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陵縣

鎖定
寧陵縣,隸屬河南省商丘市,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東與商丘市交界、西和睢縣毗連、南同柘城縣為鄰、北枕黃河故道與商丘市、民權縣相連, 地理座標為東經115°15′-115°30′,北緯34°14′-34°34′。南北長37.5公里,東西寬19.5公里,總面積798平方公里。屬於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14.2℃,年均降水量為674.7毫米,屬黃河沖積平原,以沙土和兩合土為主。截至2018年,寧陵縣轄14個鄉鎮、1個產業集聚區、1個特色商業區,364個行政村(居委會),縣政府駐城關鎮 。截至2018年,寧陵縣總人口65萬。 [1]  截至2022年末,寧陵縣常住人口為52.43萬人。 [34] 
遠古時代為葛地,夏、商、周時期為葛國(又稱葛伯國),西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始置寧陵縣,1997年,商丘撤區設市,寧陵縣隸屬商丘市。 [1] 
2022年,寧陵縣地區生產總值201.1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0%。 [34] 
中文名
寧陵縣
外文名
Ningling County
別    名
葛國
葛伯
寧邑
信陵
行政區劃代碼
411423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省商丘市
地理位置
河南省東部、商丘市西部
面    積
798 km²
下轄地區
張弓、柳河、石橋等8個鎮、6個鄉
政府駐地
城關鎮
電話區號
0370
郵政編碼
47670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2.43 萬(2022年末) [34] 
著名景點
萬畝梨園、葛天公園、葛天氏陵
火車站
寧陵縣站
車牌代碼
豫N
地區生產總值
201.18 億元(2022年) [34] 

寧陵縣歷史沿革

鳥瞰寧陵
鳥瞰寧陵(5張)
上古時期,寧陵叫“葛”,此名源於一種植物——葛。故古人甚感神奇,對葛頂禮膜拜以為圖騰,當地人更是以葛為榮,特以“葛”為地名。此為古葛地名之來歷。
遠古時期,寧陵縣為葛地,葛天氏部族在此繁衍生息。
虞舜至夏朝時期,寧陵縣仍為葛地。
西周時期,寧陵縣又為沙隨國,後為宋國所滅。戰國時期,寧陵縣先為信陵君封地,後為其子寧陵君封地,戰國末為寧陵城。
秦朝時期,稱寧陵城,屬碭郡。
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始置寧陵縣,屬豫州部陳留郡。新莽時期,寧陵縣改為康善縣,屬陳留郡。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復為寧陵縣,屬豫州刺史部梁國。漢和帝永元十一年(99年),在種龍鄉(今黃崗鄉己吾城)置己吾縣,與寧陵縣並存,屬陳留郡。
三國時期,寧陵縣屬魏。
西晉、南北朝時期,寧陵縣先後屬豫州部梁郡、譙郡。東魏孝靜帝天平元年(534年),改寧陵縣為己吾縣。
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復置寧陵縣,屬豫州部梁郡。
唐代時期,寧陵縣屬宋州。
五代時期,寧陵縣屬歸德軍。
北宋時期,寧陵縣屬應天府。
金、元、明、清歷朝時期,寧陵縣屬歸德府。
民國年間,寧陵縣先後屬開封道、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豫東人民建立水東抗日根據地,寧陵縣屬水東軍分區
1949年建國後,寧陵縣屬商丘專區。
1958年,商丘專區合併於開封專區後,屬開封專區。
1960年,撤銷寧陵縣,併入睢縣。
1961年7月,恢復寧陵縣建制,同年復設商丘專區,寧陵縣亦復屬商丘專區。
1997年,商丘撤區設市,寧陵縣隸屬商丘市。 [1] 

寧陵縣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寧陵縣轄14個鄉鎮、1個產業集聚區、1個科創電商產業園、1個特色商業區,364個行政村(居委會),縣政府駐城關鎮。
寧陵縣電商科創產業園

寧陵縣地理環境

寧陵縣位置境域

寧陵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東與商丘市交界、西和睢縣毗連、南同柘城縣為鄰、北枕黃河故道商丘市民權縣相連, 地理座標東經115°15′-115°30′,北緯34°14′-34°34′。東臨商丘,西接睢縣,南和柘城交界,北與民權相鄰,南北長37.5公里,東西寬19.5公里,總面積798.12平方公里。 [1] 

寧陵縣地形地貌

寧陵縣夜景 寧陵縣夜景
寧陵縣境地勢平坦,自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黃河故堤橫穿東北部,西部有沙丘分佈。屬黃河沖積平原,以沙土和兩合土為主。

寧陵縣氣候

寧陵境內系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14.2℃,年均降水量為674.7毫米,氣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無霜期216天,夏季最熱月份為7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冬季最冷月份為1月初至2月上中旬。

寧陵縣水文

寧陵縣主要河流有大沙河、洮河、上清水河、古宋河等,大沙河源出民權縣城東,在寧陵縣流經邏崗、陽驛等6鎮鄉後,在城區以西2公里處繞行東流,入商丘市,後在安徽省亳州市境內匯入渦河,再隨渦河淮河,終達江入海,為寧陵縣母親河。上清水亦源出民權縣黃河故道,南流入寧陵縣、邏崗鎮、柳河鎮、石橋鎮,於城郊鄉入大沙河。黃河故堤橫穿縣境東北部,地勢稍高。隴海鐵路以南地勢平坦,海拔50米。大沙河、洮河兩岸有沙丘分佈。

寧陵縣自然資源

寧陵縣土地資源

寧陵縣總面積798.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33萬公頃。 [3] 

寧陵縣水利資源

寧陵縣水資源總量18139萬立方米,人均388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0158萬立方米,人均217立方米,境內年均降水量53496萬立方米,地表徑流量5028萬立方米,過境水2512萬立方米。 [1] 

寧陵縣礦產資源

寧陵縣風景:葛天公園 寧陵縣風景:葛天公園
寧陵縣境域地下礦藏豐富,在距地表1000米至2000米處,有兩層煤炭可供開採,還有黃鐵、菱鐵礦藏,有豐富的淺層地下水資源,年均可採量為1億立方米以上。

