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獻學概要

鎖定
《文獻學概要》是200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澤遜。本書主要講述了文獻學的特點與用途,是大學文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文獻學課程教程。 [1] 
中文名
文獻學概要
作    者
杜澤遜撰
出版時間
2001年9月1日
出版社
中華書局
頁    數
414 頁
ISBN
9787101030709
定    價
28 元
裝    幀
平裝

目錄

文獻學概要內容簡介

本書是大學文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文獻學課程教材。全書深入淺出地講述文獻學特點與用途,文獻的整理方法等等,既可作教材,亦可作為研究者和愛好者的入門書和工具書。內容包括:文獻與文獻學、文獻的載體、文獻的形成與流佈、文獻的收藏與散佚、文獻的版本、文獻的校勘等。 [1] 

文獻學概要目錄

王序.
自序
第一章 文獻與文獻學
一:文獻的含義
二:文獻學的研究範圍
三:為什麼要學習文獻學
第二章:文獻的載體
一:甲骨
二:金
(一) 禮器
(二) 樂器
(三) 兵器
(四) 農器
(五) 度量衡
(六) 錢幣
(七) 符璽
(八) 日用器
三:石
(一) 碣
(二) 摩崖
(三) 碑
四:竹木
五:帛
六:莎草紙
七:羊皮紙
八:貝葉
九:紙
(一) 造紙術的發明
(二) 紙質文獻的裝潢形制
1. 卷子
4. 包背裝
第三章 文獻的形成及流佈
一:文獻的形成
(一) 著
(二) 述
(三) 編
(四) 譯
1. 佛經翻譯
3. 文學翻譯
二:文獻的流佈
(一) 講唱
(二) 鐫刻
(三) 抄寫
(四) 印刷
(五) 攝影
(六) 掃描、微機輸入。
第四章 文獻的收藏與散佚
一:歷代官府藏書及其散佚
(一) 歷代官府文獻的收藏概況
(二) 歷代文獻的大量散佚
1. 秦始皇焚書
2. 西漢末年戰亂
3. 東漢末年戰亂
4. 西晉末年惠懷之亂
6. 隋末唐初
9. 靖康之難
11. 乾隆禁燬
12. 嘉慶宮火
13. 太平天國起義
14. 英法聯軍縱火圓明園
17. 文化大革命
二:歷代藏書家之興替
(一) 周秦私家藏書概況
(二) 漢魏晉南北朝的私人藏書
(三) 唐宋私家藏書
(四) 元明私家藏書
(五) 清代著名藏書家(上)
(六) 清代著名藏書家(下)
(七) 近代著名藏書家
第五章:文獻的版本
一:版本釋義
古代寫作板本,指一種書籍的多種出版形式。
二:版本類型
(一) 寫本
1. 手稿本
3. 抄稿本
4. 影鈔本
5. 抄本
(二) 刻本
(三) 套印本
(四) 餖版本與拱花印本
(五) 活字本
(六) 石印本
(七) 珂羅版印本
(八) 批校本、題跋本
三:善本的界義
(一) 善本的兩層含義
(二) 四部要籍之精校精注本
四:版本的鑑定
(一) 明確撰寫年代
(二) 細讀前後序跋
(三) 驗牌記
(四) 查避諱
(五) 考刻工
(六) 核校閲人時代
(七) 看字體
(八) 看版式
(九) 看紙張
(十) 看裝潢
(十一) 查藏印
(十二) 類比法
(十三) 查著錄
(十四) 求旁證
(十五) 對書影
第六章 文獻的校勘
一:文獻訛誤的類型及校勘的目的
(一) 文獻錯訛的類型
1. 訛
2. 脱
3. 衍
4. 倒
文字顛倒。
5. 錯亂
(二) 校勘的目的
二:校勘應具備什麼條件
(一) 主觀條件
(二) 廣求異本
(三) 廣求相關資料
(四) 精研所校之書
三:校書的主要方法
(一) 對校法
(二) 它校法
(三) 本校法
(四) 綜合考證法
四:校勘成果的處理及校勘記的寫法
五:校書的態度:多聞闕疑
第七章 文獻目錄
一:目錄的產生及其含義
二:古籍的分類
三:目錄的主要內容
(一) 書名
1. 古書的命名方式
(1). 以通稱為書名
(2). 取書中一二字為書名
(3). 以性命為書名
(4). 以朝代為書名
(5). 以時間為書名
(6). 以地點為書名
(7). 以隱括內容為書名
2. 同書異名與同名異書
(1). 同書異名
(2). 異書同名
