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曲江區

鎖定
曲江區,隸屬廣東省韶關市,地處粵北中部、北江上游,東臨始興縣,西至乳源瑤族自治縣,南接翁源縣、英德市 [22]  ,北毗湞江區武江區仁化縣,總面積1620.77平方公里。 [1]  截至2021年10月,曲江區轄1個街道、9個鎮。 [25]  區政府駐馬壩鎮府前中路6號。截至2023年末,曲江區常住人口29.10萬人。 [24] 
曲江縣,後人釋以境內“江流回曲,因以為名”。 [17]  漢,設曲江縣。三國,分置始興縣南齊,分曲江縣北境置仁化縣梁,分曲江縣西北境置梁化縣。宋,分曲江縣置乳源縣 [17]  1943年,析曲江縣城設韶關市 [1]  2004年,撤銷曲江縣,設立韶關市曲江區。 [1] 
2023年,曲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210.18億元,比上年增長9.7%。 [24] 
中文名
曲江區
外文名
Qujiang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440205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廣東省韶關市
地理位置
粵北中部
面    積
1620.77 km²
下轄地區
1個街道、9個鎮
政府駐地
馬壩鎮府前中路6號
電話區號
0751
郵政編碼
5121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9.10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火車站
馬壩站
車牌代碼
粵F
地區生產總值
210.18 億元(2023年)

曲江區歷史沿革

曲江區地名由來

曲江縣,後人釋以境內“江流回曲,因以為名”。 [17] 

曲江區建置沿革

春秋為百越屬地,戰國為楚國屬地。
秦朝,為南海郡(郡治今廣州市)屬地;趙佗立南越國後,又為南越國屬地。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定南越,設置曲江縣,隸屬桂陽郡(郡治今湖南省郴州市)管轄。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桂陽郡曲江縣受荊州刺史部監察。王莽新朝,桂陽郡改稱南平郡,東漢初複稱桂陽郡。後期在桂陽郡南部地區設始興都尉,以加強對曲江縣的管轄。
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在桂陽郡南部分設始興郡(郡治設於曲江縣城),曲江縣隸屬荊州始興郡管轄。
西晉武帝太康(280—289)中期,改隸廣州始興郡管轄。永嘉元年(307)分荊州地置湘州(州治今湖南省長沙市),曲江縣改隸湘州始興郡管轄。東晉咸和三年(328)廢湘州,曲江縣復歸荊州始興郡。
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452),又改隸廣州始興郡,三十年(453),復歸湘州始興郡。泰豫元年(472)改始興郡稱廣興郡。南齊(479—502),復為湘州始興郡。梁承聖(552—555)中置東衡州,曲江縣隸東衡州始興郡管轄。梁末陳初,一度廢東衡州,始興郡改屬衡州(州治今英德市 [22]  )。陳天嘉元年(560)復置東衡州,曲江縣仍以隸始興郡屬之。
隋開皇三年(583),廢始興郡,曲江縣隸屬東衡州管轄。開皇九年(589),改隸廣州,後廣州改稱番州,曲江縣仍屬之。大業(605—618)年間,將州改為郡,曲江縣改隸南海郡管轄。
唐初改郡為州,曲江縣隸屬廣州管轄。武德四年(621)置番州,曲江縣隸番州,未久番州改稱東衡州。貞觀元年(627),改東衡州稱韶州,又置嶺南道,曲江縣隸屬韶州管轄,受嶺南道監察。天寶元年(742),改韶州稱始興郡,乾元元年(758),復改始興郡為韶州。天寶(742—756)間,曲江縣隸嶺南道韶州管轄。鹹通三年(862),嶺南道分為東、西兩道,曲江縣隸屬嶺南東道韶州管轄。
五代十國,先屬後梁,後屬南漢,仍以韶州轄曲江縣。
宋初,仍以嶺南東道韶州轄曲江縣。未久廢道留州,曲江縣隸屬韶州。至道三年(997年),又於州上置路(半行政半監察性質),曲江縣隸屬廣南東路韶州管轄。
元至元十五年(1278),嶺南平定後,曲江縣隸屬海北廣東道韶州路(此間又在韶州路置錄事司以管理城廂居民;一説至元二十三年置,又稱新民官司)。至順元年(1330),屬江西行省廣東道韶州路管轄。
明洪武元年(1368),改韶州路為韶州府(同年罷新民官司)。洪武二年,升廣東道為廣東行中書省;洪武八年又改稱廣東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廣東布政司,習慣上稱廣東省),曲江縣均以韶州府附郭縣隸屬之。
清初,仍稱廣東布政司,未久定稱廣東省,省下設道、府、縣,曲江縣隸屬廣東省南韶連道韶州府管轄。
民國元年(1912),廢道、府,曲江縣直隸廣東省。民國3年,復設道,曲江縣隸廣東省南韶連道(未久改稱嶺南道)。民國9年,復廢道,未久設北區善後督辦,性質與道同。民國14年,設北江行政區,民國15年,又廢行政區。民國17年,設北江善後委員會。民國21年,改為北江綏靖區,曲江縣均屬之。民國25年,改設第二行政督察區,性質與善後委、行政區、綏靖區同,均為省派出機構,曲江縣仍屬之。民國29年,改稱北江行政區,民國30年,複稱第二行政督察區,曲江縣仍屬之。民國36年,曲江縣隸屬第三專署行政督察區。
1949年,曲江縣隸屬廣東省北江臨時人民行政委員會領導。成立韶關市,縣城城關區劃歸韶關市管轄。
1950年,撤銷北江臨委改設北江專區,專署駐曲江縣城(韶關),轄曲江等16縣。
1952年,撤銷北江專區,改設粵北行政區,轄曲江等19縣1市。曲江縣、乳源縣合併成立曲江乳源縣(簡稱曲乳縣)。
1953年,撤銷曲乳縣,各自恢復原建制。
1956年,撤銷行政區,改設韶關專區,轄曲江等17縣(含2民族自治縣)1市。
韶關雲髻山
韶關雲髻山(80張)
1959年,曲江縣、仁化縣和乳源縣一部併入韶關市,撤銷曲江縣建制;
1961年,恢復曲江縣建制,仍隸韶關專區。
1970年,韶關專區改稱韶關地區,轄曲江等15縣(含3個民族自治縣)1市。
1977年,韶關市改由省府直轄,曲江縣劃歸韶關市領導。 [17] 
1983年,撤銷韶關地區,原韶關地區大部與韶關市合併,成立韶關市,曲江等12縣(含3個自治縣)屬之。 [1] 
2004年,撤銷曲江縣,設立韶關市曲江區。 [1] 

