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卓

(三國時期吳國天文學家)

鎖定
陳卓,三國時吳國人。約公元3世紀30年代生;公元4世紀20年代前後卒。天文學家。青壯年時即任吳國太史令。
本    名
陳卓
所處時代
三國
出生日期
公元3世紀30年代
逝世日期
公元4世紀20年代前後
主要作品
《天文集佔》《四方宿佔》《五星佔》《萬氏星經》《天官星佔》
主要成就
全天星官系統

陳卓人物生平

他善於星佔,精通天文星象,曾與吳國天文學家王蕃同時或稍後作《渾天論》,並於這一時期開始收集當時流行的甘氏、石氏、巫咸氏三家星官,進行彙總的工作。
公元280年晉滅吳後,陳卓自吳都建鄴(今南京)入洛陽,任晉國太史令。這期間他繪成了總括三家星官的全天星圖,並寫了佔和贊兩部分文字,還撰寫了《天文集佔》10卷,《四方宿佔》和《五星佔》各1卷,《萬氏星經》7卷,《天官星佔》10卷等占星學方面的著作。
4世紀初,陳卓已從太史令職位上離任,但仍參與皇室天文星佔事宜。公元316年,西晉亡,陳卓重返江東,於317年在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參與了元帝司馬睿的立國,復為太史令。

陳卓人物成就

陳卓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是綜合甘、石、巫咸三家源於戰國或秦漢的天文學派所定的星官,將其構成了一個有283官、1464顆恆星的相對完整的全天星官系統。由於原著已佚,推求陳卓的工作情況依據的都是後代的作品,主要有《敦煌寫本》中的“三家星經”和《玄象詩》中的“玄象詩”,唐代所編的《晉書》和《隋書》中的天文志及《開元佔經》等。據這些材料分析,陳卓所定的全天星官系統中,石氏中外官共有93官,627星,甘氏118官,511星,巫咸氏44官,144星,加上二十八宿的182星,共283官,1464顆恆星。(由於依據的原始材料不同,各研究者所列星數小有差異。)研究表明,陳卓總三家星著於圖錄的大體步驟是,先以二十八宿為基礎,再將石、甘、巫三家星去其重複,存其不同補入其中,對石、甘、巫三家星的重複者基本上採取先石氏、次廿氏、再巫咸氏的原則。 [1] 
陳卓所總結的全天星官名數一直是後世製作星圖、渾象的標準。據記載,劉宋錢樂之在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和十七年(公元440年)兩次鑄造渾象,都採用陳卓所定的數字,並用三種不同的顏色來區別三家星。隋代庾季才等人即以這種渾象為基礎,參照各家星圖,繪為蓋圖。
7世紀末—8世紀初,又有唐代學者王希明作《丹元子步天歌》,以七字一句的詩句介紹了陳卓所總結的283官,1464顆星,並創造性地把全部天空分作三十一個大區,即後世流傳的三垣二十八宿分區法。這一分區法一直到近代都是我國觀測星象星象的基礎。陳卓的全天星官系統由此沿用了1000多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