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須陀

鎖定
張須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字果,弘農閿鄉縣(今河南省靈寶市)人 [1]  ,祖籍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省南召縣)人 [2] 隋朝時期大將,北周南陽郡公張思之孫。
最初跟隨蜀王楊秀,授儀同三司隋煬帝即位後,漢王楊諒起兵反叛於晉陽。授安州司馬,跟隨大將軍楊素平定叛亂,拜為開府儀同三司。轉齊郡丞,開倉放糧。遷使持節、齊郡通守、河南道討捕黜陟大使,率軍平定農民起義,威振東夏,成為隋朝柱石大臣。 [3] 
大業十二年(616年),興兵攻打瓦崗軍,兵敗戰死,時年五十二歲。朝廷追贈金紫光祿大夫、滎陽郡守。
中文名
張須陀
別    名
張果
國    籍
隋朝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565年
逝世日期
616年12月1日
職    業
將領
主要成就
剿滅四方叛亂,威振東夏
出生地
弘農閿鄉,一説南陽西鄂
官    職
齊郡通守、黜陟討捕大使
追    贈
金紫光祿大夫、滎陽郡守

張須陀人物生平

張須陀因功加官

張須陀性格剛烈,有勇有謀。開皇十七年(597年)二月,昆州(治所在今雲南昆明)刺史羌族首領爨翫舉兵反隋,張須陀跟隨行軍總管史萬歲前去進討。因功被授任儀同,賜物三百段。 [4] 
仁壽四年(604年),隋煬帝楊廣繼位。隋煬帝的五弟幷州總管、漢王楊諒因不滿其兄即位,遂於幷州(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反叛。張須陀跟隨幷州道行軍總管楊素平定叛亂,因功加任開府。 [5] 

張須陀開倉放糧

大業六年(610年),張須陀為齊郡(治所在今山東濟南)丞。時值隋煬帝數次用兵高句麗,致使百姓失業,再加上饑荒,糧食的價格飛漲。張須陀決定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官屬都認為:“必須等待陛下的詔敕,不能夠私自開倉賑糧。”張須陀則説:“汝今陛下在遠方,派遣使者往來,必定要一年的時間。百姓有倒懸之急,如果等待報告上去,百姓就要填坑去。我如果以此獲罪,雖死無恨。”於是先斬後奏,開倉放糧。隋煬帝得知後,並沒有責備張須陀,反而獎賞。 [6] 

張須陀擊敗王薄

大業七年(611年)三月,鄒平(今山東鄒平北)人王薄煽動羣眾,以長白山(今山東鄒平會仙山)為根據地,首次舉起了反隋叛旗。躲避徵役的百姓主動聚集在王薄叛旗之下,達到數萬人。經常在齊郡境內活動,官軍多次圍剿都被打敗。時任齊郡丞的張須陀帶兵征討,王薄引軍南下,轉戰到魯郡(治所在今山東兗州)。張須陀窮追不捨,追至岱山之下時,王薄恃其驟勝,未設防備,張須陀選精鋭,出其不意而攻擊王薄軍,大敗王薄軍斬首數千級。王薄收攏被打散的部下萬餘人北上渡過黃河,又被張須陀追至臨邑(今濟南市北)擊敗,斬首五千餘級,獲六畜萬計。 [7] 
當時天下太平日久,百姓多不習兵,地方官吏每與叛軍作戰,或棄城逃跑,或開門出迎。唯獨張須陀勇決善戰,同時又擅長撫馭,所以很得軍心,當時號為名將。 [8] 
大業九年(613年),王薄又聯合起孫宣雅、石秪闍、郝孝德叛軍十餘萬人攻打章邱(今山東章丘西北)。張須陀派遣水軍斷其水運,自率兩萬步兵、騎兵擊討叛軍,叛軍大敗,散軍潰至津樑時,又被水軍周法尚所拒。張須陀與周法尚水陸夾擊再次大敗叛軍,獲其家累輜重不可勝計,還發佈告捷文書以讓朝廷聽聞。隋煬帝聞訊後非常高興,褒獎了張須陀,並派人畫其相貌而奏之。 [9] 

張須陀擊敗裴石

同年,裴長才、石子河等率兩萬叛軍攻至歷城,縱兵大掠。張須陀當時沒來得及召集士兵,於是親率五騎與叛軍作戰。叛軍為其所吸引,遂引兵圍攻。張須陀身陷重圍,身上多處受傷,勇氣彌厲。時城中援兵至,叛軍稍退。張須陀督軍再戰,大敗叛軍,裴長才敗逃。 [10] 