曲江區行政區劃

曲江區區劃沿革

三國吳永安六年(263),分曲江縣東境及南野縣地置始興縣
南北朝南齊(479—557),分曲江縣北境置仁化縣。梁(502—557)廢仁化縣,轄地復歸曲江縣。唐垂拱四年(688),又劃出仁化、光宅、清化、潼陽4鄉復置仁化縣
梁天監七年(508),分曲江縣西北境置梁化縣
隋開皇十六年(596),湞陽縣一部併入曲江縣。開皇十八年(598)梁化縣改稱樂昌縣。
唐武德四年(621),分曲江縣地置臨瀧、良化2縣;貞觀八年(634)廢2縣,其地復歸曲江縣。
北宋宣和三年(1121),劃出曲江縣之廉平、福建2鄉及翁源縣太平鄉置建福縣;南宋初年廢建福縣,轄地各歸原縣。南宋乾道二年(1166)分曲江縣西境崇信鄉、樂昌縣南境依化鄉置乳源縣(一説乾道三年置乳源縣)。
元至元十五年(1278),並翁源縣於曲江縣。大德五年(1301),復置翁源縣。延六年(1319),復並翁源縣於曲江縣。明洪武元年(1368),復置翁源縣(上半年稱岑水縣)。
1957年,韶邊瑤族自治縣成立,曲江縣將犁市區、重陽區及樟市區的7個漢族小鄉(桂頭、棉圍、陽陂、中心、團結、大壩、酒嶺)、1個漢族自然村(列村)、5個瑤族小鄉(上瑤、下瑤、初溪、竹梅、營坑)劃歸韶邊縣管轄。
1958年,撤銷韶邊瑤族自治縣,上瑤、下瑤迴歸曲江縣。
1959年,原曲江縣6個公社劃歸韶關市;並將原曲江縣犁市公社的、下坑及龍歸公社的白芒、壩廠劃給韶關市。
1961年,將原乳源縣的乳源公社、古母水公社劃歸曲江縣管轄。
1963年,乳源瑤族自治縣成立,乳源、古母水兩公社迴歸乳源縣,曲江縣江灣公社紅山、白石、梁屋三個大隊劃歸乳源縣。
曲江
曲江(10張)
1965年,乳源縣侯公渡公社的紅山、白石、梁屋3個大隊劃歸曲江縣。曲江縣龍歸公社的陽山、沐溪2個大隊劃歸韶關市。
1973年,曲江縣重陽公社的一六、羅屋、樂羣、東七、東粉5個大隊劃歸乳源縣管轄。
1975年,曲江縣大塘公社的石山、陳江大隊,長壩公社的黃浪、灣頭大隊,犁市公社的臘石大隊,龍歸公社的甘棠大隊劃歸韶關市。 [1] 
2004年,原曲江縣的花坪鎮、犁市鎮劃歸湞江區;原曲江縣的重陽鎮、龍歸鎮、江灣鎮劃歸武江區;原曲江縣的黃坑鎮、周田鎮、大橋鎮劃歸仁化縣 [1] 
2006年,撤銷大坑口鎮,併入烏石鎮。 [1] 
2012年,設立松山街道。 [1] 

