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甫洛夫學説

鎖定
俄國生理學家И.Π.巴甫洛夫創立的研究高級神經活動的學説,又稱高級神經活動學説。
中文名
巴甫洛夫學説
別    名
高級神經活動學説
創立人
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
內    容
條件反射

巴甫洛夫學説基本信息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學説
Pavlovian theory
俄國生理學家I.P.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1936)創立的研究高級神經活動的學説。其核心思想是條件反射學説。巴甫洛夫把意識和行為看作“反射”,即機體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對作用於感受器的外界刺激所發生的規律性反應。機體生來具有的、對保存生命具有根本意義的反射稱作無條件反射;在無條件反射基礎上,後天習得的反射則稱作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外在世界和有機體之間形成聯繫的機制。巴甫洛夫認為,人的心理和精神,一切智力行為和隨意運動,都是對信號的反應,都是在無條件反射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條件反射。所以,條件反射既是生理現象,也是心理現象,即心理學上所謂的聯想。巴甫洛夫以條件反射作指標,探討了高級神經活動基本的神經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規律,為解釋心理現象的生理機制作出了重大貢獻。(見高級神經活動規律
巴甫洛夫探討了有機體把外在世界分解為個別要素的機制,提出了分析器學説。認為條件反射的形成有賴於分析器的功能,特別是大腦皮層的功能。大腦皮層是分析器的總體。它通過暫時神經聯繫,對來自各個感受器的刺激進行精確的分析和綜合,協調各種條件反射。對人來説,客觀刺激物作用於感受器,引起大腦皮層的活動,就產生了感覺、知覺、表象等心理活動。巴甫洛夫發現不同的機體在形成條件反射時表現出的個別差異,是由神經過程的特性,即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強度、平衡性和靈活性不同造成的。他進一步提出了神經類型學説,作為人類氣質和性格的生理基礎。

巴甫洛夫學説理論基礎

巴甫洛夫繼承了R.笛卡爾的反射論思想,並受到俄國反射學的先驅И.Μ.謝切諾夫《腦的反射》一書的影響,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致力於動物和人的反射活動的實驗研究,並創立了高級神經活動學説。
巴甫洛夫創立的高級神經活動的概念,是相對於低級神經活動而言的。高級神經活動指動物和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高級部分的活動,也就是大腦兩半球的全部高級複雜的活動。這種活動不同於調節有機體各部分之間關係的低級神經活動,它保障整個有機體與外界的複雜關係,使有機體完善地適應於周圍環境。高級神經活動的概念與心理活動的概念是同義的各種心理活動形式,包括人的思維和意識,都是高級神經活動的要素。

