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市,江蘇省轄縣級市,由蘇州市代管,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口南岸,介於北緯31°20′—31°45′、東經120°58′—121°20′之間。
[1]
東瀕長江,與崇明島隔江相望,南臨上海市寶山區、嘉定區,西連崑山市,北接常熟市。
[1]
總面積809.93平方千米。
[2]
太倉市屬北亞熱帶南部濕潤氣候區,其特點是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秋季冷暖多變,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3]
截至2022年2月,太倉轄6個鎮、2個街道、1個經濟開發區。
[2]
市人民政府駐婁東街道縣府東街99號。
[3]
截至2022年末,太倉市户籍人口53.30萬人。
[70]
常住人口84.36萬人,城鎮化率為71.03%。
[99]
- 中文名
- 太倉市
- 外文名
- Taicang City
- 別 名
- 婁城,金倉,婁東
- 行政區劃代碼
- 320585
- 行政區類別
- 縣級市
- 所屬地區
- 江蘇蘇州
- 地理位置
- 蘇南地區,上海以北,長江以南
- 面 積
- 809.93 km²(陸域面積665.96平方公里)
- 下轄地區
- 6個鎮、2個街道、1個經濟開發區
- 政府駐地
- 婁東街道
太倉市歷史沿革
編輯太倉為古婁地,屬吳。
戰國初期,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滅吳,此為越國婁邑地(越立婁邑)。戰國中期,楚滅越,為楚國婁邑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婁邑為婁縣,屬會稽郡。
西漢初,曾為荊國婁縣地,後又為吳國婁縣地。景帝三年(前154年),吳國除,會稽郡復為漢郡。境為漢郡婁縣地。
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婁縣更名婁治,屬會稽郡。
歷史回眸(12張)
吳大帝黃武元年(222年),置吳郡,領縣十五,婁縣屬之。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國,統一全國,分全國為19州。惠安鄉隸屬揚州吳郡婁縣。
東晉成帝咸和元年(326年),封皇弟司馬嶽為吳王,改吳郡為吳國。屬揚州吳國婁縣。
南朝劉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改吳國為吳郡。仍屬揚州。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年),分婁縣置信義縣,屬信義郡,惠安鄉隨屬。大同二年(536年),分信義縣置崑山縣,屬吳郡崑山縣。太清三年(549年),侯景置吳州,屬吳州吳郡崑山縣。大寶元年(550年),復州為郡,屬吳郡崑山縣。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分揚州吳郡地置吳州,屬吳州吳郡崑山縣。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仍屬吳州吳郡崑山縣。隋開皇九年,隋平陳,吳州改蘇州,廢崑山縣,鄉屬蘇州常熟縣。開皇十八年,復置崑山縣,屬蘇州崑山縣。大業元年(605年),復改蘇州為吳州;大業三年,又改吳州為吳郡,屬吳郡崑山縣。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吳郡複稱蘇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蘇州又稱吳郡;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吳郡又複名蘇州,崑山縣隨屬。
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封錢鏐為吳越王。鄉屬吳越國蘇州崑山縣。貞明三年(917年),蘇州升為中吳府;後唐同光二年(924年),又升為中吳軍,崑山縣隨屬,鄉隸不變。
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改中吳軍為平江軍。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越國表請納土,宋收其版圖,平江軍複稱蘇州,屬蘇州崑山縣。熙寧三年(1070年),見郟亶《吳門水利書》稱崑山之東,地名太倉。政和三年(1113年),蘇州升為平江府,屬平江府崑山縣。
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裕元年(1275年),平江府降元,改為平江路,屬平江路崑山縣。元貞元年(1295年),升崑山縣為中州,屬平江路崑山州。延祐元年(1314年),將崑山州治遷至太倉。至正十六年(1356年),張士誠取平江路,改隆平府,隸屬隨改。次年,張士誠降元,隆平府複名平江路,屬平江路崑山州。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改平江路為蘇州府,屬蘇州府崑山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崑山為縣,改昆為崑,屬蘇州府崑山縣。明弘治十年(1497年),劃崑山之新安、惠安、湖川三鄉;常熟之雙鳳鄉;嘉定之樂智、循義兩鄉建立太倉州,並轄崇明縣,隸蘇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遂升太倉為江蘇直隸州,並析州地置鎮洋縣。直隸州轄鎮洋、崇明、嘉定、寶山四縣,隸江蘇布政司。清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攻佔蘇州,同年八月十四日攻佔太倉,隸天朝蘇福省。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十五日太平軍撤走,恢復清制,隸屬關係不變。清宣統三年(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同年九月十五日(11月5日),前清江蘇巡撫程德全宣告獨立,公舉為江蘇大都督,並飭電所屬府廳州縣一律懸掛白旗,以示光復。太倉州縣奉令合併。初稱“太鎮”,繼稱“太倉州”。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1月,由江蘇都督府頒發印信,始定名為太倉縣,隸江蘇都督府。民國三年(1914年),江蘇省置設5道,太倉縣隸滬海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存縣,直屬江蘇省。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月,全省劃分13個行政督察區,隸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月1日,全省改設9個行政督察區,太倉隸無錫區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9月,全省又改設10個行政督察區,太倉隸無錫督察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14日,日本侵略軍侵佔太倉,接着成立偽太倉縣維持會,繼又改稱自治會。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7月,成立偽太倉縣公署,隸偽江蘇省政府;同年9月,國民黨軍統琴嘉太昆青松六縣“遊擊司令”熊劍東委鄭鳳石為縣長,組建國民黨太倉縣流亡政府,活動於馮家橋、老閘一帶。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月,由國民黨江南行署正式任命羅啓祥為太倉縣地下縣長,組織流亡政府,隸江南行署第二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偽太倉縣公署改稱太倉縣政府,隸屬不變。民國三十年(1941年)2月,在鹿河鄉唐家宅成立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太倉縣政府,隸蘇南第一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建立3個行政區,並於敵佔區建立了兩面政權,積極領導民眾開展抗日鬥爭;同年7月,日偽開展大規模“清鄉”,偽太倉縣政府改稱太倉縣特別區公署,隸屬清鄉委員會蘇州辦事處。