曲江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曲江區轄1個街道、9個鎮:松山街道馬壩鎮大塘鎮楓灣鎮小坑鎮沙溪鎮烏石鎮樟市鎮白土鎮羅坑鎮 [25]  區政府駐馬壩鎮府前中路6號。

曲江區地理環境

曲江區位置境域

曲江區,地處粵北中部、北江上游,東臨始興縣,西至乳源瑤族自治縣,南接翁源縣英德市 [22]  ,北毗湞江區武江區仁化縣。位於北緯24°27'~24°52'、東經113°11'~113°58'之間,總面積1620.77平方公里。 [1] 

曲江區地形地貌

曲江,屬山地、丘陵、盆地地貌。西南部和東部中山環抱;中部丘陵、盆地交錯,海拔多在200米以下,谷底的沖積平原海拔多在80~100米之間。 [1] 

曲江區氣候

曲江,氣候環境多樣化。南北氣流交匯頻繁,冬季以吹偏北風為主,夏季以吹偏南風為主,春秋偏北風和偏南風互為交替,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有明顯的濕熱和乾冷季。曲江既具有氣温高、熱量足、雨量豐,受海洋氣候影響的熱帶性氣候特徵;又表現為大陸性氣候明顯,冬夏温差大,冬季降雨少,在南下的西伯利亞極地大陸氣團影響下有短期暴冷和霜凍,春季多低温陰雨天氣。 [1] 
2023年,曲江區降雨量2065.1毫米,比上年下降14.8%。年均氣温21.1℃,晴天天數216天(<0.1mm降水)。 [24] 

曲江區水文

楓灣鎮風光 楓灣鎮風光
曲江境內河網密佈,所有河流均發源于山區,向中部匯合後注入北江,呈輻合狀分佈。 [1] 

曲江區自然資源

曲江區水資源

曲江區 曲江區
曲江區,水力資源理論藴藏量14.1萬千瓦。擁有建成投產電站152宗,裝機容量152055千瓦(含濛浬電站),發電量45144.5萬千瓦時(含濛浬電站)。地下水資源有碳酸鹽巖裂隙溶洞水和鬆散巖潛水等類型,水位深埋1.20-7.75米,單位湧水量16升/秒米以上。地熱資源也較豐富,出水點圍巖多為石灰岩,次為花崗岩或砂岩,水温一般為30°C60°C,水質類型多樣,可用於沐浴、醫療和飲用。 [1] 