寧陵縣人口

2022年末,寧陵縣常住人口52.4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2.53%,比上年提高0.63個百分點。出生率8.43‰,死亡率8.19‰,自然增長率0.24‰。 [3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寧陵縣常住人口為562657人。 [29] 

寧陵縣經濟

寧陵縣綜述

2022年,寧陵縣地區生產總值201.1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99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73.78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86.41億元,增長2.9%。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0.4%,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6.7%,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2.9%。
2022年,寧陵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3925萬元,比上年增長1.7%。從收入結構看,地方税收收入完成45720萬元,下降6.7%,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71.5%;非税收入完成18205萬元,增長31.4%,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28.5%。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322989萬元,增長10.1%。
2020年,寧陵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 187.9 億元,同比增長 1.9%,增速居全市第 2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3%,居全市第 1 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 6.4%,居全市第 3 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 69.5 億元,同比下降 4.2%,在全市降幅最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6.9 億元,同比增長 5%,居全市第 6 位;全社會用電量 8.9億度,同比增長 14.5%,居全市第 1 位;工業用電量 2.4 億度,同比增長 11.3%,居全市第 2 位;存款餘額 193.4 億元,同比增長 14%,居全市第 4 位;貸款餘額 143.4 億元,同比增長 9.5%,居全市第 6 位;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247 元,同比增長5.1%,居全市第 3 位。

寧陵縣第一產業

希望的田野 希望的田野
2022年,寧陵縣糧食播種面積115.48萬畝,比上年增加0.08萬畝,增長0.07%。其中,小麥種植面積為72.63萬畝,比上年增加0.03萬畝,增長0.04%;玉米種植面積為37.54萬畝,比上年增加0.05萬畝,增長0.13%。油料種植面積34.94萬畝,比上年增加2萬畝,增長6.1%,其中:花生種植面積33.77萬畝,比上年增加1.95萬畝,增長6.1%。水果種植面積8.29萬畝,比上年增加0.31萬畝,增長3.9%,其中:金頂謝花酥梨種植面積5.56萬畝,比上年增加0.22萬畝,增長4.0%。 [34] 
2022年,寧陵縣糧食總產量52.48萬噸,比上年增加2.35萬噸,增長4.7%。其中夏糧總產量36.07萬噸,比上年增加0.14萬噸,增長0.4%;秋糧總產量16.41萬噸,比上年增加2.2萬噸,增長15.5%。小麥產量36.07萬噸,比上年增加0.14萬噸,增長0.4%。玉米產量14.59萬噸,比上年增加2.35萬噸,增長19.2%。 [34] 
2022年,寧陵縣水果產量32.01萬噸,比上年增加2.03萬噸,增長6.8%。其中:金頂謝花酥梨產量25.25萬噸,比上年增加0.93萬噸,增長3.8%。油料產量11.46萬噸,比上年增加0.91萬噸,增長8.7%,其中:花生產量11.26萬噸,比上年增加0.9萬噸,增長8.7%。
2022年,寧陵縣豬牛羊禽肉總產量8.88萬噸,比上年增加0.88萬噸,增長11.0%。禽蛋產量2.54萬噸,比上年增加0.07萬噸,增長2.7%。年末生豬存欄78.5萬頭,比上年減少1.86萬頭,下降2.3%。生豬出欄111.87萬頭,比上年增加11.51萬頭,增長11.5%。 [34] 
寧陵縣“萬畝梨園” 寧陵縣“萬畝梨園”

寧陵縣第二產業

2022年,寧陵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7%。在規模以上工業中,五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43.3%,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43.2%;高新技術製造業下降11.6%,佔規模以上工業的42.4%。 [34] 
2022年,寧陵縣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16.5%,利潤總額下降29.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3.5%,比上年下降2.3個百分點。
2022年,寧陵縣製造業開發區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3%,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95%。
2022年,寧陵縣實現建築業總產值31.7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建築業竣工產值12.9億元。資質內建築業企業19家,比上年增加12家。本年新籤合同額42.5億元,比上年增長38.9%。 [34] 

寧陵縣第三產業

2022年,寧陵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54億元,比上年增長1.0%。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5.42億元,增長1.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8.12億元,下降5.5%。
2022年,寧陵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49.21億元,比年初新增37.02億元,同比增長17.4%,其中住户存款212.65億元,比年初新增33.7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為165.7億元,比年初新增11.3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住户貸款80.46億元,比年初新增8.8億元。 [34] 
  •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寧陵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4.8%。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增長32.6%,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3.7%,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0.8%。分產業看,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2.6%,第三產業投資下降2.2%。全年全縣在建項目85個,其中房地產項目15個。億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在建項目46個,5億元以上在建項目5個,其中房地產項目2個。 [34] 

寧陵縣交通運輸

寧陵縣綜述

鳥瞰寧陵境內的連霍高速 鳥瞰寧陵境內的連霍高速
寧陵縣有隴海鐵路、鄭徐高鐵、連霍高速、310國道橫貫東西,325省道327省道橫貫東西;210省道、三朱公路縱穿南北;東距京九鐵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商杭高鐵30公里公里、距徐州觀音機場和鄭州國際機場均在一個半小時車程,距規劃中的商丘機場10多公里。

寧陵縣鐵路

寧陵火車站 寧陵火車站
寧陵縣站位於隴海鐵路線上,離連雲港東站391公里,離蘭州站1355公里。建於1915年,原名柳河鎮站,1930年代蔣介石曾在此指揮中原大戰。現為三等站,日均發送旅客近千人,共有25趟圖定列車,2014年暑運期間又增停3趟臨客。
據2014年7月1日鐵路調圖信息顯示,寧陵縣站一次性增加9趟列車停靠,共有25趟列車通往全國各地的17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及全國各大中城市,均有直達或經返列車通達。寧陵縣貨運場在寧陵縣火車站西側1公里處,貨運發展迅速,對周邊各個企業的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
鄭徐高鐵
寧陵縣火車站為普速鐵路客運站,在隴海鐵路線上,該站東距商丘市35公里,現日均發送旅客近千人,客流仍在平穩增長,鄭徐高鐵在寧陵縣柳河鎮設站。

