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曲藝曲種

鎖定
曲藝是中國説唱藝術的總稱。曲藝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眾多的曲種,各地流行的曲藝形式,具有各自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音樂曲調和表演方式,因而構成了品種繁多、藝術特徵各不相同的曲藝曲種。大致可分為:評話類曲種,相聲類曲種,快板類曲種,鼓曲類曲種等。
中文名
曲藝曲種
別    名
中國説唱藝術
分    類
評話類曲種、相聲類曲種、快板類曲種、鼓曲類曲種等

曲藝曲種曲藝種類

根據藝術特點、音樂曲調、語言、起源地點、流行地區等的區別可劃分為許多不同曲種,例如揚州評話、山東琴書、相聲、河南墜子、京韻大鼓、蘇州彈詞、四川清音、好來寶、贊哈、大本曲等。
根據腳本特點、演出形式和音樂曲式,大體上可以歸納成評書、相聲、快板、鼓曲、説唱大書等五大類。

曲藝曲種評書類

評書特點是隻説不唱,由一個演員講故事。"評"是用評語評論的意思。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説評書是"話則本之街談巷議,事則取其直説明言"。評書一般都用普通話講述,也有使用地方方言的,如四川評書湖北評書等。 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連闊如(1902-1971)説書時語重聲宏,説表做工自成風格,在評講方面見識獨到,勝人一籌。他擅長的書目有《東漢演義》、《三國演義》等。他生前經常在廣播電台播講,譽滿京都,曾有"千家萬户聽評書,淨街淨巷連闊如"的讚語。 近幾年來,鞍山市曲藝團中年演員劉蘭芳説的評書《岳飛傳》,熱情真摯地歌頌民族英雄岳飛,無情地鞭撻奸臣秦檜等敗類,做到了老書新説,舊書新評,愛聽眾之昕愛,恨聽眾之所恨,受到億萬聽眾的歡迎。一個演員,一塊醒木,一把扇子,就產生了"全憑一張口,滿颱風雷吼"的藝術魅力。

曲藝曲種相聲類

相聲是從中國民間説笑話發展成的,具有輕鬆、活潑、滑稽、風趣的特點,又能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和表演,增長羣眾的知識,滿足羣眾文化娛樂的要求。最常見的形式是一個人説的單口和甲乙二人捧逗爭哏的對口。三人以上的羣口,已很少有人表演。南方的獨角戲(滑稽)、四川的相書都屬於這一類。 最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對革新、提高相聲藝術很有貢獻。他在三十年代曾向著名相聲演員朱闊泉、緒德貴等學藝,1939年在北京首次登台演出。四十多年來,在説、學、逗、唱中,他博採眾家之長,擅於學唱京劇和地方戲曲;在語言上力求生動、形象、簡練、純潔;提倡幽默風趣,反對貧嘴聒舌;講求提高相聲藝術的格調。他的代表作有《戲劇雜談》、《關公戰秦瓊》、《改行》等。侯寶林1979年退出了舞台,主要從事相聲藝術的研究工作。

曲藝曲種快板類

快板包括快板書、對口快板(數來寶)、山東快書、天津快板、竹板書等曲種。它由一兩個演員韻誦,演出時用竹板節子板、銅板(鴛鴦板)擊打伴奏。快板原是單純敍事的,沒有故事情節,幹板垛字,節奏較快。增添了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後,發展成快板書。山東快書則是從竹快板書演變成的,主要説武松的故事。 著名的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高元鈞,解放前流落江南瀕臨絕境。解放初期參軍後,在部隊曲藝工作者的幫助下,致力於快書的整舊創新和普及工作,使快書在廣大戰士和工農羣眾中得到較普遍的發展。三十多年來,他和別人合作創作了《一車高梁米》等十幾段新曲目,整理了十幾段傳統節目,並總結了創作和表演經驗。1982年出版的四十萬字的《高元鈞山東快書選》,反映了這位承前啓後的大師在快書藝術改革、創新、普及、提高等方面所起到的開拓作用。

曲藝曲種鼓曲類

鼓曲音樂性較強,以演唱曲詞為主。曲藝中三分之二的曲種都屬這一類。概括一下,又可分成七種:

曲藝曲種彈詞

彈詞盛行於我國南方。一般是由兩個人彈唱,一人彈三絃,一人彈琵琶,有説有唱,稱為雙擋。也有一個人自彈自唱的。蘇州彈詞和揚州彈詞,演出形式完全相同,講究"説噱彈唱"。開書前所唱的"書帽兒"叫"開篇"。蘇州彈詞在創腔上流派紛呈,各有特色。當前主要的流派有蔣月泉的蔣調、朱雪琴的琴調、徐麗仙的麗調、侯莉君的候調、楊振雄楊調等。

曲藝曲種大鼓

大鼓流行於華北、東北等地區。一般用三絃伴奏,演員打鼓演唱。也有的不用樂器伴奏,只打鼓演唱。它是黃河流域的產物,盛行於清末,是從民歌小調發展變化來的。北方大鼓最早的一種是犁鏵大鼓(即山東大鼓、梨花大鼓),它的曲調唱腔是從魯北農村中一種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民歌發展成的,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淳樸健康的鄉土氣息。 為什麼起名叫"大鼓"呢?這有幾種不同説法。一説大鼓是從農民的秧歌發展來的,農民們有時敲着大鼓來引歌、送歌。秧歌鼓本來是很大的,後來參照和尚道土所用的扁鼓,把它改成小鼓了。一説是,從前鼓詞,擅演大部頭書,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等,所以管大部頭的鼓詞就叫"大鼓書",簡稱大鼓。
還有一説認為打鼓是為招攬觀眾,把大家聚集起來,即"打鼓説書",後被訛傳成"大鼓書"。總之,無論怎樣解釋,大鼓都是從中國民間土生土長起來的,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 全國二十幾種大鼓,多按地域起名。如西河大鼓山東大鼓、京韻大鼓、樂亭大鼓、北板大鼓京東大鼓、奉調大鼓,以及平谷、唐山、南陽、上黨、東北、安徽、河洛、湖北、太原、廣西、長沙、江西、膠東、淮南大鼓等。按樂器分有鐵片大鼓、木板大鼓、梅花大鼓、梨花大鼓、清音大鼓等。