曲江區生物資源

曲江,共有木本植物204科,1563種以上,其中:裸子植物9科,25種以上;雙子葉植物139科,1183種以上;單子葉植物19科,208種以上;蕨類植物37科,147種以上;僅喬木一類就有40科,120種以上。植物種類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有桫欏樹,屬於國家二級、三級和四級保護的有伯樂樹、水松、南方鐵杉、銀鍾花、秀麗錐等17種,還有省級保護的有黑桫欏,屬於珍稀植物的有深山含笑、野含笑、中華錐、南嶺錐。
曲江野生生物物種豐富,種類齊全,其中獸類有豪豬、獐、石羊、果子狸、九節狸、水獺等;鳥類有鵪鶉、鷓鴣、麻鷳、猴面鳥、長尾雉、鶴、竹雞等;魚類有赤眼鱒、團頭魴、長春鯿、鰣魚、鰻鱺、大眼鱖、斑鱧、大刺鰍等;其他的還有金環蛇、眼鏡蛇、百步金錢、石蛤、蜆、螻蛄、牛虻、天牛等。除此之外,動物種類中,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有云豹、黑麂、黃腹角雉,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的有穿山甲、白鷳、短尾猴、虎紋蛙等12種。 [1] 
2023年,曲江區林業用地面積12.3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4.7%,林木綠化率76.2%,活立木蓄積量840.55萬立方米。全區共有自然保護區2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個),面積2.81萬公頃。 [24] 

曲江區礦產資源

曲江區 曲江區
曲江區,處於南嶺成礦帶內,共發現各類礦48種。已發現的黑色金屬礦產有鐵;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11種,包括銅、鉛、鋅、鎢、錫、鉍、鉬、銻、汞、金、銀;稀有及分散元素礦產14種,有鈮、鉭、鈹、鋰、銣、銫、稀土、鎵、鋼、鎘、鉈、錸、硒、碲;放射性礦產有鈾;燃料礦產有煤和泥炭土;冶金輔助原料礦產有:耐火黏土、溶劑灰巖、白雲岩、硅石、螢石;特種非金屬礦產有水晶;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有:黃鐵礦、磷、砷、鉀長石;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8種,有水泥灰岩、水泥配料黏土、水泥配料砂岩、高嶺土、大理岩、花崗岩、矽卡巖、彩石。其中鐵礦儲量在1億噸以上、銅礦儲量名列全省第一,銻礦儲量居全省第二,鎢礦的儲量居全省第三位。 [1] 
2023年,曲江區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中:硫鐵礦(礦石量)18376.47萬噸,銅金屬32.88萬噸,鉛金屬3.23萬噸,鋅金屬9.14萬噸,鎢金屬3.82萬噸,銀金屬0.04萬噸,水泥用灰巖(礦石量)10315.3萬噸。 [24] 

曲江區人口

截至2023年末,曲江區户籍人口30.9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4.81萬人。全區年末常住人口29.1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36萬人,城鎮化率63.1%。全年出生人口1999人,出生率為6.5‰;死亡人口1545人,死亡率為5.0‰。 [24] 
曲江區除漢族外,還有瑤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土家族、黎族、京族、彝族13個少數民族,約佔全區總人口數的1%,其中世代定居曲江的少數民族主要是瑤族。 [1] 

曲江區經濟

曲江區綜述

2022年,曲江區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209.27億元,比上年下降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58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115.46億元、下降8.5%;第三產業增加值72.23億元、增長0.0%。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2021元、下降4.4%。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2021年的9.82:57.07:33.11調整為10.31:55.17:34.52。 [21] 
2023年,曲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210.18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30億元,增長7.3%;第二產業增加值110.64億元,增長12.4%;第三產業增加值77.24億元,增長7.0%。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23萬元,增長9.6%。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2022年的10.84:51.85:37.31調整為10.61:52.64:36.75。 [24] 
2023年,曲江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417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530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65人。 [24]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曲江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2.8%。按投資主體分,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投資增長1.5%,外商及港澳台經濟投資下降66.5%,民間投資增長1.4%。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長45.3%;第二產業投資下降7.0%,其中,製造業投資下降16.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0.9%。民間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5.0%。區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63.63億元,完成計劃的100.22%。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4.71億元,比上年增長38.3%;其中,商品房銷售面積19.88萬平方米,增長5.9%。 [24] 
財政
2023年,曲江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23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税收收入5.21億元,增長35.3%。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33億元,下降5.1%;其中,教育支出5.33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衞生健康支出3.02億元,下降4.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75億元,下降2.9%。民生類支出20.9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2.6%。 [24] 

