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州晉置湘州
編輯晉湘州治臨湘(今長沙),除湖南湘、資二水流域外,兼有粵桂及湖北各一部。隋改潭州時,僅有今湖南中部。
西晉永嘉元年(307年)分荊州、江州兩州衡陽郡、建昌、湘東、臨湘、邵陵、營陽、桂陽、零陵等8郡置,治臨湘縣(今湖南長沙市境)。
[1]
轄境相當今湖南省湘、資兩水流域和湖北省陸水流域。東晉以後屢有廢置,轄境亦有增減。南朝宋、齊時陸水流域割屬郢州,增轄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湘江上游、灕江和賀江流域以及廣東省北部北江流域大部。梁、陳時南部地區分置衡州(治今廣東英德市西北)、東衡州(治今廣東韶關市南)、桂州(治今廣西桂林市)等州,轄境縮小。隋開皇九年(589年)改為潭州。東晉、南朝時為上流重鎮。
[2-3]
湘州梁置湘州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宋書.州郡志》“湘州刺史”雲:“晉懷帝永嘉元年,分荊州之長沙、衡陽、湘東、邵陵、零陵、營陽、建昌,江州之桂陽八郡立,治臨湘。”
- 2. 《晉書·孝懷帝紀》沿襲此説,雲:“永嘉元年八月,分荊州、江州八郡為湘州。”
- 3. 卷五 帝紀第五-晉書(唐)房玄齡等 .國學導航.2021-09-27[引用日期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