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東省濟南西藏中學

鎖定
山東省濟南西藏中學是將原濟南迴民中學和濟南第十四中學的西藏班合併,於91年7月成立的山東省唯一一所專門招收西藏日喀則市學生的寄宿制學校。2004年教育部將全國唯一一個邊境班安排在該校,面對西藏五個地區招生,是山東省對口援藏項目之一,是一所由省市區三級管理的藏族學校。
中文名
山東省濟南西藏中學
佔地面積
21600m2
建築面積
8300m2。
年    級
4個

山東省濟南西藏中學學校概況

學校佔地面積21600m2,建築面積18300m2。現有4個年級,16個教學班,610名學生,教職工78人,高級教師17名,中級教師29名,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教師以中青年為主,結構比較合理。
學校自1985年西藏班成立至今,共接收了2800多名西藏學生,先後為西藏地區培養了2200餘名畢業生,其中1900多名學生接受完了內地中、高等教育回到西藏。
他們不僅成為西藏兩個文明建設的高素質勞動者,也成為溝通內地與西藏文化教育交流的橋樑,為促進兩地民族團結進步、實現共同繁榮發展作出了貢獻。

山東省濟南西藏中學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微機室(2個),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各1個),舞蹈室(2個),語音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書法教室、階梯教室、演播室、主控室、信息中心、圖書館、閲覽室、電子閲覽室,科技活動室、勞技活動室、心理諮詢室等各類高標準專用教室,功能室設備齊全,使用率高。實驗室實驗儀器配備達部頒一類標準,試驗開出率100%。另有男、女生公寓,大小餐廳、洗衣房、換氣站、學生服務部,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新建8000平米的塑膠操場,體育器械齊全,達部頒一類標準。
“以信息化引領,實現學校教育基本現代化”是該校“十一五”重點科研課題。學校建立了校內網上辦公與教學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網站、開發了常規管理信息系統。
為教學一線教師每人配備一台筆記本電腦,實現教師辦公教學數字化(要求教師編寫電子教案,並提前一週上傳辦公平台)。為每一個班級配備大屏幕背投(帶電子白板功能)、多媒體展台和計算機,並與學校主控中心聯網,實現教學多媒體化。為每個教室開通雙向閉路電視系統和廣播系統,定時收看電教中心錄製和下載的電視節目,定時收聽學校廣播站編制的廣播節目。
改造和新建了兩個微機室,實現學生上課人手一機,學校學生用機130餘台,學生人機比5:1。建立了校內視頻點播系統,提供了1500多部科教影視資料片供學生學習觀看。學校規劃中還將建一個演播室。演播室建成後,學校將有自己的電視台,將在學生中培養電視台小記者、小編輯以及錄播人員。這個演播室也是一個微格教室,供老師們錄課用。錄製的課可以發到校園網上,也可以作為教研活動的案例。
為了鼓勵藏族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用知識改變命運,學校把“書香校園”建設列入“十一五”規劃。學校圖書室實現了微機管理,現有圖書22300餘冊,生均38冊(目標是50冊);新建閲覽室添置雜誌77種,報紙26種,並增設10台液晶電腦,可方便學生網上閲覽。08年,市圖書館在該校啓動了全國教育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為該校免費提供電子圖書閲覽,讓該校學生在校內通過微機就可借閲濟南市圖書館的電子期刊和電子圖書,深受學生歡迎。08年,該校被評為市中區圖書管理先進單位。