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月,“清鄉”第一、二階段結束,複稱為偽太倉縣政府,隸偽江蘇省第一區清鄉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日戰爭勝利;同年9月,國民黨太倉縣政府接收汪偽太倉縣政府,隸屬江南行署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0月,江南行署撤銷,改設江蘇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5月13日,太倉解放,建立太倉縣人民政府,隸屬蘇南蘇州行政區專員公署。1950年10月,蘇南蘇州行政區專員公署改稱為蘇南人民行政公署蘇州區專員公署。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蘇南人民行政公署蘇州區專員公署改稱為江蘇省蘇州專員公署,太倉縣隨屬。1955年7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人民行使選舉權利,選出各級行政機構,成立太倉縣人民委員會,隸屬不變。1968年4月25日,成立太倉縣革命委員會,隸屬江蘇省蘇州專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4月13日,蘇州專區革命委員會改蘇州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7月,又改蘇州地區行政公署。1980年1月31日,太倉縣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恢復太倉縣人民政府名稱,隸屬蘇州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1月18日,國務院批准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改革地市體制,調整行政區劃的報告,全省實行市管縣的新體制;同年3月1日,撤銷蘇州地區行政公署,太倉縣隸屬蘇州市。1993年3月,撤縣建太倉市。
[10-11]
太倉市行政區劃
編輯太倉市區劃沿革
太倉市區劃詳情
鎮 | 社區 | 村 |
---|---|---|
中區社區、東區社區、府東社區、縣府社區、南園社區、桃園社區、弇山社區、梅園社區、南區社區、康樂社區、西區社區、德興社區、西郊社區、偉陽社區、太豐社區、新毛社區 | 新農村、勝涇村、永豐村、電站村、萬豐村、東林村 | |
新北社區、東市社區、西市社區、利泰社區、直塘社區、歸莊社區、嶽王社區、沙東社區 | 塗松村、印北村、洪涇村、半涇村、中荷村、松南村、勝利村、泥橋村、虹橋村、泰西村、太星村、嶽星村、新建村、嶽鎮村、塘橋村、項橋村、莊西村、凡山村、香塘村、渠涇村 | |
復興社區、河北社區、閘北社區、漁村社區、新塘社區、紫薇苑社區、東方社區 | 瀏南村、東倉村、何橋村、新閘村、閘北村、萬安村、張橋村、新塘村 | |
茜涇社區、馬北社區、牌樓社區、浮橋社區、九曲社區、老閘社區、時思社區、六尺社區、建紅社區、和平花園社區、新城花園社區、浮南社區、新港花苑社區、戚浦社區、陸公社區 | 茜涇村、馬北村、丁涇村、新邵村、七丫村、浮橋村、時思村、浪港村、方橋村、綠化村、三市村 | |
西塔社區、王秀社區、玉影山社區、銀杏社區 | 新華村、榮文村、新聯村、蕩茜村、永樂村、王秀村、孫橋村、孟河村、楊漕村、新海村、新明村、長洲村、雅鹿村 | |
雙鳳社區、湖川橋社區、新川苑社區、鳳雅社區、新苑社區 | 慶豐村、鳳中村、黃橋村、勤力村、泥涇村、維新村、新湖村、新衞村、新闖村 | |
經濟開發區 | 惠陽社區、太平社區、東郊社區、洋沙社區、朝陽社區、太勝社區、太東社區、香花橋社區、華盛園社區、婁江社區、濱河社區、陸渡社區、東城社區、景瑞社區、城北社區、珠江社區、浦溪社區、裕瓏社區、柳園社區、麗景社區、花北社區 | 小橋村、嶽南村、紅廟村、陸渡村、橫瀝村、洙涇村 |
科教新城 | 南郊社區、常豐社區、鵲橋社區、學苑社區、新豐社區、城南社區 | —— |
太倉市地理環境
編輯太倉市位置境域
太倉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入海口南岸,地處長江三角洲東南,東瀕長江,與上海市崇明島隔江相望,西連崑山市,南鄰上海市寶山區、嘉定區,北與常熟市接壤,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1°20′—31°45′、東經120°58′—121°20′之間。
[1]
[94]
境域最大直線距離南北長45.5千米,東西寬39千米,總面積809.93平方千米,其中陸域面積665.96平方千米。
[2]
太倉市地質
太倉市地處下揚子準地台東部。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除了隨同整個下揚子準地台大規模的海浸海退外,地殼變動不大。境內地質構造較為簡單,主要由湖(州)蘇(州)斷裂斜插北部鹿河一帶越江而過,呈西南往東北向構造。岩漿活動極為貧乏,僅在陸渡橋鑽孔101—460米處見及玄武岩。
[10]
太倉市地表全為第四系浮土掩蓋。在第四系之下由新到老尚有新生界、中生界、古生界等地層,各層次分佈情況為:第四系沖積層,遍佈全縣,厚度大於97米;第三系紅層,主要分佈於縣城到毛觀音堂(今新毛米廠)一帶,厚度大於300米;白堊系上統紅層,主要分佈於縣城到毛觀音堂及璜涇一帶,厚度大於1000米;侏羅系上統火山岩,主要分佈於沙溪、歸莊一帶及縣城至茜涇一線以南,厚度大於1000米;古生界地層,主要分佈於時思、九曲、老閘、嶽王、牌樓、浮橋等地的範圍內,厚度大於4000米。
[10]
太倉市地形地貌
太倉市全境地勢平坦,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自東北向西南略呈傾斜。在歷史習慣上,以鹽鐵塘為界,西部為古瀉湖平原中的低窪圩區,東部為三角洲平原中的沿江平原。農業區劃從實際情況出發,以吳塘為界,西部為低窪圩區,東部為沿江平原。地面高程:西部為2.4—3.8米(基準:吳淞零點,下同),東部為3.5—5.8米。
[10]
[94]
太倉市氣候
太倉市屬北亞熱帶南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季受北方冷高壓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氣為主;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炎熱;春、秋季是季風交替時期,天氣冷暖多變,乾濕相間。1986—2005年,年平均氣温16.2℃,降水量1173毫米,日照1910小時,無霜期232天。
[94]
- 氣温
太倉市年均氣温16.2℃,最低年14.9℃(1986年),最高年17.4℃(1998年)。1月最冷,月均氣温4℃;7月最熱,月均氣温28.1℃。年較差24.1℃,年平均日較差7.6℃。氣温最低的一天1991年12月29日,為零下8.6℃;最高的兩天1998年8月11日、8月15日,均為38℃。日最低氣温小於等於0℃的低温日年均41.2天,最多年54天(1986年),最少年2天(1998年);日最高氣温大於等於35℃的高温日年均10.7天,最多年29天(2003年),最少年2天(1989年)。
[94]
- 降水
美麗鄉村(6張)
太倉市全年降水量4—9月為多,每月都大於100毫米。6月最多,202.6毫米,佔全年雨量的17.3%,8月次多,189毫米,佔全年雨量的16.1%;12月最少,37.7毫米,佔全年雨量的3.2%。
[94]
- 日照
按太倉氣象站所處的緯度,太倉市全年可照4426.5小時(閏年4436.4小時),實際日照時數1919小時,佔可照時數43.4%。年際變化較大,最多年2255.8小時(2004年),最少年1683.7小時(1989年),年際差572.1小時。7月日照時數最多,月均212.1小時,佔月可照時數49.1%;1月最少,月均120.8小時,佔月可照時數37.9%。月日照時數1994年的7月最多,311小時;1989年的1月最少,63.5小時。
[94]
太倉市水文
- 河湖
太倉市地處江南,緊鄰長江,境內河道廣佈,縱橫交錯,素有水鄉之稱。隨着時間的變遷,受長江潮汐及人工開挖拓浚的影響,許多河況發生變化。至2005年年末,全市有大小河道2232條,總長2911千米。東西向的有瀏河、楊林塘、七浦塘、浪港、茜涇、鹿鳴涇、蕩茜涇、錢涇、新涇9條,除茜涇外,其餘8條均通長江。南北貫通的有吳塘、鹽鐵塘、半涇、十八港、江申涇、石頭塘、隨塘河7條。
[94]
- 地下水
太倉市屬鬆散巖類孔隙含水組中三角洲含水巖組,地下富水性弱。省測定代表性水點:孔深103.2米,水頭埋深41米,含水層頂板埋頭65.2米,每小時湧水量10.4噸。地下含水量不富裕,水質欠佳,單井出水量每小時25—60噸。2005年,太倉市地下水藴藏量為11686.5萬立方米,水位基本控制在20米以內。
太倉市地下水中,第一層水埋深70—95米左右,水質較差,有微土氣,硬度稍大於標準;氯化物超標4倍以上,氨氮超標3倍左右,單井出水量每小時60噸。第二層水埋深140米左右,水質含汞量超標,高硬度水,單井出水量每小時25噸。第三層水埋深180米左右,除汞、鉛超標外,其餘均小於允許標準,單井出水量每小時30噸左右。第四層水埋深在180米以下,除銅、錳超標外,還有異臭味,不宜做生活飲用水。
