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璜涇鎮

鎖定
璜涇鎮,隸屬江蘇省太倉市,地處太倉市北部,東臨長江,南與浮橋鎮毗鄰,西南與沙溪鎮、常熟市支塘鎮相連,西北與常熟市碧溪街道交界。鎮政府距太倉市人民政府27.4千米。 [1]  行政區域總面積83.55平方千米。 [2]  截至2019年末,璜涇鎮户籍人口43958人。 [2] 
民國元年(1912年),分屬太倉縣璜涇、王秀、鹿河等鄉。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屬太倉縣璜涇區。1957年7月,撤區並鄉,分屬璜涇、歸莊、鹿河等鄉。1958年9月,改為人民公社。1966年初,析歸莊、鹿河設王秀人民公社。1983年8月,復為鄉。1991年9月,璜涇鄉改鎮。1993年1月、鹿河、王秀2鄉改鎮。1998年11月,王秀鎮併入璜涇鎮。2003年8月,鹿河鎮併入璜涇鎮。 [1]  截至2021年10月,璜涇鎮轄4個社區、13個行政村, [3]  鎮政府駐西塔社區園林路2號。 [1] 
2019年,璜涇鎮有工業企業1318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5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3個。 [2]  璜涇鎮曾獲“中國化纖加彈名鎮”“中國加彈第一鎮”“國家衞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鎮”“江南絲竹第一鎮”等榮譽稱號。 [1]  [4-5] 
中文名
璜涇鎮
外文名
Huangjing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蘇省太倉市
地理位置
太倉市北部
面    積
83.55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1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西塔社區園林路2號
電話區號
0512
郵政編碼
21542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西塔
車牌代碼
蘇E、蘇U
地區生產總值
58.2 億元(2020年)
人    口
43958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璜涇鎮歷史沿革

三國時,屬吳國。
東晉咸和年間(326—334年),即有璜涇之記載,屬海虞縣雙鳳鄉。
南朝梁,設置常熟縣。
開皇九年(589年),海虞縣併入常熟縣,璜涇隨雙鳳鄉隸屬變更而變更。
唐代,璜涇鎮域就有集鎮。
南宋,有一支趙姓皇族後裔移居璜涇,鎮也隨之日益興盛,漸成大鎮。
洪武元年(1368年),遭兵火,“民乃蕩析離居”。
成化年間(1465—1487),義士趙璧集資重建,一度改成趙市,後仍復舊名。
弘治十年(1497年),雙鳳鄉歸屬太倉州,璜涇遂為直屬州境之地。
雍正二年(1724年),太倉州下設嘉定、崇明、寶山、鎮洋四縣,璜涇設鄉,由州統轄。
民國元年(1912年),州縣合併,設太倉縣,分屬太倉縣璜涇、王秀、鹿河等鄉。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太倉縣璜涇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仍屬太倉縣璜涇區。
1957年7月,撤區並鄉,分屬璜涇、歸莊、鹿河等鄉。
1958年9月,改為人民公社。
1966年初,析歸莊、鹿河設王秀人民公社。
1983年8月,復為鄉。
1991年9月,璜涇鄉改鎮。
1993年1月、鹿河、王秀2鄉改鎮。
1998年11月,王秀鎮併入璜涇鎮。
2003年8月,鹿河鎮併入璜涇鎮。 [1]  [4]  [6] 

璜涇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璜涇鎮轄有銀杏、西塔、玉影山、王秀4個居民委員會和新華、榮文、新聯、蕩茜、永樂、王秀、孫橋、孟河、楊漕、新海、新明、長洲、雅鹿13個村民委員會,共17個自治組織。下設40個居民小組,524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1年10月,璜涇鎮轄4個社區、13個行政村, [3]  鎮政府駐西塔社區園林路2號。 [1] 
璜涇鎮區劃詳情
/

璜涇鎮地理環境

璜涇鎮位置境域

璜涇鎮地處太倉市北部,東臨長江,南與浮橋鎮毗鄰,西南與沙溪鎮、常熟市支塘鎮相連,西北與常熟市碧溪街道交界。鎮政府距太倉市人民政府27.4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4.85千米, [1]  行政區域總面積83.55平方千米。 [2] 

