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達扎路恭

鎖定
恩蘭·達扎路恭(威利:ngan lam stag sgra klu khong),一作恩蘭·達熱路恭,《新唐書》作馬重英,吐蕃名將,官至大論。恩蘭·達扎路恭出生在彭域(今西藏自治區林周縣)的貴族世家恩蘭氏家庭。達扎路恭在赤德祖贊時期就出任將軍一職。達扎路恭在政壇上僅次於攝政者瑪祥仲巴傑的重臣
別    名
ngan lam stag sgra klu khong
主要作品
《新唐書》
本    名
恩蘭·達扎路恭
籍    貫
彭域(今西藏澎波)

達扎路恭基本資料

恩蘭·達扎路恭(威利:ngan lam stag sgra klu khong),一作恩蘭·達熱路恭,《新唐書》作馬重英,吐蕃名將,官至大論。

達扎路恭人物經歷

恩蘭·達扎路恭出生在彭域(今西藏自治區林周縣)的貴族世家恩蘭氏家庭。達扎路恭在赤德祖贊時期就出任將軍一職。 [1]  755年,赤德祖贊在亞著貝擦城賽馬時,被大臣朗·梅色和末·東則布害死。 [2]  二人勾結蘇毗王沒廬贊舉兵反叛。達扎路恭率軍平定了這個叛亂,擁立王子赤松德贊即位。隨後奉命同那囊·尚傑斯秀亭(即尚野息)誅殺了兩位大臣,並查抄其家產。 [2]  達扎路恭因此在政壇上平步青雲,成為僅次於攝政者瑪祥仲巴傑的重臣。
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君臣內訌導致長安缺乏防禦,達扎路恭與那囊·尚傑斯秀亭趁此時機率二十萬大軍東進,唐代宗出奔陝州,吐蕃趁機佔長安15天。長安百姓“士民避亂,皆入山谷”。唐朝倉促啓用郭子儀。郭子儀召集軍隊。吐蕃本來想要劫掠長安人口,但是聽説郭子儀率領唐朝大軍將要到達,吐蕃惶駭,沒來得及劫掠長安人口,吐蕃就立即逃離了長安。 [3-8] 
765年,吐蕃聯合回紇、吐谷渾、党項、奴剌等部,以及唐朝的叛將僕固懷恩一起進攻唐朝。達扎路恭、尚野息、尚結息贊磨、尚息東贊等率吐蕃軍隊向奉天(今陝西乾縣)進軍,被唐將渾瑊擊退,蕃軍傷亡一萬五千人。 [8]  僕固懷恩病死。郭子儀到回紇軍前。見到郭子儀,回紇人都下馬,拜郭子儀。郭子儀説服回紇,遣其首領入朝,派白元光與回紇軍匯合。吐蕃軍撤退。白元光率唐朝朔方軍與回紇軍追擊,郭子儀率大軍跟在後面,在靈武台西原大破十萬吐蕃軍,斬首五萬級(通常殺敵數遠多於斬首數),生擒萬人,把被吐蕃軍劫掠的男女百姓都奪回,還繳獲大量牛羊駝馬,綿延三百里不斷。 [9-11] 
769年,赤松德贊聯合大臣墀桑雅甫拉等人發動政變,殺死了瑪祥仲巴傑並親政。赤松德贊任命墀桑雅甫拉為大論,並派人從天竺請來了佛教高僧寂護弘揚佛法。在此期間,達扎路恭同其他一些支持苯教的大臣聯合,堅決反對赤松德贊弘揚佛教的計劃,迫使赤松德贊將寂護禮送出境。但不久反佛事件平息以後,赤松德贊又將寂護和密宗大師蓮花生接到了吐蕃。蓮花生等僧人在吐蕃建造佛寺,遭到了苯教大臣的強烈反對,認為一個國家決不能有兩種不同的官方宗教信仰。蓮花生提議以辯論的方法來決定兩個宗教的地位。在赤松德讚的主持下,蓮花生同支持苯教的達扎路恭等大臣進行了辯論。結果蓮花生獲得了勝利,赤松德贊下令全國廢除苯教信仰,改信佛教;全體大臣都必須為吐蕃建立佛寺作貢獻;廢止苯教的祭祀並將苯教的經書丟入河中。一些苯教的大臣在恩蘭·達扎路恭帶頭下,堅決拒絕建造佛寺,並抵制佛教。於是赤松德贊命令將達扎路恭用草繩捆着鞭打一頓,然後流放北方。此後支持苯教的大臣只得服從命令。 [2] 
