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土時代

鎖定
安土時代是日本歷史織田信長執掌政權的時期,開始於織田信長放逐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結束於本能寺之變。因織田信長的居城安土城而得名。
時代特徵是由戰國時代的分裂走向桃山-江户時代的統一,從前武家時代(鎌倉-室町時代)到後武家時代(江户時代),中世紀向近代轉型。
織田信長控制了日本首都京都,消滅了朝倉、淺井、本願寺、武田等諸多勢力,幾乎統一了日本,並且進行了現代化的改革,推動了日本的現代化進程。但卻在本能寺之變遭遇家臣明智光秀襲擊身亡,而後其家臣豐臣秀吉統一全日本。 [1-2] 
中文名
安土時期
性    質
社會轉型期
開創人
織田信長
上一個時代
室町時代
下一個時代
桃山時代
開始標誌
織田信長廢除足利幕府
結束標誌
本能寺之變

安土時代簡介

織田信長的織田家是尾張一代諸侯,在年少時代便做了織田家的家主。後一路擴張,從尾張到美濃,到京都,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第一位領袖,後因本能寺事變導致織田家滅亡。
織田信長在京都地區,最初的抵抗來自於佛教徒、敵對的大名和敵對的商人。為了擺脱敵人的包圍,信長在1571年首先擊敗了富有戰鬥性的一向宗本願寺僧人(實質上是本願寺勢力最後投降),由於反織田勢力在近畿與織田家作戰失敗後逃入了京都附近的比睿山(是日本當時的佛教聖地)(Mount Hiei),織田信長下令殺死了數千的僧侶、婦孺老人,焚燬寺院。 1573年 ,他滅亡了參加‘織田包圍網’的越前國、近江國的勢力——朝倉家、淺井家,放逐了最後一個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為1467年以應仁之亂為開端的戰國畫上了句號。從而開創了歷史上的安土時期。但他至死沒有統一日本,統一日本、結束戰國時代的任務由其家臣豐臣秀吉(羽柴秀吉)完成。
安土時代地圖
安土時代地圖(7張)
織田信長在位時建造日本第一座城郭建築——安土城(始建於天正三年(1575),完成於天正八年(1580年)),安土城是織田信長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城郭,有“上金光閃閃,下也金光閃閃,連心詞也不及”的讚詞 [3]  。城郭可以承受火槍的打擊,成為戰國時期的標誌。信長授予被征服的大名封地,清除免税商業的障礙,把受貶抑的宗教團體和商人拉攏到他自己的軍事體系中,藉此增長自己的實力。他通過大規模的戰爭控制了全日本三分之一的國(州),設立並實施了一系列的行政管理制度,例如系統的村莊組織、税收和標準化的量度。同時,其他的大名,包括已經被信長征服的和他控制之外的,也建造了他們自己的極其堅固的城堡,並且實現駐軍現代化。 [1] 

安土時代開始

織田信長佔領京都、控制了足利幕府後,武田信玄等幾位大名組成了信長包圍網,反對信長的統治。武田信玄死後,織田信趁勢重整軍備。元龜四年(1573年)7月,舉起叛旗後守在二條城、槙島城的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擊敗,從京都被放逐。至此,室町時代終結。
元龜四年(1573年)7月28日,織田信長奏請朝廷將年號從元龜改為天正。天正元年(1573年)8月,織田信長命細川藤孝討伐守在澱城的三好三人眾中的一人——巖成友通,友通被擊敗。同月,織田信長率領3萬兵力行軍至越前,於刀根坂之戰擊敗朝倉軍。在攻下朝倉氏後,轉往攻擊在小谷城的淺井久政和淺井長政父子,在信長的攻擊下,小谷城陷落,淺井久政和淺井長政父子皆剖腹自殺。織田信長將淺井長政之子萬福丸處死,淺井氏滅亡。在此時,帶回了嫁給淺井長政的信長之妹阿市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
天正元年(1573年)9月24日,織田信長以尾張美濃伊勢軍隊為中心,率領3萬兵力往伊勢長島行軍。織田軍在瀧川一益等人的活躍下,約半個月就一一攻陷長島周邊的敵城,但由於長島的一向一揆強烈抵抗,厭惡長期戰的織田信長開始於10月25日撤退。而在撤退途中,受到一揆軍的追擊,導致織田軍苦戰、林新次郎通政戰死。11月,河內國的三好義繼配合足利義昭開始叛亂。織田信長以佐久間信盛為總大將,將軍隊送往河內,三好義繼的三家老因懼怕信長的實力背叛了義繼,三好義繼於天正元年(1573年)11月16日自殺,至此三好氏滅亡。
天正元年(1573年)12月26日,於大和的松永久秀終也無計可施,獻出多聞山城並投降織田信長。結果武田信玄病死僅不到一年,加入信長包圍網的大名、大部分皆為織田信長所擊敗。 [1] 

