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布達拉宮

(中國西藏拉薩的宮堡式建築、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布達拉宮,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 [12]  布達拉宮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贊干布主持興建, [31]  建於631年, [13]  [15]  後隨着吐蕃王國解體,其因天災人禍而遭嚴重破壞。 [16]  [28]  [30]  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重建布達拉宮,往後不斷擴建逐至形成現之規模。 [13] 
布達拉宮按佛教壇城佈局設計建造,佔地總面積36萬餘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餘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 [11]  [13]  是集宮殿、靈塔殿、佛殿、行政辦公機構、僧官學校、僧舍等諸多功能共計1267間房舍的大型宮堡式建築羣。 [16]  建築主體工程有白宮紅宮兩大系統,白宮是歷代達賴喇嘛施政和生活起居之所,紅宮是宗教活動場所和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供奉之地,白宮圍繞紅宮的建築形制,體現了舊西藏政教合一的社會體制。 [32] 
1959年以後,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十分重視布達拉宮的維修及保護,常年會撥發維修經費, [13]  並於1988年、2001年進行了兩期的維修。 [13]  [33]  1961年3月4日,布達拉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  1994年,布達拉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0-12] 
布達拉宮是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從五世達賴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的地方。 [13]  布達拉宮建築及宮藏文物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各民族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證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 
中文名
布達拉宮
外文名
Potala Palace
地理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
氣候條件
高原山地氣候
開放時間
9:40—15:20
景點級別
AAAAA級
門票價格
一號線200元/人,二號線100元/人(旺季);100元/人(淡季)
佔地面積
約 360000 m²
著名景點
白宮
紅宮
建造者
松贊干布
建築面積
約 130000 m²

布達拉宮歷史沿革

  • 背景
唐朝時,中華民族的發展格局已從秦漢統一後上升到新的水平,唐朝不僅擁有遼闊的疆域和完備的國家治理制度,而且以其包容的氣度,將鮮卑突厥回紇吐蕃吐谷渾烏蠻靺鞨室韋南蠻等諸多民族凝聚在一起,鞏固、發展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和統一多民族國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布達拉宮應運而生。 [15] 
  • 17世紀前
布達拉宮初名紅山宮, [28]  初建於吐蕃王朝上升時期的631年, [13]  [15]  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贊干布主持興建,在此劃立行政區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號令羣臣、施政全藏,成為當時吐蕃王朝統一的政治中心。 [31]  據文獻記載,當時修建的宮堡規模宏大,外有三道城牆,內有千座宮室,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東門外有松贊干布的跑馬場。到了9世紀後吐蕃王朝解體,由於戰亂、火災、雷電等原因,紅山宮遭受了嚴重破壞,被棄於一隅。 [16]  [28]  [30]  布達拉宮的規模日益縮小,甚至一度被納入大昭寺,作為其分支機構進行管理。 [29] 
元、明時期,由於薩迦、帕竹、仁蚌等地方政權的政治中心不在拉薩,布達拉宮先後被各派勢力佔據。至清初,吐蕃時期建造的布達拉宮只剩法王修行洞和聖觀音殿兩處。 [29]  [33] 
  • 17世紀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前
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在清中央政府的扶持下(一説在蒙古和碩特汗王固始汗的幫助下 [33]  ),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由第司索朗繞登主持,重建布達拉“白宮”及宮牆城門角樓等,並把政權機構由哲蚌寺遷來。同期,固始汗曾派出蒙古兵丁幫助運送建築材料並維護建設工程的安全。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宮為主體的建築羣。 [13]  [16]  [28]  [33] 
後來五世達賴喇嘛因年高而將政務委託攝政第巴處理,為樹立第巴威望,五世達賴喇嘛以按手印而使眾人聽命於第巴。 [29]  1682年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後,攝政第巴·桑結嘉措為了讓工程順利進行,將五世達賴喇嘛圓寂的消息秘不發喪長達13年之久, [29]  1690年,第司桑傑嘉措為五世達賴喇嘛修建靈塔,擴建了“紅宮”。 [13]  1693年布達拉宮重建工程結束後,落成無字紀念碑。 [28-29]  以後,歷世達賴喇嘛增建了5個金頂和一些附屬建築。 [13]  [28] 
清朝歷代皇帝都為修復擴建工程提供過支持,撥付銀兩,賜予珠寶、貴重器皿等。特別是乾隆皇帝在反擊廓爾喀入侵西藏期間,多次派大將軍福康安等前往拉薩,與八世達賴會商並資助修葺布達拉宮。 [33] 
193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動工,3年建成, [13]  國民政府專使黃慕松代表政府予以支持。 [33] 
1940年,赴西藏主持十四世達賴坐牀典禮的國府大員吳忠信同樣為布達拉宮提供了資助。 [33] 
  •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9年後,布達拉宮只保留了宗教的功能。 [37]  1959年以後,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十分重視布達拉宮的維修及保護,除常年撥給專門維修經費外,1988年國務院決定撥出5500萬元資金及大量黃金、白銀等貴重物資,用於布達拉宮一期文物保護維修工程,並於次年10月隆重開工,在藏漢族工程技術人員的團結協作下,工程歷經5年於1994年8月8日竣工。 [12-13]  [33] 
20世紀70年代,布達拉宮組織成立古籍文獻整理小組,保護修復了部分古籍文獻,整理出版了4部古籍文獻文集目錄。後來為更好地保護利用這些珍貴古籍,西藏開展了原有古籍目錄電子版的錄入、整理以及數字化工作。 [34] 
2001年,國家投入1.2億元,進行布達拉宮二期文物保護維修工程。
自“十五”時期,西藏自治區政府每年都會安排資金維修布達拉宮。 [33] 
2009年8月,布達拉宮腳下的珍寶館正式對外開放,200件(套)稀世珍寶展露真容,包括9世紀的貝葉經、12世紀的白釉暗海螺紋碗、14世紀的八瓣蓮花喜金剛壇城像、17世紀的桃形瑪瑙杯和乾隆御筆佛塔唐卡、18世紀的鼻煙壺等諸多珍貴文物。 [28] 
2019年,國家決定在10年內累計投入3億元專項資金用於布達拉宮古籍文獻保護利用工作。 [34] 
2020年3月17日,拉薩市投資6593.04萬元,啓動了拉薩市中心城區水系修復及生態治理工程(布達拉宮周邊水系改造工程)。 [8] 

