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席澤宗

鎖定
席澤宗(1927年6月9日—2008年12月27日),山西垣曲人。天文學史專家,天文學家,科學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生前是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1]  [20-22] 
席澤宗1951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天文系;1951年—1956年任職於中國科學院編譯局;1957年—2008年曆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83年—1988年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當選為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1995年當選為國際歐科學院院士;2008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20-22] 
席澤宗長期從事古代天象紀錄的現代應用、中國出土天文文獻整理、天文學思想史研究、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整理等工作。 [1] 
中文名
席澤宗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山西垣曲
出生日期
1927年6月9日
逝世日期
2008年12月27日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3年當選為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
1995年當選為國際歐科學院院士

席澤宗人物生平

席澤宗院士 席澤宗院士
1927年6月9日,席澤宗出生于山西垣曲。
1934年—1938年,在垣曲城內私塾讀書。
1938年,入讀垣曲縣立第一小學。
1941年8月,入讀洋縣良馬寺國立七中第二分校。
1944年,考入西北師範學院附中。
1947年—1951年,就讀於中山大學天文系。
1951年,任職於中國科學院編譯局。
1956年12月,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二所助理研究員。
1957年—2008年,歷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1983年—1988年,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3年,當選為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
1994年11月,出席中國科學院成立45週年慶祝會;12月,出席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建所40週年慶祝會。
1995年,當選為國際歐科學院院士。
1999年11月,出席中國科學院建院50週年慶祝會。
2002年10月,出席中國天文學會成立80週年慶祝會。
2008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享年82歲。 [20-22]  [35] 