[94]
太倉市土壤
1983年,太倉縣第二次土壤普查結果顯示,全縣土壤分2個土類、5個亞類、9個土屬、29個土種。2005年,全市耕地地力調查結果與1983年基本一致,減少1個土種。2個土類:水稻土、潮土;5個亞類:滲育型水稻土、瀦育型水稻土、脱潛型水稻土、潛育型水稻土、灰潮土;9個土屬:水耕堆疊土、小粉土、沙土、沙夾壠、壠泥、黃泥土、烏柵土、青泥土、灰潮土;28個土種:水耕堆疊土、小粉土、沙土、灰底沙土、沙夾壠、粉底沙夾壠、砂底沙夾壠、灰底沙夾壠、老沙夾壠、灰心老沙夾壠、灰底老沙夾壠、壠泥、灰底壠泥、老壠泥、灰底老壠泥、黃泥土、灰底黃泥土、灰深底黃泥土、烏底黃泥土、砂底黃泥土、鐵砂底黃泥土、烏柵土、青紫土、青泥土、潮沙土、潮泥土、園田潮泥土、堆疊土。減少的土種是老城廂鎮周邊55.87公頃的磚屑潮泥土,因市鎮建設佔用而消失。
[94]
太倉市自然災害
太倉市境內遭受的氣象災害,主要有颱風、洪澇、乾旱、龍捲風、雷雨冰雹等。1986—2005年,遭受較大災害40餘次,有災害損失記錄的28次,其中台風造成的災害損失最大;影響全市(縣)的颱風共27次,有災害損失記錄的15次,其中有12次併發洪澇災害。
[10]
太倉市自然資源
編輯太倉市土地資源
太倉境內陸土地面積,民國二年(1913年)822872畝(不含水域),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833422畝,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838585畝;1950年926006畝(含水域),1953年943810畝。1982年,測定內陸土地面積為967461畝,另有長江灘地及蘆葦地4586畝。境域陸水比例為1:0.21,耕地與非耕地比例為1:0.44,農業用地與非農業用地比例為1:0.41。
[10]
類型 | 面積 | 子類型 | 面積 |
---|---|---|---|
耕地 | 21627.39公頃(32.44萬畝) | 水田 | 17783.76公頃(26.67萬畝) |
水澆地 | 3425.87公頃(5.14萬畝) | ||
旱地 | 417.76公頃(0.63萬畝) | ||
園地 | 1415.05公頃(2.12萬畝) | 果園 | 498.74公頃(0.75萬畝) |
茶園 | 2.82公頃(0.0042萬畝) | ||
其他園地 | 913.49公頃(1.37萬畝) | ||
林地 | 3525.07公頃(5.29萬畝) | 喬木林地 | 893.03公頃(1.34萬畝) |
竹林地 | 46.73公頃(0.07萬畝) | ||
灌木林地 | 0.86公頃(0.0013萬畝) | ||
其他林地 | 2584.45公頃(3.88萬畝) | ||
草地 | 1021.97公頃(1.53萬畝) | 其他草地 | 1021.97公頃(1.53萬畝) |
濕地 | 345.23公頃(0.52萬畝) | 內陸灘塗 | 345.23公頃(0.52萬畝) |
城鎮村及工礦用地 | 24127.07公頃(36.19萬畝) | 城市 | 3808.49公頃(5.71萬畝) |
建制鎮 | 10602.51公頃(15.9萬畝) | ||
村莊 | 9481.49公頃(14.22萬畝) | ||
採礦用地 | 57.29公頃(0.09萬畝) | ||
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 | 177.29公頃(0.27萬畝) | ||
交通運輸用地 | 4626.76公頃(6.94萬畝) | 鐵路用地 | 244.53公頃(0.37萬畝) |
公路用地 | 2169.1公頃(3.25萬畝) | ||
農村道路 | 1025.94公頃(1.54萬畝) | ||
港口碼頭用地 | 1184.83公頃(1.78萬畝) | ||
管道運輸用地 | 2.36公頃(0.0035萬畝) | ||
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 | 24183.2公頃(36.27萬畝) | 河流水面 | 20067.16公頃(30.1萬畝) |
水庫水面 | 141.38公頃(0.21萬畝) | ||
坑塘水面 | 3167.77公頃(4.75萬畝) | ||
溝渠 | 246.17公頃(0.37萬畝) | ||
水工建築用地 | 560.72公頃(0.84萬畝) | ||
太倉市生物資源
- 植物資源
太倉市的常見樹木以水杉、杞柳、槐樹、榆樹、櫸樹、楝樹、桑樹、法國梧桐居多,主要分佈於江堤、圩堤、大塘、公路、大道兩旁及住宅周圍;其他樹木數量不多,零星分佈。主要品種多數系工匠栽培,供觀賞;藥材有百餘種,分屬46科。薄荷、留蘭香、藿香、荊芥、紫蘇等以人工栽培為主,其他以野生為主。
[10]
- 動物資源
2005年,太倉市境內脊椎類動物品種124種,分屬5綱,較《太倉縣誌》增加牛蛙、鴕鳥兩個品種;節肢類品種有112種,分屬4綱,較《太倉縣誌》增加46種;軟體類、環節類動物較《太倉縣誌》未作變動。
[94]
太倉市礦產資源
太倉市人口
編輯截至2022年末,太倉市户籍人口53.30萬人,比2021年增加7095人。其中,男性25.39萬人,女性27.91萬人。户籍人口出生率為5.13‰,死亡率為8.81‰,自然增長率為—3.68‰。年末常住人口84.36萬人,城鎮化率為71.03%。
[70]
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太倉市常住人口為831113人,佔蘇州市的6.52%;常住人口中男性437913人,佔52.69%,女性393200人,佔47.31%,性別比為111.35(以女性為100);常住人口中0至14歲佔12.16%,15至59歲佔66.81%,60歲及以上佔21.03%
[74]
。
2005年,太倉市户籍人口中,有漢族456959人,佔總人口的99.85%;少數民族32個689人,佔0.15%。其中回族174人,滿族114人,土家族90人,壯族和朝鮮族各44人,蒙古族40人,侗族34人,苗族32人,彝族22人,錫伯族16人,布依族15人,黎族和哈尼族各12人,白族和仡佬族各4人,瑤族、羌族、達斡爾族和鄂倫春族各3人,藏族、傣族、傈僳族、畲族、水族、納西族和俄羅斯族各2人,維吾爾族、佤族、東鄉族、仫佬族、布朗族和赫哲族各1人。分佈在全市各鎮,其中城廂鎮有少數民族23個233人。
[94]
太倉市政治
編輯職務 | 名單 |
---|---|
市委書記 | |
市委副書記、市長 | |
市委常委、副市長 | 吳敬宇 |
副市長 | 鄭丙華、王莉萍、祝真旭、倪嘉臻、陳磊、張展、傅玖、盛海峯 |
太倉市經濟
編輯太倉市綜述
2022年,太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53.5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21年增長2.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21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812.12億元,增長0.6%;第三產業增加值817.24億元,增長3.7%。三次產業佔比1.5:49.1:49.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9.65萬元。
[70]
2022年,太倉市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7.82億元,同口徑增長2.1%;其中税收收入145.96億元,同口徑下降1.0%;税收佔比為82.1%。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8.92億元,比2021年增長6.8%。
[70]
2022年,太倉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78.62億元,比2021年下降4.6%。其中,工業投資180.07億元,增長4.1%;服務業投資298.37億元,下降8.8%。完成新興產業投資167.72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5.0%;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93.83億元,佔工業投資的比重為52.1%。
[70]
2022年,太倉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26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25元,分別增長3.3%和5.5%。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6407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9671元,分別增長0.9%和4.9%。城鄉居民食品支出佔生活費支出的比重(恩格爾係數)分別為26.7%和27.5%。
