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悲慘世界

(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説)

鎖定
《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説,首次發表在1862年。
《悲慘世界》的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該作多次被改編演繹成影視作品。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這個“正當壯年”的男人剛剛重獲自由,在這之前,他在地獄般的監獄裏蹲了二十年,所犯罪行是偷竊一塊麪包。在路上,他遇到了卞福汝主教,這是第一個用關懷的眼神看着他,並且給了他機會的人。時來運轉,冉阿讓化名馬德蘭,不僅發了財,還當上了海濱蒙特伊小城的市長。在人生的上升期,他遇到了美麗的芳汀,最強惡意的受害者,收養了她的女兒珂賽特;他與陰險的警探沙威和懷揣革命夢的青年馬呂斯不期而遇,前者為追捕他不遺餘力。小説所講述的是一種救贖。冉·阿讓憑藉意志和基督教信仰,努力與“命運的黑線”抗爭,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13]  《悲慘世界》的人物形象突出,色彩瑰麗,氣勢浩大,堪稱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典範,可以説是一部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 [21] 
作品名稱
悲慘世界
外文名
Les Misérables
作    者
【法】維克多·雨果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1862年
字    數
約840000

悲慘世界內容簡介

《悲慘世界》全書共有五大部分:《芳汀》《珂賽特》《馬呂斯》《卜呂梅街的兒女情和聖德尼街的英雄血》及《冉·阿讓》,但小説的主要情節還是主人公冉·阿讓的悲慘生活史。 [18] 
主人公冉·阿讓原是個誠實的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有一年冬天,他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餓死,他只得去偷了一塊麪包,因此被判處五年徒刑。在服刑期間,冉·阿讓因不堪忍受獄中之苦四次逃跑,但最終都沒有成功,刑期也從五年加到了十九年。假釋出獄後,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冉·阿讓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即使同樣是做苦工,假釋犯得到的報酬也只是別人的一半。
不甘心被人如此欺負的冉·阿讓感到十分苦惱。正在他感到灰心氣餒的時候,冉·阿讓遇到了米利埃主教。米利埃主教是個善良、正直、極富同情心的人。他好心收留冉·阿讓,他在自己家裏過夜。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卻為了生計偷走了主教的銀器,準備潛逃。途中,又被警察抓住,但關鍵時刻,善良的米利埃主教聲稱銀器並不是冉·阿讓所偷,而是自己送給他的,並且連銀燭台也一同贈給了他,就這樣使冉·阿讓免於再次被捕。而冉-阿讓也被這一位主教的寬厚與愛心所感化,獲得了新生的勇氣,決心從此去惡從善。之後,冉·阿讓確實改名換姓,化名馬德蘭,埋頭工作,而命運也給了他機會,讓他在製造黑玻璃小工藝品上有所發明而起家,經過了十年的辛勤努力,他成了一個成功的商人,辦起了企業。成了大富翁後,他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他為濱海蒙特勒依城的窮人花了一百多萬,創辦託兒所,創設工人救濟金,開設免費藥房等等。他的善舉讓他得到了大家的愛戴,並終於當上了市長。
也是在此期間,冉·阿讓認識了妓女芳汀,一位女工。她有美髮皓齒,多情而又幼稚無知的她真心愛着一位大學生並以身相許,失身懷孕,但這個大學生卻是個逢場作戲的輕薄兒,對她虛情假意,不久便棄她而去。芳汀生下了女兒柯賽特後不敢返鄉。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泰納迪埃大媽。芳汀為了有時間賺錢,把女兒寄養在泰納迪埃家。這夫婦倆其實是極其貪婪、庸俗的一對,經營着一家小旅館,但生意很糟糕。他們同意收留柯賽特其實也是為了騙一筆錢還債。小柯賽特慢慢長大,夫婦倆人想盡辦法,以各種理由要芳汀寄更多的生活費。一方面騙芳汀説她的女兒過着怎樣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卻隨時隨地地侮辱、虐待、毆打小柯賽特。讓她小小年紀就要幹雜事,打掃房間、院子、街道,洗杯盤碗盞,甚至搬運重東西。總之,可憐的柯賽特在那裏受着非人的待遇。