寧陵縣公路

商登高速寧陵南站 商登高速寧陵南站
寧陵縣公路成網,310國道在2012年完成改造,現為雙向4車道瀝青路面,路況良好。省道豫04縣及鄭永公路在2014年上半年開始改造。連雲港至新疆高速公里在縣城以北穿城而過,設寧陵縣出口。全縣村村通公路率達100%。
2016年,寧陵縣道路運輸完成客運量552.07萬人次,客運週轉量29813.36萬人公里;完成貨運量698.27萬噸,貨運週轉量182581.96萬噸公里。
2016年,寧陵縣擁有營運客車161輛,公共汽車30輛,出租車110輛。客運班線29條,其中,市際1條、縣際12條、縣內16條;全縣擁有貨運車輛3971輛。

寧陵縣政治

寧陵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
張亞光、慄團結
縣委常委
韓建東、黃丹丹、解寶華、朱國瑞、嶽德熙、王東霞、趙文博
縣長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縣政協主席
縣紀委書記
曹金貴
參考資料
[35-37] 

寧陵縣社會事業

寧陵縣文化事業

寧陵體育場 寧陵體育場
截止到2016年年末,寧陵縣全縣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村級文化書屋364個,文化館1個,鄉級文化站14個,廣播電台1個,電視台1個,有線電視台1個。

寧陵縣醫療衞生

2016年,全縣共有衞生機構692個,其中衞生監督所1個,衞校1所,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院1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18個,醫院、衞生院共計21個,村衞生室674個;實有病牀牀位2111張,農村全面實行醫療保險,農民看病有了保障,加之彩超、CT、磁共振等大型現代化診療設備相繼投入使用,整體醫療及服務水平大幅提高,能夠基本滿足羣眾的醫療、保健需要。

寧陵縣體育事業

2016年,寧陵縣先後組織了舞蹈、鞭陀、空竹、高蹺、釣魚、枱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極拳劍等多種比賽,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體育後備人才選拔工作也取得突破,社會體育指導員建設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工程、鄉鎮體育健身工程在寧陵縣得到有效落實。

寧陵縣教育事業

寧陵縣高級中學 寧陵縣高級中學
2022年,寧陵縣擁有各類學校500所,其中高中2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成人中等專業學校1所,初中32所,小學194所,幼兒園(含民辦)269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共有教職工9720人,其中專任教師7628人;高中共有教職工714人,其中專任教師549人;中等職業學校共有教職工118人,其中專任教師102人;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共有教職工44人,其中專任教師41人;初中共有教職工2650人,其中專任教師2271人;小學共有教職工3738人,其中專任教師3408人,特殊教育學校共有教職工53人,其中專任教師52人;幼兒園(含民辦)共有教職工2403人,其中專任教師1205人。全縣共有在校生126206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87809人:小學在校生63115人,初中在校生24694人。高中共有在校生9659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1271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277人,幼兒園(含民辦)在校生27189人。全縣共有畢業生29028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畢業生17457人:小學畢業生 9178人,初中畢業生8279人。高中共有畢業生2824人,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250人。 [34] 

寧陵縣科技事業

2016年,寧陵縣共組織企業實施科技計劃項目3項,其中:張弓老酒酒業有限公司承擔的“白酒酒糟中香味成分的提留技術研究”項目即將實施完成,史丹利承擔的“環保高效小麥同步緩釋複合肥成果轉化”項目及嘉施利承擔的“脲甲醛緩釋複合肥關鍵技術產業化示範與開發”項目正按照項目申報書逐步實施。同時,寧陵縣金橋酥梨專業合作社承擔的國家星火計劃順利通過了驗收。寧陵縣今年共申請專利100個,授權專利45個。同時,開展了專利資助申請工作,指導企業和個人申報專利資助24項。

寧陵縣社會保障

2022年,寧陵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49元,比上年增長5.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63元,增長3.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85元,增長7.1%。城鄉收入比由上年的2.026:1調整為1.960:1。
2022年,寧陵縣共有城市低保對象1166户1414人,農村低保對象20497户24974人,城鄉特困人員2547人,資金全部實行“一卡通”按月發放,全年共發放城市低保資金547.5萬元,農村低保資金6204.7萬元,特困人員供養資金1613.5萬元,特困人護理補貼費270.7萬元,發放臨時救助金403.1萬元。 [34] 
2022年,寧陵縣現有重度護理殘疾人10656人,困難生活殘疾人6192人,共計發放資金1290.1萬元。目前,全縣現有孤兒143人,發放救助資金192.1萬元;重度殘疾兒童429人,發放救助資金51.8萬元,艾滋病人334人,發放救助資金80.1萬元;單親兒童8人,發放救助資金2.4萬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67人,發放救助資金276.2萬元。
2022年,寧陵縣共有高齡老人15174人,其中80歲--89歲高齡老人12415人,90歲--99歲高齡老人2641人,百歲高齡老人118人,資金全部實行“一卡通”按月發放,全年共發放高齡津貼1084.86萬元。截止2023年3月份,全縣共有高齡老人14892人,其中80歲--89歲高齡老人12277人,90歲--99歲高齡老人2501人,百歲高齡老人114人。 [34] 
2022年末,寧陵縣參加養老保險356835人,其中機關養老保險參保14889人;企業養老保險參保33838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08108人。
2022年,寧陵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605316人,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8007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577309人。失業保險實際繳費人數17367人,比上年增長7.7%。 [34] 

