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奧國

鎖定
陸奧國(むつのくに、MUTSUNOKUNI),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奧州。陸奧國的領域在歷史上變動過4次,但就一般概念(即為時最久的鎌倉時代至1868年的領域)而言,其領域大約包含福島縣宮城縣巖手縣青森縣秋田縣東北的鹿角市與小坂町。
中文名
陸奧國
簡    稱
奧州
所屬洲
亞洲
性    質
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

陸奧國基本介紹

陸奧國(鎌倉時代至1868年的領域) 陸奧國(鎌倉時代至1868年的領域)
特點:因為國土面積廣大從而可發展性高,距離京都文化遙遠,經濟不發達
石高:167.3萬石
主要特產名物:津輕燒、木材、砂金、銅、馬、慄、米、絹、酒、和果子、味增、煙草、漆、蠟、
分郡:白河、磐瀨、會津、耶麻、安積、安達、信夫、刈田、柴田、名取、菊田、磐城、標葉、行方、宇多、伊具、亙理、宮城、黑川、賀美、色麻、玉造、志太、慄原、磐井、江刺、膽澤、長岡新田、小田、遠田、氣仙、牡鹿登米、桃生、大沼
陸奧國分郡圖
陸奧國分郡圖(5張)
代表風土:巖木山、三馬屋、酸湯温泉恐山大鱷温泉中尊寺巖手山、報恩寺、淨土浜、廚川柵、松島、鹽釜、金華山、壺碑、野馬追温面、亙理神社、白河關、勿來關、湯岐温泉、磐梯山豬苗代湖尾瀨、醫王寺
主要勢力:安東氏,南部氏,大浦氏,大崎氏,留守氏,葛西氏伊達氏蘆名氏相馬氏,田山氏,二階堂氏田村氏石川氏斯波氏,北田氏

陸奧國發展歷史

陸奧國因為位於東山道的邊陲,所以最初稱為“道奧”(みちのおく),平安時代後改稱“陸奧”(みちのく)。
7世紀末~712年
陸奧國是在7世紀時由常陸國分出,最初的領域僅相當於東北地方南部區域而已。具體範圍如下:
宮城縣的松島丘陵以南全境,計有:
仙台平原南半部
阿武隈川流域的盆地羣
山形縣奧羽山脈西側盆地羣,計有:
最上地方的新莊盆地
村山地方的山形盆地
置賜地方的米澤盆地
福島縣全境扣除東南隅的菊多郡(即磐城市南部),計有
浜通り
中通り
會津地方
712年~718年
和銅五年(712年)時陸奧國最上川流域的最上郡(今的最上地方及村山地方)與置賜郡(置賜地方)分給新成立的出羽國(現莊內地方),僅餘上述的宮城縣境和福島縣
718年~724年
養老二年(718年)陸奧國再分出石城國石背國,此時陸奧國的領域只剩下阿武隈川下游北岸到宮城縣中部的狹小範圍。不過養老六年(722年)開始到神龜元年(724年)的這一段期間,石城國與石背國又陸續並回陸奧國,而且前述的菊多郡也納入陸奧國所領。
鎌倉時代~1868年
1868年~廢藩置縣
明治元年(1868年)將面積廣大的陸奧國和出羽國各自分割成幾個小國,其中陸奧國共拆分為陸奧國、陸中國陸前國巖代國磐城國等5個部份。此時陸奧國的領域相當於青森縣加上巖手縣西北的二户郡,離7世紀設置之初的陸奧國有300公里之遙。隨着明治維新如火如荼的推展,中央集權已是大勢所趨,於是明治四年七月十四日(1871年8月29日)正式宣佈廢藩置縣,陸奧國的領域納入青森縣與巖手縣所領。

