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向宗

鎖定
一向宗(いっこうしゅう)是佛教的一個宗派,是淨土宗的一個分支,別稱淨土真宗,起源於日本。淨土宗和淨土真宗並非同一教派,兩者同屬日本十二宗之一,雖淨土真宗出自淨土宗但是兩者無從屬關係。一向宗宣揚不需要懂得佛法經文及參與複雜的寺廟儀式,只需加入一向宗並時時口唸:“阿彌陀佛”口號就可以死後就會上西方極樂世界 [1]  。這種宗派由於鼓勵信徒募捐。他們也喜歡佔據公有土地建設寺廟,在日本戰國時代造成很大的問題,因為他們常常佔據諸侯的土地蓋廟,因此造成衝突(以現代話就是佔據公有地蓋廟)。到了戰國時期,一向宗積攢了各類資源後,開始以僧人身份介入世俗權限爭端中,也常煽動民眾對諸侯不滿,令諸侯們非常頭痛。
中文名
一向宗
外文名
いっこうしゅう (ikkoushuu)
別    名
淨土真宗
起    源
日本
發祥地
日本本願寺
有名事件
一向宗暴動 [2] 
時    期
日本戰國時代
創教者
親鸞

一向宗歷史起源

佛教很早就從中國和朝鮮傳入日本。753年,鑑真和尚第七次東渡成功,使得佛教更加在日本發揚光大。鑑真死後,日本佛教興起了更多門派,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天台宗和真言宗。天台宗得到許多王公貴族的支持,財大氣粗,擁有大量的土地和財富。許多天台宗的寺院甚至有能力籑養僧兵,與地方諸侯抗衡。而真言宗將進口的佛教和本土的神道教有機結合,宣傳憑個人修行即可入道,從而吸引了更多的中下層平民。
創建者青鸞上人當時佛教的見解
親鸞對自己的反觀與對佛解救的瞭解,深深改變了一般的常理和佛教思想。在真宗的要典《嘆異鈔》(第三章)中,親鸞有以下的名言:"連善人都往生淨土,惡人更不在話下。對此,世人的人都經常説:連惡人都往生淨土,善人更不在話下。這句話象是有道理,但實際上違背了他力而往生的教理。"
依照佛的教誨,如果我們能通過靜坐修智慧並廣修善行,我們就能在修持上更上一層樓。若我們無法行任何善,我們肯定會轉入惡道中受苦以抵消所做的惡業。雖然親鸞有行善的能力,但是他以慧眼察覺到自己內心中極大的惡業,而意識到自身所有之行皆不離此惡業之祟。這也意味着親鸞發覺他自己根本毫無一絲善業與功德,更談不上如何使自己解脱。 《嘆異鈔 [3]  中還記載親鸞的另一句名言:"既然我什麼行都不會修,照這個模樣,地獄也是命中註定的棲身之處。"
親鸞既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也不是覺得自己被佛的解救之力排除在外。他對自己無力自救的證悟,就是證明自己已經被阿彌陀佛所攝受與解救。所以,通過對佛的真誠信心,親鸞就能領受佛的無邊功德、智慧與力量,並完完全全地把執著自我的凡夫之體託付在阿彌陀佛的懷中。
親鸞對佛教的見解出自於他信受與領受佛力(他力)的人生經驗。他把佛教分成兩種體系,即自力教與他力教。真宗是全他力教,其餘的佛教學系則歸納於自力教。親鸞甚至沒有鼓勵唸佛。對於善導與法然來説,淨土信者得全心全力稱念佛名。但是對親鸞而言,我們所需的只是要真誠地領受佛給予眾生無條件的拯救之力。
應仁之亂以後,日本戰禍連連。民不聊生。上至公卿,下至平民,都希望通過宗教得到解脱。一些鼓吹簡易修行的宗派應運而生,由天台宗演變出的日蓮宗即是其中之一。日蓮宗提倡信徒只要日夜頌念《法蓮華經》,就可以修身成佛。而同時期興起的淨土宗更簡單,宣傳不須通過寺廟出,只要天天口頌“南無阿彌陀佛”即可減輕罪孽,脱離苦海。淨土宗之後的變身淨土真宗走得更極端,廢除了所有清規戒律,信徒們甚至不用出家,也能達成正果 [4]  。淨土真宗大力鼓吹對所謂惡人的超度,吸引了大批士兵,武士,盜賊信教。只有對佛的信心,淨土真宗門徒就能往生“淨土”。