(二) 篇卷
(三) 撰人及朝代
1. 關於撰人的朝代
2. 關於撰人
(四) 版本
(五) 提要
(六) 大小序
四:目錄的類型
(一) 公藏目錄
(二) 私藏目錄
(四) 專科目錄
1. 經學目錄
2. 小學目錄
3. 史部目錄
4. 子部目錄
5. 集部目錄
(五) 特種目錄
1. 舉要目錄
2. 叢書目錄
3. 知見目錄
4. 眼經目錄
5. 禁燬目錄
6. 版本目錄
7. 辨偽目錄
8. 其他
第八章 文獻的輯佚與辨偽
一:輯佚
(一) 古書亡佚之多及其原因
(二) 前人輯佚的成績
(三) 輯佚的方法
二:辨偽
(一) 什麼叫偽書
(二) 作偽的動機
1. 傳道
2. 射利
3. 炫名
4. 爭勝
5. 逃禁
6. 避嫌
(三) 作偽的主要手段
1. 作者假託他人
2. 後人改題著者
3. 割去序跋
4. 偽撰序跋
5. 沿襲舊名而作新書
6. 節採某書更易新名
7. 綴合羣書造為新編
8. 變亂舊例以充新編
9. 自著自注
10. 書以篆籀而充古本
11. 以假摻真竄亂舊帙
(四) 我國辨偽的歷史
我國辨偽歷史從西漢時期就開始了,一直延續至今。
(五) 辨識偽書的方法
1. 從授受源流上辨偽
2. 從被依託的人辨偽
3. 從首先傳出該書的人辨偽
4. 從該書與作者行事的矛盾辨偽
5. 據當世人的揭發辨偽
6. 從文本上辨偽
7. 從文章風格辨偽
8. 從特殊詞語的起源辨偽
9. 從聲韻系統和時代的矛盾辨偽
10. 從因襲上辨偽
11. 從稱引上辨偽
12. 從佚文上辨偽
13. 從史實的先後辨偽
14. 從稱謂上辨偽
15. 從制度上辨偽
16. 從地理沿革上辨偽
17. 從本書與作者的思想觀點矛盾上辨偽
18. 從被依託者的學術水平與本書矛盾辨偽
19. 從被依託者的學術專長與本書矛盾辨偽
20. 從學術思想發展史的倒置辨偽
(六) 偽書的價值
1. 偽書的史料價值
2. 位數的文學價值
3. 偽書的語言價值
4. 偽書的思想價值
5. 偽書的其他價值
第九章 類書與叢書
一:類書
(一) 何謂類書
(二) 類書的起源
(三) 類書的功用
1. 查找史料
2. 查找辭藻
3. 校勘、考訂古書
4. 輯佚
(四) 類書舉要
二:叢書
(一) 什麼叫叢書
把多種不同的書編在一起,冠以一個總名。
(二) 叢書的起源與功用
(三) 叢書舉要
第十章 地方誌與家譜
一:地方誌
(一) 地方誌的產生
(二) 歷代地方誌的數量
(三) 地方誌的種類
1. 總志
2. 省志
3. 府志
4. 州志
5. 廳志
6. 縣誌
7. 鄉鎮志
8. 都邑志
9. 衞所志
10. 邊關志
11. 土司
12. 鹽井志
13. 專志
(四) 地方誌的用途
二:家譜
(一) 家譜的起源與發展
(二) 家譜的內容
(三) 家譜的價值及存佚情況
1. 家譜的價值
2. 家譜的存佚情況
第十一章 總集與別集
一:總集
(一) 選集舉要
(二) 全集舉要
二:別集
(一) 別集的起源
(二) 別集的內容
(三) 別集的文獻價值
第十二章 出土文獻概述(上)
一:甲骨文文獻
(一) 甲骨文的發現
(二) 甲骨文的發掘及出土數量
(三) 甲骨文資料的結集與考釋
(四) 甲骨文的文獻價值
(一) 金文的出土
(二) 金文文獻的彙集及考釋
(三) 金文文獻的學術價值
第十三章 出土文獻概述(下)
三:簡帛文獻
(一) 近世出土簡帛文獻概況
(二) 簡帛文獻的價值
(三) 石刻文獻要籍
(四) 石刻文獻的價值
五:其他出土文獻
(一) 盟書
(二) 璽印
(三) 磚瓦文字
(四) 紙質出土文獻
第十四章 敦煌文獻概述
一:敦煌·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經洞
(一) 敦煌
(三) 莫高窟
(四) 藏經洞
二:敦煌石室的發現及文獻的流散
(一) 敦煌石室的發現
(二) 藏經洞的封閉時間和原因推測
(三) 敦煌遺書的流散
三:敦煌文獻的目錄
四:敦煌文獻的彙編整理與刊行
五:敦煌文獻的內容及價值
(一) 宗教文獻
(二) 儒家經典
(三) 語言資料
(四) 史籍地誌
(五) 子部圖書
(六) 考古與藝術
(七) 文學作品
(八) 科技史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