寧陵縣歷史文化

寧陵縣當地流傳一句玩笑話,其實也是寧陵縣的真實寫照,那就是“花天酒地”寧陵縣。 [4] 
花天寧陵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每年的3月底是寧陵縣梨花盛開期,萬頃生態梨園潔白如雪的梨花次第開放,大片大片綿延無際的梨鄉花海就會出現在你的眼前,咋眼望去猶如陽春白雪,白茫茫一片一片煞是壯觀。 [4] 
葛天文化
《樂舞始祖葛天氏》 《樂舞始祖葛天氏》
葛天氏初為部族首領,後襲“三皇”之一伏羲氏名號、帝位,為中原部落聯盟共主,故史稱“古帝王”。因創制“葛天氏之樂”、“葛天穹廬”和葛布等早期人類文明,葛天氏被尊為中國音樂、舞蹈、詩歌、戲劇、建築、紡織和養生的人文始祖 [1]  “中國葛天文化之鄉”和“中國葛天文化研究中心”的榮譽同時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寧陵。 [5] 
酒地寧陵
寧陵有着3000多年的白酒文化,因為這裏盛產高粱、小麥、有質地純淨的地下水,釀酒條件得天獨厚。
寧陵的中州名鎮張弓鎮在歷史上釀酒作坊林立,具有豐富的釀酒文化。 [4] 
“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張弓酒就出產於寧陵縣張弓鎮。三千年來,古鎮作坊林立,酒幌飄動。源於商,興於漢的張弓酒被稱為蒸餾酒的始祖,先後被商湯、劉秀、曹操賜封為御酒。至今,當地廣泛流傳着商王玉液祭祖敬天、王莽趕劉秀、藥酒救曹軍的傳説故事。1975年研製成功的38度張弓酒首開我國低度白酒之先河,成為中國低度白酒創始鼻祖。先後榮獲阿姆斯特丹第三十屆世界金獎及國家、省、部級質量金、銀獎30多項。
張弓酒“窖香濃郁、綿甜爽口、回味悠長”。2008年,被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裏標誌保護產品”。2009年6月,“張弓釀酒工藝”被河南省政府命名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並榮獲“河南中華老字號”稱號。
肥都寧陵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複合肥廣告著名品牌,就在寧陵縣產業集聚區內,19家複合肥企業,形成了850萬噸設計生產能力、140億元產值,已經成為中原最大的優質複合肥特色產業基地。 [4] 
中國長壽之鄉
2011年4月12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健康城市發展論壇上,寧陵縣也因其人口平均壽命75歲、比全國縣級水平高5歲而由論壇主辦單位組成的中國長壽之鄉評審委員會認定:河南省寧陵縣為“中國長壽之鄉”。擁有着獨特的“來寧陵增壽,住寧陵長壽”的“長壽文化”。 [4] 
葛天樂舞
葛天樂舞 葛天樂舞
即《葛天氏之樂》。《呂氏春秋·古樂篇》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它誕生於原始勞動中,從形式上是一場關於農業祈禱、豐產祭祀的巫儀;從內涵上是人天以和、舞以象之的“和諧之樂”;從功能上是祛除風濕、強身健體的養生之樂;從地位上是我國有文獻記載的音樂、舞蹈、戲劇、詩歌、體育之“源頭之樂”。《葛天氏之樂》是由葛天氏部族創制的原典性質的樂舞,屬東夷“葛天文化”範疇,與先商文化關係密切。
禹封葛國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因東夷族伯益協助禹治水有功,禹封伯益長子大廉於葛地(今寧陵)為葛伯。此為葛被封國之始,都葛城(今葛伯屯)。初建國,葛國疆域較大,東有虞(今芒碭),北有亳(今曹縣南),南有戈(今太康),西有老丘(今開封)。
張弓釀酒
夏末,葛國城南30裏處一古老村寨,村中有一勇士張弓,此人忠勇俠義。時值戰亂,為報效國家,主動戍邊禦敵。家中新婚妻子忠貞賢惠,時時惦念戎邊的丈夫,每逢吃飯時都要給丈夫盛出一碗,以示眷念。過後,她又不忍心扔掉,就放在甕裏。時間長了,竟積攢了滿滿一大甕。張弓服役期滿,回到家中,夫妻團圓,妻子向他敍説離別相思之苦,並拉他去看甕中飯食。張弓被妻子的深情厚意所感動,表示一定要嘗一嘗甕中的飯食。於是妻子下廚給他重新蒸煮。説也奇怪,從蒸籠裏流出來的水卻散發出濃郁的香味,張弓一嘗,甘爽清冽,醇香可口。於是連飲滿滿兩大碗,沉沉睡去,但見其臉色紅暈,出氣均和,只是呼而不醒,妻子焦急萬分。兩天後,張弓醒來,舒展身體,感到渾身通泰,連聲贊好。遠親近鄰得而嘗之,均稱美物,以後便如法炮製,地方官吏以珍稀貢品進貢商王,商王賜名“張弓酒”,賜村名為“張弓村”。
沙隨會盟
沙隨國,春秋時宋國領地,與寧邑並存的一個方國。宋平公元年(前575年)秋,晉、齊、魯、宋、衞、邾6國會盟於沙隨沙陽亭,謀伐鄭國。六國達成共識,攻打違背與晉盟約的鄭國,以阻止南方霸主楚國對中原的入侵。宋平公25年(前551年),晉、齊、宋、魯、衞、鄭、曹、莒、邾、薛、杞、小邾子12國會盟於沙隨議事台,再次重申禁錮欒氏。12國達成共識,共同禁錮欒盈。欒盈由楚奔齊。沙隨會盟,是晉國為了解除國內內亂召開的一次重要“聯合國”會議。沙姓起源於沙隨國。
信陵封地
