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敦煌星圖

鎖定
敦煌星圖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是敦煌經卷中發現的一幅古星圖。敦煌星圖用圓圈、黑點和圓圈塗黃三種方式繪出1359顆星,為世界現存古星圖中星數較多而又較古老的一幅。是世界上最早的星圖。約繪製於唐中宗時期(公元705-710年)。
中文名
敦煌星圖
外文名
Dunhuang Chinese Sky star chart [1] 
分    類
古星圖
繪製時間
唐中宗時期(公元705-710年)
館藏地點
倫敦大英博物館

敦煌星圖星圖細節

敦煌星圖 敦煌星圖
敦煌經卷的畫法從十二月開始,按照每月太陽位置沿黃、赤道帶分十二段,先把紫微垣以南諸星用類似墨卡託圓筒投影的方法畫出,再將紫微垣畫在以並極為中心的圓形平面投影上。全圖按圓圈、黑點和圓圈塗黃三種方式繪出一千三百五十多顆星。

敦煌星圖星圖規格

這一星圖為一紙卷,長3.94,寬0.244米,被斯坦因帶到英國,但起初並未引起注意,1950年代初為李約瑟和陳世驤首先發現並在《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又譯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卷中加以介紹。此圖冊有手繪十二時角星圖各一幅,北極區星圖一幅,展示了從中國可見的整個北天星空,另有云氣圖25幅,附佔文,星圖後還畫有一電神。傳統的星圖的畫法是畫成一圍繞北極的圓圖,但如此則離北極較遠處變形較大。本圖將北極附近(約相當於赤緯50-90度)單獨成圖,距北極較遠處則分成十二幅(稱為橫圖),這也是現代星圖冊的做法。李約瑟及席澤宗都強調其繪製方法類似墨卡託(Mercator)圓柱投影法,但遠早於後者。(但我發現這一點也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如薄樹人陳美東等認為此圖上並無座標線,因此不宜過度推崇其科學價值,見陳美東: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學卷,p.391,科學出版社2003)本文作者使用大英博物館提供的高精度掃描圖像,用兩種圓柱投影法(純圓柱法和墨卡託圓柱法)擬合其十二橫圖中可辨認的亮星的位置,用兩種方位投影法(等距離投影和透視投影)擬合極區星圖,他們確認這些星圖的確不是隨意畫的,星的位置誤差在1.5度到4度間,分別採用了圓柱和方位投影法,但具體方法是純圓柱還是墨卡託,是等距還是透視則不明顯。不過,我個人覺得他們的統計分析並不是太有説服力,我還是更傾向於薄、陳等人的觀點,此圖在畫法上是有創新,但恐怕未必使用了定量化的投影方法。

敦煌星圖星圖畫法

敦煌星圖 敦煌星圖
敦煌星圖的畫法是現代星圖的鼻祖
星圖從12月開始,按照每月太陽所在的位置把赤道帶附近的天區分成十二份,每一份投影到一張長方形的平面圖上。每月星圖下方的文字,説明了太陽在二十八宿的宿次,黃昏和傍晚出現在正南方的星宿;每月星圖之間的文字説明了十二次起點和終點的度數。北極附近的紫微垣以北天極為中心投影到一張圓形的平面圖上。簡單地説,就是把北天極附近的星畫在圓圖上,把赤道上空的星畫在橫圖上。這種畫法是現代星圖的鼻祖。敦煌星圖上恆星的位置並不是按照測量數據點定,而是用眼睛估計星與星之間的相對距離而描繪的,但卻極為精細。另外,繪製者還用不同的顏色區分了甘、石、巫三家星官。根據推測,這幅星圖觀測地點的地理緯度在北緯35度左右,即如今的西安洛陽一帶。

敦煌星圖產生年代

星圖裏的北斗星組羣 星圖裏的北斗星組羣
這卷星圖只是當時某一正式星圖的草摹本,摹繪者雖然保存了原圖的星數和大體輪廓,但圓形圖上的內規和橫圖上的赤道與宿度等基本座標線都沒有畫,恆星的位置也不夠精確。而正式測繪的星圖是不會將這些座標線略去的,這和時代與之相近的杭州吳越國王錢元瓘墓的石刻星圖相比較就可以看出。這卷星圖的年代,李約瑟定為940年,即後晉天福年間;夏鼐定為開元天寶時期。此卷尾繪有戴硬腳幞頭的電神,而硬腳幞頭在盛唐之末才流行,故此圖的繪製時間可能略晚於盛唐。

敦煌星圖相關知識

星圖,是恆星觀測的一種形象記錄,它是天文學上用來認星和指示位置的一種重要工具。星圖是不同於傳統地理圖集或者天體照片,也就是説,星圖是把夜空中持久的特徵精確描述或繪製,例如恆星、恆星組成的星座、銀河系、星雲、星團和其它河外星系的繪圖集亦即是“星星的地圖”。
14世紀以前的星圖,只有中國保存下來。三國時代,吳國陳卓在公元270年左右將甘德、石申、巫咸三家所觀測的恆星,用不同方式繪在同一圖上,有星1464顆。此星圖雖已失傳,但從絹制敦煌星圖上可知其大概。蘇州石刻天文圖是根據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的觀測結果刻制的。《新儀象法要》中所載星圖繪製於1088年,但所依據的觀測結果與蘇州石刻天文圖相同。
西方古典星圖起源於古代希臘、羅馬時期,主要是具有美術性質的希臘天圖,所表現的只是星座的形象示意圖,而不是星辰本身。早期較著名的古典星圖是由中世紀的僧侶Geruvigus於公元1000年前後繪製的,它由哈利父子收集,現存於大英博物館。Geruvigus星圖風格古樸,與後期的古典星圖相比顯得粗糙了一些,但它對於以後的星圖畫家的影響卻很大,從很多圖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1569年荷蘭地圖學墨卡託(G.Mercator)創立墨卡託投影法,為地圖投影方法中影響最大的,廣泛用於編制航海圖航空圖等。
望遠鏡發明以後,歐洲較早的星圖是赫維留所編《天文圖志》(1657~1690年)中的54幅星圖。赫維留的星圖經弗蘭斯提德重新修訂,於1725年再版,繪有2866顆星。1863年出版的《波恩星圖》是早期著名的星圖。

敦煌星圖世界紀錄

現存最古老的星圖手稿:敦煌星圖可以追溯到公元649-684年,由一系列手稿上的天象圖組成,描繪了北半球可見的星座。1907年,匈牙利考古學家Aurel Stein在中國甘肅敦煌莫高窟發現了這幅地圖冊。它高度準確地描繪了1300多顆恆星,目前存放在英國倫敦大英圖書館。由於該地區氣候乾燥,這張地圖和大約40000份其它手稿保存得非常完好。吉尼斯世界紀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