安土時代一向一揆

天正二年(1574年)1月,攻下朝倉氏後,越前雖成為織田家領土,但地頭武士與本願寺門徒卻掀起叛亂,富田長繁在一乘谷殺害了守護代前波吉繼(桂田長俊)。接着呼應此叛亂,甲斐的武田勝賴也出兵攻打東美濃。織田信長決定與織田信忠一起迎擊武田軍,但在織田信長援軍抵達前,東美濃的明智城已被攻陷。織田信長為避免與武田軍正面衝突而撤退到岐阜。3月,織田信長上洛並受任從三位、參議的官位。織田信長奏請正親町天皇表示欲收割蘭奢待(一種高級香料)。據言,這是織田信長為了讓各國知道他與正親町天皇之間有密切關係所採取的行動,天皇則也下了勅令允許之。由此契機各國大名知道織田信長的實力為朝廷所承認,尤其是從奧州派往信長處表示友好的使者也增加了。
7月,織田信長率領3萬大軍,從水陸路方面完全包圍了伊勢長島,切斷了敵方兵糧補給。在一揆軍巧妙的戰術下,擊殺了織田信長同父異母的弟弟織田信廣。但8月後一揆軍陷入兵糧不足的狀況,在織田軍猛攻下大鳥居城也被攻陷一揆軍超過1000人以上戰死,戰況因此更往織田軍有利的方向發展。
9月29日,兵糧缺乏的長島城門徒投降,並向織田信長請求讓其搭船從大坂方面退兵,信長亦接受之。然而信興、信廣等備受信長信賴的兄弟被殺害,加上一揆軍的退卻速度遲緩,於是信長下令鐵炮同時射擊搭船的門徒。一揆軍方面亦被激怒,有一部分反過來襲擊織田軍,此時信長之弟織田秀成等人戰死。接下來織田信長針對困守中江城、屋長島城的長島門徒,從城堡周圍開始包圍,最後攻破之。此時,據傳一揆軍有2萬人為織田軍所殺害。經此戰後,織田信長成功地平定長島門徒們的叛亂。 [2] 