布達拉宮建築佈局

布達拉宮位於山岩之上,海拔3700多米,按佛教壇城佈局設計建造,佔地總面積36萬餘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餘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 [11]  [13]  是集宮殿、靈塔殿、佛殿、行政辦公機構、僧官學校、僧舍等諸多功能共計1267間房舍的大型宮堡式建築羣。 [16] 
布達拉宮主體建築的東西兩側分別向下延伸,與高大的宮牆相接。宮牆高6米,底寬4.4米,頂寬2.8米,用夯土砌築,外包磚石。牆的東、南、西側各有一座三層的門樓,在東南和西北角還各有一座角樓。宮牆所包圍的範圍全都屬於布達拉宮。
宮牆內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佈着原西藏政府噶廈的辦事機構,如法院、印經院、藏軍司令部等。此外還有作坊、馬廄、供水處、倉庫、監獄等宮廷輔助設施也都設在這裏。
宮牆內的山後部分稱做“林卡”,主要是一組以龍王潭為中心的園林建築,是布達拉宮的後花園。五世達賴重建布達拉宮時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後來六世達賴在湖心建造了三層八角形的琉璃亭,內供龍王像,故此稱為龍王潭。 [36] 
紅山的右側有一座藥王山,山上有17世紀建造的一座藏醫學院。宮前公路南側有一塊“達扎路恭紀功碑”,是吐蕃贊普赤松德贊為表彰其大將達扎路恭於唐廣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長安而建立的。在宮牆周邊,新建了不少商業設施,與布達拉宮莊嚴肅穆的氣氛形成強烈的反差。
白宮的周圍是五世達賴時期仿早期宮堡形式重建的廈經卻、結布卻、宇經卻、丹瑪卻等堅固森嚴的圓堡建築。 [36] 
布達拉宮地圖 布達拉宮地圖