[70]
太倉市第一產業
2022年,太倉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21年增長0.2%。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53.4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2.7萬畝,蔬菜播種面積19.21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153211噸,比2021年增長0.4%。其中夏糧產量46549噸,增長2.7%;秋糧產量106662噸,下降0.6%。年末生豬存欄3萬頭,比2021年下降25.6%;全年生豬出欄2.17萬頭,增長37.6%。主要農產品中,豬肉產量1748噸,增長39.1%;蔬菜產量410287噸,與2021年持平;水產品產量8553噸,增長0.9%。
[70]
2022年,太倉市境內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園獲批創建,提檔升級高標準農田1.96萬畝、高標準池塘2532畝,糧食產量超3億斤。新增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4家,“太倉梅山豬”“太倉紫葛葉”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東林村農牧循環發展模式入選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新增省級示範合作社6家,供銷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建成投用。
[70]
太倉市第二產業
2022年,太倉市實現工業總產值3529.22億元,比2021年增長4.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110.97億元,增長5.1%。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71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473家、超五十億元企業7家、超百億元企業2家。
2022年,太倉市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1497.28億元,比2021年增長18.5%,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48.1%。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生物醫藥四大創新產業集羣實現產值2429.76億元,比2021年增長8.0%,佔比為78.1%。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53.1%。
[70]
2022年,太倉市資質內總專包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76.63億元,比2021年增長9.0%;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41.76萬平方米,下降23.1%;房屋竣工面積122.72萬平方米,增長22.1%。
[70]
太倉市第三產業
2022年,太倉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12.88億元,比2021年下降3.6%,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4.5%。商品房新開工面積83.26萬平方米,下降64.7%;施工面積823.27萬平方米,下降18.1%;竣工面積133.93萬平方米,增長39.3%;銷售面積207.42萬平方米,下降6.9%。
[70]
2022年,太倉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0.78億元,比2021年增長0.1%。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89億元,增長2.9%。按消費形態統計,限上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04.44億元,增長3.5%;限上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45億元,下降12.8%。
[70]
2022年,太倉市新批外資項目125個,其中德資項目58個。完成註冊外資23.61億美元,比2021年下降1.9%。實際使用外資5.56億美元,增長41.0%。實現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12.09億美元,增長4.4%,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4.73億美元,增長5.4%。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65.94億美元,比2021年下降2.9%,其中出口總額89.66億美元,下降3.3%;進口總額76.28億美元,下降2.4%。年末全市私營企業總量為45366户,比2021年增長2.1%,在冊私營企業註冊資本2694.45億元,增長3.2%。
[70]
大美太倉(14張)
2022年,太倉市旅遊接待境內外遊客412.88萬人次,比2021年下降15.5%;旅遊總收入81.16億元,下降18.9%。景區接待人數263.35萬人次,下降8.8%,平均客房出租率為32.0%。年末擁有星級飯店8家。
[70]
截至2022年末,太倉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417.55億元,比年初增長19.1%;其中住户存款餘額1051.22億元,比年初增長22.7%。外匯存款餘額119536萬美元,比年初增長22.3%。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583.94億元,比年初增長19.2%;其中短期貸款餘額812.01億元,比年初增長15.4%;中長期貸款餘額1672.64億元,比年初增長20.2%。外匯貸款餘額23583萬美元,比年初下降32.8%。
[70]
截至2022年末,太倉市登記證券開户數94564户,比2021年下降4.7%;全年證券交易額2402.93億元,下降3.2%。全年保費收入31.37億元,比2021年增長7.6%;全年保險業務賠付10.48億元,下降1.3%。
[70]
太倉市交通運輸
編輯- 綜述
2022年,太倉市旅客運輸量307萬人次,旅客運輸週轉量16884萬人千米;貨物運輸量2511萬噸,貨物運輸週轉量1136703萬噸千米,增長60.8%。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31.5萬輛,比2021年增長7.2%;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25.3萬輛,增長5.0%。
[70]
- 公路
太倉公路(5張)
太倉市的農村道路基本形成“七縱八橫九連接”多層次主幹公路網及“六縱六橫”市域“網格狀”快速通道系統。截至2018年11月,太倉市擁有545條農村公路、1169.398千米路線里程和1059座農路橋樑。
[15]
2020年,太倉市新增停車泊位2.4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100個、純電動公交車55輛。
[70]
- 鐵路
2021年,太倉市鐵路及配套計劃投資24.62億元,實際完成投資約14.89億元。蘇南沿江鐵路全面開工建設,完成投資8.51億元。蘇錫常城際鐵路太倉先導段(嘉閔太線北延)完成工可文本編制,太倉站開工建設。太倉港疏港鐵路建成通車,太倉港邁入鐵水聯運時代。南沿江城際鐵路加快建設,完成總投資的97%。滬蘇通鐵路二期初步設計和北沿江高鐵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即將開工。北沿江高鐵引入南沿江工程徵地拆遷工作已啓動。
[16]
- 水運
2022年,太倉港實現港口集裝箱運量802.59萬標箱,比2021年增長14.0%;貨運吞吐量26554萬噸,增長9.2%,其中,其中,金屬礦石、煤炭及製品、化工原料及製品分別為6971萬噸、5304萬噸、793萬噸,增速分別為15.2%、15.6%和9.6%。年末共有各類型泊位數96個、國際國內航線217條。居全國集裝箱港口第8位。