安土時代討滅武田

主詞條:長篠之戰
天正三年(1575年)1月,長島門徒們懲罰了協助殺害長俊但之後反戈一擊的富田長繁等地頭武士、將越前做為屬於一揆的國土。接着受顯如命令前往越前赴任的守護代為下間賴照,但由於賴照的惡政更甚於前代領主桂田長俊,一揆眾的內部持續分裂。
長篠之戰地圖 長篠之戰地圖
天正三年(1575年)4月,武田勝賴為討伐於武田信玄死後即背叛武田家成為德川家康家臣的奧平貞昌,率領15000人的兵力前往攻擊貞昌所在城長篠城。但奧平軍的善戰使武田軍在進攻長篠城上花了超出預期以上的時間仍無法攻下。此時織田信長於5月12日率領3萬大軍從岐阜出兵,5月17日在三河的野田與德川家康軍8000兵會合。擴大為38000兵力的織田德川連合軍於5月18日佈陣於設樂原。接着5月21日,織田德川聯合軍與武田軍開戰(長篠之戰)。在此戰中,織田信長將鐵炮隊分成三隊、採用節省裝填彈藥時間的三段射擊戰法。(有一部分人認為此戰法真偽未定)織田、德川連合軍在此場對武田軍的戰役中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同時在武田大軍下成功防衞了長筱城的奧平貞昌,領受信長所賜的“信”字,改名為信昌。
一揆眾的內部持續分裂之後,視此為好機會的織田信長在長篠之戰結束後,於8月行軍前往越前。一揆軍雖抵抗了織田軍,但在已內部分裂的情況下,一揆眾無法同心合作迎敵。以下間賴照與朝倉景健等人為首、約有12250人的越前加賀門徒在戰役中為織田軍所殺。此時,信長在給村井貞勝的信件中,記下了越前的慘狀:“到處都是死屍、一點空地也無。真想讓你看到此景”。記載此時從軍的前田利家行為的石版還存在着。寫着:“一揆奮起、此後前田又左衞門大人活擒一揆千人。依法處刑以磔刑、下熱湯、下油鍋。如此等事。一筆記下”。於是越前再度成為織田領土,織田信長將越前8郡賜給柴田勝家時,據言信長曾指示勝家經營北國的法則。 [4-5] 

安土時代包圍網

天正三年(1575年)11月4日,織田信長敍任權大納言,11月7日任右近衞大將。11月28日,織田信長讓出織田家家督之位給嫡男織田信忠,同時也讓出美濃尾張等領地於原則上隱居。只是織田信長仍然處於執行織田家政治軍事的立場。次年1月,織田信長於琵琶湖湖岸,開始親身指揮建築安土城。於天正七年(1579年)建成了五層七重且豪華絢爛的安土城
據言安土城內部極為通風。耶穌教會的傳教士在寄回母國的信上讚歎:“即使歐洲也沒有如此豪華的城堡”。織田信長把岐阜城讓給織田信忠,並遷入其新築於南近江(今滋賀縣)的安土城。信長就以此為據點開始邁向一統天下之路。
天正四年(1576年)1月,與織田信長友好的丹波的波多野秀治舉起叛旗。接着石山本願寺也再次舉兵,再一次反信長的動作開始增強。織田信長於4月派大將明智光秀荒木村重、原田直政率領3萬軍隊前往大坂。但於葦原之戰中大敗,以原田直政為首有1000人以上戰死。大坂的織田軍在石山軍猛烈攻勢下,困守於天王寺堡壘,遭石山軍包圍,織田軍因此陷入困境。5月5日,信長前往若江城發出動員令,卻只召集到3000人左右。而信長於5月7日早上、親自在前頭率領此3000人軍隊、攻向包圍天王寺堡壘的15000人的石山軍(天王寺堡壘之戰)。信長本人雖在激烈戰鬥
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
中負傷,但信長本人的出陣使得織田軍士氣高昂,最後得以成功擊敗石山軍。之後,織田軍從水陸路包圍石山御坊以斷絕兵糧。但在7月13日、石山本願寺援軍毛利村上水軍800艘出現並擊敗了織田的水軍(木津川之戰)後、毛利軍將兵糧彈藥搬入石山。此時人稱越後之龍的大名上杉謙信開始與信長敵對。織田信長與上杉謙信,原本為對抗武田信玄此一共同敵人,於永祿十五年(1572年)締結了同盟。在武田信玄病死後,上杉謙信為織田信長一再地與一向宗勢力抗爭的行動所激怒,因此於天正四年(1576年)與石山本願寺和解,並解除與信長的同盟,明白地表示與織田信長的對立。天正五年(1577年),上杉謙信平定了越中最後的幾個據點,並順勢掃平了能登除七尾城以外的所有地方。以上杉謙信為盟主,毛利輝元石山本願寺波多野秀治、紀州雜賀眾等反信長者同一步調地開始行動。
針對此狀況,織田信長在天正五年(1577年)2月率領大軍前往討伐紀州雜賀眾,由於毛利村上水軍於背後援助雜賀眾及謙信進攻能登等原因,到了3月,雜賀眾領袖雜賀孫一投降,但沒有提供人質給信長,只是在形式上維持和睦,信長從紀伊撤兵。此時,在能登七尾城的長續連一邊承受謙信攻擊一邊派兒子長連龍向信長求援軍。信長派柴田勝家為總大將率領3萬為前行軍隊、自己率領本隊18000人為後軍出陣。但9月15日七尾城淪陷,9月23日前軍遭謙信所率領的上杉軍所敗(手取川之戰)。信長知道戰況後,為避免與謙信正面衝突,返回了安土。大和的松永久秀見到信長的困境,與謙信呼應而舉兵反叛。得知久秀謀反的信長從加賀撤兵、派織田信忠為總大將,大軍前往信貴山城於10月擊敗了久秀。久秀在城內天守閣放火自殺。但在對謙信的戰鬥上居於不利立場的信長,面臨毛利氏、石山本願寺的攻勢再次陷入困境。10月在擊敗久秀後,在丹波龜山城抵抗信長的內藤定政病死。龜山城、籾井城、笹山城等丹波諸城,旋即為織田軍所攻下。
武田信玄死後,上杉謙信成為全國最強諸侯。他可能在手取川之戰中大敗織田信長,但史料對此事記載較少,真實性存疑。現在上杉謙信準備出征關東。但即將出陣前的三月十三日(4月29日),上杉謙信突然去世,年僅49歲。
因上杉謙信沒有子息,上杉家爆發了養子上杉景勝上杉景虎爭奪家主位置的御館之亂。在此時,織田軍則攻下了上杉領土的能登、加賀。而由於上杉謙信的死,信長包圍網再次崩壞。 [2] 