芳汀在把女兒託付給泰納迪埃一家後,來到了濱海蒙特勒依一家玻璃製造廠工作,工廠的老闆便是馬德蘭先生,也就是冉·阿讓。芳汀來到工廠之後,終於可以自食其力了,每月都會給旅店老闆泰納迪埃寫信、寄錢。她的美貌引起了當地許多惡婦的嫉妒,她的行為更成了她們議論、猜忌的對象。終於有一天,一個名叫維克圖尼安太太的人查到了芳汀的過去經歷,將她有私生女的事揭發了出來。她的幾位同事以馬德蘭先生的名義給了芳汀50法郎,讓她離開,但馬德蘭並不知道這件事。芳汀從此開始了她的悲慘經歷。她被解僱,再也沒有人肯僱用她,她無法靠勞動養活自己和寄養在別人家的女兒,只能為10法郎賣掉了自己的一頭秀髮,40法郎出售兩顆門牙,最後淪為娼妓,變為社會的奴隸。曾幾何時,一個活潑的年輕少女變得形容枯槁,病入膏肓,還飽受社會的歧視。
馬德蘭知道芳汀的真情和悲慘遭遇後,感到十分內疚,也深深地被她感動,於是決定要照顧她們母女倆。有一次,惡少把雪團塞進芳汀的衣衫,芳汀反抗,卻要被警察沙威監禁。馬德蘭出面干涉,沙威是冉·阿讓在獄中的警長,認為罪人永遠是罪人,一直對冉·阿讓窮追不捨的沙威認出了馬德蘭就是當年的苦刑犯。他寫信告發,卻沒得到理睬。馬德蘭將芳汀救出後,把她接到工廠的診所請人照顧,立即給泰納迪埃夫婦去信,還寄了一筆錢,讓他們把柯賽特送來見病重的母親。貪婪的夫婦倆卻一再拖延,用各種名目騙馬德蘭一次又一次的寄錢。眼見芳汀的病情越來越嚴重,馬德蘭十分着急。正在他為此事傷神的時候,另一件煩心事又接踵而來。
當地一個叫尚馬蒂厄的老頭被當成冉·阿讓正在接受審判,冉·阿讓於是陷入了矛盾掙扎中:如果承認自己的身份則會被捕,無法照顧芳汀母女;如若不承認,一個無辜的人就會為自己所累,被捕入獄。良知最終戰勝了一切,他毅然走上法庭,道出自己的真實身份。冉·阿讓因此又開始被通緝。他來到芳汀家中,沙威帶人前來逮捕他,芳汀受刺激死去。冉·阿讓也再一次被投入獄中。
但沒多久,冉·阿讓從監獄中逃了出來,去蒙費梅找芳汀的孤女柯賽特。幾經波折後,他終於在聖誕節找到了正去泉邊打水的柯賽特。跟着女孩回到旅館後,他親眼目睹了女孩的悲慘生活,於是立即從狠毒的夫婦倆人手中救出了可憐的小柯賽特。帶着她來到巴黎。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冉·阿讓帶這女孩逃進了巴黎市郊的一個修道院,在那裏將她撫養成人,他們兩人也在那裏過上了暫時的平靜生活。
好景不長,幾年後,平靜的生活再起波瀾。長大後的柯賽特因為一次偶然的機遇,在公園裏遇上具有共和思想的年輕人馬裏尤斯,兩人一見鍾情。馬裏尤斯原先受到外祖父吉爾諾曼的影響,是個保皇派。他的父親蓬梅西是拿破崙手下的愛將,擁護共和,在滑鐵盧之戰中立了戰功,被封為男爵。吉爾諾曼敵視女婿,不讓他與馬裏尤斯見面,否則要剝奪馬裏尤斯的繼承權。蓬梅西為兒子的前途着想,只得忍氣吞聲,只能趁兒子上教堂之際,偷偷去看兒子。他快去世時才給兒子留下遺囑,把真相告訴自己的兒子。馬裏尤斯受到震動,暗地裏查閲書報,瞭解到父親的英勇事蹟,終於改變立場,離家出走,接觸到“ABC之友社”的共和派青年,很快加入他們,成了一個共和黨人
起先,這位共和派青年並不知道他愛上的這名少女名叫柯賽特,也不知道和這少女在一起的先生是冉·阿讓。他找到柯賽特的住處,向她傾訴衷情,他倆常幽會,但馬裏尤斯的外祖父不答應這婚事,馬裏尤斯終於和外祖父決裂。1832年6月,ABC的成員都投入起義。冉·阿讓此時也知道了柯賽特與馬裏尤斯的戀情,深受打擊的他收到馬裏尤斯來信後也來到街壘加入了戰鬥。
戰鬥中,冉·阿讓放走了被俘的警長沙威,還把自己的住址告訴了他。他的行為終於感動了沙威,使他相信犯過錯的人真的會幡然醒悟,重新做人。戰鬥激烈,許多戰士身亡,馬裏尤斯身受重傷,冉·阿讓從下水道將他救離險境,送到他外祖父家中。但當時身負重傷的馬裏尤斯並不知情。他外祖父看馬裏尤斯安然無恙,答應了他和柯賽特的婚事。在兩人成婚的第二天,冉·阿讓將自己的身世向馬裏尤斯和盤托出,後者知道了大為震驚,對他冷眼相看。連他辛辛苦苦帶大的孤女也誤解他,離開了他。多年來捨己教人,最終卻連多年來與他相依為命的“女兒”也誤解自己,傷心的冉·阿讓抑鬱成疾,終日只有孤寂與他相伴。
而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馬裏尤斯才知道冉·阿讓原來是自己一直尋找的救命恩人,連忙去接他來同住,但冉·阿讓此時已經生命垂危,最後在柯賽特和馬裏尤斯懷裏與世長辭。 [1] 