山東省濟南西藏中學教育教學

(一) 以辦學理念統領學校德育工作,開展有效德育,推進素質教育。
學校堅持“尚德篤學、愛國興藏”的辦學理念,遵循“志存高遠、自強不息”的校訓,從嚴治校、科學管理,形成了“和諧、創新、自強、進步”的優良校風。學校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辦學首位,把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三個離不開”教育、社會主義民族大團結的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主旋律。我們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利用校會、升旗儀式、主題班會等形式使教育活動系列化、系統化,力求教育的實效性。通過舉行國情報告會、祭掃烈士墓、參觀甲午海戰館、舉辦先烈事蹟展覽、觀看愛國主義影片、利用暑假組織學生到省內外風景名勝遊覽、讓學生了解祖國的壯麗河山和燦爛文化等,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帶領他們參觀現代企業和新泉城、親身參加社會實踐、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增強他們熱愛第二家鄉和建設新西藏的決心,從而為他們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的形成起到了促進作用。另外還將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自立能力培養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工作重點。
通過強化班級一日常規量化管理,推行“德育導師制”,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培養他們自立自理能力。通過開設團體心理輔導課、建立“心理諮詢室”、“心理諮詢信箱”、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學生心理健康網站等方式落實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對學生進行特長培養和素質教育也是該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學校先後成立了雪蓮藝術團、亞龍河文學社等二十多個學生社團,每週定期開展活動。07年開始,學校着手在文明禮儀養成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愛國興藏理想教育四個方面打造各年級德育體系,力求德育工作系列化、有效化。經過長期有效的德育培養,在校生愛校如家、遵規守紀、學習刻苦、心理健康、品質優良,表現出較高的整體素質。從該校多年辦學的實踐來看,該校的畢業生無論就讀高中、大學的,還是返藏參加工作的,都是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楷模和典範,他們把在內地學到的先進思想和文化帶到西藏用於家鄉建設,為西藏的穩定、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兩年,學校先後被評為市中區依法治校先進單位、濟南市綠色學校,學校黨支部被評為市中區先進黨支部,學校團委被評為市中區紅旗團委。
(二) 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學過程管理,以學生髮展為本,積極推進“有效課堂”。
學校堅持教學為中心,強化質量立教意識,注重教學過程管理,注重各年級整體優化,以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為重點,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圍繞新課程改革,學校加大了教師培訓力度,組織教師積極參加省市區教育局組織的各類培訓,深入開展以師德為首、專業為本的教師素質工程、教師“三本”工程和教師發展工程,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育能力。特別是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競聘上崗制度的實施,促進了教師隊伍優化,激勵了教師們的競爭慾望,增強了辦學活力。按照區教育局“加強教學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質量”的要求,學校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採取多種形式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例如:建立《星級教師評價辦法》;讓老師“走出去”,把名師“請進來”;推行電子備課和集體備課,共享全區優勢教學資源;開展以課例研討為主的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在評課活動中推行“1+1”評價等,激勵教師不斷追求教育思想的先進、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學成績的優秀。我們不斷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力度,探索適合藏族學生的教法學法。為了解決藏族學生語言障礙以及西藏與內地教學脱節問題,進行了“關於藏族學生中小銜接問題探討”、“加強漢語訓練,提高藏族學生漢語言表達能力”等市級課題研究,引進了濟南市市中區“語文識讀寫”科研課題的研究成果,組織教師從識字、閲讀、寫作、説話、語法等方面編寫適合藏族孩子的預科漢語教材。與此同時,還在預科開設了有關素質教育的校本課程,如《思品讀本》、經典誦讀課程、禮儀常規課程和《漢藏民俗文化》課程等,加強藏族孩子對漢族文化的認知、瞭解和認同。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我們在數理化三科中全面推行“學案導學”“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踐,逐步形成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互幫互助、相互促進的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新模式。還提倡各學科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加強課堂教學的改革,增強向科研要效率,向改革要質量的意識,逐漸改變落後、低效的滿堂灌和填鴨式教學方式,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益。
通過這些措施,大幅度提高了該校教師的教學素養和教學水平,提升了該校的教學質量。近兩年,該校教師先後有多人次獲各級殊榮:有1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有2人被評為全國內地西藏班教育專家、6人被評為全國內地西藏班骨幹教師,有3人獲國家級教學評優課二三等獎,有4人在全國主題班會評比活動中獲獎,2人獲省級教書育人先進個人,11人次獲省市教育教學獎,38人次獲區級各類先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帶來了優異的教學成績,學生的素質教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學生參加濟南市藝術節、濟南市奧林匹克化學競賽、市區級演講比賽、大合唱比賽、舞蹈比賽等多次獲一等獎、優秀組織獎。08年中考,在第一次有邊境班學生畢業的情況下,該校取得了全國第六名的好成績,得到了教育部、西藏教育廳和山東省市區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領導的表揚。