安土時代周邊攻略

進入天正年號後,織田家已具備延伸至多方面勢力的兵力與財力。織田信長賜予屬下武將戰國大名級的領土,給予高度的統治自由並命令其攻略周邊勢力。上杉謙信死後,歷經家督之爭得以繼承家督的是上杉景勝。織田信長針對上杉勢力派出柴田勝家前田利家佐佐成政等人,對武田勝賴則派出嫡男織田信忠、瀧川一益森長可等人,對波多野秀治則是派明智光秀、細川藤孝等人,對毛利輝元則派出羽柴秀吉,對石山本願寺則派佐久間信盛
天正六年(1578年)10月,荒木村重於有岡城背叛織田信長。謀反原因到現今仍是個謎,重用村重的信長亦感驚愕,甚至勸村重改變心意。村重不從並和本願寺攜手抵抗信長。但村重的家臣中川清秀高山重友投降信長後,信長方處於優勢。11月6日,第二次木津川之戰中,信長利用鐵甲船戰術大敗毛利水軍,在無法受到毛利的援助下,石山本願寺與荒木村重遭孤立。為此村重於天正七年(1579年)9月拋棄妻子從有岡城逃出。有岡城陷落後,荒木一族大半被處刑。而天正七年(1580年)4月,在正親町天皇勅令和森長可一族的調停下,本願寺以有利的條件取得和解,並從大坂退兵。
天正七年(1579年),織田信雄於伊勢外築護衞城遭伊賀國人的妨害,為此感到憤怒的信雄自作主張地進攻伊賀國,大敗而回。信長嚴厲地斥責信雄的同時,對伊賀國人的敵意亦逐漸升高(第一次天正伊賀之亂)。同年,織田信長命令盟友德川家康的正室築山殿(瀨名姬)及二人所生嫡子松平信康切腹。理由是因為德川信康的12條罪行、築山殿與武田勝賴勾結等。不論是那個理由,德川家臣團內分成順從信長派(濱松派,擁護德川家康)與反信長派(岡崎派,擁立松平信康)互相爭執起來,最終德川家康讓兩人自殺。
在上杉謙信死後,織田軍對上杉氏的戰況轉向優勢,逐次攻下了能登、加賀,甚至進攻到了越中。天正七年(1579年)夏天,波多野秀治投降後遭處刑。在毛利的攻擊下,加入織田陣營的山中鹿之介尼子氏再興勢力被消滅。接着播磨別所長治謀反,初期雖陷入苦戰,但終究攻勢得以進展。天正七年(1579年),毛利軍於備前的宇喜多直家投降織田信長,至此織田軍與毛利軍的優劣情勢完全逆轉。
天正十年(1580年),織田氏取得播磨、但馬。8月,織田信長放逐織田家歷代老臣佐久間信盛與其嫡男佐久間正勝(信榮)。織田信長髮出懲罰令給信盛,理由為對本願寺之戰上毫無成果等理由。接着對林秀貞、安藤守就、丹羽氏勝也以無能、從前就想謀反等理由放逐之。[5]天正十一年(1581年),羽柴秀吉斷絕鳥取城的兵糧供給,而攻下了因幡,接着攻下巖屋城取得淡路。 [2] 

