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支原體肺炎

鎖定
支原體肺炎,又稱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是一種由肺炎支原體引發的下呼吸道感染病症。高危人羣主要包括吸煙者、嬰幼兒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羣。肺炎支原體病原體主要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引起呼吸道及肺部炎症,嚴重者可對全身多個臟器造成損害。此病的發病率在空氣流動性差,人員接觸密集的環境下會增高。
支原體肺炎的症狀一般在感染後1~3周開始出現,並在2~4天內緩慢惡化。常見的症狀包括疲乏肌痛發熱、劇烈乾咳和胸痛等。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咽喉部和耳部疼痛,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其他症狀。此外,還有10%~20%感染者可能會出現斑丘疹或多形紅斑,部分兒童還可能伴有皮疹、血管栓塞、溶血性貧血、腦膜炎、心肌炎等病症。
支原體肺炎的治療方式主要為抗生素治療,大多數輕症患者不經治療也能自愈。藥物治療包括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喹諾酮類的抗生素。此外,遇到疾病起病迅速或難治性疾病的患者,醫生會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大多數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預後較好,但部分可為重症病例,可能會併發多種病症,從而影響預後。
中醫病名
支原體肺炎
外文名
mycoplasmal pneumonia
別    名
肺炎支原體肺炎
就診科室
呼吸內科、兒科、發熱門診
多發羣體
兒童及青年人
常見病因
感染肺炎支原體
常見症狀
咳嗽,發熱,疲乏無力,胸痛
傳染性
傳播途徑
飛沫傳播直接接觸傳播
相關藥物
羅紅黴素阿奇黴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多西環素米諾環素

支原體肺炎病因

支原體肺炎是一種因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具有傳染性,可通過飛沫傳播及直接接觸傳播。吸煙、嬰幼兒、免疫力低下等是發病的高危因素。

支原體肺炎發病原因

主要因感染肺炎支原體引起。健康人通過吸入患者咳嗽、打噴嚏時噴出的分泌物而感染肺炎支原體,引起呼吸道及肺部炎症。
肺炎支原體通常存在於呼吸道黏膜,通過黏附和釋放毒性物質,導致呼吸道及肺部損傷,並進一步誘發機體免疫反應,嚴重者可對皮膚、心臟、血液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全身多臟器造成損害。引起的損傷程度與感染的支原體數量有關。

支原體肺炎誘發因素

  • 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發病;
  • 呼吸道疾病恢復期的患者容易發病;
  • 空氣流動性差,人員接觸密集,可導致發病率增高。

支原體肺炎症狀

肺炎支原體患者起病緩慢,通常在感染後1~3周開始出現症狀,症狀輕時可表現為疲乏無力,周身痠痛,重時有發熱,持續乾咳嗽,胸痛。少數病例會伴發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支原體肺炎典型症狀

通常在接觸肺炎支原體後1~3周開始出現症狀,並在2~4天內緩慢惡化。
  • 疲乏、肌痛:患者初期可有乏力、周身肌痛等症狀, 2~3天后可自行緩解。
  • 發熱:一般為中等度發熱,可持續2~3周,兒童及體弱者可出現高熱。
  • 咳嗽:多為持久性劇烈乾咳,可伴有濃痰。
  • 頭痛、咽喉痛、胸部疼痛等。

支原體肺炎伴隨症狀

  • 部分患者可伴鼻咽部及耳部疼痛,也可伴有氣促和呼吸困難。
  • 部分患者可伴有咽部及骨膜充血,頸部淋巴結腫大。
  • 10%~20%患者可出現斑丘疹或多形紅斑。
  • 部分兒童可伴有皮疹、血管栓塞、溶血性貧血、腦膜炎、心肌炎等。

支原體肺炎就醫

當患者出現持續乾咳、發熱、乏力、胸痛等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尤其是2歲以下的兒童、有潛在健康狀況或免疫低下人羣、接受化療或服用抑制免疫系統藥物的人羣、心力衰竭、慢阻肺人羣,更應儘早就醫。

支原體肺炎就診科室

一般就診於呼吸內科,兒科,發熱門診。當出現相應併發症時,應去對應的專科就診,如伴發溶血性貧血時就診血液科,伴發心肌炎、腎炎就診心內科及腎內科,伴發腦膜炎就診神經內科。

支原體肺炎相關檢查

  • 醫生查體
檢查體温、血壓、心率等基礎體徵。聽診肺部是否有呼吸音及囉音。觸摸頸部及耳後查看有無淋巴結腫大。
  • 實驗室檢查
支原體感染的患者可出現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略升高,以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
冷凝集實驗及補體結合試驗
起病2周後,約2/3的支原體肺炎患者冷凝集實驗陽性。如血清支原體IgM抗體濃度≥1:64,或恢復期抗體濃度有4倍升高,可進一步確診。由於抗體檢查存在滯後性,因此不能單純以一次抗體陽性作為確診依據。
肺炎支原體培養
是確定診斷支原體肺炎的金標準,直接檢測呼吸道中的支原體抗原,可用於早期快速診斷,但其檢出率極低,技術條件要求高,所需時間長。
核酸檢測技術特異性強、快速、靈敏,可用於早期診斷肺炎支原體肺炎。核酸檢查是目前可作為支原體感染確診的快速診斷方法,可通過採集鼻咽拭子、痰等分泌物進行快速檢測。
  • 影像學檢查
肺部影像學可用於輔助診斷及預後觀察。其影像學主要表現為邊緣模糊,密度較低的片狀密度影,部分呈網狀和結節狀間質浸潤影,多節段性分佈,炎症多在2~3周後吸收。