[70]
截至2021年,太倉市航道總里程371.21千米,其中三級航道27.76千米,五級航道32.26千米,六級航道24.89千米,七級航道44.62千米,等外級航道241.68千米。全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航道計劃投資2388.31萬元。
[16]
-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底,太倉市共有公路客運場站9個,長江汽渡1個,城市公交線路47條,投放車輛296輛;城鄉公交線路10條,投放車輛43輛;鎮村公交線路24條,投放車輛40輛;長途客運班線72條,投放車輛113輛。2021年完成公交客運量1759萬人次、長途客運量109.3萬人次。太海汽渡客運量59.9萬人次。全年共安全運送旅客1928.2萬人次。
[16]
太倉市社會事業
編輯太倉市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太倉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26所(含幼兒園),其中小學39所(含民辦小學7所),普通初中16所,普通高中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專業學校1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所,社區教育中心9個,老年大學1所。全市在校學生11.84萬人,其中公辦學校10.83萬人。全市學齡兒童入學率、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均為100%。年末擁有專任教師7846人,其中公辦學校7140人。西交利物浦大學太倉校區建成投用。全年11個學校項目建成投用,新增學位6810個。
[70]
太倉市科學技術
2022年,太倉市申報高新技術企業755家,新認定43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1415家,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備案561家。新增省潛在獨角獸企業3家、省高新區瞪羚企業15家,蘇州市獨角獸培育企業6家、瞪羚企業44家。創新人才加速集聚。新增省“雙創人才”19人、姑蘇領軍人才67人,均創歷史新高。優化科技領軍人才計劃,新增太倉本級領軍人才超100人。新引進外國高端及專業人才95人。全年專利授權量10278件,其中發明專利695件。年末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78.51件。
[70]
2022年,太倉市新增省級以上科創載體7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1家、眾創空間2家。新建科創載體面積超140萬平方米。中德(太倉)創新長廊成功入選省科技型創業企業孵育計劃項目。新增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家、蘇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家。“空天工業軟件與數據科學重點實驗室”獲評蘇州市重點實驗室,蘇州思萃免疫技術研究所獲評蘇州市新型研發機構,太倉(巴黎)創新中心揭牌成立。新出台“婁城科創貸”科技金融產品。“蘇科貸”等專項科技金融貸款累計幫助企業獲得銀行授信額度6.7億元。
[70]
太倉市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太倉市擁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25個,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各1個、檔案館2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158.8萬冊,已開放各類檔案3.80萬卷。工人文化宮啓用,市美術館新館建設完工,太倉再添文化設施新地標。太倉博物館等2個空間入選江蘇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南園婁東書房等入選蘇州市“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間”。舉辦第九屆文化養老藝術節、旅遊文化美食節、第六屆太倉鄉村旅遊節、“南園之夜”沉浸式演出等活動。全年開展文化惠民活動1500餘場次。
[70]
太倉市體育事業
太倉市醫療衞生
太倉雪景(6張)
太倉市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太倉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6.27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0.03萬人,失業保險職工參保人數32.79萬人,參保率均在99%以上。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1095元/月,最低工資標準2280元/月。截至年底,全市已完成新開工公共租賃住房144套;新增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1個項目共2828套,其中基本建成1608套。全年城鎮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蓋率達24.89%,比2021年同期提高1.94%。全年組織農村勞動力培訓19638人次,技能培訓31762人次,參加技能鑑定12886人次,頒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11082份。年末城鎮失業人數5784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1萬人。
[70]
2022年,太倉市購買各類社會化養老服務資金超1800萬元,發放各類生活救助金、慰問金6376萬元。推進養老實事工程建設,啓動金倉湖康養中心、中德創新城醫養中心2箇中高端康養機構項目建設。啓用城廂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新增普惠牀位300張,5家日間照料中心完成提檔升級,全面完成千户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推動1家鎮級綜合為老服務中心、9家適老化展示中心建設。推進“15分鐘醫保服務圈”省級示範縣建設,實現醫保定點醫藥機構異地就醫購藥直接結算全覆蓋。市救助管理站和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
[70]
太倉市基礎設施
2022年,太倉市啓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三區三線”劃定成果,電力、燃氣等專項規劃進一步完善。城市更新縱深推進,婁江新城建設全力推進,太倉大道地下綜合管廊、長江後浪商業街區等項目加速建設。“5+1”軌道交通網絡持續完善,南沿江城際鐵路基本建成,北沿江高鐵、滬蘇通鐵路二期、海太過江通道開工建設,太瀏快速路延伸段、正夫路建成通車。新設高中壓燃氣管道41千米,新改建供水管網20千米。新增省級特色田園鄉村1個、蘇州市特色康居示範區1個,方橋村、三市村擬列入國家級傳統村落名單。
[70]
2022年,太倉市改造升級城鎮老舊小區14個。新增生活垃圾分類五星級小區5個,創成物業管理服務工作蘇州市級以上示範點5個。“城市管家”等環衞市場化改革項目高效運行,打造5處“席地而坐”城市客廳示範區,新改建公共衞生間147座。新增電動公交50輛、各類停車泊位2萬個,完成214個路口智能化改造,智慧交通建設取得實效。
[70]
太倉市歷史文化
編輯太倉市地名由來
一説春秋吳王建倉。明弘治年間桑悦纂《太倉州志》:“春秋時,吳王於此置倉,故名太倉,又曰東倉”。持異議者,清嘉慶年間王昶纂《太倉州志》:“所據舊志,又以為春秋吳王之倉,然夷(唯)亭以東,在古皆為斥堠之地,且去國都太遠”。意不足據。
一説戰國春申君建倉,名東倉。東漢袁康、吳平《越絕書》:“吳兩倉,春申君所造,一曰西倉,名均輸;一曰東倉,週一裏八步”。但文中隻字不見兩倉倉址何在,故王昶志指出:“東倉之名,無可考信,或元明間牽附舊聞”。
太倉風光(7張)
一説三國吳孫權置倉。明永樂年間陳伸著《太倉事蹟考》:“太倉,古婁縣之惠安鄉。三國吳孫權和好於遼公孫淵,始置倉於武陵橋北,因以名焉。武陵橋北,人猶呼鎮海衞西基曰倉基(今城廂鎮百貨商場附近)”。然對此説亦有異議。清程穆衡認為:“孫權既都武昌,則不應於海口反置太倉矣”。明桑悦指出:“以為孫權結好於遼而置倉,不知何據?”
