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應天府

(宋朝南京)

鎖定
應天府,別名“河南郡”,為宋朝四個京城之一的南京,治所宋城縣南京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 [1]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六月,趙匡胤時任殿前都點檢、兼宋州歸德軍節度使。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趙匡胤發動兵變。趙匡胤登基即位後,因發跡於“宋州”,遂改國號為“宋”。因宋州古為商丘,火正閼伯居商丘,商丘為大火星分野之地,宋朝自稱為“火宋”、“炎宋”。 [2-4] 
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以帝業肇基之地升宋州為應天府。 [5]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親自駕臨應天府,主持隆重的授命儀式,建應天府為南京,改聖祖殿為鴻慶宮,並賜宴三日,又下旨修建歸德殿,接着規劃京城和宮城。應天府成為宋朝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軍事重鎮。 [1]  [6]  南京應天府有全國最高學府南京國子監應天府書院)。 [7-8]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趙構於應天府南京城南門外幸山築“中興壇”。五月初一,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登基即皇帝位,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改元建炎,史稱南宋 [9] 
中文名
應天府
別    名
河南郡
南京
南都 [1] 
行政區類別
京城 [1] 
所屬地區
京東路京東西路
地理位置
黃淮平原
面    積
約 10000 km²
下轄地區
五府十二州八十一縣
政府駐地
宋城縣南京城(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57440口(注:宋朝户口僅算男丁)
著名景點
商丘古城
應天書院
幸山
鷹鷺池
方    言
中原官話
國家學府
南京國子監(應天書院) [10] 

應天府沿革

應天府後周

後周時,設宣武軍於宋州(今河南商丘),後改為歸德軍。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柴榮駕崩,繼位的周恭帝柴宗訓年僅七歲。趙匡胤時任殿前都點檢、兼宋州歸德軍節度使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趙匡胤發動陳橋驛兵變,登基即位,因其藩鎮在“宋州”,遂以“”為國號,建立宋朝 [11]  又因五德終始説,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宋州為大火星房心分野之地,故宋朝又自稱“火宋”、“炎宋”。 [2-4] 

應天府北宋

宋朝南京應天府地圖 宋朝南京應天府地圖
北宋初,復置宋州(今河南商丘)。至道三年(997年),分天下為十五路。以宋州、兗州、徐州、曹州、青州、鄆州、密州、齊州、濟州、沂州、登州、萊州、單州、濮州、濰州、淄州、淮陽軍、廣濟軍為京東路,路治宋州(今河南商丘)。 [12]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二月,因趙匡胤曾於乾德元年(963年)受羣臣尊號為“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皇帝”,宋州為藝祖龍興之地 [5]  ,遂將宋州升格為應天府,仍為京東路路治。 [12]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宋真宗決定將應天府再次升格,建為南京,並下旨建行宮正殿,以歸德為名,稱“歸德殿”,以聖祖殿為鴻慶宮 。奉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像,侍於聖祖殿之側,名神御殿,又名三聖殿,成為趙宋的原廟。 [6]  接着規劃京城宮城 [1] 
熙寧七年(1074年),京東路被拆分為京東東路京東西路兩路。京東西路治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 [12] 
商丘應天書院 商丘應天書院
元祐元年(1086年),諸提點刑獄不分路,京東東路、京東西路併為京東路,路治南京(今河南商丘)。 [12]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初八,謝克家持“大宋受命之寶”到濟州,康王趙構痛哭跪下接受。初九,濟州百姓父老到軍前,説濟州的四方能看見城中火光沖天,請求高宗在濟州即皇帝位。適逢宗澤來信説,南京(今河南商丘)是宋太祖龍興之地,距離四方位置適中,漕運發達。康王趙構於是決定前往南京應天府。二十一日,趙構從濟州出發,延副總管劉光世從陝州來會合,任命劉光世為五軍都提舉。二十二日,到達單州。二十三日,到達虞城縣。西道都總管王襄率軍從襄陽來會合。二十四日,到達南京應天府(今商丘)。二十五日,康王趙構到鴻慶宮朝拜三聖殿御容。皇后下詔有關部門準備儀衞兵仗和車駕。二十六日,張邦昌到南京應天府,跪在地上痛哭請求處以死罪,趙構慰問撫卹他。秉承詔旨任命汪伯彥為顯漠閣直學士,黃潛善為徽酞閣直學士。代理吏部尚書王時雍等人供奉車駕和禮服到達南京,大臣們請求高宗稱帝的越來越多,趙構下令在南京應天府南門外左側幸山築壇,稱之為“中興壇”。 [9] 