璜涇鎮地形地貌

璜涇鎮位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上古時代境內是海。四五千年前,太倉境內鹽鐵塘西側有一條“岡身”(古海岸線),璜涇在“岡身”以東,成陸年代應向後推。據地理學家考證,五千年以前,長江的入海口在江陰附近。長江夾帶泥沙東流逐步沉積,大致每隔40年擴張1千米,按此推算,璜涇成陸年代距今約2500年。境內地勢南部略低,沿江稍高,地面高度在海平面以上5米左右。境域北濱大江,東通滄海,西繞錢涇,南峙帆山,帆山孤峯突起,實際是海中礁石,經泥沙堆積成為陸地平原上的殘丘,與地面高度無關。 [7] 
璜涇鎮衞星影像 璜涇鎮衞星影像

璜涇鎮土壤

璜涇鎮境內土壤母質是長江沖積土,全部屬水稻土類。主要土種有:沙夾壠,各村都有分佈;老沙夾壠,分佈於新華、長樂、廣豐等村;壠夾沙,分佈在南片永樂村和廣樂、廣新、荷花三村的交界地帶;老壠夾沙,主要分佈於長樂村三、九村民組、萬新村的南部至新聯村的交界處;灰底壠夾沙,分佈在長樂村與王秀包橋村的部分插花田。 [7] 

璜涇鎮氣候

璜涇鎮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區,温和濕潤,四季分明。根據氣象部門劃分四季標準,即平均氣温穩定在10℃以下稱冬季;平均氣温穩定在22℃以上稱夏季;平均氣温介於10~22℃之間,就是春季和秋季。據此,璜涇地區冬季時間約為三個半月,夏季時間約四個月,春秋兩季各佔兩個月略多。年平均氣温15.3℃,活動積温4582℃,全年雨量1011毫米,日照2015小時。 [8] 

璜涇鎮水文

璜涇鎮北枕長江,在沖積成平原的過程中形成了眾多河流。境內主要河道大多流向長江,因此深受海潮影響,容易淤積,經常要進行疏浚。境內主要幹流有蕩茜、蔣涇、陳大港、三漫塘等。 [9] 

璜涇鎮自然資源

璜涇鎮境內的長江水產品有鰣魚、鱭魚、白蝦、河豚、白鮚等。內河水產品有青魚、草魚、鰱魚、扁魚、鯽魚、塘裏魚、螃皮、竄魚、丫魚、泥鰍、黃鱔、刀魚、綿魚、甲魚、螃蟹、鱖魚、鱸魚、鰻魚,還有河蚌、螺螄、蜆子、螃蜞等。 [10] 

璜涇鎮自然災害

璜涇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颱風、海潮、冰雹、地震等。 [8] 

璜涇鎮人口

2011年末,璜涇鎮轄區户籍人口48983人,其中城鎮人口15632人。登記在冊暫住人口35287人。户籍人口中,男性23503人,佔48%;女性25480人,佔52%。2011年,人口出生率4.8‰;人口死亡率9.5‰;人口自然增長率-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90人。 [1] 
2017年末,璜涇鎮常住人口81327人。 [11] 
2018年末,璜涇鎮户籍人口44536人。 [12] 
2019年末,璜涇鎮户籍人口43958人。 [2] 
截至2020年末,璜涇鎮户籍人口4.4萬人,流動人口約3.8萬人。 [13] 

璜涇鎮經濟

璜涇鎮綜述

璜涇鎮長期以農為本,實行糧棉油作物輪作,歷來為農業高產穩產地區。20世紀80年代初,工業、農業同步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多種經營模式、多種流通渠道的商業體制逐步建立。1998年,工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呈現集體經濟、外向型經濟、私營經濟三足鼎立。 [4] 
2011年,璜涇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9.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5.8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9:68.5:29.6。農民人均純收入22505元。 [1] 
2011年末,璜涇鎮財政總收入6.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5億元。完成營業税2803萬元,增值税29888萬元,企業所得税23563萬元。2011年末,各類存款餘額39.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47.1億元。 [1] 
2020年,璜涇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8.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8億元,財政收入6.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億元,較上年增長96.4%;工業投資15億元,較上年增長243%;服務業投資1.24億元,較上年增長19.8%;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4家,產值150.6億元;引進內資18.4億元,較上年增長81.9%,個私淨增21.57億元,較上年增長71.6%。實際利用外資及港澳台資4198.5萬美元。 [13] 