悲慘世界作品目錄

作者序
第一部 芳汀
第二部 柯賽特
第三部 馬呂斯
第一卷 一個正直的人
01 米里哀先生
02 米里哀先生改稱卞福汝主教
03 好主教碰到苦教區
04 言行合一
05 卞福汝主教的道袍穿得太久了
06 他託誰看守他的房子
07 克拉華特
08 酒後的哲學
09 阿妹談阿哥
10 主教走訪不為人知的哲人
11 心中的委屈
12 卞福汝主教門庭冷落
13 他所信的
14 他所想的
第二卷 沉淪
01 步行終日近黃昏
02 對智慧提出的謹慎
03 絕對服從的英勇氣概
04 蓬塔利埃乳酪廠的詳情
05 恬靜
06 冉·阿讓
07 失望的內容
08 波濤和亡魂
09 新的損失
10 那人醒了
11 他乾的事
12 主教工作
13 小瑞爾威
第三卷 在一八一七年內
01 一八一七年
02 雙四重奏
03 四對四
04 多羅米埃樂到唱起西班牙歌來
05 蓬巴達酒家
06 相愛篇
07 多羅米埃的高見
08 一匹馬的死
09 一場歡樂的歡樂結局
第四卷 寄託有時便是斷送
01 一個母親遇見另一個母親
02 兩副賊臉的初描
03 百靈鳥
第五卷 下坡路
01 燒料細工廠發展的歷史
02 馬德蘭先生
03 拉菲特銀行中的存款
04 馬德蘭先生穿喪服
05 天邊隱約的閃電
06 割風伯伯
07 割風在巴黎當園丁
08 維克杜尼昂夫人為世道人心花了三十五法郎
09 維克杜尼昂夫人大功告成
10 大功告成的後果
11 基督救我們
12 巴馬達波先生的無聊
13 市警署裏一些問題的解決
第六卷 沙威
01 休息之始
02 “冉”怎樣能變成“商”
第七卷 商馬第案件
01 散普麗斯姆姆
02 斯戈弗萊爾師父的精明
03 腦海中的風暴
04 痛苦在睡眠中的形狀
05 車輪裏的棍
06 散普麗斯姆姆受考驗
07 到了的旅人準備回程
08 優待入席
09 一個拼湊罪狀的地方
10 否認的方式
11 商馬第更加莫名其妙了
第八卷 波及
01 馬德蘭先生在什麼樣的鏡子裏看自己的頭髮
02 芳汀幸福了
03 沙威得意
04 司法者再度行使法權
05 適合的墳
第一卷 滑鐵盧
01 從尼維爾來時所見
02 烏 古 蒙
03 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
04 A
05 戰爭的玄妙
06 下午四點
07 拿破崙心情愉快
08 皇上向嚮導拉科斯特問了一個問題
09 不 測
10 聖約翰山高地
11 拿破崙的嚮導壞,比洛的嚮導好
12 羽林軍
13 大 禍
14 最後一個方陣
15 康布羅納
16 將領的比重
17 我們應當承認滑鐵盧好嗎?
18 神權復熾
19 戰場上的夜景
第二卷 戰船“俄裏翁號”
01 二四六○一號變成了九四三○號
02 也許是兩句鬼詩
03 一定是事先作了準備,才會一錘敲斷腳鐐
第三卷 完成他對死者的諾言
01 孟費郿的用水問題
02 兩幅完整的人像
03 人要喝酒,馬要喝水
04 娃娃上場
05 孤苦伶仃的小女孩
06 這也許可以證明蒲辣禿柳兒的聰明
07 柯賽特在黑暗中和那陌生人並排走
08 接待一個也許是有錢的窮人的麻煩
09 德納第玩弄手法
10 弄巧成拙
11. 九四三0號再次出現,柯賽特偶然贏得了它
第四卷 戈爾博老屋
01 戈爾博師爺
02 梟和秀眼鳥的窠
03 聯苦成甘
04 二房東的發現
05 一個五法郎銀幣丁零落地
第五卷 無聲的狗羣黑夜搜索
01 曲線戰略
02 幸而奧斯特里茨橋上正在行車
03 看看一七二七年的巴黎市區圖
04 尋找出路
05 有了煤氣燈便不可能有這回事
06 啞謎的開始
07 再談啞謎
08 又來一個啞謎
09 佩帶鈴鐺的人
10 沙威撲空的經過
第六卷 小比克布斯
01 比克布斯小街六十二號
02 瑪爾丹·維爾加支系
03 嚴 厲
04 愉 快
05 謔 浪
06 小 院
07 黑暗中的幾個人影
08 人心後面是石頭
09 頭兜下的一個世紀
10 永敬會的起源
11 小比克布斯的結局
第七卷 題外的話
01 從抽象意義談修院
02 從史實談修院
03 我們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尊敬過去
04 從本原的角度看修院
05 祈 禱
06 祈禱是絕對的善行
07 責人應有分寸
08 信仰,法則
第八卷 公墓接受人們給它的一切
01 進入修院的門路
02 割風面臨困難
03 純貞嬤嬤
04 冉·阿讓竟好像讀過奧斯丹·
05 靠醉酒來保證不死是不夠的
06 在四塊木板中間
07 “不要把卡片遺失了”這句成語的出處
08 答問成功
09 潛 隱
第一卷 從巴黎的原子看巴黎
01 小不點兒
02 他的一些特徵
03 他 有 趣
04 他可能有用
05 他的疆界
06 一點歷史
07 在印度的等級劃分中,野孩也許有他的地位
08 最後一個國王的一句妙語
09 高盧的古風
10 瞧這巴黎,瞧這人
11 嬉笑,表率
12 人民的未來世界
13 小伽弗洛什
第二卷 大紳士
01 九十歲和三十二顆牙
02 有其主,必有其屋
03 明 慧
04 望百老人
05 巴斯克和妮珂萊特
06 略談馬依和她的兩個孩子
07 家規:天不黑,不會客
08 兩個不成一對
第三卷 外祖和外孫
01 古老客廳
02 當年的一個紅鬼
03 願爾等息怨解冤
04 匪徒的結局
05 望彌撒具有使人成為革命派的功用
06 遇見個理財神甫的後果
07 短布裙
08 雲石碰花崗石
第四卷 ABC的朋友們
01 一個幾乎留名後世的組織
02 悼勃隆多的誄詞,博須埃作
03 馬呂斯的驚奇
04 繆尚咖啡館的後廳
05 視野的擴展
06 窘 境
第五卷 苦難的妙用
01 馬呂斯窮愁潦倒
02 馬呂斯生活清苦
03 馬呂斯成長了
04 馬白夫先生
05 窮是苦的好鄰居
06 接 替 人
第六卷 星星相映
01 綽號:名字的形成方式
02 光明是實
03 春天的效果
04 一場大病的開始
05 連續落在布貢媽頭上的雷火
06 被 俘
07 U 字 謎
08 殘廢軍人也能自得其樂
09 失 蹤
第七卷 貓老闆
01 地下層和地下活動者
02 底 層
03 巴伯、海嘴、鐵牙和巴納斯山
04 黑幫的組成
第八卷 作惡的窮人
01 馬呂斯找一個戴帽子的姑娘,卻遇到一個戴鴨舌帽的男子
02 發 現
03 四 臉 人
04 窮苦中的一朵玫瑰
05 天生的賊眼
06 獸 人 窟
07 戰略和戰術
08 窮窟中的一線光明
09 容德雷特幾乎哭出來
10 公營馬車定價:每小時兩個法郎
11 窮苦請為痛苦效勞
12 白先生的五個法郎的用途
13 獨在遠方,不想念誦“我們的天父”
14 一個警官給了一個律師兩拳頭
15 容德雷特採購用品
16 用一首流行於一八三二年的英國曲調改編的歌
17 馬呂斯的五個法郎的用途
18 馬呂斯的兩張椅子對面擺着
19 提防暗處
20 陷害
21 捉賊總應先捉受害人
22 在第三冊中叫喊的孩子
第四部 卜呂梅街的兒女情和聖德尼街的英雄血
第五部 冉·阿讓