戰國時期,羣雄爭霸。魏惠王5年(前365年),魏軍攻宋,沙隨國亡,成為魏國領土。安釐王元年(前276年),魏王封公子無忌(?—前243年)於寧邑(今寧陵縣城北15裏),稱信陵君,寧邑因此改稱信陵,為魏國屬國。信陵國故城遺址在今葛伯屯一帶。
信陵君竊符救趙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邯鄲。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於魏......公子自度終不能得之於王,計不獨生而令趙亡,乃請賓客,約車騎百餘乘,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公子再拜,因問。侯生乃屏人間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內,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內,力能竊之......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從其計,請如姬。如姬果盜兵符與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遂救邯鄲,存趙。
劉秀張弓避難
西漢末年,王莽篡政,改漢朝為新朝,並欲滅絕漢室。漢高祖七世孫劉秀王莽追殺,逃至張弓集,於張弓集“兩柏擔一孔”橋下藏身避險。脱險後,劉秀沽張弓酒慶幸抒懷,飲酒賦詩曰:“香遠兮隨風,酒仙兮鎮中;佳釀兮解憂,壯志兮填胸。”酒後策馬東行30裏至落虎橋,酒力泛胸,餘香盈口,不禁勒馬回望張弓鎮,連贊好酒,乘興吟道:“勒馬望張弓,酒仙餞吾行,乘風三十里,恰似雲中龍”。劉秀稱帝后,封張弓酒為宮廷御酒,其藏身脱險的小橋賜名為“卧龍橋”,其勒馬回頭處建起了“勒馬鎮”。張弓酒自此名聲更盛,流傳至今。
曹操己吾起兵
東漢末年,董卓篡政,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曹操逃至陳留郡己吾縣,聯合太守張邈、當地豪紳衞臻和曹氏族人,在189年的12月,率兵5000人,在己吾公開起兵,發佈討伐董卓的檄文,號召天下羣雄匡復漢室,從而揭開了漢末割據、三國爭霸的序幕,對迅速掀起反董鬥爭的高潮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己吾城現存曹操己吾起兵點將台遺址。
甘露翠嶺
隋開皇15年(595年),隋文帝楊堅幸泰山設祭,途中經寧陵縣西五里之土丘時,天降甘露,後人名此丘曰“甘露嶺”。雨過天晴,甘露嶺映照在晴日下,與周圍綺麗的風景融為一體,樹叢青翠,煦風輕輕,人心曠神怡。後,陽驛鋪東街稱露嶺,歸寧陵縣;西街稱香山,歸睢縣。
隋堤煙柳
隋堤,即汴河之堤。因是隋煬帝時開通的運河,沿河築堤故名隋堤。當年隋堤之上盛植楊柳,疊翠成行,風吹柳絮,騰起似煙。清晨登堤遙望,翠柳籠罩在淡淡煙霧之中,蒼翠欲滴。故而被譽為“隋堤煙柳”。隋堤在“縣東十里鋪官路北曹家墳後,高阜巍然。”隋煬帝楊廣沿運河南遊曾兩過寧陵。隋朝運河時在寧陵縣城南關、陽驛訾堂曾設有運河碼頭。
范仲淹安家寧陵
范仲淹,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仲淹二歲亡父,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後受朱家兄弟排擠,離家至應天書院寒窗苦讀。1016年中舉為官後,其職田分在寧陵,“家計寧陵”,並“迎母歸養”。母喪,初葬寧陵。寧陵為范仲淹職田所在地、母親謝氏初葬地、同母異父朱氏兄弟定居地、子女養育成長地、仲淹教育講學地。
寧陵現存范仲淹家田井。
孔子後裔遷徙寧陵孔集
據清康熙《寧陵縣誌·褒聖侯傳》記載:“時遼海兵亂,(太宗)恐殘毀聖裔,詔遷於宋,暫避其鋒。以孔子之先為宋人也,遂南渡黃河,居寧陵之楮堌村(孔集)。”查《唐書》,“遼海兵亂”即是指貞觀十八年(644年)唐朝發兵出擊遼東,海陸並進攻打高句麗,以平息新羅、高句麗連兵阻絕百濟通唐道路的事件,次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此時,唐太宗李世民恐怕因戰爭而危害到戰場附近的曲阜孔子後裔,因孔子的祖籍地為宋(即今商丘),因此下詔將孔氏後人遷到古宋國之地,暫避戰禍。於是,孔德倫遂率家南渡黃河,遷居褚堌村,以寧陵為家園。
在從寧陵城通往酒香重鎮張弓的途中,有一居於南北孔道的重要集市——大呂集。然而,在明代及以前,這裏並不稱此名,而稱永安集,隸屬遷善鄉。從稱永安集到改稱大呂集,與被台灣文化界尊為草根聖人 [5]  的明代思想家、中原名儒呂坤有關。因為明代時,呂坤在此購置五百畝孝睦田,此後又不斷增置地產,此地便被稱為呂坤莊園。《商丘地區地名薈萃》第一編“政區聚落地名”載:“永安集,明刑部侍郎呂坤莊園。清末,因呂姓人增多,改稱呂家集。又因南有小呂集,故稱大呂集。曾為區政府在駐地。”到清宣統三年的《寧陵縣誌·集鎮》裏仍名“永安集,在縣南十二里。”
呂坤在永安集置孝睦田的時間為萬曆六年(1578年),此年呂坤升任吏部文選司主事,以俸金和建坊金共計200兩,購500畝常稔田作為孝睦田(《呂坤評傳·呂坤簡表》)。關於置孝睦田的起因和目的,呂坤在《寧陵呂氏家志》“孝睦田記”中敍述:“每讀范文正公(范仲淹)《義田記》,吾甚愧之”,“田名孝睦者何?祀先人,恤同姓也。孝睦以田名者何?可常繼也。”見主詞條:呂坤莊園

