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星(拼音:xīng)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星”本指夜晚天空中有光亮的小星體,後也指單獨的星體。古代所説的“星”,包括現代所説的“恆星”“行星”“流星”“彗星”等等。星星在夜空中是微小的點,所以“星”字又指微小的東西,如:汗星、吐沫星。“星”又引申為在某一領域有特別貢獻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如:歌星、影星、明星。也作姓氏。 [3] 
中文名
拼    音
xīng
部    首
五    筆
JTGF [14] 
倉    頡
AHQM [14] 
鄭    碼
KMC [14] 
筆    順
豎、橫折、橫、橫、撇、橫、橫、豎、橫
字    級
一級(編號:1488) [1] 
平水韻
下平聲·九青 [5] 
筆畫數
4+5(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形聲字
結    構
上下結構
異體字
曐、皨、㽮、壘、𠻖、𤯢、𤽛、𤾪
統一碼
661F
四角碼
6010₅
注音字母
ㄒㄧㄥ

字源解説

表示星星的字本是“”,甲骨文“晶”用三個圓形表示天上發光的星體。後來因為“晶”被借作“形容光亮”(如“晶瑩”)、“結晶”和水晶礦物用,於是另造了“星”。“晶”與“星”本一字分化。“星”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是一個形聲字,中間是表讀音的聲旁“”字;“生”的周圍或兩旁的“口”字形模擬夜空的星辰(圖1、2)。周代中期“麓伯星父簋”裏的“星”字的構形已變成“晶”下從“生”了(圖3),這是金文,隸定寫作“曐”。但到了戰國時期(圖5),便把“星”頭三“日”省為一“日”,體現了中國文字的發展過程是不斷簡化的過程。以後,“星”字就以小篆為基礎發展為的漢隸(圖8、9)和楷書。 [2]  [6] 
“星”的本義就是天體星星,是宇宙中的能發光或者反射光的天體。例如《詩經·大雅·雲漢》中就記載着:“瞻卬昊天,有嘒其星。”是説仰望天空,星星燦然。古人對於星體的認識很久遠,《尚書·堯典》中就記錄了:“曆象日月星辰”,即屢次觀測日月星辰。在很多書籍中都有二十八星宿的記錄,對於星體的認識還表現在對星體的命名上,足見“星”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不是一種簡單的現象,它什麼時候出現,出現在什麼方位,等等,往往還關涉到農事季節的確定,甚至統治者朝政的興衰成敗。
因為距離遙遠,在肉眼看來,天上的星星都是極為細小的,因此,人們又以星指微小或細小,如一星半點、星火燎原中的星,都是指微小的意思。
星星閃閃發亮,高高在上,為眾人所矚目,由此引申,星又比喻在某方面有特長或突出才能的人,如歌星、影星、笑星。 [18]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宇宙間發射光或反射光的天體,如恆星行星、衞星、彗星等。一般指太陽、地球、月球之外的夜空中發光的天體。
star
《詩經·大雅·雲漢》:“瞻卬昊天,有嘒其星。”
漢·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星雲星座星表;斗轉星移
形狀像星星的東西。

《北史·楊播傳附楊津》:“賊遂相告曰:‘不畏利槊堅城,唯畏公鐵星。’”
紅星;海星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鳥七宿的第四宿。

淮南子·天文訓》:“五星、八風、二十八宿”

泛指二十八宿。

周禮·春官·占夢》:“以日月星辰佔六夢之吉凶”

木、火、金、水、土五星的總稱。

《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玄注:“星,謂五星;辰,日月所會。”

〈文言〉天文;星體明、暗、薄、蝕等現象。古時多指以星象推算吉凶的方術。
astronomy
《後漢書·公孫瓚傳》:“(袁)紹令星工伺望祥妖。”
王績《晚年敍志示翟處士》詩:“望氣登重閣,占星上小樓。”
〈文言〉分星,指分星所應的地域。
constellation
唐·賈島《送蔡京》詩:“躍蹄歸魯日,帶漏別秦星。”

〈文言〉指星相術。
astrology
漢書·王莽傳下》:“臨妻愔,國師公女,能為星,語臨宮中且有白衣會。”

〈文言〉借指年。

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言〉夜。
night
元·黃元吉《流星馬》第一摺:“到那裏馬得能在手,則要你不分個星晝。”
古代婦人頰輔上塗染的裝飾物。

北周·庾信《鏡賦》:“靨上星稀,黃中月落。”

微小的事物。
bit

火星;星子
秤桿上標記斤、兩、錢的小點。

唐·賈島《贈牛山人》詩:“鑿石養蜂休買蜜,坐山秤藥不爭星。”

比喻事業上(多指文藝、體育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


明星;球星;歌星;追星族
用以表示等級。


星級;五星上將
儀仗中的器物名。雕木六瓣交聚,鏤雲蝙蝠,圓頂如星。銜以龍首,塗金。全長八尺七寸。

清史稿·輿服志四》:“……立瓜、卧瓜各十六,星、鉞各十六。”

形容詞
〈文言〉形容多而分散或分散。
disperse

星居;星處;星羅棋佈
〈文言〉斑白。多指鬢髮。

《詩經·秦風·車鄰》:“有馬白顛”。唐孔穎達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明·唐寅《聞江聲》詩:“歲事匆匆兩鬢星,坐看檐影下虛屏。”

〈文言〉形容迅疾,像流星一樣。
rapid

星行電徵;星流;星飛
〈文言〉形容明麗、璀燦。

章孝標《鷹》詩:“星眸未放撇秋毫,頻掣金鈴試雪毛。”