安土時代全盛

天正九年(1581年)為織田信長勢力的全盛期。2月28日,織田信長於京都天皇內殿的東邊馬場舉行一大展示,即所謂的京都軍馬演練,此演練為以信長為首的織田家一門、丹羽長秀、山內一豐等織田軍團的軍容展示。此時的軍馬演練,正親町天皇亦有出席。[9]同時德川家康也終於3月23日得以奪回為武田軍佔領的高天神城。此時在紀州的雜賀眾開始內部分裂,支持信長派的鈴木孫一與反信長派的土橋平次等人互相爭鬥,導致雜賀眾勢力衰退。接着針對高野山於1581年藏匿荒木村重殘黨與足利義昭密通等與信長為敵的動作,信長派出數十名使者欲和平地解決此事,而高野山方面卻不合理地將信長派去的使者全部殺害。被激怒的信長逮捕織田領地中數百名高野山僧人,並命令河內、大和的各大名包圍高野山。5月,織田軍的攻勢凌厲,並趁防守越中的上杉軍武將河田長親突然死去的空隙,行軍至越中,佔領了大部分的土地。
天正十年(1582年)2月1日,武田信玄的女婿木曾義昌向織田信長提出投奔織田家的請求。織田信長答應後,於2月3日向信忠發出針對武田的大動員令。於是德川家康從駿河、北條氏直從關東、金森長近從飛驒、信忠從木曾處各自開始進攻武田領土。其兵力數量,據言超出十萬以上。面對此境的武田軍,伊那城的守將下條伊豆守遭城兵放逐而獻城給織田軍、接着信濃松尾城主小笠原信嶺、駿河田中城主依田信蕃、駿河江尻城主穴山信君等人爭先恐後地投降織田軍,於是連有組織地抵抗都沒有的武田軍就此敗亡。信長出陣討伐武田是在3月8日、當天信忠佔領了甲府,3月11日在甲斐東部的田野除去了武田勝賴、信勝父子,至此武田氏滅亡。
甲斐武田氏滅亡後,即使原先隸屬武田者表示順從信長之意,信長仍不容情地將武田一族徹底剷除,即所謂“狩獵武田”的信長令。德川家康與一部分織田重臣難以接受信長的命令,拼命地隱匿武田的遺臣。江户時代以後仍存在的武田相關一族幾乎都是於“狩獵武田”時被藏匿起來的遺臣末裔。民間傳説在最後一次攻打武田時,明智光秀説出“能來到這裏,我們的努力也是值得的”這句話激怒了信長,信長則説“你做了什麼”,之後懲罰了光秀。(有信長將光秀的頭抓去撞欄杆等情節。懲罰説的情節不一,詳見明智光秀)另外織田軍在攻打藏匿武田遺臣的塩山惠林寺時,惠林寺因拒絕交人而遭放火燒寺。當時惠林寺住持快川紹喜臨終前所説“安禪未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的話,仍流傳至今。
武田氏滅亡後,信長在駿河派德川家康上野瀧川一益、甲斐是河尻秀隆、北信濃為森長可、南信濃為毛利秀賴以壓制北條氏直,並實施如以往信玄、謙信一樣的徹底和平外交政策來保持和北條的同盟關係。在此時的信長軍團已可説是無人可敵。 [2]  [6] 