戰國時期掀起滔天巨禍的一向宗,就是從淨土真宗的本願寺為發祥地的。一向宗第八代法主,本願寺的蓮如和尚親自到各地農村傳教,吸引了大量門徒。農民們自發地組織起來,建立起類似教會性質的農會。他們一起修行,但更多的時候他們聚會討論村裏的各種事務。由於戰亂,這樣的農會又漸漸演變成了武裝自衞組織。當村與村的聯繫緊密後,農會武裝變得更加強大。他們常常糾合在一起抗交地租,甚至趕走領主,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組織。這就是一向一揆的起源。一向一揆最巔峯的時期,以本願寺為中心,其勢力涵蓋近畿、北陸(加賀,能登)、東海(三河、尾張、美濃),伊勢,志摩,以及中國(安芸、播磨、備前、備中)等地 [1]  ,幾乎波及半個日本。由於這些農民暴動,許多藩國陷入無政府狀態,比如加賀,就有“百姓之國”之稱。朝倉家的名將朝倉宗滴大半輩子都在和他們作戰。各地的一揆勢力因為利益衝突,而彼此兵戎相見的消息,也時有耳聞。
本願寺方面,卻是不支持這種暴動的。他們更有興趣營建自己的勢力,而不是依靠烏合之眾的農民。第十代法主證如和尚以後,本願寺大興土木,擴大勢力,資助鼓勵附近的商業和手工業,並建立僧兵部隊。漸漸地,本願寺的財力和武裝,幾乎能於地方大名抗衡了 [4] 
一向宗農民戰爭(一向一揆),總的來説,就是以農民為主體的、包括有寺院僧侶和國人蔘加並參與領導的淨土宗本願寺派信徒發動的武裝起義,其目標是奪取地方政權,它發生在本願寺教團大幅度發展的時期和地區。
一向宗的大發展,從時間看是在南北朝動亂期之後到室町後期之際,從地區看主要是在近畿一帶、北陸地方(加賀、越中、能登、越前)、東海地方(三河、尾張、美濃)、越中美濃接壤的飛騨地方以及中國地方(安藝、播磨、備前、備中)。這些地區大部分屬於社會經濟發展的先進地區和中間地區。在很長時期內一向宗主要體現為它的主要流派本願寺派和佛光寺派的發展。這些流派形成於親鸞死後,佛光寺派説,一旦人的名字記在名簿上,他就得以往生極樂,並且倡言唸佛可愈病,擺脱貧困,獲得現世幸福。因此它獲得了渴望現世幸福的人民羣眾的歡迎,廣為傳播,相反,摒棄此説,自認為擁有親鸞祖廟而以正統派自居的本願寺派則發展緩慢。及至第八代法主蓮如(1415—1499)採納上述説教並親作宣傳後,一向宗各派僧侶、門徒很多轉歸本願寺,本願寺教團在上述各地才有了飛躍發展,時當應仁之亂之際。
本願寺教團最基層的組織是“講”。一寺院一道場至少有一個“講”,多則四五個,也有跨郡的講。每一講擁有信徒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蓮如組織講就是要加強信徒的宗教生活,加強信徒對彌陀本願的信心。但是講逐漸失去原來的性質,變成了信徒們集會發泄對社會不滿的場所,進而成為信徒為爭取現世幸福反抗統治者的戰鬥組織 [4] 
在北陸地方,本願寺教團自文明3年(1471)蓮如親自來此進行組織後,有了飛快發展,在很短時間內就壓倒了佛教舊宗派和一向宗其他流派。自認為是彌陀之子、堅信佛力而又獲得教團組織這種依靠力量的農民信徒,思想大為解放,開始無所顧忌的積極行動,他們否定諸神諸佛,輕蔑守護、地頭等封建武家的權力,拒納年貢,拒服徭役。開始時國人也企圖以武力鎮壓農民信徒的反抗,然而當他們覺察到組織起來的農民信徒力量的強大後,為了保住自己在村內的地位進而實現取代守護大名的野心,便從鎮壓轉為利用,紛紛加入本願寺教團。