第一卷 幾頁歷史
01 有始
02 無終
03 路易-菲力浦
04 基礎下面的裂縫
05 歷史所自出而為歷史所不知的事物
06 安灼拉和他的副將們
第二卷 愛潘妮
01 百 靈 場
02 監牢孵化中的罪惡胚胎
03 馬白夫公公的奇遇
04 馬呂斯的奇遇
第三卷 卜呂梅街的一所房子
01 秘密房子
02 冉·阿讓參加了國民自衞軍
03 茂葉繁枝
04 換了鐵欄門
05 玫瑰發現自己是戰鬥的武器
06 戰爭開始
07 愁,更愁
08 長 鏈
第四卷 下面的援助也許就是上面的援助
01 外傷,內愈
02 普盧塔克媽媽信口開河
第五卷 結尾不像開頭
01 荒園與兵營相結合
02 柯賽特的恐懼
03 杜桑説得更生動
04 石頭下面的一顆心
05 珂賽特看信以後
06 老人好在走得及時
第六卷 小伽弗洛什
01 風的惡作劇
02 小伽弗洛什沾拿破崙大帝的光
03 越獄的驚險
第七卷 黑話
01 源
02 根
03 哭的黑話和笑的黑話
04 雙重責任:關懷和期望
第八卷 歡樂和失望
01 春光好
02 美滿幸福的麻醉作用
03 陰影的初現
04 cao在英語中滾,在黑話中叫
05 夜間的東西
06 馬呂斯現實到把他的住址告訴了珂賽特
07 年老的心和年輕的心開誠相見
第九卷 他們去什麼地方?
01 冉·阿讓
02 馬呂斯
03 馬白夫先生
第十卷 一八三二年六月五日
01 問題的表面
02 問題的本質
03 埋葬:再生之機
04 當年的沸騰
05 巴黎的特色
第十一卷 原子和風暴結為兄弟
01 關於伽弗洛什的詩的來源的幾點説明。一位院士對這詩的影響
02 伽弗洛什在行進中
03 理髮師的合理憤怒
04 孩子驚遇老人
05 老 人
06 新戰士
第十二卷 科林斯
01 科林斯開設以來的歷史
02 起初的快樂
03 格朗泰爾開始覺得天黑了
04 試圖安慰於什魯寡婦
05 準 備
06 等 待
07 在皮埃特街加入隊伍的那個人
08 關於一個名為勒·卡布克而實際也許並非勒·卡布克的人的幾個問號
第十三卷 馬呂斯進入黑暗
01 從卜呂梅街到聖德尼區
02 巴黎梟瞰圖
03 邊緣的極限
第十四卷 失望的偉大
01 旗——第一幕
02 旗——第二幕
03 伽弗洛什當初也許應當接受安灼拉的卡賓槍
04 火藥桶
05 讓·勃魯維爾的詩句頓成絕響
06 求生的掙扎繼以垂死的掙扎
07 伽弗洛什很能計算路程
第十五卷 武人街
01 吸墨紙,泄密紙
02 野孩敵視路燈
03 當柯賽特和杜桑都在睡鄉的時候
04 伽弗洛什的過度興奮
第一卷 四堵牆中間的戰爭
01 聖安東尼郊區的險礁和大廟郊區的漩渦
02 在深淵中如果不談話,又幹什麼呢?
03 明朗化和憂鬱感
04 少了五個,多了一個
05 在街壘頂上見到的形勢
06 馬呂斯驚恐不安,沙威言語簡練
07 情況嚴重
08 炮兵們認真起來了
09 使用偷獵者的技巧和一種百發百中的曾影響一七九六年判決的槍法
10 曙 光
11 槍無虛發,也沒傷人
12 混亂支持秩序
13 掠過一線希望
14 這兒看到了安灼拉情人的名字
15 伽弗洛什外出
16 長兄如何成了父親
17 “死去的父親等待將死的孩子”
18 禿鷲成為獵物
19 冉·阿讓報復
20 死者有理,活人無過
21 英雄們
22 一步一步
23 俘 虜
第二卷 利維坦的肚腸
01 海洋使土壤貧瘠
02 陰渠的古代史
03 勃呂納梭
04 人所不知的細節
05 當前的進步
06 未來的進步
第三卷 陷入泥濘,心卻堅貞
01 陰渠和它那使人料想不到之處
02 説 明
03 被跟蹤的人
04 他也揹着他的十字架
05 流沙像女人,狡猾又奸詐
06 地 陷
07 在人以為能上岸時卻失敗了
08 撕下的一角衣襟
09 內行人看來馬呂斯似已死去
10 慷慨捐軀的孩子回來了
11 絕對中之動搖
12 外祖父
第四卷
沙威出了軌
第五卷 祖孫倆
01 在重新見到一棵釘有鋅皮的樹的地方
02 馬呂斯走出內戰,準備和家庭鬥爭
03 馬呂斯進攻
04 吉諾曼小姐終於不再覺得割風先生進來時拿着東西有何不妥
05 寧願把現款放在森林中也遠勝交給這樣的公證人
06 兩個老人,各盡其能,為珂賽特的幸福創造一切條件
07 幸福中依稀記得的夢的餘波
08 兩個無法尋找的人
第六卷 不眠之夜
01 一八三三年二月十六日
02 冉·阿讓的手臂仍用繃帶吊着
03 難分難捨
04 “不死的肝臟”
第七卷 最後一口苦酒
01 第七重環形天和第八層星宿天
02 泄露的事裏可能有的疑點
第八卷 黃昏月虧
01 地下室
02 又後退了幾步
03 他們回憶起卜呂梅街的花園
04 吸力和熄滅
第九卷 最後的黑暗,崇高的黎明
01 同情不幸者,寬宥幸福人
02 油幹了的燈迴光返照
03 他能抬起割風的馬車,但連一支鋼筆也嫌重
04 墨水倒反而使人變得清白了
05 黑夜後面有天明
06 荒草隱蔽,雨露沖洗 [2] 

悲慘世界創作背景

《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
這部小説的創作動機,來自這樣二件事實:1801年,一個名叫彼埃爾·莫的窮苦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麪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討生活又處處碰壁;雨果自己的好友維克多年輕時的逃亡生活。到1828年,雨果又開始蒐集有關米奧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醖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聖徒式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 [3]  早在1828年,雨果就知道一個真實故事:1806年有個出獄的苦役犯,名叫皮埃爾·莫蘭,他受到狄濕的主教米奧利的接待,主教把他交託給自己的兄弟賽克斯丟斯·德·米奧利將軍。莫蘭品行端正,以贖前愆,最後在滑鐵盧英勇犧牲。這個故事就是《悲慘世界》的雛形。 [17]  在1829年和1830年間,他還大量蒐集有關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這便是冉·阿讓到海濱蒙特伊,化名為馬德蘭先生,從苦役犯變成企業家,開辦工廠併發跡的由來。此外,他還參觀了佈雷斯特土倫的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
1832年,這部小説的構思已相當明確,而且,他在蒐集素材的基礎上,寫了《死囚末日記》(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長篇小説,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會現實,並嚴厲譴責司法制度的不公正。此外,他還發表了紀念碑式的作品《巴黎聖母院》(1831年),以及許多詩歌與戲劇,獨獨沒有動手寫壓在他心頭的這部作品。醖釀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終於開始創作,同時還繼續增加材料,豐富內容,順利寫完第一部,定名為《苦難》,書稿已寫出將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捲入政治漩渦,於1848年2月21日停止創作,一擱置又是十二年。《苦難》一書遭逢苦難的命運,在胎兒中也要隨作者流亡了。 [3] 
雨果在蓋納西島過流亡生活期間,用全方位的目光和思想,重新審視、反思一切。在此基礎上,對《苦難》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調整,增添大量新內容,最終完成此書,他棄之書名《苦難》,而選擇《悲慘世界》。 [3]  [16] 