安土時代終結

主詞條:本能寺之變
1577年,信長派他的主要戰將——豐臣秀吉去攻佔西本州中國地區的十二個國(州)。
天正十二年(1582年)夏天,織田信長準備派三男神户(織田)信孝、重臣丹羽長秀等軍團進攻四國長宗我部元親。一般認為,光秀以前曾受信長命令負責與長宗我部元親的和睦工作,為此命令奔走以改善彼此關係的光秀將屬下齋藤利三之妹嫁予元親。但結果卻往武力討伐的方向發展,光秀因此感到名譽受損、倍感屈辱,於是發動謀反。 [2] 
天正十年(1582年)5月15日。德川家康為了駿河國領地增加的宴會抵達安土城。織田信長派明智光秀負責接待,明智光秀從15日到17日專注於接待德川家康。在德川家康停留的這段期間,正在攻打備中高松城的羽柴秀吉派使者向信長要求援軍,並提到“毛利軍有率大軍往高松城救援的動作”。織田信長答應派兵後,解除明智光秀的接待任務,改命其帶兵前往援助羽柴秀吉。據《明智軍記》所記載,因光秀準備的接待餐宴質量不佳,織田信長令其隨從森蘭丸敲光秀的頭。
5月29日,織田信長為準備出兵遠征毛利而前往京都、之後則逗留於本能寺。但派往援助秀吉的明智光秀軍卻突然迅速出現在京都,並於6月2日襲擊本能寺。當時,因屬下兵力對信長的信賴較深,誓言效忠明智光秀的人很少的緣故,光秀於進攻本能寺時,並沒有告訴部下攻擊的目標是信長。據言率領森蘭丸、坊丸、力丸、伴正林等約100人的信長本身亦持槍奮戰,負傷後返回房內縱火自殺,享年49歲。當時本能寺為大火燒燬,通説是認為信長已死於寺中,但明智光秀的女婿明智秀滿遍尋不到信長遺體,有一説是信長遺體已被仰慕信長的僧侶與部下秘密地埋葬了。其長子織田信忠得知消息後,與村井貞勝於附近的二條御所抵抗明智軍,最後亦不敵自殺。明智光秀掌握了天下權力三天後,被羽柴秀吉打敗。 [2] 
關於明智光秀的異心,有一説是光秀認為自己未被賦予進攻四國的任務,而開始有“自己被放置一旁。會不會像林秀貞、佐久間信盛父子一樣被放逐。”的被害妄想。還有説法,光秀為了效忠足利幕府或天皇去討伐逆臣織田信長。但史料記載織田信長對朝廷是忠誠的。本能寺之變的動機存疑。 [7-8] 