一説五代吳越王錢氏之倉。此説原出處不詳,見楊譓志援引:“若雲錢氏之倉,不惟去國都(杭州)太遠,且屢為淮南所陷,殆其邊境不可儲蓄。”
歷代編纂的《太倉州志》,對太倉地名的由來,有的採用篩選法,即在上述五種説法中擇定其一。而多數州志則取兩説並存觀點,如清光緒年間王祖畬纂《太倉州志》:“大抵太倉之得名,春秋最古,在東倉之前,然實二名即一地也”。
[10]
太倉市文物古蹟
截至2013年3月,太倉擁有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蘇州市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蘇州市級歷史文化街區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保單位30處,控制保護建築15處,古構築物3處。
[17]
截至2005年年末,太倉市博物館共收藏陶瓷器、銅器、玉器、書畫、雜件等門類文物998件。其中二級文物8件,三級文物52件。
[95]
太倉市非遺項目
序號 | 項目名稱 | 種類 | 代碼 | 級別 | 分佈 |
---|---|---|---|---|---|
1 | 江南絲竹 | 民間音樂 | 042 | 國家級 | 太倉全市各鎮 |
2 | 滾燈 | 民間舞蹈 | 051 | 江蘇省級 | 沙溪直塘雙鳳 |
3 | 七夕節 | 民間文學 | 021 | 蘇州市級 | 南郊 |
4 | 堂名 | 民間音樂 | 04 | 蘇州市級 | 太倉全市各鎮 |
5 | 崑曲 | 民間戲曲 | 06 | 蘇州市級 | 城廂南郊沙溪等 |
6 | 宣卷 | 民間曲藝 | 079 | 蘇州市級 | 南郊雙鳳 |
7 | 雙鳳民歌 | 民間文學 | 024 | 蘇州市級[吳歌擴展] | 雙鳳 |
8 | 太倉肉鬆 | 民間手工技藝 | 09 | 太倉市級 | 城廂 |
9 | 太倉糟油 | 民間手工技藝 | 09 | 太倉市級 | 城廂 |
10 | 古琴 | 民間音樂 | 042 | 太倉市級 | 城廂 |
11 | 利泰高蹺 | 民間舞蹈 | 05 | 太倉市級 | 沙溪直塘等 |
12 | 雙鳳龍獅製作 | 民間手工技藝 | 09 | 太倉市級 | 雙鳳新湖 |
13 | 矛子舞 | 民間舞蹈 | 05 | 太倉市級 | 浮橋時思 |
14 | 漁民號子 | 民間音樂 | 041 | 太倉市級 | 瀏河 |
15 | 媽祖祭奠儀式 | 民間信仰 | 14 | 太倉市級 | 瀏河 |
16 | 灶花畫 | 民間美術 | 031 | 太倉市級 | 陸渡等 |
17 | 紅木雕刻 | 民間手工技藝 | 096 | 太倉市級 | 璜涇 |
18 | 拋石鎖 | 傳統體育 | 166 | 太倉市級 | 浮橋 |
19 | 雙鳳羊肉面 | 消費習俗 | 112 | 太倉市級 | 雙鳳 |
20 | 白燒羊肉 | 民間手工技藝 | 099 | 太倉市級 | 陸渡 |
21 | 道教音樂 | 民間音樂 | 049 | 太倉市級 | 雙鳳 |
22 | 豬油米花糖 | 消費習俗 | 11 | 太倉市級 | 沙溪 |
23 | 太倉土布 | 生產商貿習俗 | 107 | 太倉市級 | 太倉東部鎮 |
24 | 姐妹舞 | 民間舞蹈 | 05 | 太倉市級 | 瀏河 |
25 | 搖大櫓 | 民間舞蹈 | 05 | 太倉市級 | 瀏河 |
26 | 肉鬆骨頭 | 消費習俗 | 112 | 太倉市級 | 城廂 |
27 | 河蚌舞 | 民間舞蹈 | 05 | 太倉市級 | 沙溪 |
太倉市特產美食
編輯太倉市風景名勝
編輯景區名稱 | 等級 | 獲評時間 |
---|---|---|
太倉現代農業園 | AAAA | 2012 |
太倉沙溪古鎮 | AAAA | 2015 |
蘇州太倉市太倉公園(弇山園) | AAA | 2005 |
蘇州太倉市南園公園 | AAA | 2005 |
太倉市著名人物
編輯太倉市的文化底藴孕育了舉不勝舉的名人,僅宋元明清考取進士者多至314人。明清有“後七子”領袖王世貞,江左三大家之一“吳偉業”,“明四家”之一仇英,“婁東畫派”領袖王時敏、王鑑、王原祁等。近現代有畫家朱屺瞻,電影藝術家朱石麟,舞蹈藝術家吳曉邦,教育家陸寶忠、唐文治、俞慶棠,著名記者俞頌華,物理學家吳健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以及唐孝威、鄒世昌、黃勝年、吳建屏、楊勝利、唐孝炎、顧懋祥、龔知本、陸佑楣等11名兩院院士。
[97]
古代 | 張溥 | |||||||
朱清 | ||||||||
毛澄 | 畢沅 | —— | —— | —— | ||||
近現代 | 項堯仁 | 李田文 | ||||||
楊子清 | ||||||||
朱石麟 | 浦太福 | 顧阿桃 | 吳曉邦 | |||||
蔣恩鈿 | 王健行 | 徐祖遠 | 姚永芳 | 顧薇 | —— | |||
太倉市友好城市
編輯國家 | 城市 | 結好時間 |
---|---|---|
意大利 | 羅索里納市 | 2000年2月23日 |
英國 | 威勒爾市 | 2013年12月18日 |
德國 | 於利希市 | 2019年6月5日 |
意大利 | 馬切拉塔市 | 2020年5月20日 |
太倉市榮譽稱號
編輯稱號名稱 | 授獎單位 | 獲獎時間 |
---|---|---|
2009—2011年度國家衞生城市(區) | —— | |
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七名 | —— | |
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 | 《瞭望東方週刊》、瞭望智庫 | |
中國工業百強縣 |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 |
首批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單位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 |
國家衞生城市(區) | 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 | |
2018中歐綠色智慧城市獎 |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法國展望與創新基金會 | |
2018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 —— | |
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 | 《瞭望東方週刊》、瞭望智庫 | |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43、中國最佳縣級城市第3名、中國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之一 | —— | |
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 |
中國百強縣 | 工信部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 | |
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2019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9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 | —— | |
2019年工業百強縣(市)、2019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2019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 —— | |
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 | 《瞭望東方週刊》、瞭望智庫 | |
2019年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第五、2019年全國投資潛力十強縣(市)第八名、2019年全國製造業百強縣(市)、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 | —— | |
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第五批)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
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設示範市 | 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 | |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
2020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百強榜排名86、2020中國縣域文化消費百強榜排名28、2020中國春季休閒百佳縣市 | 《小康》雜誌 | |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
2020中國雙創活力百佳縣市、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 《小康》雜誌 | |
2020年全國百強縣 |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新華社瞭望週刊社 | |
2020全國傳播熱度百強市(縣級) | 中國城市品牌評價項目組、《中國城市報》社 | |
2020中國縣域消費百強榜排名49 |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 | |
“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排名第20位 | 《小康》雜誌 | |
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 《小康》雜誌 | |
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縣 | 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 | |
2020中國職業教育百佳縣市 | 《小康》雜誌 | |
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 生態環境部 | |
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 —— | |
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 中央文明辦 | |
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 |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 |
2020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 |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 |
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 | 《瞭望東方週刊》、瞭望智庫 | |
2020中國縣域綜合實力百強榜 | —— | |
2020年綜合競爭力全國百強縣(市) |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 |
2020年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激勵候選縣 | 農業農村部等 | |
2020年度“江蘇省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模範縣(市、區)”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
2021年賽迪百強縣 | 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 | |
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 —— | |
2021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 —— | |