悲慘世界人物介紹

冉·阿讓
冉·阿讓不但是統領《悲慘世界》全書的一號主人公,而且是雨果善良與博愛的象徵,是比聲名顯赫的英雄更偉大的無名英雄。冉·阿讓從一個逃犯發展成為英雄主要經歷了四個步驟。首先,他在離開米里哀主教後幹了一件讓他懊悔的事情,就是搶了一個小孩的硬幣;接着他救了被別人錯當成是他的難友;後來他在知道結果可能會使他失去與他相依為命多年的柯賽特之後,卻仍然冒着生命危險救出柯賽特的情人馬呂斯;最終他因為擔心會影響柯賽特的前途而在她與馬呂斯結婚後與她脱離關係。冉·阿讓與警長沙威之間也發生了多次衝突:第一次衝突發生在冉·阿讓成為市長並且是沙威的上司的時候,第二次衝突是在德納弟家中被捉住差點送命,第三次衝突是在街壘中和逃出地下暗渠之後二人的碰面。還有當冉·阿讓帶着柯賽特四處躲藏的時候,他與沙威雖然沒有碰面,但衝突卻無處不在,其間有多次扣人心絃的歷險經歷。 [4] 
米里哀主教
米里哀主教是來源於現實素材的人物,他不僅是米奧里斯主教的寫照,還是作者雨果的真實寫照,代表了雨果的觀點。雖然米里哀主教在書中出現的時間很短,但他是人道主義的象徵。正是米里哀主教的善良與博愛感動了冉·阿讓,促使這個陷入歧路的犯人走上正路。 [4] 
芳汀
芳汀是具有悲劇色彩的女主人公。她的不幸境況是冉·阿讓與沙威發生衝突的導火索,也是冉·阿讓盡心尋找柯賽特,併為柯賽特奉獻和犧牲的原因。芳汀的經歷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一種普遍現象。單純善良的鄉下姑娘帶着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來到了嚮往已久的城市,卻被無情的青年誘騙。芳汀被拋棄後,卻發現已經懷孕。人們從鄉村湧向城市正是工業革命帶來的一個主要後果。芳汀善良高尚,卻飽受磨難,被冷酷的社會排斥。為了養活孩子她不惜賣掉頭髮和牙齒,甚至淪為妓女,她的孩子卻備受虐待,想和孩子團聚卻無法實現。 [4] 
沙威
沙威警長對冉·阿讓的追捕使全書充滿懸念和戲劇效果。沙威出生於監獄中,是犯人的後代。沙威象徵當時可惡的法律和秩序。他是維護當時落後腐朽法律和秩序的偏執狂,哪怕他發現可能因此產生錯誤和殘酷的嚴重後果,為了維護法律和秩序,他也會在所不惜。沙威是當時社會病態秩序的真實寫照。在多次接觸中,沙威逐步發現冉·阿讓不符合他頭腦中固有的罪犯模式,他的精神世界隨之坍塌。雨果細緻描繪了沙威內心的痛苦和迷惑。沙威的自殺完全符合當時頑固派的邏輯,他的頭腦根本無法適應不同的觀念,無法調和職責與人性的衝突,最終選擇自殺。 [4] 
馬呂斯和柯賽特
馬呂斯和柯賽特是一對情侶。這對青年情侶的人格正是雨果所追求的善良和博愛理想的化身。人們堅信馬呂斯和柯賽特這對年輕情侶會為米里哀主教的博愛理想去努力奮鬥,並最終取得成功。兩個有情人以其輕鬆迷人的情節表現了浪漫主義文學所強調的嚴肅與歡樂融合的特點。柯賽特的個性柔和温順,她對情人非常恭順,幾乎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除了對情人的愛與對“父親”的感情發生了衝突以外,柯賽特對冉·阿讓也百依百順。馬呂斯是雨果青年時代的真實寫照,那時他積極地參加了反對復辟王朝的街壘戰。因此,作品中馬呂斯説的話就如同雨果在闡述他本人的觀點。馬呂斯同時也是浪漫主義文學中情人與英雄的結合體,他為了愛情和理想,寧願犧牲和奉獻自己。例如馬呂斯對ABC政治俱樂部的朋友們忠心耿耿,還為雖然救過他父親但行為異常詭秘、人面獸心的德納弟提供幫助,對這些他都絲毫不顧及自身的利益和安危。雨果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堅信歷史會一步步地前進,他在這對年輕情侶身上看到了用冉·阿讓和芳汀所作的犧牲換來的成果。一代新人換舊人,但離去的一代應該感到欣慰,因為他們取得了成功。因為在雨果看來馬呂斯和柯賽特都是未來的希望:這對青年終將繞過資產階級安於現狀和自私自利的小路,走上冉·阿讓的人道主義大路。 [4] 
愛潘妮
愛潘妮是德納第太太的女兒,從小在一個畸形的環境中長大,所以環境的薰陶和家庭的變故讓愛潘妮成為潑婦、小偷、乞丐和妓女的綜合體。但是愛潘妮在面對自己的愛人的時候卻表現出了本來應有的活潑、善良和勇敢。如果愛潘妮生活在現在的社會制度下,成長在一個健康的家庭裏面,或許她會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女孩。芳汀和愛潘妮的遭遇很是相似。不幸的是愛潘妮不僅生錯了時代,更出生錯了家庭。雖然芳汀沒有名字沒有父母,至少不用受到家庭環境的薰陶。雖然愛潘妮比芳汀更勇敢,但是卻都是兩個悲慘的女人,最後的結局都讓人落淚。 [5] 