安土時代統治體制

織田信長在其統一過程中,為提高權勢,先則利用足利將軍家,繼則利用天皇權威。

安土時代行政區劃

織田信長創造性的發明了軍團制。
在鼎盛時期,他將征服的領土劃為如下幾大軍團:
織田信長各軍團 織田信長各軍團
軍團
軍團長
管轄地區
總部所在地
主要將領
信長直轄軍
統治中心地帶
瀧川雄利,織田信包分部光嘉村井貞勝,森長定,菅屋長賴,堀秀政長谷川秀一,矢部家定,福富秀勝,下石賴重等
東山道方面軍
美濃尾張、甲信
齋藤長龍,小幡信貞,北條高廣,道家正榮,河尻秀隆諏訪賴忠,保科正直,森長可木曾義昌真田昌幸
北陸道方面軍
越前、越中、能登、加賀
越前國北之莊城
山陽道方面軍
羽柴秀長,木下定利,淺野長吉,細川藤孝池田恆興中川清秀高山重友、龜井茲矩,山內一豐
山陰道方面軍
京畿地區
明智秀滿齋藤利三溝尾茂朝、妻木廣忠、明智光忠等
南海道方面軍
伊勢、攝津、贊岐
岡本良勝,三好康長,十河存保武田元明,蜂屋賴隆,九鬼嘉隆
東海道方面軍
駿遠三
關東方面軍(可能將要設立)
真田昌幸、小幡信真等
為了幫助作戰,織田信長向各軍團長派遣了寄騎,他們原是信長家臣,派遣後各軍團長可使用,但仍歸信長控制。後來,在實踐中寄騎變得幾乎與各軍團長家臣無異。
軍團制極大地提高了作戰效率,但容易尾大不掉,為後來織田政權的覆亡埋下隱患。 [2] 

安土時代商工業政策

織、豐政權的集權統一政策,在商工業領域也有鮮明反映。為促進商業發達和城市繁榮,織田信長曾規定了“樂市”、“樂座”之制。這是戰國大名本已採用的政策,織田更予以推進,在建築清州、岐阜、安土等城下町時,規定凡制定城下町條例必須加進此項。天正5年(公元1577年)6月,他為安土城下町制定《樂市樂座令》13條。
該令的基本內容是否定“座”的特權,獎勵商人來此定居,免除土木工程的徭役負擔,消除對“德政”的不安,保障治安、免除房屋税等等。豐臣秀吉也繼承了這個政策。
但是樂市、樂座並非意味交易上的完全自由,從政治上説,推行這個政策主旨是把商工業者從寺社、莊園領主的隸屬下解放出來,使處於織田、豐臣控制下,確保商業利益,加強自己的權力。
交通政策和貨幣政策也是織田發展商工業政策的一部分。織田曾於永祿11年(公元1568年)撤銷其勢力範圍內的關卡(“關所”),禁徵“關錢”。此舉既為打擊關卡的設立者寺社和莊園領主的勢力,又為便於商人自由往來,發展商工業。豐臣繼此政策。織田作為整頓交通設施的一部分,修補道路,架設橋樑。穩定通貨是發展商處所必需,信長於永祿12年(公元1569年)公佈了《擇錢令》,規定“善錢”(良幣)、“惡錢”(劣幣)的交換比率。

安土時代總評

信長經過一系列的征服戰爭,結束了羣雄割據的戰國紛亂局面,實現了國家的統一,摧毀了莊園制度,這些對爾後日本經濟文化發展都有很大作用。作為歷史人物,他們都是鎮壓人民的兇手,但同時又不失為封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安土時代文化特徵

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統治時期的文化通稱為“安土-桃山文化”,在文化史上這個時代被叫作“安土-桃山時代”(公元1573年—公元1603年)。安土在今滋賀縣,公元1576年織田倍長在此建城。這個時代的文化特點是佛教影響減弱,世俗性和現實性突出。 [1] 

安土時代建築

姬路城天守閣 姬路城天守閣
從前的佛寺神社被新興大封建主的城郭殿館代替了。在式樣上,左右對稱的結構除神社、佛閣外,一律排除,而是採用非對稱的、迷路構造。其代表性建築物有信長的安土城,秀吉的聚樂第、大阪城、伏見城及姬路城等。安土城是元龜4 年(公元1576年)建於近江,即現在琵琶湖東岸,建築規模巨大,城上有7層的天守閣(望樓),各層房間和柱都用金箔裝飾,現已毀壞,只有山腳下的總見寺還保存着。 [1] 