但不久後達扎路恭就轉為崇佛,併為桑耶寺建造了黑塔以供奉如來佛祖的遺骨。由於此轉變,並且達扎路恭戰功赫赫,立刻被赤松德贊召回並委以重任。後來又繼那囊·尚傑斯秀亭之後擔任了大論之職。因其功勳卓著,赤松德贊特意在邏些城為其豎立了“達扎路恭記功碑”,以表彰其功績。赤松德贊下令給予其後代犯重罪不處以死刑、官銜永遠世襲、私有財產永不沒收等等特權。 [2] 
在808年,吐蕃佔領了西域地區,暫時將唐朝與回鶻的勢力驅逐。 [2] 
792年,天竺僧人蓮花戒與禪宗僧人勘布摩訶衍在邏些城進行長達三年的激烈辯論中,墀桑雅甫拉支持蓮花戒,而恩蘭·達扎路恭則支持勘布摩訶衍。在辯論期間,雙方的支持者各自攜帶武器,氣氛十分緊張。赤松德贊下令沒收了所有武器。最終蓮花戒一派獲得了勝利。 [2]  但蓮花戒不久就被人暗殺,此事件可能與達扎路恭有一定關聯。
相傳達扎路恭死後變成一個大非人,被稱作“桂波達熱”(意思是“野達熱”);後來又被委任為秦浦(位於拉薩東南,雅魯藏布江北岸,桑耶寺之東側)的護法神。 [2] 
參考資料
  • 1.    索南堅贊.西藏王統記,劉立千譯註.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 2.    巴卧·祖拉陳哇.賢者喜宴,黃顥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89
  • 3.    《舊唐書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俄而梁崇義據襄陽叛,僕固懷恩阻兵於汾州,引回紇、吐蕃之眾入寇河西。明年十月,吐蕃陷涇州,虜刺史高暉,暉遂與蕃軍為鄉導,引賊深入京畿,掠奉天、武功,濟渭而南,緣山而東。渭北行營兵馬使呂日將逆戰於盩厔,自辰至酉,殺蕃軍數千,然其徒多殞。賊將逼京師,君上計無所出,遽詔子儀為關內副元帥,出鎮咸陽。子儀自相州不利,李光弼代掌兵柄,及徵還朝廷,部曲散去。及是承詔,部下唯二十騎,強取民家畜產以助軍。至咸陽,蕃軍已過渭水。其日,天子避狄幸陝州。子儀聞上避狄,雪涕還京,至則車駕已發。射生將王獻忠從駕,沿路遂以四百騎叛,仍逼豐王已下十王欲投於賊。子儀入開遠門,遇之,詰豐王等所向,遂護送行在。
  • 4.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二十三 唐紀三十九》:士民避亂,皆入山谷。
  • 5.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二十三 唐紀三十九》:郭子儀引三十騎自御宿川循山而東,謂王延昌曰:“六軍將士逃潰者多在商州,今速往收之,併發武關防兵,數日間,北出藍田以向長安,吐蕃必遁。”過藍田,遇元帥都虞候臧希讓、鳳翔節度使高升,得兵近千人。子儀與延昌謀曰:“潰兵至商州,官吏必逃匿而人亂。”使延昌自直徑入商州撫諭之。諸將方縱兵暴掠,聞子儀至,皆大喜聽命。子儀恐吐蕃逼乘輿,留軍七盤,三日乃行,比至商州,行收兵,並武關防兵合四千人,軍勢稍振。子儀乃泣諭將士以共雪國恥,取長安,皆感激受約束。子儀請太子賓客第五琦為糧料使,給軍食。上賜子儀詔,恐吐蕃東出潼關,徵子儀詣行在。子儀表稱:“臣不收京城無以見陛下,若出兵藍田,虜必不敢東向。”上許之。鄜坊節度判官段秀實説節度使白孝德引兵赴難,孝德即日大舉,南趣京畿,與蒲、陝、商、華合勢進擊。
