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采和

(中國民間及道教傳説中的八仙之一)

鎖定
藍采和,中國民間及道教傳説中的八仙之一。據南唐沈汾《續仙傳》、宋初《太平廣記》、陸游《南唐書》等書記載,藍采和是唐末至五代時人。 [2] 
藍采和本為男子,常常女裝打扮,手提花籃,據説本是赤腳大仙降生,原來是一名遊方的道士,常穿破爛的藍衣裳,繫着一條三寸多寬的木腰帶,一腳穿靴子,一腳赤行。夏天穿的是棉衣服,冬天卧於雪地中,氣出如蒸,經常手持三尺多長的大拍唱板,在城市裏邊走邊唱,帶醉踏歌,似狂非狂。 [1] 
中文名
藍采和
性    別
神話體系
中國神話
形象特徵
身穿爛衣、手提花籃、腰繫木帶、帶醉踏歌、似狂非狂

藍采和歷史淵源

南唐時期,據沈汾所撰《續仙傳》記載:“藍采和,不知何許人也,常衣破藍衫,……一腳著靴,一腳跣行,夏則衫內加絮,冬則卧於雪中,氣出如蒸。每行歌於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長三尺餘。 [2-3] 
宋朝時期,據李昉所撰《太平廣記》卷二十二(神仙二十二·藍采和)記載:“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蒼田生白波。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歌詞極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測。但以錢與之,以長繩穿,拖地行。或散失,亦不回顧。或見貧人,即與之,及與酒家。周遊天下,人有為兒童時至及斑白見之,顏狀如故。後踏歌於濠梁(今安徽鳳陽)間酒樓,乘醉,有云鶴笙簫聲,忽然輕舉於雲中,擲下靴衫腰帶拍板,冉冉而去。 [4] 
元朝時期,據雜劇《漢鍾離度脱藍采和》記載:(沖末扮鍾離上,詩云)生我之門死我户,幾個惺惺幾個悟。夜來鐵漢自尋思,長生不死由人做。貧遭覆姓鍾離,名權,字雲房,道號正陽子。因赴天齋已回,觀見下方一道青氣,衝於九霄。貧道觀看多時,見洛陽梁園棚內,一伶人,姓許名堅,樂名藍采和,此人有半仙之分。貧道直至下方梁園棚內,引度此人,走一遭去。我着他閻王簿上除生死,紫府官中立姓名。指開海角天涯路,引得迷人大道行。 [5] 
藍采和 藍采和
明朝時期,據吳元泰所撰《東遊記》記載:“傳言藍采和一日赴蟠桃大會,歸途各履寶物渡海,有龍子愛藍采和所踏玉版,攝而奪之,遂大戰。八仙‘火燒東洋’,龍王敗績,請天兵來助,後得觀音和解,乃各謝去,而‘天淵迥別天下太平’之候,自此始矣。書中文言俗語間出,事亦往往不相屬,蓋雜取民間傳説作之。 [6] 
藍采和 藍采和
現代時期,據《藍氏續修族譜》、《藍氏族譜》書籍記載,“藍采和,唐高宗開德元年癸酉科進士,受諫議大夫。因杵於權臣楊國遂,後解印別妻離子,修煉百日飛昇,稱為大羅仙者,即公也。 [7-8] 

藍采和文化特色

詩詞歌賦
詩歌名稱
作者
內容
踏歌
藍采和
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
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 [21]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
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桑田生白波。
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 [9] 
仙人藍采和像
吾丘衍
紫府仙人號採和,酒壚曾見幾回過。
青錢謾引痴兒笑,未必仙機在踏歌。 [22] 

藍采和藝術形象

  • 動畫形象
動畫作品
上映時間
動畫名稱
備註
2000年
《成龍歷險記》 [10] 
詳見第21集藍采和降服地之惡魔
  • 影視形象
影視作品
上映時間
影視名稱
飾演者
備註
1976年
《八仙過海》 [11] 
郝瑞亭
大陸版戲曲電影
1985年
《八仙的傳説》 [12] 
楊健忠
大陸版電影
1985年
《八仙過海》 [13] 
林迪安
香港版電影
1985年
《楊家將》 [14] 
陳復生
香港版電視劇
1993年
《笑八仙》 [15] 
吳君如
香港版電影
1998年
《東遊記》 [16] 
沈依靈
新加坡版電視劇
2009年
《八仙全傳》 [17] 
毛林穎
香港版電視劇
2011年
《碧波仙子》 [18] 
萬昌皓
大陸版電視劇
2014年
《劍俠》 [19] 
鄭業成
大陸版電視劇

藍采和關係説明

藍采和的關係説明
人物
關係
姓名
簡介
藍采和
父親
藍明德
根據《藍氏續修族譜》記載,藍采和之父藍明德,生於唐貞觀年間,聰明好學,為人正直友善,官至揚州節度使。 [8] 
師傅
漢鍾離
據元雜劇《漢鍾離度脱藍采和》記載:鍾離權見洛陽伶人藍采和“有半仙之分”,下凡度他出家。因他執迷於凡世生活,遂使呂洞賓化為州官,藉口藍采和“失誤官身”,要責打40板子,使其省悟人世禍福無常,甘願出家。30年後,藍采和功成行滿,與鍾離權、呂洞賓等同登仙界。 [5] 

藍采和史料索引

藍采和的史料索引
作者和朝代
書籍名稱
沈汾(南唐)
續仙傳 [2-3] 
李昉(宋朝)
太平廣記 [4] 
佚名(元朝)
《漢鍾離度脱藍采和》 [5] 
吳元泰(明朝)
東遊記 [6] 
佚名(現代)
《藍氏續修族譜》、《藍氏族譜》 [7-8] 

藍采和人物評價

藍采和為人耿介,不畏權勢,清正廉潔,體恤民間,政績卓著,後因直言諫玄宗過寵外戚,與權臣楊國忠不和,就退隱終南山。退隱後的藍采和一卷在手,寢食俱忘,但仍然關心百姓疾苦,修橋鋪路,做了許多實事,羣眾口碑頗佳。(劉彥驊評)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