陸奧國地理

佔據東北大部分面積的東山道大國。北臨津輕海峽蝦夷隔海相望,南與上野、下野、常陸等關東三國接壤,東臨太平洋,西部和東北通過奧羽山脈出羽國相鄰。
繩文時代,該地出現了繁榮,到彌生時代出現了最早的稻米耕作記錄。大和時代開始,一部分陸奧國和北方的蝦夷隨着大和朝廷的發展,領土不斷在北方擴大,同時蝦夷成為囚犯的流放地。平安時期的安倍氏繼承了當地清原氏的舊領地發動了前九年之役後三年之役,後三年之役勝利後,清原氏改稱奧州藤原氏,並建立了政權。但奧州藤原氏後被鎌倉幕府所滅,之後陸奧國便在幕府的支配下。鎌倉時代設立奧州總奉行室町時代設立奧州探題以加強對陸奧的統治。後在地頭、土豪和小大名的不斷髮展中,迎來了戰國時代
在戰略上,陸奧國和出羽國被統稱為奧羽,二者的聯繫非常緊密。由於關東各國的長期爭亂,對陸奧也有很大影響,陸奧與關東之間設立了白河關和勿來關等,都是重要的戰略要地
從歷史上看,由於離京都較遠,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發展緩慢,但由於國土面積大,石高較大,因此並不缺少戰略物資。特別是兵士和馬匹的素質從古代開始就一直較高,至於潛在的戰鬥力有多高,就不得而知了。

陸奧國歷史

奧州探題大崎家的權威衰退後,伊達家開始在陸奧嶄露頭腳。伊達晴宗積極與京都搞好關係,並接替大崎家擔任奧州探題,並與近鄰諸家聯姻,積極地擴展勢力。
1565年,伊達輝宗繼承伊達家當主,攻略二本松城的田山氏,後又讓弟弟政景繼承留守家當主,開始逐漸平定中奧。此時常陸國佐竹義重為了滲入奧羽,1575年取得了白河的領地,北上的佐竹和南下的伊達必然會發生衝突。同時,北陸奧南部氏趁機擴大勢力,達到了從下北半島北上川的廣大面積。1584年,伊達政宗繼承家督,在巖代擊敗了蘆名,田山,佐竹,大內的聯軍,又擊破了有殺父之仇的田山家。但田山餘黨糾集了佐竹,巖城,石川,白河,蘆名等大名與政宗交戰,後經過相馬盛胤的斡旋後和睦。1588年的郡山之戰,伊達家壓制了田村家,次年又降服大崎家,在豬苗代勝國從屬後,支配陸奧的廣大土地。同年在折上原之戰擊敗蘆名義廣後,又得到了仙道七郡和會津四郡。後又以黑川城為根據地,攻滅了從屬於佐竹家的二階堂家,降服了石川,白河,巖城等家,成為了奧州第一大名。1590年,豐臣秀吉平定關東,奧州大名們的命運發生變化,儘早從屬秀吉的大名們都安堵了領地,小田原參陣遲到的都受到了處罰,沒收領地後進行奧州再編。獲得蘆名領地的政宗起初對秀吉的命令不以為然,在家臣勸説下遲到參加了小田原陣,秀吉見到政宗的器量後,出於政宗支配陸奧的考慮,只沒收了會津四郡並安插了心腹蒲生氏鄉。而本隸屬於南部氏的大浦為信上洛晉見秀吉後本領得到安堵。南部稱其為叛逆,二者直到江户時代都有仇恨。政宗以仙道為中心,七十萬石安堵。同時相馬家也受到五萬石安堵,開創了近世的格局。而大崎,葛西,白河,石川等大名由於小田原未參加而被沒收了領地。秀吉將大崎葛西的三十萬石賜於木村吉清,而吉清的統治造成兩家舊臣的蜂起,結果領地被沒收並賜與政宗。1591年,南部一族的九户政實奪取了主家南部信直之城,秀吉看到了大崎葛西一揆造成的連鎖反應,命令德川家康豐臣秀次上杉景勝為總大將率領東北關東的十萬大軍前去鎮壓。在經過大規模的反抗和鎮壓後,最後奧州終於趨於安定。秀吉死後爆發了關原之戰,伊達和南部聯軍打響了對上杉的關原前哨戰,戰後政宗又獲得獎賞。至此,以仙台為中心的伊達氏和以盛岡為中心的南部氏主導了奧州的支配體制,為江户時代兩藩奠定了基礎。