布達拉宮建築特色

  • 選址
布達拉宮的選址頗具匠心,建在拉薩河谷盆地中央的紅山上,符合藏族堪輿風水觀。自初建之時,就取法自然,依山勢而建,不講究中心對稱,居高臨下,更有俯視眾生,撫慰人世之精神。 [32] 
  • 建築風格鮮明
布達拉宮的建築風格鮮明,運用建築形式美中統一、均衡、對稱、對比、韻律、比例、尺度、序列、色彩等法則,體現於建築構圖原理之中,使布達拉宮變成—個視覺藝術的綜合體。
首先,運用了大量的色彩對比使布達拉宮更絢麗多姿。紅、白兩色是其主體顏色,裝飾構件更加醒目突出,象徵着政教合一文化內涵。其次從造型上看,空間序列不是水平方向上推進,而是在自下而上的垂直方向,層層向上的建築縱向空間序列,把紅宮、白宮和“雪”由上而下分作三個層次段縱向排列,充分體現了藏傳佛教的“三界”學説,遵循了佛教三界的宇宙觀。
另外,建築裝飾方面,牆檐質感柔軟的紅色邊瑪(sben-bad)飾帶,與鑲嵌在牆內的巨大銅質錙金飾物(sben-rgyn)形成的色彩對比;白色的牆壁和黑色梯形窗套,窗檐上飄動的五彩布幔,形成了動靜之美,在藍天白雲映襯下使建築形象更加明快穩固。形式美的對比手法,使整個宮殿建築抑揚相稱,富於變化,形成鮮明的韻律美。整個建築羣與周圍環境的對比,以及處處呈現出的華貴與樸實、細膩與粗拙、人工與自然等等的對比,都強化了布達拉宮的崇高與神聖,同時也給人們帶來藝術上審美的愉悦。 [32] 
  • 建築佈局完整
布達拉宮在建築羣體佈局、單體建築的形式以及建築的裝飾和色彩而言,反映出藏族人民的審美文化和宗教情感。從外建築層面而言,布達拉宮的空間序列,上下跌宕、前後錯落、轉折起伏,變化豐富,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布達拉宮的山體建築羣有紅宮、白宮、扎夏(僧舍)、四大堡四類不同形狀體量巨大的建築組成,它們之間高低錯落的佈置,體量大小的羣組,使得建築形象異常豐富。
紅宮作為布達拉宮建築羣的中心,起到控制全局的作用,使整個建築羣主次分明。而且紅宮在白宮和扎夏(僧舍)周圍一片白色建築物的圍合下,大膽的選取了很強烈的絳紅色為主體顏色,在高原強烈的陽光下,顯得更突出。紅宮平頂上聳立的七座金頂,豐富了全宮的構圖。宮前幾條向上攀沿的“之”形台階,和台階邊上的絳紅色邊瑪檐牆,與白色的宮牆形成對比鮮明,連續向上、向下的韻律和節奏,相互穿插往復,格外生動,又富節奏感。
布達拉宮內部陳設和佈局體現佛之身(sku)、語(gsung)、意(thugs)三個條件,宮內的佛像、壁畫和唐卡等是佛的法身之象徵;宮內的佛塔(靈塔)是佛的精神的體現,也就是意之所依;宮內一切佛經是佛的語言和教誨的象徵。布達拉宮內陳設和佈置着數以萬計的塑像和壁畫,使布達拉宮成為藏傳佛教藝術的寶庫。紅宮的主體建築供奉八座靈塔,都用黃金白銀包裹,寶石鑲嵌。在強調布達拉宮巨大建築外觀的同時,其內部的佛像與殿堂建築在空間佈局上也十分協調,供奉佛像的宗教建築與佛像、靈塔、壁畫等佈局緊湊。 [32] 
  • 民族融合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羣樓重疊,紅、白、黃三色對比鮮明,突出體現了藏式建築的魅力。而金碧輝煌的屋頂採用歇山式和攢尖式,又具有漢族建築風格。整座建築高大巍峨、特色鮮明,融合了藏、漢、滿等民族的建築工藝和審美風格,成為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 [35] 
  • 自然與建築結合
布達拉宮同山體有機地融合,其設計和建造根據高原地區陽光照射的規律,牆基寬而堅固,牆基下面有四通八達的地道和通風口。屋內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組成撐架。鋪地和蓋屋頂用的是叫“阿爾嘎”的硬土,各大廳和寢室的頂部都有天窗,便於採光,調解空氣。 [1] 

布達拉宮主要建築

布達拉宮綜述

布達拉宮是主要由紅宮、白宮、四大堡和僧舍,以及山腳下的方城和北面的龍王潭共同組成的城堡羣。建築主體工程有白宮紅宮兩大系統,白宮是歷代達賴喇嘛施政和生活起居之所,紅宮是宗教活動場所和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供奉之地,白宮圍繞紅宮的建築形制,體現了舊西藏政教合一的社會體制,在建築年代上白宮早於紅宮。 [32]  布達拉宮還有一些附屬建築,包括山上的朗傑札倉、僧官學校、僧舍、東西庭院和山下的宮前雪老城內的原西藏地方政府的馬基康、雪巴列空、印經院以及監獄、馬廄和布達拉宮後園龍王潭等。 [13] 