由於上述情況,形成了農民信徒、僧侶同國人信徒的聯合,在加賀國,這些信徒在70年代巧妙地利用守護家的內訌,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就在此時,尚在北陸地方傳教的蓮如連續發出戒條,要信徒們循規蹈矩,不得違抗守護、地頭,不得拒納年貢,不得蔑視神佛,還打出“王法為本”的旗號,妄圖以這些戒條束縛信徒們的手腳,然而信徒們不聽,無視守護職,到處發動起義,拒納年貢,佔領莊園,甚至“驅走國務之重職”,“誹正法,毀佛像經卷,搗神社佛閣”,以致出現“無佛世界”,加賀成了“無主之國”。對於這種形式,統治階級驚呼為“日月墜入泥土”,“前代未聞之無法無天”。決戰的時刻終於來到,長亨2年(1488)加賀起義者一面向能登、越中、越前各國信徒發出檄文,一面以10至20萬大軍包圍了高尾城,起義者的援軍堵住了越前、越中通往加賀的通路,使幕府軍和兩國守護軍隊無法前來解圍。6月9日包圍者攻克該城,守護大名富堅政親自殺,起義者旋即迎立富堅泰高(政親的堂兄弟)為名義守護而接管了加賀國。國人信徒立即把原守護方面國人的土地奪到自己手裏,農民信徒的年貢負擔也得到減輕。《總見記》裏的一段話反映了起義勝利後農民的喜悦心情:“武家作地頭事情難辦,一向住持當領主可隨心所欲度日。”此後加賀國便由有力的國人信徒代表和中小名主出身的寺院住持代表以共議制形成聯合執政。國人代表依靠的是他們的戰鬥組織“組”,寺院住持代表依靠的是擁有眾多農民信徒的組織“講”。由於“講”發揮了強力的牽制作用,使國人集團壟斷全部政權、統治農民的企圖未能如願,此後90多年間,加賀國大體上成了“百姓所有之國”。
在加賀信徒起義勝利的鼓舞下,能登、越中、越前等國的信徒于都紛紛起事,雖然都未獲勝,但不屈不撓的把戰鬥堅持了整整90年。一向宗信徒起義並不限於北陸地方,在飛騨,文明17年(1485)也發生了當地一向宗中心寺院照蓮寺反對有力武士內島一族的起義,起義雖然失敗,但內島不得不對一向宗採取妥協態度。進入16世紀,起義烈火更燃燒到河內、和泉、攝津、畿內、三河諸國。
文明7年(1475)從北陸回來的蓮如在京都山科建本願寺,以該寺為本山統轄全日本宗徒。本願寺以其嚴密的組織向各地宗徒徵收“志納錢”,充實財政,名義上這是為報佛恩的捐獻。16世紀30年代,第十代法主證如又將本山移至石山本願寺(在大阪),而後不斷擴大寺區,讓新興工商業者移居寺內町,積極發展工商業,強化防衞措施,本願寺教團變成了強大的宗教王國,它的存在為爭霸中的戰國大名所不容。永祿6年(1563)三河國宗徒舉行起義,反抗德川家康的苛虐,戰鬥堅持6個月,沉重打擊了德川家康,據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所經最嚴重的一次危機。本願寺歷屆法主對宗徒起義一直持反對態度,討好封建主,但當元龜元年(1570)織田信長迫使本願寺教團決戰,危機這個宗教王國存在時,第十一代法主顯如光佐(1543—1592)便動員全體宗徒為保衞寺院而戰。宗徒們在艱苦條件下把“石山戰爭”(1570—1580)堅持10年之久,天正8年(1580)戰敗,宗徒力量消失殆盡,接着,包括加賀宗徒領國在內的各地起義被逐個鎮壓下去。
之後的數百年間,隨着儒教的朱子學和西洋的天主教的傳入,佛教漸漸衰亡變樣。佛教本是一種追求彼岸世界的宗教,一切終生受到生即死、死即生的永世輪迴規律的束縛,人的死只是反覆無窮的六道(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天界)生死輪迴過程之一,而擺脱這種輪迴的是涅槃。在當時幕藩制時代的社會里,人們強烈希望的是家庭這一集團的現世繁榮,從而導致崇拜祖先和祈求現世家庭成員的幸福,在這樣的民眾宗教面前,佛教屈服了,變樣了。祖先被當作佛,從而被佛(祖先)保護的、祭祀佛(祖先)的家庭在教義上獲得了重要的意義,這當然會受到以家庭為單位而成立的身份等級制社會——國家的肯定,當時著名的僧侶,如曹洞宗鈴木正三(1579—1655)、淨土真宗淺井了意(?—1691)等都宣揚孝敬父母和精勵家業,這樣,本來否定家庭的佛教在教義上徹底發生變化——支持家庭和祖先成佛,構成了日本近代民眾佛教的特徵。

