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墨爾根代青

鎖定
這是1628年,不滿16歲的多爾袞因征服蒙古察哈爾部有大功,受此封號,皇太極還宣佈按滿洲族習俗,有了這個封號,此後眾人都要這麼稱呼他,不得違反,如違反,是男人就要被罰摘掉他佩帶的刀箭,是女人就要被罰當眾脱掉裙子。 皇太極曾用蒙古語賜予多爾袞、多鐸美號。1628年二月,皇太極征服蒙古察哈爾之多羅特部,獲得勝利,三月戊辰(初七日)還都盛京(今瀋陽),於途中舉行大宴。皇太極説,蒙天眷佑,二幼弟隨徵異國,俘獲凱旋,宜賜以美號。於是賜予多爾袞“墨里根岱青”(mergen daicing)之號,賜予多鐸“厄裏克出呼裏”(erke cuhur)之號。
中文名
墨爾根代青
外文名
mergen daicing
朝    代
明朝末年
封號時間
1628年

墨爾根代青歷史發展

努爾哈赤為孫帶格格的兒子起的蒙古語名字、皇太極賜給多爾袞的蒙古語稱號來看,他們對蒙古語及代青這一詞彙是非常熟悉的。代青(daicing),為蒙古貴族中常見的稱號,如與後金結盟和好的喀爾喀五部貝勒中就有奧巴代青(ooba daicing)、莽古爾泰代青(manggultai daicing)、扎魯特部貝勒巴雅爾圖代青(bayartu daicing)。可見,代青既是蒙古族貴族經常使用的貴族稱號,也是女真貴族喜歡借用的蒙古語詞彙,其用法與蒙古族貴族是一樣的。
多爾袞的“墨爾根代青”這一美號,一直使用到1636年四月二十三日封親王為止。
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汗位,即皇帝位,建國號“大清”(不再稱金國、滿洲國),建元崇德。二十三日,皇太極“論功封子侄”,冊封多爾袞和碩睿親王。[14](P1440) 和碩睿親王的滿文為ho- -;o i mergen cin wang。至此,多爾袞的原來賜號“墨爾根代青”(mergen daicing)在新爵位中只保留了“墨爾根”(mergen,漢譯為“睿”)一詞,“代青”一詞不見了。從“大清”成立到多爾袞賜號中少了“代青”,前後相距不過12天。這不是毫不相干的兩件事。這正是破解 “大清”國號來源的關鍵所在。有人認為“代青”一詞不再用於封爵號,除了圖簡明之外,主要是因為“代青”一詞已移做了國號,故不可以再用做爵號來封賜貴族了。

墨爾根代青含義

墨爾根代青蒙古語

關於大清國的“大清”的諸種猜測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有的人從文義上釋“清”為“掃清廓清”之義;
(二)有的説,清,青也。青為北方信奉薩滿教諸族所崇尚,滿洲(指滿族)也是篤信薩滿的,故取“清”為號。
(三)有人認為,明朝為火德,清為水德,以水尅火,故名。
(四)金梁則認為:“‘清’與‘金’為一音之轉,這兩個漢字在寫法上雖異,而在滿語裏發音卻無差別。”
(五)金啓孮認為:“‘清’應是‘明’的同義詞,有與‘明’比美之意。從太宗改元崇德’,可為旁證;‘崇德’與‘崇禎’亦有比美之意,此必出於漢大臣之謀劃,非出於滿洲語文之音近也。”這些觀點基本上是從漢語角度來解釋的,又多把“大清”轉換為“清”再予以分析的。既然清朝官書沒有記載“大清”之事,説明它不是文館的巴克什、舉人們承擬的,因為他們的建議一般記錄在冊。
“大清”國號實源自滿語中的蒙古語藉詞“代青”(daicing),其蒙古語的正式寫法應為daicin。根據如下:
第一,“大清”與“代青”的寫法、發音相同。
“大清”的滿文為daicing,不寫作dacing;讀為“代青”,不讀“大青”。“大清”之“大”字應讀為“大”的古音,如大夫、大王之“大”字讀法。“代青”在蒙古文中寫daicin,又作daicing,該詞借入滿文中,與“大清”的無圈點滿文的寫法相同;變為加圈點滿文後,則與“大清”的有圈點滿文寫法相同。另外,大元(daiyuwan)與大明(daiming),二者雖有時亦連寫,但依歷史資料,皆為漢語合成詞,為偏正詞組,並不是固定的單純詞,簡稱為“元”、“明”以後,仍然有意義。而“大清”則不同了,其滿文為連寫(daicing),而不是分開書寫的,即如dai cing,也不是da cing。這表明 “大清”不是由獨立的“大”字和 “清”字組成的漢語合成詞,而是一個音譯而來的外來詞。故 “大清”源自漢語的可能性是可以排除的。
第二,“代青”是後金女真貴族非常熟識的一個蒙古語詞,並用於貴族賜號之中,而多爾袞的賜號中“代青”的消失,正是移作國號的一個最有利的證據。