寧陵縣風景名勝

葛天文化城建設
葛天文化城建設圖
葛天文化城建設圖(12張)
2019年,寧陵縣為了改變老城區破舊面貌,建設一個生態美麗、宜居宜業的環境,決定實施老城區四湖濕地棚户區改造項目。開工建設的中國·寧陵葛天文化城是以葛天文化為主題的綜合人文新城,由護城河環路圍合而成,位於項目核心區,佔地1.2平方公里,是其一部分,主要包括以葛天八闕為主線串聯的八個主題文化街坊和高品質公園社區,以及由四湖、城門、護城河及濱水綠島、環城步道組成的景觀工程。葛天文化城空間結構分為內、中、外三個圈層,其中內島定位為文化展示及商業服務區,以八闕環形體驗動線串聯載民、玄鳥、草木、五穀、天常、帝功、地德和萬物八個主題文化街坊,集中展示以樂舞文化為代表的寧陵文化,打造新的文化旅遊目的地,並承載原有“十字”商街賦能升級,完善城市公共服務的職能。中圈為生態湖鏈,打造生態景觀型四湖生態環,通過增加水量,提升水質,多樣化的生態駁岸設計等手段,營造優質的生態景觀本底,豐富的景觀類型,多樣化的生境,打造擁有自我淨化和自循環功能的濕地生態系統,為城市創造出四湖公共開敞的親水環境和開放空間。外圈為公園社區,整體規劃上貫徹職住一體,產城融合的設計理念,充分利用環境景觀資源優勢,建設高品質文化居住社區。將成為寧陵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對外展示寧陵文化和風貌的窗口,同時也將成為商丘乃至中原地區重要的人文旅遊勝地。 [27-28] 
葛天氏陵
葛天氏陵 葛天氏陵
上古部落首領的名號無不跟他的發明創造有關。伏羲氏發明捕魚狩獵、神農氏發明種植五穀、有巢氏發明建造廬舍、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他們的發明創造都隱含在名號裏。唯被後人尊為樂神的葛天氏名號來源一直是困惑人們的一個話題。如果説葛天氏單單是發明樂舞的話,而“葛天氏”三字似乎對舞樂沒有絲毫含義。讀《詩經》,使人猛有所悟。原來,葛天氏部落不僅是樂舞的發明者,也是織布、穿衣的發明者。由於葛天氏部落首領利用葛這種植物纖維造福部落之民,後人才將其尊稱為葛天氏。
見主詞條:葛天氏陵
葛天公園
葛天公園 葛天公園
葛天文化公園是寧陵縣人民政府為了弘揚傳統文化着力打造的一個以發生在寧陵縣的歷史文化事件為背景,以葛天氏、呂坤等數十位歷史名人為基點建設的一座集文化、休閒於一體的具有濃郁人文特色的濕地生態公園。 [6] 
見主詞條:葛天文化公園
呂坤墓
呂坤墓園區衞星圖
呂坤墓園區衞星圖(2張)
呂坤墓位於寧陵縣陽驛鄉呂墳村西北300米。史載呂坤墓地北依大沙河,周圍柏樹數百畝,墓址佔地5公頃(75畝),墓區36公頃(540畝),墓為青磚砌築,上覆圓形土丘,周長30米,高3米多,整個陵園呈南北向長方形。墓前有石碑、石條几、石桌、石凳、石蠟台、神道,神道長200多米,兩旁有石人、石馬、石羊、大小兩隊石獅子、石牌坊等。2002年7月,呂坤墓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見主詞條:呂坤墓
寧陵縣第一個黨支部舊址
地處柳河鎮站前街西段,1940年12月,經中共冀魯豫邊區魯西南地委批准,柳河敵工站黨支部建立,這也是寧陵縣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 [33] 
萬畝梨園
寧陵縣是金頂謝花酥梨原產地,酥梨面積穩定在20萬畝以上,金頂謝花酥梨已有700多年栽培歷史,明弘治年間被列為皇家貢品,1958年還被作為禮品敬獻給毛澤東主席。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在寧陵建立的酥梨示範基地已正式揭牌。本地所產的金頂謝花酥梨以酥脆易溶、汁多味甘聞名於世,是河南省名優產品,也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該縣酥梨種植面積達20萬畝,年產酥梨10億斤,年產值超過10億元。
萬畝梨園位於寧陵縣城以北,國道220線兩側。自連新高速寧陵縣出口沿國道220線北上或者自國道310線柳河鎮處沿國道220線南下都可到達萬畝梨園景區,自寧陵縣火車站下車亦可到達萬畝梨園景區。
寧陵縣“萬畝梨園” 寧陵縣“萬畝梨園”
東關清真寺
東關清真寺 東關清真寺
東關清真寺始建於元末明初,規模宏大,是豫東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築之一,目前已成為穆斯林羣眾宗教活動中心與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宗教文化場所。見主詞條:東關清真寺
四大湖
在寧陵縣舊城內,分佈着四個人造湖泊,被當地人成為“四大坑”。“老寧陵”們都知道,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寧陵縣流傳着一句俗語:寧陵縣,窮光蛋,除了大坑沒啥看。這四大坑,已經作為四大風景湖重點開發,作為濕地景區之一將成為當地亮點。寧陵四湖均在城關鎮轄區,四湖改造區是縣委、縣政府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 是全縣人民的迫切要求和共同心願。 [7]  見主詞條:寧陵四湖
梨花小鎮
梨花小鎮一角
梨花小鎮一角(4張)
梨花小鎮是依託河南省寧陵縣石橋鎮的萬頃梨園生態資源建設起來的集觀光、旅遊、賞花、摘果於一體的生態小鎮。它是促進寧陵縣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石橋鎮以梨花梨園為特色產業鏈,已榮獲“河南省特色小鎮”、“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的核心區等稱號。 [23-24]  見主詞條:梨花小鎮