一向宗著名事件

一向宗血戰京畿

姊川之戰後,位於京都以西石山的本願寺也應足利義昭之邀,加入了信長包圍網。為了消除來自西邊的威脅,1570年8月,攜姊川之戰勝利之威的織田軍進攻本願寺。本願寺第十一代法主顯如和尚也不示弱,聯合了三好家殘部、並雜賀藩國、根來藩國地方的許多豪強共同對抗織田家。於是,長達11年的“石山之戰”打響了。
9月13日深夜,本願寺大鐘長鳴,織田家出動了精鋭的鐵炮(火槍)部隊攻擊本願寺。不巧的是,本願寺從雜賀,根來聘請的僱傭兵,也都是有名的火槍手,其中就有戰國第一鐵炮名家鈴木重秀(也稱雜賀孫市)。兩軍鐵炮手互相轟擊了一個晚上,槍聲此起彼伏。激戰中,織田軍大將佐佐成政負了重傷,野村越中戰死。本願寺方面也損失慘重。第二天清晨,織田軍撤退,本願寺軍也無力追擊。大概是日本史上第一次的火槍大戰就此收場。
而這時,淺井和朝倉見織田信長主力被本願寺纏住,後方空虛,便於9月16日聯軍2萬8千,大舉進攻織田家的宇佐山城。宇佐山城位於京畿和近江之間的交通樞紐,是兵家必爭的要地。丟了宇佐山城,就等於失去了對淺井家有利的戰略地位。信長沒想到姊川吃了敗仗的淺井朝倉聯軍會那麼快反撲,只在宇佐山城佈置了守軍3000人。雖然9月19日,信長的弟弟織田信治親率2000援軍開到,但仍是寡不敵眾。守將森可成奮勇作戰,卻無法突出重圍。9月22日,宇佐山城陷落,森可成,織田信治皆戰死。
森可成從稻生合戰起就跟隨信長,是織田軍不可多得的猛將。他的戰死和宇佐山城的陷落是對織田軍的嚴重打擊。由於北線不利,織田軍主力不得不從本願寺脱離,回頭對付淺井朝倉聯軍。9月24日,勢如破竹的淺井朝倉聯軍殺到京都附近的比睿山,與迎擊的織田軍狹路相逢。聯軍知道織田軍勇猛,於是儘量避免決戰。織田軍趕不走聯軍,兩軍就這麼打打停停,一直拖到11月。

一向宗暴動事件

15世紀後半葉至16世紀80年代,以一向宗運動形式出現的日本農民反封建武裝鬥爭 [2]  。一向宗是日本佛教新宗派淨土真宗(簡稱真宗)的別稱。其教理強調人們只要在世俗生活中堅持專修唸佛,堅信佛力,就可往生極樂並獲得現世幸福,因而獲得眾多農民的信仰。1457年成為本願寺住持的一向宗第八代法主蓮如組織信徒在各地組織場長集會,交流信仰之心,在客觀上起到組織和團結羣眾開展羣眾性的反封建武裝鬥爭的作用。自15世紀70年代起,北陸地方加賀國(今石川縣)的農民信徒開始行動,拒納貢租和雜税,並在為佛法不惜身命的口號下起來暴動。許多在鄉領主也懷着自己的目的參加暴動。1488年加賀國一向宗首先發難,附近各地農民紛紛加入,人數達十三萬之眾。義軍擊敗大名軍隊,佔領加賀等地,影響波及京都、大阪一帶。此後,加賀為一向宗控制約百年,但各地一向宗起義的領導權多被地主左右,後為織田信長所鎮壓 [5] 

一向宗擴展閲讀

一向宗相關寺廟

石山本願寺(いしやまほんがんじ),原稱山科本願寺,是佛教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第8代門主蓮如(門主:教派首領)於1483年在京都山科建立的,後傳到10代門主政如遷移到當時的攝津國石山〔今大阪市中央區〕,稱“石山本願寺”,是本願寺派的本山〔宗廟〕所在。戰國時代時,這裏聚集了為數眾多、向心力強的武裝一向宗門徒(以農民為主加上僧侶和國人武士),又位於通往京都的要道上,戰略地位重要,成為連戰國大名都不得不害怕,卻又想盡辦法攏絡的龐大宗教勢力。
第11代門主顯如娶了管領細川晴元的養女為妻(日本佛教僧侶可結婚生子),因而和武田信玄朝倉義景結為連襟。後來石山本願寺在“反信長包圍網”的戰略架構中,成為重要一員。其門徒的強悍戰鬥意志,使得戰國梟雄織田信長軍也多次敗退於有實力的勢力下,折損數名猛將。信長為避免一向宗徒們再次受到煽動而叛亂,對於已經投降的一向宗徒常是毫不留情的全部屠殺,因而被宗教界塑造成“佛敵”的形象。但不久織田軍漸漸扳回劣勢,公元1578年,織田信長水軍以鐵甲船斷截了石山本願寺和中國(本州島西南部)的毛利輝元相通的一條海上糧道,遭圍困許久的本願寺才不得不降伏,顯如撤離之後,其子教如仍作困獸鬥一段時間,後來仍不支撤退,最後織田信長一把火燒了石山本願寺以絕後患。
織田信長遭遇本能寺之變死後,門主顯如與掌權的豐臣秀吉關係良好,1591年由秀吉捐地重建成的京都本願寺(即西本願寺)。