2021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 —— | |
第二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創建縣 | 交通運輸部 | |
2021中國智慧城市百佳縣市 | 《小康》雜誌 | |
入選“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擬命名公示名單。 |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 | |
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創建單位 | 中國科協 | |
2021年中國百強縣(市)第15位 | 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 | |
首批江蘇省創新型示範縣(市、區)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
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 | 新華社瞭望東方週刊、瞭望智庫 | |
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 | 全國愛衞辦 | |
“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2021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市(區)” | 《瞭望東方週刊》、瞭望智庫 | |
2021年中國投資潛力百強縣第11位 | 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眾誠智庫 | |
“2022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第7位 |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 | |
賽迪投資競爭力百強縣(2022),排名第6 | 賽迪 | |
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 | 2022中國幸福城市論壇 | |
入選“2022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排名第10。 |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 |
入選“2022中國創新百強縣(市)”,排名第5。 |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 |
入選“2023縣域高質量發展百強”,排名第6。 | 壹城智庫 | |
入選2023賽迪百強縣,排名第6。 | 賽迪顧問 | |
入選“新華指數·高質量發展百強縣(2023)”,排名第8。 | ||
入選賽迪顧問“2023中國縣域投資競爭力百強”,排名第6。 | ||
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第7。 | ||
被推選為“202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 |
- 參考資料
-
- 1. 地理位置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0]
- 2. 行政區劃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1]
- 3. 行政區劃面積及地域概況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5]
- 4. 政區沿革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0]
- 5. 我省新增4家國家水利風景區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06-08]
- 6. A級景區 .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引用日期2020-05-14]
- 7.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命名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通知 .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19-02-15]
- 8. 全國愛衞會關於2018年國家衞生城市(區)和國家衞生縣城(鄉鎮)複審結果的通報 .福建省衞生健康委員會[引用日期2019-05-10]
- 9. 全國愛衞辦公佈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設示範市、各省份排名第一位城市和進步最快城市名單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0-01-14]
- 10. 太倉縣誌 .蘇州市圖書館[引用日期2020-05-11]
- 11. 歷史文化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1]
- 12. 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台 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20-05-14]
- 13. 2022年統計用區劃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05-10]
- 14. 領導信息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0]
- 15. 太倉市農村道路 .江蘇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5]
- 16. 2021年太倉交通年鑑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1]
- 17. 市政府公佈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二批控制保護建築的通知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1]
- 18. 陳瑞近副局長帶隊赴太倉開展文物安全工作檢查 .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引用日期2020-05-11]
- 19. 白猿通背拳入選第七批蘇州市非遺項目名錄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1]
- 20. 太倉市非物質文化文化遺產項目一覽表 .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網[引用日期2020-05-11]
- 21. 食在太倉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1]
- 22. 切實做好全市文化、體育和旅遊領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4]
- 23. 福建省新一屆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簡歷(主任於偉國)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0-11-15]
- 24. 綜合實力百強縣榜單出爐:前十蘇州佔四,崑山得五個全國第一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0-09]
- 25. 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結果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12-07]
- 26. 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12-19]
- 27. 看看您的家鄉在不在首批全國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示範單位名單上 .澎湃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12-24]
- 28. 中歐綠色和智慧城市峯會召開 發佈“寧波共識”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9-08]
- 29. 2018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中國中小城市網[引用日期2018-10-10]
- 30. “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結果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11-26]
- 31. 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中國中小城市網[引用日期2018-10-10]
- 32. 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中國中小城市網[引用日期2018-10-12]
- 33. 幸福百縣榜單出爐,你的城上榜了嗎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8-11-12]
- 34. 工業百強縣(市)分佈16省區市 蘇魯浙等繼續領跑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11-23]
- 35.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經濟規模差距擴大,GDP超千億縣市增至24個 .經濟觀察網 [引用日期2018-12-04]
- 36. 2019年中國百強縣名單出爐!山東這些縣市上榜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07-21]
- 37. 2019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等六大榜單發佈 你的家鄉排第幾?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10-08]
- 38. 2019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中小城市網[引用日期2019-10-08]
- 39. 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中國中小城市網[引用日期2019-10-08]
- 40. 2019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11-14]
- 41. 唐山又進全國百強!2019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榜單揭曉 .環渤海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11-25]
- 42. “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結果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11-26]
- 43. 2019年中國縣域經濟競爭力排名出爐 你的家鄉排第幾?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12-07]
- 44. 全國製造業、營商環境百強縣名單發佈 江浙仍然獨領風騷 .華夏時報網[引用日期2019-12-30]
- 45. “全國製造業百強縣(市)”和“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研究報告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12-30]