寧陵縣地方特產

張弓酒
張弓酒圖冊
張弓酒圖冊(4張)
以“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享譽全國的張弓酒暢銷大江南北,對寧陵經濟的發展發揮着重要的推動作用。
張弓酒以優質高梁為原料,用小麥、大麥混合制曲為糖化發酵劑,通過固體發酵,精工釀造出優質基礎酒,然後加漿降度,冷凍過濾,酒體澄清透明,窖香濃郁,諸味協調,綿軟適口,尾淨味長。
金頂謝花酥梨
金頂謝花酥梨圖冊
金頂謝花酥梨圖冊(9張)
寧陵縣是金頂謝花酥梨原產地,已有700多年的栽培歷史,寧陵酥梨色澤金黃,皮薄、質脆,素有“果宗”、“蜜父”之稱,是上佳果品,明孝宗年間曾被列為皇家貢品,1958年還被作為禮品敬獻給毛澤東主席。
寧陵縣酥梨面積穩定在20萬畝以上,遠銷國內外,知名度越來越高,價格上揚,已成為當地居民重要的收入來源。
花生
寧陵花生豐收圖 寧陵花生豐收圖
寧陵花生種植歷史悠久,與金頂謝花酥梨白蠟杆併成為“寧陵三寶”。 [8-9] 
哨子湯
寧陵哨子湯圖冊
寧陵哨子湯圖冊(3張)
寧陵哨子湯創於民國初年,是寧陵縣東街范家祖傳技藝。哨子湯的主要原料是小米,將小米磨成漿以後,配以鮮雞湯、羊油、粉條,加入茴香、姜、花椒等熬製而成。食用時,在碗裏澆上特製的牛肉精哨子和辣椒油,其味鮮美可口、香而不膩、餘味綿長。因喝時要放在嘴邊吹一下,所以稱作哨子湯。 [10] 
見主詞條:哨子湯
西軍牛肉
西軍牛肉圖冊
西軍牛肉圖冊(5張)
西軍牛肉是寧陵縣四大名吃之一,是在祖宗工藝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改進的創新,尤其是通過楊西軍和馬梅的鑽研調製,又加入六味名貴中藥材:當歸、黨蔘、熟地黃、枸杞、丁香、杜仲,具有強身補肝、腎、堅筋骨、益中氣、滋陰壯陽之功效。西軍牛肉色、香、味、形具佳。 [11] 
獲得商丘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12]  見主詞條:西軍牛肉
垛子羊肉
垛子羊肉圖冊
垛子羊肉圖冊(3張)
垛子羊肉是獨具特色的地方名吃,保護垛子羊肉的製作技藝對於民間飲食文化的發展起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2011年2月,垛子羊肉傳統制作技藝列入第二批商丘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3] 
1991年,關家垛子羊肉被載入《商丘地區志》。2000年,它又被商丘市商貿局商丘傳統名吃評審委員會評為商丘傳統風味小吃。2003年,在國家工商局商標註冊,2006年被評為河南省名吃。2009年被評為中國名菜 [13] 
見主詞條:垛子羊肉
寧陵白蠟杆
白蠟杆介紹
白蠟杆介紹(7張)
寧陵縣風沙大,老百姓與天鬥與沙鬥,總結出了一個制勝法寶,就是在田間地頭種了一種綠色的植物:白蠟杆。白蠟杆在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農田、促進農業高產穩產方面,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可以説白蠟杆就是寧陵人民的“救命樹”。寧陵白蠟杆種植了大概有20萬畝,年產白蠟杆1000萬根、白蠟條1000萬公斤。其面積之大,產量之多,位居全國第一。2006年,被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成了寧陵縣的“綠色銀行”,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並且在生態鄉村的建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它與金頂謝花酥梨、花生構成“寧陵三寶”。 [4]  見主詞條:寧陵白蠟杆
槓子饃
寧陵槓子饃圖冊
寧陵槓子饃圖冊(3張)
在豫東,提起饃,那就非寧陵的“槓子饃”莫屬了,寧陵槓子饃是河南寧陵縣東街久享盛譽的特色傳統麪食小吃。寧陵槓子饃味道純正,軟硬適口,色澤漂亮,火候講究。饃用開水一泡,暄如蛋糕,用湯匙一壓即成糊狀,酷似牛乳加糖,可代替牛奶喂小孩,故又稱“牛奶饃”。 [14]  河南人愛吃用酵母或面頭髮酵的麥面饃饃。饃饃講究發酵和糅合的程度,對面的揉搓時間越長,力度越大,出來的饃就會越勁道,吃起來也越香。為了增加揉搓的力量,寧陵人發明了借用槓子製作饃饃的方法。槓子講究粗細合適,筆直光滑。姚文化用來軋面的槓子還是父親留下的,幾十年的光陰讓它在姚文化的手中變得圓潤和乖巧。槓子的一頭固定,人需要藉助側身的全部力量,反覆翻軋發酵好的麪糰。每團面都要反覆軋上幾十遍甚至上百遍,這樣才能使硬麪得到充分的舒展。 [15] 
金蟬
金蟬圖冊
金蟬圖冊(6張)
酥梨和白拉桿種植面積不斷增大,使金蟬的生長和繁殖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金蟬,又名知了猴、知了龜),素有唐僧肉之美譽,之所以叫唐僧肉,除了其營養價值極高之外,更富含了深厚的文化韻味。
金蟬若蟲具有豐富獨特的營養價值,據中國食品營養學院理化分析與研究發現:每100g黃金蟬若蟲富含蛋白質72g、脂肪15g、灰分1.8g;此外,還含有人體必需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經科學分析,它體內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寧陵縣的石橋、柳河等鎮梨園、白辣條林內已經形成了種、養、收、銷一條龍金蟬產業鏈逐步形成,僅此一項每年可給該縣帶來近千萬元的經濟效益。

