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民族融合

鎖定
民族融合是兩個對等的民族經過長期的共同性增長的基礎上融為一體,民族之間的共性逐漸增多。遷移雜居互相通婚,各民族互相學習共同發展
民族融合也指全世界民族消亡的途徑和方式。指全世界實現大同以後,民族特徵和民族差別逐漸消失,形成為一個沒有民族界限的人類整體的歷史過程。
中文名
民族融合
形    式
民族遷徙,聯合鬥爭等
影    響
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定    義
兩個對等的民族經過長期的共同性增長的基礎上融為一體

目錄

民族融合含義

民族融合這個概念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在表述全球民族消亡的途徑和方式時,民族融合是指全世界實現大同以後,民族特徵與民族差別逐漸消失,形成一個沒有民族界限的人類整體的歷史過程。二是把民族融合作為一種普遍的歷史現象來看待,它是指歷史上兩個以上的民族,由於互相接近、互相影響,最終形成為一個民族的現象。民族的融合是多民族國家的普遍現象,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古今中外民族共同體的形成、變化、發展,都與民族融合緊密相關。
從世界上的民族關係來看,一個民族合於另一個民族,存在着兩種情況或方式。一種是採取政治強制手段把一個民族合於另一個民族;一種是通過經濟、文化的作用,使一個民族經過自然的過程合於另一個民族。為了比較妥當和科學地表示這兩種客觀存在的情況或方式,人們又習慣地把通過政治強制使一個民族合於另一個民族的情況稱為同化;把通過經濟、文化的作用使一個民族自然地合於另一個民族的情況稱為融合。在中國多民族的關係史上,既有強制同化,又有自然融合,相互之間分分合合,聚聚散散,錯綜而又複雜。
民族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間經濟、文化以及生活習慣密切聯繫的結果,是一個互相滲透的過程,且有兩種具體的表現形式:一是落後民族在先進民族經濟文化的強烈影響下,逐漸融合於先進民族。如匈奴族從東漢至南北朝的漢化。一是先進民族的部分成員,因陷於落後民族的汪洋大海而融合於落後民族。如秦漢時的趙佗,南北朝時的桓誕北齊時的高歡。我國曆史上民族融合的前提和具體實現方式主要有:
(1)民族遷徙,雜居相處。
(2)經濟文化的友好交流。
(3)聯合鬥爭,即在反抗各族統治者的剝削壓迫的鬥爭中,各族人民加強聯繫和友誼。
民族交融的特點:
範圍逐漸變廣,程度逐漸變深,主體多元發展。

民族融合主要影響

自然的民族融合有利於民族矛盾的緩和,有利於各族經濟文化的交流,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