨褒銑,臣皆不預聞。”兵部尚書王以旗會廷臣覆奏,遂盡反前説,言套不可復。帝乃遣官逮銑、出以旗代之;責科道官不言,悉杖於廷,停俸四月。帝雖怒銑,然無意殺之也。咸寧侯仇鸞鎮甘肅時,以阻撓為銑所劾,逮問。嵩故雅親鸞。知銑所善同邑蘇綱者,言繼妻父,綱與銑、言嘗交關傳語,乃代鸞獄中草疏,誣銑掩敗不奏,克軍餉鉅萬,遣子淳屬所親蘇綱賂當途。其言絕無左驗,而帝深入其説,立下淳、綱詔獄。給事中齊譽等見帝怒銑甚,請早正刑章。帝責譽黨奸避事,鐫級調外任。及銑至,法司比擬邊帥失陷城砦者律。
  • 27.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帝必欲依正條,當銑交結近侍律斬,妻子流二千里,即日行刑。銑既死,言亦坐斬,而鸞出獄……銑廉,既歿,家無餘貲。
  • 28.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慶隆慶初,給事中辛自修、御史王好問訟銑志在立功,身罹重闢,識與不識,痛悼至今。詔贈兵部尚書,諡襄愍。
  • 29.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萬曆中,從御史周磐請,建祠陝西。
  • 30.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傳第九十二》:曾銑,字子重,江都人。自為諸生,以才自豪。
  • 31.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三百三十四》:嘉靖二十七年三月……癸巳,錦衣衞鎮撫司鞫上曾銑獄情,謂銑交結大學士夏言,令其子曾淳先後持金數萬,託言妻父蘇綱致之。言所朋謀為奸,妄議復套,其前後掩覆失事,冒報功捷,具如咸寧侯仇鸞所訐。上曰:“曾銑妄議開邊,隱匿喪敗,殃虐百姓,欺蔽朕躬,罪在不宥。法司會同九卿、錦衣衞堂上官從重議擬,蘇綱發煙瘴地面充軍,夏言令錦衣衞差官校逮繫來京問。”已,法司會擬銑罪,律無正條,宜比守邊將帥失陷城寨者斬。上曰:“銑情罪異常,有旨重擬,乃稱律無正條,固可置不問乎?仍依所犯正律議擬以聞。”於是法司請當銑交結近侍官員律,詔可,乃斬銑於市,妻子流二千里。銑有機略,初為御史,巡按遼東,會遼廣寧、撫順兵變,銑密運方略,悉捕首惡誅之,全遼大定,時論以為才。會虜患棘,因不次見擢,膺專閫之寄。然銑躁迫無經遠,弘猷自負遼左功,謂天下事無難為者。其所注措,率多誕漫。巡撫山東,聞虜入太原,上疏請激還山東兵戍關西者,內守臨清,為時所笑。比視西師,乃昌復套議。大學士夏言好邊功,遂力主持之,紛紛造舟車,括鉛鐵,關隴之間,蕭然煩費矣。時虜勢方職,而我兵積怯,銑疏下部議,久之未覆。上心亦危疑之,密以訊大學士嚴嵩。嵩與言不相能,常思有以中之,欲因是陷言,乃間上指,謂其非計。説既行,隨騰疏攻言,言遂得罪去。是時上怒銑甚,然實無意殺言也。會咸寧侯仇鸞先為銑所劾,有旨逮詔獄。鸞上書闕下自理,嵩因授鸞意,令以復套事攻銑,賄言表裏作奸,覬圖大福。及鎮撫司奏獄具,下法司擬罪,凡再議,銑、言竟以交結近侍律俱論死,鸞罪得釋。遂厚賂嵩,兩人深相得,鸞益橫騺不法,以及於誅。銑既死,家無餘貲,妻子狼狽遠徙,天下聞而冤之。
  • 32.    世宗肅皇帝實錄 卷三百三十四 嘉靖二十七年 三月 十八日 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29]
  • 33.    宋星河. 曾銑年表簡編 ——以《明實錄》為基本史料的分析[J]. 文教資料, 2019, (2):87-89,26.
  • 34.    龔延明主編,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 登科錄 中 點校本,寧波出版社,2016.05,第418頁.
  • 35.    《皇明輔世編·卷六》:曾銑,字子重,其先浙之黃岩人,高祖仁政,徙居揚州。
  • 36.    (明)王陽明原著;馬昊宸主編,王陽明全集 3,線裝書局,2016.01,第1246頁.
  • 37.    【大家説】沙永祥:曾家軍  .揚州晚報.2022-04-06[引用日期2024-01-29]
  • 38.    韓欣主編,中國兵器收藏與鑑賞全書 下,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08,第395頁.
  • 39.    李坦著,揚州歷代名賢錄,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11,第85頁.
  • 40.    《嘉靖以來首輔傳·卷三》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4-01-29]
  • 41.    《湖廣通志·卷五十二》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4-01-29]
  • 42.    《皇甫司勳集·卷十三》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4-01-29]
  • 43.    《欽定盛京通志·卷一百十三·石塘曾公生祠記》:公諱銑,揚州人,石塘其號也。
  • 44.    《欽定盛京通志·卷一百十三》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4-01-29]
  • 45.    齊森華等主編,中國曲學大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2,第591頁.
  • 46.    永寧記憶 | 護佑封疆招奇冤——三邊總制曾銑  .閃電新聞.2023-06-10[引用日期2024-02-05]
  • 47.    李滔,陸洪洲編,中國兵工企業史,兵器工業出版社,2003.10,第27頁.
  • 48.    曾銑佚詩輯考  .今日黃岩[引用日期2024-02-13]
  • 49.    福建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主編;(民國)李駒主纂,長樂縣誌 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03,第851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