張須陀威振東夏

大業九年(613年)三月二十六日,北海郡(治今山東益都郭方預聚眾三萬,自號盧公,攻陷郡城,率部造反。郭方預又與秦君弘等叛軍聯合圍攻北海郡,兵威強盛。張須陀對部下説:“賊人自恃兵力強盛,以為我不能救援,我如今急速趕去,一定能擊破他們。”眾將都不敢接口,唯有勇將羅士信秦叔寶請戰。於是挑選精兵加快速度前進,叛軍果無防範,隋軍趁機發起進攻,大敗叛軍,斬殺數萬人,獲輜重三千輛。司隸刺史裴操之為其上書請功,隋煬帝再次派人犒勞張須陀軍。 [11] 
當時齊郡人左孝友起兵反隋,並佔據蹲狗山(今山東招遠東北),隊伍發展至十萬人。大業十年(614年)十一月,張須陀統兵進剿叛軍,隋軍列“八風營”緊逼左孝友部,又分兵扼守要害。左孝友被迫率眾出降。其部將解象、王良、鄭大彪、李畹各擁兵萬餘,也都被張須陀鎮壓。張須陀一時威振東夏,因功升任齊郡通守,領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 [12] 

張須陀每戰皆勝

大業十年(614年)十二月,涿郡(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人盧明月率軍十餘萬人屯祝阿(今山東禹城西南)。張須陀統兵一萬餘人進擊。雙方相距六七里設營柵相持,經十餘日,隋軍糧盡將退。張須陀不想喪失戰機,便對部下説:“賊軍見我退兵,勢必傾巢追擊,能有精鋭士卒偷襲敵營,必將有利,有誰為我去偷襲?” 眾人都不回答,唯獨秦瓊與羅士信請戰。張須陀於是命二人各率一千人精兵埋伏草木叢中,自己引兵棄營佯裝逃跑,盧明月率全軍緊追。秦瓊、羅士信乘機率伏兵攻入叛軍營寨,放火焚燒三十餘柵,敵營守卒大亂,盧明月率部迅速回救,遭張須陀回師夾擊,叛軍潰敗 [13]  ,被斬殺無數,盧明月僅以數百騎突圍。此後張須陀相繼擊敗了呂明星帥仁泰霍小漢等義軍。還率兵拒翟讓瓦崗軍,前後三十餘戰,每戰都擊敗瓦崗軍。 [14] 

張須陀戰死疆場

大業十二年(616年),瓦崗叛軍在翟讓領導下已發展成為河南地區最強的一支叛軍。十月,曾隨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反隋的李密投靠翟讓後,即建議瓦崗叛軍席捲二京(長安、洛陽)、誅滅暴政。時瓦崗叛軍糧食供給不足,僅靠截取隋廷漕運來維持軍需。於是,翟讓採納李密的計謀,決定先取滎陽(郡治在今河南鄭州),奪取糧倉,進一步壯大力量,然後再圖進取。據此,翟讓率軍由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西進,相繼攻佔金堤關(今河南滎陽東北)和滎陽郡大部縣城,進逼滎陽城。
隋煬帝任命張須陀為滎陽通守,率其精鋭萬餘前往討伐翟讓。翟讓多次被張須陀打敗,聽聞其率兵來剿,大為恐懼,準備遠遠躲避他。李密説:“張須陀雖然勇猛卻沒有謀略,其部隊又多次打勝仗,士兵們既驕狂又兇狠,我們可打一仗就擒獲他們。您只管排列陣勢等候他,我保證為您打敗他們。”翟讓不得已,率領士兵準備打仗。李密分派千餘騎兵(一説數千人)埋伏於大海寺(今河南滎陽東北)北樹林內,而以主力從正面迎敵。十七日(616年12月1日),張須陀軍以方陣進擊,翟讓率軍接戰後退,張須陀趁機追擊十餘里,至大海寺附近,瓦崗叛軍伏兵驟起,翟讓、李密與叛軍將領徐世勣王伯當將隋軍合圍。張須陀力戰得以突圍,但見部下仍然被圍,遂再衝進包圍圈營救,如此四次,其部下皆敗散。張須陀仰天道:“兵敗到了這種地步,哪還有臉面見天子呢?”於是下馬與敵軍交戰,被李密、翟讓等人斬殺,時年五十二歲。所部官兵盡夜號哭,數日不止。 [15-16] 
隋煬帝非常悲傷,追贈他為金紫光祿大夫、滎陽郡守。 [17] 

