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應仁之亂

(日本室町幕府時代的封建領主間的內亂)

鎖定
應仁之亂(日語:応仁の亂/おうにんのらん [1]  ),是1467年—1477年日本室町幕府時代的封建領主間的內亂,在八代將軍足利義政任期內幕府管領的細川勝元山名持豐守護大名之間發生爭鬥。
主要是幕府三管領中的細川勝元與四職中的山名持豐(山名宗全)等守護大名的爭鬥。其範圍除九州等部分地方以外,戰火遍及其他日本國土,動亂使日本進入將近一個世紀的戰國時代
應仁之亂開啓了日本戰國時代。戰亂後,幕府將軍、守護大名和莊園領主貴族的力量更加衰弱,日本歷史進入新興的戰國大名互相混戰的戰國時代
名    稱
應仁之亂
發生時間
1467年—1477年
地    點
日本
參戰方
東軍(細川氏畠山氏斯波氏等);西軍(山名氏大內氏,畠山氏,斯波氏等)
結    果
無明確獲勝方,戰國時代開始
參戰方兵力
東軍 160,000人
西軍 110,000人
主要指揮官
細川勝元,畠山政長,足利義視山名持豐大內政弘,畠山義就

應仁之亂背景

應仁之亂將軍義政和義視

在早期的室町幕府統治之下,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四代將軍足利義持時不但平定了守護大名的叛亂,還成立了擁護將軍統治的宿老政治,但1441年嘉吉之亂中六代將軍足利義教被殺。繼任七代將軍足利義勝上任不到一年便去世,結果義勝的二弟義政被管領的畠山持國推選,僅8歲繼承了八代將軍的職位。
義政在母親日野重子和愛妾今參局、以及家宰伊勢貞親和季瓊真蘂等周圍影響下長大。義政缺乏統率守護大名的霸氣,被幕府實權者,三管領之一,細川家的勝元、四職之一,山名家的宗全、正室日野富子等所左右。
義政厭倦了持續打仗的國一揆和政治混亂,隨後沉溺於茶、作庭、猿樂等生活。但直到29歲富子以及側室等也沒有生男子,以此為理由打算把將軍職位讓給其弟淨土寺門跡義尋而隱居。義尋則以義政29歲尚為年輕、富子以及側室之間仍有生男子的可能為由,一直拒絕將軍職位就任的邀請。
1464年(寬正5年11月26日),義政起文‘今後即便生男子也讓其入僧門不繼承家督’,再三勸説義尋就任將軍職位,義尋便下定決心還俗名為足利義視並移居至今出川邸。

應仁之亂文正政變

1466年7月,足利義政接受伊勢貞親、季瓊真蘂等的進言將斯波家的家督由斯波義廉轉給斯波義敏。與義廉有親緣關係的山名宗全則與一色義直和土岐成賴一起支持義廉,同時期大內政弘被赦免後,細川勝元也開始支持義廉。雖然伊勢貞親散佈足利義視即將謀反的流言,但足利義視依靠勝元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貞親以誣陷罪而失去政權。貞親流放近江,季瓊真蘂、斯波義敏、赤松政則等人相繼失去政權被逐出京都,這便是山名宗全與細川勝元所協助的文正政變。

應仁之亂過程

應仁之亂兩派對立

寫着“応仁の亂勃発地”(應仁之亂的爆發地)的石碑(京都市上京區御霊前通烏丸東入、上御霊神社鳥居前)
鎮壓嘉吉之亂有功的山名宗全雖對再興主謀者赤松家表示極力反對,但1458年,女婿細川勝元為圖削減宗全勢力而恢復赤松政則的播磨國守護職,因此兩者間產生了尖鋭的對立。1465年發生的武衞騷動中,分別任命以宗全為後盾的斯波義廉和以勝元為後盾的斯波義敏的家督之間產生了對立。甚至在富樫政親和富樫幸千代的家督之爭中勝元和宗全也完全對立。
1465年(寛正6年)11月23日,足利義政和富子生了足利義尚之後,富子非常希望擁立親生兒子義尚為將軍,她拉攏宗全,暗中阻止義視成為將軍的職位。當然,山名宗全和足利義視的監護人細川勝元產生了對立,為了爭奪將軍家的家督之位,全國的守護大名完全分化成勝元派和宗全派兩派,兩者之間的對立也就變得不可避免。

應仁之亂御靈之戰

這時,勝元派的畠山政長和宗全派的畠山義就之間圍繞家督繼承權的鬥爭激化,義政的反覆無常更是為兩派的對立火上澆油。1455年(康正元年)義就被將軍足利義政放逐,其兄弟政長継承了畠山家総領一職。
其後,義就依賴宗全的力量可以復職家督。1467年(應仁元年)正月2日,在將軍邸的花之御所(室町第)赦免義就。義就便向政長討伐,因此於正月按慣例到管領邸的活動被中止,同年正月5日義就在宗全邸開始酒宴。其正代表將軍足利義政承認義就為畠山家總領,並明確要求政長讓渡春日萬里小路屋敷。
政長辭任管領,下一任管領是山名派斯波義廉。勝元企圖要求將軍足利義政發出追討義就的命令,但是被義政夫人日野富子察覺,事先通知山名宗全而失敗。
宗全利用這次有利的政局,在自邸周圍駐紮了同盟守護大名的士兵,幷包圍皇宮和花之御所,要求義政放逐政長和勝元等人。義政拒絕放逐勝元,但以眾大名不得插手為條件,准許義就攻撃政長。
正月18日、政長在自邸放火,率兵在上御靈神社(京都市上京區)佈陣。義就把后土御門天皇和後花園上皇送到室町亭避難。
上御靈神社被竹林包圍、西方有小河流過、南方為相國寺堀的位置。義就得到斯波義廉、山名政豐、朝倉孝景的支援,由釋迦堂出兵攻撃政長。戰鬥持續至傍晚,政長於夜半向神社放火,並逃走到勝元邸。御靈之戰表面上是畠山氏的內鬥,其實是宗全排除細川派的政變。