曲江區第一產業

2023年,曲江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8.0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農業增長8.1%,林業增長51.6%,畜牧業增長5.8%,漁業增長0.4%,農林牧漁輔助業增長16.2%。
2023年,曲江區糧食播種面積17.76萬畝、比上年下降10.5%;糖蔗種植面積0.22萬畝,下降13.6%;油料種植面積4.96萬畝,增長2.1%;蔬菜種植面積4.89萬畝,增長3.86%;中草藥種植面積28畝,增長86.7%。農村用電量1億千瓦時,增長7.4%。
2023年,曲江區糧食產量7.59萬噸,比上年下降2.0%;油料產量1.25萬噸,增長21.8%;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1.22萬噸,增長9.4%;園林水果產量3.72萬噸,下降6.4%;茶葉產量394噸,下降0.8%。
2023年,曲江區肉類總產量3.89萬噸,比上年下降5.9%。其中,豬肉產量3.23萬噸,下降2.9%;禽肉產量0.64萬噸,下降18.8%。年末生豬存欄23.1萬頭,下降15.0%。全年生豬出欄40.05萬頭,增長6.5%。水產品產量1.52萬噸,增長0.3%。 [24] 

曲江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3年,曲江區全部工業增加值101.28億元,比上年增長13.3 %。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6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下降13.5%;股份制企業增加值下降12.6%,外商及港澳台企業增加值下降5.8%。分門類看,採礦業下降2.0%,製造業增長17.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8.0%。
2023年,曲江區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1%,紡織業下降5.9%,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5.9%,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9.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工業增長11.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8.9%。
2023年,曲江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5.57億元。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6.69億元,股份制企業利潤6.50億元,外商及港澳台企業虧損0.26億元。分門類看,採礦業利潤 4.02億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2.24億元。 [24] 
建築業
2023年,曲江區建築業增加值9.69億元,比上年增長3.9%。年末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37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9.49億元,比上年增長7.0%。 [24] 

曲江區第三產業

旅遊業
2023年,曲江區接待旅遊者人數110.7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2%。其中,國內過夜遊客56.94萬人次,入境過夜遊客0.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2.81億元,增長138.8%。 [24] 
服務業
2023年,曲江區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1.86億元,比上年增長12.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6.61億元,下降3.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2.83億元,增長15.3%;金融業增加值8.72億元,增長11.7%;房地產業增加值12.30億元,增長3.4%;其他服務業增加值34.39億元,增長6.7%。
2023年,曲江區郵政支局機構數10個,郵政所機構數9個,郵路總長度185公里。訂銷報刊累計72萬份,與上年持平;訂銷雜誌累計36萬份,與上年持平;郵政行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0.92億元,增長12.0%;快遞業務量255.5萬件,增長12.0%;快遞業務收入0.06億元,增長15.0%。 [24] 
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2023年,曲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78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11.76億元,下降4.3%。其中,進口2.17億元,下降1.8%;出口9.59億元,下降4.9%。實際利用外資817萬美元,下降20.0%。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個。 [24] 
金融
截至2023年末,曲江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82.15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住户本外幣存款餘額211.41億元,增長10.6%。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73.69億元,增長19.5%;其中,住户貸款餘額68.47億元,增長9.1%;企(事)業單位貸款105.14億元,增長27.4%。住户貸款餘額中,個人消費貸款52.16億元,增長1.3%,其中,中長期消費貸款61.54億元,增長6.8%;短期消費貸款6.93億元,增長35.0%。企(事)業單位貸款中,短期貸款38.69億元,增長13.1%,中長期貸款63.83億元,增長33.3%。存貸比61.56%,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 [24] 