應天府南宋

宋朝南京應天府大運河商丘碼頭遺址 宋朝南京應天府大運河商丘碼頭遺址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趙構於南京應天府登中興壇受寶,載於祀典,登基即皇帝位,改元建炎,是為宋高宗 [13]  遙上尊號曰孝慈淵聖皇帝,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 [9] 
紹興二年(1132年)九月,南京應天府淪陷於金國人之手。 [14]  金朝所扶持的偽齊皇帝劉豫將南京應天府降為歸德府 [15] 
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金朝領三省事宗磐宗雋在朝廷專權,外結左副元帥撻懶,將河南、陝西地歸還給宋朝,南京(今商丘)也在其中,南宋恢復南京應天府之名,以路允迪任南京留守。 [16] 
紹興十年(1140年)三月,宋高宗封南京應天府火正閼伯為“商丘宣明王”。 [17] 
承安五年(1200年),金朝攻佔南京應天府,又改稱為歸德府。 [18]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南宋將領全子才收復了宋太祖的發跡之地——南京應天府(商丘)。八月,宋理宗發佈榜文,恢復南京之名。 [19] 

應天府行政區劃

應天府治宋城縣,共轄七縣。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城縣為次赤,其餘六縣升為次畿。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升宋城縣為正赤,其餘六縣升為正畿。 [20] 
正赤宋城縣(治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六鄉。城東、河南、葛驛三鎮。有汴水、睢水、渙水 [20] 
(正寧陵縣(治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京西五十里。五鄉。新城、新輿、長亭三鎮。 [20] 
(正畿)柘城縣(治今河南商丘市柘城縣)。京西南八十里。七鄉。八橋一鎮。 [20] 
(正畿)谷熟縣(治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谷熟鎮)。京東南四十里。六鄉。高辛、濟陽、營城三鎮。 [20] 
(正畿)下邑縣(治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京東一百二十里。六鄉。會亭鎮濟陽鎮二鎮。 [20] 
(正畿)虞城縣(治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利民鎮)。京東北五十五里。治平鎮一鎮。有孟渚澤 [20] 
(正畿)楚丘縣。京東北七十里。五鄉。 [20] 
應天府作為京東西路路治,管轄應天府、襲慶府興仁府東平府四個府和徐州濟州單州濮州拱州五個州,廣濟軍一個軍,四十三個縣。 [12] 
應天府作為京東路路治,管轄應天府、襲慶府、興仁府、東平府、濟南府五個府和徐州、濟州、單州、濮州、拱州、青州、密州、沂州登州萊州、濰州、淄州十二個州,廣濟軍、淮陽軍兩個軍,八十一個縣。 [12] 
宋朝京東路行政區劃,治所應天府 宋朝京東路行政區劃,治所應天府

應天府城市發展

商丘南關碼頭的發掘表明,運河河岸高出宋代地面3米左右,河岸夯土的堅固,的確鐵錐難入。這些夯土中,有大量磚瓦碎片,顯示如今這片莊稼地,曾人口密集、遍佈民居。 [21] 
運河與南大湖相連,是非常適宜的碼頭停靠區域,正是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使睢陽城南運河沿岸,形成人煙稠密、商鋪林立的繁華區域。 [21] 
北宋熙寧五年,日本僧人成尋自台州啓程北行,經揚州沿運河前往五台山參佛,這年十月初五晚,他所乘坐的船隻到達南京應天府(今商丘),成尋在日記中寫道:“……終日曳船,酉一點,過七十四里,至南京大橋下,停船宿。宋州城內有南京官,名楊侍讀……大橋上並店家燈火,大千萬也。伎樂之聲,遙聞之……六日天晴,辰時,曳船,從橋下過。店家買賣,不可記之。經二里,至次大橋下外,停船。艄公宿積乾薑上市頭了,五十石許上了。於宿州卅石許上市了。艄公屑福最可雲富人。” [21] 
這段記述,真實地再現了當時商丘運河兩岸的繁榮,以及夜生活的豐富多彩。南京城外,至少有兩座大橋,大橋是水陸交會之地,因此是船隻停泊的好地方。大橋上下,店鋪林立,夜晚燈火輝煌,伎樂聲聞數里。艄公停船的第二座大橋,是運河沿岸一個大市場,貨物交易量極大,船工們攜帶的貨物,很容易出手。 [21] 