墨爾根代青蒙古名發展

自元朝經營關東以後,關東女真人開始了蒙古化,做元朝土官,用蒙古語起名字,史見不絕。努爾哈赤(nurhaci)、皇太極(hong taiji)也非常熟悉和親近蒙古語言文化。明末後金之時,努爾哈赤、舒爾哈齊(šurhaci)就與蒙古通婚。自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部聯軍敗於癸巳大戰後,蒙古科爾沁部明安貝勒等與努爾哈赤“結盟修好”,壬子年(1612年)和乙卯年(1615年)努爾哈赤分別娶明安貝勒之女和賓圖王孔果爾之女為側福晉,開始滿蒙聯姻。皇太極遵循父汗努爾哈赤的遺願,繼續加強滿蒙軍事聯盟,滿蒙上層貴族間的婚姻關係進一步擴展,不但皇太極多娶蒙古女子為妻室,其兄弟子侄等王公貝勒也多納蒙古女子為王妃。還有不少皇室格格遠嫁蒙古草原。皇太極的中宮孝端文皇后哲哲)、莊妃(後稱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宸妃(海蘭珠)都是蒙古科爾沁人,博爾濟吉特氏,他的西宮大福晉、貴妃(娜木鐘)為阿巴該部人,博爾濟吉特氏,東宮側福晉、淑妃(璪)為阿巴該部人,巴特瑪氏。後來他與孝莊文皇后所生的兒子福臨(fulin)當了皇帝(順治帝),又娶科爾沁女子為妻,是為孝惠章皇后。蒙古諸部中,科爾沁人與清朝的關係最為密切。

墨爾根代青王爵稱謂

清朝的八位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是清代對「世襲罔替,配享太廟」王爵的稱謂。
乾隆皇帝詔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鐵帽子王
和碩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
和碩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
和碩豫親王:愛新覺羅多鐸
和碩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
和碩承澤親王(後改為莊親王):愛新覺羅碩塞
多羅順承郡王:愛新覺羅勒克德渾
其中,愛新覺羅嶽託和愛新覺羅勒克德渾是愛新覺羅代善的兒子。
清朝中後期鐵帽子王
和碩怡親王:愛新覺羅允祥
和碩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
和碩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
階級稱謂
滿清封爵從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以下共十四等,其爵位並不世襲,每世遞降一等。無爵位的宗室叫“間散宗室”,用四品頂戴。惟有禮親王睿親王肅親王鄭親王莊親王豫親王順承郡王、克勤郡王八個家族,因為其祖有大功勳,被賜世襲不降封典,即俗稱所謂“鐵帽子王”。如果某“鐵帽子王”獲罪奪爵,以其旁支襲爵。每逢節慶大典王公上表慶賀或各王集議大事上表列銜,均以禮親王居首。滿清時,另外還有四家世襲親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