- 46. 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公佈第五批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02-01]
- 47.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命名2019年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園林城市(縣城、城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引用日期2020-04-06]
- 48. 關於2019年國家園林城市系列擬命名名單的公示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引用日期2020-01-04]
- 49. 2020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1]
- 50. 2020中國縣域文化消費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4]
- 51. 2020中國春季休閒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5]
- 52.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106個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0-03-13]
- 53. 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6]
- 54. 2020中國雙創活力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19]
- 55. 2020年全國百強縣榜單出爐 嘉興多地上榜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0-05-08]
- 56. 全囯傳播熱度百強市(縣級)出爐 .中國經濟網 [引用日期2020-05-20]
- 57. 全國這個百強榜單發佈:金華有5個縣市進榜 義烏第一永康第七 .浙江新聞[引用日期2020-05-21]
- 58. 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7-09]
- 59. 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7-08]
- 60. 2020全國百強縣出爐:約2%的土地創造全國1/10的GDP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0-07-29]
- 61. 2020中國職業教育百佳縣市榜單 .小康雜誌社網[引用日期2020-08-25]
- 62. 關於命名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的公告 .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0-10-15]
- 63. 名單來了!命名411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表彰59個模範單位和100名模範個人 - 中國軍網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0-10-20]
- 64. 中央文明辦公佈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和 複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的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1-10]
- 65. 縣域工業哪家強?來看看最新發布的《中國縣域工業競爭力地圖》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11-16]
- 66. 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20年)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引用日期2020-11-17]
- 67. 讀城識幸福——“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在杭州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1-20]
- 68. 【百縣榜】“2020中國縣域綜合實力百強榜”發佈 .中國小康網[引用日期2020-11-23]
- 69. 強勢躍升!全國百強縣榜單出爐,樂清排第14 .浙江新聞[引用日期2020-12-03]
- 70. 2022年太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4-03]
- 71. 通知公告 2020年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激勵候選縣名單公示 .國家鄉村振興局[引用日期2021-06-06]
- 72. 第31個土地日,江蘇一批土地節約集約模範受表彰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07-03]
- 73. 【長三角日報】南京、蘇州一批區縣主要領導調整 .上觀新聞[引用日期2021-07-11]
- 74. 太倉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7-31]
- 75. 2021賽迪百強縣權威發佈!《2021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重點內容一覽 .賽迪網[引用日期2021-08-09]
- 76. 2021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佈 .光明日報[引用日期2021-10-04]
- 77. 「百縣榜」讓治理更高效 “2021中國智慧城市百佳縣市”榜單出爐 .中國小康網[引用日期2021-10-06]
- 78. 關於擬確定北京通州區等61個縣(區、市)為第二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創建縣的公示-政府信息公開-交通運輸部 .交通運輸部[引用日期2021-10-10]
- 79. 交通運輸部關於公佈第二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創建縣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引用日期2021-11-06]
- 80. 關於2021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創建結果的公示-政府信息公開-交通運輸部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引用日期2021-11-20]
- 81. 江蘇入選16個!第二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創建單位名單來了!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12-01]
- 82. 重磅發佈!邳州工業再登全國百強榜單,領跑蘇北! .澎湃[引用日期2021-12-17]
- 83. 部門資訊 首批江蘇省創新型示範縣(市、區)建設名單公佈 .江蘇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2-19]
- 84. 居者心怡、來者心悦!膠州首次上榜“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1-01]
- 85. 全國愛衞辦關於2020年度全國健康城市建設評價結果的通報 .全國愛衞辦[引用日期2022-01-08]
- 86. 全國第三!義烏上榜了 .瀟湘晨報[引用日期2022-05-09]
- 87. “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結果發佈 .新華社分享頁[引用日期2022-06-13]
- 88. 2022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佈 .經濟日報[引用日期2022-11-19]
- 89. “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結果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12-22]
- 90. 改變世界的他們:東方居里夫人——吳健雄 .常德市科學技術協會[引用日期2022-12-24]
- 91. 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向紀念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誕辰110週年國際學術論壇致辭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引用日期2022-12-24]
- 92. Top100!賽迪發佈《2022中國縣域投資競爭力百強研究報告》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引用日期2023-02-20]
- 93. 友好城市一覽表 .蘇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引用日期2023-03-10]
- 94. 《太倉市志(1986-2005)》上冊 .太倉市文化資源雲平台[引用日期2023-04-09]
- 95. 《太倉市志(1986-2005)》下冊 .太倉市文化資源雲平台[引用日期2023-04-09]
- 96. 太倉市第三次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太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引用日期2023-04-12]
- 97. 人文歷史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4-16]
- 98. 行在太倉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4-16]
- 99. 太倉概覽 .太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5-03]
- 100. 中國信通院發佈2022中國工業百強縣(市)全景圖解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5-30]
- 101. 《中國縣域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發佈 .中國財富網[引用日期2023-06-10]
- 102. 賽迪顧問發佈《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23-07-27]
- 103. 太倉市政府主要領導調整 .蘇州新聞.2023-09-10[引用日期2023-09-10]
- 104. 新華指數·高質量發展百強縣名單正式公佈 .財經城市研究院[引用日期2023-09-20]
- 105. 徐華東當選太倉市市長 .魯中晨報.2023-10-20[引用日期2023-10-20]
- 106. 賽迪顧問發佈縣域投資競爭力百強研究報告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23-11-10]
- 107. 2023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佈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3-11-19]
- 108. 廣州被推選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廣州日報[引用日期2023-11-25]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