陸奧國歷任陸奧國司

陸奧國陸奧守

平維扶
藤原實方(995年〈正歷6年〉~)
源忠重
藤原登任
藤原良經
藤原基家
藤原秀衡(1181年〈養和元年〉8月15日~)
大江廣元(1216年〈建保4年〉1月27日~1216年〈建保4年〉11月10日)
北條義時(1217年〈建保5年〉12月12日~1223年〈貞應元年〉8月16日)從四位
足利義氏(1224年〈貞應2年〉~)
北條重時(1249年〈建長元年〉6月14日~1256年〈康元元年〉3月11日)從四位上
北條政村(1256年〈康元元年〉4月5日~1257年〈正嘉元年〉6月12日)從四位下
足利泰氏
北條時茂(1267年〈文永4年〉10月23日~1270年〈文永7年〉1月27日)從五位下
北條時村(1270年〈文永7年〉7月8日~1282年〈弘安5年〉7月14日)從五位下
安達泰盛(1282年〈弘安5年〉7月14日~1284年〈弘安7年〉4月4日)秋田城介兼務。
北條業時(1284年〈弘安7年〉8月8日~1287年〈弘安10年〉6月18日)正五位
北條(大仏)宣時(1289年〈正應2年〉6月23日~1301年〈正安3年〉9月4日)
北條宗宣(1301年〈正安3年〉9月27日~1312年〈正和元年〉5月29日)從四位
北條(大仏)維貞(1314年〈正和3年〉10月21日~1326年〈嘉歷元年〉10月10日)正五位下
北條(大仏)貞直( ~1333年〈元弘3年〉5月22日)
北田顯家( 1334年~)從三位
島津立久(1470年~1474年〈文明6年〉4月)
三浦義同
武田信虎
大館晴光
毛利元就(1560年〈永祿3年〉2月15日~1571年〈元龜2年〉6月14日)從四位下→從四位上
島津貴久(1564年から1571年まで)
佐佐成政(1536年〈天文5年〉2月6日(1月15日?) - 1588年〈天正16年〉7月7日(閏5月14日)這是個大概日期)
島津家久(1604年〈慶長9年〉6月~1617年〈元和3年〉7月18日)正四位下左近衞少將兼任。
伊達政宗(1608年〈慶長13年〉1月~1615年〈元和元〉6月19日)從四位下右近衞權少將兼任。
伊達忠宗(1639年〈寬永16年〉4月14日~1658年〈萬治元年〉7月12日)從四位下右近衞權少將兼任。
伊達綱宗(1658年〈萬治元年〉閏12月27日~1669年〈寬文9年〉12月20日)從四位下左近衞權少將兼任。
伊達綱村(1669年〈寬文9年〉~1703年〈元祿16年〉8月29日)從四位下左近衞權少將兼任→從四位上左近衞權中將兼任。
伊達吉村(1703年〈元祿16年〉8月29日~1743年〈寬保3年〉7月25日)從四位下侍從兼任→從四位上左近衞權中將兼任。
伊達宗村(1743年〈寬保3年〉7月25日~1756年〈寶曆6年〉5月26日)從四位下左近衞權少將兼任→從四位上左近衞權中將
伊達重村(1756年〈寶曆6年〉7月18日~1790年〈寬政2年〉)從四位下侍從兼任→從四位上左近衞權中將兼任。
伊達齊村(1790年〈寬政2年〉6月25日~1796年〈寬政8年〉8月12日)從四位下侍從兼任→從四位下左近衞權少將兼任。
伊達齊宗(1812年〈文化9年〉3月15日~1819年〈文政2年〉5月24日)從四位下左近衞權少將兼任。
伊達齊義(1819年〈文政2年〉8月11日~1827年〈文政10年〉11月27日)從四位下左近衞權少將兼任。
伊達齊邦(1828年〈文政11年〉2月~1841年〈天保12年〉7月24日)從四位下左近衞權少將兼任→從四位上左近衞權中將
伊達慶邦(1841年〈天保12年〉9月15日~1868年〈慶應4年〉)從四位下侍從兼任→正四位下左近衞權中將

陸奧國陸奧介

源滿實

陸奧國人口

1721年(享保6年) - 196萬2836人 1750年(寬延3年) - 183萬6134人 1756年(寶曆6年) - 180萬6192人 1786年(天明6年) - 156萬3719人 1792年(寬政4年) - 156萬8218人 1798年(寬政10年)- 158萬9108人 1804年(文化元年)- 160萬2948人 1822年(文政5年) - 165萬0629人 1828年(文政11年)- 168萬0102人 1834年(天保5年) - 169萬0509人 1840年(天保11年)- 150萬6193人 1846年(弘化3年) - 160萬7881人 1872年(明治5年) - 229萬4915人(舊陸奧國5國合計) ※分國後的明治5年、陸奧國的人口數目為47萬324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