席澤宗主要成就

席澤宗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98年,席澤宗(中)在夏商周斷代工程討論會上發言 1998年,席澤宗(中)在夏商周斷代工程討論會上發言
席澤宗提出了從史書中鑑別新星的7條標準和區別新星與超新星的2條標準,從中國、朝鮮、日本3國的歷史文獻中找出90個疑似新星,其中有12個可能屬於超新星,並討論了這12個超新星和當今觀測到的超新星遺蹟以及射電源的關係。對馬王堆出土的天文資料和敦煌卷子中的天文資料作了系統研究。 [1] 
  • 學術論著
截至2008年12月,席澤宗編著的代表論著有《古新星新表》《中朝日三國古代的新星記錄及其在射電天文學中的意義》《日心地動説在中國——紀念哥白尼誕生500週年》《中國歷史上的宇宙理論》《伽利略前二千年甘德對木衞的發現》《中國科學技術史•科學思想卷》《科學史八講》《科學史十論》《中國傳統文化裏的科學方法》等 [21]  ,其他論著部分參考如下:
席澤宗專著《科學史十論》 席澤宗專著《科學史十論》
[1]席澤宗.蓋天説和渾天説[J].天文學報,1960(01):80-88. [23] 
[2]盧嘉錫,席澤宗,王渝生,等.(彩色插圖)中國科學技術史[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24] 
[3]席澤宗.蘇州石刻天文圖[J].文物,1958(7):2. [25] 
[4]席澤宗.人類認識世界的五個里程碑[J].科學中國人,2000,000(004):13-17. [26] 
[5]席澤宗.馬王堆漢墓帛書中的彗星圖[J].文物,1978(2):5. [27] 
[6]席澤宗.中國科學思想史的線索[J].中國科技史雜誌1982(2):9. [28] 
[7]席澤宗.古新星新表與科學史探索[M].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29] 
[8]席澤宗.中國傳統文化裏的科學方法[J].自然科學史研究,2013,032(003):393-410. [30] 
[9]席澤宗.中國科學思想史[M].科學出版社,2009. [31] 
[10]鄭文光,席澤宗.中國歷史上的宇宙理論[M].人民出版社,1975. [32] 
[11]江曉原,陳曉中,伊世同,等.山西襄汾陶寺城址天文觀測遺蹟功能討論[J].考古,2006(11):14. [33] 
[12]席澤宗.科學史十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34]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56年7月
中國自然科學史第一次科學討論會 [9] 
北京
1957年
中國天文學會第1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35] 
南京
1959年
全蘇科學技術史大會 [35] 
蘇聯
1960年6月
全國天文工作會議 [35] 
南京
1962年8月
中國天文學會第2次全員代表大會 [35] 
北京
1973年6月
中國科學院天體演化學座談會 [35] 
北京
1974年11月
中國科學院天文學整理研究規劃會議 [35] 
北京
1975年9月
天體演化學討論會 [35] 
南京
1975年12月
中國天文學研究成果交流會 [35] 
天津
1977年3月
自然辯證法座談會 [35] 
北京
1977年8月
中國科學院天體物理學會議 [35] 
黃山
1978年8月
中國天文學會第3次代表大會 [35] 
上海
1978年10月
天津市首屆自然辯證法講習會 [35] 
天津
1979年3月
中國天文學史研究成果交流會 [35] 
廈門
1980年4月
中國天文學史研究成果交流會 [35] 
成都
1980年9月
國際天體測量學會議 [35] 
上海
1981年8月
第16屆國際科學史大會 [35] 
羅馬尼亞
1982年8月
國際中國科學史第1次討論會 [35] 
比利時
1983年12月
第2屆國際中國科學史討論會 [35] 
香港
1984年5月
美國科學促進會第15屆年會 [35] 
美國
1984年8月
第3次國際中國科學史討論會 [35] 
北京
1984年11月
中國近代文化史學術討論會 [35] 
鄭州
1985年4月
全國少數民族天文曆法會議 [35] 
昆明
1985年7月
第17屆國際科學史大會 [35] 
美國
1985年11月
國際天文協會第19次大會 [35] 
印度
1985年11月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91次討論會 [35] 
印度
1986年5月
第4屆國際中國科學史討論會 [35] 
澳大利亞
1986年7月
首屆青年科學史工作者學術討論會 [35] 
蓬萊
1987年5月
太平洋區域文化對西方文明的影響座談會 [35] 
北京
1987年10月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亞太地區第4屆大會 [35] 
北京
1988年8月
第5屆國際中國科學史討論會 [35] 
美國
1988年10月
第2屆全國天文學哲學問題討論會 [35] 
張家界
1992年5月
第3次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會議 [35] 
北京
1992年8月
中國科學技術史國際學術討論會 [35] 
杭州
1993年8月
“中國與其他國家天文學交融”國際學術討論會 [35] 
北京
1994年11月
第3次全國科學技術與社會(STS)討論會 [35] 
深圳
1995年10月
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學術研討會 [35] 
北京
1996年1月
第7屆國際中國科學史會議 [35] 
深圳
1996年6月
第58次香山科學會議 [35] 
北京
1996年8月
21世紀中華天文學研討會 [35] 
香港
1996年8月
第8屆國際東亞科學史會 [35] 
韓國
1996年10月
天文學會第11屆代表大會 [35] 
北京
1996年11月
第66次香山科學會議 [35] 
北京
1998年6月
香山科學會議第100次學術會議 [35] 
北京
1998年10月
第3屆國際東方天文學會議 [35] 
日本
1999年8月
第9屆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 [35] 
新加坡
2000年1月
碳十四測年技術討論會 [35] 
北京
2000年4月
香山第136次科學會議 [35] 
北京
2005年7月
第22屆國際科學史大會 [35] 
北京
2005年10月
陶寺城址大型特殊建築功能及科學意義論證會 [4] 
北京
2007年8月
第11屆國際中國科學史研討會 [35] 
廣西
  • 承擔項目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1996年5月—2000年9月
“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清史•天文曆法志 [21]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2001年5月
夏商周斷代工程 [20] 
重大科技成果獎(科技部、財政部、國家計委、國家經委聯合頒發)
2003年
《古新星新表與科學史探索》 [35] 
科學時報讀書杯老金筆獎
2003年12月
《古新星新表與科學史探索》 [35] 
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2007年
《中國科學技術史•科學思想卷》 [20]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二等獎