安土時代繪畫

安土時代繪畫 安土時代繪畫
這時期的繪畫世俗性很強,題材上已全無佛教色彩,多描繪花烏、自然景色和社會風俗。例如《唐獅子屏風》顯示王者的權威。書院正面和天守閣上層一般都畫着中國古代聖賢像。庶民的風俗畫也很流行當時佛教衰退,儒教興起,所以以儒教為主題的畫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流。在形式上,以“和漢融合”的水墨畫為主,其代表畫派是狩野正信創始的狩野派。以土佐光信為創始人的土佐派則主要畫大和繪,但已失去了平安時代那樣大和繪的純粹性,水墨畫的調子加重,有受狩野派影響之趨勢。

安土時代戲劇

隨着町人的成長,城市裏興起民眾戲劇。如上所述,説唱牛若丸和淨琉璃姬故事的古淨琉璃早在室町後期就已出現,此時同木偶戲結合發展。

安土時代茶道

同這個時代武士、町人生活密切的茶道十分盛行。茶道於室町前期由入明禪僧提倡,傳播於武士間,儀式繁細,流派滋出。到此時由界市的商人千利休集其大成,排除形式,發展了重視精神(和敬清寂、茶禪一味)的“佗茶”趣味。 [1] 
茶僧千利休 茶僧千利休

安土時代主要人物

圖片
人物
簡介
時代主人公,具有開拓精神的名將,政治家。原是尾張國的小大名,後於桶狹間之戰中擊破今川義元的大軍而名震日本,後通過擁護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趁勢上洛,逐漸控制京都,將各個有力敵對大名逐個擊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領土。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槍的戰術,實行兵農分離,鼓勵自由貿易,整頓交通路線等等革新政策,開拓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之一。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並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戰國亂世步向終結。但暴虐的性格引起了不滿,在即將一統全日前夕,於京都本能寺之變中遭家臣明智光秀謀反而自殺。
豐臣秀吉(羽柴秀吉)
原名木下藤吉郎秀吉。原為農民,後被攫升為織田家臣。曾任長濱城主。1577年被派到西國對付毛利家。有智慧的武將。信長死後統治天下。
信長手下一位風雅之士,原為齋藤家臣,為足利幕府的復興奔走呼號,後可能由於織田信長廢除將軍,欲取代天皇,不惜生命討伐信長,伸張大義,在本能寺之變中殺死織田信長 [3] 
時代名將,胸懷大義,一生完美而又神秘。曾和日本戰國最強武將之一武田信玄對峙,差點斬殺武田信玄。信玄死後與信長對峙,可能在手取川大敗信長,但在上洛前夕不幸病死。死後上杉家爆發了爭奪繼承人的內亂,養子上杉景勝成為新的家主。
戰國最強諸侯武田信玄之子,雖有才幹但終究不敵信長,最終未逃脱被信長滅亡的命運。
武田勝賴手下,忠臣。有真田信之真田幸村兩個著名的兒子。
四國地方的諸侯。曾經和信長結盟,在其幫助下雷厲風行地在四國擴張,引起了信長的畏懼,從而信長摒棄盟約,在本能寺之變前夕欲攻打之。
[2]  [4] 
參考資料
  • 1.    吳廷璆.日本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201-216
  • 2.    萬邦咸寧.最好看的日本戰國史.4,六天魔王.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15:107-234
  • 3.    葉渭渠.日本文化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4
  • 4.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十大名將  .360DOC.2015-05-01[引用日期2017-07-13]
  • 5.    茂呂美耶.戰國日本.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 6.    司馬遼太郎.國盜物語·織田信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 7.    信長燃燒  .豆瓣[引用日期2017-07-17]
  • 8.    本能寺之變真相 本能寺之變原因  .看歷史_歷史上的今天.2017-04-18[引用日期201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