璜涇鎮第一產業

2011年末,璜涇鎮有耕地面積112065畝,人均2.3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3.1億元。2011年,生產糧食39042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2011年,飼養生豬2.62萬頭;牛0.11萬頭;家禽139萬羽。有名優特產品1個,綠色環保農產品26個。 [1] 
2020年末,璜涇鎮有耕地面積3813公頃,農業總產值5.03億元。糧食總產量2.6萬噸;出欄生豬53萬頭;出欄家禽3.79萬羽。農村總動力2.37萬千瓦;有農技服務機構從業人員18人。2020年,璜涇鎮特色農業成效突出,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通過驗收,新增高標準農田266.67公頃,創建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226.67公頃,實現鎮域全覆蓋,“菜籃子”工程建成投用;農機化水平走在全市前列,提高蔬菜生產機械化水平;新認證綠色農產品7個;璜涇大米獲“太倉好味稻”金獎;村均穩定性收入849萬元。 [13] 

璜涇鎮第二產業

璜涇鎮工業以紡織、服裝、化工、輕工、機械等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312.2億元。2011年末,擁有工業企業1834家,職工31746人,規模以上企業276家,加彈企業1032家。 [1] 
2019年,璜涇鎮有工業企業1318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50個。 [2] 
2020年,璜涇鎮有工業企業157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00.79億元,工業銷售收入184.39億元,工業利税總額1.65億元。引進德資企業4家,儲備內資、外資及港澳台資項目30個;舉辦金秋經貿月活動,簽約項目總投資超80億元。突破科創短板,淨增高新技術企業14家,戰略性新興產值佔比13.4%,先導產業產值佔比7.7%;獲評太倉領軍人才項目9個、姑蘇領軍人才項目2個。減免企業社保7800萬元,申請穩崗補貼1100萬元;主導推進銀企協作,幫助企業獲授信3000萬元;落實惠企“十二條”,發放獎補401萬元。 [13] 

璜涇鎮第三產業

2011年末,璜涇鎮有商業網點1010個,職工2170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36559萬元;城鄉集貿市場3個。2011年,進出口總額34998萬美元,出口產品主要有紡織品、燈具、服裝等,銷往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1] 
2019年,璜涇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3個。 [2] 
2020年,璜涇鎮第三產業增加值1.57億元,進出口總額1.2億美元。 [13] 

璜涇鎮交通運輸

璜涇鎮瀕臨長江,接軌上海,呼應蘇州,接壤常熟,具有沿江沿滬、依託港口的獨特優勢,水陸空交通便捷。陸路鄰瀋海高速、太倉港北疏港高速公路,346國道、沙鹿公路穿境而過,滬蘇通鐵路、南沿江城際鐵路(在建)從璜涇鎮南部穿過,太海汽渡貫通長江南北;航空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60分鐘路程,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90分鐘路程;水運經長江達國內各口岸,依太倉港連接國際航運。擁有11千米長江黃金岸線,是上海港配套幹線大港、國家一類口岸太倉港的規劃區。 [4]  [13] 
2011年末,璜涇鎮有338省道過境,總長約10.2千米。境內通航河道1條,石頭塘為七級航道,總長約2.2千米。2011年末,璜涇鎮區主要道路總長度54.5千米;橋樑80座。鎮區有汽車客運站1個,年客運量15.2萬人次。 [1] 

璜涇鎮社會事業

璜涇鎮文化事業

璜涇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江南絲竹紅木雕刻、拋石鎖等,其中“江南絲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紅木雕刻被列入蘇州市級、太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  [4] 
2011年末,璜涇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7個;各類文化專業户53户;各類圖書室18個,藏書8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700多人。 [1] 
2011年末,璜涇鎮數字電視用户1.7379萬户,入户率97%。 [1] 
2020年末,璜涇鎮開通有線電視用户25633户。 [13] 

璜涇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璜涇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993人,專任教師42人;小學3所,在校生2445人,專任教師17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64人,專任教師9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0.7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5億元。 [1] 
2020年末,璜涇鎮有中小學校5所,在校中小學生3903人,在職教師261人。 [13] 

璜涇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璜涇鎮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20個,有牀位208張。專業衞生人員126人。全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9.08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1] 
2020年末,璜涇鎮有醫院2個,衞生院18個,初保普及率100%。 [13] 

璜涇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璜涇鎮有體育場地20處。100%的村、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52%。 [1] 

璜涇鎮社會保障

2011年,璜涇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5户,人數39人,支出8.1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95户,人數499人,支出106.17萬元;醫療救助21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98人次,支出11.97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6人,支出146.68萬元。社會福利費支出1332.54萬元。社會福利院1家,牀位6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6人。社區服務設施17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4個,社區服務站13個。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35萬人,參保率98%。 [1] 
2020年,璜涇鎮運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模式,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幫扶困難羣體,累計發放各類救助金1659萬元;發放尊老金290萬元,居家養老月服務1.5萬小時;新增就業崗位4570個,城鄉失業再就業305人;投入4700萬元,推進1033名失地農民社保置換工作。完善民生服務,推進基層“三整合”改革工作。鎮審批局月均辦理申請超9000件,村(居)二級網點全面覆蓋,打通便民服務“最後一公里”;創建五星級“發展型”幸福社區1個、四星級3個;發展教育服務,完成榮文中學、小學操場改造,發放“思源慈善基金”22.5萬元。 [13] 