張須陀歷史評價

李密:“須陀勇而無謀,兵又驟勝,既驕且狠,可一戰而擒之。” [18] 
隋書》:“古人以天下至大,方身則小,生為重矣,比義則輕。然則死有重於太山,生以理全者也,生有輕於鴻毛,死與義合者也。然死不可追,生無再得,故處不失節,所以為難矣。楊諒、玄感、李密反形已成,兇威方熾,皇甫誕遊元馮慈明臨危不顧,視死如歸,可謂勇於蹈義矣。獨孤盛元文都盧楚堯君素豈不知天之所廢,人不能興,甘就菹醢之誅,以徇忠貞之節。雖功未存於社稷,力無救於顛危,然視彼苟免之徒,貫三光而洞九泉矣。須陀、善會有温序之風,子翊、松贇蹈解揚之烈。國家昏亂有忠臣,誠哉斯言也。” [19] 
《大隋故齊郡通守南陽張府君墓誌之銘》:“軒丘錫胤,弧星主祀。代襲忠臣,家承孝子。二京稱妙,三朝受祉。煥爛門風,昭彰國史。恆農述職,陝服馳聲。桑田是賴,棠路流名。猗歟汝潁,志朗神清。仁沾動植,惠及鰥煢。粵惟光祿,蟬聯茂族。志行遙聞,天波下木。榮高八使,位隆三獨。既賴分茅,終期戩國。” [20] 

張須陀軼事典故

張須陀考古發現

張須陀墓誌銘出土於河南靈寶市,正方形,青石質,長寬均為58釐米。有志蓋,其文楷書:大隋故齊郡通守南陽張府君墓誌之銘,四煞裝飾卷草紋。墓誌銘文30行,滿行30字,書法為行楷 [20] 

張須陀籍貫之謎

張須陀墓誌又記載其為南陽西鄂人,而《隋書》記載其為“弘農閿鄉人也”,之後墓誌記載張須陀曾祖張慶,曾任齊竟陵郡丞、散騎常侍,可見張慶本在南朝齊任職。此後,張慶投靠了北魏,做到了恆農郡守的職務,恆農即弘農,當時避孝文帝元宏諱而更名。此後張氏就定居在閿鄉。這實際上交代了《隋書·張須陀傳》“弘農閿鄉人”的來歷。因此,《隋書·張須陀傳》記載的“弘農閿鄉”是張氏家族的著籍地,即籍貫,而墓誌記載應該是張氏郡望,南陽張氏本身就是漢魏隋唐時期張姓郡望之一。
宋代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卷十三引《元和姓纂》“唐有安定、范陽、太原、南陽、敦煌、修武、上谷、沛國、梁國、滎陽、平原、京兆等四十三望。”
敦煌文書中的《唐貞觀八年條舉氏族事件》殘卷記載南陽郡十姓中為首的就是張姓。從以往出土的北朝隋唐墓誌來看,許多張姓墓誌記載也都出自南陽西鄂或白水。 [20] 

張須陀親屬成員

張須陀先輩

十三祖:張温東漢司空太尉
曾祖:張慶,南朝齊竟陵郡丞、散騎常侍北魏恆農太守。
祖父:張思,西魏中書舍人,北周陝州刺史、三崤鎮守大使、南陽郡公。
父親:張某,北周冠軍、清流二縣令。 [20] 

張須陀妻子

原配:薛氏,泗州刺史薛某的女兒,墓誌記載她“奄喪齊封”,應該是在張須陀齊郡任上去世。
繼室:庫狄氏,從墓誌“未終中饋,俄歸夜台”的記載來看,庫狄氏也先於張須陀去世。 [20] 

張須陀子孫

兒子:張須陀戰死之後,無法和他的夫人合葬在一起,直到景雲二年(711年)二月,其孫才將其夫婦合葬在閿鄉縣的桃林鄉原,這裏應該是張氏家族的祖塋所在。其時,二孫之父亦早已物故,因此墓誌未載張須陀子嗣。
孫子:張知止、張知玄。 [20] 

