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班化教學

鎖定
關於小班化,教育界現在為止也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從教學組織的形式看,是指一個教學班學生數量的較少。
中文名
小班化教學
定    義
一個班級的學生不超過25名
平均班級規模
25個學生
創建時間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

小班化教學簡介

較少到底指多少呢?在教育實踐中,有人提出這麼一個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視野關注的覆蓋範圍一般有多大?國內外一項“視野與文化”的研究表明:一般不超過25名學生。一個班級的學生超過25人,教師就會顧此失彼 ,超過越多,顧不到的學生也越多。
查閲國內外資料,小班化教學是歐美髮達國家普遍推行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80年代,美國的部分州開展了縮小班級規模的實驗。目前美國中學的平均班級規模是25個學生。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後期,美國又提出美國中小學班級規模應縮小到18人。目前德國班級規模與美國相似,全國平均為25個學生。英國20到25人,加拿大25到30人。
從小班化教學的內涵看,其最本質的特徵是教學面向各向異同的學生個體,而不是面向整齊劃一的全班整體;教學組織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均圍繞學生個體發展而組織開展。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小班化教學是在學生數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學單位中面向學生個體,圍繞學生個體發展而開展的教學活動。 小班化教學活動會發生如下變化:
1、 教學活動在時間、空間上會得到重組
2、 教學活動的參與者(主要是教師與學生)的活動密度、強度、效度等以及師生間互動關係會得到增強和增加。
3、 教學的內容、方式、技術、評價會發生全新變化,並促進或推動教育理念的進步。小班化教學:應該建立在素質教育高標準、高要求的教育質量觀和現代辦學效益觀基礎上,並在這樣理念和思想指導下進行的,運用了充分發揮“小班”本質特徵的教學模式、策略、方法、技術、手段和評價的一種教學形態。 [1] 

小班化教學提出背景

信息化時代對現代人才的需求。班級授課制是十七世紀工業革命的產物,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赫爾巴特的《教育學》和凱若夫的《教育學》都是在這種教育組織形式下研究其規律而產生的,批量式的培養人才滿足了當時社會的要求。21世紀不是工業化大生產時代、流水線作業生產同一產品的時代,而是知識經濟時代,它需要的是富有個性的創新型人才。因此,21世紀的教育也要因此而適應,更加以人為本,更加照顧學生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因人設材。目前教育改革出現兩大趨勢:一是教育的價值取向從單純的傳遞教科書上所呈現的現有知識向促進人的主動健康發展轉變;二是教學的組織形式從批量生產式的大班教學向適應個性充分發展的小班化或個別化教學轉化。小班化教學因此背景而產生。21世紀的教育必須以培養現代人,即具有獨立個性和人格,適應現代社會並促進現代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為目標。 小班化教學是適應了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應了人們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它必將在我國得到發展。
小班化教學是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趨勢之一。隨着計劃生育政策深入人心,獨生子女逐漸增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人們對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教育的變化總是和經濟社會的變化有着最直接的關聯,小班化的出現就是如此。隨着出生人口負增長、教育資源的充裕和家長對子女接受優質教育期望的提高,被稱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國內部分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漸露風采,成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熱點。
小班化教學是國內外教學改革發展之趨勢:世界課程改革的趨勢是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學習,這就使得大班化教學面臨諸多問題,比如如何面向全體、如何因材施教等,小班化教學就應運而生。近幾年來,由於城市人口增長率逐漸下降,一些大中城市小學班級人數開始逐漸減少,他們實施了小班化教學改革實驗,也取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並在全國推廣80年代,美國的部分州開展了縮小班級規模的實驗。93年克林頓總統創導全國性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運動後,教育部不遺餘力地推動縮小班級規模,並制定了相關的法規。在此基礎上,從99學年開始,聯邦政府正式啓動龐大的“縮小班級規模計劃”。在我國,96年,上海率先進行小班化教育實驗研究。97年,北京等學校相繼開展此項研究工作。1996年,上海市率先開展小班化教育實驗研究,10所小學在起始年級中進行首輪小班化教學試點,此舉被稱為“教學領域的一場革命”杭州市從1998年開始實施小班化教學。南京2001年秋季正式開始進行小班化教學實驗。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個性發展等起到明顯的效果。對改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育資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小班化教育成為了教育的一場新革命。

小班化教學理論基礎

1、心理學理論基礎。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越受老師關注的條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馬利翁效應)。小班化教學由於班級學生數的減少,使得教師比較容易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和個性。
2、教育學理論基礎。“新基礎教育”(葉瀾教授)認為:教學過程的基本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實現個人的經驗世界與社會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溝通和富有創造性的轉換,逐漸完成個人精神世界對社會共有精神財富具有個性化和創生性的佔有,充分發揮人類創造的文化、科學對學生“主動、健康發展”的教育價值;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內在關係是教學過程創造主體之間的交往(對話、合作、溝通)關係,這種關係是在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中得以展開和實現的;“多向互動、動態生成”是教學過程的內在展開邏輯。小班化教學使得學生的自主探索成為可能,也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更加充分。
3、我國的教育方針。我國從本國的實際出發,依據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這一學説,明確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體等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的教育方針,這對小班化教學起着明確的指導作用。我國現階段以人為本的思想、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教育的公平性原則、因材施教的原則同樣也對小班化教學起到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小班化教學目的

1、從教學過程角度
拓寬學生的活動空間;豐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強化積極的人際互動;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老師的教學品質,降低了教學勞力。
2、從教學結果角度
培養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其內在的潛能,激發其主動探究的慾望;
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讓學生充分享受各種教育資源,得到個性化的教學,促使人人成功。