曲江區社會事業

曲江區教育事業

2023年,曲江區有完全小學共19所,按地域分,城區9所,鎮區9所,鄉村1所。初中階段學校12所,按地域分,城區5所,鎮區7所;按辦學類型分,普通初級中學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高中階段學校2所為高級中學2所。中等技術職業學校1所。全區幼兒園47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4所。按地域分,城區26所,鎮區17所,鄉村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
2023年,曲江區各類學校校舍建設情況:幼兒園學校佔地面積13.70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1.66萬平方米(包括教學點);小學校區佔地面積73.89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1.25萬平方米(包括教學點)。小學運動場地面積達24萬平方米,小學運動場面積及體育設備達標的學校19所,小學體育器械配備達標學校19所,小學音樂器材配備達標學校19所,小學美術器材配備達標學校19所,小學數學自然實驗儀器達標學校19所;初級中學佔地面積40.78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2.79萬平方米(包括教學點),運動場地面積12.96萬平方米;中學運動場面積及體育設備達標的學校14所,中學體育器械配備達標學校14所,中學音樂器材配備達標學校14所,中學美術器材配備達標學校14所,中學理科實驗儀器達標學校14所。
2023年,曲江區在校學生情況:幼兒園在園兒童9436人,小學在校學生23060人,初級中學在校學生11227人,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學生1957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5438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3103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71人。全區3-6歲兒童毛入園率98.53%,“三殘”兒童少年入學率、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學畢業升學率、初中適齡學生入學率等都達到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100%。
2023年,曲江區初中畢業生3449人,畢業升學3403人,升學率達到98.66%。其中,升讀普通高中1837人,升讀中職學校1090人,升讀技工學校476人。
2023年,曲江區各類學校專任教師共3413人,分別為:學前教育635人,小學教育1360人,初中教育678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73人,高中教育388人,特殊教育18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161人。高級職稱以上418人,分別為:幼兒園高級3人,小學高級93人,初中中學高級112人,高中中學高級137人,中等職業技術高級19人,特殊教育學校高級3人,九年一貫制學校高級32人,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高級4人,教師發展中心高級15人。 [24] 
曲江區駐有: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 [18] 
曲江區 曲江區

曲江區文化事業

2023年,曲江區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39萬冊,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電視發射台1座,廣播調頻發射台1座。有線數字電視用户1.5萬户,有線電視入户在線率18.8%。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
國家一級圖書館:曲江區圖書館。 [6]  國家二級文化館:曲江區文化館。 [19] 

曲江區體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曲江區共有全民健身場地數990個,全民健身場地面積總面積共79.60萬平方米。 [24] 

曲江區醫療衞生

2023年,曲江區共有醫療衞生機構153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醫療衞生牀位數0.12萬張。各類衞生技術人員0.18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39人,註冊護士802人。鄉鎮衞生院10個(含松山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牀位248張,衞生技術人員759人,鄉村醫療點85個。 [24] 

曲江區社會保障

居民收入
2023年,曲江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54元,比上年增長5.8%。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50元,增長5.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41元,增長5.8%。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61,與去年同期保持一致。 [24] 
社會保障
2023年,曲江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人員)7.59萬人,比上年增長3.5%。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9.28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9.52萬人,增長38.7%。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9.29萬人,下降7.0%;參加工傷保險5.0萬人,增長7.9%。參加失業保險4.59萬人,比上年增長1.3%。
截至2023年末,曲江區城鄉居民享受低保人數3463人。其中,城鎮居民625人,農村居民2838人。全年發放低保資金2386.62萬元。年末敬老院9所,牀位數452張,在院人數172人。社會福利院1所,牀位數166張,在院人數166人。 [24] 

曲江區環保事業

2023年,曲江區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耗量(等價值)590.09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11.8%。全社會用電量57.42億千瓦小時,增長9.3%。其中,工業用電51.36億千瓦時,增長9.6%。
2023年,曲江區出現中度污染1天,未出現重度污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實況狀態下,AQI優良達標率為 98.1%,達到市考核目標 95.3%的要求;PM2.5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上升9.09%;O3濃度為130微克/立方米,下降17.7%;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99,改善率達到1.32%。 [24] 

曲江區交通運輸

2023年,曲江區公路貨運週轉量48.51億噸公里、比上年下降0.6%,客運週轉量8861.52萬人公里,增長4.0%。水路貨運週轉量0.99億噸公里,下降37.0%。年末公路通車裏程1703.37公里,公路密度105.08公里/百平方公里。按路面類型分,瀝青路面公路202.08公里,水泥路面1501.29公里。按技術等級分,等級公路1703.3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3.81公里,一級公路54.26公里,二級公路74.83公里,三級公路161.28公里,四級公路1339.19公里。
截至2023年末,曲江區民用汽車保有量7.12萬輛,增長3.7%,其中,私人汽車6.02萬輛,增長2.7%。民用轎車保有量6.12萬輛,增長2.8%,其中,私人轎車5.69萬輛,增長2.8%。新能源車(綠牌)1105輛,增長68.7%。 [24] 
京廣鐵路、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樂昌—廣州高速公路、106國道貫穿南北,贛韶鐵路贛韶高速橫跨東西,境內有7個高速公路出口,南昌—韶關高速公路,省道S292線穿過曲江區。 [2] 

曲江區政治

曲江區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區委書記
區長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譚雪華
區政協主席
林應良
僅列四大班子主要領導,不列副職,信息截至2024年5月 [26] 