布達拉宮主體建築

  • 白宮
白宮 白宮
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辦事機構所在地,高7層。位於第4層中央的東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夏司西平措),是布達拉宮白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17平方米,這裏是達賴嘛嘛坐牀、新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的場所。第5、6兩層是攝政的辦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處第7層有兩套達賴喇嘛冬季的起居宮,由於這裏終日陽光普照,故稱東、西日光殿。 [13] 
五世達賴喇嘛時期所建白宮分三個部分:以白宮為主體的山頂宮殿區、山前的宮城(shol)和山後的湖區(glu-khang)三個部分。山頂宮殿在松贊干布時代宮殿的遺址旁,依次修建了白宮的德央夏(東廣樂殿)、德央奴(西廣樂殿);同時為了防禦的需要,在白宮的四面建造了四大堡:丹瑪覺(地神甬樓)、傑布覺(國王甬樓)、玉結覺(凱旋甬樓)、夏欽覺(東方甬樓);白宮正中的叢欽(集會大殿),後來稱之為東大殿,樓頂北面建東西寢室(森瓊夏和森瓊奴),初建時期白宮主要體現了政治和防禦功能。 [32] 
東日光殿是十三世達賴喇嘛晚年擴建的起居宮,位於白宮頂層。由喜足光明宮、永固福德、護法殿、長壽尊勝宮和寢宮組成。這些殿堂建築和陳充精美豪華。達賴寢宮更為突出,茶几上金壺玉碗玲瓏剔透,錦緞的被褥光彩奪目。十四世達賴原來的起居殿堂裏現在仍擺着純金佛像、玉雕觀音、線裝經卷、鐘錶、電器以及其他許多的珍玩。
西日光殿是早期修築的達賴喇嘛的起居宮,位於白宮頂層。由福地妙旋宮、福足欲聚宮、喜足絕頂宮、寢宮和護法殿組成。
東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夏司西平措)系白宮主殿,也是白宮最大的殿,內有34根柱。北側設達賴喇嘛寶座,上方懸清同治皇帝御書“振錫綏疆”匾額。殿內四壁繪有宗教故事和歷史人物。清朝駐藏大臣曾在此為達賴喇嘛主持坐牀、親政大典等儀式,是西藏地方進行重大宗教、政治活動的地方。
白宮門廊有通往白宮的大門,四壁均繪有壁畫,其中北壁的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南壁的五世達賴喇嘛晚年封桑傑嘉措為第斯(執政)的文告以及下面用玻璃罩住的五世達賴喇嘛留下的手印都是無經珍貴的文物。
東庭院(德央夏)系白宮正門前面平坦廣闊的平台,位於在半山腰上,面積1500餘平方米。其是歷代達賴觀賞歌舞的場所,過去每逢喜慶節日,總要在此舉行跳神和歌舞表演。其西面為白宮主樓,東面為僧官學校,南北兩側都是住房。 [1]  [39] 
  • 紅宮
紅宮建築平面近似方形,總高九層,下面四層為地壟牆基,第五層中央為西大殿司西平措(sri-zhi-pun-tshogs),大殿上面四層為天井,其餘靈塔殿、佛殿均沿天井的周圍佈置。西大殿是紅宮的中心,在其四周佈置有三個佛殿和一個靈塔殿,東面是菩提道次殿(La-rim-Lhakang),南面為持明佛殿(Rig-vdein-lhakang),北面為喇嘛世系殿(vkhrung-rabs-lha-khan),西面為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gser-gdung-vdzam-gling-rkyan-gcig),靈塔殿中央部分供奉有五世達賴喇嘛靈塔,上下貫通,直至屋頂。紅宮主體竣工後舉行了竣工儀式,並在布達拉宮山腳下立一塊無字碑以示紀念。 [32] 
法王洞(曲吉竹普)等部分建築是吐蕃時期遺存的布達拉宮最早的建築物,內有極為珍貴的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祿東贊等人的塑像。 [13] 
西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努西平措)是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的享堂,也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25平方米。一些重大的佛事活動均在此舉行。西端設達賴喇嘛寶座,上方高懸清乾隆皇帝御書“湧蓮初地”匾額。門楣上部、殿堂四周和內院迴廊繪有五世達賴一生事蹟、功績的壁畫,面積達280平方米,其中五世達賴喇嘛進京覲見清順治皇帝的壁畫是極為珍貴的藝術品和歷史資料。殿內還保存着康熙皇帝賜給達賴的大型錦鄉幔帳。西大殿四周為達賴世系殿、持明殿和菩提道次殿等4座佛殿。 [13]  [39] 
殊勝三界殿(薩松朗傑)是紅宮最高的殿堂。殿內供奉一塊用藏、漢、滿、蒙4種文字書寫的“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牌位。牌位上方所供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圍有金剛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內尚有十三世達賴喇嘛用萬兩白銀儔造的十一面觀世音像。這是紅宮中一座重要的佛殿,許多重大活動都在此殿舉行。清代,每逢藏曆年初一和皇帝過生日,達賴喇嘛都要率領西藏百官來此向中央政府朝拜。 [39] 
紅宮二回廓有畫廓之稱。回廓四周滿繪布達拉宮修建史、紅宮落成慶典和佛事活動等壁畫。壁畫多達698幅,有當年修建紅宮時的情景,還有當時藏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如賽馬、射箭、摔跤等。 [39] 
紅宮 紅宮