應天府人口

北宋初年,南京應天府人口主户有21250户,客户有24200户,總户數有45450户,可户佔總户數的百分比為53%。元豐初年,應天府主户有65490户,客户有25844户。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南京應天府(商丘)主户有79741户,口數157404口(注:宋朝户口僅算男丁)。 [1] 

應天府教育

商丘應天書院 商丘應天書院
五代時後晉時期(936年—947年),宋州虞城縣通儒楊愨在歸德軍將軍趙直扶助下創辦睢陽學舍,聚眾講學。楊愨去世後,他的學生戚同文繼承師業,繼續辦學。戚同文病逝後,學校曾一度關閉。 [8]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應天府宋城縣邑人曹誠,在戚同文舊學之地出資三百萬金,造舍150間,聚書1500餘卷。並於次年聘戚同文之孫戚舜賓為主院,以曹誠為助教,建立了書院,博延生徒,講習甚盛。府奏其事,宋真宗詔賜額曰“應天府書院”,命奉禮郎戚舜賓主之,仍令本府幕職官提舉,以曹誠為府助教。 [8]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應天府升格為南京,應天書院又稱為“南京書院”。慶曆三年(1043年),應天府書院改升為“南京國子監”,成為中國古代書院中唯一一個升級為國子監的書院,成為宋朝最高學府。 [7] 
北宋范仲淹為應天府書院作《南京書院題名記》:“天下庠序,視此而興”。 [10]  南宋陳均撰《九朝編年備要》記載應天府書院:“宋興,天下州府有學始此”。元代趙孟瞓更是在《義學記》中道:“宋初時天下有四大書院,應天書院為首。” [8] 
商丘應天書院 商丘應天書院