支原體肺炎鑑別診斷

本病與病毒性肺炎、肺結核、軍團菌肺炎、肺炎衣原體肺炎、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等疾病容易混淆,需要鑑別。
是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肺部炎症,通過呼吸道傳播。起病急,表現為發熱、頭痛、全身痠痛、倦怠等症狀。呼吸道病毒檢測陽性可提供鑑別線索。
是由結核分支桿菌引起的肺部疾病,通過呼吸道傳播,常出現在生活貧困、居住條件差的地區。表現為午後低熱、夜間盜汗、疲乏無力、消瘦、咳嗽等症狀。痰抗酸桿菌塗片和分枝桿菌培養、核酸檢測發現結核分支桿菌可鑑別。
是由軍團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見於吸煙患者或免疫系統較弱的患者。該病常通過水源傳播,常起病急驟,表現為咳嗽、高熱、肌痛、相對緩脈,也可伴有噁心、腹瀉、意識模糊等症狀。從尿液、痰液或肺泡灌洗液中發現軍團菌及軍團菌抗原檢測陽性可鑑別。
是由肺炎衣原體感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常表現為發熱、寒戰、乾咳、肌痛,也可伴有胸痛、頭痛,咽喉痛等症狀。檢查發現患者血清衣原體肺炎抗體陽性或核酸檢測陽性可鑑別。
  • 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
病因不明,表現為肺部嗜酸性粒細胞浸潤,伴或不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患者可有慢性起病,呼吸困難、咳嗽、發熱、體重減輕、喘鳴等症狀。抗感染治療無效,激素治療有效。

支原體肺炎治療

該病具有自限性,多數輕症患者不經治療可自愈。早期使用抗生素可減輕症狀、縮短病程,常用抗菌藥物有大環內酯類如羅紅黴素、阿奇黴素,喹諾酮類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四環素類如多西環素、米諾環素等。

支原體肺炎藥物治療

早期使用抗生素可減輕症狀,縮短病程。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喹諾酮類抗生素均可選擇使用。但應注意兒童患者<8歲不宜使用四環素類抗生素,<18歲少年患者不宜使用喹諾酮類抗生素。對於混合其他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患者,應根據社區獲得性肺炎指南選擇用藥。
  • 糖皮質激素
普通支原體肺炎患者無需使用糖皮質激素,對於起病迅速的患者,或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患者,可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常用的藥物是甲潑尼龍。
  • 丙種球蛋白
不常規推薦用於普通支原體肺炎的治療,但如果合併神經系統病變、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可應用丙種球蛋白進行輔助治療。

支原體肺炎手術治療

該疾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支原體肺炎中醫治療

該疾病的中醫治療暫無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症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支原體肺炎其他治療

軟式支氣管鏡術:軟式支氣管鏡可通過局部沖洗呼吸道,結合異物鉗等設備,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支原體肺炎患者常有呼吸道黏液阻塞,少數患者可因炎症導致支氣管狹窄,及時解除呼吸道阻塞症狀對減輕發熱、減少併發症有重要意義。早期行軟式支氣管鏡對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療效顯著。

支原體肺炎預後

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早期使用抗生素可縮短病程。多數患者預後較好,部分可為重症病例。肺炎支原體肺炎大多症狀較輕,但極少數患者可有併發症。
  • 心血管系統
如心肌損害、心律失常心內膜炎心包炎,可出現胸悶、頭暈、心悸、面色蒼白、出冷汗等症狀。
  • 皮膚、黏膜
斑丘疹,口腔、結膜、泌尿道可出現水泡、糜爛和潰瘍。
  • 血液系統
以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常見,還可發生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單核細胞增多症噬血細胞綜合徵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還可併發肺、腦、脾臟等器官及外周動脈的栓塞。
  • 神經系統
吉蘭-巴雷綜合、腦脊髓膜炎梗阻性腦積水等。
  • 消化系統
肝大和肝功能障礙,少數併發胰腺炎。
  • 其他

支原體肺炎預防

  • 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對避免感染很重要。
  • 少去人員密集、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必要時戴好口罩。
  • 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將用過的紙巾扔進垃圾桶。
  • 做好手衞生,經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
  • 注意室內通風,每次通風不少於30分鐘,以保持空氣新鮮。
  • 做好衞生,牀單被褥等經常清洗,在太陽底下晾曬。
  • 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 學校、幼兒園等場所要做好通風消毒,避免出現聚集性感染。
參考來源: [1-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