璜涇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璜涇鎮有郵政網點3個,村村設有郵政投遞點,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5個,固定電話用户14892户;移動電話用户39329户,寬帶接入用户10021户。 [1] 

璜涇鎮基礎設施

2011年末,璜涇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300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鎮區污水處理率97%,農村污水處理率68%。 [1] 
2011年末,璜涇鎮區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所8座,主變壓器10台,高壓輸電線16條。年供電17.2億千瓦時。 [1] 
2011年末,璜涇鎮區園林綠地面積27.9公頃。綠化覆蓋率35%。 [1] 
2020年,璜涇鎮完成鎮村佈局規劃論證,啓動3.8平方千米的沿江工業園區概念規劃;擴容農民集中安置小區,挖掘存量宅基192個;優化用地佈局,完成“三優三保”復耕入庫土地39.4公頃、原地盤活20.53公頃。高標準推進城鎮建設,“薈生活”商業綜合體開工建設,生態濕地修復項目按序實施;完善中心鎮區功能,園林路、玄武路東延、蔣涇塘路改造、玄嶽街提檔等工程竣工;王秀衞生院、綜合服務中心等工程按序實施,王秀門面房、新明一條街改造項目完工。全年共投資1.2億元新增三星級康居點14個、康居特色村1個,楊漕村獲評“省特色田園鄉村”。完善農村基建,紅色健身公園獲評“省最美鄉村公園”;完成河長制整改項目210個,建設“美麗河湖”12條。璜涇鎮優化生態環境,取締散亂污企業73家,完成大氣污染防治項目31個,送審璜涇鎮產業園規劃環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整治點位103個,新增綠化13.33公頃,村莊環境長效考核位列全市第一,獲評“蘇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集體”。清理河湖“兩違”12項,疏浚河道67條,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小區6個,新建污水管網62.8千米,完成接管1200户,新增水質自動監測站3個,實現入江口水質預警系統全覆蓋,省考斷面水達標率100%,位列全市第一。 [13] 

璜涇鎮歷史文化

璜涇鎮地名由來

據明末張採太倉州志》載:“近鎮有涇,涇中有石如璜(半壁形美玉),富人慾取,為山不能起,是山根也,因以名鎮。”又據《趙市碑文》記載:“今太倉州之趙市,舊為常熟縣之璜涇鎮,弘治間增立太倉州,始割隸焉。”從近年出土的南宋時張伸、張孝則墓誌所記,都稱雙鳳鄉“橫涇”,故疑宋代時本名橫涇。而境內水道均無有名“璜涇”或“橫涇”,鎮名緣何今昔不同待考,而璜涇之稱,數百年來已被後人認可。 [6] 

璜涇鎮文物古蹟

璜涇西塔位於太倉市璜涇鎮新農街。最早為明萬曆年間施良猷所建,本名大帝廟,後毀於火。清乾隆年間當地百姓籌資重建。道光初年又建後殿,移李王菩薩於殿內。道光三十年(1850年),里人毛某募資改建成塔,廟宇稱西塔廟。抗日戰爭期間,西塔為偽璜涇警察署駐地,是新四軍解放璜涇戰鬥的主要戰場之一。西塔的建築藝術屬高閣層樓風格。磚木結構,六面五層,底層每面外牆寬2.25米,周長13.5米,自底層到塔頂,高度為15.5米,飛檐翹角,懸掛銅鈴,葫蘆結頂。層與層之間有梯相通,登上頂層,憑欄遠眺,面面有景。西塔為太倉市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璜涇鎮啓動西塔修繕工作,西塔保留了六邊五層磚木塔體結構,修繕完成的西塔符合舊時西塔的原樣。 [14-15] 

璜涇鎮榮譽稱號

2018年10月,璜涇鎮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16] 
2019年3月,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衞生縣城(鄉鎮)名單公佈,璜涇鎮在其中。 [17] 
2019年7月,璜涇鎮入選2019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19] 
2019年10月,璜涇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18] 
2021年9月,璜涇鎮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20] 
2022年1月,璜涇鎮入選“2019—2021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21] 
2022年2月,2021年重新確認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名單公佈,璜涇鎮在其中。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