曲江區歷史文化

曲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採茶戲(粵北採茶戲)
採茶戲(粵北採茶戲),廣東省韶關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粵北採茶戲是流傳於粵北民間的地方民間小戲劇種,其源於明清以前流行於閩、贛的“採茶山歌、小調”。在傳承的過程中,其不斷吸收贛、湘南地區的民間花燈、花鼓的歌舞表演形式,逐漸成為粵北地區獨特的地方戲種,流佈於粵東、贛南、湘南、桂東等廣大客屬地區。 [9] 
2011年,採茶戲(粵北採茶戲)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 

曲江區方言

曲江,語言狀況複雜,有客家話、粵方言(白話)、蝨婆聲、連灘話、瑤族勉語等方言。其中客家話區面積佔全區的絕大部分。 [1] 

曲江區風景名勝

南華寺
南華寺,是廣東六大寺廟之一,中國佛教名寺之一,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祥地,有“祖庭”之稱。
南華寺,由曹溪門、放生池、寶林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靈照塔、六祖殿等建築羣組成。宋開寶元年(968年),宋太宗敕賜“南華禪寺”。 [12]  2001年,南華寺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 
馬壩人遺址
馬壩人遺址
馬壩人遺址(2張)
馬壩人遺址,位於韶關市曲江縣馬壩鎮獅子巖,是舊石器時代的早期智人化石遺存和新石器時代至周代嶺南人類大型聚落遺址。1958年,當地農民在獅子巖獅頭洞發現古人類頭骨化石和古脊椎動物化石。經鑑定是直立人向智人過渡的早期類型人類化石,被命名為“馬壩人”,生活在距今約12.9萬年前,是廣東省境內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 [11] 
石峽遺址
石峽遺址,分佈於曲江區獅子巖風景區馬壩人化石地點近旁獅頭、獅尾兩巖之間的峽地上,俗稱石峽,遺址也因此而得名。遺址於1972年發現,面積約3萬平方米。1975年底至1978年底,經過三次發掘,揭露面積3666平方米,清理幕葬132座。 從已揭露的範圍看,遺址自下而上可分為四個不同時期的文化層。其中石峽遺址第二層即距今5000-4000年的文化層,其所代表的文化被命名為“石峽文化”,它是廣東僅有的兩個考古學文化之一。
2001年,被評為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10]  2001年,石峽遺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3] 

曲江區地方特產

馬壩油粘米
馬壩油粘米
馬壩油粘米(2張)
馬壩油粘米,廣東省曲江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馬壩油粘米,米粒細長,晶瑩潔白,香滑軟熟,飯後齒頰留香,用砂鍋煲飯香味四溢,飯面泛起油光,把飯粒放在紙上有油跡留下,故稱為油粘米。
2003年,獲國家“綠色食品”標誌。2004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馬壩油粘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6] 
火山粉葛
火山粉葛,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火山粉葛,天然綠色保健食品,具有澱粉含量高、無渣、質鮮、肉嫩、味美的特點,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不僅可作上等餐料,還具有清熱、養肝、理氣、養顏等醫用功效。
2010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火山粉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5] 
羅坑茶
1638285362431093627.jpg 1638285362431093627.jpg
羅坑茶,產自羅坑國家自然生態保護區內。因茶產羅坑,羅坑茶因此而得名。
羅坑鎮,地處韶關市曲江區的西南邊陲,於英德和曲江交界處,位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境內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峯有30餘座,分佈着豐富的古茶樹資源。色紅味醇、經宿不變、攻專消暑。 [14] 

曲江區著名人物

張九齡
張九齡,唐玄宗時大臣,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長安進士,任右拾遺,遷左補闕。開元二十一年(733),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主張不循資格用人,又建議設十道採訪使。所作《感遇詩》,述懷感事,以格調剛健著稱。著有《曲江集》。 [1] 

曲江區榮譽稱號

張九齡在當地的雕像 張九齡在當地的雕像
2019年8月,曲江區入選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4] 
2020年6月2日,曲江區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5] 
2020年6月30日,曲江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7] 
2020年12月,曲江區入選廣東省雙擁模範城。 [8] 
2023年1月,入選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範縣(市、區、旗)。 [23] 
2023年8月29日,入選廣東省基層衞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名單。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