悲慘世界作品鑑賞

悲慘世界主題思想

小説展示了一幅廣闊而典型的19世紀法國社會的現實畫面,以大量的筆墨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窮困生活,對他們的遭遇傾注了無限的同情,同時也對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控訴。整部作品充滿了人道主義思想。 [15]  “在細小的搏鬥中,會有許多偉大的行動。在黑暗中對付生計和醜惡的致命侵犯,要步步防衞,表現出堅忍不拔而又鮮為人知的勇敢。高尚而隱秘的勝利,不為人所見,不能揚名,也沒有鼓樂歡迎。生活、不幸、孤獨、遺棄、窮困,無一不是戰場,無一不產生英雄;無名英雄,有時比著名的英雄更偉大。” [14]  這可能是維克多·雨果對《悲慘世界》的最好定義,在窮人的絕望上投下一束光,將不幸的靈魂上升為偉大的靈魂。 [13] 
小説以冉阿讓的經歷為線索,展現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葉法國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雨果在説的序中就指出了19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因此,作者要繪製的就是那個時代中窮人悲慘生活的畫卷。小説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和他們困難的處境,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道德的虛偽性和欺騙性給予了有力的批判,歌頌了法國革命志士前仆後繼、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同時也浸透着作者濃厚的人道主義思想。 [21-23] 
《悲慘世界》的主題是寫人類與邪惡之間不懈的鬥爭,人類本性是純潔善良的,將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經過苦難的歷程。書中穿插當時法國革命動亂的背景和拿破崙滑鐵盧戰役的描寫,以及當時法國社會的很多細節都有論及,比如俚語,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況。
小説主人公冉·阿讓一生的道路坎坷,幾乎具有了各種非凡的活力,他是一個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傳奇性的主人公。這個人物的浪漫主義色彩,更重要的是表現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面,他的精神歷程也像史詩一樣可歌可泣。他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現實的冷酷使他"逐漸成了猛獸",盲目向社會進行報復,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終身悔恨的錯事,而這種悔恨卻又導致一種更深刻的覺悟,成為他精神發展的起點,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
冉·阿讓並不是一個抽象的人。從出身、經歷、品德、習性各方面來説,他都是一個勞動者。他體現了勞動人民各種優秀的品質,他是被壓迫、被損害、被侮辱的勞苦人民的代表。他的全部經歷與命運,都具有一種崇高的悲愴性,這種有社會代表意義的悲愴性,使得《悲慘世界》成為勞苦大眾在黑暗社會里掙扎與奮鬥的悲愴的史詩。
《悲慘世界》以冉·阿讓出獄後的種種經歷貫穿全書,深刻反映了時代的問題。雨果在作品中融入了從拿破崙在滑鐵盧的失敗到反對“七月王朝”的人民起義這一階段的歷史,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狀況。作品不僅描述了獲釋犯人冉·阿讓和流浪婦女芳汀的不幸生活以及芳汀的私生女柯賽特的悲慘遭遇,而且揭示了當時社會中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卻受歧視和壓迫的不公平命運。雨果還在作品中揭露了當時殘酷不公的法典和秩序,猛烈抨擊了那種人們餓死可以而偷麪包卻要坐牢的社會制度,譴責了那些安於現狀和鐵石心腸的市民在面對處於困境中的他人時的那種袖手旁觀的冷漠態度。 [4] 