張須陀史書記載

《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 [19] 
《隋書·卷七十·列傳第三十五》 [21] 
參考資料
  • 1.    《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張須陀,弘農閿鄉人也。
  • 2.    《隋故齊郡通守南陽張府君墓誌之銘》:君諱須陀,字果,南陽西鄂人也。
  • 3.    毛陽光.河南靈寶新出《張須陀墓誌》考釋.河南鄭州市:中原文物,2011年:第1期
  • 4.    《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性剛烈,有勇略。弱冠從史萬歲討西爨,以功授儀同,賜物三百段。
  • 5.    《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煬帝嗣位,漢王諒作亂幷州,從楊素擊平之,加開府。
  • 6.    《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大業中,為齊郡丞。會興遼東之役,百姓失業,又屬歲飢,穀米踴貴,須陀將開倉賑給,官屬鹹曰:“須待詔敕,不可擅與。”須陀曰:“今帝在遠,遣使往來,必淹歲序。百姓有倒懸之急,如待報至,當委溝壑矣。吾若以此獲罪,死無所恨。”先開倉而後上狀,帝知之而不責也。
  • 7.    《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明年,賊帥王薄聚結亡命數萬人,寇掠郡境。官軍擊之,多不利。須陀發兵拒之,薄遂引軍南,轉掠魯郡。須陀躡之,及於岱山之下。薄恃驟勝,不設備。須陀選精鋭,出其不意擊之,薄眾大潰,因乘勝斬首數千級。薄收合亡散,得萬餘人,將北度河。須陀追之,至臨邑,復破之,斬五千餘級,獲六畜萬計。
  • 8.    《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時天下承平日久,多不習兵,須陀獨勇決善戰。又長於撫馭,得士卒心,論者號為名將。
  • 9.    《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薄復北戰,連豆子賊孫宣雅、石秪闍、郝孝德等眾十餘萬攻章丘。須陀遣舟師斷其津濟,親率馬步二萬襲擊,大破之,賊徒散走。既至津樑,復為舟師所拒,前後狼狽,獲其家累輜重不可勝計,露布以聞。帝大悦,優詔褒揚,令使者圖畫其形容而奏之。
  • 10.    《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其年,賊裴長才、石子河等眾二萬,奄至城下,縱兵大掠。須陀未暇集兵,親率五騎與戰。賊競赴之,圍百餘重,身中數創,勇氣彌厲。會城中兵至,賊稍卻,須陀督軍復戰,長才敗走。
  • 11.    《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後數旬,賊帥秦君弘、郭方預等合軍圍北海,兵鋒甚鋭,須陀謂官屬曰:“賊自恃強,謂我不能救,吾今速去,破之必矣。”於是簡精兵,倍道而進,賊果無備,擊大破之,斬數萬級,獲輜重三千兩。司隸刺史裴操之上狀,帝遣使勞問之。
  • 12.    《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十年,賊左孝友眾將十萬,屯於蹲狗山。須陀列八風營以逼之,復分兵扼其要害。孝友窘迫,面縛來降。其黨解象、王良、鄭大彪、李宛等眾各萬計,須陀悉討平之,威振東夏。以功遷齊郡通守,領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
  • 13.    《新唐書·卷八十九·列傳第十四》:俄從通守張須陀擊賊盧明月下邳,賊眾十餘萬,須陀所統才十之一,堅壁水敢進,糧盡,欲引去。須陀曰:“賊見兵卻,必悉眾追我,得鋭士襲其營,且有利,誰為吾行者?”眾莫對。惟叔寶與羅士信奮行。乃分勁兵千人伏莽間,須陀委營遁,明月悉兵追躡。叔寶等馳叩賊營,門閉不得入,乃升樓拔賊旗幟,殺數十人,營中亂,即斬關納外兵,縱火焚三十餘屯。明月奔還,須陀回擊,大破之。
  • 14.    《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俄而賊廬明月眾十餘萬,將寇河北,次祝阿,須陀邀擊,殺數千人。賊呂明星、帥仁泰、霍小漢等眾各萬餘,擾濟北,須陀進軍擊走之。尋將兵拒東郡賊翟讓,前後三十餘戰,每破走之。
  • 15.    《隋書·卷七十·列傳第三十五》:滎陽太守郇王慶及通守張須陀以兵討讓。讓數為須陀所敗,聞其來,大懼,將遠避之。密曰:“須陀勇而無謀,兵又驟勝,既驕且狠,可一戰而擒。公但列陣以待,保為公破之。”讓不得已,勒兵將戰,密分兵千餘人於林木間設伏。讓與戰不利,軍稍卻,密發伏自後掩之,須陀眾潰。與讓合擊,大破之,遂斬須陀於陣。
  • 16.    《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轉滎陽通守。時李密説讓取洛口倉,讓憚須陀,不敢進。密勸之,讓遂與密率兵逼滎陽,須陀拒之。讓懼而退,須陀乘之,逐北十餘里。時李密先伏數千人於林木間,邀擊須陀軍,遂敗績。密與讓合軍圍之,須陀潰圍輒出,左右不能盡出,須陀躍馬入救之。來往數四,眾皆敗散,乃仰天曰:“兵敗如此,何面見天子乎?”乃下馬戰死。時年五十二。其所部兵,盡夜號哭,數日不止。
  • 17.    《大隋故齊郡通守南陽張府君墓誌之銘》:煬帝傷悼,同盟奄泣。有制追贈金紫光祿大夫、滎陽郡守。
  • 18.    《舊唐書·卷五十三·列傳第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1-18]
  • 19.    《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1-17]
  • 20.    河南靈寶新出土《張須陀墓誌》考釋  .河洛文化網[引用日期2014-01-18]
  • 21.    《隋書·卷七十·列傳第三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1-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