巴甫洛夫學説基本概念

無條件反射是動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學而會的反射。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使瞳孔收縮等都是與生俱來、不學而會的,都是無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是個體通過模仿、學習,在無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形成的反射。例如,巴甫洛夫在每次給狗吃食物之前都給它一個燈光,經過燈光和食物的幾次結合之後,燈光一亮,狗就要流口水。這時,燈光成了食物的信號,也就是説這時狗已經形成了對燈光的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有條件的,即只有外界刺激是某種無條件反射刺激的信號的時候,它才能引起條件反射。當燈光不再是食物出現的信號的時候,它就不再能引起條件反射了。而無條件反射是沒有這種條件的,只要無條件刺激出現,就會引起無條件反射 [1] 
興奮和抑制
巴甫洛夫認為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是興奮和抑制。興奮是指神經活動由靜息狀態或較弱的活動狀態,轉為活動的狀態或較強的活動狀態。抑制是指神經活動由活動的狀態或較強的活動狀態,轉為靜息的狀態或較弱的活動狀態。興奮和抑制相互聯繫,相互制約,還可相互轉化 [1] 
反射、反射弧和反饋
感受器官接受外界刺激,產生神經衝動,神經衝動沿感覺神經傳至神經中樞,神經中樞再發出指令,經運動神經傳至運動器官,對外界刺激做出回答性反應,構成了一個反射活動。反射是有機體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對內外環境刺激做出的規律性回答。
實現反射活動的神經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傳入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感受器是指感覺器官中將外界刺激的物理化學能量轉化為神經衝動的組織,如視覺器官視網膜、內耳中的科蒂氏器官等。傳入神經就是感覺神經,它把神經衝動傳到神經中樞。神經中樞就是脊髓和腦。傳出神經就是運動神經,它把神經中樞的指令傳至肌肉、筋腱、關節和內臟器官,即效應器,做出對外界刺激的應答性反應。
反饋是指反射活動的結果又返回傳到神經中樞,使神經中樞即使獲得效應器活動的信息,從而更有效的調節效應器活動的過程。 [1] 
巴甫洛夫還着重探討了有機體把外在世界分解為個別要素的機制,提出了分析器學説分析器由各個感受器和與它相連的傳入神經以及傳入神經所達到的大腦皮層區域三大部分構成。每一條件反射的形成都有賴於分析器的功能,特別是大腦皮層的功能。大腦皮層是分析器的總體,它通過暫時神經聯繫,對來自各個感受器的刺激進行精確的分析和綜合,建立協調各種條件反射。對人來説,客觀刺激物作用於感受器,引起大腦皮層的活動,就產生了感覺、知覺、表象等心理活動。(見分析器學説)
為了區別人類意識和動物行為的本質差異,巴甫洛夫提出了兩種信號系統的學説。他指出,有兩類不同的條件反射,一類是以實物即“第一信號”為條件刺激物的條件反射,稱作第一信號系統;一類是以言詞即“第二信號”為條件刺激物的條件反射,稱作第二信號系統。第一信號系統是人類和動物共有的,而第二信號系統則是皮層進化到人類階段所特有的產物,是人類大腦才能實現的條件反射。詞是與第一信號緊密聯繫,又更抽象、更概括地反映具體事物的一種符號,它使人類對現實的反映具有自覺的特徵,使人類具有思維、意志,使人類的感知、注意、記憶等心理活動具有新的品質。巴甫洛夫還根據人在兩種信號系統協同活動中表現出的個別差異區分出“思維型”、和“藝術型”,介於兩者之間的是“中間型”,並將這種類型差別與人的能力差別聯繫起來。(見兩種信號系統學説
巴甫洛夫在研究動物的高級神經活動規律時,發現不同的機體在形成條件反射時表現出很大的個別差異。巴甫洛夫認為這種差異是不同機體具有不同的神經過程的特性,即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強度、平衡性和靈活性不同造成的。他進一步提出了神經類型學説,作為人類氣質和性格的生理基礎。(見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學説
條件反射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出現的,有時條件反射也會受到抑制。額外刺激的出現使條件反射停止反應,叫外抑制。例如,突然出現的強烈鈴聲會使正在進行的燈光條件反射停止反應;神經細胞長時間的工作,或者受到強烈刺激的作用,會使條件反射受到抑制,叫超限抑制保護性抑制;當已經形成的條件反射不再給予強化的時候,條件反射也會被抑制,叫消退抑制;在條件反射形成的初期,類似於條件刺激物的刺激也會引起條件反射,這叫條件反射的泛化現象。例如,對40瓦的燈光形成條件反射以後,其他的燈光,如80瓦的燈光也能引起條件反射。但是如果只給條件刺激物強化,其他刺激不予強化,這樣,對其他刺激的反應就會逐漸消失,這叫分化抑制 [2] 
擴散和集中
神經過程在大腦皮層上運動的基本形式就是擴散和集中。一個地方的神經細胞的興奮會引起它周圍其他神經細胞的興奮叫擴散。條件反射的泛化就是由神經過程的擴散過程引起的。當條件反射多次進行,通過學習、訓練,區別了不同的刺激,形成了分化,就只對條件刺激物進行反應了,這就是神經細胞興奮過程的集中。 [2] 
興奮和抑制兩種神經過程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當一種神經過程進行的時候,可以引起另一種神經過程的出現,這叫相互誘導。大腦皮層某一部位發生興奮的時候,在它的周圍會引起抑制過程,這叫負誘導;在一個部位發生抑制引起它周圍發生興奮的過程,叫正誘導。誘導可以是同時性的誘導,也可以是相繼性的誘導。當皮層某一部位的抑制使其後在這一部位出現的興奮加強的話,就是繼時性的誘導了。 [2] 
連續給動物形成幾個條件反射:燈光的食物條件反射、鈴聲的防禦條件反射等。當這些條件反射都按照固定的順序出現的話,多次訓練以後,只要第一個條件反射的刺激燈光一亮,動物就會流口水,而且吃完食物還沒聽到第二個條件反射的刺激鈴聲響,它便會出現第二個條件反射,即防禦性的動作反應,此後,按照固定的順序,其他的反射活動也會陸續出現。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順序,反應也跟着形成了固定的順序。大腦皮層對刺激的定型系統所形成的反應定型系統叫做動力定型
巴甫洛夫認為,動力定型是人的習慣的生理基礎。因為有了各種習慣,人常常不用花費多少精力就可以把很多活動維持下去。例如,我們不需要去想,早晨起牀、刷牙、洗臉一系列活動就可以順利的進行下去。這樣,我們可以把精力主要用在需要用心去解決的新任務上。巴甫洛夫還認為,動力定型的破壞會引起人的消極情緒反應。例如,一個人有睡午覺的習慣,一旦因為特殊原因,這天他沒睡成午覺,他整個下午就回覺得不舒服、不愉快。 [2] 
哲學探究
巴甫洛夫學説堅持主觀現象與客觀現象之間的辯證統一,強調一切主觀活動都是由外界影響所致的因果決定論,主張採用條件反射法這一客觀的實驗法來科學地研究心理現象。因此,巴甫洛夫學説又堅持心理現象與生理現象之間的辯證統一,主張從中樞神經活動的規律中探明心理活動的生理機制;還堅持機體與環境之間的辯證統一,把條件反射視為機體與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要素,是在機體與外界維持平衡的過程中不斷建立起來和變化着的,它服從事物運動和發展的規律。