應仁之亂東西軍衝突

御靈之戰之後,細川勝元從領地四國等9個領國集結兵力,赤松政則奪回山名氏控制的播磨國。在京都細川方的士兵燒燬宇治及澱等地的橋樑,固守四門。5月武田信賢、細川成之等人進攻若狹的一色氏領地,在都城一色義直宅邸和西軍諸將住宅也遭到襲擊,戰火漫延至京都。
5月勝元嘗試呼籲所有的同盟,控制花之御所,以保護將軍作為名義在室町亭迎接天皇和上皇。勝元在今出川邸自宅佈置本陣,6月從義政手上要到了將軍的牙旗。宗全在5月進行評定會議,於五辻通大宮東佈置本陣。由兩軍在位置的關係,細川方被稱為“東軍”、山名方稱為“西軍”。‘応仁記’記載東軍兵力有16萬,西軍有11萬以上。
在京都集結眾將領,主要來自北陸、信越、東海、九州北部的筑前、豐後和豊前;關東地方、東北、九州部分勢力正在留意戰況。

應仁之亂戰況

最初,號稱官軍的東軍將西軍從內裏和花之御所周邊驅逐,皇室為了確保義政在有利的情況下決定進軍,6月山名軍以數萬兵力上洛,於8月由周防大內政弘和四國的河野通春七國的軍勢,以水軍身份入京,西軍的勢力開始回覆。在相國寺之戰後,由於兩軍的激戰,出現不少死傷者,最終此戰不分勝負。
應仁元年8月29日,義視突然離開東軍並逃到伊勢國投靠北畠教具。義視離開原因可能為武衞騒動以及因文正政變而被追放的宿敵伊勢貞親試圖恢復義政政權。這可能是當時義政與義視之監護人勝元傾向廢義視而立義向為將軍的主要原因。
沒有履行將將軍職位讓位給義政之承諾,義視為了就任將軍開始催促勝元注視,時仍出家的義尚。義視在義尚誕生的時候已經在將軍府之處。
之後,留在伊勢國一段時間的義視,在勝元和義政遊説下返回東軍,但又再次逃走到比叡山。被義尚擁立的勝元,事實上已經將義視追放。應仁元年11月23日,西軍在比叡山迎接被擁戴為“新將軍”的義視,試圖與東軍對抗。
但是由於兩軍皆無法佔優勢,實際交戰的情況只是少數。文明年間屬於東軍的足軽骨皮道賢在後方以游擊戰攪亂,其實亦包括了強盜集團的部隊。
長期的戰亂以與盜賊橫行使京都市街地荒廢。由於守護大名的介入,使戰線拉長,眾大名不能在京都附近進行戰場。這導致東西軍的厭戰氣氛增大。
1473年(文明5年)有較大的變化,3月18日山名宗全以及在5月11日細川勝元相繼死亡,12月19日義政將將軍讓位給義尚後隠居。1474年(文明6年)4月3日,宗全之子山名政豐以及勝元之子細川政元達成了議和。
之後仍然有殘存勢力繼續進行小規模戰爭,1477年(文明9年)11月11日政弘撤回到周防國撤収以致西軍在事實上已經瓦解。11月20日,幕府為了祝賀“天下靜謐”進行祝宴,使維持了十年的應仁之亂終於完結。

應仁之亂影響

應仁之亂社會變化

應仁之亂促使了將軍與守護大名的沒落,就像斯波氏守護代朝倉孝景(另一守護代為織田氏)得到守護大名的地位足為象徵、真正擁有實力者的身份日漸上升。這種稱為下克上的效應不斷在全國擴散,守護大名們轉化為戰國大名,日本的室町時代步入戰亂期,時人稱為戰國時代。殘存下來的莊園制度等舊制度開始迅速崩壞、持新的價值觀的勢力開始登場。
應仁之亂結束後政長與義就的戰爭依然在山城國繼續,受到不斷戰亂之苦的人民以國人為中心團結在一起、得到細川勝元的後繼者細川政元為後盾、發起山城國一揆把兩派趕出山城國。

應仁之亂亂後階級變動

貫穿室町時代的關鍵詞就是“舊勢力的沒落以及新興勢力的抬頭”。從鎌倉時代後期開始,以名門武家、公家為首的舊勢力不斷被隨生產力上升而壯大的國人、商人農民等取代已有權益。
另外,由守護大名合議制組成的聯合政權室町幕府中,除了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以外,剛成立時將軍的權力基礎都十分脆弱,同時守護大名也自身難保,他們的權力漸漸受到守護代或有力家臣強大的影響。
在那個時候、由長子繼承家督政權的體制因種種原因並未完全確立,這就是將軍家・守護大名家為了爭奪家督而發生的“御家騷動”的原因。
以長子繼承家督、在豐臣秀吉天下統一以後制度化、江戸幕藩體制中確立,在明治時代的舊民法法制化以及在戰後的民法繼續修正。

應仁之亂參考書目

  • 小川信‘山名宗全與細川勝元’(新人物往來社、1994年)ISBN 4-404-02106-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