布達拉宮附屬建築

  • 世襲殿(衝熱拉康)
世襲殿是從後山進入布達拉宮見到的第一座大殿。達賴世襲殿主供佛為金質釋迦牟尼像和銀質五世帶賴像,東側(右側)是一世到四世達賴喇嘛塑像,西側是八藥師像和三世佛等共30餘尊塑像。鄰西牆是十一世達賴喇嘛克珠嘉措坐像及其靈塔。東、北壁的經書架上存放着藏文佛經《丹珠爾》。 [39] 
  • 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色東康)
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是西藏最重要的一個靈塔,用300多公斤黃金建成。據説靈塔內有很多寶物,如釋迦牟尼的指骨、宗喀巴使用過的碗、大象腦子裏的寶石等。殿內右側是十世達賴喇嘛靈塔,左側是十二世達賴喇嘛靈塔,以及8座鑲有各種珠寶的銀質善逝佛塔等。 [39] 
  • 持明殿(仁僧拉康)
持明殿主供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銀鑄塑像,其東側為8尊蓮花生傳承祖師塑像,西側8尊為蓮花生的八種變身塑像。殿內尚有8座銀鑄善逝佛塔,經書架上存放着第巴桑傑嘉措時精刻的佛經《甘珠爾》。 [39] 
  • 菩提道次第殿(朗仁拉康)
菩提道次第殿供奉格魯派信奉的菩提道次第教義的傳承上師像,正中主供藏傳佛教祖師宗喀巴坐像,殿內還供奉格魯派及噶當派名人銅像。 [39] 
  • 響銅殿(利馬拉康)
響銅殿供奉的佛像皆為響銅鑄造,有釋迦牟尼像、無量光像等約3000餘尊,其中大明宣德和永樂年間內地製造的塑像有上百尊。 [39] 
  • 普賢追隨殿(公桑中珠康)
普賢追隨殿中間佛座上供奉銅質鎏金釋迦牟尼坐佛,左右為觀世音和五世達賴喇嘛像。 [39] 
  • 法王洞(曲吉竹普)
法王洞是7世紀吐蕃時期建築,被西藏佛教徒尊稱為法王的松贊干布當年曾在此修行。殿內有珍貴的布達拉宮修建初期留存下來的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以及吐蕃王朝大臣噶爾東贊(祿東贊)、桑布扎等人的塑像。後者相傳為藏文創始人。 [39] 
  • 無量壽佛殿(次巴拉康)
無量壽佛殿中間的佛座上供奉9尊無量壽佛塑像以及白度母、綠度母塑像各1尊。殿堂四周繪滿壁畫。 [39] 
  • 釋迦能仁殿(土旺拉康)
釋迦能仁殿主供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排列其八大弟子立像,殿內設有七世達賴喇嘛寶座以及手抄《甘珠爾》經典。 [39] 
  • 時輪壇城殿(堆廓拉康)
時輪殿中心有銅質鎏金的時輪立體壇城一座,壇城的梵語音譯為曼陀羅,它是密宗佛神聚集作法的道場。壇城因所奉本尊佛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時輪壇城的本尊佛就是時輪金剛。“時輪”即時間的車輪。佛教傳説古印度北方有個香巴拉天國,即西方極樂世界,通過修時輪金剛密法,就可進入香巴拉天國。由於修該法需要掌握天文、歷算等知識,所以時輪殿的牆上還繪有時輪神像和歷算家像100餘尊。 [39] 
  • 九世達賴喇嘛靈塔殿
九世達賴喇嘛靈塔殿內主要有九世達賴喇嘛靈塔、九世達賴喇嘛隆朵嘉措和宗喀巴的坐像。 [39] 
  • 八世達賴喇嘛靈塔殿
八世達賴喇嘛靈塔殿內主要供奉八世達賴喇嘛降白嘉措坐像及其靈塔,而在靈塔前供有八瑞物、八吉祥、七政寶等。 [39] 
  • 聖觀音殿(帕巴拉康)
聖觀音殿門上方懸掛着清同治皇帝御書的“福田妙果”匾額。殿內正中央供奉的檀香木質自在觀音像,為松贊干布所依本尊,屬布達拉宮的稀世珍品。傳説這尊雕像是天然形成的,由印度自行來到拉薩。由於藏族從認為觀世音是西藏的保護神,所以這尊雕像在西藏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殿內尚有合金質的六面閻羅王等許多珍貴的佛像和佛塔。 [39] 
  • 七世達賴喇嘛靈塔殿
七世達賴喇嘛靈塔供奉在殿堂中央,殿內尚有七世達賴喇嘛格桑措坐像,以及佛龕、經書架等。 [39] 
  • 上師殿(喇嘛拉康)
上師殿內主要供奉宗喀巴像,兩邊是六至十二世達賴喇嘛像,同時還有西藏著名上師的塑像。佛龕中尚有吐蕃王朝贊普像、賢者像等數千尊和佛塔上百座。 [39] 
  • 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
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布達拉宮最晚的建築,1933年動工,3年建成。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通高12.97米,用優質黃金包裹的靈塔面鑲嵌着珠寶上萬顆。殿內陳設着各種法器、祭串成的珍珠塔(曼陀羅)。第3層樓四壁均為十三世達賴喇嘛一生的傳記壁畫。十三世達賴靈塔殿不經常開放。 [39] 
  • 長壽樂集殿(其美丹吉)
長壽樂集殿設有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喜措的寶座,沿牆的佛龕中供奉千尊無量壽佛像。殿內還供奉“挨革則底”護法神和宗喀巴塑像等2000餘尊佛像。 [39] 
  • 壇城殿(魯朗康)
壇城殿堂中心為桑旺堆巴壇城,東面為德卻壇城,西面為吉傑壇在。桑旺堆巴(密集)、德卻(勝樂)、吉傑(大威德)均為密宗本尊。殿內四周繪有壁畫,內容大都是佛教名人寺及教史。 [39] 
  • 金頂區
金頂區位於布達拉宮的最高處。金頂指的是靈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頂,共7座,金頂上有許多鎏金裝飾。金頂區四周,尚有經幢、經幡等裝飾。 [39] 
  • 強巴佛殿(強康)
強巴佛殿主供強巴佛(未來佛)塑像,左右為長壽3尊和仙女頓珠卓瑪等,殿內沿供有其他佛像和佛塔,西側設有八世達賴喇嘛寶座。 [39] 

布達拉宮文物遺存

布達拉宮綜述

300餘年來,布達拉宮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其中有2500餘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上萬幅唐卡(卷軸畫)等各類在冊文物約7萬餘件;有8座金質靈塔,5座的立體壇城;還有《貝葉經》《甘珠爾經》等珍貴經文典籍6萬餘函(卷、部);表時歷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係的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銀品、瓷器、琺琅器、玉器、錦鍛品及工藝珍玩,這些文物絢麗多彩、題材豐富。 [13]  [28]  [35] 