《古新星新表與科學史探索》 [35] 
第11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一等獎

席澤宗人才培養

  • 學科建設
1993年,席澤宗(左2)與同事合影 1993年,席澤宗(左2)與同事合影
席澤宗與李儼錢寶琮等人共同開創了科學技術史學科,創建了中國自然科學史研究室(今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2] 
  • 治學態度
席澤宗治學態度嚴謹求實,不管在什麼環境下,都實事求是,不為尊者諱,以還歷史的本來面目為己任。他主張“百家爭鳴”和寬容精神,反對文人相輕的陋習,尊重和容納不同的學術觀點,力主創新,鼓勵後學大膽想象,勇於開拓,走自己的路。 [21] 
  • 講授課程
1961年,席澤宗在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物理系講授《天體物理》等課程。 [35] 
1992年,席澤宗(左)在會議上講話 1992年,席澤宗(左)在會議上講話
1962年11月,席澤宗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講授“《史記》中的天文曆法”。 [35] 
1981年,席澤宗在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講授《中國天文學史》等課程。 [35] 
1982年,席澤宗為其所帶研究生江曉原等五人講授《世界天文學史》等課程。 [35] 
  • 培養成果
席澤宗培養了多名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生,這些學生們在不同的崗位上各有建樹 [21]  ,如上海交通大學江曉原教授 [3] 北京古觀象台王玉民教授 [7]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原副所長陳久金等。 [19] 

席澤宗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91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1992年
1993年
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 [21] 
1995年
國際歐科學院院士 [21] 
2000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 [20] 
2002年12月
北京天文學會50週年“奮鬥獎” [35] 

席澤宗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78年8月
中國天文學會理事 [35] 
1978年8月
中國天文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35] 
1978年8月
《天文學報》編委 [35] 
1978年8月
中國天學會天文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 [35] 
1978年8月
《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學史》編委會委員 [35] 
1978年10月
《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學史》主編 [35] 
1984年—1986年
《中國科技史料》第一屆編委會顧問 [16] 
1987年
《醫學和科學史研究》顧問 [35] 
1987年—1990年
《中國科技史料》第二屆編委會顧問 [16] 
1990年—1996年
《中國科技史料》第三屆編委會顧問 [16] 
1994年—2004年
1996年—1999年
中國科技史料》第四屆編委會顧問 [16] 
1999年
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學術委員會主任 [21] 
1999年
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名譽主任 [21] 
200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顧問 [35]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學術顧問 [6]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12]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13]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11]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理事長 [14]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理事長 [15] 

中華大典》編委會副主任 [20] 

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 [21] 

第十六屆國際科學史大會遠東組主席 [21]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天文學史委員會組織委員 [21] 

席澤宗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1999年4月7日,席澤宗和妻子施榴雲在寓所共讀 1999年4月7日,席澤宗和妻子施榴雲在寓所共讀
席澤宗是席家第十個孩子,在此之前,家裏的九個孩子都夭折了。父親席文濬以經營糧店和出租土地為生,母親李牧丹在家操持家務。席澤宗在私塾學會了國文和算術,閒暇時就幫着父親對賬。1941年,父親的離世讓14歲的席澤宗早早地接過了管家的重任。1941年5月,席澤宗被日本兵從家中押走去做民夫,因為走在最後一個,他半路溜進麥田逃回家中。喜出望外的席母將他送離淪陷區。離家的席澤宗來到抗日大後方開始了新的學習和生活。 [3]  [35] 
  • 婚姻家庭
1956年,席澤宗和北京市第四醫院化驗員施榴雲結婚 [35]  ,兩人育有席雲平(子)、紅(女)兩個子女。 [17]  [35] 

席澤宗人物評價

1996年,席澤宗(左)與羅逸星合影 1996年,席澤宗(左)與羅逸星合影
“席澤宗的科研成就和學術風範是中國和中國人民巨大的精神財富。”(時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副局長蘇榮輝評) [7] 
“席澤宗是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他在多個領域均有諸多建樹,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評) [7] 
“席澤宗的學術成就體現着嚴謹、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其生活態度更體現着可敬的科學家精神,他對中國的科學技術史、天文學、天文史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科學報》評) [8] 
“席先生(席澤宗)的事蹟和品格為中國科技史事業建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時任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方新評) [18] 
“席澤宗是一位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辛勤地灌溉現代科技園地的耕耘者,他為中國科技史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在中國科技史上的成就一定會載入中國的科技史冊。”(天文學家王綬琯院士評) [18] 

席澤宗人物紀念

  • 行星命名
2007年8月17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獲得國際永久編號的第85472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席澤宗星”。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