  • 6.    《新唐書·郭子儀傳》:初,光祿卿殷仲卿募兵藍田,以勁騎先官軍為遊弈,直度滻,民紿虜曰:“郭令公來。”虜懼。會故將軍王甫結俠少,夜鼓朱雀街,呼曰:“王師至!”吐蕃夜潰。破賊書聞,帝以子儀為京城留守。
  • 7.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三 唐紀三十九:子儀使左羽林大將軍長孫全緒將二百騎出藍田觀虜勢,令第五琦攝京兆尹,與之偕行,又令寶應軍使張知節將兵繼之。全緒至韓公堆,晝則擊鼓張旗幟,夜則多燃火,以疑吐蕃。前光祿卿殷仲卿聚眾近千人,保藍田,與全緒相表裏,帥二百餘騎直度滻水。吐蕃懼,百姓又紿之曰:“郭令公自商州將大軍不知其數至矣!”虜以為然,稍稍引軍去。全緒又使射生將王甫入城陰結少年數百,夜擊鼓大呼於硃雀街,吐蕃惶駭,庚寅,悉眾遁去。高暉聞之,帥麾下三百餘騎東走,至潼關,守將李日越擒而殺之。
  • 8.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六上 吐蕃列傳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26]
  • 9.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子儀使李國臣、高升拒其東,魏楚玉當其南,陳回光當其西,朱元琮當其北。子儀率甲騎二千出沒於左右前後,虜見而問:
  • 10.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子儀以數十騎徐出,免冑而勞之曰:"安乎?久同忠義,何至於是?"回紇皆舍兵下馬齊拜曰:"果吾父也。"子儀召其首領,各飲之酒,與之羅錦,歡言如初。子儀説回紇曰:"吐蕃本吾舅甥之國,無負而至,是無親也。若倒戈乘之,如拾地芥耳。其羊馬滿野,長數百里,是謂天賜,不可失也。今能逐戎以利舉,與我繼好而凱旋,不亦善乎!"會懷恩暴死於鳴沙,羣虜無所統攝,遂許諾,乃遣首領石野那等入朝。子儀遣朔方兵馬使白元光與回紇會軍。吐蕃知其謀,是夜奔退。回紇與元光追之,子儀大軍繼其後,大破吐蕃十餘萬於靈武台西原,斬首五萬,生擒萬人,收其所掠士女四千人,獲牛羊駝馬,三百里內不絕。
  • 11.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六十二:子儀以數十騎出,免冑見其大酋曰:"諸君同艱難久矣,何忽亡忠誼而至是邪?"回紇舍兵下馬拜曰:"果吾父也。"子儀即召與飲,遺錦彩結歡,誓好如初。因曰:"吐蕃本吾舅甥國,無負而來,棄親也。馬牛被數百里,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是謂天賜,不可失。且逐戎得利,與我繼好,不兩善乎?"會懷恩暴死,羣虜無所統一,遂許諾。吐蕃疑之,夜引去。子儀遣將白元光合回紇眾追躡,大軍繼之,破吐蕃十萬於靈台西原,斬級五萬,俘萬人,盡得所掠士女牛羊馬橐駝不勝計。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