曲藝曲種説唱書類

大書就是中、長篇書。表演時連説帶唱,説説唱唱。這類曲種如北方的西河大鼓、南方的評彈,很受農民歡迎。從題材上看,北方説唱大書基本都是傳統書,如《呼家將》、《薛家將》等。南方説唱大書卻創作了一批反映現實生活的書目,成績很大。象評彈《真情假意》,通過姐妹倆對愛情的不同態度,歌頌了妹妹崇高美好的心靈,揭露了姐姐醜惡可鄙的靈魂,對青年人應如何對待戀愛、婚姻、生活等問題,是很有啓發和教育意義的。它在1982年文化部主辦的"全國曲藝演出觀摩大會"上獲創作、表演一等獎,並被改編成廣播劇、話劇、電視劇演出,風行全國。 [1] 

曲藝曲種聯彈

曲藝的一種表演形式。 幾種樂器合奏稱為“聯彈”。過去梅花大鼓演出時, 曾有穿插“換手聯彈”、“七音聯彈”等的演出形式。

曲藝曲種大鼓

曲藝的一個類別。 又名鼓書大鼓書。 一般認為清初時形成於山東、河北的農村;一説大鼓舊稱“鼓詞”,或從鼓詞演變而成。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各省、市,兼及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部分地區。有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樂亭大鼓、京東大鼓、東北大鼓、山東大鼓膠東大鼓、安徽大鼓、上黨大鼓、湖北大鼓、廣西大鼓等數十個曲種。各種大鼓多數由一人自擊鼓、板,一至數人用三絃等樂器伴奏,也有僅用鼓、板的。大多取站唱形式。唱詞基本為七字句和十字句。早期曲目以中、長篇居多,有説有唱;後多偏重短篇,只唱不説。傳統曲目往往是相通的,題材廣泛,以歷史戰爭故事和男女愛情故事居多。由於流行地區不同,伴奏樂器、唱腔等也有所不同。

曲藝曲種琴書

曲藝的一個類別。又名揚琴。因主要伴奏樂器為揚琴,故名。包括山東琴書、徐州琴書、安徽琴書、翼城琴書、武鄉琴書、四川揚琴雲南揚琴北京琴書等曲種。各種琴書起源不一,多數由當地民歌、小調發展而成,有些則明顯受灘簧南詞的影響或由大鼓演變而成。表演形式不一,有一人立唱、兩人或多人坐唱和走唱的,有的則分角拆唱。唱詞也根據其樂曲,有七、十字句和長短句之分。有説有唱,一般以唱為主,以説為輔。伴奏樂器除揚琴外,也兼用三絃、二胡、箏、墜胡等。

曲藝曲種牌子曲

曲藝的一個類別。凡將各種曲牌連串演唱,用以敍事、抒情、説理的曲種都屬這一類。在曲式結構上通常取由曲頭、曲尾, 中間插入許多曲牌聯綴而成的聯曲體結構。 包括單絃大調曲子、四川清音、湖南絲絃廣西文場等。 一般為一人演唱,也有多至五、六人的。 伴奏樂器不一,流行在北方的牌子曲多以三絃為主,南方的牌子曲則多以揚琴琵琶、二胡等為主。各種牌子曲的曲牌數量多少不一,有些曲牌如 <銀紐絲>、<寄生草>、<剪剪花>、<疊斷橋>、<滿江紅>等,往往為各地牌子曲所共有。

曲藝曲種活兒

曲藝名詞。北方一些曲種稱曲藝節目為“活兒”、“活”。如“蔓子活”、“段兒活”等;有時也泛指演員的水平,如“有活兒”,指功底深、掌握的曲目多。

曲藝曲種蔓子活

曲藝名詞。 北方許多曲種如各種大鼓、評書等, 稱分回逐日, 連續演出的長篇或中篇曲目為 “蔓子活”。
曲藝名詞。過去評書、鼓書等演員,在演出中、長篇曲目, 往往先念誦四句或八句詩, 稱為“定場詩”。內容大半是介紹劇中的特定情景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其作用與“開詞”相仿。

曲藝曲種坐弦

曲藝名詞。過去北方一部分曲種如京韻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單絃、天津時調等演出時,經常有一名三絃樂師於後台等候,稱“坐弦”。凡遇演員無弦師或固定弦師因故未到場時,即由坐弦頂替。坐弦一般均有豐富的伴奏經驗,熟悉各個曲種和演員演唱特點以及曲目內容。

曲藝曲種撂地

曲藝名詞。又稱明地兒。設在廟會、集市、街頭空地上的曲藝演出場所。演員在平地上演出,另有人向觀眾租賃桌、凳,供觀眾坐席。許多曲種如相聲、山東快書等,大都經過撂地演出進入“戲棚子”。

曲藝曲種畫鍋

曲藝名詞。舊時北方有些撂地演出的曲藝演員,先以白砂土在地上劃圈、寫字,以吸引觀眾,稱為“畫鍋”。意為畫一個飯鍋,使演出有收入,得以餬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