悲慘世界藝術特色

結構
《悲慘世界》規模宏大,人物形象近百人,約120萬餘字,分五部分,標題分別是《芳汀》、《珂塞特》、《馬呂斯》、《卜呂梅街的兒女情和聖丹尼街的英雄血》、《冉·阿讓》。小説的基本情節是冉·阿讓的悲慘生活史。冉·阿讓是一個貧農出身的工人,為了飢餓的孩子偷了一塊麪包,竟服了19年苦役,刑滿後又有過偷竊行為,但後來因受到具有崇高人道主義精神的米里哀主教的感化,轉變成一個捨己為人的人,一個真正的人。他幫助女工芳汀,從德納第手中救出並撫養孤兒坷塞特,經下水道救馬呂斯,寬容釋放迫害自己的沙威,參加巴黎人民的起義。冉·阿讓的一生充滿着坐牢、苦役和顛沛流離的痛苦。這一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是對傳統單一情節、個人史詩的繼承與發展。小説的主題、雨果注意的中心是下層人們的悲慘,其思想基礎是人道主義。冉·阿讓與這些聯繫最密切,是最主要的線索情節,是串通情節、連接其他人物的關鍵。貫穿小説始終的另一線索是偵察員沙威。沙威這一人物形象的設置安排不但體現了雨果的對照原則,而且在對沙威的最後處理上,雨果不像巴爾扎克那樣把各條線索納入一個框架,也不像托爾斯泰那樣通過“拱門”,而是讓這一細流歸入冉·阿讓的大流。這當然不單是為了結構的處理,而是為了體現作者對生活的態度與理想,企圖從另一方面證明人道主義的強大感化力。應該説沙威對後來復調小説的出現是具有啓發意義的。雨果還常常把其他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順手拈來”揉進自己的小説中,米里哀、芳汀、坷塞特、馬呂斯、德納第及其他許多人物的命運,相互之間被悲慘與人道主義聯繫在一起,他們犬牙交錯,獨立成文,既可拆開分離出去,又是整體的一部分。小説的結構可以用這樣一幅圖來表示,冉·阿讓是一根主軸,是“人道主義的傳播者、體現者”。“人道主義的對立者”沙威是隱在的副軸;卞福汝主教是“人道主義的源頭”,給予原動力;芳汀、坷塞特、馬呂斯這些都是“人道主義的接受者”,是圍繞軸轉動的環;以德納第為代表的邪惡勢力是這一系統的摩擦力,是人道主義的阻力。整個系統具有整一性、對稱性,同時還具有開放性,圍繞着的圓圈還有無數個看不見的環。或許作者的理想是那樣的:更多的人通過人道主義從邪惡走向善良,以精神上的完美來促進生活的完美。描述圓環的多少及其每一圓環的“粗細”,作者在表達過程中可根據需要加以靈活改變。這一點從對街頭流浪兒格夫羅舍的敍述上可知。格夫羅舍跟小説的主人翁冉·阿讓等聯繫都不是很緊密,可以説寫不寫他、寫他的筆墨多少對小説的結構沒多大影響。如果作者是為了寫兒童的悲慘,坷塞特的描述已是代表,也用不着花那麼大的力氣去寫了。但雨果在小説中寫了“小格夫羅舍”、“格夫羅舍外出”幾個大的篇章,特別是寫小格夫羅舍在替戰鬥者去街頭收集子彈時被敵人射中,臨死時還唱着嘲笑官府的歌曲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成功地塑造了法國文學史上最動人的兒童形象。 [6] 
《悲慘世界》的主體故事即冉·阿讓的遭遇,從1795年開始。但敍事時間對歷史的反映延伸得更遠,米利埃主教的經歷與國民公會代表這一形象把讀者帶到階級鬥爭嚴酷、個人命運難以預料的1793年大革命高潮的年代,小説接着米利埃女主教與冉·阿讓進入了1789年資產階級革命所開闢的歷史時期。後來又廣泛地反映了19世紀前半葉法國社會的重大政治事件。對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革命起義的描寫,極為詳細,佔了很大的篇幅。全書五部中有三部寫到他們的活動,特別是第四部和第五部的第一卷更是集中地描寫了他們的革命鬥爭。對滑鐵盧戰場的描繪也着墨較多。1815年的激戰、《在一八一七年內》、1830年的革命等“幾頁歷史”,這些都給讀者展現了七月王朝時期的社會矛盾。其他的歷史時間,作者稍微提及甚至忽略。綜觀全書,雨果對戰役、起義都是作全景式描寫,在這裏思想和風格是相當的。對冉·阿讓個人的敍述也是如此,作者花了幾大章節去寫冉·阿讓面對商馬第事件的彷徨與苦悶,每一次抉擇都極力描寫冉·阿讓的心理思考;而冉·阿讓變成馬德蘭廠長的過程,冉·阿讓落海後的經歷等,作者反而寥寥幾筆,做了戲劇化處理。歷史事件的描寫一方面寫明人物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與歷史時間,另一方面表明歷史事件對人物命運產生影響,進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雨果把故事的歷史時間延長或壓縮變成敍事時間,充分體現了雨果歷史家的大手筆,他力圖以史詩的氣魄和規模去再現社會和歷史,使《悲》成為一副歷史壁畫。 [6] 
心理描寫
與後世文學作品的心理描寫相比較,《悲慘世界》的心理描寫有着自己的獨特之處。
首先,在《悲慘世界》中,雨果的心理描寫帶有強烈的主觀特徵。人物的心理幾乎全部由他轉述,內心獨自的成分雖有,但是有時很難分清哪些是雨果的哪些是他筆下人物的,兩者交織在一起。他像全知全能的上帝洞察人物的一切心理,如“腦海中的風暴”中,“事情已經完全明白了,他這樣承認:他在監牢裏的位子還是空着的,躲也無用,那位子始終在那裏等待着他……拖他,知道他進去的一天,這是無可避免的,勢所必至的。隨後,他又向自己説:在這時候,他有了一個替身,那個叫商馬蒂的東西,活該倒運,至於他,從今以後,可以利用那商馬蒂的身體去坐牢,冒馬德蘭先生的名生存於社會,只要他不阻止,別人把那個和墓石一樣一落永不再起的罪犯的烙印印在那商馬蒂的頭上,他再沒有什麼可怕的了。”在這裏,冉·阿讓而對既定的事實企圖逃避和坐視不理的內心活動都是通過雨果之口間接的表達出來,“他”的第三人稱敍述方式表明了雨果的全知全能的立場。在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動的過程中,雨果往往不可抑制地深入其中做出合乎道義的評價,他很直接地告訴讀者什麼是善的,什麼是惡的,甚至有時還要遊離於人物的心理活動之外作一番議論和補充。譬如,當冉·阿讓而對商馬蒂事件獨處而情不自禁的自言自語時,雨果生怕讀者不能理解冉·阿讓的行為就插話其中進行解釋:“我們暫時不必談的太遠,為了全面瞭解,我們得先進行一種必要的觀察。人向自己説話,那是確有的事,有思想活動的人都有過這種經驗……在這一章書裏,時常提到“他説,他喊道”這樣的字眼,我們只應當從上面所説的那種意義去理解它們。人向自己述説,向自己講解,向自己叫喊,身外的寂靜卻依然如故。……心靈的存在並不因其完全無形無體而減少其真實性。”在小説中,雨果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對人物的內心活動評頭論足屢見不鮮,他兼有作家與讀者的雙重身份,他既能探求每個人物的內心奧秘,又能以接受讀者的身份對每個人物行為的是非對錯給予充分到位的評述。
其次,雨果的心理描寫比較集中,往往是大段大段的,篇幅相當長,滔滔不絕,激情滿懷,不厭其煩。這和以司湯達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小説有着明顯的不同,在現實主義小説那裏,心理描寫隨時隨地而又十分簡短,作家的描寫也趨於冷靜客觀和理性,而不像雨果那樣一旦着筆就一瀉千里,一發不可收拾,氣勢磅礴。在悲慘世界中,長達一節的心理描寫比比皆是,前面提到的“腦海中的風暴”和“沙威出了軌”就是眾所周知的兩例,其餘的如主教留宿了冉·阿讓,冉·阿讓卻出於憤恨的情緒偷走了主教的銀餐具後被抓,但主教仁愛慈悲寬恕了他的罪行並放走了他,他在逃走的過程,他的內心產生了許多莫名其妙的感觸,開始時怒不可遏,後來為惡的決心動搖反而感到不安,到最後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無賴而心碎,流出生平的第一次眼淚,開始痛改前非,作家也是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繪冉·阿讓內心的劇烈搏鬥和廝殺,把他靈魂中的善與惡、人性與獸性完完全全的再現於讀者面前,大量的心理描寫能讓讀者對人物的內心世界一覽無餘。 [7] 