山東省濟南西藏中學辦學特色

(一)實行小班化教育。
學校全面推行小班化教育,4個年級16個教學班,每班平均35個左右學生。根據小班化特點,學校在班級文化建設、小班化教學、小班化管理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1)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為每個班配備了現代化的多媒體設備,班班都能上網、看電視、利用大屏幕背投(帶電子白板功能)和實物展台組織教學;增設了班級圖書角,為每個班配備了圖書供學生隨時閲覽;建立了“親如一家”“學習園地”牆報欄。(2)在教學中因材施教。西藏孩子學習基礎比內地孩子差,尤其是語言不通,很多學生跟老師交流有困難,教學進度很慢,小班化教育,讓任課教師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更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保證每個孩子學習進步。(3)精細化管理。西藏孩子來自高原雪域,對內地生活不很適應,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小班化教育讓班主任老師更加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思想和身心健康,發揚該校“學生第一、奉獻第一、責任第一” 的優良傳統,科學、細緻地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
(二)藏漢民族文化融合教育
(1)《藏漢民俗文化》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十一五”的重點課題,從07年開始,排入課表正式開課。該校在校本課程開發中貫穿了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活動:一是愛家鄉、愛西藏、愛祖國的教育;二是民族團結民族融合的教育;三是行為禮儀方面的教育。從漢藏生活習俗(衣食住行等方面)、漢藏節日習俗、漢藏民族文學(民歌民謠、故事傳説、神話史詩等)、漢藏民族藝術(歌舞、美術、建築、工藝等)四個方面作深入的比較研究,構建校本課程的結構體系。(2)每年舉辦一屆“三語文化節”,加強學生漢語、藏語、英語三種語言的融會貫通,通過文化節,傳播和學習漢族、藏族以及西方的優秀文化,加強民族團結民族融合。(3)“經典誦讀”是該校重要的特色活動。主要通過精選適合藏族孩子閲讀的漢語經典讀物,如《三字經》《弟子規》《論語》以及學校自編《古詩文精選》等,利用早讀、課前、餐站、語文課及課外活動時間,在學校內廣泛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在經典誦讀活動中做到了三個結合:一是與學生德育教育,尤其是修身養性教育結合;二是與學生漢語文讀寫聽説能力的培養結合;三是與師生讀書工程結合,打造師生共讀的讀書氛圍。通過以上教育活動,加強藏族孩子對漢文化的認知、瞭解和認同,加強藏漢兩種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社團活動。
豐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社團活動是該校的一個特色。根據藏族學生的專長、特點與需要,學校在原有的“雪蓮藝術團”基礎上,先後成立了亞龍河文學社、校報編輯部、手工製作小組、科技興趣小組、微機興趣小組、泥塑小組、美術小組、足球隊、籃球隊、乒乓球隊、讀書會等二十多個學生社團。學校加強社團活動的管理,要求社團活動有計劃,有總結,有課時安排,有教學設計,有評估考核。社團活動定時間、定場地、定指導教師。社團活動的開展和成果納入年級組評價和“星級教師”評價中去。近兩年來,學校加大了社團活動的投入和支持,積極創造條件,組織社團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擴大宣傳和影響。學校的“雪蓮藝術團”經常是社區活動歌舞表演的主力軍,在濟南市每年一屆的藝術節上,總能奪得濟南市一等獎;校報編輯部兩月一期《珠峯》校報(已出4期),及時反映校內方方面面的變化;“雅龍河”文學社的《雅龍河》社刊已經推出3期,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美術小組配合重大節日每學期都能舉辦一次美展;學校足球隊08年代表市中區參加濟南市中學組足球比賽,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
(四)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非常重視藏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市級立項課題《內地寄宿制藏族學生心理、行為及其干預的研究》,是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會員單位,山東省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07年開始,我們安排了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教師,並在各個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在藏族學生的適應性研究、青春期教育、學法指導與考試心理調節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預科年級設計了適應性調查問卷,對預科學生在適應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摸底調查,並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系列化團體輔導;在初一、初二年級針對青春期學生的特點進行了及時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三年級,針對學生腦疲勞、學習焦慮等問題,指導學生學會科學用腦,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08年,新建了學生心理諮詢室(心語室),針對學生個別需要,課下及時實施心理援助。並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網站,通過網站,向師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老師和學生心理狀況有了更精確的瞭解和指導。兩年來,該校多次承擔市中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開課觀摩課和研討會,受到教科室的高度讚揚。
經過全校教職員工20多年的辛勤耕耘,濟南西藏中學在山東父老的深情厚愛中茁壯成長,不斷髮展,它已經成為一所學校介紹氛圍濃厚的校園、一個充滿親情友情和關愛的家園、更是一個具有豐富多彩校園生活的“樂園”。先進的辦學理念在良好的氛圍中孕育、實現,文明的行為在濃重的文化環境中養成、習慣,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才在素質教育為本的管理模式中打磨、錘鍊。默默奉獻中,老師們在豐碩的果實裏也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悦;朝夕相處的日子裏,師生之間也建立了無比深厚的漢藏情誼。這一切的一切,都將成為我們在民族教育這塊特殊領域裏,無私奉獻、樂此不疲、持之以恆的動力。今後我們將不斷深化改革,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堅定不移地推行素質教育,讓西藏的孩子在山東接受更好的教育,讓西藏的父老鄉親放心,讓祖國和人民放心!

山東省濟南西藏中學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22日,山東省濟南西藏中學”被擬命名為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並予以公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