應天府文物

2009年1月8日,通濟渠商丘南關段發掘出城市河市區河岸,這是中國大運河考古首次發現城市河岸,也是通濟渠考古發現的最大的碼頭遺址。 [22]  通過清理河岸遺存可以發現當時建築密集,貿易繁榮,堪比北宋著名畫作《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場景,為隋唐至北宋時期中國大運河歷史研究增添重要考古材料。 [23] 
宋朝南京應天府(商丘)城市河岸遺址 宋朝南京應天府(商丘)城市河岸遺址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   ○京城 京畿路 京東路 京西路:應天府,河南郡,歸德軍節度。本唐宋州。至道中,為京東路。景德三年,升為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建為南京。熙寧五年,分屬西路。崇寧户七萬九千七百四十一,口一十五萬七千四百四。貢絹。縣六:寧陵,(畿。與楚丘同隸拱州。大觀四年,復來隸。政和四年,又撥隸拱州。宣和六年,復來隸。)宋城,(赤。)谷熟,(畿。)下邑,(畿。)虞城,(畿。)楚丘。(畿。)
  • 2.    《左氏·襄九年傳》:“昔陶唐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是始封商也。”
  • 3.    《漢書·天文志》曰:房心為豫州,虛危為青州,奎婁胃為徐州,角亢氐為兗州之分野也。)北距河,東至海,南及淮,西至荊山,盡其地也。河南府,周地也。風雨之所交也,陰陽之和也。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昔周公營洛邑,至平王居之。宋州,宋地也。(古豫州域,)古商邱也。閼伯之墟,周封微子,是為宋也。
  • 4.    《宋史·樂志十》:“於赫 炎宋 ,十葉華耀。”
  • 5.    宋朝“南京”商丘: 太祖趙匡胤“龍潛之地”  .中華網[引用日期2017-04-11]
  • 6.    《應天府志》:“鴻慶宮,在應天府城北,是為北宮,宋之原廟也。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以應天府為南京,以聖祖殿為鴻慶宮,奉太祖太宗像,侍於聖祖殿之側,名神御殿,又名三聖殿,在城西南隅。”
  • 7.    執教應天開啓宋學思潮(圖)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7-03-09]
  • 8.    元 趙孟瞓《義學記》:“宋初時天下有四大書院,應天書院為首。”
  • 9.    宋《續資治通鑑長編拾補》卷六十:五月己丑朔,案:《四史朔閏考》同。康王即皇帝位於南京,遙上尊號曰孝慈淵聖皇帝。(《紀事本末》卷百五十。案:朱勝非《南都翊戴記》雲:上幸南京登極,勝非建言受命中興,宜築壇行禮,北望二聖,寅受寶冊。及即帝位,因治壇於府東偏,五月朔,上登壇受寶,改元建炎。請以中興受命名壇,載於祀典。詔可之。汪伯彥《中興日曆》雲:先是,四月二十七日,元祐皇后詔令遣王時雍、徐秉哲備車駕法仗等,百官庶務各分其半,發船載宮嬪及張邦昌等前赴南京迎請。又命內侍邵成章、王袞管押乘輿服御輦儀仗至南京來進。王坐便廳,南仲、伯彥、潛善、延禧、耘、世則皆侍立,成章等捧笥以前,默數各件,內有道冠一頂,非人間樣制。成章等拱以奉白太母傳語:“此冠自祖宗以來,凡退朝宴間,不戴頭巾,只戴此冠。後來神宗皇帝易以頭巾,循襲至哲宗皇帝、道君皇帝,非祖宗制也。願殿下即位後,退朝間宴戴此冠,便是祖宗太平氣象。”王斂容流涕曰:“上天眷命,羣情愛戴,幕屬將佐,上書勸進,拜叩固請,至於五六,吾固辭者亦屢矣!方此躊躕以思,繼又奉太上皇帝即真之詔,太母乘輿服御之意,迫不得已,敢不欽承。”於是命漊擇官選得五月一日庚寅,命有司於南京譙門之左,營築壇場,命朱勝非撰策文告天,命滕康撰赦文肆赦。五月一日庚寅受天命,南仲充禮儀使,延禧讀冊告天,汪伯彥、黃羣善、董耘、高世則元帥府僚屬皆登壇行事。王泣涕即皇帝位於應天府治之正衙。南仲、伯彥、潛善、延禧、耘、世則等先稱賀上殿侍立,邦昌率百官稱賀。冊封淵聖文見《北盟會編》。《會編》雲:五月二日,御劄:“敕內外文武臣僚等,朕比以乘輿播越,宗廟阽危,迫於師言,勉紹大業。居軫晨昏之戀,載深手足之懷。恭惟乾龍皇帝,聰明憲天,節儉由性,子育加於庶勷,色養致於兩宮。金人內侵,四鄰多壘,乃遣單車之使,欲邀龍德之臨,代親而行,即日命駕。繼而編户困於金繒,復再屈於虜營,欲為民而請命。沈機淵識,外晦內明,時方艱虞,聖以尊養,溥率萬邦之望,徯瞻入駿之歸。雖道妙無名,豈形容之可及?惟德施罔極,顧尊奉敢忘;爰舉徽稱,用昭盛烈。乾龍皇帝宜上尊號曰孝慈淵聖皇帝,仍令所司擇日奉上冊寶,應合行典禮官即速討論以聞。”)