布達拉宮壁畫

在布達拉宮各個殿堂的牆壁上,均繪有壁畫及卷軸唐卡和木製刻版,先後參加壁畫繪製的近有二百人,先後用去十餘年時間,其工筆細膩、線條流暢。在現存最早的曲傑查布佛殿,1300多年前的壁畫至今色澤豔麗。壁畫的題材有西藏佛教發展的歷史,除了佛像、佛教故事外,文成公主入藏、五世達賴赴京覲見順治皇帝等重大歷史事件,都能在布達拉宮的壁畫上找到。 [2]  [28] 

布達拉宮典籍

布達拉宮所藏典籍包括梵文貝葉經、藏文古籍、政府文件、滿文大藏經等,涉及歷史、宗教、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是西藏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梵文貝葉經寫本被珍藏於紅宮,體量巨大,形態完整,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布達拉宮所藏政府文件的年代可追溯至元代,主要為中央政府頒發的各種誥敕,這些文獻見證着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的親密交往。在布達拉宮所藏文書檔案中,其中清代皇帝詔書17件、敕書250件、上諭21件,這些檔案作為“遺留性史料”,充分説明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有效管理。
《滿文大藏經》亦稱為《清文全藏經》,存世者僅布達拉宮與故宮所藏兩部,彌足珍貴。對這些文獻的保護和解讀,將是重新認識西藏文化的一條重要路徑。 [28] 

布達拉宮重要文物

珍寶館中的重要文物
名稱
介紹
圖片
粉青釉開片雙耳瓶
時代為18—19世紀,高24.2釐米,口徑11.8釐米,底徑8.2釐米。開片瓷是一種窯變瓷,即開窯後得到的產品,在色、彩、形、音、質等方面發生引人注意的特異變化,既説不出原因又多數不能在生產中重複其結果者都稱之為“窯變”。
粉青釉開片雙耳瓶 粉青釉開片雙耳瓶
青花樓閣花竹紋大盤
時代為18世紀,高7.8釐米,口徑39釐米,底徑23.5釐米。盤為圓形折沿、深腹,平底。盤內繪青花亭台樓閣、山水花草、牡丹青竹,青花髮色幽青,遠山近水,為一幅山水畫。此盤造型端莊,屬於外銷瓷器。
青花樓閣花竹紋大盤 青花樓閣花竹紋大盤
雍正鬥彩纏枝蓮託暗八仙天球瓶
時代為清雍正(1723—1735年)時期,高58釐米,口徑12釐米,底徑18釐米。瓶直口長頸,球形腹,平底。通體飾鬥彩纏枝蓮託暗八寶紋,頸部繪有瓔絡紋,肩部繪青花如意紋一圈,素底無釉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此瓶器形高大,紋飾精美,胎質緊密,釉質光亮瑩潤,實屬罕見。此暗八寶紋分別為鐵枴李、漢鍾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的手持物。
雍正鬥彩纏枝蓮託暗八仙天球瓶 雍正鬥彩纏枝蓮託暗八仙天球瓶
白釉暗花藏文僧帽壺
高20釐米,口徑16.3釐米,足徑7.5釐米。僧帽壺因壺口形似僧伽之帽而得名。壺闊頸,帶流,流口與頸部鴨嘴狀流槽相通,鼓腹,圈足。器身置曲柄,上下兩端均作如意雲頭形,通體施白釉,腹部刻一週藏文吉祥祝詞一週,意為“日吉祥,夜吉祥,日夜吉祥”。
白釉暗花藏文僧帽壺 白釉暗花藏文僧帽壺
乾隆粉彩葫蘆瓶
時代為清乾隆(1736—1796年)時期,高44.5釐米,口徑12.4釐米,底徑14釐米。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種。又稱“古彩”“硬彩”。五彩含多彩之意,特點是顏色豐富繁多。基本色調以紅、黃、綠、藍、紫等為主,主要着色劑為銅、鐵、錳等金屬鹽類。因其線條明朗,燒成温度稍高於粉彩,且不及粉彩柔和,故又稱之為“硬彩”。
乾隆粉彩葫蘆瓶 乾隆粉彩葫蘆瓶
粉彩纏枝花卉紋多穆壺
時代為清嘉慶時期,高45釐米,口徑13釐米,足徑13釐米。器呈筒狀,口緣處加增帽狀邊,器身前置鳳首流,後設龍形執柄。器身綠地粉彩繪纏枝花紋,外底礬紅彩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多穆”原意為盛酥油的桶。藏語稱為董莫或多穆。口沿加僧帽狀邊,又添把和嘴,遂成為壺。是蒙古族和藏族人民的生活用具。陳瀏《陶雅》記有:“有一種壺形甚特別,略如直截之竹筒,惟於上半截旁出一嘴,嘴作龍形。其蓋在頂處甚平,不露蓋也。頂略同僧帽形,向嘴一邊較高,向背一邊斜矮,身有數截,純竹筒形,惟每截均繪花,乃素三彩龍螭、海馬之屬,名曰‘多穆壺’,蓋內府以之盛牛乳者,其制乃滿蒙遺俗也。”最早的多穆壺多為木質,需用皮帶或金屬帶箍起來,然後用金屬釘固牢,後來演變為法器。
粉彩纏枝花卉紋多穆壺 粉彩纏枝花卉紋多穆壺
青白玉夔龍乳釘壽字紋簋
高8.5釐米,口徑11.7釐米,底徑8.7釐米。玉質青白色,有沁。仿古青銅簋樣式,長方形,侈口,足較高,兩側頸腹之間雕獸口吞夔式耳,頸部足部線刻頭部相向的兩夔龍紋,腹部雕乳釘圍壽字紋。方形簋較為少見。
青白玉夔龍乳釘壽字紋簋 青白玉夔龍乳釘壽字紋簋
鍍金銅鏤空提樑香爐
時代為18世紀,銅製,高30.5釐米,底徑14.8釐米。是由爐身,蓋和提鏈組成。爐腹上部飾一週如意紋,腹部正中鏨刻兩條遒勁的龍紋。圈足上飾垂蓮紋。蓋身鏤空,以便香氣從鏤空的蓋孔中飄出,鏤空部分飾龍紋、花草紋。這種香爐一般用於重大喜慶和法事活動。
鍍金銅鏤空提樑香爐 鍍金銅鏤空提樑香爐
青花藏文高足碗及銀鏨花紋碗座
時代為明宣德時期,高11.5釐米,口徑17釐米,足徑4.6釐米。撇口、弧腹、下置中空高足。器外壁青花書藏文吉祥祝詞一週,意為“日安寧,夜安寧,日夜長久寧,願三寶保佑安寧”,輔以如意紋、蓮瓣紋,器內底刻書“宣德年制”四字篆書款。器形體端莊雋秀,髮色幽豔,紋飾祥瑞,清新雅緻明快,瀟灑自然,充分展現出永樂青花瓷典雅秀美的藝術風韻。正如清·朱琰《陶説·宣德窯》中評價:“按此明宣窯極盛時也,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附原配銀鏨花紋碗座,工藝精美。
青花藏文高足碗及銀鏨花紋碗座 青花藏文高足碗及銀鏨花紋碗座
綠松石松猴圖擺件
時代為18世紀,高15釐米,底徑8.6釐米。
主體呈一座山峯形,巧用松石成色不一的特點,刻成一幅猴爬松的生活趣景,構思獨到,猶如自然天成。底座為六面玉座,玉質青白色有雜斑。綠松石是傳統的玉器用材,始見於新石器時代。
綠松石松猴圖擺件 綠松石松猴圖擺件
參考資料: [17-26] 