巴甫洛夫學説相關關係

巴甫洛夫實驗研究過程中,瞭解到聯結主義心理學的創造人E.L.桑代克所做的工作後,肯定了桑代克的成績,他指出:“現在我必須承認,在這條途徑上走第一步的榮譽是屬於桑代克的。他的實驗先於我們的實驗2、3年,並且他的書無論是在對一個艱鉅工作的勇敢展望上,還是在他的結果的準確性上,都必須被認為是經典的。”
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人J.B.華生曾用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法作為他排斥主觀內省法而推崇客觀觀察法的實驗技術,後來又把條件反射法作為形成一切習得性行為甚至人格、個性的一把萬能鑰匙。新行為主義者B.F.斯金納在巴甫洛夫經典性的條件反射基礎上發明了斯金納箱,提出了操作性的條件反射原理。西方心理學史家因此常將巴甫洛夫行為主義者相提並論,混淆了他的學説與行為主義心理學之間的重大分歧。行為主義心理學把人等同於動物,企圖以對動物行為的研究取代對人的心理現象的研究。巴甫洛夫持相反態度,他認為從高等動物研究中獲取的資料,只有在謹慎小心即不斷檢驗這些資料與人類活動的類似性的情況下,才可以被應用於人類。人類獨有的第二信號系統“帶來了高級神經活動的一個新原則”,“正是這類活動才能把人類和一系列動物如此明顯地區別開來,才能把人類如此高高地提到整個動物界之上”。行為主義在否定傳統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的同時也根本否定人的主觀意識的存在,巴甫洛夫尖鋭地指出:否認主觀世界是愚蠢的,我們的主觀世界乃是我們接觸到的第一個現實,問題在於對這個主觀世界採取什麼樣的研究方法巴甫洛夫要求心理學者站在高級神經活動的生理基礎上去研究人的內在的主觀世界,他也正是用條件反射法作為工具探索大腦皮層的活動規律來闡明主觀現象的生理機制的。這與華生否認中樞神經在意識活動中的重要功能而只談刺激的起點和反應的終點的“邊緣主義”大相徑庭。