  • 10.    范仲淹《南京書院題名記》:皇宋癖天下建太平,功揭日月,澤注河漢,金革塵積,弦誦風布。乃有睢陽先生贈禮部侍郎戚公同文,以奮於丘園教育為樂門。弟子由文行而進者,自故兵部侍郎許公驤而下,凡若干人。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維,樞密直學士綸,並純文浩學,世濟其美,清德素行,貴而能貧。祥符中,鄉人曹氏,請以金三百萬,建學於先生之廬。學士之子,殿中丞,舜賓。時在私庭,俾幹其裕。故太原奉常博士凟,時舉賢良,始掌其教;故清河職方員外郎吉甫,時以管記,以領其綱。學士書一而上,真宗皇帝為之嘉嘆,面可其奏。今端明殿學士,盛公侍郎度文其記,前參予政事,陳公侍郎堯佐題其榜。由是:風乎四方,士也如狂,望兮梁園,歸輿魯堂,章甫如星,縫掖如支。講議乎經,詠思乎文,經以明道,若太陽之御,六合焉;文以通理,若四時之妙,萬物焉。誠以日至,羲以日精。聚學為海,則九河我吞,百穀我尊; 淬詞為鋒,則浮雲我決,良玉我切。然則,文學之器,天成不一,或醇醇而佔,或鬱郁於時,或峻於層雲,或深於重淵。至於通易之神明,得詩之風化,洞春秋褒貶之法,達禮樂製作之情,善言二帝三王之書,博涉九流百家之説者,蓋玄有人焉。若夫,廊朝其器,有憂天下之心。進可為卿大夫者,天下其學,能樂古人之道;退可為鄉先生者,亦不無矣。觀夫,二十年間,相繼登科而魁甲,英雄儀羽台閣,蓋翩翩焉,未見其止。宜觀名列,以勸方來。登斯綴者,不負國家之樂育,不孤師門之禮教,不忘朋簪之善導。孜孜仁義,惟日不足。庶幾乎,刊金石而無愧也,抑又使天下庠序,視此而興,濟濟羣髦,鹹底於道,則皇家三五之風,步武可到,戚門之光,亦無窮已。他日門人中,絕德至行,高尚不仕,如睢陽先生者,當又附此焉。
  • 11.    《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二》宋·歐陽修 :七年春正月甲辰,遜於位。宋興。
  • 12.    《宋史》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 ○京城 京畿路 京東路 京西路:“京東路。至道三年,以應天、兗徐曹青鄆密齊濟沂登萊單濮濰淄、淮陽軍廣濟軍清平軍宣化軍、萊蕪監利國監為京東路。熙寧七年,分為東、西兩路:以青淄濰萊登密沂徐州、淮陽軍為東路;鄆兗齊濮曹濟單州、南京為西路。元豐元年,割西路齊州屬東路,割東路徐州屬西路。元祐元年,諸提點刑獄不分路,京東東路、京東西路併為京東路。
  • 13.    和興文化.青少年品讀國學精粹 宋史故事: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03:第66頁
  • 14.    《金史 卷三 本紀第三》:“三月己卯朔,日中有黑子。壬寅,詔軍興以來,良人被略為驅者,聽其父母夫妻子贖之。尚書左僕射高楨罷。四月,蒲察、婁室取鄜、坊二州。五月乙卯,拔離速等襲宋主於揚州。九月丙午朔,日有食之。庚午,宗弼敗宋兵於睢陽。
  • 15.    《宋史 卷四百七十五 列傳第二百三十四》:“豫還東平,升為東京。改東京為汴京,降南京為歸德府。
  • 16.    《宋史》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高宗六:十年夏四月甲子,以觀文殿學士孟庾為西京留守,資政殿學士路允迪南京留守。
  • 17.    《宋史 本紀第二十九 高宗六》:“三月甲申,封閼伯為商丘宣明王”。
  • 18.    歷史·人文  .商丘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3-08]
  • 19.    《宋史·理宗紀一》:八月癸酉,詔:"河南新復郡縣,久廢播種,民甚艱食,江、淮制司其發米麥百萬石往濟歸附軍民,仍榜諭開封、應天、河南三京。"
  • 20.    (宋)王存.《元豐九域志》:中華書局,1984年12月(第一版)
  • 21.    商丘自古乃“腰膂之地” “新國保·大運河商丘南關碼頭”系列之二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引用日期2017-04-14]
  • 22.    大運河河南段有18個項目被列入申遺預備名單  .浙江省文物局[引用日期2017-03-09]
  • 23.    大運河考古發現唐宋城市河岸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03-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