布達拉宮歷史文化

布達拉宮名稱來歷

“布達拉”系舟島,是梵文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拉薩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羅山。 [13] 

布達拉宮相關人物

  • 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617—650年; [46]  一説569—650年 [47]  ),古代藏族著名民族英雄。唐代吐蕃(今西藏)第三十二世贊普。 [46]  新舊《唐書》作充宗弄贊(簡稱弄贊)、棄蘇農,號弗夜氏。 [47] 
13歲繼承父位,歷經3年統一西藏各部,遷都邏些(今拉薩),建立了統一的奴隸制王朝。唐貞觀十五年(641年)遣使至長安迎娶唐文成公主。次年,文成公主至吐蕃,與其成婚。在位期間,實行“軍政合一”的統治措施,發展吐蕃生產,創制藏文,定立法律、官制和軍制,吸收中原文化,引進先進生產技術,促進了唐、蕃雙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其所作出的功績,獲得藏族人民的普遍崇敬。 [46]  [47] 
  •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年),唐朝宗室女。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使者帶着琉璃、寶甲、金銀等聘禮,至長安求婚,唐太宗答應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翌年赴藏,由江夏郡王李道宗護送至黃河源附近之柏海,松贊干布前往柏海親迎,執子婿之禮竭見李道宗,然後同返邏婆(今拉薩)。松贊干布於瑪波日山(今布達拉山)為文成公主營建宮室,至今布達拉宮尚保存有他們成婚時的洞房的遺址。文成公主知書識禮,博學多才,亦篤信佛教,到邏婆後主持建造小昭寺,安放自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雕像(後移至大昭寺安放)。今大昭寺前的公主柳,傳説是文成公主親手所栽。文成公主入藏,還帶去許多工匠、樂隊、宮娥、傢俱、珠寶、經史以及穀物種子等,使中原地區各種先進生產技術傳入吐蕃。吐蕃又派許多貴族子弟到長安入國學讀書。文成公主為促進漢藏兩族兄弟般的情誼,溝通中原和藏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學、技術、宗教等方面的交流,起了積極的作用。後世藏族人民十分崇敬她,大昭寺內有她的塑像。其事蹟在藏族民間家喻户曉,普遍流傳。 [45] 
  • 阿旺羅桑嘉措
阿旺羅桑嘉措是五世達賴喇嘛,明末,他與四世班禪羅桑曲結合謀,派人赴新疆密召蒙古顧實汗率部進入西藏,推翻了佛教噶舉派(白教)法王和農奴主實力人物藏巴汗的統治。 [44]  1652年,第五世達賴喇嘛進京入覲,次年被清朝順治皇帝冊封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賜以金冊、金印。1713年,第五世班禪被清朝康熙皇帝冊封為“班禪額爾德尼”,亦賜金冊、金印。 [43] 