悲慘世界作品影響

《悲慘世界》是雨果創作高峯時的鉅著,是雨果現實主義小説中最成功的一部代表作,是19世紀最著名的小説之一。 [8]  《悲慘世界》是繼《巴黎聖母院》之後,在法國小説乃至世界小説創作史上的又一座豐碑,雨果作為世界傑出小説家的聲譽從此穩固確立。説它較之《巴黎聖母院》更為重要,是基於這樣的事實:《巴黎聖母院》以中世紀末期為故事背景,通過曲折的手法反映當時的法國社會,而《悲慘世界》則直接描繪了19世紀初期,即復辟王朝時期和七月王朝初期的法國社會,因此更具有現實感;《巴黎聖母院》集中描繪流浪者、乞丐、孤兒等下層人民,而《悲慘世界》則把視角從窮人擴展到社會渣滓和共和派,視野遠為擴大,內容更為豐富,意藴厚實得多。 [17] 
《悲慘世界》還被許多國家一次又一次地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從1907年到1957年中,世界各國曾十五次把《悲慘世界》改編成電影。1907年法國百代影片公司第一次將《悲慘世界》改編成電影之後,法國又三次重拍。1909年,美國維太格拉夫影片公司第一次拍攝《悲慘世界》,以後又重拍了五次。三十年代,以《孤星淚》為題,翻譯到中國來。四十年代、五十年代,蘇聯、墨西哥、埃及、印度和日本,還有意大利、德國均各自將《悲慘世界》改編並拍成電影。 [19] 
音樂劇《悲慘世界》取材於雨果的同名小説,1978年在法國誕生,1980年首演。1985年,該音樂劇被改成英文版,由麥金託什製作公司搬上倫敦舞台,並於兩年後在紐約百老匯上演,由此開始了其風靡世界的歷程。《悲慘世界》是音樂劇界“四大名劇”之一,並和《貓》《歌劇院魅影》等一起被尊為“20世紀音樂劇經典作品”。 [20] 

悲慘世界出版信息

《悲慘世界》用多種文字翻譯,傳遍全世界。 [19] 
1903年,蘇曼殊翻譯了雨果的《悲慘世界》,題名《慘社會》,1903年10月8日連載於《國民日日報》,署名“法國大文豪囂俄(雨果)著,中國蘇子谷譯。”,至12月1日,因報館被封停刊,前後11回。1904年,改由鏡今書局出版單行本時增加至14回,署名“蘇子谷、陳由己(陳獨秀)同譯”。此書未忠於原著,自第7回起,更杜撰情節,篡改處極多,文中竟然出現孔子和小腳,表現出對清朝政府強烈痛恨。陳獨秀續譯12至14回。
李丹、方於夫婦從1958年至1984年翻譯《悲慘世界》五卷,這是中國第一套《悲慘世界》全譯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第一卷,1958年;第二卷,1959年;第三、四卷,1980年;第五卷,1984年)。 [10] 

悲慘世界作者簡介

雨果
雨果(4張)
維克多·雨果,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代表作家。1802年生於法國白桑松,上有兄長二人。1816年,雨果在16歲時已能創作傑出的詩句,21歲時出版詩集,聲名大噪。
1845年(43歲),法王路易·菲利普綬予上議院議員職位,自此專心從政。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雨果於此時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為人民貢獻良多,贏得新共和政體的尊敬,晉封伯爵,並當選國民代表及國會議員。等到拿破崙三世稱帝,雨果對此大加攻擊,因此被放逐國外。此後20年間各處漂泊,此時期完成小説《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同名音樂劇即依此小説改編而成。 [12] 
1870年法國恢復共和政體(第三共和),雨果亦結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國。
1885年,雨果以83歲高齡辭世,於潘德拉舉行國葬。 [11] 
參考資料
  • 1.    錢培鑫主編;丁雲霞,王吉英,任倬羣,劉嘉,劉芳菲,孫光召,畢晴,楊振,陳晴,李明夏,周瑩,胡玥,徐文卿,黃曉吉,謝津津編.法國文學名著便覽: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5.06:192-195
  • 2.    [法] 維克多·雨果著,李丹、方於譯.悲慘世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06:目錄頁
  • 3.    蔡樹藩.略論《悲慘世界》的創作方法[J].綏化師專學報,1985(01):55-59.
  • 4.    劉曉丹.淺析雨果小説《悲慘世界》[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6(02):104-106.
  • 5.    劉曦宇.從《悲慘世界》中的女性形象看雨果的女性觀[J].現代交際,2014(08):71.
  • 6.    吳小英.試析《悲慘世界》的敍事特色[J].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6(02):77-80.
  • 7.    陳功繼.《悲慘世界》中的心理描寫及其特徵[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03):52-53.
  • 8.    袁子因編著.雨果:遼寧人民出版社,2014.11:85
  • 9.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首次向全國中小學生髮布閲讀指導目錄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04-23]
  • 10.    雨果作品在近代中國的傳播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03-27]
  • 11.    雨果逝世 享年83歲  .中國網絡電視台.20120521[引用日期2014-03-25]
  • 12.    雨果作品推薦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引用日期2022-12-02]
  • 13.    (法)勞拉·埃爾·馬基,紀堯姆·加利埃納作;姚麗晴譯.只聞其名 維克多·雨果: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06:74
  • 14.    維克多·雨果著,李玉民譯.悲慘世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518
  • 15.    星漢.不可不知的3000個文化常識:江西美術出版社,2018.12:97
  • 16.    莫娜·奧祖夫.小説鑑史 18 舊制度與大革命的百年戰爭 漢譯名著:商務印書館,2020.04:173
  • 17.    鄭克魯.法國經典文學研究論集:文匯出版社,2017.12:440-441
  • 18.    龍軍,劉波,周錦章編著.世界文學名著速讀:華文出版社,2009.04:104
  • 19.    蘇長仙著;李棟編.古今文人軼事 第2輯:廣西人民出版社,1982.09:141
  • 20.    李大偉主編;趙豔鋒編著.一生要欣賞的經典音樂劇及電影配樂: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05:24
  • 21.    文學常識編委會編.你必須知道的2500個文學常識: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03:350
  • 22.    蘇一沫著.文學常識:新世界出版社,2012.07:183
  • 23.    (法)維克多·雨果著;趙香娟譯. 悲慘世界[M]. 2019 第00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