小班化教學進程

就目前國內小班化教育實施的情況來看,上海,北京,廣州等沿海發達地區城市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嘗試, 這些嘗試也為未來教育改革的發展提供了實驗基礎。
中國小班化實踐歷史
1993年,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兩所小學進行了縮小班額的課題實驗,有江蘇省教育廳等單位牽頭組織
1996年開始,上海市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始小班化教育。
2000年,江蘇省錫南高級中學(現江蘇省太湖高級中學)開始高中小班化教育實踐,班額控制在30人左右。
2009年,江蘇省太湖高級中學開設小班近35個。
2010年,小班化教育追求進入國家、各省“十二五規劃綱要
7月,江蘇省太湖高級中學教師王星的個人專著《高中小班化》由南京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六、小班化教育實施的困難
小班化教育實施的困難是教育資源的投入,如果沒有足夠的教育資源,那麼都是空話。

小班化教學外國小班

教育與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共始終。教育教學的組織形式在漫長的人類教育發展史上,也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經歷了個別教學、小組教學等多個不同階段。班級授課制開始於18世紀以後。以前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個別教學。當人類進入資本主義階段,生產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班級授課制也應時代的需要而產生,並得到應用和推廣。但是,經過多年的時間,人們知道班級規模過大對教學活動的諸多負面影響。就有人開始縮小班級規模,同時,經濟的發展也在客觀上為班級規模的縮小提供了物質基礎。在這種情景下,各發達國家紛紛制定政策,加大投入,縮小班級規模,提高教育的質量。
在歐洲工業革命後,科學技術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迅速推動了西方社會的現代化,但這種以工具理性和個人主義為特徵的工業文明也帶來嚴重的負面效應。而小班化教學在當前的形式下,能較好的解決一些問題。
80年代,美國的部分州開展了縮小班級規模的實驗。也取得了一些寶貴的經驗。93年克林頓總統創導全國性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運動後,美國教育部不遺餘力地推動縮小班級規模,並制定了相關的法規。在此基礎上,從99年開始,聯邦政府正式啓動龐大的“縮小班級規模計劃”。近年來美國許多州在低年級實行了縮小班級規模計劃,例如印第安納、田納西、北卡羅萊那和威斯康星等州,其中,田納西州進行了班級規模縮小方面的複雜的、經過精心設計的實驗研究。
從1984年開始,印第安那州的“黃金時段”計劃(Prime Time Project)撥款支持幼兒園至三年級將班級規模縮小至18人。“黃金時代”計劃的執行並未被僵死地控制着,其結果也也是多方面的。一項對10個學區縮小班級規模一年後的成績測驗顯示,當一年級人數從22減至19人後,一年級小班化學生的閲讀成績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但數學成績提高幅度較小。田納西州的STAR計劃(Student—Teacher Achie—Vement Ratio)和兩項相關的數據收集為縮小班級規模研究做出力突出貢獻。
STAR計劃中學生的測驗成績顯示,小班化學生成績高於大班,無論這些大班學生是否得到了教師的額外指導幫助。從總體上看,田納西州的此項研究已擴展至全州範圍。Finn概括道:“這項研究毫無疑問地證實了在低年級實行小班化教育更有利於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
在北卡羅萊納州布克縣執行的一項縮小班級規模的舉措所取得的數據值得一提。從1990年起,布克縣先進行了試驗性測試,隨後在縣各學區中執行縮小班級規模計劃。1995—1996學年度,1193名一年級學生和1125名二年級學生參與到本計劃中。該計劃的目標是將所有一至三年級班級的規模縮小至15人。它同時也包括關於指導和評價方法的教師培訓活動。
威斯康星州從1996—1997學年度開始,實施了一項班級規模縮小計劃,名為“Student Achievement Guarantee in Education (SAGE)”,其目標是在招收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學校中從幼兒園至三年級實行小班化教學。按照該計劃,1997—1998學年度加上二年級,1998—1999學年度加上三年級。在該計劃中,對開始兩年的班級規模安排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常規的由15名學生和一名老師組成的小班,由2名教師組成小組輔導30名學生及其他四種在現有班級中設法滿足所要求的生師比的做法。1997—1998學年度,該州21個學區的30所學校加入到該計劃中,7個學區的14所學校為評價研究提供了對照組學生背景及成績的有關數據。
大規模縮小班級規模的努力並不僅限於印第安納州和田納西州。另外一些州早些時候已開始實施班級規模縮小政策,還有的州正處於開發和執行這類計劃的初級階段。1984年,德克薩斯州通過立法將幼兒園至四年級班級學生人數限制為22人。隨着法律的生效,該州1985—1986學年度在幼兒園至二年級完成了小班化,1988—1989學年度三年級到四年級也執行了小班化。內華達州從1990—1991學年度開始了一項班級規模縮小計劃。該計劃開始先以將幼兒園至一年級限制生師比為15:1為目標,然後逐步令二至三年級都達到這個比率。四至六年級師生比率控制在22:1,七至十二年級比率控制在25:1。1995年弗吉尼亞州開始為幼兒園至三年級的危險學生減少班級規模。為使該計劃順利實施 財政撥款。,該州制訂了一項政策,規定凡主動為該志願性計劃捐款的各地教育系統可以得到州政府的撥款。根據相關報導,其他不少州也開始涉及或考慮類似的縮小班級規模計劃。這些州包括亞歷山大、康涅狄格、佐治亞、夏威夷、伊利諾斯、衣阿華、堪薩斯、路易斯安那、安薩諸塞、密西根、明尼蘇達、內布拉斯加、新漢普郡、紐約、北卡羅萊納、俄克拉瑪和猶他州。
在1996—1997學年度,加州開始實施縮小班級規模計劃。加州的班級規模計劃代表着一種重要的舉措,其實施為各州提供了指導性範型。1997—1998學年度,190萬加州學生開始接受小班化教學。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