布達拉宮相關活動

布達拉宮是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從五世達賴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的地方。 [13] 
雪頓節,意為酸奶宴會節,是一個古老的節日。由於雪頓節活動內容逐漸演變為以藏戲會演為主,故又稱藏戲節。節日從每年藏曆六月三十日開始至七月上旬,歷時十餘天。傳統的雪頓節活動方式為:藏曆六月二十九日,各地藏劇團一早到布達拉宮向地方政府主管藏戲的“孜洽列空”報到,並舉行簡單的儀式表演。 [6] 

布達拉宮神話傳説

華麗殿堂 華麗殿堂
傳説松贊干布在重建布達拉宮時,一顆檀香木的樹幹自然分裂,從裏面現出四尊佛像,其中之一即為觀音菩薩像,只見觀音像開口道:“松贊干布是我的化身,我將往西藏有雪邦內,為藏王松贊干布本尊。”由於這個傳説,這尊佛像身價百倍,信徒們相信它佛法無邊,護佑着雪域的安寧和幸福,所以長期以來一直被奉為布達拉宮的主供佛像,也是布達拉宮的鎮宮之寶。 [7] 

布達拉宮錢幣圖案

布達拉宮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 [40] 
布達拉宮和50元人民幣 布達拉宮和50元人民幣

布達拉宮價值意義

  • 民族交融價值
布達拉宮建造歷史跨越13個世紀,從各個時期的建築及宮藏文物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各民族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特別是在十七世紀擴建布達拉宮時,藏漢等多民族工匠參與其中,吸收了多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技藝。大量宮藏文物,尤其是明清時期以來歷朝皇帝賜予的經卷、唐卡、造像、絲織品,冊封詔書和告示,任命西藏地方各級官吏的印璽,以及御賜的匾額、牌位等證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 
  • 建築藝術成就高
布達拉宮依山建造,由白宮、紅宮兩大部分和與之相配合的各種建築所組成。眾多的建築雖屬歷代不同時期建造,但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勢修建,使整座宮寺建築顯得非常雄偉壯觀,而又十分協調完整,在建築藝術的美學成就上達到了無比的高度,構成了一項建築創造的天才傑作。 [10] 
  • 藏傳佛教寺廟與宮殿建築相結合的例證
布達拉宮的建築藝術,是數以幹計的藏傳佛教寺廟與宮殿相結合的建築類型中最傑出的代表,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例證。 [10] 
  • 保持了歷史原狀
布達拉宮現存的設計、材料、工藝、佈局等均保存自公元7世紀始建以來,歷次重大增擴建和重建的原狀,真實性很高。 [10] 
  • 建築裝飾藝術的成就高
布達拉宮不僅在整體建築上有着創造性的高度成就,而且它的各部分的設計、藝術裝飾(雕刻、彩畫等)都達到很高的成就。 [10] 
  • 歷史和宗教價值高
布達拉宮過去曾是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與西藏曆史上的重要人物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和歷代達賴喇嘛等有着十分重要的關係,因而有着重大的歷史意義和宗教等意義。 [10] 
  • 建造技藝高
布達拉宮的壁畫、木雕及建築過程中使用的金屬冶煉技術均聞名於世,體現了以藏族為主,漢、蒙、滿各族能工巧匠高超的技藝。 [5] 

布達拉宮保護措施

西藏和平解放後,特別是民主改革和西藏自治區成立以來,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古建築的保護與維修,自治區政府成立專門的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對包括布達拉宮在內的文物進行管護。 [33] 
1961年3月4日,布達拉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 
1994年,布達拉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0-12] 
2015年8月,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條例》。 [33] 

布達拉宮獲得榮譽

2013年,布達拉宮被評為西藏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16] 
2017年12月6日,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羣被教育部辦公廳公佈為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38] 
2022年12月,布達拉宮入選2022年11月AAAAA級景區品牌影響力100強榜單。 [4] 

布達拉宮旅遊信息

布達拉宮地理位置

布達拉宮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 [12] 

布達拉宮開宮時間

9:40—15:20。
布達拉宮不售當日票,所有遊客須實名制預約參觀,需進行人臉認證,參觀需提前進行門票預約,符合布達拉宮門票購買優惠政策的遊客,可以憑有效證件購買半價票。 [27] 

布達拉宮參觀禁忌

1.在布達拉宮參觀需要遵循所有藏傳佛教的禁忌。
2.不能戴帽子,表示一種尊重。
3.女孩不宜穿短裙。
4.布達拉宮內部是禁止一般遊客拍照的。 [41] 

布達拉宮旅遊交通

航空
西藏闢有國際及省際航線。與成都、北京、上海、重慶、西安、西寧、廣州、昌都、昆明以及尼泊爾加德滿都之間有航線,遊客進出西藏非常便捷。
公路
拉薩的國營長途汽車站位於民族路和金珠中路交界。這裏的長途汽車線四通八達,東至八一、昌都、成都,西至日喀則、江孜及樟木,北通格爾木。

布達拉宮人工講解

全程講解費:每團按200元收取,每團不超過10人(含10人)。
雪城景點:每團按80元收取(針對單獨參觀雪城)。 [3] 

布達拉宮門票信息

旺季: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旺季全價票:一號線200元/人、二號線100元/人。
旺季優惠價票:一號線100元/人、二號線50元/人。
淡季: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
淡季全價票:100元/人。
淡季優惠票:50元/人。 [41-42] 
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實行半價優惠。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