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嶺南東道

鎖定
在唐朝時,以在廣信東稱為廣東,在廣信西稱為廣西。唐懿宗鹹通三年(862年),嶺南劃分為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不僅囊括今廣西大部分地區外,還統管今廣東的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嶺南東道治廣州,西道治邕州(今 南寧),是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也是廣東“東”字的由來,是宋朝政區“廣南東路”的前身。 [1] 
中文名
嶺南東道
轄    境
今廣東大部分地區
治    所
廣州
長官稱謂
嶺南東道節度使
簡介
嶺南西道為唐朝政區。鹹通三年(862)分嶺南道為東、西兩道。
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655年以後,5府皆唐隸於廣州,長官稱為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756年(肅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862年(懿宗鹹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西道治邕州(今南寧市),也是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 [1] 
貞觀元年(672)分全國為10道,以五嶺以南為嶺南道,為監察區域。永徽(650~655)後,以廣州、桂州(治今桂林)、邕州(治今南寧)、容州(治今容縣)及安南五州隸嶺南五府經略使,名嶺南五管,以廣州刺史充經略使,駐廣州。鹹通三年(862),再分嶺南道為東、西南道。西道節度使駐邕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