〈文言〉指與帝王有關的事物。
imperial

〈文言〉形容微小。猶言一點。

元·白樸《梧桐雨》第四摺:“這待詔,手段高,畫的來沒半星兒差錯。”
動詞
〈文言〉(雨止)星出。

《詩經·鄘風·定之方中》:“星言夙駕,説於桑田。”鄭玄箋:“星,雨止見。”

量詞
〈文言〉用於金、銀。

宋·蘇軾《與子由書》之二:“程德孺言弟令出銀二百星見借。”

〈文言〉用於微小之物。多與“一”連用。

鄭振鐸《取火者的逮捕》三:“他一聲不響的向那一星紅光走去。”

[7-9]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星作曐,後簡化為星。

説文解字

【卷七上】【晶部】桑經切(xīng)
萬物之精,上為列星。從晶生聲。一曰象形。從口,古口復注中,故與日同
𠻖,古文曐。
〖註釋〗①與日同:王筠《説文解字句讀》:“上古作‘品’,中古又加‘·’於品中而作晶,遂與日同也。” [10] 

説文解字注

【卷七上】【晶部】
“萬物之精,上為列星”注:管子》雲: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流於天地之閒謂之鬼神,藏於胷中謂之聖人。星之言微也,引伸為微之偁。
“從晶,從生聲”注:桑經切。十一部。
“一曰象形從○”注:從三○故曰象形也,大徐○作囗,誤。
“𠻖,古文”注:所謂象形從○。
“星或省”注:春秋説題辭雲:星之為言精也,陽之榮也。陽精為日,日分為星。故其字日生為星。依此則又當入日部。 [11] 

廣韻

桑經切,平青心 ‖生聲耕部(xīng)
星,星宿。《説文》曰:“萬物之精,上為列星。”《淮南子》曰:“日月之淫氣,精者為星辰也。”又姓,《羊氏家傳》曰:“南陽太守羊續娶濟北星重女。”桑經切。十二。 [12]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部】星;部外筆畫:5
古文:𠻖、曐、𤽛、皨
《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青切。並音腥。《説文》:萬物之精,上為列星。從晶生聲。一曰象形。從口。古口復注中,故與日同。《釋名》:星,散也,列位佈散也。《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傳:星,四方中星。
又《洪範》:五紀,四曰星辰。傳:二十八宿迭見,以敍節氣。又: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傳:星,民象,箕星好風,畢星好雨。《史記·天官書》:星者,金之散氣。注:五星五行之精,眾星列布,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行,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前漢·天文志》: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七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淮南子·天文訓》:日月之淫氣精者為星辰。
又星星,猶點點也。謝靈運詩:星星白髮垂。
又草名。戴星、文星、流星,皆谷精草別名。《本草綱目》:此草生谷田中,莖頭小白花,點點如亂星。
又姓。《廣韻》:《羊氏家傳》曰:南陽太守羊續,娶濟北星重女。 [13]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宋體) 字形對比(宋體) [14]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❶“日”窄“生”寬。❷“日”,居上居中,上寬下窄。❸“生”居下居中,撇從橫中線起筆,首筆橫收筆於橫中線,豎筆寫在豎中線,末筆橫長而平。 [15]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6]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s
ieŋ
王力系統
s
ieŋ
董同龢系統
s
ieŋ
周法高系統
s
李方桂系統
s
ing
西漢



東漢





ieng


i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ieŋ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ieŋ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ie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s
ieŋ
擬音/王力系統

s
ie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s
ie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s
iɛ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s
ie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s
ieŋ
(以上信息來源:漢典網 [4]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五青
開口呼
四等
全清
桑經切
sieŋ
集韻
平聲
下平十五青
開口呼
四等
次清
桑經切
sɛŋ
禮部韻略


平聲




先青切

增韻


平聲




先青切



上聲




先挺切

中原音韻

陰平
庚青
齊齒呼

全清

siəŋ
中州音韻


平聲
庚青




梭精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八庚


全清
先青切
siəŋ

上聲
十八梗


全清
子郢切
tsiəŋ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七英影應益





(以上信息來源:漢典網 [4]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ɕiŋ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ɕiŋ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ɕiŋ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ɕin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ɕin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ɕin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ɕiŋ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ɕiŋ
11
平聲
文讀
ɕi
11
平聲
白讀
吳語
蘇州
sin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seŋ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ɕin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ɕiɛn
55
陰平
文讀
ɕiɒŋ
55
陰平
白讀
贛語
南昌
ɕin
42
陰平
文讀
ɕiaŋ
42
陰平
白讀
客家話
梅縣
sən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ʃɪŋ
53/55
陰平
文讀
ʃɛŋ
53/55
陰平
白讀
粵語
陽江
ɬiŋ
33
陰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sɪŋ
55
陰平
文讀
san
55
陰平
白讀
tsʰĩ
55
陰平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tsʰẽ
33
陰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siŋ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saiŋ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7]  、漢典 [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5-03]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17
  •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2009:1521
  • 4.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4-12-12]
  • 5.    九青 星  .搜韻[引用日期2019-05-03]
  • 6.    陳政 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349-350
  • 7.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5卷 [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669-670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454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609-1610
  • 1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26
  • 11.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1248
  • 12.    蔡夢麒校釋.廣韻校釋[M].長沙:嶽麓書社,2007.06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438
  • 1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
  • 1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87
  • 16.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5-03]
  • 17.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55
  • 18.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580-59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