一向宗相關名人

本願寺蓮如
家史:12世紀末,京都東山大谷僧人、創立淨土宗的源空(法然上人)的弟子親鸞出於對農民貧苦生活的瞭解,根據淨土宗專修唸佛的宗旨創立了淨土真宗(大名鼎鼎的一向宗)。主張一個人能否往生極樂世界在於佛陀本意。善人能往生,惡人則更能往生。只要依靠佛陀力量就能得救。這種廢除了傳統宗教修寺、造佛、唸經繁冗儀式的思想很快在廣大農民中得到傳播,勢頭之猛令幕府所推崇的傳統禪宗立刻萎縮。所謂本願寺氏就是淨土真宗本寺東山大谷本願寺法主(類似中國寺社的方丈)的姓氏,比較特別的是法主可以娶妻生子。如此算來親鸞是本願寺首代法主。以後的歷代法主都是世襲制。
當到了七世法主存如引退時,本願寺家在繼承權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庶子出身的本願寺蓮如因能力出眾而為存如所喜愛,遂舍正室所生長子本願寺應玄而任命蓮如為八世法主。這不可避免的遭到其正室的反對。並引來了紛爭。藉此時機其他的一些長期為淨土真宗壓抑的宗教勢力開始試圖翻身。寬正六年(1465),趁天下動盪之際延歷寺的勢力攻入了東山大谷本願寺,放火燒寺後大肆行兇。在這種極度混亂的情況下,蓮如以淨土真宗中興之祖的身份登場。他調停在繼承權上的的分歧,將本願寺本寺移到了近江堅田,以“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十字名號來約束門徒,把它們的思想從私鬥轉移到專修唸佛上。很快使淨土真宗從新興盛起來。然後蓮如又與各其它宗派消除了誤會,為以後的佈教減小了障礙。
1467年席捲全國的應仁、文明之亂為淨土真宗的擴張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蓮如趁戰亂將一向宗勢力滲入了越前和加賀。在幾經爭奪後,終於在1479年借守護富堅政親自刃的機會佔領了加賀,形成了加賀一向的勢力。當時幕府將軍足利義尚非常震怒,下昭越前守護朝倉氏進攻加賀一向,近江大名六角氏剿滅近江山科本願寺(蓮如從1479年開始歷經五年才完成建設的本願寺本所)。蓮如為了實現戰略轉移,1496年開始在攝津東成郡生玉莊內修建石山本願寺。當時只是為了建設寺社以求發展,後來隨着局勢的變化,終於一步步將寺社向着城池建設方向發展。1542年,雄偉的石山本願寺城出現了,這被看作是本願寺家向戰國大名轉變的標誌。當時本願寺法主是10世證如,其子就是在戰國遊戲中經常出現的本願寺顯如了。
【本願寺蓮如死去】1499.03.25本願寺中興之祖蓮如病亡于山科本願寺。
本願寺第八代門主・蓮如が山科本願寺で沒す。享年85歳。
1457年,本願寺蓮如成為第8代教主,本願寺的勢力持續擴大,於1465年時遭到比睿山(佛教天台宗的總本山)的攻擊,於京都大谷的本願寺本院遭到破棄,蓮如逃往加賀。蓮如在加賀地區本着不屈不撓的鬥志,以簡單的漢語(戰國時代的書寫還是以漢字為主,只是讀音已漸趨音讀化)向平民傳教,當時的“一向宗”可以説是平民的宗教、教育、精神等等的支柱,非常受到尊敬。因為“一向宗”素有佛陀乘願建立佛國的説法,有些狂熱者出現“我們要建立自己的佛國”的想法,這種思想在當時受到武士階級極權壓迫的平民之間如燎原之火,一發不可收拾。終於在1488年爆發“一向一揆”(一揆意指羣眾)的暴動,推翻的當時擔任加賀守護的富樫家,加賀國成為獨立的、由百姓治理的“一向宗的國家”(事實上,權力是操縱在本願寺)。除了加賀之外,其他地區也有一向一揆的叛亂事件,但是都無法真正的與地方大名的軍隊相抗衡,取得獨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