巴甫洛夫學説學説的發展

高級神經活動學説
巴甫洛夫創立了高級神經活動學説,並在蘇聯形成一個很大的學派。巴甫洛夫逝世以後,這個學派仍在繼續發展他的學説。50年代曾出現過把巴甫洛夫學説教條化、絕對化的現象。60年代開始逐步扭轉了這種傾向。70年代以來加強了創造性地發展巴甫洛夫學説的態度,這就是在充分肯定巴甫洛夫學説的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對該學説不完善或不充分的論點提出補充,對某些不正確的論點提出批評、糾正。其主要發展有以下幾個方面:Π.κ.阿諾欣50年代初運用控制論系統論思想創立的功能系統理論受到批判,而70年代以來它已成為蘇聯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和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理論,甚至被認為是巴甫洛夫學説發展的新階段。Α.Р.魯利亞生理心理學方面進一步發展了阿諾欣的理論,並認為阿諾欣的功能系統理論是揭示人和動物完整心理活動機制的真正的生理心理學。關於反射概念,阿諾欣認為,巴甫洛夫的反射概念基本上還是反射弧的概念,雖然他引入信號作用、強化作用已突破了反射弧概念,但他沒有發揮這些。今天由於反饋概念的引入,反射弧的概念已被反射環的概念所代替。
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的建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總是表現為現有中樞間關係的改組和新中樞間關係的建立。參與條件反射建立的有皮層和皮層下一系列腦組織。在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中樞代表點之間發生複雜的功能變化。
分析器
關於分析器的概念,新的看法認為,分析器腦末端不是一個單一的結構,可以劃分出兩個不同的結構,即一級區和二級區。一級區接受從外圍感受器來的刺激,把刺激分解為其組成成分。一級區神經元是高度分化的,這相當於巴甫洛夫的核心區的概念。二級區的主要工作是把一級區的信息組織起來,組成某種功能圖像,從而實現綜合功能,此外還有三級區,它們實現各分析器的協同活動,保證知覺的綜合性。巴甫洛夫把這種二級區和三級區看作是分散的外圍部分,完成着同樣的功能,只是不夠完善,這個觀點是缺乏根據的。二級區和三級區的感覺形態性雖在逐漸減少,但有了更完善的功能特點,能在各區域的組織和整合上,在組成必要功能系統以實現複雜的認識過程上,起着關鍵作用。
新的研究
另外,巴甫洛夫關於動物和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學説,由於Β.Μ.捷普洛夫和Β.Д.涅貝利岑學派的多年研究,也發生明顯的變化。巴甫洛夫的實驗研究對象主要是動物,捷普洛夫和涅貝利岑則擴大到人類。他們採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證明,神經系統任何一個屬性都有其積極和消極的方面,如強型者不敏感,而弱型者敏感。這個看法不同於巴甫洛夫把弱型視為消極型的看法。捷普洛夫和涅貝利岑的研究證明,人的神經系統基本屬性不限於強度、平衡性、靈活性3種,而是更多。他們認為神經系統的強度是主要的,靈活性不是單一的屬性。他們把靈活性劃分為易變性動力性和靈活性。易變性指神經活動過程產生和終止的速度;動力性指形成適當反應對腦結構產生條件性興奮或抑制過程的特性,指條件反射形成的速度和難易程度,即廣義的學習能力;靈活性僅指神經活動過程的運動速度。強度、易變性、動力性、靈活性是一級屬性。平衡性不是一級屬性,而是二級屬性。它是由一級屬性的對比關係決定的,有多少一級屬性,就有多少平衡性。這樣,神經系統特性的組織就有12種: 8種一級的(即興奮和抑制的強度、易變性、靈活性、動力性)和4種二級的(即每一屬性的平衡性)。捷普洛夫和涅貝利岑還根據人的各種特點把神經系統的基本屬性區分為一般屬性和局部屬性。局部屬性指人的不同分析器所具有的屬性;一般屬性指神經活動過程全腦整合的特點。局部屬性主要決定人的專門能力;一般屬性則主要決定人的氣質。