寧陵縣著名人物

葛天氏,是中國上古傳説中一位賢能的部落首領,在位時人民生活安定,被後人尊為樂神,其部落駐地先後在今河南省寧陵縣和長葛市,後世將他的統治視為理想社會。《路史》有這樣的記載:葛天氏,葛天者,權天也。爰擬旋穹,作權象,故以葛天為號。其為治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湯湯乎無能名之,其及樂也,八士捉扴投足、掭尾叩首,角亂之而歌八終。塊柎瓦缶,武喿從之,是謂廣樂。於是封泰山,興貨幣,以制數會,故沈滯通、而天下泰矣。
魏無忌(?-公元前243),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異母弟,戰國時期魏國著名軍事家。因安釐王元年(前276年)被封於信陵(今寧陵縣),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戰國四公子。前243年因傷於酒色而死,十八年後秦滅魏。 [1] 
典韋(?-197),寧陵己吾城人。韋形貌魁梧,膂力過人,少有大志,尚氣節,性格任俠,東漢末年權臣曹操部將。建安二年(197年),張繡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繡軍,擊殺多人,後因寡不敵眾,力戰而死。 [1] 
程迥,字可久,寧陵人,生卒年月不詳,約於南宋孝宗幹道(公元1173年)前後在世。迥少年失怙,年二十餘,始知讀書,隆興元年(1163年)舉進士第。歷宰泰興、德興、進賢、上饒諸縣,政寬令簡,有異績,官終朝奉郎。曾受學於王葆聞人茂德、喻樗,學者稱沙隨先生。 [1] 
呂坤(1536-1618),字叔簡,一字心吾、新吾,自號抱獨居土,寧陵己吾城人,明朝文學家、思想家。坤剛正不阿,為政清廉,時與沈鯉郭正域並稱“三大賢”,主要作品有《實政錄》、《夜氣銘》、《招良心詩》等。除《呻吟語》、《實政錄》外,還有《去偽齋集》等十餘種,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刑法、軍事、水利、教育、音韻、醫學等多個方面。 [1] 
寧陵部分知名人士圖冊
寧陵部分知名人士圖冊(22張)
主要有辛亥革命志士李心梅,當代著名獸醫學家侯從遠,山東快書藝術一代宗師高元均,北京市人大副主任侯君舒、空軍少將張世傑、李秀興,中央研究室農村局局長李天資,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呂世傑,為張弓酒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模呂信貽等,祖籍寧陵縣的全國美展獲獎者、著名油畫家劉曉光等。
李心梅(1874-1951),字藏修,喬樓鄉李新廟村人。出身書香世家,清末秀才中國同盟會會員。
呂宜園(1907.3—2001.11),當代著名的教育家、書法家、革命先行者,寧陵縣第一位共產黨員,曾隨齊白石學習繪畫並被收為弟子;著有《聽雨齋詩草》,世人稱之為"豫東才子"。
高元均(1916-1993),中國最負盛名的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山東快書創始人,中國曲藝家協會原副主席。
侯從遠(1915—1985),畜牧獸醫學家。曾任西北農學院副院長,陝西省畜牧獸醫學術研究會會長。
李斯忠(1921—1996),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曾用名銀忠,字海清,藝名暑龍,柳河鎮人。曾為河南省文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分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張世傑(1933年-),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後勤部副部長。
李秀興,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營房部主任,武漢空軍雷達學院副院長,空軍後勤部少將。
侯君舒(1963年-),歷任北京市海淀區區長,北京市延慶縣縣長、縣委書記,昌平區區委書記,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副部長級) [16] 
呂世傑(1963-)經濟學教授,現任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國情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金融研究中心理事長。
李天資1937-2010),歷任國務院原副總理紀登奎秘書、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農村局局長、中國西部時報社社長等。
申振君(1955-),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管理學博士。現任河南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副主任、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鮑常勇(1966年-),河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17] 
劉連玉(1964年-),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監事 [18]  、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 
呂華強(1955-),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軍樂專業暨解放軍軍樂團教學隊隊長,大校軍銜。著名書法家、詩人、音樂家、軍樂教育家、藝術策劃人和禮儀專家。
呂信貽(1949年-),全國勞模,九屆全國人大代表。歷任張弓酒廠廠長、寧陵縣委副書記、寧陵縣常務副縣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王師程(1931年-),歷任湖北大學副校長、鄭州大學黨委書記。
高洪勝 海政文工團現役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是山東快書藝術大師高元鈞之子,高派山東快書傳人,著名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著名主持人。
喬傳令,女,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53年出生於河南省寧陵縣。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抗性分子遺傳學學組組長,中國毒理學會生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賈兼善,字達夫(1918—1942),號達甫,寧陵縣小賈樓村人。1938年在省立淮陽師範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中共豫東特委派他到沈丘縣開展工作,並隨之建立縣委,時任沈丘首任縣委書記。1940年調任中共永城縣委副書記。7月,奉豫皖蘇區委指示,到寧商柘一帶開展革命活動,並組建了中共寧陵縣委,先後任寧陵縣第一任縣委書記和寧商柘中心縣委書記等職務。1941年春,因叛徒告密被捕。1942年秋壯烈犧牲,時年24歲。為中共商丘黨史上犧牲時最年輕的縣委書記。 [20] 
潘從正(1902—1989),石橋鄉萬莊人,著名林業勞動模範。穆青筆下的“老堅決”。1979年,新華社播發長篇通訊《一篇沒有寫完的報道》,講述了“老堅決”潘從正與風沙搏鬥、改變家鄉面貌的事蹟。從此,“老堅決”以一個時代的閃耀符號,和焦裕祿一樣,成為豫東大地乃至全國的一種精神象徵。 [21] 
呂傑(1963年-)國家大劇院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訾紅旗(1964年-),新華社河南分社記者、農村辦主任。
訾偉旗河南省科技廳高創中心總工程師。 [22] 
鄧天志(1962年-),北京富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道乾(1965年-),河南電力公司運維部主任。
劉曉光(1963年-),著名油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油畫作品《俺們那旮旯一條街》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併入選中國美術獎獲獎提名。油畫作品《小城正月裏》入選“油畫藝術與當代社會”中國油畫展。
潘成鑫,柳河鎮人,澳大利亞訪問學者,1986年考入北京大學,為寧陵縣第一個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
劉濟良(1963年-),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鄭州師範學院副校長,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韓連元,寧陵人,鄭州大學數學系教授。
李照修,(1970年-)寧陵人,河南理工大學紀委副書記、教授。

寧陵縣榮譽稱號

2010年,寧陵縣被授予中國葛天文化之鄉。
2018年9月,榮獲“2018中歐綠色智慧城市獎”。 [2] 
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2021年4月7日,被民政部確認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實驗時間為期三年。 [25-26]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30] 
2022年3月,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三批國家級區域性花生良種繁育基地。 [31] 
2023年3月23日,寧陵縣被河南省富硒農產品協會授予“中原硒都”稱號。 [3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