巴甫洛夫學説體系及流派

巴甫洛夫學説研究的關係

巴甫洛夫學説是一種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學説體系。在20世紀中期,巴甫洛夫學説曾經被當作辯證唯物主義的學説體系,在國際哲學界、生理學界和心理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特別是當該學説被移植到心理科學的研究領域之後,就被奉為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基礎,並出現了以巴甫洛夫學説改造心理學的運動。儘管到60年代以後,蘇聯心理學界有許多人明確批評了這次改造運動,指出了改造運動中出現的生搬硬套的形式主義錯誤。但由於其民族歷史原因,正如墨菲在《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一書中所指出的,“我們在這裏看到有非常強大的民族主義因素在起作用,以謝切諾夫的巨大成就和巴甫洛夫顯赫的國際作用而自豪;以實驗室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力量和靈活性而自豪,這些制度處處都賦予巴甫洛夫方法以極高科學威望並同時賦予它以明顯的實際應用價值”。蘇聯心理學界批評人們濫用巴甫洛夫學説改造心理學的問題時,主要指責的對象是當時的一些心理學家和生理學家,而沒有對巴甫洛夫學説本身提出質疑和批評,沒有進行認真嚴肅的清算。因此,很難消除這個學説對心理學的消極影響。
該學説在西方世界的影響也是非常廣泛的。它可以從哈克撰寫的《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探索心理學研究的歷史》一書的敍述中大體得知。哈克在其著作中寫道:“心理學在學習和條件反射方面已擁有了一系列為數眾多的優秀研究,這些研究關注的是動物和人的學習過程心理學史上的一些最著名的人物,甚至有些不屬於行為科學領域的知名人物,都把他們的一生奉獻給了這個領域——如巴甫洛夫、華生、斯金納和班杜拉等。”這裏所講的“不屬於行為科學領域的知名人物”專指巴甫洛夫院士。
在介紹巴甫洛夫的理論假設時,該書詳細敍述了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並指出:“巴甫洛夫試圖解決的問題是:條件反射既然不是先天性的,那麼它們是怎樣獲得的呢?他提出給狗餵食的時候,如果所處的環境中經常出現一種特定刺激,在狗的大腦中這種刺激就可能與食物建立聯繫,使它成為食物即將到來的信號。在食物與刺激建立聯繫之前,這種環境刺激不產生任何重要反應。換句話説,它是一種中性刺激(NS)。當狗剛進入實驗室時,雖然實驗人員的腳步聲可能使狗產生一種特奇的反應。(巴甫洛夫稱它為‘那是什麼’反應),但是它並不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此時的腳步聲為中性刺激。然而一段時間後,狗因為每天在餵食前都聽到同樣的腳步聲,它們就開始把這種聲音與食物聯繫起來。根據這種理論,僅僅出現腳步聲最終也能引起狗的唾腺分泌……現在巴甫洛夫有了一套理論來解釋他所觀察到的現象,於是它便開始着手進行一系列實驗來證明這種理論的正確性。”
遺憾的是哈克在他的書中並沒有明確陳述巴甫洛夫這一套理論的詳細內容。其實巴甫洛夫的這一套理論集中地體現於《大腦兩半球機能講義》一書中。他在這部經典性著作中利用自己的多項實驗來證明和闡述這一整套關於大腦兩半球機能活動的理論,即在大腦皮質中如何通過神經活動的興奮、抑制、擴散、集中和相互吸引來“拓通神經通路”,即建立與形成“暫時神經聯繫”的理論。
哈克先生繼續寫道:“巴甫洛夫工作的重要性和應用不僅限於對狗分泌唾液的研究。他的經典條件反射理論解釋人類行為的很多方面,並有助於推動心理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最後,他總結道:“通過這幾個實例可以清楚地看到巴甫洛夫的影響在心理學界是多麼廣泛。很少有科學家在某一學科有如此大的影響。經典條件反射理論是支撐現代心理學發展的理論之一。如果沒有巴甫洛夫的貢獻,近幾十年來,其他行為科學家也會發現這些原理中的絕大部分。但如果巴甫洛夫沒有下定決心冒險改變他的職業,沒有進入19世紀那未經驗證、被高度質疑的心理學領域,那麼,如此具有凝聚力、優雅而極富表現力條件反射理論就不可能誕生”。
巴甫洛夫的學説實際上是一種假設,是為了揭示、解釋和説明其條件反射實驗而提出的一種設想。哈克詳細地敍述了巴甫洛夫的實驗過程,但是科學研究的目的不是羅列事實,而是要尋求對事物和現象的某種原理的發現或理論的解釋。所以,巴甫洛夫學説的理論意義就在於他提出這樣一套完整的假設,即建立與形成“暫時神經聯繫”的理論假設。這個理論假設已經成為了“支撐現代心理學發展的理論之一”。
從以上論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巴甫洛夫學説確實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它不僅被列為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中的一項,而且被認為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學説體系。這一點在墨菲的《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中也曾有過明確的表述。墨菲説:“在辯證唯物主義與巴甫洛夫體系之間沒有什麼內在矛盾的東西。事實上在二者之間有相當相似之處。辯證唯物主義的體系和巴甫洛夫的體系兩者在事實的和推論的概念之間都沒有清楚的分化,而且二者的特點都表現在特殊的適應機能和先行的因果聯繫這兩種解釋之間混淆不清和任意變更。”在墨菲看來,巴甫洛夫學説與辯證唯物主義“沒有清楚的分化”,也就是説是等同於辯證唯物主義的學説體系的。這裏明顯地存在着對於兩者的哲學性質的誤解。
參考資料
  • 1.    郭念鋒,虞積生等.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 心理諮詢師(基礎知識):民族出版社,2012:22
  • 2.    郭念鋒,虞積生等.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 心理諮詢師(基礎知識):民族出版社,201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